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秋冬保健常识

秋冬保健常识

秋冬保健常识

秋冬保健常识范文第1篇

(1) 唐代王冰从阴阳互制理论出发, 认为养即制也, 故曰春食凉, 夏食寒, 以养于阳;秋食温, 冬食热, 以养于阴[1]。通过互制, 达到互养, 扶阳消阴, 壮水制火, 使阴阳平衡协调。春夏阳气亢盛, 应多食寒凉之品以制约其阳盛, 秋冬因其偏胜, 应多食温热之品达制约阴盛的目的。但阴阳总是处于一个此消彼长的动态平衡状态, 这种消长变化于阴阳偏盛有着本质的区别。王冰的阐释虽合医理, 但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种顺应四时阴阳变化调养阴阳的观点相去甚远, 故后世医家较少附和。

(2) 明代马莳认为:圣人于春夏而有养生长之道者, 养阳气也;于秋冬而有养收藏之道者, 养阴气也。[2]强调人应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生化作用和规律养生, 即春夏应顺温、热生长之气养阳, 秋冬应顺冷、寒收藏之气养阴。即是从顺应四时阳气生长规律立论出发, 告知大家春夏顺其生长之气, 当养人之阳气, 秋冬顺其收藏之气, 当养人之阴气。后世医家一般认为, 马莳阐释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为顺气而养较符合经旨。

(3) 明代张介宾从阴阳互根的角度提出了:春夏养阳是为了养秋冬之阴, 使得秋冬少患阴盛之病;秋冬养阴是为了养春夏之阳, 使得春夏少患阳盛之疾。《类经》曰:夫阴根于阳, 阳根于阴, 阴以阳生, 阳以阴长。所以圣人春夏则养阳, 以为秋冬之阴, 秋冬则养阴, 以为春夏之阳, 皆所以从其根也。[3]张介宾还从体质及预防学的角度加以论述:今有春夏不能养阳者, 每因风凉生冷, 伤此阳气, 以至秋冬多患疟泄, 以阴胜之为病也。有秋冬不能养阴者, 每因纵欲过热, 伤此阴气, 以致春夏多患火症, 此阳胜之为病也。张介宾提出的善补阳者, 必于阴中求阳, 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 必于阳中求阴, 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这种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治疗方法是阴病治阳, 阳病治阴治疗原则的具体运用, 于后世有重大影响[4]。

(4) 清代张志聪从阴阳盛衰对比立论, 在《素问集注》说:四时阴阳之气, 生长收藏, 化育万物, 故为万物之根本。认为春夏之时, 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秋冬之时, 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 而培养之。[5]根据阴阳盛衰对比, 春夏体内存在相对的阳虚, 故当养其内虚之阳;秋冬体内存在相对的阴虚, 故当养其内虚之阴。此观点亦有所牵强, 后世医家亦较少附和。

2 当代医家的不同看法

吴伟[6]认为春夏季节阳有余而阴不足, 而恣食生冷寒凉之品, 远热近寒, 恣意损伤阳气, 而相应地注重保育了阴气。秋冬季节阴有余而阳不足, 恣食辛辣温热之品, 远凉近热, 恣意耗伤阴气, 相应地注重保育了阳气。故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论是告诫人们春夏阳盛于外, 并非阳气亢盛, 而是人体顺应春夏生长之性的正常反应, 所以慎勿裁伐而应惜之养之;秋冬之时, 阳敛于内, 阴盛于外, 亦非阴气独盛, 而是人体顺应秋冬收藏之性的正常反应, 所以不能伤阴而助阳, 而应顺应自然, 惜其阴气。魏凤琴[7]把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理论与体质学说相结合, 认为要达到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的养生日标, 不论在饮食调养、运动锻炼等各方面, 都必须根据各自的不同体质特征, 选择相应的养生方法和措施。并且认为张志聪的认识, 更适宜于指导阴阳平和质和偏阴体质的人顺时养生, 王冰的认识适宜于指导偏阳体质的人春夏养阳。金荣疆[8]认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的养不应理解为积蓄、积存、助长, 应为保养、调养之意, 顺应时节调养阴阳, 具体方法为春导阳生, 夏泄阳热, 秋滋阴长, 冬避阴寒。王红玉[9]认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的基本含义是要求人们顺应大地四时的变化, 调节情志, 调整饮食以及作息时间, 以养护阳气。谷松[10]认为对于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春夏只对人身之阳进行调理, 秋冬只对人身之阴进行调理, 而参合四时气机升降浮沉、素体阴阳盛衰, 辨证论治, 以平为期使阴平阳秘。黄大宇[11]认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二句为互文修辞, 其主要精神应理解为:一年四季中, 要根据每个季节的阴阳偏盛偏衰特点, 采取相应的治疗或保健方法来调节阴阳, 使身体保持阴阳平衡。

3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之己见

3.1春夏秋冬应为一年四季

笔者认为, 此处的春夏秋冬, 并非传统季节的春夏秋冬, 而是一个周而复始阳气渐盛渐衰的过程, 阴阳之间通过持续相互消长的运动变化, 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素问脉要精微论》中冬至四十五日, 阳气微上, 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 阴气微上, 阳气微下的条文, 亦说明冬至之后阳气逐渐旺盛, 阴气逐渐消减。故冬至进食温补之品, 是顺应阳气生长升发, 实则是符合天人相应之理的[12]。冬至之后, 阳气逐渐生发, 夏至之后, 阴气开始旺盛。人体应当根据四时的阴阳变化而调理阴阳。可见冬至之后应当注重固护阳气, 夏至之后应当保重阴液。并非说夏至之后就不用养阳、冬至之后就不用养阴。不论是常人还是病患, 四季都应注意顾护阳气和阴液, 不可对经典生搬硬套。

3.2养当为护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讲述的是在平人状态下如何协调阴阳, 是为一条养生原则, 而并非病已成时, 如何地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 以平为期。对于平人来讲, 滥用温阳滋阴药, 犹如杀人于无形。阳化气, 阴成形。阳气是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阴液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故春夏养阳应注意不要伤及阴液, 秋冬养阴注意不要耗损阳气。不论是平人还是病患, 四季都应注意顾护阳气和阴液[13]。

3.3 因人制宜

按照中医学因人制宜的原则, 养生不能一言以蔽之。素体阳盛之人, 秋冬应预养其阴以防春夏出现内阳联合外阳亢而为害的病理状况, 春夏之际也应注意阴液的保养。素体阴盛阳虚之人, 春夏预培其阳以防秋冬阳虚更甚;秋冬之时也应注意阳气的保养[14]。在疾病状态下, 人体阴阳气机相对平衡的状态遭到破坏, 不可再片面运用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的理论指导实践, 应当辨证论治, 合理遣方用药。

参考文献

[1]王冰.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22.

[2]马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M].北京:学苑出版社, 2011:19-20.

[3]邓月娥.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诸说辨析[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2006, 16 (5) :44-45.

[4]张晓平.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本义探讨.中医杂志, 2011, 52 (2) :175-177.

[5]夏清华, 曹勇, 程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养生观[J].中国临床康复, 2010, 10 (23) :158-159.

[6]吴伟.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之我见[J].河南中医, 2004, 24 (9) :16.

[7]魏凤琴.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中的体质观[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八届中医体质研讨会暨中医健康状态认知与体质辨识研究论坛论文集[C].中华中医药学会体质分会, 2010:2.

[8]黄文静, 陈莹, 李政杰, 等.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本意探析[J].四川中医, 2012, 30 (4) :46-48.

[9]王红玉, 李志庸.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现实指导意义[J].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8, 26 (4) :846-847.

[10]邹晓明, 谷松.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管窥[J].中医杂志, 2008, 49 (5) :474-476.

[11]黄大宇.《内经》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析疑[J].中医研究, 2004, 17 (3) :11-12.

[12]冷玉林.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之本义及四季养生[J].中医研究, 2016, 36 (2) :65-67.

秋冬保健常识范文第2篇

秋冬养生的方法

以心为主。

清代兰陵堂《格言》有云:“慎风寒、节饮食,是从吾身却病法;寡嗜欲、戒烦恼,是从吾心却病法。”这里强调养心是养生的根本。现代养生理论也认为:心宽则体胖,心静则身健,心平则气顺,心正则行端。善于调整情绪,使自己总是持有乐观愉快的心态,是养心保健的最好方法。人们应该学会在快节奏中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在纷乱的事件中保持平衡的心态,科学地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或目标,并适时留有余地。无论每天工作多么繁忙,都应留出一定的休息时间,让绷紧的神经尽量松弛下来。

以和为贵。

心和方能做到万物萧条心宁静。入秋之后,万物萧条,易引起悲秋垂暮之感,易产生抑郁情绪。因此,收神敛气,保持内心宁静显得尤为重要;天和方能做到强身健体又防病。秋冬转换季节,昼夜温差逐渐增大,此时,循序渐进地经受“秋冻”,加强御寒锻炼,可增强心肺功能;食和方能做到秋燥气干津亦盛。秋燥是秋冬转换季节的重要气候特征,易引发咽喉疼痛、肺热咳嗽等症。因此,宜吃清热生津、养阴润肺的食物,方可使脏腑阴阳气血和谐,达到滋补身体之功效。

知“足”常乐。

“养树护根,养人护脚”,养好脚,对人体健康有诸多益处。睡前洗脚,胜吃补药。热水洗脚对脚掌是一种良性刺激,能够活跃末梢神经,改善足部的血液循环,保持双脚的柔软。另外,人的五脏六腑功能在脚上都有相应的穴位,洗完脚后经常进行脚部按摩,使涌泉、太冲、隐白、昆仑等诸多穴位受到热力刺激,就会促进人体血液循环,达到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的养生功效。

食之有 “理”。

秋冬季节天气干燥、寒冷,饮食宜遵循“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可多食些梨、西红柿、柑桔、葡萄、大枣、萝卜、芝麻、莲子、银耳、蜂蜜、红豆等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蔬菜、水果。另外,要注意补充水分,每日不少于2000-3000毫升。进入冬天,为增加御寒能力,日常营养应以增加热能为主,可适当多摄入含糖和脂肪的食物,多食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但要注意秋冬时节食欲增加、饮食过量、运动减少、热能消耗量少而容易导致肥胖,需要多食低热量食品。同时注意不要过量进补,以免加害身体。

动之有“度”。

秋冬交替之际,天高气爽,温度适宜,此时进行适当锻炼有利于舒展筋骨,增强体质,提高人体对寒冷天气的适应能力和机体免疫力。如果盲目锻炼,不仅达不到强身健体的目的,相反会使身体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早上起床后,别立即到户外去活动,要给身体适应温度变化的时间。运动后要多喝开水,多吃水果、新鲜蔬菜等柔润食物。运动强度要适中,运动量应循序渐进。锻炼时觉得自己的身体有些发热,微微出汗,锻炼后感到轻松舒适,这就是效果好的标准。饱饭后不宜运动。

秋冬换季养生注意事项

收精

精如果不收,就可能表现为遗精、遗尿。为什么会这样?那时因为我们肾的收藏功能正在下降。如果患者没有出现舌苔厚腻、口苦、小便黄赤等湿热下注的症状,那就应该要考虑怎么去补肾固精了。遗精者可取桑螵蛸10克煮水服,遗尿者可取益智仁10克煮水服,二者分别有固精缩尿之功。除此之外,还可艾灸关元穴(肚脐直下三寸),每次10分钟,每日1次,也可以起到固肾敛精的作用。

收汗

很多人有汗出的异常,有人白天出汗,有人夜间出汗,还有人头部出汗。一般来说,白天出汗的属于阳虚不固,可以将黄芪、生牡蛎、山茱萸三味药煎水服;夜间出汗多属阴虚不敛,可以服用六味地黄丸来缓解;头部出汗多是体内有郁滞,建议找医生具体辨证分析。

收液

液指的是肠液,肠液不收则表现为腹泻,腹泻又可以导致体液的丢失。秋季是腹泻的高发期,经常腹泻者,建议用赤石脂30克、苍术10克用水煎服;还可用手围绕肚脐做逆时针揉腹,有健脾涩肠的功效。

收气

气指的是呼吸之气,如果有气喘或咳嗽,则是肺气不收不降的表现。肺气不收有两种原因:一是受了外邪,肺气受到寒气逼迫就要上逆来抵抗,这时不能单纯收肺气,需要先发散外寒,常用药有麻黄汤、桂枝汤等;第二个原因是肺气本身不降,这时一般没有感冒发烧等症状,身体也没有酸、懒等不适,可以将枇杷叶、杏仁、浙贝各10克用水煎服,有降肺平喘之效。

秋冬保健常识范文第3篇

秋分是秋季的第四个节气,自每年9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80°(秋分点)时开始。秋分交节这天昼夜平分,正好是秋季90天的一半,故古时又称之为“日夜分”或“宵中”。 《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这样记载:“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秋分是北半球秋天的开始。秋分之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太阳辐射量日趋减少,地面向天空散失的热量逐日增加,气温则越来越低。同时,北方的冷空气开始频频南下,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而我国南方地区则开始进入初秋天气,秋雨和秋燥会交替出现,但这时的秋燥症状一般属于凉燥。要防止秋燥症,就得坚持身体锻炼,增强机体适应气候变化和抵抗疾病的能力。

秋分时节,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闭藏,故起居作息要做相应调整。《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曰:“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可顺应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可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祖国医学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要适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因此,秋分节气期间要特别重视保养内守之阴气,凡起居、饮食、精神、运动等方面的调摄皆不能离开“养收”这一原则。

在精神养生方面,由于秋分后气候渐转干燥,日照减少,气温渐降,秋风阵阵、秋雨绵绵的天气往往会使人们的情绪产生垂暮之感,故有“秋风秋雨愁煞人”之说。因此秋分节气期间人们应保持神志安宁,以减缓秋天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适应秋天容平之气。同时,要看到积极的一面,那就是秋分节气间天高气爽,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时机,登山、慢跑、散步、打球、游泳、洗冷水浴,或练五禽戏、打太极拳、做八段锦、练健身操等。在进行“动功”锻炼的同时,还可配合“静功”,如六字诀默念呼气练功法、内气功、意守功等,动静结合,动可强身,静可养身,以达到心身康泰之功效。

秋天是肠道传染病、疟疾、乙脑的多发季节,也常引起许多旧病(如胃病、老慢支、哮喘等)的复发,而患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中老年人若疏忽防范,则会加重病情。

在饮食调养上,因秋属肺金,酸味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所以秋分节气间宜收不宜散,要尽量少食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同时,秋分期间易因秋燥伤津液,引起咽、鼻、唇干燥及干咳、声嘶、皮肤干裂、大便燥结等燥症,故宜多选用甘寒滋润之品,如百合、银耳、淮山、秋梨、藕、柿子、芝麻、鸭肉等,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最好能多喝些润肺养阴的汤水,如青萝卜陈皮鸭汤、玉竹百合猪瘦肉汤、木瓜粟米花生鱼汤、沙田柚花猪肝汤、无花果白鲫汤等。

寒露篇

寒露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7个节气,自每年10月8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95°时开始。历书中曰:“斗指甲为寒露,斯时露寒而冷,将欲凝结,故名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亦曰:“(寒露)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寒露时节,随着从西伯利亚南下的冷空气的势力逐渐增强,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由热转寒,且变化极快,如果遇到寒潮侵袭,会突然变冷,使得我国东北地区的一些地方开始出现霜冻。而在江南一带,寒潮前锋一过,就会骤然降温,所以当地民间流传有“寒露脚不露”的谚语。由于寒露节气刚好在中秋节过后不久,故南方民间亦有“中秋过后夜夜凉”的民谚。在这一节气中,一般早晚天凉,而中午气温稍高;降水较少,但有时也会因寒流南下而出现阴雨天气。

以“寒露”时节起,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由热转寒。在自然界中,随着寒气的增长,万物逐渐萧落,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渐退,阴气渐生,人体的生理活动也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以确保体内的生理(阴阳)平衡。

寒露以后,随着气温的不断下降,感冒成为此时最易得的一种疾病,而伤风受凉是寒露期间感冒的重要诱因。这是因为当环境气温低于15℃时,人的上呼吸道的抗病能力就会下降。因此,在寒露期间要注意适时更衣,加强户外锻炼,增强体质。

精神调养也不容忽视,由于气候渐冷,日照减少,风起叶落,时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凄凉之感,使人出现情绪不稳、易于伤感的忧郁心情。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因势利导,宣泄积郁之情,培养乐观豁达之心是这一节气期间养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寒露时节乃多事之秋,尤其应警惕心脑血管病的发生,这是因为:①低温可使人体表血管的弹性降低、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升高,进而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②寒冷的刺激可使人体内的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从而使小动脉痉挛收缩、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升高。③寒冷还可以使血液中的纤维蛋白的含量增加、血液黏稠度增高,促使血栓的形成。心脑血管病的高危人群从寒露节气开始应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是要注意防寒保暖,及时增添衣服,衣服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软宽松,以利血液流畅。二是要合理调节饮食起居,少食油腻食物,保持大便通畅。三是要保持良好的心境,切忌发怒、急躁和精神抑郁。四是要进行适当的御寒锻炼,以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和耐寒能力。五是清晨去厕所时应改蹲式为坐式,大便时间不能太长。六是要随时观察和注意病情变化,定期去医院进行检查,服用必要的药物,控制病情的发展,防患于未然。

霜降篇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其交节时间在每年的10月23日前后,自太阳到达黄经210°时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曰:“(霜降)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

霜降是由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霜降期间我国北方一些地区的最低气温可达到0℃左右。霜降期间的昼夜温差也变得更大,一旦有寒潮袭来,昼夜温差可达10℃以上,这往往使得人体的皮肤和呼吸系统普遍感到很难适应,一些年老体弱、抵抗力低下及原来有慢性疾病的人等就容易因此而感冒、发热或旧病加重。此外,由于人体血管受到冷刺激后会出现相应的收缩,使血压骤升,故在此节气期间心脑血管疾病(如心梗、心绞痛、脑梗、脑血管意外等)的发病率也开始上升。专家提醒,要预防上述疾病,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保暖。“霜降”以后,气温还会继续下降,易感人群应及时开始预防。有冷天哮喘发作史者最好先吃一些药预防,而有高血压史的患者也应按时吃降压药,并定时检查血压,预防心脑血管意外。

按中医理论,在此节气期间脾胃功能处于旺盛时期,而脾胃功能过于旺盛,易导致胃病的发生。所以此节气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复发的高峰期。由于寒冷的刺激,人体的植物神经功能易发生紊乱,胃肠蠕动的正常规律也易被扰乱;人体新陈代谢增强,耗热量增多,胃液及各种消化液分泌增多,食欲改善,食量增加,必然会加重胃肠功能负担,影响已有溃疡的修复;深秋及冬天外出,气温较低,且难免吞入一些冷空气,可以引起胃肠黏膜血管收缩,致使胃肠黏膜缺血缺氧,营养供应减少,破坏了胃肠黏膜的防御屏障,对溃疡的修复不利,还可导致新溃疡的出现。因此,溃疡病人在寒冷的深秋及冬天要特别注意自我保养,增强自我保健意识,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消极低落;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改善胃肠血液供应;注意防寒保暖,应特别注意腹部保暖;坚持定时定量进餐,食物冷暖适宜,切忌暴食和醉酒,同时要避免服用对胃肠黏膜有刺激的药物。

由于天气一天比一天寒冷,老年人极容易患上“老寒腿”的毛病。“老寒腿”也就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所以老人到了秋季应特别当心,注意膝关节的保健。首先应注意膝关节的保暖防寒,其次要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有些老年人经常以半蹲姿势,做膝关节前后左右摇晃动作进行锻炼,因半蹲时髌骨压力最大,摇晃则会加重磨损,致使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生,所以,这种锻炼方式是不可取的。另外,一旦发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应到医院治疗,以免病情加重。

立冬篇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其交节时间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自太阳黄经到达225°时始。历书中说:“斗指西北维为立冬,冬者终也,立冬之时,万物终成,故名立冬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则说:“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其实,我国幅员辽阔,除全年无冬的华南沿海和长冬无夏的青藏高原地区外,各地的冬季并不都是于立冬日同时开始的。如果按气候学上以下半年平均气温降到10℃以下为冬季的划分标准,则“立冬为冬日始”的说法与黄淮地区的气候规律基本吻合。而在我国最北部的漠河及大兴安岭以北地区,9月上旬就早已进入冬季,北京地区于10月下旬也已是一派冬天的景象,而长江流域的冬季要到“小雪”节气前后才真正开始。但不管怎样,立冬过后,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来越少,但由于此时地表夏半年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盈余,所以一般还不太冷。晴朗无风之时,常有温暖舒适的“小阳春”天气,十分宜人。但是,这时北方冷空气也已具有较强的势力,常频频南侵,有时形成大风、降温并伴有雨雪的寒潮天气。从多年的平均状况看,11月是寒潮出现最多的月份。剧烈的降温,特别是冷暖异常的天气对人们的生活、健康均有严重的不利影响。所以在此节气期间应注意天气预报,并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及时做好保暖防寒。

中医学认为,立冬这一节气到来后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准备。在我国民间有立冬补冬之习俗,每逢这天,人们要以不同的方式进补,说是这样到了寒冷的冬天可以抵御严寒的侵袭、提高人体免疫功能,还能为来年的身体健康打好基础。但千万不可盲目进补,特别是老年人,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摄入不能太多,以免诱发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可以吃一些炖母鸡、精肉、蹄筋,并经常饮用牛奶、豆浆,这些对血脂影响都不大,还可增强体质。北方天气严寒,宜进补大温大热之味,如牛、羊、狗肉等;而长江以南地区气候较北方要温和得多,应进补清补、甘温之味,如鸡、鸭、鱼类。

秋冬保健常识范文第4篇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秋冬种生产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季,直接关系到全年农业生产目标的实现和明年农业生产的良好开局。抓好秋冬种生产对于提高我镇农产品生产能力、保障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村、相关社区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以我县成功申报国家油菜生产大县为契机,切实把秋冬种农业生产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以高度的责任感、紧迫感和科学的态度扎实抓好今年的秋冬种农业生产工作,努力促进我镇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明确任务,强化措施

(一)生产任务

今年我镇计划秋冬种生产面积55800亩,其中油菜25500亩,蔬菜9500亩,绿肥15000亩,马铃薯、蚕豌豆等冬粮5800亩。

(二)主要措施

1、分解任务,切实落实生产计划

各村、相关社区要根据实际将任务细化并分解到各组,落实到农户、到田块,切实养活冬闲田,提高秋冬农业覆盖率,实现绿色过冬。

2、强化示范,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为带动全镇的秋冬种生产,达到宣传引导、示范推广秋冬季作物优质高效品种和技术的效果,形成油菜高产示范网络,鼓励引导种植大户,将在全镇创办蔬菜、马铃薯、绿肥等高产示范基地(片):

(1)千亩油菜示范片:。

(2)百亩油菜示范片:每个村必须保证有一个百亩以上的示范片。

(3)蔬菜、马铃薯、绿肥等示范片以各村实际落实实施方案。

3、优化布局,努力提高生产效益

(1)各村、相关社区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借助县成功申报国家油菜生产大县的契机,加大发展油菜生产的力度,在我镇“三区、五线、二片”粮食生产格局的基础上,重点突出早稻生产片外以及山丘旱土的油菜生产,进一步促进粮油增产、农民增收;

(2)大力推广优良品种,提高良种覆盖率,加大冬季作物优质高产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力度,油菜重点推广湘杂优763、湘杂油4号、油研10号、希望98等,马铃薯重点推广鄂马铃薯5号、湘马铃薯1号、东农303等新品种。大力推广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要在认真落实精细耕地,在窄行分厢、规范开沟、适时播种、合理浇灌、适时收获等常规技术的基础上,大力推广旱地油菜、中稻田油菜育苗移栽、宽窄行栽培和“一穴双株”等技术,尽量养活直播栽培,科学施用硼肥,搞好化学除草,大力推广开沟机开沟、收割机收割等机械化生产技术。冬粮生产重点推广脱毒马铃薯种植、高垄双行栽培、地膜覆盖等高产高效种植技术,绿肥推广红花草籽,蔬菜生产推广高效低毒农药,并全面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抓好今年的秋冬种生产工作,成立镇秋冬种农业生产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副组长:副镇长

成员:镇农村工作办主任

镇农业科技服务中心站长

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全体工作人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地点设镇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全体工作人员负责技术服务与跟踪。

各村、相关社区要相应成立领导小组以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镇政府将加强对秋冬种农业生产工作的检查和指导,及时调度生产进度,确保任务完成。

秋冬保健常识范文第5篇

2.秋叶对秋风说:我不想下落;秋实对秋枝说:我不想坠落;秋雨对秋云说:我不想掉落;秋霜对秋菊说:我不想降落。而我要对你说:霜降了,希望你健康快乐不堕落!霜降时节快乐。

3.古人云:霜降到,要添衣;亲人间,多问候;朋友间,常联系;常见面,不容易;短信至,祝福真;霜降到啦,祝幸福安康!

4.叶儿落,草儿黄,风变冷,雨变凉……冷冬至,寒霜降,可爱的人儿要多穿衣裳。亲爱的朋友,季节变换,注意防寒。天气冷暖,你我相知。

5.霜降已经登场,秋天开始散场,温暖逐渐退场,寒冷悄悄入场,冬天即将开场,还好我的祝福及时到场,贴心问候没有缺场。霜降以至,祝心情愉快,身体安康!

6.传说中有一个大侠他的剑很冷手很冷心也很冷所以他冷死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秋天到了要加衣服哦!今天霜降,吃点好的,御寒!

7.绽放的霜蕊,是我牵挂的情怀;飞舞的树叶,是我思念的频率,飘荡的雨丝,是我祝福的讯息;霜降来临,愿快乐碧水把你绕,好运花开别样俏,幸福绵绵来拥抱,祝你健健康康常微笑,幸福人生直到老!

8.淡淡一点的友情很真,淡淡一点的恋情很醉,淡淡一点的孤独很美,淡淡一点的思念很深,淡淡一点的祝福很甜。

9.霜降凉,工作忙,抛开烦恼和忧伤,祝福来到你身旁;秋叶黄,加衣裳,包裹好运和安康,幸福爬上你心房。遥相望,多思量,注意保暖心情爽!

10.山明水净夜来霜,气温骤降冷秋装。遥望浮云何处去,万里晴空一片蓝。霜降切记添衣裳,遮风挡雨身体暖。遥送问候祝健康,心宽体胖福满仓!

11.霜降送礼送蔬菜,萝卜、冬瓜和白菜,萝卜顺气消心火,冬瓜滋肝益脾脏,白菜解毒能驱瘟,多食蔬菜身体好,预防疾病保健康。再把祝福送给你:白菜(百财)兴旺生意好,日子红火福无边。

12.风轻云淡,霜林枫晚,夕阳染醉红尘;微露晨曦,红叶挂珠,清新秋光千里;菊香柚黄,清香盈袖,吉祥频频暗送;霜降时节,传递祝福,彼此相知无限。

13.工作忙碌,生活酸甜,缘分简单,感情真切,时刻惦记,祝福长久,霜降到了,短信温馨提醒:天气凉了,记得添衣!

14.千树万叶俱青黄,寒风友情花自芳,人到深秋多思念,霜降来临送祝愿,一片真情挂心间,无声短信御霜寒,霜降了,天凉了,记得添衣保暖,幸福绵长。

15.水汽凝结成霜,要靠温度;从相识到友情,要靠祝福。霜降节祝你左手握着温暖,右手拿着如意,双脚踏着财宝,头上戴着幸福,心中常念着朋友。

16.霜降来到,天气寒冷,心添愁帐,枫叶渐红,思念增长,树叶飘落,关心到身旁,短信传情,祝福送上,愿幸福安康!

17.霜降来临,天气转冷,在此给你送上温暖的祝福:一声问候心暖和,二声问候生活美,三声问候事业顺,四声问候身体壮,五声问候好运多,六声问候温暖来!霜降节气,祝你生活温暖,幸福永久。

18.花瓣雨飘过,把花香留给你;四季风吹过,把枫叶留给你;我轻轻的走过,把祝福留给你,愿你快乐!

19.树叶渐渐飘落,草儿慢慢变黄,你在我心中的分量一样重,寒风越吹越冷,冬雨越下越冻,我对你的祝福从来不减少;霜降到,天气冷注意保暖,祝你平安,霜降快乐!

20.庭院深深,霜降来临,送你祝福真挚深沉。旭日东升,草木晶莹,拥衾保暖重温旧梦。鲜鱼嫩汤,午餐丰盛,一杯红酒快慰平生。云卷云舒,栖霞微风,乐在霜降幸福一生。祝:霜降快乐!

21.霜:水化而成,而寒于水,晶莹剔透,纯洁无暇,乃世间美好事物之象征。霜降,就在这个美丽的日子里,愿我的朋友身幸福安康,快乐无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