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患儿康复的训练

患儿康复的训练

患儿康复的训练

患儿康复的训练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脑瘫; 儿童; 石蜡疗法; 康复训练; 下肢痉挛;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 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中枢神经障碍疾病, 患儿主要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及姿势异常, 脑瘫患儿常合并不同程度的感知觉障碍、智力障碍、交流障碍、癫痫及行为异常等, 严重的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1]。痉挛性脑瘫是最常见的脑瘫类型, 占总体比例的70%左右[2], 患儿的痉挛主要表现在髋关节的内收肌群、腘绳肌、股四头肌、三头肌, 还有少数患儿会表现出前臂屈肌的痉挛。下肢肌群的痉挛导致患儿出现双侧下肢的交叉、内收, 会严重影响患儿的站立、行走、翻身等动作, 影响患儿的正常运动功能。如何有效改善患儿的双下肢痉挛, 是提高患儿生活质量的重点。石蜡疗法是临床常用的一种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肌张力的治疗方案, 但目前在脑瘫患儿下肢痉挛的治疗上应用较少, 本文就石蜡疗法治疗脑瘫患儿下肢痉挛的临床疗效进行了研究评价,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为2016年10月~2018年4月河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112例痉挛性脑瘫患儿, 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 观察组包括男45例, 女11例, 月龄9~37个月, 平均 (16.4±5.2) 个月;对照组包括男44例, 女12例, 月龄10~38个月, 平均 (16.9±5.1) 个月。两组患儿基线资料比较无显着差异 (P>0.05) 。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1) 符合痉挛性脑瘫的诊断标准; (2) 均有髋关节内旋、内收、屈曲, 大腿内收等下肢痉挛表现; (3) 患儿家属知情同意参与研究。

排除标准: (1) 接受过降低肌张力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者; (2) 注射过肉毒素者; (3) 合并先天下肢畸形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方案治疗: (1) 患儿取仰卧位平卧于三角垫上, 治疗师用腘窝控制患儿单侧膝关节, 使对侧下肢外展、外旋并固定, 之后一只手扶持患儿的单侧大腿, 另一只手扶持患儿足底部, 使患儿踝关节呈背屈位, 依次屈曲患儿的髋、膝、踝关节, 最后外展外旋整个单侧下肢, 并在伸展的同时保持踝关节的背屈位, 伸展到位之后保持5~10s, 回到初始位, 交换双侧下肢动作, 重复进行操作, 缓解患儿的下肢痉挛症状, 整个康复训练要根据患儿的病况, 逐渐增大角度, 避免造成组织损伤; (2) 扶持患儿做在圆滚上, 进行髋关节、膝关节的屈曲运动, 降低内收肌力, 引导鼓励患儿在跨坐时弹跳运动, 产生持续牵拉内收肌的效果; (3) 患儿取侧卧位时, 治疗师用玩具引导患儿用下肢踢打玩具, 使患儿主动牵拉内收肌; (4) 患儿与圆滚平行俯卧在圆滚上方, 由家属引导患儿在头前拍手, 治疗师控制患儿双足抑制患儿的自发性运动, 减少下肢肌肉痉挛的代偿模式, 帮助患儿逐渐适应双下肢的外展外旋, 并保持足背屈位, 增强患儿全身运动的协调性, 抑制下肢内收肌张力。每天每套运动各10min左右, 1次/d, 连续治疗2个月。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石蜡疗法。将固体石蜡放入恒温蜡疗仪, 用间接加热法融化, 调节温度在80℃, 将融化后的石蜡倒入陶瓷盆, 厚度在2~4cm即可, 使石蜡自然冷却, 待温度降至40~45℃之间后将凝结的石蜡取出, 摊开置于塑料布上, 将石蜡均匀敷在患儿双下肢内收肌部位, 用塑料布包裹保温30min。1次/d, 连续治疗2个月。

1.4、 评价方法

对比两组疗效, 并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评价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下肢痉挛情况。临床疗效评价参照文献[3], 显效:患儿治疗后双下肢内收肌肌力下降至少1级或恢复正常, 内收肌角角度增加至少30°或恢复正常;有效:患儿治疗后双下肢内收肌肌力下降至少1级或恢复正常, 内收肌角角度增加在20~30°之间, 且未恢复正常状态;无效:未能达到以上两种标准或加重。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 20.0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n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 (54/56) , 显着高于对照组的85.7% (48/56) , 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肌张力及内收肌角对比

两组患儿治疗前的肌张力及内收肌角对比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肌张力显着低于对照组, 内收肌角显着高于对照组, 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脑瘫是由于非进行性的中枢神经系统障碍所引起的, 患儿的神经症状表现可能是局限性也可能是广泛性的,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的障碍。目前脑瘫是导致小儿运动障碍的主要疾病, 而痉挛性脑瘫属于锥体系损害, 因此患儿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肌张力增高, 运动功能障碍。既往研究表明[4], 痉挛性脑瘫患儿多属于早产儿、低体重儿, 部分则具有新生儿窒息病史,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 这些不良妊娠结局的新生儿存活率上升, 相应的痉挛性脑瘫患儿的比例也有所增加。

痉挛性脑瘫患儿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下肢痉挛, 主要表现为双侧下肢的交叉、内收, 会严重影响患儿的站立、行走、翻身等动作, 越早发现患儿的异常, 越早治疗, 患儿的预后也越好。目前关于痉挛性脑瘫的手术治疗、神经阻滞技术等研究较多, 但在康复理疗方面的报道较少, 因此部分不符合手术适应症的患儿预后较差。传统的康复治疗主要集中在康复训练上, 然而单纯的康复训练虽然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患儿的下肢功能, 但由于不能与患儿沟通交流, 缺乏患儿主动的配合训练, 效果一般。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进步, 电刺激、石蜡疗法等辅助康复治疗方案逐渐被临床重视。石蜡疗法是利用石蜡蓄热能大、热容量大、导热性小、不呈对流现象的特点, 将温度传递到病灶部位, 实现温热治疗的效果。在治疗时石蜡与局部组织紧密接触, 但并未绝对接触, 中间仍留有一定的间隙, 保留的空气层确保了皮肤能够耐受较高的温度, 避免了皮肤组织的烫伤[5]。石蜡具有持久、良好的温热效应, 可改善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 同时可有效缓解肌张力。石蜡具有良好的可塑性, 在热融化后凝固过程中体积会逐渐缩小, 对组织产生轻度的机械压迫作用, 可加速热量传递, 同时也有利于挛缩组织的恢复, 结合康复训练方案可起到促进锻炼的效果。

从本次研究数据来看,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到96.4%, 显着高于对照组的85.7%, 且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下肢肌张力及内收肌角改善情况均显着优于对照组, 说明在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石蜡疗法, 能够更有效改善患儿的下肢痉挛症状, 促进了患儿的康复。

综上所述, 在康复训练基础上应用石蜡疗法, 能够有效提高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 可显着改善患儿的下肢痉挛症状, 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喜悦.中药药浴联合针刺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25 (14) :1561-1563.

[2]袁兆红, 尤玉慧, 秦志强.中药熏蒸配合康复功能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运动发育水平的影响[J].山东医药, 2014, 54 (41) :83-84.

[3]张小敏.小儿脑瘫的中医治疗概况[J].中医儿科杂志, 2015, 11 (6) :89-92.

患儿康复的训练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儿心量表; 康复时间; 协调障碍

【Abstract】 Objective The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children who are at the aged 0~6 of years old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examination table to guid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zentrale koordination-storung(ZKS)children healing training. The study will help and expand the scale of children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Methods 204 ZKS children were designed for two groups as random and equally. For A group, The children were suffered at 2006~2007 years, as the content of neuropsychologlical examination table for children rehabilitation guidance. For group B the children who were suffered at 2007~2008 years do regular rehabilitation. Then compare two groups of children recover time and effect. The two groups children’s age, gender, state of illness and the time of rehabilitation every day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Then the effect and time of rehabilitation were compared. Results Two groups of children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recovery time, 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effect.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neuropsychologlical examination table for children ZKS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has significant clinical value.

【Key words】 Neuropsychologlical, development examination table for children; Rehabilitation; Central Coordination disturbance

中枢协调障碍是由德国学者Vojta博士在1976年提出的,是早期诊断脑瘫的代名词,用于一岁以内不能确切的诊断为脑瘫,将来又有可能发展为脑瘫的危险儿。孙世远[1]等对早期脑瘫做了明确的描述:患儿有引起脑损伤高危因素,临床具备早期诊断四要素:运动发育落后,姿势异常,反射异常,及肌张力异常,和Vojta姿势反射异常。我院康复中心收治的患儿以一岁内居多,特别是小于六个月的患儿,初诊多为中枢协调障碍,常应用儿心量表来评价患儿的病情,应用儿心量表指导患儿康复亦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均为我院康复中心治疗后随访的患儿均符合早期脑瘫的诊断,入选标准:①患儿有引进脑损伤的高危因素;②早期有哭闹、睡眠差、易打挺、吐奶、易憋气使劲等早期脑兴奋症状;③临床表现具备早期诊断四要素;④头颅影像学有相应改变:如脑室扩大、白质发育欠佳等。病情分度[2]:2006~2007年间筛选110例为A组,2007~2008年间筛选110例为B组。

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情程度,每天在院康复训练的时间均无差异,训练师亦相对固定,两组患儿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为本人经手治疗,康复中心的常规训练有:PT、OT、ST、药物、高压氧、水疗、按摩、早教、感统、脑循环、神经电等,根据患儿的年龄和病情,小年龄患儿以被动活动为主,训练项目少,大年龄患儿要主动参与,训练项目多。智力落后患儿加高压氧、药物、脑循环等治疗。肌张力特高的患儿先降肌张力,后改善其运动能力。

A组患儿:严格按照儿心量表的标准制定的训练内容选择训练项目,根据精细动作、大运动、语言、适应能力、社交行为五大功能区的具体内容,按照患儿的实际发育年龄做相应年龄的训练内容,当各个能区发育不均衡差别较大时,可以各个能区分别开按实际发育水平年龄来做,例如:患儿智力已达6个月水平,大运动在3个月水平,运动发育就从3个月做起。

B组:按照以往常规的康复方法,先做康复评价后制定训练计划。两组患儿经康复合格回家后做家庭训练,于一岁之内每月复诊一次,于1岁、1.5岁、2岁随诊。所有患儿均在康复中心做综合康复训练,训练的内容、方法可有区别,每天训练的时间完全相同。由于两组患儿中各有4名患儿因生病、家长放弃、经济等原因未坚持训练,故排除了对方组相同年龄、性别、病情的共8名患儿入研究。

1.3 评价的方法[3] 主管医生为评价组组长,成员有:运动疗法师,包括,PT师、OT师,主要评价患儿的运动能力相当于几个月的水平,有无异常的姿势和肌张力,两侧肢体的肌力、肌张力是否对称,手的应用功能,运动落后的主要原因及制定下一步治疗计划。语言师:主要评价患儿语言能力、理解力、手眼协调能力、操作能力、注意力集中能力等智力、语言方面的问题及制定下一步训练措施。康复护士:评价患儿与人交流能力,对外界的反应能力,主动运动的意识等智力、语言方面的问题。主管大夫作最后总结:①智力水平:是否落后,落后者相当于几个月水平;②运动水平:是否正常,落后者有无肌张力、肌力的异常、异常姿势、病理症等问题。治愈的标准:智力正常,运动落后在2个月之内,无异常的姿势和肌张力,病理症阴性,复查颅CT正常者。儿心量表的方法(首都儿科研究所,1998):根据五大功能区:精细动作、大运动、适应能力、语言、社交行为,计算出其具体数值与患儿的正常月龄比较,算出DQ值、大于85分为正常。

1.4 病情的转归 A组患儿:治愈92例,未愈10例,B组患儿:治愈93例,未愈9例。19例未愈均确认为脑瘫,诊断符合1988年杭州会议的标准[4]。

1.5 康复的时间 从患儿入院时间至患儿治愈出院的时间。由医生评价,确定患儿的治愈出院时间,未愈患儿继续治疗。

2 结果

数据分析均采用SPSS16.0独立样本T检验程序。

3 讨论

儿心量表以往多用于评价康复患儿的发育状况,用其指导康复训练国内报道甚少。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A组患儿在院时间有所缩短,困此提高了本康复中心的患儿周转率,减少了院内交叉感染,节省了患儿家庭的人力、物力、财力。因中枢协调障碍的诊断有明显的年龄界限及时效性,缩短了患儿在院疗程,把那些治疗较晚即将成为脑瘫的患儿在短期内解决,从另一侧面讲也是提高了患儿的治愈率,这方面的研究还在观察中。

治愈率两组患儿相差不多,与早期均应用药物,高压氧的治疗是密不可分的。A组患儿的疗程之所以能够缩短本人觉得与早期患儿的智力开发是密不可分的。智力训练在提高患儿智力水平的同时又可促进运动的发育[5],因中枢协调障碍患儿以肌张力的问题为主诉入院,智力发育是许多康复机构非常容易忽视的。有的康复中心特别是PT训练师非常注重运动疗法,以此做为中枢协调障碍患儿的主要训练内容,以大运动做为评价疗效的金标准,而小于6个月的患儿智力发育,精细动作均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以至错过了最佳治疗的最佳时机。工作中许多患儿智力提高慢,患儿主动运动的意识差,运动能力的改善是非常慢的。

临床中有许多中枢协调障碍患儿肌张力下降后肌力特低,运动能力进步缓慢,但要比智力落后的患儿进步快,可能是由于边缘智力的原因,而以往的“经验主义”,总觉得患儿眼神可以,智力不落后,但用量表细卡发现患儿确实智力是边缘的,这些患儿运动能力落后不多,但动作缓慢、笨拙。如果能注重早期的智力开发,可缩短这些患儿的疗程。

智力发育是运动发育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哪个患儿的运动能力可超过智力,智力落后的患儿的运动能力是非常难改善的。在儿童康复中智力落后患儿是脑瘫患儿的7~8倍,应引起儿康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康复训练中把智力放在第一位是必须的。6个月、1周岁、6~7岁的智力发育具有明显的一致性,说明6个月、1岁的发育对远期预后有预测意义[6]。

阮连英认为:早期干预是指一种由组织、有目的的丰富环境的教育活动,以促进高危儿智能发育。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通过对高危儿进行早期干预,发现该治疗在防治后遗症产生,改善患儿智力发育等方面有显著疗效[7]。6个月、1周岁正是中枢协调障碍患儿发育的关键年龄,在关键年龄点通过干预让患儿的智力水平达到正常,将是患儿一生的财富。对于那些形成脑瘫的患儿以后的生活中,也增加了社会竟争能力。

我康复中心近几年出现了6例初诊为中枢协调障碍后发展为孤独症者,这方面的追踪正在观察中。智力的开发应从康复训练开始时就介入,国内许多康复、保健机构均做出了非常成功的范例:欧萍等的《婴幼儿智能开发与发育鉴定表》详细的阐述了情感和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能力、语言、社交行为六大功能区相应的智能开发和早期干预,采用综合干预措施,以健康教育、情感、智能开发为突破口,提供了早期情感发展的促进办法[8]。刘月余等对中枢协调障碍及脑瘫患儿的早期智力干预临床验证取得了事倍功半的效果[9]。中枢协调障碍患儿和高危儿一样,均须得到全面的早期的发育,成长为健康儿,把脑瘫消除在萌芽状态,这是儿童康复工作者的责任。

两组患儿分在不同时间,是非常可取的,避免了治疗方案的不统一,使康复训练计划得以圆满完成。儿心量表注重小儿的全面、均衡发育,综合、系统的分析每个月份的小儿特点,是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全面评介小儿发育的量表,应用它对小儿细致的描述来针对性地康复发育落后的患儿,让他们达到正常,这是康复工作中一个非常好的借鉴。各个能区发育不平衡是中枢协调障碍患儿的特点,应用量表适时的纠正功能发育的偏差是一个非常好的捷径,促进患儿的全面康复。提高治愈率,降低脑瘫发病率,提高人口素质,这才是儿童康复的真谛。

参考文献

[1] 孙世远.脑性瘫痪的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7-9.

[2] 谢鸿.高危儿保健和脑损伤的早期诊断.湖南科技出版社,2001:57.

[3] 彭慧,聂立伟.0~6岁小儿心理发育量表评估1岁内康复患儿的信度研究.华北煤炭医学院学,2009,11(5):631-632.

[4] 林庆.小儿脑瘫的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中华儿科杂志,1989,27(2):162.

[5] 鲍秀兰,华,等.早期干预降低早产儿脑瘫发生率的研究.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14(1):42-45.

[6] 周雪娟,罗艳斐,梁建凤,等.高危新生儿智力发育的随访研究.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3(5):449-451.

[7] 阮联英.抚触联合早期干预对中枢协调障碍患儿预后的影响.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2):170-171.

患儿康复的训练范文第3篇

关键词:脑瘫儿童 康复训练 效果研究

作为一名康复训练教师,要学习善于观察。通过对学生的观察能更深入,全面的了解我的训练对象。教师的观察对象不仅是已经确诊的脑瘫患儿而且还要观察其他儿童,因为有些脑瘫患儿肢体障碍的程度很轻,在测试中很难观察到,但在平时的学习、生活、活动中较易观察到。所以康复老师必须要全面的观察。观察还需更仔细、更细致、更入微。有时学生的一个细小的动作障碍确是脑瘫的诊断重点。除了细致入微的观察外还需多比较。要边比较边观察。要与个体的健侧比,要与个体的患侧比。要多种途径进行比较,边比较边思考边摸索。本文所研究的脑瘫儿童康复训练社区我们筹划了近2年时间,开展了大规模的社区学龄前脑瘫儿童筛查与社区康复工作,包括了脑瘫儿童康复培训的各个方面任务。

一、脑瘫儿童的社区康复训练基本情况

本文所列举的开展脑瘫儿童社区康复训练大致有4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层工作点,对社区中学龄前儿童进行脑瘫筛查,将确诊的脑瘫患儿作为社区康复对象。

以康复教育中技术资源中心,城区妇幼保健院(所)为网络依托,社区训练卫生服务中心为网络支撑点,家庭为网络终端,建立省、市、区、社区、家庭脑瘫儿童康复网络。信息反馈通过工作联系单及走访社区和家庭两条途径。分期分批举办培训班,培训各级儿童保健医师,培训内容为学龄前脑瘫儿童筛查方法、脑瘫诊断、功能评估、康复措施、社区和家庭康复要点等。

二、脑瘫儿童社区康复培训体系的职能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医师利用儿童保健系统营养体系,3岁以内在社区健康体检中进行筛查3-6岁在幼儿园和社区中进行筛查,发现疑似脑瘫病例,以联系单的形式转入儿童康复教育中进一步检查和诊断。病例确诊以后根据自愿原则设立社区康复指导组和对照组。

对社区康复指导组和对照组患儿进行儿童发育表测试和统计后对照的粗大运动功能进行系统有效评估。其社区儿童保健医师每月1次对康复指导组患儿上门进行康复指导,为期6个月。资源中心人员对康复组每位脑瘫患儿行1次随访指导。

三、脑瘫儿童社区康复培训结果对比分析

城区筛查结果,疑似脑瘫152例,确定为脑瘫患儿的119例。根据自愿原则参加本次社区康复指导组32例,对照组22例。54例中接受过专科康复教育中或康复机构3个疗程(30次)以上康复治疗的患儿42例,其中康复指导组32例中25例、对照组22例中17例,分别占到比例为78.13%和77.28%。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我也有点滴的体会与大家一同分享。首先,要有平和的心态。康复训练的进程比较长,由于有些学生错过最佳训练期,年龄较大了,训练效果不一定很明显。这是一个需要积累的过程,千万不要灰心,哪怕有点滴的进步是成功的,哪怕没有恶化,没有进步同样也是成功的。不要轻易放弃。其次,积极提高训练效率。患儿年龄越小,训练效果越好。如训练时间有限,就应多投入时间在年幼的孩子上训练。最后,加强家校的联系。为了能更好的提高训练效果,应多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与支持理解。鼓励家长与教师共同训练,能取得更好的训练效果。

各种培训康复训练后具体数据如表所示:

四、脑瘫儿童社区康复培训效果

社区康复是一种有效的、经济的康复培训途径,迄今为止国外已有很多成功经验和案例值得我们去参考,我国社区康复起步于较晚,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但是尚未建立一个完整、科学、系统、可推进的模式。学龄前脑瘫儿童的社区康复可以说还是一个空自。本研究旨在探讨建立学龄前脑瘫儿童社区康复模式的可行性和可重复性。

社区康复依托妇幼保健网络开展是一项探索性的工作,作者认为专科康复教育中与社区妇幼保健联手、儿童保健医师上门指导与家庭训练相结合的模式应该是学龄前脑瘫儿童社区康复一种较为理想的模式。

五、结束语

康复专业人员应经常性的主动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家庭提供技术培训、信息咨询等服务,与社区儿童保健医师和患儿家长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不断维护和完善转介、咨询、指导、服务网络。使这项工作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真正进入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从晓峰.李沂靖.脑瘫儿童社区康复的现状及启小[[J].理论学 F11.2002, 112: 51-52

[2]李晓捷,智障脑瘫儿童康复服务的机构特点及现状,临床康复.2004. 24: 5096-5097

[3]叶仓甫、乃炯.知觉动作发展训练

患儿康复的训练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脑瘫;医教结合;粗大运动;站立能力;走跑跳能力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3.098

Influence of medicine combined with education on standing, walking, running and jumping ability of school age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FENG Gao-qi, ZHU Zhong-liang, ZHOU Ming-juan, et al. Shanghai City Qingfu District Zhujiajiao People’s Hospital,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medicine combined with education on standing, walking, running and jumping ability of school age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Methods A total of 48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as study subjec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medicine combined with education group, with 24 cases in each group. Both two groups all received education plan made by school special-education teachers, subject teachers on the basis of education assessment scale, and the medicine combined with education group also received additional medical rehabilitation means by rehabilitation doctor for training. The therapist guided parents for family training in the rest of the time, and both groups had 6 months course of treatment. Gross motor functio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wo groups was assessed by 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 (GMFM-88) with blinded evaluation. Results After training, medicine combined with education group had standing ability by GMFM-88 as (32.85±3.80) points, walking, running and jumping ability by GMFM-88 as (52.62±10.04) points, and total GMFM-88 score as (85.47±11.49) points, which were all higher than (29.52±6.83), (41.88±15.1) and (71.40±16.91) points.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Cerebral palsy; Medicine combined with education; Gross motor; Standing ability; Walking, running and jumping ability

脑瘫患儿由于脑组织的损伤, 导致患儿肌力、肌张力、运动姿势的异常, 包括大运动发育的异常和精细动作的发育异常, 运动的异常直接影响患儿将来的活动。对这些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受到损伤的患儿来说, 康复进行得愈早, 康复效果愈好, 因此患儿早期发育的评估至关重要[1-3]。医教结合旨在采用教育、医学等多学科合作的方式, 根据残疾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实际需求, 对残疾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康复, 开发其潜能, 使每一个残疾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4, 5]。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学龄脑瘫儿童医学康复和教育康复相结合的康复效果, 探讨合适的医教结合方法, 提出医教结合的工作模式, 形成了医教结合、按需施教、开发潜能、人人有所发展的新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从2013年2月~2015年12月在青浦区辅读学校和朱家角小学就读的诊断为脑瘫儿童, 年龄6~15岁。

入组标准:选取诊断标准均符合2007年全国小儿脑性瘫痪专题研讨会讨论通过的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标准[6]。排除标准:①合并有严重智力障碍者;②合并有严重听视觉障碍者;③合并有严重心脏等其他疾病;④其他影响运动功能的发育畸形或残疾不宜进行医教结合康复者。研究中共纳入48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医教结合组, 每组24例。医教结合组中男15例(62.50%), 女9例(37.50%), 平均年龄(12.04±2.63)岁;对照组男14例(41.67%), 女10例(58.33%), 平均年龄(12.73±2.61)例。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入选的脑瘫患儿由学校组织召开关于开展医教结合工作座谈会, 会上向患儿家长解释医教结合的方法、方式, 了解家长的诉求, 解答家长提出的问题, 帮助家长树立信心, 争取家长的配合, 在家长充分了解本方案的前提下签订脑瘫儿童医教结合知情同意书。以盲法评估48例患儿干预前后GMFM-88评分。

1. 2. 1 评估方法和标准 评估由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康复科康复医生进行。评价环境为安静、独立、无干扰、采光较好的房间, 患儿穿衣1~2层, 在不违反评估要求的前提下尽量有父母或监护人配合看护, 测试前进行交谈, 情绪较好时进行, 鼓励患儿发挥出最佳水平。GMFM-88量表共88项[7],

分5个功能区, 每项4级评分, 评分结果计算方法为:总百分比=每个功能区的得分与各自总分相除后乘以100%之和再除以5。

1. 2. 2 干预方法 两组患儿均在学校接受特教老师依据教育评估量表评估情况制定教育计划进行, 医教结合组在采用特殊教育基础上增加医学康复手段进行训练。根据每个脑瘫患儿的运动发育初评情况针对性地制定个体训练计划, 给予个体化的训练。以指导正确姿势、抑制异常肌张力增高、抑制异常运动模式、诱导并建立正常运动模式、维持正常关节活动度、防止挛缩畸形、增强肌力和平衡能力等为原则。训练计划内容分为以下几类, 低难度训练:包括头控制、翻身、俯卧位支撑、俯爬、坐位保持及平衡、手膝位保持、爬行等重心较低的活动项目;中等难度训练包括膝立位保持, 单膝立位、跪行、站立、位置转移等训练;高难度训练包括立位平衡、独立或辅助下步行、实用性步行、上下楼梯等训练。训练5次/周, 40 min/次, 其余时间由治疗师指导家长进行家庭训练, 设定6个月为1个疗程。

1. 2. 3 家庭康复指导 指导家长家庭训练就患儿日常生活活动如穿衣、进食、入厕、入浴、等项目动作的训练及姿势管理贯穿于患儿的日常生活当中家庭训练。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儿训练前后站立能力比较 训练前两组GMFM-88中脑瘫儿站立能力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对照组GMFM-88中脑瘫儿站立能力得分高于训练前,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医教结合组GMFM-88中脑瘫儿站立能力得分高于训练前, 且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训练前后走、跑、跳能力比较 训练前两组GMFM-88中脑瘫儿走、跑、跳能力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对照组GMFM-88中脑瘫儿走、跑、跳能力得分高于训练前,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医教结合组GMFM-88中脑瘫儿走、跑、跳能力得分高于训练前, 且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3 两组训练前后粗大运动能力比较 训练前两组GMFM-88中脑瘫儿粗大运动能力训练后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对照组GMFM-88中脑瘫儿粗大运动能力训练后得分高于训练前,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医教结合组GMFM-88中脑瘫儿粗大运动能力训练后得分高于训练前, 且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性瘫痪康复治疗的目的是减轻致残因素造成的后果, 提高脑瘫患儿的运动、认知、言语和生活自理能力, 使患儿能够在所处的环境中如何解决自己的问题, 积极的参与自己的生活, 最大限度的提高生活质量, 争取达到生活自理, 最终回归社会, 因此脑瘫患儿的康复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 仅靠单一的康复模式显然不能解Q患儿今后的问题, 所以现代脑瘫的康复已演变为躯体、心里、社会三位一体的系统康复工程[8-10]。国内外调查研究结果显示, 脑瘫患儿生活质量和参与社会活动的水平主要受主体运动能力、智力、脑瘫类型、疼痛、疲乏、心理等的影响[11, 12]。康复模式是在康复环境基础上, 对康复方法的选择、康复过程的实施以及护理和照料的人员等所构成的康复类型及其运行机制的理论概括[13], 是康复手段与康复环境的有机结合。

“医教结合”旨在采用教育、医学等多学科合作的方式, 根据残疾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实际需求, 对残疾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康复, 开发其潜能, 使每一个残疾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14]。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在脑瘫儿童的全面康复中, 医学康复是主导, 教育康复是基础[15]。

GMFM-88是国内外公认的最常用的评价脑瘫运动功能康复疗效评估表, 在国外已被广泛使用, 国内外均有很多学者对该评估表进行研究, 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16-18], GMFM-88的结构效度是建立在对脑瘫患儿GMFM随时间而改变的反应度基础上, 刘鹏等[16]通过对31例脑瘫和17例正常儿童进行GMFM-88的结构效度验证, 认为GMFM-88具有良好的效度, 能客观、定量的反应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的变化情况。

本研究中也采用了GMFM-88的功能进行评价, 结果显示对照组脑瘫儿站立、走跑跳能力训练后得分高于训练前,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教结合组脑瘫儿站立能力、走跑跳能力训练后得分高于训练前及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医教结合组脑瘫儿粗大运动能力训练后得分高于训练前及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通过医教结合综合的康复模式, 使医疗、教育、家庭始终贯穿于康复过程, 保证了脑瘫患儿在运动功能、心理、教育、社会适应性等方面得到同步提高。因此, 在我国脑瘫儿童康复未来的发展中, 推行综合康复模式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阳伟红, 王跑球, 杨永, 等.Carroll双上肢功能评定和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2中精细动作在偏瘫型脑瘫患儿中的有效性研究.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2, 18(4):357-359.

[2] 黄金华, 吴建贤, 王静, 等. 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模式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8, 30(2):105-108.

[3] 李林. 教育康复对学龄脑瘫儿童认知能力的影响初探.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0, 16(10):999-1000.

[4] 王鹏, 张玲敏. 学龄前脑瘫儿童医学康复并教育康复的研究. 中国保健营养, 2015, 25(8):287.

[5] 李晓娟, 王辉. 脑瘫学生教育康复支持系统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南京特教学院学报, 2010(4):31-35.

[6] 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小儿脑瘫康复专业委员会.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分型和诊断条件.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志, 2007, 29(5):309.

[7] 史惟, 陈冬冬.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在脑性瘫痪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中华儿科杂志, 2006, 44(7):550-552.

[8] 史晓杰, 郭新志, 郝青英, 等. 脑性瘫痪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 山西医药杂志, 2014(13):1535-1537.

[9] 丰利, 阿依夏木・阿布都力木. 脑瘫患儿术后的康复治疗与护理. 中国伤残医学, 2014(4):191-192.

[10] 赵斌, 高晶, 薛晶晶. 109例脑性瘫痪患儿康复治疗体会.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6):76-77.

[11] 陈怡澎. 小儿脑瘫粗大运动功能量表的初步修订及应用. 新乡医学院, 2015.

[12] Colver AF, Dickinson HO. Study protocol: Determinants of participa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of adolescents with cerebral palsy: a longitudinal study (SPARCLE2). BMC Public Health, 2010, 10(1):1-10.

[13] 吴炳义, 董征, 司瑜, 等. 基于不同康复环境下的小儿脑瘫康复模式的理论分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 19(17):78.

[14] 冯高起.指导医生在特殊教育医教结合实践中工作模式的探索. 医学前沿, 2013, 32(3):76-77.

[15] 吴卫红.脑瘫儿童特殊教育的方式:引导式教育.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3, 9(5):259-260.

[16] 刘鹏, 黄东锋, 江沁, 等. 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测量量表的标准化研究.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4, 19(3):170-173.

[17] 史惟, 李惠, 杨红, 等. 小于3岁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粗大运动与精细运动发育的相关性研究.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7, 29(2):107-111.

[18] 史惟, 王素娟, 詈欤 等. 中文版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2006, 1(2):122-129.

患儿康复的训练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儿童;脑瘫;康复效果

[中图分类号] R74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28-0154-02

脑瘫是以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综合征[1],是永久性损害,不可改变,主要影响患儿的肢体运动功能。目前,脑瘫的定义说法不一,国际上尚无统一的定论[2]。

儿童患脑瘫后,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将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3]。近年来,小儿脑瘫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政府在小儿脑瘫康复上投入很大,但在脑瘫治疗上尚无特效药物,综合的康复训练是治疗小儿脑瘫最有效的方法[4]。

早期干预、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可明显提高患儿的运动能力,对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具有重要意义[5]。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材料收集来自于吉林省残疾人康复中心2009年3月~2012年9月住院脑瘫患儿114例,男70例,女44例,年龄最小5个月,最大5岁9个月。

1.2 研究及评估方法

脑瘫患儿康复治疗方法有多种:包括肢体康复训练(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矫形器的应用、手术治疗、高压氧、水疗、电疗、针灸按摩、中药熏蒸、语言矫治、引导式教育等。康复医师通过对患儿的初次评估结果,制定出近期的康复训练计划,为患儿选择不同的训练方法,然后实施康复训练。

评估方法的选择,参照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下达的《贫困肢体残疾儿童抢救性项目》中脑瘫儿童康复档案中的评估标准,由专职康复医师对训练儿童逐项进行评估、计分。

1.3诊断依据

诊断依据参照2005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关于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6]。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3.0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表示,计量资料用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描述集中和离散趋势,组间比较应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2.1住院脑瘫儿童康复治疗项目选择

对114例住院脑瘫患儿康复治疗项目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肢体运动康复训练103例,占比例最大(92.0%),下肢矫形器的选择60例占54.0%、手术治疗34例占30.6%、水疗25例占21.9%、电疗20例占17.5%、高压氧16例占14.0%。脑瘫儿童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肢体运动障碍,所以脑瘫儿童首选的项目是康复训练,根据病情再选择其他辅助治疗方法。

2.2 住院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情况

对114例住院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运动疗法112例,占比例最高(98.2%),中医按摩106例占92.9%、作业疗法97例占85.1%、语言治疗91例占79.8%、引导式教育62例占54.4%。

2.3 住院脑瘫患儿康复治疗效果分析

对114名住院脑瘫儿童康复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后平均分分别为(10.5±9.0)分和(16.0±9.0)分;治疗前后得分分布有统计学差异Z=-6.187(P < 0.05),治疗后得分显著高于治疗前。虽然目前没有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法,但现有的治疗手段使脑瘫患儿治疗效果已得到明显提高[7],综合治疗可使脑瘫儿童功能得到尽早改善,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8]。

3讨论

我国小儿脑瘫的患病率为2‰,脑瘫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因此,早期诊断、早期康复治疗对减轻功能障碍、减少残障意义重大[9]。本研究对114例住院脑瘫患儿康复治疗项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康复训练所占比例最高(92.0%),其次为矫形器的应用(54.0%)、手术治疗(30.6%)、水疗(21.9%)、电疗(17.5%)、高压氧(14.0%);康复训练以运动疗法所占比例最高(98.2%),其次为中医按摩(92.9%)、作业疗法(85.1%)、引导式教育(54.4%)、语言治疗(79.8%)。以上结果表明:脑瘫患儿的康复大多数采用综合治疗。对脑瘫患儿治疗前后评估,治疗后得分显著高于治疗前,综合性的康复治疗在治疗儿童脑性瘫痪上具有一定效果。实施康复训练后,患儿语言表达、生活自理、肢体活动能力有明显改善[10]。

脑瘫儿童的治疗方法很多,临床康复治疗中多采取综合措施,脑瘫患儿因损伤部位在脑部中枢神经,临床表现上以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为主,同时还可伴有言语障碍、智力障碍、癫痫、斜视等并发症,治疗中除针对运动功能存在障碍外,应同时治疗其并发症。癫痫是脑瘫儿童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在10%~20%,由于脑部受损,脑神经细胞可出现异常放电,脑损伤程度会进一步加重,由此可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在康复治疗的同时要控制癫痫的发作,视力障碍可以配戴适宜的眼镜矫正视力,关节脱位可以手术解决,听力障碍可选择人工耳蜗或验配助听器。因为脑瘫儿童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除了在专业康复机构进行训练外,还要将社区与指导家庭训练相结合,有研究证明社区康复是一种可行、高效、经济的康复途径[11]。这就要求我们训练机构在训练患儿的同时要教会家长最基本的康复手法,保证患儿离开康复机构后得到长期有效的康复训练。

脑瘫患儿的治疗除以上治疗方法外,还可以选择针灸、推拿、中药熏蒸等,推拿疗法在脑瘫康复中应用广泛,推拿疗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还可以扩大关节活动度,推拿治疗过程中患儿没有痛苦,一般配合的较好,患儿家长易于接受。

虽然康复训练的方法很多,但也要考虑到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脑瘫儿童也和正常儿童一样,除了每天的康复训练外,也喜欢游戏,同样需要有正常幼儿的教育。音乐疗法、游戏训练都是患儿喜欢的愿意做的,运动游戏可以促进学习,脑瘫儿童以运动障碍为主,同脑瘫儿童游戏要克服许多困难,要改变一下物理环境,把康复训练内容融入到游戏当中,这种训练方法患儿易于接受,也越来越受临床医生的重视。由于脑瘫儿童的病情不同,临床表现、临床类型也不相同,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评估后结果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根据其特点制定相应的个体化训练计划[12],并定期进行评估,及时调整训练计划,同时注重其他方面的需要。

综合性的大医院都设有康复科,但由于康复治疗的费用高昂、不能满足贫困脑瘫患儿的需求,使得大部分脑瘫患儿不能得到长期有效的康复治疗。近年来,我国政府非常重视残疾儿童的康复教育,采取一系列措施,对0~6岁脑瘫儿童进行康复救助[13],中国残联印发了关于脑瘫儿童的康复救助项目,这样使得更多的脑瘫儿童有机会到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现在社区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脑瘫儿童就不用到外地就医,可以就近到当地社区。在社区康复师的指导下,采取机构集中评估、训练和家庭康复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对脑瘫儿童进行系统的康复,巩固疗效,提高康复效果。

发现脑瘫患儿要及早进行康复治疗,有效地进行早期干预对患儿的康复将起到重要作用[14],加大社会宣传,让人们都知道什么是脑瘫、脑瘫的病因及危害,让全社会都来关心脑瘫儿童,要做好三级预防,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减轻残障,提高患儿的生活自理能力[15],使脑瘫儿童能够同正常儿童一样生活。

[参考文献]

[1] 李晓捷. 我国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方面应关注的几个问题[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0,25(7):575-576.

[2] 李晓捷. 实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技术[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

[3] 徐开寿,麦坚凝. 脑性瘫痪的诊断、评估及治疗[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25(12):950-952.

[4] 卢小妹,杨李. 小儿脑性瘫痪的防治进展[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0,14(7):668.

[5] 陈正平,张绍岚. 小儿脑瘫康复治疗86例临床分析[J].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8(4):774.

[6]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 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J]. 中华儿科杂志, 2005, 43(4): 262.

[7] 汤明丽,吕复莉. 小儿脑瘫康复治疗的现状及进展[J]. 安徽医学,2012,33(9):1256.

[8] 李文军. 综合性康复治疗对小儿脑瘫患者的影响观察[J].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122.

[9] 洪永锋. 脑瘫超早期康复研究及进展[J]. 安徽医学, 2011,32(5):684-685.

[10] 陆冬梅. 脑瘫患儿98例临床康复疗效分析[J]. 吉林医学,2011,32(32): 6778-6779.

[11] 陈彬,张丽华. 脑性瘫痪患儿的社区康复[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6):67-68.

[12] 张雁,吴卫红. 个体化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综合能力的影响[J]. 中国康复,2012,27(3):180-182.

[13] 银芳,刘宇赤. 我国脑瘫儿童康复服务中的问题探讨[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2,18(6):595-597.

[14] 王明. 早期医学干预对预防脑瘫的影响[J]. 实用医技杂志, 2011,18(10):1072-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