首页 > 文章中心 > 冷链物流的盈利模式

冷链物流的盈利模式

冷链物流的盈利模式

冷链物流的盈利模式范文第1篇

物流背后的互联网金融

阿里巴巴进军快递,组建菜鸟网络

5月28日,由阿里巴巴牵头,联合银泰集团、复星集团、富春集团、顺丰、申通、圆通、中通、韵达在深圳宣布成立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菜鸟网络),马云出任董事长,同时正式启动的还有中国智能骨干网(CSN)项目。

菜鸟网络希望通过5年~8年的努力,打造出一个覆盖中国的智能物流网络,实现在全国任何一个地区都能24小时内送货必达的目标。

而此次资金的具体投向,一方面是仓储中心,菜鸟网络已经与地方政府达成协议并拿到土地,开始进行实质性运作的项目主要有3个:落户于金华金义都市新区的华东仓储中心、位于广州萝岗区的华南仓储中心以及位于天津武清区的华北仓储中心。另一方面则是智能物流网。马云表示,针对智能物流网,首期投资额为1000亿元,二期投资为2000亿元。对于融资方式,CEO沈国军表示,菜鸟网络成立前后,已与中国人寿集团、中信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其实马云第一次试水物流投融资是阿里巴巴物流宝自建仓储物流项目。2011年1月,阿里大物流战略高调出场。当时,阿里宣布将出资100亿元建立立体式的仓储网络体系,并推出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物流宝”。但这一重磅消息抛出后很快就石沉大海。如今马云再次融资涉足物流,联合众多资本力量雄厚的企业,欲打造物流业的“淘宝网”。

对于马云来说,物流金融怎么做?平台怎么做?各方利益如何平衡?这一些列问题还都在摸索过程中。

PE看好物流快递

全峰快递获得3家PE青睐

全峰快递由快递行业的资深“实干派”人物陈加海创办,他的经历富有传奇色彩。早年,陈加海在申通快递做小承包区,后跳槽加盟到中通快递,负责上海区的业务,再后来调任北京中通统管华北。2010年,北京中通被上海总部直营,陈加海辞职自主创业,创建全峰快递,并经营得有声有色。

全峰快递主要是小件业务,普通商件约占80%,而网购快件只占20%。2012年,全峰快递的业务规模和收入增长了8倍,但公司暂时还没有盈利,今年预计日均单量可以做到50万~60万件,2014年将达到100万件,预计2014年扭亏为盈。

实际上,全峰很早之前便开始尝试资本运作,而其首次资本运作则是企业之间的投融资。全峰曾与国美展开多轮谈判,国美拟出资3亿元收购其30%的股份,而融资后的全峰快递市值可高达10亿元。国美计划先期出资1亿,之后再陆续投入资金。而这一投资计划,最终没有谈拢。

但全峰快递对于资本的诱惑力并未停止,2013年1月,由力鼎资本、彭康资本、凤凰资本三方联合进行增资扩股,投入资金2亿元,全峰快递也由此成为快递业中的一匹黑马。资本之所以看好全峰快递是有其深层次原因的,首先在于其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为直营模式,对其他地区加盟商的管控十分严格,人力资源和财务都由总部统一管理。其次全峰快递的市场定位同顺丰一样,都是中高端市场,因此其业务模式、运营模式与顺丰类似。此外,PE看中其创始人在快递行业有着多年的经验(从底层到中层再到高层)。一旦2014年全峰快递转亏为盈,PE赚钱机会就会到来。所以全峰快递获得PE战略投资是个很好的“物流嫁给资本”的例子。

资本对冷链物流越来越重视

近年来,投资界对于冷链物流日益重视,顺丰速运创建电商顺丰优选来构建冷链物流;联想控股投资12亿的华中地区最大冷链物流项目“联想供应链白沙洲冷链项目”在武汉隆重奠基。银行的债权投资也不示弱,如亚洲开发银行提供给天津滨海泰达物流集团冷链项目2400万美元贷款。

冷链物流起源于19世纪上半叶的欧美国家,发展到现在,欧美发达国家已形成了完整的食品冷链体系,拥有成熟的冷链技术和运作经验。在经济持续发展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形势下,人们对于冷链物流的需求也在迅速增加。据不完全统计,仅仅是冷冻食品意向,近3年来我国的产量增速就达到了35%,远高于全球9%的增长速度。

但与需求相比,我国冷链行业的发展还远远不足,在欧美等冷链发达国家,果蔬、肉类、乳品等冷链流通率均在95%以上,而我国尚不到5%。如此大的市场空白成为资本关注该领域的重要因素。

冷链物流的盈利模式范文第2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产品或服务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通过产业的调整来提高生产率,来适应市场需求的结构变化,更好满足消费市场的有效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冷链物流行业需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有效供给对接由于消费升级而产生的新需求,促进冷链全行业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重组,实现降本增效,提高全行业服务水平,从而达到降低企业流通成本、保持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当前,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的提出,物流行业发展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针对冷链物流这种特殊的物流领域,探究其在发展过程中的供需结构矛盾,以及寻求如何在新形势下进行创新发展,我们认为亟待从需求侧的视角下,实现冷链物流行业“换挡升级”和“弯道超车”的改革目标,必须从冷链物流业态创新中寻求其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一、冷链行业业态创新的必要性

任何一种经营业态的探索及创新要素的融入,都是企业或者行业在不断发现市场需求和寻求自身发展路径而不断变革和完善的过程。业态创新的整个过程,不是企业内部结构的简单更新,而是推动业态组合要素发生内在本质的变化,其共同点都是以寻求品牌、管理、技术、服务的差异化来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和商业利润,冷链物流行业也不例外。

1、补短板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消费者对大宗农产品物流和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需求不断增长,因此迫切需要建立更加完善、便捷、高效、安全的冷链物流配送体系来满足各个方面的不同需求,但是我国冷链物流产业发展起步较晚,且整体水平较低,地区之间冷链产业发展不平衡制约着冷链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提出,为冷链物流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政策的有力支持。

因此,冷链物流供给结构中就是要强化生鲜农产品的预冷、拣选、加工、包装、冷藏、配送、追溯等以往相对忽视的短板,鼓励企业弥补和完善覆盖主产区的产地集配体系的短板,完善农产品追溯体系,加强具有储存、分拣、加工、包装、配送、追溯等功能的低温加工配送中心的建设,打造冷链流通标准化示范基地,有效提升冷链物流的综合功能,实现其整体水平提升。

2、去库存

库存成本是冷链物流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对库存的控制水平决定冷链产业的盈利能力。“去库存”在冷链物流产业中的实现主要依靠冷库周转率的提高以及产品在库时间的缩减。

通过供给侧结构改革,积极引入“互联网+”智能化和信息化技术手段,努力构建冷链物流信息共享平台,不同冷链企业之间通过信息共享实现“供给”与“需求”的精准对接,而在企业内部为采购和库存管理提供有效依据,优化冷链仓储空间,加快冷库的周转率和周转速度,减少产品库存及仓储时间,减少食品变质的风险及提高产品安全系数的同时,降低仓储保管费用和运营总成本。

3、降成本

相较于普通物流,冷链物流的成本要高出将近60%左右,我国冷链企业通常的利润率为10%,冷链利润率仅为8%左右,而发达国家冷链的利润率可以达到20%以上,冷链物流成本过高已成为制约冷链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此外,冷链物流由于对温控的要求比较高,冷链断链现象时有发生,产品腐烂变质更是屡见不鲜,我国冷链过程中的产品损耗率高达25%,严重的产品损耗极大缩小了冷链企业的利润空间。

通过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冷链物流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冷链要素科学的动态化配置,实现冷链物流实施全过程的实时监管和控制,以降低综合运输成本,扩大企业盈利空间。

二、冷链物流面临的结构性矛盾

新的经济发展背景下,我国冷链物流产业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暴露出巨大的发展瓶颈。冷链物流行业中供给与需求不平衡、不匹配、不协调是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各种结构性矛盾亟待解决。

1、冷链行业区域布局的结构性矛盾

由于我国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状况的差异较大,导致区域间冷链发展水平也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分布不均衡、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及区域性农产品配送中心等关键物流节点缺少冷冻冷藏设施、跨省全程冷链配送载设备偏少。以冷库保有量为例,50%以上的冷库集中分布在华东和华中地区,而作为我国瓜果等生鲜品主要原产地的西北地区,冷库保有量仅占全国的4.5%。

2、冷链运输能力结构性矛盾

据中国冷链物流网调查的数据显示,我国近80%的蔬菜水果、65%以上的肉类、60%以上的水产品仍然采用的是常温运输方式,生鲜电商中有50%的产品需要借助冷链物流,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冷藏车辆运输仅占10%,低温环境下的运输要求远没有实现。以冷藏车的配置为例,在我国平均3万人才有一辆冷藏车,而美国平均500人就有一辆冷藏车。

对冷链运输的特殊需求得不到满足,使我国农产品损耗率高达25%,而发达国家的损耗率则一直控制在5%水平线左右。由于运输过程中冷链断链导致的产品高损耗,整个物流费用占到总成本的70%。

3、冷链仓储能力结构性矛盾

我国冷库种类主要为冻结物冷库、冷却物冷库和超低温库,其中前两者所占比例较高,但超低温库占比仅为0.2%,而从冷库储藏的商品品类来看,以果蔬、肉禽和水产为主的农产品占比较高,合计占比接近60%。国际冷库协会统计显示,我国拥有8300万立方米的冷库容量,仅次于美国和印度,但我国人均冷库容量仅为0.116立方米,约为美国的1/4。而且目前我国很多冷库仅限于肉类、鱼类的冷冻和贮藏,功能相对单一。

4、冷链物流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

随着人们不断深化对物流的认识,我国在物流人才的培养方面基本上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物流教育已覆盖到包括中职、高职、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等多元化的培养体系。

但目前的人才培养侧重于物流管理专业,冷链物流专业尚属空白,面对我国近年来冷链物流的爆发式增长,冷链专业人才极度匮乏,再加上冷链物流涉及的技术、专业、学科领域广,诸如制冷工程、贮存保鲜工程、食品加工工程、包装工程、运输工程等专业领域,冷链人才培养不能适应冷链物流发展的需要。

5、冷链服务产品供给的结构性矛盾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果、蔬菜、生鲜等各类农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冷链物流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但由于冷链物流发展水平较低,冷链物流标准化的服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冷链企业过度追求低成本,缺少创新性投入,生鲜产品预冷技术尚未全面实施,低温环境下的等级分级、包装加工等商品化处理手段尚未普及,运输环节温度控制手段原始粗放,全程温度自动控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服务水平低,导致人们对食品质量的更高层次要求得不到满足。

三、冷链物流业态创新思路

对冷链物流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必须坚持推动整个行业的业态创新向纵深层次发展,使冷链行业的经营模式更多样化,运营效率更突出,个性化的需求满足更及时,在所有供应链企业行业中的差异化更强,从而带来新的竞争优势点,冷链物流行业也将从业态创新和改革历程中获取更持续的发展动力。

1、社区共同化配送提高冷链物流运营效率

冷链物流由于其配送产品的特殊性,“断链”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发生在“最后一公里”的配送上,克服供应链末端瓶颈问题是冷链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关键。引入社区共同化配送的方式,以降低配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和服务质量,解决社区“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难题。

与传统的全程门到门配送方式不同,将配送人员的配送范围根据社区分布情况做区域划分,并增设区域共同配送站点这一中间环节,主要选择在社区较为集中的区域,为冷链物流企业建立社区共同配送服务站点,并建立完善相应的冷藏设施,统一协调配送货物。

2、生鲜电商冷链物流的装备和技术升级

随着生鲜电商的迅猛发展以及冷藏食品消费量的不断升级,释放出巨大的冷链物流需求,我国冷链物流增量空间将进一步深化。但是,由于生鲜产品具有易腐、易烂的属性,产品在冷链过程中损耗较高,致使生鲜冷链物流的成本较普通商品高出1-2倍,在实际运营过程中真正盈利的生鲜电商企业屈指可数。

生鲜电商要想解决当前面临的瓶颈,需要从冷链过程中寻找出路,进一步完善冷链运输服务规范,不断提高冷链物流的装备和技术水平,从源头上保障冷链物流质量安全,开展生鲜品运输配送车辆标准化工作,推动车辆更新改造,力争冷链全程监控,努力实现全程不断链。

3、中央厨房与冷链物流的跨界融合

中央厨房也叫中央配送中心,是指对分店实行统一采购、选菜、切菜、调料,然后将配好的食材和料包做成半成品用冷藏车配送,到达分店后,只需要做些简单加工即可。中央厨房的建设及营运过程中,冷链物流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需要建立中央厨房冷链物流中心,打造冷链物流行业的经济平台,最终实现餐饮企业和冷链物流企业的跨界合作,创造出新的商业模式,带来行业新的发展机遇。同时这种模式所拥有的接受市场冲击能力、整合能力是传统冷链物流企业所不具备的。

4、冷链金融服务突破传统冷链业务模式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下的多元化冷链物流时代即将到来,冷链物流市场正从基础物流服务模式向物流增值服务模式转变,逐步完善业务链,拓宽冷链物流企业的服务增值途径,为客户提供多种增值服务,建立长期稳定的伙伴关系,已经成为冷链物流行业的大趋势。

通过投融资服务方、商业银行、其他冷链金融服务协调者、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商等中间商提供多种抵押担保方式,对作为冷链金融需求方的中小冷链物流企业提供快速敏捷的投融资服务,提高其内部资金周转率,不仅解决了供应链上客户资金短缺的问题,而且也增加冷链企业和商业银行的物流收益和贸易收益,真正做到转变第三方冷链物流传统单一运营模式的同时,实现其从传统冷链物流仓运配服务供应商向产融信一体化冷链产业集成服务商的角色改变。

基于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金融模式简要操作流程如图1所示。

图1:基于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金融模式

5、农产品冷链与食品热链的产业延伸跨界联盟

图2:农产品冷链与食品热链的跨界融合平台

共享经济背景下,企业联盟的组织方式主要是通过一种契约关系整合不同所有权的资产或资源,达到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竞争力的效果。农产品冷链(冷链行业)与食品热链(餐饮行业)这两种产业的跨界联盟,搭建了延伸产业价值链的合作平台(如图2所示),一方面顺应了行业发展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强化了冷链供给层次的多样化。

另一方面从食品安全质量的民生工程监管来看,对农产品冷链与食品热链具有无缝对接的客观需要,以降低冷链与热链融合后的全过程运营成本,最终达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协同与融合目的。

6、基于平台经济的第四方冷链集成商组织

它是集创新型供应链管理和资源整合服务为一体的第四方冷链物流平台,属于多级互通物流信息系统,在行业内构筑区域性或全国性的快捷、透明、协同的集约型冷链物流网络,为客户提供基于线上和线下集成化供应链解决方案的冷链物流采购和管理平台。

图3:第四方冷链集成商组织功能结构图

基于平台经济的第四方冷链集成商组织功能结构如图3所示,主要功能分为冷链信息、产品实时监控、决策支持、溯源管理及系统管理五大板块。

7、搭建综合运输协作体系的冷链物流港

随着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日臻完善,必然会引发冷链物流行业的重大变革,在不远的未来或将产生一种全新的冷链物流业态——冷链物流港。它将整合中国的港口(水运)、公路、高铁、航空、城市地铁(轻轨)等交通运输方式及资源,以“大数据”、互联网技术、IT技术为依托,融合冷链物流金融、保险等增值服务,构建“互联网+冷链物流”的冷链资源交易平台。

在经济发达地区形成集冷链物流、商贸、展示、食品研发、加工生产、包装、保鲜、金融、保险、综合服务为一体的新型综合冷链业态,以更强连接、更快响应、更多增值、更加灵活、更为安全的良好效果满足消费者对冷链物流的不同需求,同时推动传统冷链物流行业转型升级。

四、结语

冷链物流的盈利模式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冷链食品;专业物流;运营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F25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07—22 —02

冷链物流是物流需求带来的专业化细分。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

随着经济运行规模的逐步提高和食品质量安全的备受关注,建设南京区域的冷链物流通道,打造地区冷链物流服务平台已经势在必行。建设南京冷链物流中心,旨在促进地区物流产业发展,完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冷链物流服务管理技术提升,构建综合性产品低温物流平台,形成覆盖江苏全省的现代化乳制品、水产品、蔬菜和其他农副产品冷链物流服务网络,这将对南京、江苏和邻近地区物流业调整和振兴有明显的示范带动作用,对地区经济的率先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格局需要。

目前,我国生鲜农产品流通损耗十分严重,仅果蔬一类每年损失就达到1000亿元以上;农产品“卖难”和价格季节性波动的矛盾突出。发展大型农产品冷链物流项目,既可以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又可以带动农产品跨季节均衡销售,促进农民稳定增收。

居民对农产品的多样化、新鲜度、营养性和安全性等方面要求更高。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已成为保护农产品品质、减少营养流失、保障食品安全的必要手段。

上海、武汉等地已率先建设10万吨级、20万吨级的现代化国际冷链物流体系,区域性大型冷链物流项目建设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综合以上,在南京建设大型食品冷链物流交易中心项目是惠及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损耗,保障食品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民生工程,建设引领产业升级的龙头项目符合政府产业发展政策。

(二)项目建设是对居民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费取向的有力保障

随着国内各大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购买力水平持续增长,饮食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水产品因为其自身的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被人们逐步深刻地认识,使得其市场和消费群体逐步扩大,需求量逐年增加。特别是南京等中国省会城市,人口规模大,而且国际性会议和商务活动多,加上地区特色餐饮业的迅速发展,使水产品消费呈现多层次、多品种的状况,不仅消费数量增加,而且消费档次和品种也在不断扩大。而目前这些地区的水产品批发市场老旧,品种少,产品供应数量和质量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而且市场管理粗放、秩序混乱,卫生条件差,也严重影响着城市的市容和声誉。因此,要满足地区市民今后的需求,必须建设符合构建区域性冷链物流为中心的水产品市场体系发展需要的项目。

(三)项目建设是配合国内各大水产市场格局升级改造的需要

随着国家建设农产品市场政策的开放及水产品行业的发展,中国的水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发展也日新月异,全国各地省会城市以及二级城市都建有大小不一的水产品批发市场,但从经营的品种及交易金额定论,目前一级交易大致可分为上海、北京、深圳、广州等四大市场。然而,由于这些大城市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扩大和城市规划建设的不断发展,区内许多老旧的水产品批发市场由于占地大、环境混乱、交通拥堵及产品分类混乱等诸多原因,已不具备大型批发市场的发展需求及城区的产业定位的要求,各地原有水产市场大多都面临着拆迁和升级改造的局面。

(四)项目建设将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作为江浙区域的交通纽带地带——南京,承载着全国水产品批发交易,水产品进出易的历史重任。发展国际化的一级冷链物流水产品批发市场,形成区域内的水产一级流通及海鲜美食加工集散地,对于提升南京及周边地区水产品批发行业的级次,促进地区的水产品流通,加快地区旅游、商业的发展,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项目定位及运营模式

(一)根据项目特点和南京物流产业发展情况为项目定位于打造一座购物中心式的国际冷链物流中心,提供高端化的购物环境。涵盖实体(批发、零售)、电商(B2B B2C)多种盈利方式的新型物流综合体项目,并确定以下几项原则保证项目按照定位要求实施。

首先是高端发展原则。要结合国内外物流行业的资源配置的变化格局,在技术、设备、工艺上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为客户创造更为优质、舒适的、低成本、高效的冷链物流服务。同时重点发展物流平台搭建、电商(B2B B2C)等高端服务。

其次是联动发展原则。要将项目融入城市乃至区域物流网络,形成联动发展格局,形成物流、冷链、冷库、零售、批发、电商、居住、文化、娱乐、商务等产业融合发展的局面。

三错位发展,与传统物流园区或物流项目,在战略定位上形成差异,本项目除了覆盖南京本市,对周边城市乃至安徽部分地区均有辐射。在业务上形成互补形成物流服务对接,项目内专业冷链设备将为南京物流行业提供大量新增需求。

(二)寻找合作方,利用各自独有优势采用合作方式,强强联手在南京合适地块投资、建设区域性冷链物流和电子化、网络化交易平台,并配套物业经营管理。冷链物流项目是城市物流的一部分,属于小众物流,项目规模有限,不适用于传统物流园区开发模式,而合作开发有利于项目快速实施,降低投资风险。

三、项目的建设内容及管理模式

(一)项目的建设内容

该项目应创新理念引入,形成多元化产品需求,核心定位延伸五大服务片区。项目集冷链仓储中心、加工配送中心、冷库储藏区、商务配套中心及生活居住区五大部分。冷链仓储中心:是项目的重中之中,是项目整体的展示区域,也是项目的门脸。加工配送中心:可以通过交易货品的初步加工对其产业链进行再次整合。冷库储藏区:可以通过集中库存,降低库存总量,并且实现有效库存调度。生活居住区:满足项目运作的大批量工作人员居住需求。商务配套中心:通过星级酒店、高档餐饮、大众消费型大排档拉动项目消费力,含车辆停放配套。

在创新理念引入形成多元化产品需求的基础上,该项目应更上一层楼形成产业高地,能够制定冷链物流的行业新标准、进行冷链物流的品牌创造、形成品牌快速复制化规模、项目可成为南京政府储备冷库。

(二)项目的管理模式

该项目建议采取市场化管理模式,这将有利于激发经营团队的积极性。采用股份公司制管理项目,由成立的项目公司为管理主体,按照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对项目进行管理。该管理模式的优势是按市场规律运作,公司化运营。项目的管理应遵循市场规律,而在市场条件下,最有效的运行模式就是公司化,制定相关指标,对相应团队进行考核,并设立奖励机制,以达到管理最优化的效果。

另外,在实体线上采取多种赢利模式相结合,为项目创造更大的盈利空间。特定的定位及全方位产业链的功能产业覆盖为项目带来了持续丰富的利润来源点。项目最主要的利润来源于项目内物业的长短租收益,包括冷库、配套商业、配套办公等。二是来自运营管理带来的增值收益,如扣点分成、广告收益、停车收益等。三是来自线上交易平台所沉淀资金的投资增值。待项目运作成熟、品牌效益凸显时,还可以利用品牌输出、管理培训等方面获取收益。

当然该项目带给合作各方,除了项目本身通过股权分红方式取得的利润外,项目物业价值的迅速上升,也提升了股权价值,增加了一个快速融资手段。此外,这种合作模式的成功和合作经验将为今后南京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及投资手段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庾莉萍.加快发展我国冷链物流的思考[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2,(02).

[2]李洁.武汉市食品冷链物流发展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2,(03).

[3]丁俊发.关于发展冷链物流的建议[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1,(12).

[4]骆大伟.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分析[J].物流科技,2011.

[5]毋庆刚.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1.

冷链物流的盈利模式范文第4篇

一个明显的变化,体现在业内的各种论坛中。在4月中旬举办的“世界电商大会”上,第一次新增了两个小时的生鲜电商发言环节。

作为垂直生鲜电商沱沱工社的CEO,杜非被邀请出席各种生鲜电商大会的频率越来越高,基本上每个月都要作为演讲嘉宾与业内交流经验。

杜非也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涉足生鲜电商领域。他认为,大家参与进来,会让这个行业发展得更好。

众大佬抢滩生鲜电商

生鲜电商的火爆,让各路大佬们纷纷出来“站台”,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架势。

首先抢足风头的,是各位电商大佬。

早前以平台身份销售进口水果的苏宁,于3月初加码上线了自营生鲜频道“苏鲜生”,在上海、杭州等地试点,产品涉及蔬菜、水果、海鲜、禽蛋、肉类等生鲜品类。

随后,京东上线一款主打生鲜品类的App“拍到家”(后更名为“京东到家”),称将整合各类O2O生活类目,向用户提供3公里范围内生鲜、超市产品等生活服务。

还未等大众缓过神来,天猫也突然宣布,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生鲜食品将陆续在天猫首发,配送服务已覆盖全国301个城市。

看到电商大佬纷纷出招,传统连锁超市大佬们坐不住了。

去年底在飞牛网上推出生鲜业务后,今年5月4日,大润发母公司高鑫零售宣布收购垂直生鲜电商莆田网,进一步发展生鲜电商。

5月底,沃尔玛推出了自有O2O服务平台“速购”,在深圳23家大卖场的门店率先试点,网购商品达到一定金额可免配送费,顾客也可上门自提。商品以时令蔬果、乳制品、冷冻食品等生鲜食品为主。

几乎同期,步步高集团透露,旗下云猴生鲜独立App将于7月上线,产品涉及海外直采的牛羊肉、水果、海鲜、奶制品等多个品类。

在此期间,新上线的生鲜电商平台更是层出不穷:我厨、Dmall、彼佳商城……“生鲜电商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了!”杜非对《支点》记者说,越来越多的商家参与进来,就是最好的证明。

毛利率高但盈利难

显然,这些商家看到了生鲜电商的良好前景,认为其市场需求和规模将逐步扩大。

中国食品(农产品)安全电子商务研究院近期的《2014-2015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生鲜电商交易规模达130亿元,同比增长221%;2014年这组数据分别为260亿元和100%。

申银万国证券还预测,2015年及2016年,生鲜电商增速将分别为100%和75%,对应的交易规模将达到521亿元和911亿元。

除市场前景诱人之外,生鲜商品的高毛利率,也是吸引众多商家的重要理由。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的数据显示,目前生鲜电商毛利率平均可达到30%-40%。其中,海产产品最高,达50%以上,冻肉类在20%-30%,水果次之。

这种说法,得到了杜非和美味七七CEO宓平的证实。他们透露,那些定位在有机、高品质、进口的食物利润的确较高。

“目前行业领头羊还未出现,商家纷纷涉足生鲜这块‘肥肉’,目的就是要在未来的争夺中占据有利地位。”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孙璐倩对《支点》记者说。

然而,宓平也坦言,市场前景虽然看好,但生鲜电商却是最难做的电商。“不同于其他没有生命周期变化的商品,生鲜食品的生命周期一直在变化。”她说,从采摘到库存管理,再到配送的整个环节,一旦把握不好,就很难做下去。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两年前生鲜电商的那一波“下线潮”。早在2005年,以易果生鲜为代表的垂直生鲜电商开始出现。随后几年间,莆田网、沱沱工社、优菜网等垂直生鲜电商陆续上线,但进展均不大。

直到2012年“双十一”期间,垂直生鲜电商本来生活网因“褚橙”一炮而红,极大地带动了行业热情,大量新的垂直生鲜电商不断涌现。这一年,顺丰速运旗下主打生鲜的食品电商“顺丰优选”上线;阿里巴巴旗下淘宝网推出生态农业频道;京东商城上线食品生鲜频道……

商家数量不断扩大,导致市场竞争更加激烈。2013年出现了一种现象:新的生鲜电商平台不断涌现,一些老的生鲜电商却已开始悄然下线或夭折。

同年,永辉超市于4月上线的生鲜电商“半边天”,不到百日便下线;发展近3年的优菜网,无奈以150万元“卖身”;针对白领提供净菜(采用真空包装的新鲜消毒蔬菜)配送服务的“小农女”,一度销声匿迹……

即便到了现在,目前国内存在的大大小小4000家生鲜电商里,仅有1%能盈利,7%巨亏,88%略亏,4%持平。

杜非和宓平均表示,每天平均销售订单过万、年销售额过亿元的沱沱工社和美味七七,目前并未盈利。业内其他平台的日子也不好过,生鲜电商需要大量资本支撑发展,遗憾的是,很多商家并不能撑到底。

“但要强调的是,这并不代表大家没有盈利模式。”杜非说,盈利模式和盈利要分开,现在生鲜电商还处于起步阶段,投入成本巨大。

“我们认为,目前不盈利状态属于必要的战略性亏损。”宓平补充说,未来,当我们的产品得到市场认可时,自然而然就能盈利。

要想鲜就得有大投入

业内人士也在反思,生鲜电商究竟盈利难在哪里?巨大的成本又投在哪里?

“生鲜的本质就是要‘鲜’,这对整个物流运输环节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宓平说,也就是说要保持全程冷链运输,这比普通商品的物流成本高很多。

炎炎夏日,如果看到有人穿着棉袄、戴着帽子工作,请不要惊讶。在沃尔玛武汉鲜食配送中心的零下18℃冷冻区,《支点》记者就看到了这样一幕。

不仅如此,有着一墙之隔的不同仓区之间温度也有着很大差异:打包区是恒温,冷藏区是0-4℃。

“不同生鲜商品对温度的需求不一样,而温度是保证生鲜商品品质的关键。”沃尔玛武汉鲜食配送中心驻仓操作经理薛红霞对《支点》记者介绍,生鲜首先在存储的温度上要控制好,所以仓储必须进行温度分区。

比如,蓝莓适合4-6℃储存,鸡蛋适合5-7℃,冷冻肉应在低于零下18℃的温度下储存……

显然,生鲜商品储存费用较高。

“生鲜商品在运输和宅配过程中,也应控制在相应温区。”杜非称,这样才能保证冷冻肉的表皮不化冻,海产的包冰不掉,蔬菜和水果不打蔫。

试想一下,如果消费者买了冰棍、水果、冷冻肉等不同的生鲜商品,在保证商品品质的情况下,如何完成运输和宅配环节?

“从基地到仓储,再从仓储到分拨中心和配送站,不同商品统一由特定温区的保温车分开配送。”杜非表示,在宅配环节,这些商品也存放在配送车里隔断的不同温区。

在宅配环节的三轮车里,其内壁有保温层,里面再分成常温区和冷藏、冷冻区,再根据加放冷冻板的大小和数量设置不同的温度,从而能够保持6-8小时的保温效果。

“生鲜商品在存储、配送等方面的冷链成本很高,最开始业内每单物流成本平均在50元以上,沱沱工社在68元左右。”杜非透露,随着订单量增大,成本开始逐步下降,沱沱工社目前每单成本在30元左右。

然而,相比每单物流成本20元左右的普通商品,其成本依然较高。

杜非和宓平也一直在思考让物流成本进一步降低的可能。

“现在社会化物流也开始慢慢发展起来,他们的站点布局非常密集,在自建物流的基础上,我们也开始与他们合作。”杜非说,如此我们的物流成本还能降一部分。“但是,他们也刚刚兴起,报价较高,专业性也有待提升。”

正因如此,宓平坚持美味七七要自建物流体系,且在体系成熟后能为其他生鲜电商提供专业化服务,同时也能降低物流成本。

不过,在孙璐倩看来,中国幅员辽阔,冷链物流建设目前仅集中在重点区域,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冷链物流基地依然是阻碍生鲜电商发展的最大瓶颈。

想赚钱就得提升周转率

除了在冷链物流方面的投入成本巨大,生鲜商品的高损耗也是行业的心头之痛。

即便是用特定的温区存储系统运输,如果周转过慢,也会影响商品品质,而这必然会导致客户降低重复购买率。

作为日常必需品,生鲜商品追求的是重复购买率。当达到一定存储期限后,生鲜商品如果还不能卖出,造成的损耗就会很大。

“每个生鲜商品都有合理的库存周转率。”杜非介绍,叶菜要3天内卖完,根茎类蔬菜是5-7天,冷冻肉是25天,海鲜则是30-45天。

“在物流成本短期内难以有所突破的情况下,商品的损耗管理就成了决定企业能否盈利的关键。”宓平认为,这就需要使生鲜商品的周转率更快。

如何使商品的周转率变得更快?杜非和宓平的思路基本相近,引入大数据管理系统适时促销。

在沱沱工社,以期限为3天的蔬菜为例,当销售期过了一半时,系统会自动预警,并以当前的平均销售量计算出还需要多长时间销售完库存。若计算的时间大于1.5天,就会选择线上促销,或者到线下的小区请消费者“试吃”以换取会员。如果时间允许,还会举办沙拉、果汁等制作比赛以吸引人气。

在美味七七,对蔬菜类的周转率要求更高,需要当天就能卖完,所以一般从下午就开始做促销活动。

然而,商品的损耗并不仅仅只在库存管理上,也存在于运输过程当中。“生鲜商品运输过程中的平均损耗率达20%。”孙璐倩表示,这相当于100吨的蔬菜就有20吨要扔掉。

这是因为,一方面运输过程中难免有磕碰;另一方面受运输时效性影响也会产生不可避免的损耗。“所以,我们会在包装上动脑筋。”杜非说,比如在草莓包装上,需要加几层薄膜、垫子、吸水纸和冰袋,尽量降低损耗。

“我们还在即时性上寻求突破,推出‘1小时达’服务。”宓平称,一方面,更快的配送效率会使损耗率更低;另一方面,也希望更及时、方便的服务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形成正向循环。

冷链物流的盈利模式范文第5篇

商业模式立体化

商业模式贯穿于整个企业的产品服务和信息流体系。好的商业模式带给企业的不仅仅是单纯的利润增长,更多的是企业文化的沉淀和企业内在价值的提升。2010年,企业对商业模式的探索呈现出立体化趋势,价值链定位、业务系统、盈利模式等构成商业模式的重要因素在这个阶段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产业链整合与细分齐头并进。2010年,国企和民营企业在产业链范围内的运作呈两极化趋势,国企在整个过程中扛起了产业链整合大旗。以中粮集团为例,集团公司2010年在全国各地原有资产的基础上加快投资整合步伐,投资范围从饲料加工、畜禽养殖到屠宰加工、深加工到冷链配送,持续推动了粮油食品的“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全产业链”战略。在“全产业链模式”下,公司以消费者和客户需求为向导,覆盖面从农产品原料到终端消费产品,通过全产业链的系统管理和关键环节的有效控制,缩短了产品生产周期,节约了中间成本,有效的提升了企业整体竞争力。

相对于国企的“全产业链”式扩张,民营企业利用其“短小精悍”的优势积极探索专业技术、合理规划资金投向,在细分行业中大放光彩。广州国光长期专注于扬声器和音响产品的研发生产,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能进入专业高保真,监听音箱等高端领域的企业,四维图新凭借其新兴通信技术一跃成为中国第一。全球第五大导航电子地图供应商。从产品的细分到业务的细分,使龙头企业更聚焦于自身的专利技术研究,也使得优质资源、资本将进步向优势企业靠拢。

轻资产模式备受青睐。相对于传统企业看重实物资产的特点,轻资产模式更看重的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如核心技术、流程管理、治理制度、企业品牌等。这种资产占用企业资金极少的特点也正是轻资产模式备受资本市场青睐的原因。如美邦服饰,巨星科技等开始逐渐放弃自身原有模式,利用自身品牌及渠道优势,建立起轻资产品牌战略。企业通过自身对市场需求的整合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够有效的组织资源,以最少的有形资产投入,获取最大的经济回报。

盈利模式纵横延伸。上市公司盈利模式作为商业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10年取得了巨大发展,多数企业不仅仅局限于自身固定的盈利模式,开始积极探索企业自身盈利模式以外的赢利点,增值服务无疑在这个年度成为了企业的首选。立思辰的创新称为盈利模式拓展的典范。作为首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一员,立思辰凭借多年经验总结出了四种不同的收费模式,有的放矢地针对不同的客户:企业设备全购置型,全租赁型,半购置半租赁型和全外包型(客户无需考虑设备的购买,由立思辰提供设备,但是服务单价比相对偏高)。这四种收费方式都是按照打印数量收费,区别在于优化设备时的支付方式上,前期支付越高的企业,后期服务费用就越低廉,反之亦然。

股权激励理性化

伴随行业竞争加剧,上市公司间人才流动也日渐频繁。鉴于此,上市公司纷纷推出股权激励方案,方案的激励机制较以前上市公司有较大的优化,更为科学和理性。

股权激励实施率大幅度提升。2010年,63家公司新公布股权激励计划,未实施终止的只有1家。而2009年公布的30份激励计划中未实施终止的有4家,2008年公布的61份激励计划中未实施终止的更有31家之多,2007年和2006年未实施终止的公司也分别有6家和10家。2010年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在数量上比以往更多,实施率也比往年明显增高很多。这一现象体现了上市公司在拟订股权激励方案时已经不再跟风,而是出于自身真正的需求,上市公司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完成了由感性向理性的转变。

民企渐成激励主角。从推出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类型来看,2006年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中,央企6家、外企1家、地方国企14家、民营企业18家,民营企业约占公司总数的46%。2007年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中,民营企业约占了公司总数的42%。这个比例在2008年和2009年分别上升至57%和79%。近一年来,民营企业更是成了绝对的主角,实施股权激励的63家上市公司里有57家是民营企业,占公司总数的90%。

冷门行业激励升温。在经历了前几年房地产、信息设备、医药生物等行业实施股权激励的热浪之后,2010年诸如公共事业,纺织服装业等冷门行业也开始逐渐探索激励计划。相对于往年热点突出的局面,这一年来公布股权激励计划的公司的行业分布已趋于平均化。

方案设计凸显理性。2010年公布的激励方案在内容和形式等上呈现出了更多的理性

一是,激励覆盖面有所扩大。相对于过去激励对象较少、激励覆盖面较窄的现象,2010年推出的股权激励方案在激励范围上有所扩大,除了公司管理层,更多方案涉及到公司的技术人员及核心员工。

二是,考核条件更加严格。大多数上市公司主要以净利润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为业绩目标。数据显示,早期公布的股权激励方案中大多要求净资产收益率在10%左右,而年均净利润增长率多在10%-25%之间。而最近公布的激励方案中考核条件有明显的提高,如2010年6月公布激励方案的路翔股份,在考核条件方面规定2011-2013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10%、11%、12%,并以2009年净利润为基数,2011-2013年净利润增长率达到或超过40%、80%、120%。

过去的考核条件通常以净利润增长率为考核指标,而企业单期的净利润高增长率只能说明企业在当期内业绩有爆发式的增长,不能全面地反映企业的成长价值。近年来上市公司在拟定激励方案时逐步引入“复合增长率”的概念,作为一个长期时间基础上的核算指标,复合增长率能够更准确地说明企业的潜力和预期,更全面的反映出企业的成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