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公益活动的推广方法

公益活动的推广方法

公益活动的推广方法

公益活动的推广方法范文第1篇

3月,广州市第三届公益慈善项目推介会(下称“推介会”)正在紧锣密鼓筹备中。推介会由广州市政府主办、广州市民政局和广州市精神文化办承办,已经连续举办2届。过去的两年,推介会已经成为一个区域性的慈善资源对接平台,大企业在物色优质的慈善项目,NGO在寻找可靠的资助方。按照广州市慈善服务中心主任、广州市慈善会秘书长汪中芳提供的数据是,第一届推介会对接资金3.35亿元,第二届4.16亿元。今年,主办方把筹款目标定在了3.8亿元。

怎么筹到钱,这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今年,主办方设计了一个名叫“集善联捐”的活动,即借助广州市慈善会等公募组织的筹款优势,筹集资金和链接资源支持其他慈善组织实施项目。这看起来与“资助型基金会”的运作方式类似。资助型基金会的最大特点是将筹集到的资金用于资助其它组织运作公益项目,而非自己运作项目。近年来,包括南都公益基金会、敦和慈善基金会等资助型基金会通过大量资助NGO及公益人的成长,而获得良好的业界口碑。

借助“集善联捐”,广州市慈善会或许正在发挥着非典型“资助型基金会”的角色作用。一方面,广州市慈善会借助公募组织的资格,为更多的民间NGO筹集发展资源;但另一方面,他们的筹资方式有着非典型性,通过借助政府搭建的推介平台,联合更多的慈善组织和项目一起募款。目前,广州市慈善会已开通网上联合募捐平台,类似网上公益集市,并开发了微信、APP等便捷渠道,展示联合募捐慈善项目的信息,社会各界可以随时随地便捷地选择心仪项目进行捐助。“所有筹集的资金全部用于慈善组织实施定向的慈善项目。”汪中芳说。在汪中芳看来,一个地区慈善生态的良性发展,应该形成资助型、支持型、服务型慈善组织的发展格局,具有筹资优势的官办慈善组织资助民间NGO运作项目,这是大势所趋,“官办慈善组织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主动与其他慈善组织合作,引领带动地区慈善事业发展。”

中国财富:你是如何看待一个背靠政府的慈善组织,在公益慈善事业中扮演的角色作用?

汪中芳: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本着开放、平等的态度,主动与其他慈善组织合作,互相促进,引领带动地区慈善事业发展。

中国财富:业界对官办慈善机构有不同的看法,你是怎么看的?

汪中芳:这是一个相对的说法。对于慈善机构活力来说,无论官办还是民间NGO,关键看它的内部治理和运作机制,取决于其法人治理以及社会化、市场化、民主化的治理程度。不宜贴上“官办”或“民间”的标签,简单地评判好坏。

中国财富:我们观察到,一些有所作为的官办慈善组织开始回到资源领域,为NGO提供资源让其执行项目,你是否认可这个方向?汪中芳:首先,这符合国务院在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倡导的“募用分离”的精神;其次一个地区慈善生态的良性发展,应该形成资助型、支持型、服务型慈善组织结构合理、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一些官办慈善组织回到资源领域,是符合慈善事业发展规律的,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中国财富:“集善联捐”是如何实现的,资助是通过怎样的渠道到达慈善组织手中?

汪中芳:在广州,所有募捐组织都可以依据《广州市募捐条例》申请募捐许可或备案,接受社会捐赠。但目前有部分慈善组织不具备税前扣除资格,导致捐赠人不愿向该组织捐赠,或希望通过有税前扣除资格的慈善组织定向捐赠,广州市慈善会也会给予支持。这一做法,对很多慈善组织帮助很大。

中国财富:今年的推介会跟往年的最大不同点在什么地方?

汪中芳:广州从2013年起每年举办一届慈善项目推介会,已连续举办两届。与往年相比,今年突出“社区慈善、人人可为”的主题,致力实现慈善真正扎根社区,推动慈善回归民间。在“社区慈善”方面,项目设计、推介、成果展示、慈善活动开展等都紧紧围绕社区进行,慈善项目来自社区,项目推介进入社区,项目成果在社区展示,让市民在社区、家门口就能感受慈善成果,看到慈善带来的改变,体验参与慈善的乐趣,形成看得见、摸得着、可参与、易监督的公益慈善氛围,推动广州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在“人人可为”方面,将广泛开展慈善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家庭、进社区活动,推广企业慈善冠名基金、个人微基金、社区微公益等做法,融合慈善与体育,创新慈善活动形式,引导社会公众关心慈善、支持慈善、参与慈善。

中国财富:民间NGO需要成长空间,推介会能为他们创造怎样的空间?

汪中芳:对于慈善组织,推介会至少有三种基本功能:一是对接慈善资源;二是交流合作;三是展示推广,提高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很多慈善组织即使在推介会没有对接到资金,但通过这一平台有的看到了差距,学会了竞争;有的交流了经验,达成了合作,收获各一。这届推介会我们将通过政府资助、慈善项目大赛、加大优秀项目宣传等做法,致力打造一批在社会有示范带动性、全国有影响力的精品项目,形成广州慈善组织品牌效应。其中,将设立推介会专家团,为慈善组织提供指导服务;开展社区公益慈善人才培优计划;举办一系列公益慈善沙龙讲座,相信对提升慈善组织及其从业人员的能力有帮助。

中国财富:今年为什么如此看重社区在慈善事业发展中的作用?

汪中芳:从扶贫济困角度,去年底,国务院印发实施了《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突出强调要发挥慈善事业在扶贫济困中的积极作用。社区作为城乡最基层的组织,是“解民情、掌民意、解民难、促民生”的重中之重。慈善只有真正立足社区,方能贴近群众,落到实处,更好地帮扶到社区困难群体,让慈善惠及民生福祉。

从社区治理角度,政社协同、多元共治是广州的一大特点。其中,公益慈善组织在参与社区服务管理中的作用尤显重要。举办推介会一个重要目的是推动公益慈善组织发展,激发民间公益慈善活力。要实现这一目的,必须引导慈善向社区延伸,并在社区生根发芽,推动社区治理创新,为社区带来改变。

中国财富:深圳有慈展会,广州有慈善项目推介会,能不能对比两者的异同。

汪中芳:我个人感觉,两者侧重点有所不同,这从会议名称可见一斑。深圳侧重“展示交流”;广州侧重“项目推介”,实实在在地为公益慈善组织筹集资金、对接资源提供平台和支持。这届推介会我们也借鉴了深圳慈展会一些好的做法。

公益活动的推广方法范文第2篇

广播新疆人民广播电台是唯一覆盖全疆的广播频率,是新疆最大的广播传媒,全天用中、维、哈、柯等语言播出87小时10分钟节目,在新疆有着广泛的听众。多年来,新疆人民广播电台高度重视公益广告的创意、制作和宣传推广,形成了工作常态化、实施制度化、宣传定期化的良性运行机制。在每次的节目听评会议中,都将公益广告的评选作为节目评优的重要指标,同时在公益广告的播出过程中实施制度化管理,由播出管理部专人在各频率中编排播出。2011年,新疆电台投入30万元专项资金开展了“公益广告大赛”,将公益广告的制作和播出纳入台内“双月评奖”,奖励费用从公益广告大赛专项经费中支出,这一措施激发了电台内部及广告公司、地州台的参与热情。2012年全年新疆电台已累计制作、公益广告60多条、滚动播出两万余条次,占广告播出总量的10%左右。自从新疆电台积极开展公益广告宣传推广以来,不断有作品获得全国和自治区的公益广告评选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如2007年新疆电台公益广告《消费者照相篇》获得第二十三届中国广告协会全国优秀广告作品一等奖;2008年新疆电台在全国廉政公益广告作品评选中分别获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一名、三等奖两名、优秀奖一名。2012年《最美援疆女医生余文丽》获得第四届全国优秀广播广告作品一等奖。1997年以来,新疆电台连续十年五届获得全国广告行业文明单位称号,其中,公益广告宣传推广工作出色是一个重要条件。

网络作为新疆唯一一家重点新闻网站,天山网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人民日报网络中心合作建设,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管,自治区互联网新闻中心承办。由新疆日报、新疆经济报等10余家疆内主要新闻媒体共同参与建设的网络新闻媒体。网站除在首页显著位置有公益广告外,还在文化栏目专门设立公益广告专项内容,形式有视频、图片、动漫、微博等类型,主题内容涵盖了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生态文明建设和与人民群众生活关联度高的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健康知识等方面内容。基于网络的优势,我们看到天山网公益广告的内容形式较为丰富。但是,作品的原创不足,基本都是链接其它网站的资源。

报纸通过对新疆几家主要报纸媒体的分析我们发现,在没有公益广告专项活动时,报纸刊登的公益广告数量都较少。2013年2月等7部门联合下发《关于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的实施意见》,新疆日报每月刊登公益广告总量有6个整版左右;新疆经济报,每日或隔日刊登,每次1/4版或1/2版,彩色硬广形式,每周1.5个整版,每月刊登6个整版;新疆都市报,每周在A叠、B叠新闻版面,每次1/3版面或1/2版面,每月刊登6个整版;都市消费晨报,每月安排不少于6个整版,每次1/4或1/2版面,在重要位置(A叠)刊发。

手机近年来新媒体技术飞速发展,依托于网络技术的手机短信,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在7.5事件之后,新疆当地政府部门开始重视手机短信的传播作用,不定期通过手机向用户发送公益广告,内容涉及民族团结、倡导和谐社会建设以及预防诈骗等,很好地起到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公益广告承担着解决社会问题的责任,在不同历史时期,公益广告的主题诉求也各不相同,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与地域特色。例如我国的计划生育、希望工程、下岗再就业、讲文明、树新风等宣传在社会中之所以能产生深远影响,鼓舞和影响几代人,归根结底得益于公益广告的宣传。我们通过对新疆第八届、第九届优秀广告作品展评分析,发现公益广告作品在参赛获奖作品中所占例分别为62%、63%,我认为这一方面得益于主办方的积极宣传,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新疆各界对公益广告的重视。新疆地缘政治复杂,一直以来处在与西方反华敌对势力斗争的前沿,民族宗教、民族团结等问题是一项长期的思想教育工作,对此自治区党委政府一直以来非常重视。新疆地缘辽阔,资源储备丰富,但是生态脆弱,在西部大开发政策下,如何处理好保护环境与开发利用是一项长期任务。因此环境保护也是新疆公益广告一项重要主题内容。

根据2013年中央七部门联合下发《关于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的意见》可以看出,分管我国公益广告的部门有党委宣传部、文明办、党委外宣办、通信管理局、工商局、广播电影电视局、新闻出版局等多部门。与商业广告的运营模式不同,政府部门在我国公益广告的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每年各级政府都会投入一定经费来开展各种主题类型的活动,因为政府也需要自身的公关策划与形象宣传,公益广告与其职能有机的结合能够达到双赢的效果。例如中央精神文明办组织“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活动;中央纪委办公厅、中央宣传部办公厅、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办公厅、国家广电总局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开展“扬正气,促和谐”全国廉政公益广告创作展播评选活动的通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中央精神文明办组织全国优秀公益广告作品评选活动等。都对地方政府的工作起到指导和号召作用。新疆各级部门在积极参加全国性的公益广告活动的同时也在积极开展有地方特色的公益广告活动,例如新疆广播电影电视局、新疆广播电视协会连续举办的四届新疆电视文艺奖评选活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商行政管理局连续主办九届的优秀广告作品评选,都将公益广告纳入奖项评审范围。这些工作的开展对于提高当地公众的道德素养和社会文明起到推动作用。

新疆公益广告的现实困境

公益广告的发展,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与公众意识的觉醒,同时也反应出广告产业社会责任意识的提升和行业形象的日益重视。目前,新疆的公益广告事业还处在发展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不断完善。主要集中在:政府投入不足;缺乏有效监督;主体参与意识不足;作品缺乏创意等,这些问题极大的阻碍了新疆公益广告事业的发展。1.政府推进方式单一我国政府在公益广告的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推动公益广告活动,但是由于部门较多,就出现大家都管、又都不管的情形。每年的主题公益广告月活动,都是自上而下由政府发文件,带有浓厚的行政命令色彩。由于缺乏经费支持,所以持续性和稳定性也就难以提起,基层部门对于这类义务性的活动普遍积极性不高,容易出现敷衍现象。2.缺乏有效监督,难以形成长效机制和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等部门联合下发的文件中明确指出,大众媒体公益广告数量不得低于该媒体广告总数的3%。根据我们的统计,除新疆几家省级媒体基本能达到这一标准之外,地州市就难以保障。而且媒体更多是以自律的方式来遵守这一标准,难以形成量化与有效监督。例如工商行政部门主要监管商业广告,宣传部门只是制定计划和下达任务,尚无专门编制,媒体部门负责制作,没有实质意义上的监管,这在全国来看都是普遍存在的问题。3.公益广告缺乏创意创意是广告的灵魂,没有创意的广告,就像快被黑夜吞噬的船只,没有目标。从整体来看,新疆公益广告的创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水准,来摆脱说教立场和宣教口吻。由于缺乏专业的创作队伍,各级部门在接到通知后大都以完成任务为目的,不是广告创意概念化、口号化严重,就是让人感到似曾相识,影响传播效果。所以政府部门组织的公益广告活动,常常因为作品数量少,质量差,让组织者大伤脑筋。

新疆公益广告发展的提升途径

我国的公益广告是在政府主导下发展的,各级政府机构一直是公益广告的推手,为了完善公益广告的发展机制,政府除了要加大对公益广告投入的力度之外,还需要动员一切社会力量,整合全社会资源参与公益广告活动。1.提升公益广告创作水平,确保公益广告的影响力新疆广告创意人才的整体缺乏和从业人员自身素质有待提高是制约公益广告创作的重要因素。如何调动广告行业对公益广告参与的积极性,并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此政府部门要通过相关法规制定鼓励机制,促进广告行业和人才队伍的建设。2.建立公益广告专项资金,确保良性的资金保障体系我国公益广告的活动经费主要是政府投入和企业赞助,由于没有形成制度化,致使经费往往不能得到保障,极大的影响了公益广告活动的开展。因此建立公益广告基金,以形成一定规模的资金保障体系来确保公益活动的开展是解决途径之一。3.建立公益广告长效运行机制,完善相应法律法规通过公益广告宣传树立社会责任形象这一途径来看,新疆媒体与企业参与程度还不高,政府的倡导又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无法形成长效机制。政府需要建立专门监管公益广告的部门,将公益广告的监管机制纳入到政府的日常工作中去,以政府的具体职能运作来对公益广告进行全面管理、统一协调,从而解决目前对公益广告管理不到位的现象。4.成立专门组织,优化资源配置公益广告的发展需要多个相关部门的大力配合及全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国外的公益广告之所以具有很高的发展水平,就在于其有一个很严密的组织形式,所有跟公益广告相关联的部门如政府部门、广告协会、公益广告主、广告制作公司以及大众媒体等相互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确保了公益广告的整体性。在新疆只有新疆人民广播电台设立了专职部门在系统内进行公益广告的征集。由于主创人员大都缺乏广告创意方法,往往作品缺乏新意。因此政府应当鼓励成立专职部门向社会、院校广泛征集公益广告创意及优秀作品,以鼓励社会大众参与到公益广告活动中来。

结语

公益活动的推广方法范文第3篇

一、进行分类改革,大力调整事业单位结构

根据《广东省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意见》,按照现有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和发展方向,将事业单位划分为三大类,即承担行政职能的行政类事业单位、从事公益服务的公益类事业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并对不同类别的事业单位实施不同的改革方式和措施。

第一,行政类事业单位,指依据法律、法规授权,按规定程序批准设立,行使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这类单位的改革方向是:职能归位,调整机构。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的要求,清理行政类事业单位的职能。对有法律、法规授权并按规定程序批准设立的行政类事业单位,予以保留,剥离其经营服务性职能,交给其他机构或社会。如金融监督机构、工程与环境质量监理机构、交通监理机构、卫生监督机构等,都属于此类。

第二,公益类事业单位,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和为国家机关行使职能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后,原则上只有这类单位继续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主要承担公共事业发展职能,为社会服务,从事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活动。如在医疗卫生领域,乡村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中心、职业病防治中心和疾病防治控制中心被划为公益一类。目前,乡村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中心已核定机构2255个,核定编制15.4万个,医护人员工资待遇均由当地财政支付。

第三,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指从事生产经营服务活动,已经实现或经过调整后可以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这类单位的改革方向是:原则上逐步转为企业。改革后,不再批准设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对完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转制为国有独资企业或实行股份制,依法进行企业登记注册,同时注册事业法人资格;对部分既开展经营活动又从事公益服务的,视具体情况进行相应调整;对无市场前景、转企成本过高或转企后难以生存的,予以撤销。

二、促进政事分开,转变政府与事业单位职能

事业单位作为政府机构的延伸和支撑,面临着诸如政事不分、事企不分、管办不分、行政化倾向严重等问题,政事分开也成为广东事业单位改革的一部分。所谓政事分开,是指政府与事业单位在职能、机构、名称、管理方式及手段等方面分开。

第一,理清职责边界,推动职能归位。政府转变职能,弱化微观管理,强化对社会事业发展的宏观调控,明确将行政机关的微观管理、技术性、辅事项交给事业单位承担,将事业单位承担的游离于行政机关之外的行政职能回归机关,积极推进政事分开。如将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等10个事业单位所承担的职能回归到行政机关,做到职能归位,人随事走;将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原承担的科技成果评审等技术服务性职能交给事业单位;将公路养护、航道养护、水力发电等经营性职能进行剥离,交由市场按企业化运行。

第二,坚持管办分离,剥离政府职能。采取各种措施,改变一些行业管办不分、“裁判员”和“运动员”不分的局面,使政府机关从对所属事业单位的直接管理向政策导向、规划布局、行政指导、监督管理和营造发展环境转变。如文化体制改革中,按集约化方式和资产运营模式组建广东南方影视传媒集团、广东星海演艺集团、广东粤剧艺术大剧院、省出版集团等,积极推动省属新闻出版单位、文艺演出院团、新华书店等事业单位进行转企改革。又如深圳市将124家转企事业单位和原机关事业单位办的264家企业一起划转国资委,实现行业主管部门与其所兴办的企业彻底分离,与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彻底分离。

第三,加大放权力度,转变政府职能。一是向市场放权。除涉及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安全的事项外,凡是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坚决不设定行政审批。二是向社会放权。把政府行业管理中的标准起草、评优评比、业务咨询、统计分析、项目评估、法律服务、宣传培训、公益服务等职能,都转移给社会组织,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推动政府由养人办事向购买服务转变。2008年,广东出台了《关于发展和规范我省社会组织的意见》,结合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将行业标准、鉴证评估、信息采集、公证认证等任务强制性地交给民间性社团或社会中介组织承担。目前,省直单位已累计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100多项,政府逐渐从公共服务的直接提供者转变为组织和保障者。

三、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公益服务能力和活力

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广东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抓住体制机制创新这一核心,立足社会经济发展大局,改变思维定式,努力突破传统事业单位管理方式和运行模式,不断提高公共服务的水平和效率。

第一,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在改革中注重把事业单位改革与培育发展社会组织统一起来,有效地解决公共服务基本上都由政府包办、公益服务成本较高、服务质量效益较低等问题。目前,广东省正在加快制定政府购买服务政策,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以购买服务的评估结果作为确定政府购买服务供应方和奖励社会组织的主要依据,加快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

第二,探索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广东省制定实施了《关于推进我省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淡化事业单位与政府部门的行政隶属关系,吸纳社会人士、服务相对方组成理事会管理事业单位。省直已在省工业技术研究院等事业单位推进试点。深圳市出台了《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实施意见》。另外,还选择直接面对公众服务较多的医疗卫生、教育、科研等公共服务领域,以及广州、佛山、深圳市的事业单位作为试点。

第三,实行法定机构试点。为探索构建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行政组织体系和解决事业单位改革中的难点问题,广东省出台了《关于在部分省属事业单位和广州、深圳、珠海市开展法定机构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探索实行法定机构试点。目前已在部分省属事业单位和广州、深圳、珠海市试点推进。其中,《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暂行办法》已经深圳市人大立法通过并实施。

目前,在广东省,聚社会各方之智、求综合配套之策、成全面推进之势的事业单位改革氛围已经形成,省属事业单位改革进展顺利,已接近尾声;深圳、佛山市市直及部分区县已率先完成,其他地市也正有序推进。促进政事分开、促进事业发展、激发生机活力的目标已经显现。

公益活动的推广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媒体,公益传播,互联网,信息,

媒体公益传播

公益传播是指具有公益成分、以谋求社会公众利益为出发点,关注、理解、支持、参与和推动公益行动、公益事业,推动文化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非营利传播活动。大众传媒作为公益传播的载体,在公益传播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舆论导向作用。

传统媒体公益传播。传统媒体公益传播往往是以公益广告、公益节目的形式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进行宣传,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传统媒体的公益传播占据了绝对的主流位置并取得了可观的社会效益,但网络技术的进步在悄然改变着大众的行为习惯以及舆论的传播方式,传统媒体的公益传播渐渐显露出较为明显的问题与局限。

以公益广告在报纸杂志的传播为例,报纸杂志的公益传播依托的是其作为历史较长的媒体所积淀起的公信力,好的报纸杂志具有强大的“品牌”价值,而公益广告的公益价值恰恰需要建立在海量的发行基础和良好的公众形象之上。但是,平面的公益广告往往缺乏创意,由于创意不足,导致其所传达的理念不能深入人心,大众从“看到”到“参与”之间的转化率极低。另外,随着报纸杂志市场的细分化与专业化,许多媒体不再具有公益广告所需要的“量”的基础,广告投放效果甚微且成本增加,同时,公益广告也很难与专业媒体的定位和内容相融合。此外,由于报纸杂志有固定的发行周期,时效性相对较差,间断的、相对独立的公益广告、公益活动不能起到从根本上增强全社会公益理念的作用,针对社会事件的公益宣传有滞后性,同时缺乏反馈与互动。

新媒体公益传播。近年来,技术进步带动了新媒体指数化的成长,数字电视、数字报刊、网络、手机短信、触摸媒体等媒介成了更为广泛应用的传播手段,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而传播公益理念的公益广告、公益新闻、公益活动等发起者和受众都极其广泛,可以说公益尤需传播,而新媒体独具优势。

相较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的互动性与及时性极强,每个接收者同时也可以是传播者、监督者,在新媒体环境下,媒体的知情与传播“特权”被弱化,信息的监察权力也分散在受众之中,且传播者、接收者、监督者的身份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变换频繁,信息制造与传播在广泛的受众群体中随时随地都在发生,整个过程具有很强的互动性与及时性。此外,新媒体制造与传播信息的成本极其低廉,近乎为零,对受众多为免费,每个人都可以在新媒体平台进行大众传播,大大提高了受众的主动性,同时,形式、内容多样的新媒体体现出小众化、个性化的特点,在某些特定人群中具有极高的关注热度和极强的影响力。

基于新媒体的特点与优势,结合传统媒体公益传播所遇到的问题,新媒体环境下的公益传播能体现出以下特质:

1.交互性。新媒体传播是双向的,尤其是通过网络,在公益传播的过程中可以及时得到受众的反馈信息并引起主动的再传播,信息的接收者同时也是传播者,对信息具有再加工的权力,交互性极强。

2.非强迫性。基于新媒体的互动性特征,受众对信息具有选择权,在公益传播中,受众可以自由转换身份,其主动性对传播效果具有显着的影响。互联网环境下,受众并不是完全分散的,多以兴趣、行业等细分化标签为基础聚集起来,彼此之间有一定的信任度,对于信息的传播热情相对较高,同时,参与感能带来一定的愉悦,使传播的主动性更强。

3.时空广泛性。网络、手机等新媒体覆盖的时空范围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基于公益传播的教育性、观念性、倡导性等特征,新媒体所提供的传播环境更适合进行公益传播,同时,新媒体环境大大降低了公益传播的成本。

4.多元性。新媒体环境有利于公益传播形式的创新,例如,视频、动画、短信等多种表现形式可以在公益广告中运用,微博、社区、主页等可以积极运用在公益组织和公益活动中,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可以进行有机结合,针对不同的群体、不同的事件进行差异化的包装宣传,使公益传播不仅仅停留在平面图文、电视广告的层面,更加生动、富有创意,进而深入人心,达到更佳的传播效果。

新媒体公益传播的功效

新媒体构建新的人际关系网络。公益活动往往通过“滚雪球”式的人际关系加之媒体宣传进行传播,而网络包括移动网络等媒介在更广泛的时空范围内构建出一种新的人际关系。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和互动性特征,在不断的分享与互动过程中很容易培养起人与人之间的认同感和信任感,而集体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吸引认同感的过程。

新媒体环境使以往的“大公益”碎片化,“微公益”渐渐成为趋势,公益活动的主导角色不再由政府、企业、公益组织所担当,每个网民都可以是公益活动的发起人、倡导者、参与者,公共意识代替传统的官方意识进行着公益引导和动员,公益传播的方向由传统的自上而下变成了自下而上。同时,即时的互动交流使公益活动的每一步过程透明化,使得更多的潜在参与者能够及时获取信息。微公益的参与方式多种多样,在不断的互动、分享、传播中,公益理念得到了可持续的传播,参与者也获得了精神上的快乐,由此激发出更多的参与倾向线上线下融合。目前,完全的在线公益活动往往规模较小、缺乏有力的组织,同时,在线集体活动因存在“搭便车”、公信力不足等问题,往往难以取得显着的成效,而利用新媒体优势,对公益活动进行造势宣传,融合线上线下渠道,则能进一步整合公益资源,扩大参与人群,传播公益理念。

2011年的“地球一小时”活动是新媒体公益传播的极好案例,该活动并未通过新闻会等传统模式进行前期宣传,而是录制了活动主题曲的视频放在活动主页上,同时转载到搜狐、腾讯等门户网站,并在人人网、新浪微博等SNS社区得到了广泛的分享和传播,许多明星以及其他公众人物也通过网络互动积极地进行了宣传,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另外,“地球一小时”官网与百度、优酷、人人网、新浪微博等20余个在线平台进行合作,依靠网络所得的主页点击率及活动影响力是传统媒体远远不能达到的。而活动规模通过新媒体扩大之后,具有权威性的传统媒体也对此进行了后期报道,进一步强化了传播效果。

助推公益事业发展。政府、公益组织、企业、传统媒体等是公益事业的有力组织者、引导者,也都是具有丰富线下资源的公益传播主体,在新媒体环境下,公益传播依然需要有力的组织与正确的引导,因此,线上宣传、线下运作的融合模式较适合当下的公益活动,而对各方公益传播主体来说,卓有成效的传播技术与公益热情同样不可或缺,必将 强有力地推动公益事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问题与展望

新媒体公益传播的主要问题。根据霍夫兰的“可信度效果”研究,信源的可信度越高,其说服效果越大;信源的可信度越低,说服效果越小,而公益传播尤其需要可靠的信源,其公信力是影响公益活动最终效果的关键。然而,新媒体传播在公信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劣势。以网络媒体为例,网络是一个虚拟的平台,各主体之间没有直接的接触来往,在此平台建立起的人际关系、兴趣和感情不够牢靠,在牵涉注册、捐款等公益活动中常见的环节时,往往参与度不高,因为网络本身就带给很多人不信任感。另外,由于网络传播环境错综复杂,虚假信息、非法传播常常无孔不入,在微博中打着“献爱心”的名义私募善款骗取钱财、“网络乞丐”等现象偶有出现,而受众对于公益活动本身就很敏感,一旦有人产生质疑,负面情绪便会通过网络迅速扩散,导致人们对公益活动及公益组织的信任度大大降低。

新媒体的灵活性、交互性、低成本、广覆盖在使其能够便捷传播信息的同时,也导致监督管理难度增大,如身份认证体系不完善、信息审核体系不健全等重要问题都亟待解决。具体到公益事业上,网络上大大小小的公益组织成千上万,但大多并未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官方认证,且彼此之间缺乏合作与沟通,导致广大网民对网络公益组织普遍缺乏信任,公益活动难以真正推行。许多网络公益人士对公益事业满腔热忱,却没有法律法规赋予的合法“身份”,许多公益行为究其本质却是“非法”活动,不仅难以真正践行公益,反而受到网民的非议。在网络公益传播过程中,信源不唯一且难以确定,虽然透明度高,但信息往往真假难辨,容易导致善款去向不明、组织者身份不明等问题。追根溯源,新媒体公益传播的劣势主要是制度缺陷导致,然而目前,实体化的公益事业尚且难以推行,相关制度并不完善,网络等新媒体的公益传播管理自然需要更多的时间。

解决当前问题的思路。基于新媒体公益传播的发展趋势以及当下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新媒体传播技术培训,创新新媒体环境下公益传播方式以及完善相关制度。

公益传播过程牵涉的主体很多,在新媒体环境下,公益传播的各主体都应对相关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政府相关人员通过掌握新媒体传播技术,可以对公益传播进行有力的推进和正确的引导,同时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对于企业、各公益组织来说,掌握新媒体技术是传播公益、策划网络公益活动最关键的因素。而对于广告公司、媒体来说,技术是新媒体公益传播形式不断创新的保障。

新媒体的特征尽在一个“新”字,新媒体环境下的公益传播也需要不断创新。公益传播应跳出以固定的“传者”为中心的传播模式,对广大受众的心理及差异化需求进行分析,利用新媒体环境下丰富的资源进行更为广泛的公益传播。网络群体的聚集往往基于兴趣、行业、地域等特征,针对不同的群体,公益传播应有对应的策划方案。另外,许多草根NGO及意见领袖对网民的影响极大,加强身份认证体系以及提高传播技巧将使得现实生活中的公益组织、媒体等在网络环境中获得强大的公信力,有力地引导公益传播方向以及受众的行为。

公益活动的推广方法范文第5篇

20xx年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活动工作方案为深入推进文明交通行动计划,组织开展好今年122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活动,形成严格遵守交通法规、自觉维护交通秩序、携手共治交通环境、提升文明交通水平的社会氛围,制定如下方案。

一、活动主题

社会协同治理、安全文明出行。

二、时间安排

11月中旬为前期预热阶段,宣传造势;11月下旬至12月2日为集中宣传阶段,形成宣传热点;12月2日至5日为后期推进阶段,提升全国交通安全日影响力。其中12月2日为集中宣传日。

三、工作目标

大力推动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普及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弘扬法治交通精神,提升全民通行规则意识、安全自律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文明礼让意识,在全社会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工作格局,营造共同关注交通安全、携手创建文明交通的良好氛围,促进平安福建建设。

四、工作措施

(一)组织开展交通安全面对面文明交通我参与活动。各地各部门要提前策划、联合部署,充分发挥职能部门、行业组织的优势,动员社会各方资源,于122全国交通安全日当天在城市广场、客运场站、农村集市等人员密集的场所,积极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划分群众互动区、宣传展示区、专家解答区等,通过文艺演出、有奖竞答、视频展播、承诺签名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传,有条件的地方要开展网络视频直播,扩大社会覆盖面,弘扬文明交通新风尚。公安交警、教育、司法、交通、安监等部门要联合组织开展交通安全面对面活动,送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常识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让广大中小学生,客货车、校车和危化品车辆驾驶人,企业负责人及安全员普遍接受一次触动大、体会深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进一步树立规则意识,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组织开展文明交通我参与活动,以维护交法权威、保护自身安全了解交法我有责、安全交通为大家为主题,组织演讲比赛、知识大赛等活动。

(二)组织开展严重违法大曝光交通违法我监督活动。公安交警、交通等部门要结合治理货车非法改装和超限超载等工作,公布一批涉及公路客货运企业、旅游客运企业、危化品运输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的典型案例,加大对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曝光力度,揭示现实危害,增强社会震慑力;文明、公安交警等部门要组织开展交通违法我监督活动,结合文明城市、文明村镇创建等活动,发动社会力量,开展交通违法有奖举报、交通陋习随手拍等主题活动,倡导行人和非机动车各行其道、遵守交通信号,严格查处机动车争道抢行、不礼让斑马线、占用应急车道等交通陋习,强化文明交通人人有责、安全交通人人有为的良好氛围。各地要结合实际创作一批主题宣传品,大量印发带有122 全国交通安全日标识(附件1)的主题宣传品。

(三)组织开展媒体122交通安全公益宣传周(月)活动。要加强媒体资源共享,与各级各类媒体积极沟通,共享文明交通的工作亮点、鲜活生动的影音素材、震撼人心的典型案例,实现互通共融、互动共赢。12月2日前后,省公安厅交警总队将围绕今年122主题,联合省电视台集中宣传报道厦门城市义务交警队、泉港农村劝导站等社会协同治理的工作典型,并组织在省级电视台集中宣传、展示全省中国好交警中国好司机的感人故事20集,弘扬正能量,展示新风尚。各地也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连续推出全国交通安全日特别节目,并于11月18日前积极向央视社会与法频道《平安行20xx》特别节目投稿(联系人:张xxx,联系电话:xxxxxxxxx)。各地要加强122公益提示,以公益广告、滚动字幕等形式持续播出全国交通安全日宣传片和主题提示;积极协调组织开展122百城百台联播,联合策划线上线下活动,形成区域性广播电视大联动,开展守护平安、走进百城122主题微直播活动,实时聚合呈现宣传活动。

(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122协同治理和公益宣传活动。要积极发挥企业机构、社会组织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鼓励和支持他们参与交通安全公益事业和公益宣传,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公安交警、文明办要会同共青团、妇联、工会等部门在122全国交通安全日当天选取交通繁忙的路段(路口),组织开展文明交通志愿劝导服务。要结合交通安全进校园交通安全基地互动体验警营开放日等,组织本地城乡结合部、公路沿线和农村地区小学、幼儿园开展 交通安全体验课(附件2)活动。要组织开展被看见才安全公益宣传活动,针对秋冬季农村、城乡结合部地区学生安全问题多发状况,组织开展送反光贴、反光背心等公益活动,积极劝导家长、学生安全出行,最大限度防范未成年人交通伤害,增强学生交通自护能力。要组织开展文明交通美好愿景公益宣传活动,进一步推动交通安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使交通参与者真正参与文明交通创建。

(五)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形成强大覆盖和集群效应。各地要突出新媒体传播,强化新媒体平台交通安全知识普及服务的个性化、交互性,增强用户黏合度。12月2日,省公安厅交警总队将与FM1007福建交通广播联合依托微信公众号,在全省122个县(市、区)公安交警大队官方微信上统一设定文明交通宣传提示语和承诺口号,在122当天以及广场宣传活动现场同步开展社会协同治理,安全文明出行线上喊红包,攒安全互动活动,提高活动热度和网民对122的参与度。公安交警部门、网信办要协调重点新闻网站做好122活动当天的集中宣传报道推广工作,利用互联网、两微一端等网络平台,发起知识性、趣味性较强的网络互动活动,设置全国交通安全日我的122文明交通我践行交通文明我参与等主题词,鼓励网民参与122主题视频、文章、图片征集和展示活动,与网友形成网上网下、线上线下的交流互动,掀起122全国交通安全日活动高潮。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部门联动。各地各部门要将组织开展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活动作为深化公共安全治理、推动社会共治的一项重要工作,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紧扣活动主题,加强部门联动,细化责任分工,切实抓好方案落实。活动期间,要积极配合中央、省级新闻媒体主题采访和媒体行动,形成全国、全省、地区联动,大造宣传声势,确保主题活动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