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艺术作品分析

艺术作品分析

艺术作品分析

艺术作品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产品;艺术形态;跨界合作;创新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5-0062-01

一、前言

随着当代艺术在大众文化中的影响力渐增,当代艺术跟社会其他领域之间的合作越来越频繁,艺术所特有的美学趣味也将慢慢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这是一种趋势。崇尚多元化的今天,立足于审美独立和艺术自律的现代艺术分类原则,因与当下的艺术发展现实矛盾不断而逐渐丧失其理论合法性,取而代之的是艺术的跨文化、跨领域交流与合作,借用当下颇为时髦的话语,便是艺术的“跨界”(Crossover)。每一个作品都是艺术家的一次独白,或者是一个记忆,抑或是一个幻觉。独白,对于艺术家来说,已经成了一种生活方式。现在的年轻人多是伴随着国内经济快速发展长大的,他们多是独生子,喜欢卡通文化,爱独立思考。相比较外界的一些社会问题和新闻,他们更多关注自己内心的东西,好像自己的喜怒哀乐远比外界的一些事情重要。

在目前,不同艺术门类、艺术风格间的相互借鉴与融合,甚至艺术与时尚、金融、地产等其他行业领域间彼此借位等愈加广泛的艺术现实足以说明:艺术跨界已不单纯是某个或某些艺术事件,而是一种艺术发展趋势,引领着当今的艺术时尚和潮流,代表了一种区别于现代审美价值取向的新型艺术理念。

二、产品艺术形态跨界分类及表现

(一)艺术内部跨界

艺术内部的跨界纯粹,具有自主性。艺术家们往往依据自身创作诉求与审美喜好,借助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对话与碰撞,激发艺术创作灵感,开拓新颖的艺术表达语言。当然,这种跨界尝试,并非刻意地冷落或放弃自身所擅长的艺术领域,而是择取一种全新的视角,置换一些固定的思维,借助别样的艺术媒介和不同的表现手段寻求一种艺术创新的可能性。

相对纯粹的艺术跨界不仅包括各艺术门类间的交叉合作,更体现于不同艺术风格之间借鉴融合。因仍属同一艺术领域,艺术风格跨界可能不像艺术门类跨界那样涉及不同材质、形式或媒介,而是在共同艺术本体的基础上打破不同风格间的藩篱而尝试进行有效的对话,尽管于内容可能不会带来巨大的变化,却意味着风格的转变以及表达方式的创新,亦会为艺术的发展带来诸多可能性。近年来,这种涉足不同艺术领域尝试跨界的艺术家大有人在,而且涉及的领域几乎囊括了绘画、建筑、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在内的所有艺术门类,如曾经的Gucci设计总监Tom Ford从事设计之余拍摄电影、西班牙电影大师卡洛斯・绍拉曾执导舞剧《莎乐美》、台湾知名作家白先勇打造青春版昆曲《牡丹亭》等,这些艺术跨界事件皆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推动了当下的艺术跨界热潮。

(二)艺术与非艺术的跨界

艺术与非艺术的跨界最普遍的是艺术与商业、时尚的跨界。众所周知,当今社会是一个商品供应远远超出需求的消费型社会,其最显在的表征即是商品的符号价值或象征价值超越其“自然”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而上升为主导价值,消费者对商品的享用不再是一种简单的物欲满足,而是指向某种审美品位和生活方式。于是,商品的外在形式美感与内在文化品味诉求得到前所未有的强调,为此,越来越多的商品生产,尤其是时尚品牌倾向于与艺术联姻,借助于艺术元素的植入而延续自身的品牌文化和提升自身的符号价值。与此同时,受消费文化逻辑的侵蚀,消费主义时代的艺术也已走出“象牙塔”而进入“寻常百姓家”,艺术与生活的界限逐渐被抹平。这表现在:一方面,艺术日趋商业化和产业化,包含消费、收藏与投资等环节的类似于商品市场的艺术品市场逐步完善,艺术品可以像商品一样自由买卖。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日常生活用品、偶发事件等被移植于艺术创作之中,甚至被直接视为艺术作品。这无疑为艺术被纳入工业设计、广告和相关的符号与影像的商品生产提供了最直接的可操作性。在此基础上,艺术与商业、时尚的跨界合作便应运而生。

三、产品艺术形态跨界合作创新设计需求及制约因素

(一)心理惯性。人们在思考问题时,必然的将所掌握的知识和信息之间建立某种联系,这种联系每发生一次就会得到加强,最终形成一种习惯性思维。设计人员形成的习惯性思维,极易限制创新性思维的产生。

(二)有限的知识领域。知识与技术是创新设计的依托,其可以将概念转化为产品,并解决工程系统中存在的冲突。每个工程人员所掌握的知识都是极其有限的,且产品创新常涉及大量该产品领域外的知识,难以充分利用产品领域内外的相关知识,成为产品创新设计的首要瓶颈。

(三)技术风险。由于创新产品从某种程度上必然存在不可控性,并缺乏实践等因素,创新产品的实施有一定的技术风险。该因素使得企业对产品创新极其谨慎,甚至回避产品创新。产品的更新换代需要有效地产品技术预测理论作指导。

(四)设计方法。产品创新设计的成功,与设计方法密不可分。良好的方法可以更好的运用天赋的能力,而拙劣的方法会抑制产品创新的实现。能否把握技术创新系统的整体性,以动态的观点分析各种相关因素,成为创新设计方法有效性的关键。

艺术作品分析范文第2篇

设计应该认真的考虑地球的有限资源使用问题,设计应该为我们居住的地球的有限资源服务。

关键词: 心理 人性化温暖情感

中图分类号: J 文献标识码: A

在人类逐渐进入后工业社会的今天,设计对社会生活的干预和影响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人们对设计师的要求也更加严格。

在我的此次论文中我所找的艺术作品更多的涉及到的是人性情感,从大众心理角度出发的。大众的心理人性化设计不仅体现在精神上,更体现在对人的关怀关心上,设计物在日趋完善的功能中,渗透着人类伦理道德的优秀思想和平等、正直、关爱等,使人感到亲切和温馨,让人感受到人道主义的真情。

作品(一)盲文电器插头标签

作者对残疾人的关怀心理

照顾残疾人自身的自尊心理

日常生活中,残疾人因为身体的种种不便,需要别人的引领和帮助才能操作电器或其他什么的等,一些专为残疾人设计电器设备等, 就可以让其独立操作。以这个为设计宗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代替人对残疾人提供帮助,这样的话既方便了他人又充分的考虑到了残疾人的自尊心理。

作为未来的设计师的我们更应该关注身边的弱势群体,不仅要用我们的智慧,更多的是我们的情感,要善于从别人的心理出发为他们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方式。

盲文电器插头标签,设计师是我的好朋友也是敬佩的学长,陈书文。他是我们学校07级工业设计的,盲文电源插头标签也是2011年红点设计概念奖的得主!我曾经采访过他对于这个设计的创意想法,他当时淡淡的一笑,只说了一句话:呵呵,我只是带着对他人的关怀在做设计而已,关键是要站在他人的角度,抓住他人的心,可以把它当做一个很有爱的小玩意就可以了,其实没什么的.

作品(二) 心理互动艺术再创造艺术街头艺术

主题:快乐的童年,留在斑驳的墙上(期待你的加入)

最近马来西亚槟城州乔治市的一幅街头绘画作品在网络中异常火爆,Ernest Zacharevic通过独特创作方式将街头艺术与过往的人们产生了很好的互动作用。

设计中加强人文关怀,似乎成了现代每个设计师的责设!

(心理学融入):对呀,当你漫步在马来西亚的街头,或许某个不经意的转角就会令人眼前一亮:墙壁上绘着两个笑得见牙不见眼的小孩儿,姐姐骑在自行车上带着弟弟,弟弟坐在后座揽着姐姐的腰,一脸又兴奋又害怕的表情,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自己的童年时光。仔细一看,噢,原来只有那辆自行车是真的,两个小孩是画在墙上的图画而已。创作方式独特,而且可以与路过的观众产生互动。画与实物的结合,整个3D效果相当逼真。呈现在普通的街头,普通的墙壁。吸引了很多的游客做出了个各种有趣表情拍照留念。在这些抓拍的照片中,有的扮演了被车撞倒,有的撅起小孩子的耳朵,有的使用图样编辑软件加入了有趣的文字的描述和各种生动的配色。这样的作品如果被我们发现了怎能不让人好奇,让人心动呢。

其实每个人都是艺术家,当他们在街头看到这个壁画的时候,都能够以自己的方式进行诠释,完成了艺术的二次创作。” 满足了大家强烈的愉悦心理!

这是一个可不断生长、可万千变化的艺术设计,每个人都是创作者。因为人的心理就是个不断开花结果的地方!

还是那句话,用最柔软的方式触动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感动这份柔软的关怀啊!这就是艺术家们巧用心理的妙处!

作品(三) 1)Pouring Light Lamp2)被上帝打翻的奶茶杯(牛奶倒灯)

“倾倒温暖”

有没有搞错 ,竟然还有动的光,光还会像水一样倒出来么?

倒牛奶的动作让人想起温暖,尤其是大约在冬季。

这是韩国设计师Yeongwoo Kim~带来的一款灯具设计,打翻的茶杯灯 (Pouring Light Lamp)——上帝在云端偷看世博的时候,一不小心打翻了奶茶杯,而仙界的奶水毕竟不同于凡间,竟然凝固而晶莹剔透起变成了可爱的台灯~采用LED光源,造型就是打翻的奶茶杯

模仿了用杯子倾倒牛奶的动作,杯体就是灯罩,倒出的牛奶形就是灯座。流淌的奶茶水变成了台灯架开关则隐蔽杯子的底部

颜色:灯体通体奶白色 LED灯可选用不同颜色的光源,开关茶包也可

光源为LED灯,另外,灯座采用荧光材料做成,熄灯之后依然可以发射出微弱的灯光

生理上来感受:大家的生活经验都知道倒牛奶的动作让人想起温暖,尤其是大约冬季。

心理上来感受:Yeongwoo Kim这款“倾倒灯”把浓浓而又温暖的感情融入产品设计中,就像它倾倒出来的不是什么光也不是什么奶而是是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对周围人无限的关怀和温暖。

还可以提炼一个概念 ,就是光也可以向水一样倾倒出来,仿佛此时你站在旁边,倒下来的光都可以“沾湿”你的衣服。

亦可让人想象温柔地倾倒时光。

“牛奶倾倒灯” 或叫被上帝“打翻的奶茶杯”根据上面的分析,可以说此设计就是传递瞬间优美与幽默还有温暖的一个化身。

产品在设计结构上完成了非常有创意的转化,杯体转化成了灯罩,倒出的牛奶形转化成灯座。流淌的奶茶水转化成台灯架,开关则隐蔽杯子的底部,奶茶包转化成开关的拉环,合乎情理、物理、的转化。

此作品就如上帝跟我们开了个玩笑,到奶茶水的时候调皮的把时间定格了,就给人间了呈现了这瞬间的美作。让瞬间得美成为永恒。

此设计作品似乎让我们看到了“光”竟然可以像“水”一样流动,所以又可名“流动的光”。

“温暖”似乎也被倾倒出来了,似乎也在蔓延。不得不让人心里暖暖的。

经验:利用了敏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经验还有心理经验。

说它是巧夺天工的设计一点也不夸张。因为他抓住了人心需要温暖的那一瞬。

只要你我有心,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设计师,因此我们的生活到处充斥着心理学设计,这种人情味的设计体现在这每根线条上,每种鲜艳的颜色上,每个可爱的造型上,更是深入的游离在了每个童真的孩子的心间。当然不能不说这是一种很巧妙的销售手段。

工业设计不再是冷冰冰的了!

产品的设计融合客观规律的科学之真、为人目的技术之善、赏心悦目的情趣之美与一体,开拓了真 、善、美相结合的新产品设计!

只要有了社会心理学,只要你我有心生活的每一处拐角都有温情与乐趣,你也就掌握了当代艺术的动脉.......

因为设计中有了心理学,所以你才能在洗衣服很累的时候,在晾衣服的那一刻,休息片刻时,静静的看着干净的衣服,欣赏可爱的马戏表演,享受满足的同时,也能感受这份乐趣。笑一笑,十年少么!

在你身边是不是总有一些触动人心的艺术作品与设计,或让你爱不释手,或让你思绪飞扬,有时候你觉得这是一场视觉盛宴,有时又被简单有效的操作征服,它们简单美丽,但是又深入人心,感官层次、行为层次、反思层次等这些小而美、触动我心的设计在现代总是与人性心理紧紧相联系!

如果我是设计师的话,也许你们会问我该怎么去探讨社会心理学对设计影响这个问题,或是带着心理学怎么去做设计?

艺术作品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艺术歌曲 鸟儿在风中歌唱 作品分析

《鸟儿在风中歌唱》是我国著名词作家樊孝斌和作曲家刘聪老师创作的一首当代优秀花腔女高音艺术歌曲。该歌曲讲述了鸟儿在面对人类捕杀时的无助与凄惨,唤醒人们对越来越恶劣的生态环境的深入思考,倡导人类要爱护鸟类,保护赖以生存的环境。要想处理好这首作品,使听者与歌者产生共鸣,并有强烈感染力,应该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和处理。

一、歌词意境的分析

《鸟儿在风中歌唱》这首艺术作品的歌词,如同戏剧一样描写一对鸟儿的爱情悲剧,歌词不长词句简洁,但寓意非常深刻,“鸟儿、山岗、笼子、新娘、猎枪”这五个典型的画面,把一个可悲的场景刻画得淋漓尽致,使人凄凉之感油然而生。词作者以拟人的手法,用一只小鸟的口吻和独特的视觉角度去诉说出他(她)对在现实生活中遭受猎(捕)杀时的无助、忧伤、挣扎、呐喊,从而想唤起人类的良知。在这首歌中有两句歌词特别引人深思,一句是“有谁能理解它的忧伤”,另一句是“有谁能把它带回故乡”,这两句是谴责,是祈求,更是呼唤。全曲的高潮部分,用了大段的“啊……”来表现鸟儿此时催人泪下的哀叹和绝望,仿佛是用鸟儿的哭泣来唤醒人类的觉醒。整首作品通过拟人的手法,通过鸟儿的自述,写出了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而产生的悲惨故事。

在演唱这首作品时,应该尽量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根据歌词的内容和音乐形象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又一幅鲜活的画面。鸟儿在凛冽的寒风中,不停地歌唱,不停地飞翔,却不能回到故乡。演唱者应当把自己化作成那只歌唱的小鸟,置身于这悲戚的画境中,在演唱中做到情感的张弛有度、出神入化、丝丝入扣,才能震撼听众内心深藏的情感,才有那种凄美效果。

二、曲式曲调分析

深入解读作品的曲式结构对演唱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因为作曲家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深厚的情感都蕴藏在每个音符中,当拿到这首作品时都应该认真发掘和领会,只有对作品的理解越深,感受越深,在演唱时表达才会越纯真,越完美,越动听。艺术歌曲《鸟儿在风中歌唱》这部作品采用了f小调,是单三部曲式,结构是:前奏――A――间奏――B――A――尾声。

前奏共有9个小节,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单音旋律和音色织体,其塑造了孤独凄凉的形象;二是不协和和弦,为悲剧景象进行铺垫,引出恐怖结局的画面。通过这种紧张的音效处理来塑造歌曲的凄美和表现作品的内涵,也正是借助于曲调的翅膀使得作品感人至深,潸然泪下。

A段在结构上运用了扩充和补充的手法,原来乐句方整性结构予以打破,使人感觉音乐情绪更加充分,更能体现出鸟儿的那种忧伤无奈之情感。

间奏部分根据原有的情绪,讲述着凄惨的故事。随后八度的三连音推进,使不祥的预兆及激愤的情绪进入了B段。

B段与A段在表现手法、音响效果上迥然不同,反差很大、对比鲜明。B段呈现出来的是激进与愤怒、压抑与爆发的高度紧张情绪,“啊……”的出现给整首作品的意境以点睛。富有装饰性的变化曲调――花腔,表现出了曲调快速灵巧的独特色彩,而运用了半音阶下行的写作手法更将鸟儿的无助、压抑和忧伤等表现得活灵活现。

旋律效果极具张力的尾声部分,音乐生动,突出表现了鸟儿在垂死前的最后的哭诉和呐喊,用此来唤醒人们对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的意识。

三、作品的演唱分析及处理

声乐表演是一种要求非常严肃而精确的艺术,它需要演唱者要细致、灵活,需要演唱者有高超的表演才能和对演唱艺术技巧的精准拿捏和再度创作。在声乐作品演唱时,演唱者首先,要认真理解和揣摩曲作家对人生的经历、对人生的感悟和发自灵魂深处的那种情感的抒发,要通过对歌曲作品的再度创作,表现作品的风格、思想及内涵。其次,演唱者一定要对作品进行全面的理解,将自身的情感融入作品中,要真正理解作品内容,揭示出作品的深刻内涵,挖掘作品的艺术个性。再次,歌唱技术与技巧也是完成作品的关键,对于演唱者来说,激发外在表情和内在感情,把听众带入到整首曲子中,让歌曲的情绪感染听众,最终呈现给听众美妙绝伦的享受,是声乐演唱的核心。

演唱作品是一种艺术表达,说是演唱,更确切地讲应当是吟诵。演唱前,演唱者要对歌词进行大声地诵读,要带着情感去体会,在诵读中体会歌词表达出的意境,是凄美还是悲凉,是兴奋还是愤怒等等,都要求演唱者有深刻的理解,从而拿准歌词的跌宕起伏、轻重缓急,找出音乐中表达的情感、艺术魅力的乐句,特别是要准确地定位歌词的重音部分,在此基础上对重音语气的表现要更生动、更传神。另外把歌曲中音与音的关系搞清楚,音准唱精确,同时在演唱时要注意音色及音量的适度把握,要伸缩有度,适当得体,进而把歌曲中忧伤的情感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

(一)前奏部分的处理

《鸟儿在风中歌唱》这首艺术作品的曲子,开始时有九个小节的前奏作为本首歌曲的过门,其节奏类型是以弱起的形式开启的,以单音旋律织体形式逐步把听众带入那种忧伤的意境,不和谐的和旋预示着悲剧的出现。

(二)A段部分的处理

随着歌曲的过门的结束,接下来出现了“有一只鸟儿盘旋在山岗,它的歌声唱的好凄凉”歌声,这句歌词是全曲中最具内在、最有含蓄,是能够最让人们产生联想之处。歌声一开始就向人们讲述了一个凄凉的故事,作者在这里巧妙使用的三连音不仅渲染了气氛,同时也为后面的段落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这一段歌词是歌曲重要的一个部分,演唱者在演唱时一定要以情带声,要描述性地讲述鸟儿的那种无助与凄凉。

“不知为什么,不知为什么,它不敢飞进自己的村庄”,这一段歌词情绪稍微有了一些起伏,接下来连续的三连音的推进,向人们展示了一种压抑、激愤的情绪,演唱者在演唱到这里的时侯,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要让自己的情绪慢慢进入激动的状态,使情感稍微有起伏,以保持作品慢慢地进入了情感的过渡阶段。

(三)B段部分的处理

“鸟儿在风中歌唱,有谁能理解它的忧伤,鸟儿在风中歌唱,啊啊啊啊”,歌曲进行到这的时候,表现出来的情感越渐激动,演唱者演唱时应以呼喊般的状态唱出曲调本身要表达的那种震撼人们心灵的感受。“啊……”的出现是整首作品的点睛之笔和华彩乐段。接下来的花腔部分其技术难度非常大,不亚于意大利的歌剧咏叹调的华彩部分,虽然这段的技术难度极高,但在练习时切莫好高骛远,急于求成,应先把歌曲中的半音阶之间的关系拿准,把好音准。要点部分(具有颗粒性的)既要唱清晰,气息又要连贯,要利用自己演唱的风格把鸟儿的呐喊、忧伤的情绪表现出来,向听众表达鸟儿那凄美的意境。在处理花腔部分时,切忌唱重,以表现出鸟儿本身的那种轻盈与灵巧。这段唱腔技术难点大,但一定要处理得当,要通过此段唱腔,表现出了鸟儿的忧伤,推举出凄美的神韵,使作品得到升华,把无词之韵唱出有词之意。接下来连续出现的12个“啊”,每个“啊”字表达的情感不一,其情感起伏、音域宽广,节奏多为三十二分音符的快速下行音阶,语境有哀叹、忧伤的情绪也有优美的声音处理,演唱者如果表现到位,那将会给作品增辉。

(四)尾声部分的处理

歌曲尾声部分“有谁能把它,有谁能把它,有谁能把它带回故乡”。歌曲到这里将接近结束,但在这时出现一个歌曲中的最高音,这意味着歌曲进入结束性的高潮,此时歌曲中的词意和音乐的张力达到高潮,情绪也进入最高点,这时的钢琴伴奏的音响效果极具张力,音乐出现了最后一次发人深省的呐喊,演唱者在演唱这里时应根据歌词表达的意境把歌曲升华至最高兴奋点,达到歌唱艺术出神入化的境界,给广大听众以广袤无垠的遐想。

作为一名演唱者,通过对《鸟儿在风中歌唱》这首艺术歌曲的分析和学习,深深地感受到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歌唱演员,一定要不断地积累各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努力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和文化底蕴以及歌唱技巧和审美能力。演唱时要把自己融入到作品之中,不断深入研究作品本身所提供的丰富营养,不断地挖掘自己的潜能,挖掘作品的精华,揭示出作品的深层内涵,才能把作品演绎得更加完美,才能把听众带到有声有色的艺术境界,使其表达的艺术作品拥有其自身的艺术魅力和价值。

参考文献:

[1]亚里士多德著,梅译注.诗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2]尼采著,周红译注.论道德的谱系.北京:三联书店,1992.

[3]杨适等译.人性的高贵与悲劣.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4]谢・伊・拉茨格,对欧里庇得斯的《美狄亚》进行历史文学分析的尝试[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5]西方文论选:下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6]宫城音弥.人性剖析.广州文化出版社,1988.

[7]埃斯库罗斯等著,罗念生译著.古希腊戏剧选.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8]曹禺.曹禺选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9]修模.休谟散文集.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8.

[10]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11]石伟正.声乐学基础.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12]尚家骧.欧洲声乐发展史.香港上海书店有限公司,1986.

[13]邹本初.歌唱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14]威廉・文纳.歌唱的机理与技巧.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

艺术作品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声乐艺术 影视作品 烘托氛围 概括主题

声乐艺术是一种结合语言与音调来传达情感的听觉艺术,其与生活实景画面构成了当前影视作品的主要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影视行业也在不断发展和成熟中,影视作品已经成为一种带有创新理念和时代文明的文化传播载体。影视作品需要声乐艺术来实现自身听觉与视觉的结合,声音和现实场景结合起来也使影视作品形象更加丰满和更具有传播力。与此同时,根据场景的不同选择符合该场景氛围的声乐艺术作品可以更好地表达场景主题。

一、影视作品中的声乐艺术及其特点

(一)影视作品中的声乐艺术

声乐艺术是一种融合生理学等多学科的音乐艺术,通过语言与声音音调的结合来传达情感,从而使听众得到音乐的洗礼而产生情感的共鸣。一切艺术都开始于情感,也将以传达情感为目的。影视作品作为一种文化传播载体,其情感的传达也需要声乐艺术来表现。因此,声乐艺术在影视作品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要想打动观众,影视作品不仅需要有具有感染力的实景画面,也需要有渲染气氛、传达场景主题的声乐艺术。声乐艺术具有自身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风格,当被使用在影视作品中会使影视作品更加具有艺术魅力,同时给予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使观众在观影的时候也得到听觉的享受和心灵的洗礼。

(二)影视作品中声乐艺术的特点

声乐艺术在影视作品中广泛使用并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影视声乐艺术。声乐艺术运用在在影视作品中时,既要考虑自身艺术需要还要求考虑情节需求,努力渲染氛围、营造影视作品风格。声乐艺术具有情感的传达力,在影视作品中更容易感染观众并引起情感共鸣。影视声乐艺术不再是单纯的声乐艺术,而是结合影视作品主题为其服务的声乐艺术,其与影视作品情节发展紧紧结合并形成统一整体。因此,对于不同的场景选择适合的声乐作品非常重要。

二、影视作品中声乐艺术的表现方式

在影视作品中声乐艺术的表现方式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类:独唱、对唱、合唱。独唱具有将人物内心情感外化的作用,而对唱会使影视作品更具有观赏性并刻画人物内心,合唱则使观众更加融入影视作品的氛围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独唱、对唱和合唱都能传达人物内心情感,但三种表现方式在风格、形式、演唱状态上有所不同,对于情感的感染力不同,艺术效果当然也有所不同,因此对于不同的场景所要传达的内心情感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表现方式是十分重要的。

影视作品会有许多不同的场景,不同场景的感情和氛围也会不同,而合理选用不同的声乐艺术会让观众有不同的听觉享受,从而感受到不同的气氛,也使影视作品更具有欣赏价值。当然,声乐也会反映文化、经济、政治等因素,甚至不同地域也会有不同的声乐艺术。独唱、对唱、合唱等影视作品中声乐艺术不同表现方式的采用要符合情感需求,要适应文化、政治、地域等因素。

三、声乐艺术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

(一)听觉与视觉的立体结合,烘托艺术氛围

早前的影视作品为无声阶段,主要通过现实场景布置来传达影视作品的主题与情感,但缺乏声乐的配合会使影视作品显得稍许乏味。后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声音被加入到影视作品中并受到广泛欢迎。在影视作品中声乐艺术与现实场景的结合给观众带来了视觉与听觉的立体享受,给观众独特的观影效果。正如前所述,默片时代只有现实场景而对于传达影视作品主题情感显得乏力。而声乐艺术的加入对于艺术氛围的烘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使场景的变换更加自然,使故事的发展更加紧凑,同时也对主题思想的传达有着推动作用。电影《倩女幽魂》开头舒缓而具有古典风格的声乐极易将观众带入唯美梦幻的氛围中。随着剧情的展开,声乐旋律也逐渐展开并达到高潮,给电影增加了独特的魅力。声乐的发展也预示着情节的进展,使观众欣赏到视觉与听觉的立体观影效果并融入影片所要传达的氛围中,影片结束后也给观众留下了极深的回忆。

(二)增添艺术感染力,推动情节发展

影视作品主要还是通过情节来将故事来龙去脉以及主题情感传达给观众,演员的演技、现实场景的布置和台词描述都是情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影视作品中情节的发展主要靠矛盾冲突,矛盾冲突塑造了人物形象,同时也推动了情节发展,但是声乐艺术在情节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声乐艺术烘托了故事情节发展的氛围,缺少声乐会使情节显得苍白单调,难以给观众身临其境的艺术感染力。举例来说,科幻电影中加入节奏感较强的声乐作品除了烘托影片激烈的氛围外更使故事情节发展更加流畅自然;爱情影视作品中配合诸如《爱如空气》之类的声乐作品会诠释男女主角内心情感并烘托爱情戏的忧伤甜蜜;喜剧影视作品中加入声乐作品会显得情节更加搞笑,推动情节发展,吸引观众注意力。对于不同类型的影视作品配合风格合适的声乐作品,在推动情节发展的同时能够增添艺术感染力。

(三)诠释人物内心,塑造人物形象

影视作品中矛盾冲突推动情节发展,但主题思想需要一主角的故事来传达。在描述主角经历的故事时最难刻画得是主角的内心世界,因为我们无法探知,只能通过其他方式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声乐艺术以其自身的艺术特征可以烘托氛围并刻画出人物内心世界。内心情感毕竟很难探知,但喜怒哀乐都可以借助外物来展现出来。声乐艺术具有多样性,在人物不同的内心感受下配合不同的声乐作品,便于观众去领会主人公的内心情感,同时也使观众产生共鸣,增加对影视作品的认同感。喜剧电影《让子弹飞》中插曲特色十分鲜明,其中的口哨十分具有节奏感,形象地反映出麻匪内心的胆大妄为、快意恩仇。正是因为人物内心难以具体展示,所以声乐艺术等多种表演方式共同合作才能诠释人物内心,塑造人物形象。

(四)概括主题思想,传播影视文化

可以说,影视作品的主题曲就是对影视主题的高度概括,也是对影视思想情感的再度升华,更加便于传播影视文化。影视作品中主题曲一般都是独自创作,主要是为了更加契合主题,与故事情节、人物情感具有相符性,同时在影视作品之外也可以得到传唱,便于传播影视文化,增加影视作品给观众的影响力。举例来说,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形象地展示了剧中各个人物的性格特征,以雄厚的气势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波澜壮阔,英雄人物的起伏也更加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也使电视剧《三国演义》在多年之后还能起到传播影视文化的作用。声乐艺术概括了影视作品的主题思想,也起到了传播影视文化的作用。

四、结语

声乐艺术在影视作品中被广泛使用并成为其重要的表达方式,独唱、对唱、合唱三种表达方式的不同也给影视作品不同场景提供了选择空间。声乐艺术在影视作品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实现了听觉与视觉的立体结合,烘托了影视作品的艺术氛围;同时推动情节往前发展,增添了影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便于诠释人物内心世界,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主题曲可以高度概括影视作品的主题思想,有利于传播影视文化。声乐艺术与影视作品的结合可以说是双赢的,这对艺术的发展必将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

基金项目:

本文为2015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No.Hnjg2015-54。

参考文献:

[1]胡晓.论声乐艺术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J].柳州师专学报,2012,(03).

[2]张琳.论影视作品中的声乐艺术[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2,(21).

艺术作品分析范文第5篇

通过音乐鉴赏理论的掌握能够获得基本的音乐艺术审美素质,并能够运用理论知识对一般音乐作品进行相关的审美评价,音乐作品的鉴赏与审美探析是更深层次接触音乐艺术文化的方式,有利于激发广大音乐爱好者对于音乐艺术文化的热爱情感,从而进一步推广音乐艺术。

一、音乐鉴赏中的理性探析

音乐艺术的理性认知与审美有利于深化观众在音乐艺术欣赏过程中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从音乐艺术所涵盖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作品内在情感思想等对作品进行分析,且在理论知识上加入个人对于音乐艺术的理解才能实现对于音乐作品的正确鉴赏与评价。在对音乐作品从艺术文化角度进行鉴赏时,应就其音乐风格、音乐体裁等进行分析。面对不同类型音乐作品,其理性认知的内容也都不同,因此音乐鉴赏中的理性认知主要从两类音乐作品入手:

(一)针对声乐作品的音乐理性探析。声乐作品是由多种音乐创作元素融合的音乐艺术,其中音乐旋律及音乐歌词是其主要部分。在对该类作品进行鉴赏与评价时,不能将歌词与旋律互相独立,应在两者结合的状态下,根据鉴赏者个人的音乐理论知识分析,形成一定的音乐艺术审美感受。

(二)针对器乐作品的音乐理性探析。在对器乐作品进行理性认知与审美鉴赏时需要同时考虑到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者当时的情感以及创作目的等,相对声乐作品的鉴赏显得更加复杂深刻,音乐鉴赏课程主要围绕器乐作品的深入探析来开展,这对于欣赏者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以及个人的音乐思想情感要求都较高。

二、音乐鉴赏的审美探析

音乐作品的审美探析与一般的音乐评论不同,音乐评论更多考虑音乐理论逻辑在音乐作品创作过程中的思考,而音乐审美探析更多强调的是一种因音乐情感上的感受。对音乐艺术作品的审美评价必须考虑多个艺术要素才能有效地提高个人的音乐艺术审美能力,首先,就音乐作品所表达出来的音乐艺术形式、情感等进行思考,就音乐欣赏过程中有关音乐作品个人的思想情感进行思考与深入理解,在自己的音乐感受中再建与创新音乐作品的艺术表达形式与内容;其次,在音乐感受基础上实现音乐艺术形式的再建与创新,对于音乐作品的艺术评价予以再次反馈。音乐艺术的审美鉴赏不是停留在对于某个音乐作品的单纯评价与结论,而是将对于音乐艺术的理论认知与鉴赏者个人的音乐情感、听觉感受等结合,并充分发挥个人的艺术想象能力,使得音乐作品对人的精神影响达到进一步的深入。

三、如何对音乐作品进行理性的鉴赏与正确的审美评价

(一)注重音乐艺术文化欣赏。对音乐艺术的鉴赏首先需要对基本音乐理论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其次对丰富的音乐作品风格与类型进行深入了解,将音乐艺术融入于社会文化背景,,从而实现更高水平的音乐艺术鉴赏。

(二)注重音乐作品背景文化的融入。对音乐作品的评价与鉴赏并不是单一的专注于音乐演奏技巧,音乐作品本身必须包含有大量的音乐艺术文化背景,能够表现出一定的音乐知识深度与广度。因此,音乐鉴赏过程中不能缺少对音乐背景文化的导入,对于丰富音乐鉴赏知识,提高音乐审美品味至关重要。

(三)对多地区音乐文化元素以及民族音乐作品的了解。世界音乐艺术文化发展历史悠久,并且形成了相当独立且富有地区特色的民族音乐文化系统,在各个民族地区都拥有十分丰富的音乐资源,应作为音乐理性探析与审美研究的重要内容。

(四)注重音乐鉴赏的实际效用性。随着音乐与艺术文化的不断累积与深入,音乐艺术的审美与鉴赏应与现实素材相接轨,音乐鉴赏过程中应注意音乐资源与素材的拓展,除了关于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之外,也要通过大量的音乐作品鉴赏实践对实际音乐理性认知能力以及审美能力进行提高。

(五)强化关于音乐作品的鉴赏与探析交流。音乐鉴赏过程中应首先就某个音乐作品的风格流派、文化背景等内容进行探讨与分析,每一个鉴赏者都是一个单独的鉴赏个体,通过沟通与交流能够让每个个体充分发挥与贡献自己对于的音乐作品的理解,同时也在讨论过程中获取其他的人的音乐感受,这种方式能够很好地实现欣赏者对于音乐作品内涵的多角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