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实体经济与网络经济

实体经济与网络经济

实体经济与网络经济

实体经济与网络经济范文第1篇

(一)新的需求造就了大量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

随着网络建设的日益成熟,越来越多的核心业务应用都依托于网络运行管理。因此企业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企业实现信息化程度的加深,特别是网络已经在企业的发展中在实实在在的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企业对网络的建设已经从以前的“别人上,我也上”的一窝蜂变成了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理性的构建自己的网络信息系统,因此不同的企业对自身网络信息系统的建设需求也会多种多样,过度依赖厂商和咨询公司的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因此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自己必须有自己的高级网络人才,建立自己的技术队伍。

(二)对网络专业的技能有了更加专业的需求。

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专业化、细分化、复合化是这一轮互联网发展技术的趋势,很多公司对于复合型技术人才青睐有加。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不但要对网络协议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同时要求能够熟练应用网络操作系统,能够进行数据库服务管理、配置和信息系统开发。目前尽管职业资格认证已经非常普遍,但能够得到广泛认可的职业技术资格认证仍然是学生能够顺利就业的有力保障,特别是细化的专业技术资格认证如网络存储、防火墙、VOIP等的技术认证尤其能够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二、目前高职高专网络技术专业的培养存在的不足

首先,是实验实训课程效果参差不齐。高职高专院校的网络技术专业普遍安排了大量的实践实训内容,大都涵盖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应用程序设计、网络数据库、网络工程、网络服务器、网站开发等多方面,其教学内容也大都是当前相关领域的主流技术内容,但从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得到的反馈信息来看,学生尽管能够完成课程中布置的作业或实验任务,但对知识的把握程度距离融会贯通还有很大的距离。出现这种情况,笔者认为是由于学校内相对封闭的实验实训环境造成的。尽管从大纲和技术内容上看实验实训符合网络技术的主流,但内容的组合上和实际的工程项目应用会有一定的出入,这是内容上的封闭;另外,实验室和实际的工作现场绝对是有差别的,这也使得学生在进行实验时总感到知识和实际的工作联系不紧密或根本联系不上,这是实验实训环境的封闭性。

其次,是目前很多院校针对网络技术专业需求的特点,规划了多个专业方向,如网络工程、网站开发、程序设计、系统集成等等。由于目前的IT行业中大多数技术都是基于网络支持的,可以说大多数技术都可以和网络挂钩,这就使得有些院校的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主线过多,导致学生学得多但不精。而学生就业时应聘的公司往往从事有限种类的业务,很多学生所学都在短时间内派不上用场,但需要用到的知识由于学生所学不精使得他们无法立即担当重任。这也给学生顺利就业增加了难度。

三、目前网络技术专业建设工作的重点

根据笔者对目前网络技术专科专业的分析,目前此专业建设的重点应放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坚持进行课程体系的优化工作,这也是很多院校网络技术专业普遍在做的工作。这项工作不但包括在培养方案中适时增加符合技术发展方向的课程,删除过时的课程,还包括根据专业领域技术的发展对课程教学大纲的优化和更新。

二是针对教学内容不可避免出现的滞后性,笔者的建议是首先稳定核心基础课程,只有牢固的基础知识才能够给学生在专业知识上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此基础上考虑到新知识往往较为零散,新知识的讲授可以采用专业课程中穿插、专业知识讲座或培训等形式对某个专题进行讲解,学生已经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的前提下,这种单点突破的模式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三是采用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一方面引入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比如在学期中段或末段采用课程设计之类的方式,并鼓励学生在任务中采用新技术;另外,积极开展对外交流,让校外企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到学校给学生开展讲座或直接指导学生的某些实践环节,在可能的情况下让师生走出去,参与到企业的工作中。在实验室的建设上要充分考虑技术水平的前瞻性和可升级能力,在建设或升级时要进行充分的论证。最大程度上给学生提供项目实践机会。

四是实行学分制管理。学分制管理在专科专业中并不多见,相对于传统的一刀切的培养模式,学分制让学生在专业体系范围内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有针对性的加强某一方向课程的学习。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在教师和业内专家的指导和建议下,使自己能够科学的选择发展方向,在学业上有所专长。

五是重视素质教育。网络技术专业的业务能力素质的培养要穿插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踏踏实实做事的品质和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网络技术专业学生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素质。网络技术对于很多企业的重要性来说不言而喻,但就其地位来说网络是为企业发展服务的,从事网络相关职位的人员为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需要付出辛勤的劳动,没有踏实做事的品质是不行的;网络技术人员不但要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还要充分融入企业,熟悉企业的业务特点,让网络能够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为了做到这一点,需要从业人员具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实体经济与网络经济范文第2篇

关键词:陕西省高校;网络经济课程;教学

一、引言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网络经济随之兴起,对传统经济学理论提出了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网络经济学应运而生,国内高校也纷纷开设了《网络经济学》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与交叉性课程,《网络经济学》教学质量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学生对网络经济的理解与把握,而且对学生毕业后从事电子商务分析、运作、管理等实践工作的能力也有一定的影响。当下,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城市和“互联网+”等概念的网络经济规模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加,网络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新的发展引擎。此外,在新一轮的高等院校改革中,教育部将大学分为研究型大学和应用型大学。这些都对高校网络经济学的教育与网络经济人才的培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尤其是高校的师资配备与教授方法。因此,高校必须增强网络经济课程教育的步伐,加快培养适应当下经济增长的网络经济人才。本文通过对陕西省高校网络经济课程教学现状的研究,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举措。

二、陕西省网络经济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1.教育主管部门重视程度不足

陕西省教育主管部门对《网络经济》课程的重视程度较低,几乎没有高校将其作为经济学下独立的一级学科,这导致高校不能开设网络经济学专业,只能将《网络经济》课程作为其他专业的辅助课程,以此来培养与网络经济学相关的专业人才。这种设置进一步导致了陕西省高校中网络经济学学术带头人较少,从事《网络经济》课程教学的多为其他专业毕业的博士,网络经济学教学队伍相对落后,客观上导致了陕西省《网络经济》课程教学效果一般。

2.教学模式和内容有待优化

目前陕西省很多高校《网络经济》课程教学强调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主导,“说教”特点明显。教师不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与启发,只重视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忽视学生参与。学生被动地接受、缺乏主动参与与积极思考,不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网络经济学中涉及的先进技术和成功案例往往为英文版教材。然而,到目前为止陕西省采用网络经济双语教学的高校寥寥无几。

3.课件设计和应用质量不高

多媒体课件是《网络经济》授课的辅助手段,是向学生传播知识的重要载体。陕西省高校的《网络经济》课程教学中,虽然已经大规模地采用了多媒体手段,但学生对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反应却比较冷漠。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方面,《网络经济》教学课件设计落后,很多教师仍然停留在PPT的初级阶段,甚至有些课件设计画面凌乱,为了容下更多文字而缩小字号导致重点内容不够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件的质量以及课件的效果。另一方面,任课教师对课件的使用比较机械,那些非自行设计而是使用别人课件的教师不能灵活的、创造性的使用课件,结果教学效果不佳。

4.实验教学效果不佳

陕西省高校尚未专门建立《网络经济》课程实验室,主要利用电子商务等专业的研究和实习基地进行科研和实践活动,这使学生在实验中难以真正的体验以网络经济学为中心的运作和决策模式,不利于《网络经济》课程的学习。此外,部分高校虽然耗资建立了实验基地,但是没能完全地利用实验设备,降低了网络经济学教学的效果。部分高校没能与企业建立关于《网络经济》课程共同培养的战略合作项目,这使得高校培养的网络经济人才缺乏实践性。

5.课程考核方式单一

在陕西省高校《网络经济》课程教学过程中,考核一般采用期末考试为主、考勤为辅的方式。老师通过闭卷考试来考核学生理论知识成绩,并结合考勤平时成绩来确认期末最终成绩。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不能及时、有效地在教学过程中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不利于合理调整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模式。

三、提升《网络经济》课程教学效果的对策与建议

1.提高教育主管部门服务水平与重视程度

在中国步入经济新常态之际,正进行一场宏大的全方位改革,这场改革需要大量的网络经济专业人才。面对这种状况,教育主管部门不但需要着手扩大设立网络经济学专业的高校的数量,增加网络经济学专业招生规模,还需批准综合类的高校和财经类的高校的网络经济学专业学士、硕士和博士点。此外,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大对高校网络经济课程的资金投入,促进高校的网络经济课程建设,更好地服务于经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对于陕西省财经类、综合类高校应积极申请网络经济学学士点,硕士点和博士点及博士点流动站,提高对网络经济学各层次、各领域、各地域人才的培养。此外,陕西省高校应引进国外知名大学网络经济学专业硕士和博士人才,提升高校自身的师资力量。第三,设立《网络经济》课程教学研发团队,高校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研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设置,并建立案例库。第四,高校要培养自己的网络经济学专业方向学术带头人,提升网络经济学专业方向学术带头人对该专业的教学和研究的指导,提高高校网络经济学教学团队的整体水平,提升高校网络经济学教学质量。

2.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

任课教师可以结合网络经济学的理论教学模块,强化案例教学,将网络经济学理论与实际案例、探讨分析与查阅资料有机结合起来,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网络经济》授课教师还要适应快速变化的外部世界,调整网络经济学课程内容以紧跟当下经济发展的步伐,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英语能力,通过阅读英文文献来了解世界的先进技术与案例,通过国际网络经济典型案例分析来拓展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3.提升网络经济课件设计与应用质量

首先要转变对《网络经济》课件应用的认识问题。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网络经济》课程授课,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加课堂教学气氛,而不是简单地把书本内容搬到课件里。其次,对《网络经济》课程教学课件要有设计与计划。根据每个高校不同的课程设置情况,对当前授课中采用多媒体手段情况进行整体统计,按照类别把实际使用课件上课的情况进行分类汇总,并明确课件的出处,以及利用课件上课教师的年龄结构。在此基础上,应对课件设计和应用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第三,建立优秀教学课件的评选和奖励机制。对在实践教学中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网路经济》课件的设计教师要给予一定的肯定和表扬,并且不限于精神鼓励还可包括物质奖励。第四,建立高校间《网络经济》教学课件互通交流通道。对在实践中表现出较好教学效果的课件要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通过设立校际甚至全国范围的《网络经济》课程课件互通交流平台,实现优秀教学资源及时、大范围的共享,从而有利于将《网络经济》课件成果转化为教学中的“生产力”,以最大程度上及时地发挥其社会效益。

4.加大实验室投入,与企业共同培养网络经济人才

陕西省高校应进一步加大研究基地的建设,增进研究基地的实用性,提高研究基地对学生网络经济学学习的效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网络经济学。在加大实验基地的投入的同时,陕西省高校还应增强对网络经济学实验基地的利用程度,与企业签订共同培养网络经济人才的战略合作项目以提高学生的实物处理能力。

5.优化课程考核方式

《网络经济》课程的考核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以及综合能力考核。其中,理论知识的考核一般放在期末,主要是通过期末成绩来衡量,而实践能力与综合能力的考核应放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主要通过平时成绩来衡量。理论知识的考核依旧可采取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而实践能力的考核可根据具体的考核项目而定。比如要考核学生的实验时,就将实验成绩作为评判实践能力的主要标准。综合能力的评判需要注意把过程评价与结果考核结合起来。比如,可通过设置专题讨论的方式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这时教师先提前布置讨论题目或范围,学生根据需要自由组合成3-5人的讨论组,根据讨论题目搜集材料并进行现场讨论。然后教师根据讨论过程中学生的表现与最终提交的讨论材料进行评价并给予相应的打分,以此作为讨论组成员在综合能力中的最终考核成绩。

作者:李楠 单位:西安财经学院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田夫,万仪.关于网络经济的研究综述[J].2001(02):76-78

[2]杨栋,郑亚琴.初探《网络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J].内江科技.2008(11):73

实体经济与网络经济范文第3篇

打开智力解放之门

王强东(省社科院文化产业与新闻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

第三个划时代的神话

由蒸汽机引发的“工业革命”创造了比以往所有历史时期还要多的财富(恩格斯);100年前发电机引发的“电力革命”,创造了人间第二个科技神话;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和网络经济的兴起,则宣告了第三个科技神话时代的来临。与前两个科技神话以人的体力解放特性不同的是,网络科技一举打开了人的智力解放之门,这预示着将给人类社会带来更深刻、更壮丽和更伟大的飞跃。

IT之热如火如荼

以PC和电子智能为标志的网络经济是信息产业化、产业信息化、商务网络化和消费网络化的综合体。它以电子学、光电子学、计算机科学及电子通讯学为科学基础;而其直接的技术基础则是信息技术,即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IT的核心是电子计算机、软件、智能件和电子通讯网。这些高新技术元素结合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就爆发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热潮或科技神话。

网络热潮的迅猛兴起,让堪称科学预言大师的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都始料未及。上世纪最后几年,Internet,即国际互联网一问世就席卷全球,信息产业和网络经济呈现爆炸式或井喷式发展。在美国,AOL(美国在线)网络公司瞬间暴富,竟然一下拿出1645亿美元收购成立70多年,且是世界上最大娱乐媒体的时代华纳公司。门户网站雅虎的股票1996年在美国上市,发行当天,股票市值就创高达48亿美元,年轻的杨致远由穷学生一跃为亿万富翁,谱写了网络科技“光速式”致富传奇。在中国广州,1998年2月,花20万元建立的网,几经倒卖,2000年再转手则卖了3.7亿元。从20万到3.7亿才两年,网站身价涨了1850倍。更多网络经济或IT奇迹在争奇斗艳地发生:鼠标一点,地球就成了地球村,地球村又变成了聊天室;电脑一开,海量的信息就扑面而来,网站顷刻就被戴上第四媒体的桂冠,其传播维度、速度和容量让传统媒体相形见绌;电子商务的展开,足不出户,也可货如轮转;网络金融的施行,键盘一敲,资金即可进出千千万。网络仿佛成了阿拉丁神灯或摇钱树,想干事就成事,想赚钱就来钱。谁抓住了网络,就等于抓住了钱袋,把握了未来。网络经济显示了创业者以神奇莫测的方式和近乎“光速”积累财富的神话。于是,企业家争先恐后地扑向网络,“.com”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风险投资基金接踵而至,大把大把的资金在Internet中燃烧,纳斯达克指数从2000直窜到5000,节节攀升。短短几年,网络经济的主体信息产业,就成为全球第一大产业,IT之热热遍全球世界。

风云变幻,网络经济再起程

也许是未能找到网络经济价值链中营运增值的有效环节,也许是缺乏明确的赢利机制和可行的牟利模式,也许是没有把握住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也许是对网络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节奏判断不准确,更可能是支撑网络经济的节点——网民和网企的基数还没有达到赢利的门槛(诚如专家所指,网络游戏业务必须有在线人数1万人以上,电子商务必须有1000万连接Internet的电子终端铺垫,才能达到盈亏平衡点),总之,网络经济的热潮也伴生了泡沫。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一些泡沫相继破裂,纳斯达克指数急转直下,从暴升转向狂跌,直跌到2000点以下;曾经如日中天的英特尔、思科公司和中国的新浪、搜狐等网络企业的股票缩水得惨不忍睹;“.com”公司大量倒闭,减薪、裁员络绎不绝;许多风险投资打了水漂或血本无归;过去成功的网络商店,如亚马逊、8848网,当当书店等亏损日增,难以为继;昨日风光无限的网站“首席执行官”,工作和收入朝不保夕。风风火火的IT热潮慢慢沉寂。人们在思考:网络科技神话是梦幻、博弈、博智还是博傻,网络经济向何处去?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网络经济的科学基础和技术基础不可动摇,网络经济的实效也得到了实践验证,只是其社会基础、市场基础或网络终端基础有待时间的夯实、积聚和加强。网络经济绝不是泡沫经济,对于滚滚潮流而言,泡沫是微不足道的;经过网络经济初级阶段澎湃激情和热血的洗礼,企业界冷静地吸取了教训,脚踏实地,重新进发。

网络经济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李新家(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坚实的技术基础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网络经济的强大生命力首先来自其坚实的技术基础和广阔的市场基础及其前景。网络经济的技术基础是信息技术,主要包括硬件、软件、智能件和支撑网络。信息技术和其他相关高新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导致了社会经济系统结构优化、运行机制完善、经济效益提高、宏观调控手段更加有效等。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市场。正是由于信息网络的广泛应用,使得各行各业都具有了信息行业的特征,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家庭之间,行业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各种经济组织之间,生产、流通、分配、消 费各个领域,以及世界各国的经济主体,都可以通过电子计算机网络而连接起来,由此形成了网络经济的强劲持续发展。

鲜明的优势与特征

网络经济的生命力还来自于它的许多鲜明特征。(1)电子计算机网络可以>,!

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与这些特征密切相联系,网络经济的生命力还体现在它蓬勃增长的经济效益和普遍惠予的社会效益上。信息技术和网络经济的发展,对整个经济系统具有倍增效应、加速效应、重组效应、先导效应、提升效应、协调效应、组织效应、扩散效应、科技主体效应(科学技术包括信息科学和信息技术成为了生产力要素的主体)等。从经济效益来看,信息网络本身具有规模经济性,网络连接的企业和人数越多,对网络本身和连接其中的企业和个人来说效益就越大;其次是信息网络为大规模甚至超大规模的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电子计算机网络能够帮助企业缩短决策、生产、销售的时间,缩短甚至消灭各种经济活动相互衔接的时间滞差(如网络金融的兴起就消灭了传统金融转账业务中“在途资金”的存在),加快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反应速度,从而带来速度效益或速度经济性。网上经济活动和网上虚拟企业是最有可能进行多元化经营的,因此,网络又显著地扩大了经济主体的范围经济性。信息网络和管理软件的应用,使宏观层次和微观层次都能产生协同效应,其直接成果则是经济效益提高和各种管理成本陆续降低,这是网络经济的协同效益或协同经济性。网络经济还释放出巨大的外部经济效益,使整个社会的结构、运行和管理过程都发生重要的、建设性的变革,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重大的、创新性的变化。

全方位发展的网络时代

向晓梅(省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风雨过后是彩虹。经过近两年的稳步发展,网络经济东山再起,重振雄风。如今,它已影响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和每一个方面。

电子商务

通过电子网络组织生产、营销和流通的商业活动叫电子商务。它不仅指网络交易,而且指所有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来解决问题、降低成本、增加价值和创造商机的活动,包括通过电子网络实现从原材料查询、采购、产品展示、订购到出品、储运以及电子支付等一系列的贸易活动。与传统贸易相比,电子商务主要特征是在网上传播商品和服务信息,以及完成全部或部分交易;主要优势是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竞争力、增加贸易机会、提供便捷进入市场的途径等。电子商务作为信息技术的产物和网络经济的主要形式,已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商家、企业和政府职能部门接受和认同。同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电子商务正在对社会和经济生活产生更加巨大的影响,并在世界范围内日益普及。

网络金融

以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和软件技术为支撑,融合传统和现代金融服务的金融运作形式称为网络金融。它是在互联网上开展的银行、证券、保险、期货等多种金融业务的总称,范围涵盖网络金融机构、网络金融交易、网络金融市场和网络金融监管等。它不同于传统的以物理形态存在的金融活动,而是存在于电子空间中的金融活动,其存在形态是虚拟化的、运行方式是网络化的。具有活动不受时空限制、业务处理高效化、品种多样化、服务成本低、服务个性化、交易直接化、活动全球化等不同于传统金融服务的特征。它是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产物,是适应电子商务发展需要而产生的网络时代的金融运行模式。网络金融服务适应了网络经济时代金融活动的需要,并推动了网络经济的发展。它是未来金融发展的方向。

电子政务

政府在互联网上实现其职能的形式就叫电子政务。它的实质就是建构“虚拟政务”,包括总量庞大的电子政务采购,向社会提供跨时间、跨地点和跨部门的全天候政府服务;核心是通过信息技术改革政府,从而实现一个开放的、有回应力的、负责任的和有效的政府;特点是运用数字化和网络化技术,通过网络将各个政府部门相互连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各部门数据资源共享,内部相互沟通,在网站上对企业和个人提供全程服务。对于政府而言,它可以有效地加强监督,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对于企业和个人而言,它使得办事程序方便快捷,规范透明。电子政务体现了一种全新的政府行政管理理念。它的出现,标志着一种新型政府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诞生和勃兴,它将成为政府实施政务的主要方式和手段之一。

企业信息化

企业运用计算机及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思想,通过内联网、外联网和互联网,开发应用信息资源,实现企业现代化的过程就是企业信息化。信息化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产品设计信息化,即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第二,生产过程信息化,即采用先进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不断提高生产过程的自 动化水平;第三,管理信息化,建立起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支撑的管理信息系统。企业信息化不仅可以使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开拓市场、扩大服务、提高企业竞争力,而且有利于实现传统企业的改造和升级,使我国走上新型工业化道路,从而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水平。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企业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重要条件,在提升企业和国家竞争力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城市信息化

城市信息化,是指在城市的经济和社会活动中,通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电子信息设施,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本城市和国内外的信息资源,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加速实现城市现代化的过程。城市信息化的基本建设内容包括城市信息基础设施的构建、城市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城市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城市信息服务体系的健全、城市信息教育的培植与普及、城市信息化政策与法规的制定等六个方面。城市信息化是区域信息化的核心,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带动整个城市的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加快城市化进程、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提高政府管理水平、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整个城市竞争力的作用。随着新的信息浪潮的冲击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城市信息化在城市发展和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将更为突出。

风险防范与安全策略

丘杉(省社科院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风险与特点并存

希腊神话中的巨人安泰力大无比,所向无敌,但他也有弱点,即身不能离地。网络经济像安泰一样,虽然能创造奇迹,但也有令人担心的软肋。这就是它的风险和安全患。

网络经济特点很多,有创新性、虚拟性、不确定性、爆发性等等。特点如何表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些特点的后面,贯穿有一条主线,那就是经济风险的增大。

创新性这一非常正面的特点,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带来对经济风险的压力。不断创新成为生产和发展网络经济中最重要最普遍的现象。创新意味着风险,无创新无发展,但创新并不能直接带来发展和稳定。创新的失败意味着经济安全受到威胁。

虚拟性带来对经济风险的强大压力。虚拟化突出的特征是货币从有形走向无形。虚拟化使得价值和价格分离,实物流通与价值流通分离,交易和消费分离,交易双方的地域分离。在众多的分离中,埋藏着背离、隔阂、欺骗,因此带来经济的不安全。

不确定性带来经济风险压力。在网络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出现多重的不确定性,包括信息质量的不确定、交易对象的不确定、交易手段的不确定,存在较多的隐患。

信息的爆发性带来经济风险压力。财富的爆发式增长,企业和个人财富迅速积累。这些爆发性在社会管理、商业组织和思想没有及时跟上的情况下,有可能造成商业周期的断裂、产业成长周期的断裂和社会关系的断裂,令到社会经济的不安全。

技术依赖也带来经济风险的压力。网络经济就是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扩展成的一个庞大的高技术群,包括电脑技术、通信技术、广播电视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软件技术和数字压缩等。网络经济的技术性,造成经济安全依赖技术,而经济的安全状况又与技术状况紧密相连。技术的不当应用和恶意使用,带来安全的隐患。

从网络经济的特点可以发觉,在网络经济形态中,经济风险的压力大大增加了。因此,安全问题,在网络经济条件下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显得突出。

网络经济风险在中国

我国发展网络经济,可能碰到的主要风险有宏观上的,如国际经济秩序风险。个别发达国家可能将网络霸权、信息霸权和原有的资本霸权、技术霸权结合在一起,谋求帝国霸权。也有微观上的,如信息失真风险、知识产权风险、管理失效风险、技术风险等。就后者而言,我国通信和计算机领域的多数关键技术还落后于一些发达国家,处于被动状态。由于技术还相对落后,属于自己的原创性技术不多。不光是开发能力不强,维修和保养的能力也有限。一些信息网络、特别是通讯网络使用的是发达国家的信息设备,但这些进口设备是否埋伏着“特洛伊木马”,尚不得而知。抵御这类威胁的能力很难掌控,因而技术风险加大。

黑客的恶意攻击又是另外一种特殊风险。所谓黑客,现在一般泛指计算机信息系统的非法入侵者。黑客们在社会各地四处出击,寻找机会袭击网络几乎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黑客攻击,目前已成为计算机网络所面临的重大威胁。如今,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政府机构,只要进入计算机网络,都会感到黑客带来的网络安全威胁。

网络经济安全策略

我国网络经济安全策略,主要包括六个方面:一是要提高网络经济风险意识。提高风险意识是第一位的,风险是一种可能性,对它有防范的准备,就可避免使其变成现实性,或至少可以减少它的破坏性。二是要建立各级网络安全体系。其中包括网络安全预警系统、网络危机应急系统、网络救助系统、网络硬件安全系统、网络软件安全系统、网络交易安全系统等等。三是要突出防范网络金融风险。我国应该把网络金融安全问题当作整个网络安全体系中的重中之重。进行重点防范。在网络金融发展中要更为慎之又慎,在有确实保障条件时才发展,在监管体系足够支持时才能放开。四是要立法保障网络经济安全。网络经济中的风险防范,法律手段是最为重要的。五是要大力发展网络安全技术。防范风险的相关技术主要有:黑客防范技术、反病毒技术加密技术和认证技术等。六是要扩大与国外的安全合作。

与社会其它领域的风险和安全隐患(如交通事故隐患、火灾事故隐患等)相比,网络经济隐患事故的比率要低得多。但由于网络经济或信息技术是人们接触不久、了解不多的新生事物,因此,特别强调网络经济的安全意识和加强风险防范措施是完全必要的。

网络阳光升起来

文新(省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

确定的国策及发展方向

网络经济的实质是经济和社会运行的信息化。对此,党和国家已有了明确的国策和发展方向。中共十六大政治报告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同时要求“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并特别强调“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国家《“十五”计划纲要》也明确提出“加速发展信息产业,大力推进信息化。要按照应用主导、面向市场、网络共建、资源共享、技术创新、竞争开放的发展思路,努力实现我国信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加速推进信息化,提高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还具体要求“大力开发核心技术,增强计算机与网络产品、通信产品、数字视听产品和新型元器件等产品的制造能力,大力发展集成电路和软件产业,提高信息化装备和系统集成能力。”党和国家确定的信息化国策及发展方向,为网络经济 的进一步拓展与推进,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基础更加巩固,影响与日俱增

网络经济经过近几年来的调整和稳健发展,其市场基础、技术基础和社会基础都得到明显加强和巩固。首先,市场基础迅速扩大。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4年7月的最新“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截止到2004年6月30日,中国互联网个人用户已达8700万,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广东的互联网用户长期居全国第一,目前已达1060多万,且还在高速增长。从企业看,中国总数1000万家左右的企业中目前已有57.6%建立了内部局域网,且几乎全部实现了与Internet的连结。同时,手机也成了网络终端。截止2003年底,中国手机用户达2.9亿户,是名副其实的第一手机终端大国;而广东手机用户达4308.9万户,同样是实至名归的第一手机使用大省。根据梅特卡夫法则,“网络的效益和功能与终端的数量不是成正比增长,而是呈指数递增。”上述天量的电子终端,其经济效益可想而知。如2003年公布的中国首富,就是网易网站的老板——32岁的浙江人丁磊;而同为浙江人、31岁的陈天桥——盛大网络公司的总裁,则拿了2004中国富豪榜的“榜眼”。年轻的网络经济催生了年轻的中国富豪。又如浙江电子商务网络公司阿里巴巴,2004年4月正式对外宣布:已实现日得利润100万元,真的是日进斗金。其次,技术基础进一步增强。如我国互联网的国际出口带宽,就从1997年的25M扩大到目前的53941M,拓宽了2157倍。网站则从1997年的1500个发展到目前的626600个,增长了4177.3%。PC技术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其中CPU的运算速度从当初586机型的75M,发展到目前奔腾4的3.2G,快了42倍多,且创造了移动奔腾即迅驰技术。个人或家庭上网带宽从开始时的50KB扩展到当前的2M,加大[,!]了40倍。而大型电子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则发展到了11万亿次/每秒。再次,社会基础大幅拓宽。网络经济从当初单纯的计算机行业扩展到社会各行各业,除了作为主体的电脑业、软件业、网络业、网站业、通讯业等规模不断加大之外,金融业、影视业、机器人业、数码电器业、新闻媒体、交通、能源、材料、教育、医疗、旅游、娱乐、出版发行、行政管理及军事等,都不同程度地进入了网络经济的领域,或者嵌入了网络经济的因素与成分。而且,其程度仍在与日俱增。

新经济催生新文明

实体经济与网络经济范文第4篇

【关键词】信息经济;网络信息经济;网络信息资源管理

一、信息经济与网络经济

在经济理论中,信息是一种公共产品。申农把信息定义为不确定性的减少,这便是信息经济学的起点。而作为网络经济的起点,计算机网络是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联起来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信息经济是以高技术为物质基础,信息产业起主导作用的,基于信息、知识、智力的一种新型经济。对于网络经济的含义分为两类:第一类认为网络产业即为网络经济,网络经济就是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产业群;第二类认为网络经济包括社会再生产各环节在内的一个总体经济的概念。二者都是对新经济形态的描述,表达的对象是一致的,主要是看问题的角度和强调的重点有区别,信息经济强调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在经济中的重要性,而网络经济强调信息及其技术与经济的网络化特征和效应。

二、网络经济的内涵

从经济形态和规律角度来看,网络经济是一种新经济形态。作为信息经济的产物,与传统物质经济不同,网络经济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基础经济形态和结构。网络经济更关心信息商品、版本划分、网络效应、路径依赖、锁定、正反馈、电子版权、竞争与合作、信息政策等这些在传统经济领域和信息经济初期没有的新事物、新规律。

从产业经济的发展变化来看,网络经济的主体是网络及其相关产业。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网络经济研究中心(CREC)1999年的研究报告把以因特网为核心的网络经济分作:网络基础结构层(Internet Infrastructure)、应用基础结构层(Internet Applications Infrastructure)、网络中介服务层(Internet Intermediary)、互联网商务应用层(Internet Commerce),每一个层次都有其代表产业和公司。

从商业模型的角度来看,网络经济促生了电子商务和虚拟市场。一般来说,电子商务就是指计算机与电子网络基础上,利用现代电子设备和软件实现商业交换和业务管理的全过程。虚拟市场是伴随着因特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市场环境,是网络环境的产物。在虚拟市场中既有对现实市场的模拟,又有全新的交易规则和交易体验。根据梅特卡夫原则,因特网的价值会随着用户的增加而呈平方级的增加,所以网络经济对社会实际的经营活动影响潜力不可估量。

三、网络经济对经济理论的影响

网络经济对经济理论的影响源于网络改变了社会信息交流的模式,进而改变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运动规律。在这些改变中,较明显的有2个方面。

(一)挑战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工业社会中,边际收益递减是普遍的经济规律在网络经济中边际收益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显现出递增趋势,这种特征来源于信息的共享性和信息产品与信息服务消费的非竞争性。网络经济的主要产品是信息产品,它可以零边际成本大量复制生产,而每一份信息产品的价值并不因此而降低,从而在信息产品生产领域,网络经济表现出强烈的边际收益递增特性。

(二)对市场均衡、垄断等产生重大的影响。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有着特殊的成本结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产出规模越大,平均成本越低。在网络经济中,供求难以均衡或即使均衡也不稳定的特点不仅使市场充满了不稳定性和风险,也增加了确定信息产品和服务价格的难度,产品的价格更多地由市场的需求曲线和市场结构所决定。

四、国内外网络经济学学科发展综述

国外网络经济学研究起步早,并且已经取得了许多阶段性成果。谢伊提到网络经济产品区别于传统经济产品的四个重要特征:互补性、兼容性和标准;消费外部性;转移成本与锁定;生产的显著规模经济性。他以博弈论为分析工具,按产业类别讲述了软件产业、硬件产业、电话、广播、信息市场及其它网络产业。

国内学者将网络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进行了比较。纪玉山等指出网络经济是一种知识经济,网络经济不会改变和取论经济学揭示经济本质的规律,但在经济现象形态上会拓展应用经济学研究的新领域。周朝民针对网络经济这一新兴现象进行理论探讨。他认为网络经济学较之传统经济学,特别是西方经济学,有其独特的理论基础。黄宗捷等(2001)介绍了网络经济和网络经济学、网络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网络经济与传统产业的关系、电子商务、网络经济的十大瓶颈等。濮小金、司志刚介绍了网络经济的概念、特征、基本理论,网络产品生产、营销、网络垄断和竞争,网络经济对社会的影响及网络安全问题等。

五、存在问题

没有将网络经济学与网络实务区分开来,大部分学者的著作内容有关网络实务,不讲隐藏在网络经济背后的经济规律和原理,网络经济学学科内容与名字相去甚远。

已有的研究是零散的,没有系统化。个别教材或教学也讲了网络经济学原理,但宏观的多,微观的少,不系统、不完整。宏观知识多,微观知识少,并没有形成一个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和概念体系,也不适应经济形势发展需要。

我们应把与相关学科交混、粘结在一起的网络经济学从这些学科中剥离出来,确定网络经济学独特的研究对象、目的、任务、方法和理论框架应该是进一步研究的方向。针对国内外网络经济学教材偏重实务、很少讲原理的现象,国内外学者应抽出隐藏于网络经济背后的规律、定理和原理。研究中要更侧重于微观,并且重点应放在西方经济学特别是微观经济学未探讨或未做深入探讨的问题上面,对网络经济产品的特征进行详细论述。网络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内容、定理、规律等,是不可能在短期内规范出来的,需要在长期的实践和学术争鸣中形成。因此十分有必要介绍解释网络经济现象的不同观点。

参考文献

实体经济与网络经济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 网络经济 特征

网络经济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热潮后似乎归于平静,然而网络经济却现实地发展着,关于网络经济的争论也一直没有停止。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有什么不同?网络经济的特征如何?网络经济将来的路在哪里等问题值得人们深入思考。网络经济不仅对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而且对社会制度、法律、政府和人们的观念形成巨大的冲击,尤其是对企业的运作机制和竞争策略提出了迫切的更新要求。

一、网络经济的概念

网络经济就是基于网络尤其是互联网所产生的经济活动的总和。它是在信息网络化时代产生的一种崭新经济现象,表现为经济主体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经济活动,以及金融机构和政府职能部门等主体的经济行为,都越来越多地依赖信息网络,不仅要从网络上获取大量经济信息,依靠网络进行预测和决策,而且许多交易行为直接在信息网络上进行。网络经济是以信息产业为基础的经济,它以知识为核心,以网络信息为依托,采用最直接的方式拉近服务提供者与服务目标的距离。在网络经济形态下,传统经济行为的网络化趋势日益明显,网络成为企业价值链上各环节的主要媒介和实现场所。网络经济是一种在传统经济基础上产生的、经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的高级经济发展形态。基础是计算机与计算机网络,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络。

二、网络经济的基本特征

网络经济是知识经济的一种具体形态,这种新的经济形态正以极快的速度影响着社会经济与人们的生活。与传统经济相比,网络经济具有以下七个显著的特征:快捷性,高渗透性,自我膨胀性,边际效益递增性,外部经济性,可持续性和直接性。

1.快捷性

消除时空差距是互联网使世界发生的根本性变化之一。首先,互联网突破了传统的国家、地区界限,被网络联为一体,使整个世界紧密联系起来,把地球变成为一个“村落”。其次,信息网突破了时间的约束,使人们的信息传输、经济往来可以在更小的时间跨度上进行。网上经济活动更少受到时间因素制约。再次,网络经济是一种速度型经济。现代信息网络可用光速传输信息,网络经济以接近于实时的速度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节奏大大加快了。因此,网络经济的发展趋势应是对市场变化发展高度灵敏的“即时经济”或“实时运作经济”。最后,网络经济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全球化经济。

2.高渗透性

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具有极高的渗透性功能,使得信息服务业迅速地向第一、第二产业扩张,使三大产业之间的界限模糊,出现了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相互融合的趋势。三大产业分类法也受到了挑战。为此,学术界提出了“第四产业”的概念,用以涵盖广义的信息产业;信息产业已经广泛渗透到传统产业中去了。对于诸如商业、银行业、传媒业、制造业等传统产业来说,迅速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实现产业内部的升级改造,以迎接网络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一种必然选择。

不仅如此,信息技术的高渗透性还催生了一些新兴的“边缘产业”,如光学电子产业、医疗电子器械产业、航空电子产业、汽车电子产业等。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产业间的相互结合和发展新产业的速度大大提高。

3.自我膨胀性

网络经济的自我膨胀性突出表现在四大定律上:

一是摩尔定律(Moore's Law) :这一定律是以英特尔公司创始人之一的戈登·摩尔命名的。1965年,摩尔预测到单片硅芯片的运算处理能力,每18个月就会翻一番,而与此同时,价格则减半。实践证明,30多年来,这一预测一直比较准确,预计在未来仍有较长时间的适用期。

二是梅特卡夫法则(Metcalf Law) :按照此法则,网络经济的价值等于网络节点数的平方,这说明网络产生和带来的效益将随着网络用户的增加而呈指数形式增长。

三是马太效应 (Matthews Effect) :在网络经济中,由于人们的心理反应和行为惯性,在一定条件下,优势或劣势一旦出现并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不断加剧而自行强化,出现“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垄断局面。马太效应反映了网络经济时代企业竞争中一个重要因素——主流化。“非摩擦的基本规律其实很简单——你占领的市场份额越大,你获利就越多,也就是说,富者越富。”

四是吉尔德定律(Gilder's Law) :据美国激进的技术理论家乔治·吉尔德预测:在可预见的未来(未来10年),通讯系统的总带宽将以每年3倍的速度增长。随着通讯能力的不断提高,吉尔德断言,每比特传输价格朝着免费的方向下跃,费用的走势呈现出“渐进曲线”(Asympototic Curve)的规律,价格点无限接近于零。

网络经济的四大定律不仅展示了网络经济自我膨胀的规模与速度,而且提示了其内在的规律。

4.边际效益递增性

边际效益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会显现出不同的增减趋势。在工业社会物质产品生产过程中,边际效益递减是普遍规律,因为传统的生产要素——土地、资本、劳动都具有边际成本递增和边际效益递减的特征。与此相反,网络经济却显现出明显的边际效益递增性。

(1)网络经济边际成本递减。信息网络成本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网络建设成本,二是信息传递成本,三是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制作成本。由于信息网络可以长期使用,并且其建设费用与信息传递成本及入网人数无关。所以前两部分的边际成本为零,平均成本都有明显递减趋势。只有第三种成本与入网人数相关,即入网人数越多,所需信息收集、处理、制作的信息也就越多,这部分成本就会随之增大,但其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都呈下降趋势。因此,信息网络的平均成本随着入网人数的增加而明显递减,其边际成本则随之缓慢递减,但网络的收益却随入网人数的增加而同比例增加;网络规模越大,总收益和边际收益就越大。

(2)网络经济具有累积增值性。在网络经济中,对信息的投资不仅可以获得一般的投资报酬,还可以获得信息累积的增值报酬。这是由于一方面信息网络能够发挥特殊功能,把零散而无序的大量资料、数据、信息按照使用者的要求进行加工、处理、分析、综合,从而形成有序的高质量的信息资源,为经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信息使用具有传递效应。信息的使用会带来不断增加的报酬。

5.外部经济性

一般的市场交易是买卖双方根据各自独立的决策缔结的一种契约,这种契约只对缔约双方有约束力而并不涉及或影响其他市场主体的利益。但在某些情况下,契约履行产生的后果却往往会影响到缔约双方以外的第三方(个体或群体)。这些与契约无关的却又受到影响的经济主体,可统称为外部,它们所受到的影响就被称为外部效应。契约履行所产生的外部效应可好可坏,分别称为外部经济性和外部非经济性。通常情况下,工业经济带来的主要是外部非经济性,如工业“三废”,而网络经济则主要表现为外部经济性。网络形成的是自我增强的虚拟循环。增加了成员就增加了价值,反过来又吸引更多的成员。形成螺旋型优势。

6.可持续性

网络经济是一种特定信息网络经济或信息网络经济学,它与信息经济或信息经济学有着密切关系,这种关系是特殊与一般、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从这种意义上讲,网络经济是知识经济的一种具体形态,知识、信息同样是支撑网络经济的主要资源。信息与知识具有可分享性,这一特点与实物显然不同。一般实物商品交易后,出售者就失去了实物,而信息、知识交易后,出售信息的人并没有失去信息,而是形成出售者和购买者共享信息与知识的局面。网络经济在很大程度上能有效杜绝传统工业生产对有形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造成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危害,实现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7.直接性

由于网络的发展,经济组织结构趋向薄平化,处于网络端点的生产者与消费者可直接联系,而降低了传统的中间商层次存在的必要性,从而显著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为解释网络经济带来的诸多传统经济理论不能解释的经济现象,姜奇乎先生提出了“直接经济”理论。他认为,如果说物物交换是最原始的直接经济,那么,当今的新经济则是建立在网络上的更高层次的宜接经济,从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它是经济形态的一次回归,即农业经济(直接经济)一工业经济(迂回经济)一网络经济(直接经济)。直接经济理论主张网络经济应将工业经济中迂回曲折的各种路径重新拉直,缩短中间环节。信息网络化在发展过程中会不断突破传统流程模式,逐步完成对经济存量的重新分割和增量分配原则的初步构建,并对信息流、物流、资本流之间的关系进行历史性重构,压缩甚至取消不必要的中间环节。

三、网络经济的发展趋势

在新千年之际,美国经济在持续高速增长了10 个年头以后,出现了放缓的迹象,并由此引发了整个世界经济的增速下降,给网络经济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但我们绝不能因此而对网络经济的发展前景产生怀疑,失去发展网络经济的信心。美国经济经过长达10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做出一些调整是很正常的,也是必要的。这不过是市场经济内在规律起作用的正常表现而已。

我们说网络经济代表了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不仅是因为它创造了美国经济长达10年的高增长奇迹。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为现实经济增长构筑起一个全新的技术平台,提供了一种将信息资源转化为经济收益的高效工具,营造了一种全球化的经营环境。人们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可以进行计算机自动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等,实现生产的自动化,从而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并使个性化的小批量生产的边际成本最小化;人们利用发达的计算机网络,可以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资源共享,从而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为经营决策服务,并大大加快高新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速度,把信息资源转化为现实的经济资源;人们通过由计算机网络联成一体的全球化市场,可以实施真正的全球化经营战略,优化全球范围的资源配置,提高整个人类社会的经济资源利用效率,促进整个世界经济的增长。可见,网络经济的真正价值不仅在于它本身能够立即产生多少有形财富和利润,更重要的是它所营造的是一种崭新的社会经济形态,为全体社会成员提高社会发展能力和经济创造力提供一个平台,使所有产业都构建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使企业有可能实现财富迅速积聚和跳跃式发展。

网络经济不同于以往的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在网络经济时代,信息产业,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各种服务行业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在信息产业空前发展的基础上,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将进一步增强,国际贸易、国际投资,以及跨国生产、跨国经营活动等将更加活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整个经济运行的机制、方式和规则等也必将发生深刻的变化。

网络时代电子商务的应运而生及其快速增长,必然使其影响逐步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环节,并对传统的企业生产方式、组织形式、管理模式、经营策略、贸易渠道和营销观念等多方面提出了有力的挑战。一个企业要想抢占市场先机,赢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它就必须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建立起快速、机动、灵活、高效的生产组织系统和经营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