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直接法的教学案例

直接法的教学案例

直接法的教学案例

直接法的教学案例范文第1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法学教育;司法实践

案例教学法是将案例讨论的方法运用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于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解决相关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最初于19世纪70年代由哈佛大学法学院的朗德意在教学中运用,20世纪初被用于哈佛商学院的管理教学过程中,且效果明显,其后便被广泛用于各类实践性教学中。我国法学教育过程中对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则始于20世纪90年代。目前,案例教学法已经成为我国法学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2011年,教育部和中央政法委员会在《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里提到要“强化学生法律实务技能培养,提高学生运用法学与其他学科知识方法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能力,促进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深度衔接。”由此可见,法学教育中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加强。在此背景下,探讨案例教学法在法学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极具现实意义。

一、案例教学法在法学教学中的功能

1.案例教学具有生动性,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我国传统的法学教学模式是重理论而轻实践。这种教学方式的优点是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和逻辑性,但不利于对法学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易造成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不高的后果,与现代法学专业培养目标相背离。

案例教学法抛弃了呆板的对于法条和理论知识的讲解,换之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辩证分析,更具生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通过亲自对案件材料的分析、整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归纳,对发言稿件的总结、修改,学生主动地学习了相关知识,而且理解更深刻,分析更透彻。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更高。

2.案例教学理论性强,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案例教学法是在理论基础上的案例教学。其具有“目标明确、理论性强”的特点,即每一个案例教学的进行均在教学目标的基础之上,而教学目的归根仍是对于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分析、归纳知识点,最终掌握案件背后的法学理论与法律规定。教学目标更容易完成。

3.案例具有高度真实性,有助于增强的学生实践能力

现代法学教育更加强调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但因为高校现有条件有限,学生亲自参与法务工作的机会很少。这不得不说是现代法学教育中的遗憾。但是,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遗憾。

案例教学过程中的案例,既包括教师为了讲解某一法律制度而设计的普通教学案例,也包括实践中真实发生的案件,即司法案例。这些案例均具有高度真实性的特点。尤其是司法案例,来源于生活,取材于实践,真实性与客观性极强。这些案例的应用,能使学生直接面对司法实践中可能存在的种种问题,更深刻地体会“应然”与“实然”之间的差别。对学生而言,运用现有法律规定,解决法律纠纷的过程,就是一个体会实际工作过程的途径。这种一次次的面对现实问题,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训练,就是一次次提高的过程。因此,案例教学的运用,确实有助于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增强。

二、案例教学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方式

案例教学法在具体授课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途径进行。

1.课堂讲授法

课堂讲授法是指在课堂上,教师将案情与法学理论相结合,进行分析与讲解的方法。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分为两个步骤:

(1)介绍案情,包括案件的时间、地点、主体、行为,以及最后处理的结果等内容,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案件基本情况,并且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2)讲解理论知识,即解释相关理论知识或法律规定,使学生明白解决纠纷的依据。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采用多种手段予以辅助教学。例如,可以采用讨论法,即教师介绍案情并提出问题后,并不直接说出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讨论,甚至辩论,并在讨论中找到答案。

(3)老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与讲解。另外,还可以使用直接讲授法,即教师将案情介绍完后,再亲自予以分析和讲解,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案情比较简单的案例。

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与网络教学资源,例如:观看《中国法庭》等节目,从而帮助学生对案情了解更直观,教学效果更明显;也可以鼓励学生亲自通过网络查找相关资料,拓展视野。

2.模拟法庭教学法

模拟法庭教学法就是以法庭审理为原型,让学生亲自经历一次案件审理过程的教学方法。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学生要亲自扮演不同的角色,从当事人到人,从法官到检察官……不仅如此,学生还要根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来搜集证据、起草法律文书、、阅卷、立案、辩论、合议、作出判决……这种教学法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基础知识,更能帮助他们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形成法律思维方式和运用法言法语的习惯。因此,这种方法用的比较普遍。

3.法务部门实习教学法

这种方法是指让学生定期到法务部门进行实习,参与这些机构的日常法务工作,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方法。笔者所在的院系即常年组织法学专业本科生到省高检、省高法、律师事务所、派出所等部门进行实习。实习期间,有教师专门负责学生的管理、指导与答疑工作。实习结束后,每名学生均要撰写实习报告。还有些学生将实习期间接触到的实践中的问题作为毕业论文选题进行研究,效果很好。

4.诊所式教学法

诊所式教学法源于美国,是一种仿效现代医科专业培养医生的方式,设立法律诊所进行法学教学的方法,即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亲自参与真实案件办理过程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最大的特色就是学生直接参与法律实务工作,与当事人接触,向其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或担任律师工作,参与诉讼过程。其间,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对学生的诉讼活动进行指导和总结。教师与学生在此期间形成的是一种平等、合作的关系。

三、案例选取原则

如前所述,案例教学法源于英美法系国家的“判例式”教学,其核心内容便是利用案例进行教学,即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归纳出理论知识。一个好的案例,应当能够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够涵盖相关理论问题,能够为实现教学目的而服务。可以说,案例选取的合适与否决定着案例教学的“成败”。一般来说,选取案例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典型性原则

典型性是指案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涵盖众多知识点,体现理论知识体系,帮助实现教学目标。典型案例的使用,可以使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提高综合分析能力水平。这些案例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亲自设计出来的。笔者在讲授《行政法学》课程时,曾经将行政赔偿申请人的资格、行政赔偿被申请人范围、行政赔偿的范围、行政复议申请时限、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等内容组织在一起,设计成一个很具典型性的案例,且教学效果很好。

2.难易适中原则

教师在选择和设计案例时,应该注意案例须难易适中,要兼顾学生现有的理论水平和对社会问题的认识程度。难易适中的案例教学,既能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进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又符合学生现有的理论水平,不至于让学生“百思不得其解”。太容易或太难都与进行案例教学的初衷相违背。

3.时效性原则

时效性原则是指案例所适用的法律规定未失去法律效力,即案例是新近发生的。案例的使用就是为了运用具体法律规定解决相关理论问题,因此,案例必须客观、准确、与现有法律制度密切相关。只有这样,结论才能使学生信服,案例教学才有意义。当然,教师在教学中为了讲解法律制度的发展历程而选取旧法律环境下的案例并不与此原则相违背。

四、案例教学过程的组织设计

1.教师要调控整个案例教学过程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和分析。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积极主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可以完全听之任之。相反,教师要调整和控制整个教学过程,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讨论氛围。

首先,在安排案例时,教师要予以甄选、提供适合的案例。其次,学生思考时,教师要予以适当的启发。讨论时,教师则要控制讨论的速度、方向、并要调节课堂气氛。当学生有相反的意见时,要予以鼓励,让不同的想法得到充分交流。最终使学生的讨论和分析沿着教师设计的方向进行,并找到正确答案。

2.案例教学可以辅以各种教学方法、手段

案例教学可以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用PPT进行讲解,也可以直接播放各种视频资料,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案情。另外,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上网查找相关资料。总之,只要能达到教学目的,提高学生的思考和时间能力,各种教学方法均可使用。

3.案例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及时总结、评析,必要时可以进行考核

教师的分析与总结是案例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总结时,教师对学生精彩的发言要表扬,对能提出不同见解的学生要肯定。同时,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思路以及讨论的焦点问题进行分析,说明案例背后蕴含的理论知识以及相关法律规定,最终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

而且,教师还可以根据讨论的情况进行必要的考核。考核时,既可以是选择题,也可以是分析相近的案例习题,或是书写相关读书笔记、法律文书。不管考核的方式如何,其最终目的都是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使教师及时掌握教学效果并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予以完善。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它与传统法学教育中重视理论、主要采取单向讲授的方法不同,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注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双向交流,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在现代法学教育过程中,这种教学方法也应得到教育界和法学界更多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郭英杰.“案・法・理”三结合教学法的实践总结.山西教育:教学,2012(1).

[2]章志远.法科生行政法案例教学模式之研究.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3(3).

[3]马林东,阮敏尔.“诊所式”法律教育实践性研究:以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法律诊所为例.青年与社会,2012(2).

直接法的教学案例范文第2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初中政治教学;方法实施

一、教学案例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像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扮演着传授知识者角色,是通过一个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教学案例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1.针对性原则

教师在选择教案的同时要想到是否合适于本班学生,还有考虑到所选教案是否与教学内容相关,能否把青少年自身的问题密切关联在一起。有针对性的案例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并在其中受到教育。例如《防患于未然》这节课中,引用了一个初中生的例子,让学生接受的更容易,也能知道其中想要明白的教育。教育学生要提高道德水平和增强法制观念,预防和防止青少年违法犯罪。

2.时效性原则

青少年愿意接受新鲜的事物,对于“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在他们眼里都是杜绝的,所以要注意选择时效性强的案件进行分析。如在《维护消费者权益》的课程中可以选择“三鹿奶粉”案件进行分析,来强化知识。

3.方向性原则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叛逆的时期,正在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是非曲直还不能自己完全的判断的时期,因此初中政治教育要多选择正面的案例进行分析,反面案例起到辅助作用,起到警醒的作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4.实践性原则

初中政治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法律意识。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学生逐步能为案例的主角,正确面对案例事件。在一些课程中要让学生自己制定有关自己的计划,让自己支配自己的时间。

三、初中政治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方法

1.明确教学目的,精选教学教案

教学案例课的教案在选择上直接关乎到教学质量的好坏,以及学生明白的程度,教师在选择教案时可以遵循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直接引用教材中的经典案例。八年级上册的各种经典案例,如《教师伴我成长》中的案例,就是一位同学老说话和老师之间的矛盾产生,通^案例可以让学生自己反思,自己换位思考,在我们现实中这样的事件不少发生,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更好的解决问题呢,引导学生主动解决问题,就能为处理师生关系提供帮助。所以教师平时要注意案例的积累,以便在需要的时候能够游刃有余。在教学的学习和生活中就要注意教案的积累,看电视,看手机以及上网的时候通过仔细聆听,寻找适合教学的案例。案例可以是多样的,文字的,声音的,图片的,都可以很好的运用到教学中,能更好的提高时效性原则,带动孩子更好的理解现在的教学案例。让学生自己平时收集案例,更好的把自己当主角,带进案例中,能更好的掌握学习内容,加强自己的观念意识。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吸收多方的观点,让学生团结一致,理解团结的重要性。如果此环节有老师的加入,要对个同学的表现以及现有状态进行分析,解释,让他们更有信心的去理解,逐步养成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多方面看待问题的习惯。例如九年级中的《计划生育》,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在对一个孩子,两个孩子的利弊问题上进行有力的讨论,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扩散,养成多方位看问题。自己动手编制案例。有些教学案例比较复杂,不易于学生掌握,理解。老师可以自己动手制作教学教案,根据自己课堂的需求,在真实的例子上进行改编于适用于本班的教案,但在改动的同时要注意案例的正确性以及科学性。

2.把握时机,呈现教案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教案一定要与实际紧密结合,有逻辑性和科学性,脱离实际理论的教案一定会导致课堂的失败,学生对课程对教师也会失去兴趣。案例的呈现要把握好时间,合适的时间将教案呈现出来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可以在课前,也可以在讲完课后,还可以在课程当中,要让学生们理解,明白教师想要表达的内容,总之要从理论出发,一切根据实际需要而定。老师呈现教案也有很多种方式,以讲故事的方式,提前让一位学生准备好,等到上课的时候再让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讲述清楚;教师可以将教案以纸的方式发给学生,也可以运用多媒体资源,将教学内容以图片、声音、视频等方式加以呈现,让学生有更加直观的感受,更清楚的明白案例;以及多元素的方式,符合本班学生的方法都是好的呈现方式。

3.评价交流,总结经验

在学校对案例的讨论要及时进行交流,以便学生们更好的掌握正确的观点。交流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进行分组辩论,小组讨论,也可以直接说自己的分析结果,还可以分角色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们要做好交流笔记,在课本中做好记号,以便自己认真学习。老师要在交流之后给予学生正确的总结,对学生正确的评论给予赞扬和肯定,也及时对回答不足或错误的学生给予建议以及鼓励。教师的作用就是对学生引导以及总结,要正确的引导孩子的方向,不吝啬自己的夸奖以及帮助,正确的带动孩子的积极性。

教学教案的使用更好的贴近了生活,可很好的贴近了新课改的要求,是现在初中学习政治的好方法之一,同时这样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对老师的要求,要求老师要更具体,更深入的研究课本。生动的教案教学更有利于带动学生的兴趣,调节课堂的气氛,教师要全面的了解学生,在生活中多多收集有关的教学教案,贴近生活,通俗易懂的有利于学生的吸收。教师要多优化课堂教学,多种方式教学,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直接法的教学案例范文第3篇

关键词:工商管理;案例教学法;高等教育;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7-0069-03

美国的商学院自开办以来,一直处在世界领先地位,如哈佛,哥伦比亚,耶鲁,等等,其MBA凭借其毕业生良好的高薪就业形势,成为这些学校的金字招牌。美国的大学可分为私立与州立两种,前者在美国教育界占有传统重要地位,其商学院只开设MBA课程,不设本科,而后者即州立大学,则是本科与硕士教学并重,但仍有偏重硕士的趋势。一方面,由于美国大多数著名商学院偏重于MBA教育,因此对于本科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并没有形成一个很好的标准;另一方面,由于我国长期处于传统教学模式中,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艺术性的工商管理这门课上,则表现为对起源于哈佛大学的案例教学法这一新式教学方法的不重视。综合以上两个方面可看出,在我国工商管理专业的本科生教学中,案例分析在教学中所占的比重少,且在案例的选材和理论如何联系实践方面没有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

一、案例教学法在中国的应用现状

由于我国传统教学的影响,案例教学法不管是在研究生还是在本科生培养方案中都得不到重视。这种情况直到近几年才有所好转,但仍然力度不够。在我国大多数大学中,仍然采用“满堂灌”式的方法,即教师在讲台上宣讲书上现有的理论,学生在底下听,偶尔做做笔记。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使课堂的气氛变得沉闷,让学生昏昏欲睡,同时学生一味地听、记,没有使他们的思维得到锻炼,长此以往会产生懒散的学风。同时,学生也会因为这种空洞、过时的理论讲解,而对这门课产生厌烦、疲倦的心态。这一现象不仅是我国工商管理教学的普遍问题,且在本科生的培养中其弊端体现得尤为明显:由于我国的本科生是直接读完初中、高中,经历过高考后直接接受大学教育的,因此缺乏实践经验,在理论学习过程中缺乏感性认知,容易对工商管理形成“学而无用”的错误印象,缺乏全面,透彻的认知。往往学生在选专业时,仅仅是出于对MBA的盲目追捧。而他们在接受了一定时间的课程后,往往因课程空洞无用的感觉滋生而半途而废。

另外,在课程的设置上,我国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也存在对美国课程照搬照抄、却没有学到其精髓的不足之处。目前,我国工商管理的课程主要有管理学、经济学、组织行为学等,然而,却几乎没有涉及到有关培养领导能力和企业决策人素质的课程。由此,也可以看出,我国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十分看重,但对于工商管理的培养商界领袖人物的理念,却缺乏足够的认知。另一方面,有关领导学、演讲与口才等一些被列为通识课的选修课程的报名火爆现象来看,学生对于如何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领导才能等十分重视,但学校却缺乏这方面应有的训练。

由上述现象引发的弊端可以看到,由于案例分析法在工商管理课程中不被重视而导致了课堂效率不高、理论与实际脱节、学生的能力得不到锻炼,等等状况。因此,案例教学法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尤其是工商管理教学中必须大力推广。

二、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

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领导意识。案例教学法是把发生在企业中活生生的例子展现在课堂上,通过学生分析讨论,让学生扮演“企业家”、“律师”等角色并做出决定。作为未来的领导人,培育学生的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在不可预见的情况发生时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因此,而使学生具备此类领导素质,是不可能通过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获得的,案例教学是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磨练他们意志的最好方法。

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传统教学法的一个弊端是学生上课没有什么压力,因为课堂上不会检查学生是否提前预习。同时,学生是否听讲也无法考量。而案例教学法却可以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哈佛大学的成绩比重可以看出,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对他们的成绩至关重要。因此,通过案例分析,不仅可以使学生积极发言,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从学生的发言中也可以看出他们的课前准备程度,包括对学生反应速度、口才等各方面的训练程度,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除了以上的案例分析法普遍的重要性之外,这种教学模式在中国的本科生教育中显得更为重要。由于中国教育特点,即学生在小学、初中、高中时的学习压力大,课业负担繁重,且一直采用灌输式的被动式学习模式。因此,到了大学,许多学生往往会因为没有了学习动力而松懈,而且由于长期习惯了压迫式学习导致学习的自主性差。因此,大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依然改变不了这一普遍性问题。案例分析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①案例分析法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前的案例分析准备,包括学生对案例的看法、建议,都不可能从教师那直接获得,因为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别人的观点代替不了自己的想法,而每个学生都必须找出能支持各自观点的一切证据。在这个查找资源的过程中,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②案例分析法能极大激发学生的潜能。在课堂上,再没有现成的理论等待学生获得,而是通过近乎辩论式的讨论,使学生的头脑处在高度运转之中。课下,他们准备一个案例,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因此,不管是脑力还是体力,都对学生是一个挑战。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的教学形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领袖气质,有利于极度开发学生的潜能。通过案例教学,训练的是一种系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采取行动的勇气与决心。

三、案例教学法在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直接法的教学案例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Java程序设计》 实施步骤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及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基于Web的服务应用开发及对大数据的存储、挖掘等都需要大量的软件工程师。Java语言由于其面向对象、跨平台、分布式、安全等优良特性而成为众多IT企业首选的开发工具。根据TIOBE2013年10月份的编程语言排名榜,Java语言从业人员占16.107%,排在第2位,仅次于C语言(占17.246%)。有人预测,2013年中国的软件产值将突破8万亿元,这无疑为信息类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然而,实际情况却差强人意,一方面是IT企业急需Java程序员,另一方面信息专业的很多应届毕业生却为找不到工作而发愁。表面上看是学校培养的人才不符合企业的直接需求,其实直接原因是学校内的课程教学没有达到好的教学效果。目前,很多高等院校都采取“课堂+实验”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师根据教材在课堂上利用课件讲授理论知识,课后组织学生做少数几次实验。这种教学方式违背了Java语言的学习规律,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对面向对象的思想理解不深,动手能力差。近些年,有些学校就《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教学、双语教学等诸多方面开展了教学改革,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笔者所在学校也开展了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接下来,笔者就介绍如何在《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的策略。

一、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案例教学法,虽然在古代的教学中也有应用,但其正式出现可以追溯到1870年哈佛大学克里斯托弗·哥伦姆布斯·朗道尔(Christopher Columbus Langdell)教授的《合同法案例》一书。[1]所谓案例教学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真实的案例为载体来组织内容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由感性认识(案例)到理论认识,很受学生欢迎,因而,它被广泛应用到诸如法学、MBA、医学等多个学科的教学中。最著名的例子当属哈佛大学商学院和法学院采用案例教学法取得的成功。例如,美国500强企业中三分之二的高层决策者毕业于哈佛大学商学院,1998年全美前500位律师事务所的创立者二分之一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2]这样的成绩得益于两家学院均采用了案例教学法。

二、案例教学法在《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组织实施

案例教学法贯穿课前构建案例、课堂演示案例和课后加强编程练习三个阶段。

1.课前构建案例

案例教学法实施的效果与教师所选案例密切相关。好的案例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反之,则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那好、坏案例的评价标准又是什么呢?我认为好案例应符合三个标准:(1)案例具有简单的结构。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考虑选择直观、简单的,避免太过复杂的案例。(2)案例应接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应选择那些学生日常能够接触到、便于理解的,而不要选择那些远离实际的、抽象的案例。根据教学经验,学生对熟悉的事务有亲切感,也更愿意顺着教师的思路听下去,也就是“深入浅出”。(3)案例包含教学大纲的所有知识点,允许案例之间具有连贯性,但案例之间不能包含过多的重复知识点。案例应该围绕课程大纲来组织安排。与教学大纲无关的案例即使生动,也不能用做课堂案例。案例所蕴含的知识点应该覆盖大纲的知识点,内容重复度过高的案例应该尽量减少。笔者在上课前根据上面3条标准,围绕根据教学大纲,从教材、互联网及参考书等多方面搜集素材,精心选择教学案例。例如,在讲授java多态性时,笔者会选择一个简单明了的案例来阐述多态性机制。首先,构建一个Geometry类,该类具有computeArea()方法。然后在这个类下派生出Triangle类,Rectangle类,Circle类,并在这些子类中重写computeArea(),覆盖父类的方法。最后,在main()方法,生成每个子类的对象,声明父类的变量,让父类变量引用子类对象。通过“父类变量名.computeArea()”来完成每个对象的面积计算。学生通过这个案例就会发现,即使都调用父类变量名.computeArea(),但调用的方法却完全不一样,这是由于父类变量名所引用的对象不同而导致的。程序在编译时并不清楚调用哪个方法,只有在运行时才能捆绑具体的方法。一边演示这个案例,一边描述程序运行机制,则学生很快就会明白Java的多态机制,这比单纯讲解抽象理论要好得多。

2.课堂演示案例

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课程使用多媒体。然而,大多数教师局限于课前把教学内容详细地制成PPT幻灯片,课堂上边讲解边放映给学生看。这种方式很难使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在课后也很难记忆内容。课堂演示案例要求除了核心的知识用PPT表现以外,所有案例的代码必须在课堂上逐条输入。这样,一方面能让学生熟悉Java的基本语句,另一方面可让学生进入编程状态。在课后与学生交流时发现,大多数学生表示感觉编写代码不像以前那样高深了,而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尤其是课堂上观看了老师编写代码的全过程后,有立即想写代码的冲动。

3.课后加强编程练习

按照教学大纲,《Java程序设计》课程只有12个课时。对于任何一门编程语言来说,这些实验课时都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应该布置与课堂教学同步的适量的操作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后完成,以加深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

实施了一个学期的《Java程序设计》案例教学后,笔者发现学生对Java的学习兴趣明显较往届学生要高,动手编程能力也较强。但也存在不足,例如:包括课堂教学视频、教学案例、在线学习等多种形式使网络教学资源有所缺失。这也是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完善的地方。

参考文献:

[1]张润莲,张向利,叶进.案例教学法及其运用[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4,24(4):102-105.

直接法的教学案例范文第5篇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0-0084-02

西医临床概论是联系医学与药理学的桥梁,其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直接为将来药学服务奠定基础。但该课程要掌握的知识点多,记忆量大,加之新的临床表现不断出现,学习难度很大。传统课堂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忽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知识的特点,让学生非常难学难记抽象枯燥的药物知识,很容易降低对西医临床概论学习的兴趣,不利于专业技能的培养。课堂上教师虽然投入很大精力,但效果不佳,学生也不能很好地掌握相应的知识和能力。所以,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趣味性,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1]。

案例教学法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采用相关案例进行教学,通过教师讲解及组织学生进行研讨,从案例中学习基本规律、原则,从而将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知识,是一种通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及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新式教学方法[2],非常适合高职西医临床概论的教学。文献报道[3-4]了许多学者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西医临床概论教学中,但案例教学法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会在许多方面遇到问题,如课前案例选择、课中案例实施、课后知识巩固等方面,如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本文通过探索高职西医临床概论实施案例教学可能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原因,在多次实践和尝试后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为确保案例教学效果提供可靠的保障。

1 案例教学的探索

课前案例 在案例教学法中,案例非常重要,案例的好坏直接决定教学效果。许多教师选择案例就是直接将临床用药实例拿来使用,很少考虑案例的适用性,这样会产生很多问题。比如:案例难度太深,脱离学生的实际水平,学生无法理解;案例与专业培养目标差异太大,导致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今后工作;等等。因此,案例的适用性是实施案例教学首要关注的。

课中案例实施 案例教学,重点要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和分析问题。如果学生兴趣不高,不愿意参与,那么案例教学就会冷场,实施不下去;但是如果学生太兴奋、太激动,则又会导致分析和讨论的问题偏离教学目标,而且学生讨论的范围太大,则总结不出结论性的知识,教学效果也会受影响。因此,课堂中案例教学能否按照预期顺畅实施,是案例教学的关键。如何确保案例在课堂顺畅实施,也是值得深入思考和总结的问题。

课后知识巩固 高职西医临床概论授课对象是高职生,这些学生特点是专业基础差,擅长形象记忆而不是抽象记忆。西医临床概论知识比较抽象,虽然采用案例教学法能积极调动学生参与,但课后能否真正记住临床表现、相应药品知识,还需要下功夫琢磨一番。可见,实施案例教学后,课后知识巩固问题也是值得研究和总结的,这关系到案例教学法的长期效果。

2 案例教学实践

案例选择 教师在收集、编辑案例时,应充分考虑学生专业培养目标、用人单位对人才要求、学生实际接受能力等因素。在案例确定实施之前,要与各方进行沟通,听取意见后积极修改,力争满足各方需求,这样案例教学更具有实际意义,教学效果更能转化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比如对于高职医药营销专业的学生,用人单位非常渴望学生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对一般的疾病临床表现进行正确分析,熟悉相关药物的药理作用,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因此,案例的选择应以临床典型疾病治疗案例为主,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分析临床症状与药物治疗对应问题。通过这样的案例教学,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将得到增强,非常适合药店、医院药房工作,也符合该专业培养目标。

课中案例顺利实施 案例教学课堂中,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参与是教学成败的关键。首先,将学生分为若干组,各组任命一个小组长,课前布置案例,让各小组长带领成员充分查找资料。其次,课堂中采用辩论赛的讨论模式,让每组在规定时间内发言阐述各自的观点和看法,其他小组可以质疑和辨析。这期间教师要控制好气氛,不要让学生陷入无意义的争论中,当学生观点非常好的时候,教师要及时表扬;学生观点偏离或者错误时候,教师要及时纠正。总之,这个阶段要成为教师引导各组学生开展自由辩论的学习过程。最后,教师将各组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西医临床概论知识。对查找资料充分、表现优异的小组及个人,教师给予适当的奖励,比如最佳分析能手、优秀小组等,这些奖项可作为学生评优评先及奖学金的重要参考。对表现突出的个人和小组,积极推荐其参加省市组织的专业技能比赛,让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充分培养,为将来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

通过这些方法,学生的积极性明显得到提高,学习氛围非常浓厚,教学成效明显。学生课后坦言,这种竞争性学习模式让他们受益匪浅。

临床知识巩固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长期记忆,在案例实施及讲解后,教师可以查找资料,将重点疾病的临床表现及相应药物的治疗作用总结成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的歌诀。比如冠心病的临床表现可概括为:平时无体征,发作有表情,焦虑出汗皮肤冷,心律加快血压升,交替脉,偶可见,奔马律,杂音清,逆分裂,第二音。再比如休克可以概括为“三字四环节五衰竭”:“三字”――“缩、扩、凝”,即微血管收缩、微血管扩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四环节”,即休克发生的原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及其转归;“五衰竭”,即急性呼衰、心衰、肾衰、脑衰、肝衰。

3 教学效果调查

笔者对实施案例教学和未实施案例教学的医药营销专业学生进行教学效果调查,调查结果如表1及图1所示。可见,案例教学法相比与传统教学,学生更易接受,而且教学效果相对较好,更加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4 总结

1)教学后应及时跟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实际学习状况;收集学生还未掌握的难点和疑点,在下次上新课之前要重复讲解,让学生真正掌握,以利于下阶段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