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艺术教育的必要性

艺术教育的必要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艺术教育的必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艺术教育的必要性

艺术教育的必要性范文第1篇

一、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状况

包豪斯建立世界最初的设计学院,开设了艺术设计学科,奠定了艺术设计教育的基础。在《包豪斯宣言》中强调工艺、技术与艺术的和谐统一,认为设计教育应该是重视技术性的基础,加上艺术式的创造的合一,强调技术性、逻辑性的工作方式,逻辑性的,理性的教育的根本,建立艺术家、工业企业家、技术人员的合作关系,提倡在学校当中加强学生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的作业同时是企业的项目和产品,培养了众多的设计人才,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现在有很多高校还未达到包豪斯当年取得的高度。从现在国内各院校设计教育看,学科建设及教学大纲还是几十年前的年级制和专业严格划分制度,学生专业学习方向单一,知识结构单一,就业出路单一。这种单一的教育模式不能解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二、加入实践教学体系的必然性

艺术设计类学生往往在毕业时,甚至在毕业前,就已与社会、与市场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了。他们中的许多人在校期间就已经有了不少的从业经验,为社会也为自己创造了一定的价值。这种教学与实践、与市场紧密结合的结果,正是我国当代设计教育应当努力实现的目标之一,也是实践教学体系中具体体现的一部分。它不但是个别学生,而且是所有学生都应当参与进来的教学环节。实践教学体系强调了艺术设计学科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学科,是能改变人类生存状态,提高生存质量,引导生活方式,指导消费导向的实用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项目教学是综合实践教与学的方式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加强与社会、企业、市场的联系。在符合教学大纲的前提下,把企业特别是校外实习基地的设计项目作为课题纳入教学中,使教学与企业的订单或设计项目相结合。这种教学客观地符合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论述,也主观地解决了目前高校设计教育出现的某些不客观现象,为今后的设计教育发展指明了道路。

枥析久美子曾说,比设计更珍贵的是设计的过程。在设计的过程中创意的产生,与客户的交流,对市场的考察,实际问题的解决等会让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勤于动手,普遍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听一听,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也增强了学生的个人素质,学会为别人着想,为社会服务的精神。这样的设计教育给予学生的,不仅是当下在校受到的教育,更是未来个人的生存与发展状况。正如著名设计师张达利,他是一个不愿意重复自己的人,要不断地抛弃自己,不断尝试新的理论和方法。设计,他认为就是不断地探索、尝试和体验的过程,只有如此,才有可能对设计领域,对未来有所贡献。

为了学生长远发展和设计教育的持续良性发展,培养他们面对客户和市场尤为重要。“很自然,当你与客户交往时,你当然不能凭自己的感觉来进行图像设计,你与之交往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所以相互间建立起一种关系才是明智之举,尽量详尽的了解对方的市场情况,并向他提供你的最佳方案。”(史伦斯旺,英国平面设计基础教程[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学校是不存在客户的,但我们可以到外面引进客户。学校是教学场所,没有市场,但我们可以走入市场。把固有的传统教育模式应随时代而变化,即有利于学校发展,也利于学生成长。

艺术教育的必要性范文第2篇

Key words: pre-school education;art education;significance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8-0280-02

1 学前教育专业加强艺术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艺术教育是人的和谐发展的需要。美育的组成部分之一: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和主要渠道,在我们课程中主要体现为音乐教育和美术教育。在接受艺术教育的熏陶的过程当中不断的提高艺术的审美的经验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具有重要的作用,不断接受艺术熏陶的学生将会提高他们的艺术欣赏能力和艺术创作个体的关系,因为在进行艺术能力的提高当中学生自觉不自觉的就会将艺术指导和创作应用到所创作的内容当中,这些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工作等各方面的影响和要求,也成为了幼儿教育工作者具备的心理素质。能够敏锐地发现客体符合美的规律的因素,对现实美丽状态及其结构特征获得直觉敏感或理性认识。这种经验对学习、工作、生活将带来积极的影响,也是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所必备的素质。

其次,艺术教育的深刻意义还在于继承、发展、传播艺术文化,美化社会,丰富生活,提高民族的艺术情趣和艺术品味。通过艺术教育可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艺术方面的知识,把艺术理论和艺术知识方面的内容结合起来,会形成人各种能力,弹唱挑画等各种情操,也可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的欲望,让学生成为一个具有艺术修养的独立的创造者,也是培养成为一个审美的人的重要的要求。国外一位教授曾经对他的学生讲过:“你们将来教美术,目的不应该是造就几个专业的艺术家,而是培养一批有美感的国民,让他们从最平凡的东西上见到美;也懂得利用身边平凡的东西创造美,使他们对生活有一种积极快乐的态度,而不是专注现实的价值;更使他们能以美的感觉,面对人生的苦难。”美育的这一深刻的社会意义也应是艺术教育的最高目标,是我们在艺术教育中要努力实现的目标。

在我们的课程之中,艺术教育主要指艺术知识教育等各方面的教育。学前阶段作为人生的起步时期,鉴于儿童在各方面发展水平的能力,认知情感水平的发展还处于一个未开发的状态,因此需要让儿童在教育的过程当中接受美的熏陶,接受美、感受美、认同美的观点,这将成为儿童最基本的艺术启蒙教育。但是这种启蒙教育比其他的内容更加的困难,需要艺术类教师理解儿童对他们进行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生活经验不断提高的过程当中,需要教师进行现实经验、知识经验、情感经验的体验,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情感缺乏的儿童进行一种实践的训练,教师通过各种艺术形态丰富的今天,需要加强对儿童经验的嘉庆,形成自身对艺术审美教育的正确认识。教师需要具备艺术知识和艺术的教育技能,成为一个具有较高审美能力的人才。

艺术教育属于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它是从人的整体性出发考虑到的,能够使人的发展与自然、社会和自身的发展相协调和一致,在艺术教育的进行之下,提高儿童各方面的素质,在音乐和舞蹈、绘画当中进行艺术的陶冶,不断的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同时也能够塑造比较完美的人格的形象,成为了幼儿教育组成的重要部分,美国在相关的法案当中规定,学校需要把艺术规定为核心的课程,切实保证艺术在教育过程当中的作用,而日本在课程标准当中,规定了艺术课程是全体学生享用的,不论他的家庭背景亦或是残疾与否,都有权利接受艺术教育。学生存在艺术方面的个别差异性,但是学习艺术的权利没有差异,艺术课程是适龄儿童必须接受的课程。

审美教育在培养儿童健康人格的过程当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可以开拓和丰富人们的心灵,长期以来各种教育重视理性现象比较严重,而学前教育的发展也一度成为了重视儿童理性发展的一个拥护者,虽然也一度重视对潜能的开发,有艺术类型的内容在理念,但是作为智力发展的服务却比较落后,几乎没有考虑到艺术教育本身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也忽视了儿童长远的发展。学前期儿童是人格塑造的关键的时期,需要不断的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教育,接受艺术类课程的启蒙,才能够让儿童在良好的氛围当中进行一个比较好的教育,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2 艺术教育对学前儿童的发展有特殊意义

2.1 艺术教育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 美国哈佛大学自上世纪开始,投资上亿美元创立“零点项目”,邀请了诸多专家进行该项目的实施,具体从研究艺术教育开发人脑的形象思维入手,对儿童的创造力发展进行深入的探索,多年的研究已证实艺术教育对儿童智力发展的积极影响,艺术以它的直观形象性,正符合了儿童具体形象为主的思维特征。

儿童智慧发展的顺序是:从动作思维到形象思维,再到抽象逻辑思维,并且以形象思维为主,儿童在思维过程中经常进行形象的变形和重组,特别富于艺术的创作特色,他们喜欢随意乱涂,经常会说出妙语连珠的话,所以他们的语言表现形式比较强,而且很多学生具有相当强的表现欲望,这都是需要艺术教育进行专门教育的内容,这种五花八门的形式不断的被诸多的儿童接受并且理解。儿童强烈的感悟力和流畅的思维想象力,会更加促进动作技能不断的表现。儿童也可以凭着他的速度和平衡等感觉,促进身心发展的和谐,因为他们并没有把艺术当成艺术,而是把艺术当成游戏,成为儿童发展的一种潜意识,在这种过程当中可以令儿童高兴和快乐,在这种过程当中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但是艺术教育的不恰当反而会破坏儿童正常生长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难以让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成为祖国的花朵,反而是诸多条条框框的内容限制了艺术课程的本身,让艺术课程成为了一种单纯的技能课,这也就失去了艺术的生活性。

艺术教育的必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教学;语言;艺术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3-149-01

农民在广阔的田野上耕耘,用犁耕;作家在方格纸上耕耘,用笔耕;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在学生心灵的“责任田”里耕耘,主要是“舌耕”。教师的语言是教育的媒介,是教师用以向学生传导影响的最重要的工具。如果语言表达不行,只能“茶壶里煮饺子”,有效教学的推进将寸步难行。教师只有艺术地将语言用于课堂教学,才能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枯燥的内容趣味化,以此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兴趣爱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目的。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一线教师,想要在教学成绩上有所作为,就必须练就一套精湛的语言艺术。

一、增强师生情感,促进课堂融洽

教师拥有了亲和力,师生关系融洽,可以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教与学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教师越“亲近”学生,学生也会越“回敬”老师。因此,提高教师的亲和力对于实施新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增强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而语言则是表现亲和力的载体,教师以亲切的态度、平等的身份培养下一代,语言的艺术性很重要。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而这些爱和对学生的热情都包含在教师对学生的语言中。心理学认为:“赞扬、勉励可鼓舞勇气,提高信心”,要是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艺术性很强的语言鼓励学生,那效果应该会更好。尤其是在课堂上,语言的激励对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习情感、启迪智慧、塑造心灵有着重要的意义。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二、用好课堂教学环节,激发学习兴趣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运用语言激发学生的好奇和期待,使学生觉得教师的讲课“有味”,学科的内容“有意思”,才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对以后的教学无疑会有帮助。有一位政治教师在某节课的后半部分时间里讲“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时,发现不少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便即兴闲聊道: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举个例子吧。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县官,他很喜欢画画,尤其喜欢画老虎,他却画的并不好,又很霸道不准别人说不好。有一次又画了一幅老虎挂在堂上,问一个机灵的下属:“你看我画的像吗?”“我,我不敢说!”“为什么?”“我怕!”“你怕什么?”“我怕老爷。”县官一听,有些得意,便追问道:“老爷怕什么?”“老爷怕皇上”。“那皇上怕什么?”“怕天。”县官一想,对啊,皇上不是“天子”吗当然怕天。“天怕什么?”“天怕云遮。”“云怕什么?”“云怕风刮”。“风怕什么?”“风怕墙挡”。 “墙怕什么?”“墙怕老鼠钻洞。”“老鼠怕什么?”“怕猫”。同学们抢着回答。“不!”政治老师模仿下属的口气说:“怕,怕老爷画的这东西捕捉”。至此,全班哄堂大笑,老师接着笑声强调:“你们看,事物之间就是这样普遍联系着的啊!”这就是躁话趣说的艺术。将枯燥的道理设法变得有趣、生动一些,这样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保持较高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利于理解领会教材中深奥的道理。

此外,要想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课程保持长久的兴趣,还需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采取多种教学形式 心理学家研究显示,在简单重复的对象刺激下,人的注意力往往会迟钝起来,难以产生心理反应;而新颖奇特的对象则会使人脑神经系统兴奋,激发强烈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在课堂中教学形式要多样化,不能给学生“老一套”的感觉,否则就会削弱学生的注意力,甚至产生厌烦情绪,久而久之,原有的兴趣也会丧失殆尽。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课的类型既有讲授课,也有讨论课、练习课、自学课;教学手段可采用录音、投影、挂图等多种辅助手段,努力创设教学情境。方法的设计思路可从两个方面去考虑:一是在每堂课里应形成不同的教法和手段的交替;二是在不同的章节之间尽可能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这样一来,学生觉得每堂课都有新鲜感,兴趣自然就来了,睡觉、做其他作业的现象也消失了。

艺术教育的必要性范文第4篇

基地建设不能流于形式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特色,寻找合作伙伴,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是基地建设必须遵守的操作环节。

基地建设是艺术设计教育适应市场和社会的一大进步,也是社会文明程度提升的一种体现,理论需要实践的检验,而实践更需要理论的支撑。因此,校企合作的实践基地建设恰好将二者紧密的结合起了,形成了利益共同体。近年来,艺术设计类专业都在寻求不同的校企合作模式,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工作室导师制一对一的互动教学

在学校建立工作室,由教师组建或者由教师前头带领学生一起参与建设各类设计工作室,在目前的国内外高校中已经比较普遍,而且个别高校建设的非常成功,如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相关设计工作室,大都由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参与,设立导师制,采用一对一的实践教学。

校内实践型工作室的建立在某些方面甚至优于校外实践基地的实际使用价值和用途。学生可以不受时间的限制,随时到工作室学习实践,导师是最熟悉的,拉近了距离感。采用小班式实行一对一的互动教学,导师通过各种技术、工具以及智力刺激等方法鼓励学生发现和开发他们的潜力和激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有利于发展的开阔环境实践空间。

关于工作室制,最值得称赞的就是包豪斯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包豪斯学院在教学上采用“双轨制教学”,每一门课程都由一位“造型教师”担任基础课教学和一位“技术教师”共同教授,使学生共同接受艺术与技术的双重影响。 “理论教学”和“工作室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目前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可行性尝试和必然。

现时的艺术设计教育,应大力推广工作室制,并且鼓励有经验、有资历的教师积极参与进来,让工作室教学占据重要位置。工作室实践过程中由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学生技术方面的教学(如材料、设备使用等问题),解决学生的设计表现和如何表现问题,而不是设计的创意问题。

“假期课堂”真正实现教育与基地的结合

“假期课堂”应该说是当今艺术教育发展新探索和一种趋势,我系目前也在推广此项教学实践模式,如暑期实践和假期实践等,假期课堂实践模式的实施必将对当今艺术设计教育产生积极的推动,学生通过假期进入到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实习、挂职锻炼、实践学习都是对自身专业的提升。特别是对于共建的实践基地而言,假期学生可以集中时间为企业服务,同时也可以系统的学习实践知识,充分体现出实践基地建设的重要性。

通过假期在实践教学基地系统而全面实践和学习,学生可以进行跨专业的学习和社会实践,以及对前一学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通过这个过程调整学习认知。在这个问题上,可以参照国内外高校在学期安排上的一些做法,将部分教学活动安排在假期完成,实行“假期课堂”,设计离不开社会和实践,离开了社会不能为社会服务的设计是艺术品。

现代的设计艺术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致分为课堂讲授与艺术表现教学、实践与体验教学、技术与能力培养教学三个部分,而实践与体验教学、技术与能力培养教学这两个部分应得到突出与加强。现时的艺术设计教育方向和目标应该是狠抓实践型教育和创新型教育,而假期课堂这种教学模式恰恰可以满足该教学改革。

设计艺术教育与相关行业、市场的关系十分密切。设计产品要直接经受市场的检验,得到客户的接受及消费者的认同。因而,在设计艺术教学中,除了对学生进行设计艺术理论和实践的培养之外,也要将市场经营的知识导入其中,使学生尽早了解社会、了解行业、了解市场,以缩短学生对市场认识的过程,使学生能够尽早认识设计与市场的关系。所以,设计艺术所涵盖的不同专业领域既有共性又有特色,从培养设计师的角度来检验我们的专业设置,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方式的学习内容,艺术与科技在实践环节中更要注重。假期课堂的设立,有效地将传统意义的讲授、辅导的课堂,由平面的教学形式立体化,将打破以艺术表现的单一教学形式,更加注重实训的环节,使设计艺术学科的高等教育更加完善。

艺术教育的必要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舞蹈专业;大学音乐;必要性;大学生;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285-1

在舞蹈艺术的发展史上,音乐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是一种利用节奏与声音来表达感情的艺术形式,而舞蹈则是以优雅的舞姿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艺术形式,舞蹈与音乐的共同之处就在于,都是来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的艺术形式,都是以连续的过程来丰富艺术的内涵,通过舞蹈节拍或音乐节奏揭示人们的内心世界!对人们视觉和听觉产生感染,达到艺术欣赏的目的。

一、当前我国高校舞蹈专业学生学习音乐理论的现状

(一)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舞蹈与音乐分别设立为相互独立的学科,削弱舞蹈课堂教育效果。在舞蹈课堂教学环节,教师仅仅把音乐作为舞蹈训练的一个工具,忽略学生音乐基本功的积累,如此一来,舞蹈这种艺术形式就会被机械的表现,难以达到预想的效果。教师应注重对我国高校舞蹈专业学生的音乐理论的培养,利用音乐去激发学生在进行舞蹈表演时的内心力量和灵感,实现人、舞蹈、音乐真正的统一,恰当、真实地表达舞蹈的艺术内涵。

(二)教学方法现状分析

现阶段的高校音乐教学方法主要分为三种方式:记谱法、节奏法、音乐欣赏法。

1.记谱法

记谱法是以五线谱为例,让舞蹈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识谱,同时让学生尝试着练习演唱掌握作品节奏,从而更好地演绎作品。因此,舞蹈专业学生学习五线谱和简谱对音乐有更深的印象是有必要的。

2.节奏法

节奏在音乐理论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特别是针对学习舞蹈专业的学生而言,学好节奏对学生的舞蹈练习有辅助的作用,如果学习不好节奏,不知道音乐中的节拍、拍号等知识,就不能对音乐有更深刻的认识,导致在舞蹈练习中听音乐而跟不上节奏,不能使舞蹈和音乐更好地结合。

3.音乐欣赏法

在音乐理论的学习中要适当地给学生欣赏一些音乐作品,在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讲解大小调式和中国的民族调式,把调式的学习运用到欣赏音乐中去。通过欣赏不同的音乐风格把握住不同的音乐节奏,通过欣赏音乐使舞蹈专业学生在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上有更大的提高。

(三)考核方式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高校舞蹈专业的训练重点,单纯地倾向于机械的技能训练。作为一名舞蹈专业的学生,应该意识到,舞蹈不仅是肢体的摆动,音乐的伴奏对于提升舞蹈的艺术感染力是十分必要的。在考核方式上,高校对舞蹈专业学生成绩的考核过于片面和单一,应该吸收和融入更多音乐理论的元素。

二、舞蹈专业学生学习音乐理论的必要性

(一)是改变与提升舞蹈专业学生音乐素质的重要保证

大学音乐教育既是提高音乐素质的教育,更是以音乐为教育平台,着重培养非音乐素质的教育。因此,如何构建大学音乐教育的教学体系关系到能否实现大学音乐教育“育人”的根本目的。现在我国部分普通高校开设的音乐必修课或选修课主要是面对少数人进行的非系统的音乐教育,大学音乐教育的教学体系应该是一个融课堂教学、课外指导、活动辅导及实践培训的大体系;音乐教育的内容应该是融音乐基本认知、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听辨能力、基本实践能力的综合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完整体现音乐教育的内涵,才能真正达到大学音乐教育“育人”的目的。在基础教育不够完善的情形下,大学音乐教育既是对基础教育的补充也是对音乐教育教学体系的完善。所以,构建大学音乐教育科学的教学体系与合理化的内容是改变与提升舞蹈专业学生音乐素质的重要保证。

(二)是高校舞蹈专业的学生取得未来舞蹈艺术事业成功的需要

加强高校舞蹈专业学生学习音乐理论,是高校舞蹈专业的学生,取得未来舞蹈艺术事业成功的需要。真正的舞蹈艺术,需要的不仅仅是狭义的“跳舞”,更多的是多种艺术相关知识的积累。其中,音乐就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师范院校舞蹈专业的学生来说,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更加显得必要。因为师范类舞蹈专业的学生,将来很可能会从事舞蹈教学工作,从事舞蹈教学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不仅仅局限在跳舞上。试想如果一个缺乏必要的音乐理论的老师担任舞蹈教学的任务,那么,其必然不会引导自己学生的音乐理论的修养。如此恶性循环,必将不利于舞蹈专业的发展。因此,加强高校舞蹈专业学生音乐理论的学习,不仅重要,而且必要。

三、小结

综上所述,音乐与舞蹈如影随行,音乐在舞蹈表演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我国高校目前对舞蹈专业的学生的音乐理论教育不够重视,学生的音乐素养有待提高,在今后的实际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必须摒弃单纯的技能训练,而是将舞蹈视为舞蹈与音乐相结合的综合学科,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修养。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要学会灵活使用并结合实际情况,不能完全依赖规定的教学方式而丧失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本身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以及自己的教学质量,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方式多样化紧紧联系实际,让音乐到生活中去赴学生享受音乐。因此,加强我国高校舞蹈专业的学生相关的音乐理论的学习,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霍岩.舞蹈专业学生音乐课教学探析[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1,(02).

[2]蔡丽红.浅谈高师舞蹈专业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7,(S1).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