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骨折术后康复训练

骨折术后康复训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骨折术后康复训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骨折术后康复训练

骨折术后康复训练范文第1篇

摘 要:研究膝关节骨折术后采取早期康复训练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我院在2010年8月~2011年8月期间共收治了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术后采取常规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术后采取心理康复、主动功能训练和被动功能训练等早期康复训练。结果 经康复训练3 个月后,观察组膝关节活动功能优良率为88.9%, 对照组为53.3%,差异显著(P

关键词:早期康复训练 膝关节周围骨折 疗效标准

膝关节周围骨折为常见骨折病,多数是由于直接或间接的受到外力伤害造成的。一般包括骨髁部骨折、胫骨髁部骨折和髌骨骨折,临床上大多采取手术复位固定治疗。然而,术后制动可能会对患者造成膝关节功能障碍 、膝关节肌肉萎缩等危害,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很大影响.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06(04)56-57

 

 

骨折术后康复训练范文第2篇

泉州市中医院骨伤科,福建泉州 362000

[摘要] 目的 分析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术后功能恢复中应用中药熏洗以及功能锻炼的临床价值。方法 从该院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选取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完成手术后,指导100例患者进行一定的功能锻炼活动。其中观察组患者则在拆线后,加以中药熏洗进行辅助。结果 经过不同的术后康复锻炼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康复优良率分别为92%、78%,两组康复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手术后给予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应用功能锻炼以及中药熏洗,可取得明显的康复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中药熏洗;功能锻炼

[中图分类号] R68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9(c)-0168-02

胫骨平台骨折是骨科科室较为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若未能给予患者进行合适的处理,极易引起多种不良并发症,例如膝关节不稳、关节强直以及创伤性关节炎等[1]。相关医学研究通过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手术后采取功能锻炼以及中药熏洗进行术后康复锻炼,取得了良好的康复效果[2]。基于此,该研究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该院收治的10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术后康复方案,以观察中药熏洗与功能锻炼联合应用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将100例胫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

观察组男34例,女16例,年龄19~60岁,平均年龄为(43.22±4.13)岁;骨折类型:9例高处摔倒,5例打球致伤,12例重物砸伤,24例交通事故。胫骨平台骨折关节面的塌陷大小均在5 mm以上,属新鲜闭合骨折。11例患者伴有半月板损伤、副韧带损伤、交叉韧带损伤等。以Schatker标准进行分型1例Ⅰ型(属单纯劈裂型骨折),8例Ⅱ型(属劈裂塌陷型骨折),34例Ⅲ型(属单纯中央塌陷型骨折),4例Ⅳ型(属内內髁骨折、髁间突骨折),3例Ⅴ型(属双髁骨折),1例Ⅵ型(属合并干骺端以及骨干分离型骨折)。

对照组男36例,女14例,年龄20~58岁,平均年龄为(42.36±4.19)岁;骨折类型:7例高处摔倒,4例打球致伤,13例重物砸伤,26例交通事故。胫骨平台骨折关节面的塌陷大小均在5 mm以上,属新鲜闭合骨折。13例患者伴有半月板损伤、副韧带损伤、交叉韧带损伤等。以Schatker标准进行分型,1例Ⅰ型,10例Ⅱ型,32例Ⅲ型,3例Ⅳ型,3例Ⅴ型,1例Ⅵ型。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发现,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骨折原因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术后康复方案

1.2.1.1 骨折处理方法 首先根据患者的骨折情况,进行开放性复位,恢复关节面解剖形态,并采用钢板坚强内固定手术。由于该组患者中有45(塌陷骨折基本上都有骨缺损,需植骨,是否改为85?)例患者具有骨质缺损的情况,因而还需给予患者进行充分植骨,合并韧带损伤予韧带修补或重建,合并半月板损伤予成形或修补,所有患者均需要在入院后的3~15 d内完成手术。手术完成后,给予患者相应的抗炎治疗以及换药。

1.2.1.2 主动功能锻炼 手术完成后,应在指导患者进行一定的主动功能锻炼,例如早期主动功能锻炼、肌力训练、关节训练等。

早期主动功能锻炼:手术当日,确保患者的关节功能位保持不变,同时将患者的患肢抬高。其次,术后,间隔约8 h,鼓励与指导患者对股四头肌进行适当锻炼。具体为:仰卧-膝关节处于静止状态-用力使足跟向下蹬-伸直足背-收缩股四头肌,若锻炼有效,手掌触摸可感受到髌骨在上下滑动。患者需每日反复运动,1次/2 h,每次运动时间控制在5~10 min之间。早期的锻炼要循序渐进,不宜过量,要由小至大,由少至多的提高锻炼强度。

肌力训练:肌力训练主要以等张收缩、等长收缩为主。一方面,等长收缩的训练部位以骨后方肌以及骨前方肌为主。患者采取仰卧姿势,屈曲健腿,将腿置于枕头上方,通过收缩骨后肌来使得足跟压至床面,动作重复10次,动作压力由轻重轻。通过收缩股前肌来使得膝盖压至床面,动作重复10次,动作压力由轻重轻。每日重复等长收缩训练8~10次。另一方面,等张收缩主要是通过抬高直腿进行训练。同样是采取仰卧姿势,伸直双下肢,患肢屈髋以直腿方式抬高,直至其与床形成30~90°角,进而保持屈髋位,屈膝4次,伸膝4次,每日重复等张收缩训练4~8次。

关节训练:术后第2天即予患肢被动功能锻炼(CPM功能锻炼)。2周后,开始主动关节训练,方法:取仰卧姿势,屈曲健腿,伸展患腿,缓慢的屈曲患膝,患侧脚踝逐渐向臀部靠近。然后取俯卧姿势,屈曲患膝,使脚踝靠近臀部。最后在此动作基础上,进行抗阻力膝关节活动。

1.2.2 观察组术后康复方案 对照组康复基础上,配合中药熏洗。具体为:经过拆线后,可给予患者应用中药熏洗辅助术后的康复锻炼。其中,熏洗中药房包含20 g威灵仙、20 g续断、20 g姜黄、20 g茯苓、20 g怀牛膝、20 g桂枝、20 g草乌、20 g透骨草、20 g伸筋草、30 g独活、30 g两面针、30 g羌活。将中药煎煮好后,置药液于盆中,药液量以500 mL为宜。暴露膝关节于药液盆的上方,使药液蒸汽可对患处产生熏洗效果,其次采用毛巾浸药液,将浸过药液的热毛巾敷于患处,注意控制毛巾的温度,避免烫伤。待膝关节有发热的感觉后,配合活动,并逐步扩大活动范围。关节僵硬的地方,可通过手法按摩来达到松解筋骨的目的。中药药液冷却后,及时更换热的药液。中药熏洗为1h/次,每日熏洗2次,一剂煎药可循环使用3 d。

1.3 统计方法

借助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数据进行对比,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并以百分比[n(%)]进行表示[3]。

2 结果

研究根据患者的行走步态、疼痛程度、膝关节功能、膝关节稳定程度以及活动范围等进行评估。优:患者膝关节十分稳定,膝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无疼痛情况,行走步态正常;良:患者膝关节大致稳定,膝关节功能基本恢复,疼痛情况轻微,行走步态好明显改善;可:患者膝关节稳定状态有改善,膝关节功能有好转,疼痛感仍旧存在单有明显改善。差:患者的病情未有好转[4]。

观察组术后康复优良率高达92%,对照组术后康复优良率仅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术后需要制动,因此患者常会出现多种不良反应,例如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组织液回流障碍、组织液吸收障碍、膝关节肿胀等,此类现象既不利于修复创伤组织,还以对膝关节功能的恢复产生负面影响,例如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丧失关节功能等[5]。为此,在给与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手术后,需针对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功能障碍、肌肉萎缩、肿胀、粘连等)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早期的功能锻炼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促进血液循环,保持膝关节软骨面的生理机能,以减少关节积液、促进消肿、防止粘连,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6]。

临床上通过在手术后给予胫骨平台骨折应用中药熏洗,同时结合功能锻炼,对膝关节功能的恢复起到了良好的促进效果。其中,观察组术后康复优良率高达92%,对照组术后康复优良率仅78%,结果显示出中药熏洗配合功能锻炼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中的明显疗效。相关医学研究指出,术后早期指导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一定的功能锻炼,不仅可促进关节组织血液的循环,还可起到预防静脉血栓、加快肿胀消退、等效果,有利于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7]。这一结果与该研究结果相符。其次,该次观察组所应用的中药中,茯苓与怀牛膝可起到利水消肿、活血化瘀的疗效,威灵仙、续断以及姜黄可起到消肿止痛等疗效,桂枝与草乌可起到散寒止痛、温通经脉的疗效,透骨草以及伸筋草可起到舒筋通络的疗效[8]。通过熏洗的途径,使药物可对患处直接产生作用,促进患处功能的恢复。由此可见,中药熏洗配合功能锻炼有利于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在术后的恢复,明显改善了膝关节的功能,缩短了康复的时间,降低了致残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闫风华,管清华.中药熏洗配合手法按摩治疗膝关节僵硬40例疗效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10,8(22):48.

[2] 张俊忠,刘效敏,卞泗善.一次性被动活动法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功能康复中的应用[J].山东中医杂志,2010,29(5):304-305.

[3] 戴闽,艾江波,帅浪,等.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康复治疗[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18(12):973-975.

[4] 裴啸,胡翠萍.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功能锻炼的疗效[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0,12(3):390-391.

[5] 程英雄,王斌,徐无忌.中药熏洗配合功能锻炼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中的作用[J].新中医,2010,42(5):29-30.

[6] 李世念,邱继明.中药熏洗配合功能锻炼治疗四肢骨折后期功能障碍50例[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15):92.

[7] 侯伟东,唐向阳,周远辉,等.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康复治疗探讨[J].河北医学,2011,17(5):605.

骨折术后康复训练范文第3篇

关键词:股骨颈老年患者;术后护理要点;术后康复锻炼

股骨颈老年患者的多见病症是股骨颈骨折,其发病率是随着年岁的增长而上升的。由于我国目前人口结构呈现老年化的趋势,股骨颈老年患者的比例日益增加[1]。股骨颈骨折在临床中存在股骨头缺血坏死以及骨折不愈合的危险病症。对股骨颈老年患者通常采用的是手术治疗,并在术前、术后辅以有效的护理,在术后对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有效的R床护理以及康复锻炼对患者的顺利康复具有重要意义[2]。本文以82例股骨颈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股骨颈患者的临床护理以及术后康复锻炼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3年5月~2014年15月82例股骨颈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股骨颈骨折,采取髋关节置换手术。排除标准[3]:①智力或认知障碍及精神类疾病患者;②合并严重免疫系统疾病者;③严重器质性心脏病或心功能异常者。其中男45例,女37例,患者年龄50~76岁,平均(55.2±3.2)岁,患者文化程度:小学及初中31例,高中及以上51例;所有患者均知悉本组研究目的,被告知研究方法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一般护理 在术前做好各项指标的检查工作,医护人员应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告知手术相关知识以及进行术前功能锻炼。在术后严格控制患者,谨遵医嘱,保持患者平卧6~8 h,调整平卧姿势[4]。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术后注意事项的讲解。术后48 h之内对患者进行常规心电监护,定时检查观察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例如意识状态、心率、体温、血压等的变化。

1.2.2管道护理 由于术后患者常规保留术区负压引流管、导尿管、吸氧管等相关管道[5]。在对患者进行术后护理时要注意采取管道护理。导尿管需要在患者术后24 h之内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及医嘱进行夹闭。锻炼患者的膀胱收缩功能,对患者进行定时,时间间隔为2~3 h。统计患者24 h的尿量,静脉输液量由此决定。为避免患者的肾功能损害以及尿道感染,导尿管需要在72 h内拔除[6]。对术区负压引流管应做好引流器中引流液量以及颜色的记录,保证引流管畅通,每间隔30 min进行一次引流管挤压,方便掌握患者病情。

1.2.3疼痛护理 通常股骨颈老年患者在术后2~6 h会出现较剧烈的疼痛。因此,护理人员应对此作出及时的反应,依据患者的疼痛状况以及医生的嘱咐进行相应的处理。由于术后疼痛刺激会造成患者的情绪以及血压的波动、进食量减少、术后手术切口愈合变慢、手术效果受影响等,故而对患者进行疼痛处理要及时有效。可依据患者的疼痛状况选择进行肌注或是口服镇静剂、止痛药的给予,疼痛严重患者可以采用镇痛泵,但必须在48 h内进行拔除,以免引起其他并发症状。

1.2.4饮食护理 饮食护理对股骨颈患者的术后康复具有促进作用。由于老年患者的消化能力较差,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通常提倡术后饮食清淡,进食高蛋白、高钙、高热量、高锌、高铁、低脂、低盐等食物。依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食水果、时蔬,进行维生素的补充,促进手术切口愈合。对伴随其它病症的患者应进行特别饮食指导,例如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应按照糖尿病饮食方式结合术后饮食注意事项进行专门的饮食指导。

1.2.5并发症的预防以及护理 观察患者的各项指标,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相关的预防,可采取常规性预防药物以及加强上述各个方面的护理工作。对发生并发症的患者,依据患者的并发症类型进行相应的处理。对深部静脉血栓患者进行溶栓、抗凝治疗。对压疮患者进行清洁皮肤、清洁床单、定时翻身的处理。对肺部感染患者进行床头抬位、定时翻身拍背、鼓励有效咳嗽、雾化处理以及抗生素的应用等护理措施。

1.3观察指标 采用Harris评分对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7],满分100分,优良:≥90分,较好:80~89分,尚可:70~79分,差: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标准差(x±s),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康复训练

向患者及其家属普及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依据患者病情结合医嘱对患者进行床上练习、站立练习以及行走练习[8]。练习过程中注意患者的可耐受情况、练习次数以及关节练习的标准姿势。依据患者的病情进行科学的康复训练时间、次数以及训练量的安排,并结合患者的康复训练过程中的病情发展对最初的康复训练方法进行适当的改变。

3 结果

对比分析患者术后护理及康复训练前后的髋关节功能。术后护理及康复训练前患者的髋关节恢复率为75.60%明显低于术后护理及康复训练后患者的髋关节恢复率92.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4 讨论

股骨颈老年患者通过手术的方式能够治疗股骨颈骨折,但是在术后由于各种复杂原因会造成并发症以及手术效果不佳的状况,因此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以及康复训练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对比分析患者术后护理及康复训练前后的髋关节功能。术后护理及康复训练前患者的髋关节恢复率为75.60%明显低于术后护理及康复训练后患者的髋关节恢复率92.70%。

综上所述,对股骨颈老年患者进行术后护理以及康复锻炼能够促进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保证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苏媚菊.两种不同术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的康复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10,09(7):24-25.

[2]纪艳芬.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4,07(34):44-46.

[3]褚彦青,许建发,王进,等.术前及术后康复训练对肿瘤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作用研究[J].河北医药,2015,07(30):1115-1117.

[4]李佳英.股骨头置换术后护理体会[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01(34):122.

[5]谭明玉.老年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3,04(34):137-138.

[6]张艳姿.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01(30):28-30.

骨折术后康复训练范文第4篇

【关键词】 CPM训练; 膝关节周围骨折; 功能恢复

中图分类号 R68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3-0143-03

临床膝关节周围骨折常见于股骨髁上骨折、股骨髁间骨折、胫骨平台骨折或髌骨骨折,由于骨折接近膝关节,波及到关节面,易影响膝关节活动。骨折后常需手术治疗,但创伤、手术及术后制动可导致肌肉、关节及骨的病理变化,局部粘连可使膝关节功能丧失,造成一定的致残率[1]。文献[2]提示,制动超过3~4周,常可造成膝关节某种程度不可逆的永久性僵硬。膝关节周围骨折在坚强内固定的基础上,术后早期使用持续被动运动器(Con-tinous passive motion,CPM)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已成为大家的共识。笔者所在科室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术后是否使用CPM进行功能锻炼分成两组,并对两组住院期间及术后1、3、6个月复查结果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科室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56例,依据术后是否使用CPM锻炼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28例,男22例,女6例;年龄15~67岁,平均(42.7±3.4)岁;受伤原因:跌落伤14例,车祸伤11例,其他原因3例;骨折类型:股骨髁上骨折6例,股骨髁间骨折2例,胫骨平台骨折12例,髌骨骨折8例;内固定方式:髓内钉

2例,股骨远端外侧接骨板4例,股骨锁定钢板3例,动力髁螺钉2例,胫骨近端锁定板9例,张力带钢丝4例,髌骨爪4例,术后第3天CPM锻炼,再配合传统的康复训练。对照组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18~76岁,平均(40.1±3.8)岁;受伤原因:车祸伤12例,跌落伤14例,其他原因2例;骨折类型:股骨髁上骨折2例,股骨髁间骨折2例,胫骨平台骨折12例,髌骨骨折12例。内固定方式:股骨远端外侧接骨板3例,动力髁螺钉1例,胫骨近端锁定板10例,髓内钉2例,张力带钢丝7例,髌骨爪5例,术后6 h开始进行常规的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受伤原因、内固定方式以及内固定稳定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术后先看X线片,了解患者骨折情况,内固定方式、内固定的稳定程度与医师共同制定康复计划,包括CPM训练开始时机、初始角度、增加度数、速度、每日训练时间。术后第3天开始使用CPM机锻炼,屈曲角度从30°~60°逐渐增加,每次增加5°~10°,直至患者的最大耐受程度,频率要求1~8 min一个周期,术后速度宜慢,以后逐渐加快,运动时间30~60 min/次,2次/d。CPM训练间歇期间指导患者行传统的康复训练。

1.2.2 对照组 采用传统的康复训练,术后6 h~3 d行肌力训练,股四头肌、N绳肌等长收缩,每次收缩10 s、放松10 s,30~40次/组,7~8组/d;踝关节背伸、跖屈练习,每次背伸10 s、跖屈10 s,30~40次/组,7~8组/d;3~7 d行髌股关节被动全范围训练,分别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缓慢用力地推动髌骨,5~10次/组, 3~5组/d,除髌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其他骨折可行直腿抬高训练,10~20次/组,

5~8组/d;4~8 d在肌力训练的基础上进行膝关节被动、主动活动,屈伸范围以患者感到疼痛但能忍受为度,30~40次/组,7~8组/d;8~14 d膝关节活动逐渐由被动活动过渡到以主动活动为主;2周以后可使用助行器下地活动,患肢不负重,根据复查X线片检查结果,术后4~8周开始进行由部分负重逐步过渡到完全负重训练。

1.3 术后膝关节功能评估指标

分别于术后第1天、2周、1个月观察记录膝关节屈曲度;出院3、6个月采用1989年美国膝关节外科学会的评分系统(knee score system,KSS)[3]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膝关节主动屈曲度比较

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后第1天、2周、1个月对膝关节屈曲度作观察对比,未采用CPM机康复训练之前两组膝关节屈曲度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CPM机康复训练之后两组膝关节屈曲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均随访6个月,随访率为100%,随访后全部患者均回院复查,术后3、6个月复查时采用KSS评分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膝关节是人体的负重关节,关节的活动度直接影响肢体功能。膝关节损伤术后由于较长时间制动,往往导致静脉及淋巴回流不畅,渗出的浆液纤维蛋白留在关节囊产生沉积,最终成为纤维组织,而发生纤维粘连。加上创伤后膝关节周围组织出血、渗出、血肿机化,形成纤维瘢痕,致关节囊挛缩、粘连、关节僵硬或强直,从而严重影响了膝关节的正常活动,而导致关节功能障碍[3]。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尽早功能锻炼可避免关节粘连、僵硬,尽快恢复膝关节功能。有研究表明,膝关节术后第二天即出现新生胶原组织,术后5~7 d达到高峰,如不干预,胶原纤维随意沉积,将限制关节运动[4]。20世纪70年代加拿大骨科专家Salter[5]经过大量实验提出了CPM的概念。有研究表明,持续被动活动可刺激关节软骨有限的愈合能力,促进全层软骨损伤的愈合,同时还可有效地预防关节内粘连,防止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6]。CPM关节恢复器是以持续被动运动理论为基础,通过模拟人体自然运动,激发人的自然复原力,发挥组织代偿作用,进行下肢关节功能恢复训练的一种仪器[7]。CPM从70年代后期应用于临床,通过30多年的发展,该技术广泛应用于骨关节病领域,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CPM早期使用,但不能替代主动运动,功能锻炼的最终目的是恢复受伤肢体的正常使用能力。在一定条件下,被动活动固然可以预防关节粘连僵硬,或使活动受限的关节增加其活动范围,但最终仍需要有神经支配下的肌群来运动关节和肢体,防止肌肉萎缩,恢复肌肉张力,协调肌肉的支配能力等,只有依靠主动的功能锻炼才能取得[8]。因此,在CPM训练间歇期进行传统的功能锻炼,更能有效地防止关节僵硬,肌肉萎缩。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早期使用CPM配合传统康复锻炼组,术后2周、1个月膝关节主动屈曲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膝关节周围骨折坚强内固定术后早期使用CPM配合传统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膝关节屈曲活动度及膝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卢微微.CPM机在膝关节周围骨折中的应用及护理[J].浙江临床医学,2012,14(1):123-124.

[2]荣国威.骨折[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41.

[3]高健,潘莹.CPM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的临床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4,2(7):59-60.

[4]郑诗俊,陈欣杰,沈计荣.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配合CPM机锻炼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4):380-381.

[5] Salter R B,Simmonds D F,Malcolm B W,et al.The biological effect of 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 on the healing of full-thickness defects in articular cartilage.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in the rabbit[J].Journal of Bone & Joint Surgery American Volume,1980,62(8):1232-1251.

[6]戴力扬,卢建熙.持续被动活动在膝关节外科中的应用[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4,4(4):245-247.

[7]郭雨春.CPM机的临床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1,7(36):181-182.

骨折术后康复训练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脊髓损伤; 护理; 康复训练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4.042

脊柱骨折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创伤,占全身骨折的5%~6%,其中胸腰段脊柱骨折最常见。患者多为年轻人,多因高处坠落或者重物砸伤所致。脊柱骨折往往伤情较重且复杂,可以合并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因此必须加强治疗、护理和康复训练,帮助患者安全渡过危险期,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顺利康复。笔者将对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护理及康复训练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3月-2010年12月笔者所在科收治脊柱骨折患者55例,其中男40例,女15例,年龄19~66岁,平均38岁。其中胸腰椎压缩性骨折22例,爆裂性骨折并脊髓不完全性损伤33例。均行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螺钉钢棒系统复位内固定,必要时行植骨融合术,术后常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治疗。

1.2 护理及康复训练

1.2.1 心理护理 胸腰椎骨折的伤害是突如而来的,后果也是无法意料的,患者饱受着身心的双重痛苦,此时他们首先希望了解自己的病情,得到及时的治疗。作为医务人员,应针对患者不同的心态,关心鼓励患者,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使他们重新建立生活的信心和面对现实生活的勇气,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以顽强的毅力配合各种治疗及护理工作,以便尽早恢复健康,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1.2.2 术前护理

1.2.2.1 护理 患者住院后需平卧硬板床,以保持脊柱平直,防止发生畸形或进一步损伤。在搬运患者时,通常采用3~4人平抬法将患者移到病床上,保持头、颈、胸、腰椎在同一轴线上,并以腰围外固定。

1.2.2.2 术前准备 多数患者为急症手术,应积极做好术前准备,完善相关术前检查。向患者交代术前禁食、术前用药的时间、备皮、配血、导尿的目的以及必要性。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需准备大小合适的腰围、大毛巾。

1.2.2.3 指导患者作适应性锻炼 如进行有效咳嗽、深呼吸。进行直腿抬高训练,练习股四头肌伸缩活动,为早期功能锻炼打下基础。此期锻炼的目的在于让患者了解术后康复的一般程序,恢复体力。

1.2.3 术后护理

1.2.3.1 基础护理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测量T、P、R、BP,1次/30 min,老年患者应特别注意有无心肺功能异常、休克、出血量过多等症状。有严重合并症的患者,术后可在重症监护室观察数小时,待病情平稳后再回病房。(2)卧位护理:术后回病房应使患者整体平移,正确转移至病床,去枕平卧6 h,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每2~4 小时给患者翻身一次,以缓解不适和保护皮肤。患者翻身时保持三点一线轴线翻身,避免脊柱扭转、前屈。术后第1个24 h内平卧或45°角斜卧位,以减少渗血[1]。(3)伤口及引流管的护理:术后注意观察切口敷料渗血、渗液情况,做好切口及引流管的护理。方法:避免切口渗湿,如有渗湿应及时给予更换敷料。保持引流管道通畅、固定,不可扭曲、受压。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及性状,术后48~72 h引流量低于30~50 ml即可拔除引流管。

1.2.3.2 密切观察患者四肢的感觉及运动情况,并与术前作比较。术后第1天可开始进行肢体训练,早期主动和被动的关节功能锻炼,可提高肌容量和肌力,有助于提高日后生活质量。上肢训练如屈伸肘关节、屈伸腕关节、手指关节训练等;下肢训练如股四头肌、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训练。

1.2.3.3 预防褥疮的发生 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截瘫患者由于卧床时间长,截瘫部位以下神经麻痹,感觉丧失,自身不能更换,而且大小便失禁,极易发生褥疮。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定时轴线翻身,避免局部长期受压,保持床单位平整、干燥、无渣屑。对骨突部位如:骶尾部、肩胛部、足跟部予以50%红花酒精涂擦、按摩,促进血液循环。病情需要使用热敷时,一定要注意测量水温或者加毛巾包裹隔热,防止烫伤皮肤。

1.2.3.4 防止坠积性肺炎及泌尿系感染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时开窗通风,每日以食醋熏蒸消毒病房。嘱患者深呼吸,有痰尽力咳出,多饮温开水,翻身时拍背,以助排痰。必要时可作雾化吸入。留置尿管患者每日予以膀胱冲洗及尿道口护理1~2次,尿袋每周更换2次,气囊导尿管每半个月更换1次。尿管应夹管并定时开放,使膀胱有规律地得以膨胀和收缩,从而训练自主膀胱,白天2~4 h一次,夜间可延长至4~6 h一次,鼓励患者多喝水,增加排尿次数。能自行排尿后,可拔除导尿管,保持会阴清洁。

1.2.3.5 饮食护理 受伤早期,由于后腹膜血肿可产生腹胀、腹痛等胃肠功能紊乱情况,应限制饮食,以半流质为主,避免进易致腹胀的甜食。术后6 h可逐渐根据患者的情况采取“流质-半流质-普食”方案。应注意营养摄入,增加机体抗病能力。指导患者吃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粗纤维食物,如瘦肉、蛋黄、胡萝卜、新鲜的水果和蔬菜等易消化吸收和促进胃肠蠕动的食物,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保持大便通畅。

1.2.4 功能锻炼 胸腰椎骨折,特别伴有脊髓损伤的患者,功能锻炼都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且漫长的过程,必须持之以恒。有肌力的肢体尽量主动活动,在主动运动能力基本恢复之前,必须经常给患肢各关节作被动功能锻炼,以保持关节活动度,避免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经过康复训练的患者可以做到自己翻身、起床、下床、上、下轮椅等。同时指导患者作腰背肌锻炼,通常有挺胸、背伸、五点支撑法、三点支撑法、四点支撑法[2]。练习时要循序渐进,每次练习不可过多、过累。平时尽量保持上踝关节处90°角,以免形成足下垂。不完全瘫痪者,短期内可在床下活动;对完全性瘫痪者,指导并帮助他们练习上、下轮椅;对截瘫患者还要注意防止跌伤。康复训练中还应加强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如穿脱衣服动作、进餐动作、个人卫生等。教会家属掌握基本康复知识和技能,说明训练的重要性,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为日后患者回归家庭做好准备[3-4]。

1.2.5 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后需继续加强功能锻炼,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腰椎术后2个月复查无特殊,可戴支具下床活动,半年内避免弯腰,提拉重物活动。截瘫患者注意康复锻炼。

2 结果

经2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功能恢复较术前明显改善,均未发生感染、深静脉血栓及褥疮等并发症。

3 讨论

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截瘫患者由于卧床时间长,截瘫部位以下神经麻痹、感觉丧失。在护理计康复训练过程中,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和工作主动性是患者康复的关键。认真细致地做好每项护理工作及交接班工作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工作实践中还应不断学习,更新完善护理措施及康复锻炼,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朱通伯,戴戎.骨科手术学(上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422.

[2] 胡文斌.现代中医院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与护理工作建设及管理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162.

[3] 宋金兰,高小雁.实用骨科护理及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504-505.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8023296号-3川公网安备51010802001409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蓉零字第CH-B061号 统一信用码:91510108MA6CHFDC3Q © 版权所有:四川好花科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

在线服务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