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烧伤病人的急救处理

烧伤病人的急救处理

烧伤病人的急救处理

烧伤病人的急救处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后勤保障支持;成批烧伤

大批量烧伤的特点在于:伤员多,重伤员比例偏高。因此对于加快后勤改革步伐建立与新的保障需求十分重要的意义。2006年1月-2008年12月共收治成批量烧伤病人9批次57例,由于后勤保障得力使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9批次烧伤患者共57例,每批3-15人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37.3±9.7%(28~47)岁。烧伤面积:>90%的3例,>71%-90%的13例,>51%-70%的16例,31%-50%的25例。其中浅Ⅱ0烧伤21例面积(平均16±8.7%TBSA),深Ⅱ0烧伤44例(平均31.0±15.2%TBSA),Ⅲ0烧伤11例(平均22.4±5.3% TBSA)。致伤原因:锅炉爆炸烧伤3批次(34例),液化气烧伤3批次(8例),汽油烧伤2批次(7例),硫酸烧伤1批次(8例)。

2.建立健全保障方案

2.1 统一组织机构:由烧伤专业院长统一组织指挥,快速反应分队,野战医疗队,120急救分队对保障周边患者的急救,及同时也为军队医院平转战的后勤军事动员负责[1]。在事故发生后,立即有专科医生前往发生地指导并对患者进行即时、正确的早期救治。根据患者的数量、病情的轻重,及时通知科室做好抢救准备工作。

2.2 车辆保障:医院有几十辆车各类急救车辆,定时有人维修检测保养,均处于备用状态。

2.3 人员保障:科室建立大批量烧伤和紧急启动护理人员应急抽调预案,为救治成批烧伤患者提供人力保障。科室护理人员均登记有两种以上的通讯方式,并且保证24小时通讯畅通,在接到通知后尽快到达。在紧急情况下科室护理人员进入应急准备状态。当出现科室人员不足的情况,立即报请医院并请求护理部,启动医院护理人力资源库,请求科外护理人力支持。

2.4 物资保障:科室建立救治基础耗材基数储备和快速补充方式,院内有采购中心保证所需物资在最短时间内到位。科室平时三个护理单元分别依据伤员人数(3-10人),对药品、耗材、敷料等定数量储备。在急救药品储备不足时,开通绿色通道,先使用后补办手续补充物资。

2.4.1 药品耗材储备:对于在短时间内大量消耗的药品,包括大输液、抗菌素类药物、促表皮生长类药物、营养类药物、眼药水类、各类烧伤专科敷料等。要及时储备、补充,对于紧缺药品如人血白蛋白等,科室有一定数量储备,如大批量使用,可开通绿色通道。但先大概预数期申请准备,做到心中有数。

2.4.2 材料储备:各种型号气管套管、深静脉置管、静脉切开包、动脉穿刺针等,科室均定数量储备,用前检查有效期,用后及时消毒或补充。

2.4.3 仪器的配备:对心电监护仪、远红外线治疗仪、翻身床、悬浮床、输液泵、雾化吸入器、呼吸机、血糖仪等。平时专人保管,定期检查维修,及时保养及消毒,随时处于备用状态。

2.5 技术保障:以主任、护士长为主利用晨交班的机会,简要讲述重点环节和关键救护等内容,并阶段性提出要求。各组组长跟班进行现场示范保证治疗和护理质量,如遇疑难重症请本院专家、外院专家亲临指导,尽最大可能有效提高治疗与护理质量。

2.6 餐饮保障:干部灶根据科室上报的参与抢救任务的医务人员总数,及时准备好抢救餐,以保证医务人员体力恢复和积极投入抢救状态;休养灶供给伤员的饮食,每餐均十几个品种以供选择;重伤员可根据伤员营养的需要量由经治医师、营养师调配,给予胃肠内、外营养补充,及时供给各种营养要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促进创面修复愈合。

2.7 水电暖保障:维修班24小时保障水电暖的维修,如遇停电可及时启动备用电源。

3.结果

9批烧伤病人均收入病房治疗,在伤后12-28小时26例先后行气管切开术;12例行早期胸部焦痂切开减张术;22例肢体行环形焦痂切开减张术;有32例在伤3天后开始行早期切削痂、植皮及残余创面处理手术。1例死于ARDS,2例死于全身脓毒血症,因经济拮据等问题而放弃治疗自动出院2例,其余患者均治愈。

4.讨论

4 1 大批量烧伤的特点,具有突发性强,瞬间烧伤大批伤员,烧伤现场秩序混乱,多不能自救和互救,使得救治难度大[2],重病人比例偏高。如果有统一组织指挥, 快速介入现场技术力量向前延伸,使病人在早期能得到正规的组织、输送,治疗。早期通知科室准备对重病人有预见性的治疗和护理,缩短了病人到达急诊科后至得到救护的时间差,从而保证病人在“伤后黄金一小时”内获得救治时机。增加患者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残率和死亡率。成批烧伤抢救药品耗材器械在单位时间内的短缺,上述诸多因素都会影响有效救治时机 [3]。

4.2 成批烧伤病人收治集中,伤情复杂,合并症多,处理难度大,护理工作量大,需要全院诸多科室协调及抽配数量较多的护士参与抢救护理,在强化单元护理的同时,能有效保证全面地整体化护理医护程序化管理,并能为医生的阶段性病情分析和治疗措施的调整提供依据。便于保证患者检查及基础护理的落实。同时我们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储备加强岗位培训提高急救能力应经常开展抢救经验总结会定期开展抢救技能训练科室人员加强自身业务学习提高工作效率以完善自身的贡献力均有着重大意义。

4.3 成批危重病人的救治周期长,工作环节多,参与的医务人员多,在抢救的不同阶段所需要的物资储备不同,对不同的病人客观及时的评价与医生提前的沟通做好预见性的准备,在患者抢救过程中使前峰护理质量和后卫护理质量同步提高。需注意的是在成批烧伤患者的救治过程中,应避免计划性不强,随意性较大和经验式的物资储备方式。应逐步完善和改进成批烧伤患者的后勤保障体系,提高早期科学实施优质高效,低耗安全的后勤保障能力,此项工作在战时或平时均有着重大意义[4]。

参考文献

[1] 张艳、李洁廉.军队医院伤病员社会化保障[J]医院管理杂,2002,9(3):297-298.

[2] 杨宗城,汪仕良,周一平主编.实用外科手册[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5:45-46.

[3] 郭振荣.提高成批烧伤的治疗水平[J]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9,15(4):245-246.

烧伤病人的急救处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成批爆炸伤; 急救; 护理

爆炸伤是一种烧、冲复合伤,不仅造成皮肤损毁,而且常并发颅脑、胸腹部、肢体震荡伤及吸入性损伤和中毒,尤以严重烧伤患者多见。因发生突然,患者数量多、危重程度高、伤情复杂,早期易发生休克,合理组织救治及精心护理是保证治疗成功重要环节[1],现将我院一次收住10例患者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0例患者,男8例,女2例;年龄19~63岁,平均为45岁;烧伤面积最大88%,最小30%TBSA,平均为48%。10例患者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道吸入性损伤,伴有不同程度的创伤性休克。其中2例患者烧伤18h后从外院转入,入院时严重休克,2例合并有高血压、肺炎等基础病;2例患者行气管切开,1例患者使用呼吸机。

2 紧急救治措施

2.1 病情观察 问病史,听声音,了解致伤原因及受伤环境,院前处理及补液情况,对病情作出初步诊断;观察伤员神志状态,有否神志不清或昏迷,监测心率、呼吸、血压的等生命体征,除去覆盖物检查伤情,粗略估计烧伤面积。注意有无吸入性损伤的情况,仔细检查有无声音嘶哑或有刺激性咳嗽,注意口腔的卫生,清除泥土和异物,随时清除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若发生急性喉头梗阻,窒息,在紧急时,可用粗针头从环甲膜处刺入气管内,以保证通气,暂时缓解窒息的危险。检查有无需紧急处理的开放伤、复合伤或中毒等合并伤,判断有无休克状态。

2.2 紧急抗休克治疗 迅速建立充分有效的静脉输液通道(本组4例患者采用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导尿、吸氧、持续心电监护,2例重度呼吸道烧伤患者入院即气管切开。早期复苏时补液根据医生制定补液计划,在1~2h内迅速补足计划量,并根据心率、每小时尿量予以调整,锁骨下静脉置管者予以监测中心静脉压,入院当即补充容量时以乳酸钠林格注射液为主,可胶体以代血浆为主,在容量恢复后以晶、胶按1:1交替输入。正确地积极补液复苏,平稳度过休克期,对预防烧伤后期感染的发生至关重要。同时抽动脉、静脉血查血气、血常规、生化全套、交叉配血、备血及血浆,必要时输入碱性药物5%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碱化尿液。

2.3 护理要点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尿量,做好病情记录,准确记录出入量,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率、意识及中心静脉压的变化,记每小时尿量,观察尿颜色、尿比重和尿pH值;根据尿量调整输液速度,维持每小时尿量在50~80ml。烧伤后患者免疫力低下,容易出现全身感染,尤气管切开后,应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同时加强吸痰、定时雾化吸入,每日2次煮沸消毒气管内套管,保持气管切口敷料清洁、干燥,气管内套管固定牢固,防止滑脱;口腔、会阴护理每日2次,滴眼液每4h1次,眼药膏早晚1次,并用干纱布遮眼[2]。

2.4 创面护理 根据病情悬浮床或翻身床治疗,面积<40%卧防褥气垫床,定时翻身防止创面因受压而加深。创面暴露为Ⅲ°涂碘酊,每1h 1次,保持减张切开周围干燥,其余创面涂碘伏,敷料渗湿及时更换,保持暴露创面干燥,并用烧伤治疗仪持续照射[3]。

2.5 心理护理 爆炸伤属意外损伤,烧伤后的剧烈疼痛是烧伤患者所经历的最难以忍受的痛苦;特别是大多数烧伤患者意识清醒,精神处于紧张、恐惧、毁容、身体功能障碍以及对预后的担心等均可严重影响心理。因此,我科专门准备5个病房收这批患者,将2例气管切开患者放在同一病房,室温28℃~32℃,谢绝探视,特别护理,严格控制人员出入;其余8例患者根据病情2例在同一病房,每个病房指定由1名责任护士负责,耐心细致的解答患者提出疑问,介绍同种疾病治疗成功的病例,消除恐惧心理;操作中动作轻柔、有条不紊,并设法分散患者注意力,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6 饮食护理 入院后即给予留置胃管,注射5%葡萄糖注射液5~10ml/h,保护胃功能,在肠鸣音恢复后,经胃管注入肠内营养乳剂每次10ml/h,根据患者耐受情况逐步加量,最终至2000ml/d。同时在患者无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时即给予少量蛋白或脂肪的流质、半流质食物,如蒸蛋、稀饭、肉汤、牛奶等。

3 体会

通过对成批爆炸伤患者实施及时、有效地护理措施,提高抢救成功率。总之,在对成批危重烧伤患者的救治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精心护理,预防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冯苹,王光毅,周万芳,等.重度烧伤肥胖患者5例的护理体会.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3B):43-44.

烧伤病人的急救处理范文第3篇

院前急救的重要性

所谓“院前急救”阶段就是指从第一救援者到达现场并采取一些必要措施开始直至救护车到达现场进行急救处置然后将病员送达医院急诊室之间的这个阶段。在此期间,第一发现、救援者首先应该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使病员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此阶段处理的正确与否以及及时程度对于突发疾病或者遭遇意外创伤的病员来说,至关重要,其关系到能否将损伤程度降到最低甚至关系到病员的生命能否延续。

院前急救的救助原则

在这里和大家谈的院前急救主要是指急救人员尚未到来前或由于特殊原因无法前往时,作为非医学人员的救助原则。

先是应该拨打急救电话,明确告知受伤人员的大致情况、受伤人数和具体所处位置。

帮助伤者脱离险境,去除或减轻致伤因素。1.当车辆发生燃烧时避免使伤员继续受到烧伤或吸入有害气体,帮助伤者离开燃烧的车辆,以免其爆炸造成更严重的危害。2.对溺水者,抢救上来后首先立即清除其口鼻内淤泥、杂草、呕吐物等,如有活动性假牙,应取出以免坠入气管。3.在火灾现场救人的原则是首先挽救生命如火焰烧伤,应使其速离火源,避免烟熏和继续吸入有害气体,脱去或剪去已着火的衣服。4.若系电击伤,当务之急是采取最快的方式用绝缘物体使伤员脱离电源。5.若系地震灾害,救出伤员后,如发现伤员口鼻内有泥沙或呕吐物、血凝块堵塞,应迅速清除保持呼吸通畅。6.若肢体被绞进机器,应立即停止机器转动,并倒转机器轮子缓慢退出伤肢,切忌强行向外拖拽伤肢。

在外伤中,骨折较为常见。1.对于四肢骨折的病人,其伴有皮肤表面血管损伤引起出血者,用相对干净的敷料以局部加压包扎方式便能达到止血目的。骨折病人不可随意搬动,在救援人员无法到达,确需我们搬运时,首先我们要对其进行固定。固定材料可就地取材,如树枝、木棍、木板等。2.对于脊柱损伤的病人,如为被重物压伤,则首先移除重物再移伤员,切忌用暴力拖拽。搬运时,应首先将伤员双下肢伸直靠拢,上肢贴于躯干两侧。由地面搬至担架上时,先将担架放于伤员一侧,采用平托或用滚动法顺应患者脊柱或躯干轴线滚身移至担架上。

在救护车到达后,则应由急救医生来完成急救任务,如由于其人手不够,需要我们帮助时,可在急救人员指导下协助完成急救。

烧伤病人的急救处理范文第4篇

【摘要】 目的 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隐患分析与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回顾性的调查,对2008年-2009年37例收住于我科的大面积烧伤患者院内转运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37例大面积烧伤患者转运中发生安全隐患的共2例,气管滑脱1例、休克1例,转运成功率达94.59%。结论 做好患者转运前风险评估,进行转运前预处理并实施风险管理可提高大面积烧伤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杜绝安全隐患。

【关键词】 大面积烧伤 院内转运 安全隐患 护理对策

大面积烧伤患者作为急危重患者救治对象之一,其院内转运的收益和风险是并存的。大面积烧伤患者经急诊室初步处理后为进一步的治疗需实施院内转运。院内转运患者时间虽然短暂,但转运风险始终贯穿存在[1]。因此,如何将患者安全转运到相应科室,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现将我院烧伤科2008年-2009年收住的37例大面积烧伤患者安全转运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2009年我科实施大面积烧伤患者转运共37例,男性25例,女性12例,年龄0.5~54岁,烧伤深度由浅ii度至iii度不等,面积为48%-71%,伴吸入性烧伤8例。患者主要来自院前急救、急诊科,以居室内单发烧伤为多,其次为工作场所意外事故的烧伤,所见烧伤多为热液或蒸汽所致。大部分患者由平车护送,个别患儿由家属抱送至专科科室完成诊断性检查或有效治疗。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科室发生并记录在案的大面积烧伤患者院内转运相关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归类总结。

2 结果

大部分患者达到转运的目的,转运成功率为94.59%,转运途中发生安全隐患共2例,气管滑脱1例、休克1例。发生的1例转运途中的休克于现场抢救后病情稳定,转运途中意外发生率为5.41%。

3 讨论

3.1 大面积烧伤患者院内转运安全隐患的分析 虽然院内转运患者仅需短暂的十几分钟,却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除患者本身的病情变化外,还包括环境及硬件、职业道德及技术、责任心等[2],同时对于伴有吸入性损伤且处于烧伤休克期的患者,其合并症多,更是大大提高了转运过程中的风险难度。现结合我院37例院内转运资料分析结果探讨转运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1)不良情绪的存在。(2)缺乏转运前的风险评估。(3)转运流程未能完善。

3.2 大面积烧伤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对策

3.2.1 根据患者心理变化的转归,树立治疗的信心,确保转运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烧伤前后患者心理变化明显,这些心理的变化实际是患者伤后心理紧张、恐惧的表现。这些心理因素都会使患者情绪出现低落或波动,心理负担加重,导致不配合治疗,延误治疗甚至治疗失败。此时医务人员要特别注意心理治疗,要多给患者希望,并及时和患者家属沟通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坚强信心。

3.2.2 做好转运前的风险评估和预处理 转运前通过风险评估,有助于降低途中突发性死亡事件的发生,杜绝护理安全隐患。在遭遇烧伤之后,应先对特殊部位的烧伤进行初步处理。急救时应立即给氧,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进行创面的现场处理,尽可能去除烧焦或污染的衣物,用干净的敷料或床单覆盖包扎;对于深度创面需要及时耕耘减张处理;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进行扩容、抗休克、抗炎等治疗,留置尿管以便观察休克情况,充分做好转运前的风险评估后方可实现院内转运。

3.2.3 规范转运制度,建立转运流程,具体流程如下:

3.2.3.1对即将实施转运的患者做好充分评估。

3.2.3.2通知相关接收科室和运送部,简要汇报病情,做好有关安排,确定转运时间、转运方式和参与人员。

3.2.3.3搬运患者时应连同床单一起搬动,按大面积烧伤患者搬运方法取合适,注意做好保暖工作及保护创面。

3.2.3.4稳定患者情绪,予以保护性约束,预防非计划性拔管。

3.2.3.5病情危重或生命体征不稳定者需有护士陪同下方可转运。

3.2.3.6选择最佳的转运通道。

3.2.3.7告知患者或家属外出检查的目的、方法、可能出现的不适与并发症,经同意并签转运知情同意书后再实施转运。

3.2.3.8途中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如出现病情变化,应立即进行现场抢救,同时通知病房做好应急准备。

3.2.3.9送至目的地后要与接收患者的医护人员共同安置患者,然后进行床旁交接,双方确认交接内容无误后才确定转运完成。

总之,在转运过程中重视患者心理的转归、做好风险评估及处理结合转运流程的指引可改变以往转运前职责不清,准备不充分的现象,从而提高救治成功率。

参 考 文 献

烧伤病人的急救处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严重烧伤;吸入性损伤;急救配合;护理措施

DOI:10.14163/ki.11-5547/r.2015.14.175

烧伤总面积达30%~49%;或Ⅲ度烧伤面积达10%~19%;或虽然Ⅱ度、Ⅲ度烧伤面积不足上述比例, 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①发生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②吸入性损伤, ③复合伤――即为重度烧伤[1]。吸入性损伤是热力和(或)烟雾引起的呼吸道以致肺实质的损害。其常同皮肤烧伤伴发, 单纯吸入性损伤临床少见, 常见原因为易燃、易爆物品燃爆烧伤, 如汽油、煤油、酒精、黑色火药、粉尘、煤尘、化工原料、高分子聚合材料等燃烧或燃爆所引起。易燃、易爆物可引起多种损伤, 如呼吸道烧伤、吸入性损伤、皮肤火焰烧伤等[2]。火灾现场伴有浓烟, 烧伤患者极易发生吸入性损伤。

1 临床资料

2010年6月~2012年5月, 本院烧伤科共收治严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58例。其中, 气管切开18例, 气管切开使用机械通气8例, 余32例未行切管切开的患者本文不作论述。经过系统治疗与精心护理, 26例严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的患者全部康复出院, 取得了较满意的康复效果。

2 急救配合

2. 1 急救室布局 本院烧伤科急救室设于电梯、楼道旁。内设抢救车、输液装置及药品、吸氧装置及物品、静脉穿刺包、气管切开包、喉镜、气管插管用物、多功能监测仪、采血用物、备皮用物、一次性使用导尿包、平车、屏风等。设1名护士专人负责管理, 定期检查各种设备的性能, 负责各种药品、用物的填充, 并做好记录交班。

2. 2 急救措施 患者入急救室后, 护士首先为患者吸氧, 建立静脉通路, 采血做血常规、血型、肾功能、血离子、血糖、二氧化碳结合力、血气分析测定, 给予多功能监护仪进行监测。在无菌条件下为患者留置导尿。做好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准备。配合医生清理烧伤创面, 协助涂药包扎。初步急救处理后用平车将患者推入烧伤重症病房。

3 护理措施

3. 1 病情观察 根据烧伤创面将患者安置于普通病床或悬浮床。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监测生命体征, 每30分钟测量脉搏、呼吸和血压, 观察神志变化, 每4小时测量体温一次, 记录在重症护理记录单上。吸入性损伤的患者常伴有一氧化碳中毒, 表现为声音嘶哑、反应迟钝、进行性呼吸困难, 痰中伴有黑灰样物质, 多有呼吸道异物感, 咳嗽时伴有哮鸣音, 口唇颜色红润等, 护士应仔细观察并做好记录。特别应注意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发现

3. 2 气管切开护理

3. 2. 1 吸痰的护理 气管切开治疗盘24 h更换1次, 如有污染或浸湿, 立即更换。吸痰时动作轻柔, 避免反复提拉吸痰管而造成气道黏膜损伤, 吸痰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吸痰前后给予高流量吸氧2~3 min以抬高肺泡内氧分压。吸痰后观察痰液颜色、气味、性质、痰量并做好记录。

3. 2. 2 保持气道湿润

3. 2. 2. 1 间歇湿化 生理盐水500 ml加庆大霉素8万单位、糜蛋白酶4000单位, 每次吸痰后缓慢注入气管2~5 ml, 每日总量≤200 ml, 也可每6小时超声雾化吸入1次, 每次≤20 min, 可湿化气道, 防止痰液结痂, 促进痰液咳出。

3. 2. 2. 2 持续湿化 以输液方式将湿化液通过头皮针缓慢滴入气管内, 滴数控制在4~6滴/min, 24 h不少于200 ml, 湿化液可选择生理盐水或注射用水, 也可根据需要加入其他药物, 如抗生素。一瓶湿化液使用最长不得超过24 h。

3. 2. 2. 3 机械通气 气管切开患者床旁备齐抢救药品及物品, 如:同号气管套管、气管扩张器、外科手术剪、止血钳、换药用具与敷料、生理盐水、吸引器、氧气筒、呼吸机、手电筒等。患者呼吸困难加重, 自主呼吸减弱应及时连接呼吸机辅助呼吸, 正确调整呼吸机参数, 跟踪化验血气分析, 密切观察患者缺氧症状的改善情况。

3. 3 准确记录出入液量 曾有人认为, 伴有皮肤损伤的吸入性损伤患者的静脉入量宜偏少, 但目前认为对这些患者的补液量不能过分控制[3]。应遵循按照烧伤面积计算补液量的原则, 建立两条静脉通路, 一路补充胶体, 一路补充晶体, 根据尿量调整输液速度, 准确记录24 h出入液量, 尤其是每小时尿量, 注意观察尿液颜色, 发现血红蛋白尿及时报告医生, 遵医嘱给予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合并肾功能衰竭的患者, 使用床旁血滤机进行血液透析以达到出入平衡。

3. 4 饮食指导 指导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 如:鱼汤、鸡汤等。气管切开进食不方便者可用吸管吸食营养汤, 每次吸食量不宜过多, 防止出现呛咳。出现低蛋白血症者, 遵医嘱静脉输注人血白蛋白10 g, 1~2次/d, 不能进食者可给予外周静脉营养。

3. 5 心理护理 严重烧伤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吸入性损伤带来的呼吸困难使患者常有濒死感, 重症病房家属不能守护在旁, 很多家庭经济困难难以维持治疗, 患者表现出意志消沉、焦虑恐惧、厌烦急躁等不良情绪。护士应给予强大的心理安慰及支持, 向患者讲述成功治愈病例, 灌输积极配合的重要性。告知患者家属可以通过媒体呼吁倡导爱心公益, 多方共同努力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3. 6 健康教育 告知患者使用呼吸机期间不可在床上剧烈活动, 防止呼吸机管道脱管, 创面出现痛痒表现时不可用手抓挠。

4 结果

18例气管切开患者, 11例7 d后封管;7例12 d后封管, 均无呼吸困难发生, 血气分析正常。气管切开配合使用呼吸机8例, 6例9 d后停止使用呼吸机, 自主呼吸良好, 停机5 d后封管, 未出现不良呼吸症状;2例12 d后停止使用呼吸机, 出现憋闷感, 呼吸困难逐渐加重, 血气分析出现病理改变, 延长使用呼吸机3 d后, 间歇使用呼吸机2 d, 停止使用呼吸机7 d后封管, 呼吸情况良好。

5 小结

严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病情危重, 应设专人护理, 病情易反复, 应随时做好抢救准备。本文总结了26例严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经验。主要从急救配合、住院护理两大方面着手, 遵从整体化护理要求, 使患者得到及时、系统的救治及护理, 取得较理想的预后。

参考文献

[1] 曹伟新.外科护理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124.

[2] 方之杨, 许丰勋.烧伤救治手册.第3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198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