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直接教学法运用案例

直接教学法运用案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直接教学法运用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直接教学法运用案例

直接教学法运用案例范文第1篇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5.065

传统的刑法总论教学模式是满堂灌的讲授方式,这种方式虽然教师能够将刑法总论的基本理论全面和系统的传授给学生。但是,这种方式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却忽略了司法实践的具体情况,重视学生课本知识的学习却忽视了学生综合法律素质的培养。因此,一味的实行教师主导下的讲授,务必会使刑法总论的教学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导致学生对于刑法总论学习仅仅限于纸上谈兵,而不能解决实际的刑事法律问题。有违刑法总论教学大纲和法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同时也不符合现代高等教育理念的基本准则。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很多刑法学教育工作者纷纷探讨刑法总论的教学改革问题,以寻求更为科学、合理且有效的课程教学模式。随着案例教学法的提出,笔者一直在教学过程中探索和实践着,深感案例教学法对于刑法总论的教学具有重大意义。

1案例教学法的概念和特征

所谓案例教学法,是指在刑法总论教学过程中,以刑事案例为依托,通过案例内容将学生带入某种刑事法律情景之下,学生在法律情景之中真实感受案情甚至可以作为案例中角色进入情景,通过小组协作或者个人思考形式追寻解决案例中刑事法律问题的最佳途径,形成方案。这种案例教学方法具有以下特征。

1.1具体、直观

案例教学法用一个案例将学生带入某个情景之下,该情景中涉及很多刑法总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学生在情景之下可以把课本上较为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同情景之中的具体情节相联系,这样就使得抽象的概念和理论以一种生活化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使得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具体、直观。

1.2教学的实践性较强

案例教学法将学生带入某种情景之下时和带领学生办理真实的案例有异曲同工之妙,学生在情景之下可以直观的感受案例,在直观的感受之下,学生身临其境,结合理论知识,找到最佳的解决办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分析案情,动手查阅相关资料,如果是小组完成还需要和组员协作。一个案例的完成可以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刑法总论知识的探索过程之中,在学到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加能提高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因此,案例教学法具有较强实践性。

1.3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

在案例教学法中,从案例情节的阅读分析,到资料的查阅整理,再到小组的讨论和解决方案制定这些环节都是学生完成,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只是起到督促和评价的作用,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自主进行,学生是课堂的主角。

2案例教学法在刑法总论中运用的优势分析

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的提高刑法总论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只起引导和评价的作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和以往一贯的理论课教学模式相比具有天然的优势。

2.1案例教学法符合刑法总论的课程特征

从刑法总论的知识体系来看,主要有犯罪论和刑罚学两块,这两部分内容在很多知识点上都具有很强的理论性,而本课程往往是低年级学生学习,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理论性强意味着难懂和枯燥,倘若一味的坚持教师主导的讲授法,势必造成学生不能完全理解知识点,而且?会导致学生会对课程失去兴趣。从案例教学法的特点不难看出,案例教学法正好能够解决刑法总论理论性强的难题,案例的分析往往使抽象的理论具象化,在案例教学的情景之下,学生更容易理解理论背后的内容。同时,学生理解了也就不觉知识点枯燥了。

2.2案例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刑法总论的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案例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仅仅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引导和评价,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角地位。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再是刑法抽象理论消极被动的接受者,相反成为了积极主动探索刑法知识的分析者和探索者,为了解决案例中的难题而查阅刑法总论的知识,这样的学习模式学生更易接受同时也更加能够得到自我认同感,在趣味中学到新知识,因此就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能力去学习。再从心里认知的角度来看,学习应该是一种自由性、自主性的选择行为,学习的材料必须使学生感到通过学习获得的自我价值和学习意义,而案例教学法正好具有这一功能。

2.3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当今社会对法学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高等教育培养的重要目标。而传统单一讲授知识方式以灌输的形式教给学生现成答案,学生通过机械的记忆所谓标准答案获得知识,这样导致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只会什么,刑法总论这类课程知识复杂,课时却有限,老师能在课堂中讲授的内容始终有限,因此学生课后自学非常重要。案例教学法本质上是教师有一定参与度(如组织、促进和评价等)的学生自学活动,在学生自主分析案情、查阅资料并寻求解决路径的过程中逐渐就培养了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技能,为庞大的刑事理论知识学习打下能力基础。

2.4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法律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法律素养

在传统的刑法灌输式教学中,学生始终是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更多的是听老师怎么讲授知识点或者分析案例,但他们自身的案例分析能力和法律运用能力得不到应有的训练和塑造,综合法律素养得不到提高。这种单一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法学学生,大多数学生只会背法条,而没有能力用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案例,缺乏法律运用能力。反观案例教学法,教学过程中要求老师督促、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案例,大胆假设,通过查阅法律资料论证自己的想法,整个案例从法律关系的分析到法律的适用都由学生完成,案件分析能力和法律推理能力都能够得到、很好的锻炼,这些能力都是学生以后成为法律人才所必须的。

2.5案例教学法在刑法总论学教学中也是可行的

首先,我国长年以来的刑事司法为本课程积累了大量案例素材,这些素材也是开展案例教学法的前提。刑法总论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尽管其理论知识复杂,但是每一部分都能够找到对应的案例,这为开展案例教学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其次,高校大量图书资料也是案例教学得以开展的重要条件,现在一般开设法学专业的高校法学方面尤其是刑法学方面的图书资料都是相当丰富的。这就为学生查阅资料解决案例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再次,绝大部分高校还建有模拟法庭,这也为案例教学过程中开展案例辩诉演练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

3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不难看出,案例教学是一个很好的刑法总论教学方法,但是要取得预期的效果,如果没有良好的设计与科学的运用,也难以发挥预期的作用。笔者将结合自己在刑法总论中的案例教学经验,分析案例教学法在刑法总论中的具体运用,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主要应当包括三个阶段:刑事案例的选取、案例教学的执行和知识点的小结。

3.1刑法总论教学案例的选取

刑法总论教学案例的选取是开展案例教学先决问题,是将案例教学法运用到刑法总论的教学中实施是否成功的前提和基础。教学案例应当是紧扣教学大纲的相关案例,可以来源于历年法院的判例库,也可以是社会关注的案件。所选择刑法总论的案例应当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同刑法总论知识点相对应。案例的选择应根据刑法总论的教学内容进行选取,切忌完全脱离当前的刑法总论知识体系。另外,教学案例应该能使学生通过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对课程中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并能将该知识运用到案例的解决过程之中,从而使学生在理解课程知识的同时并能将其运用到实际案例之中。

第二,具有启发性。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案例应当能够涵盖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必须要能启发学生对刑法总论的知识进行思考,带着问题查阅相关材料,倘若案例问题的设置过于简单或者过于直接就不能起到案例教学应有的教学效果。

第三,具有典型性。在教学过程中所选取的同刑法总论知识体系相对应的案例,该案例应当是对应知识点的代表性案例,最能反映对应的法律关系的具体内容,这样才能使学生将通过典型的案例的学习获得的知识及能力推广到其他案例甚至是以后的司法工作中。

3.2案例教学的执行

案例教学的执行是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步骤,主要包括案例呈现、学生自主准备、展现评价三个分步骤。

首先,呈现案例。一个成功而有效的案例讨论,必须有充分的事前准备。这就要求教师应事先将案例呈现给学生,呈现案例的方式包括:发放案例文字材料;直接描述案例;运用多媒体技术以PPT或者视频的形式呈现;分角色表演案例

其次,学生自主准备。学生自主准备阶段又分为分析案情、查阅资料和解?Q方案的制定等过程。学生拿到案例后,必须先对案例中的法律关系进行分析,只有厘清法律关系,找到需要解决的法律问题后才能有的放矢的查阅相关资料,而资料的查阅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步骤,带着问题查阅相关问题的我国立法以及理论,接下来的步骤是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解决方案的讨论,这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环节,讨论越是深人学生的法律分析能力和法律运用能力等综合能力就越能得到锻炼。

最后,展现与评价。学生自主准备阶段结束后,应当组织学生按照小组对组内的结论进行展示,学生展示后,教师及时对解决方案进行评价。评价应包括学生对于案件法律关系的分析和对立法和理论的运用问题,说明学生给出的解决方案的可取之处或不足之处,并对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

3.3知识点的小结

直接教学法运用案例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数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案例教学法;教学案例。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及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各专业所开设的每门课程在教学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起点,以项目任务为载体,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指导思想实施教学,高职数学的教学也无例外。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对实现这一目标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结合培养目标及高职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迫在眉睫。目前,高等数学课堂中常见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1)注入式教学法(2)案例教学法(3)探究式教学法(4)数学建模训练法。其中,案例教学法具有以优点。

一、案例教学的优点

案例教学巧妙地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桥梁,缩短了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

1.通过案例教学,既可解决实际生活中产生的问题,又能达到获取新的知识、巩固基础理论、提高解决问题的技能。

2.有效地运用案例教学法还有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从而在学生职业素质及个人能力的塑造中发挥重要作用。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常常以教师为中心,围绕教材,从概念到定理,从定理到公式,关注的只是向学生灌输了哪些知识,致使教学与生活脱离、理论与实际脱节,忽略了真理形成的过程,忽视了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导致学生看不懂、理解不透、掌握不好,更谈不上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而案例教学可以创设富有启发的学习情境,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信息传递模式。

4.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案例教学中,无论是“从案例分析到概念建立”,还是“从数学理论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都需要引导学生在案例的分析中发现概念;在解决问题中建立理论、总结方法。从中发现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间的密切联系,为运用这些知识较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久而久之可以促使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化,大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在教学中具体实施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以生动的案例作为教学内容的一种方法。它体现了教学论的人本化思想和现代心理学的建构主义认识论思想,符合学习者建构知识、接受知识的内在认识规律。教学程序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课前准备阶段――分析阶段――讨论阶段――总结阶段”。在案例的选取上,要注重与各专业知识的衔接和融合,加强应用性。

1.用一个典型案例导引出多个数学概念,使得抽象的数学概念不再是那么生硬的直接塞给学生,而是自然流畅的出现。让学生知道概念产生的原因和作用,有利于理解和正确运用这些数学概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如不定积分概念的教学中我是如下处理的:

提出案例:某段高速公路上限速80km/h,某车在该路段出了交通事故,交警到现场测得该车的刹车痕迹有30米,又知该车型的最大刹车加速度是-15m/s2。交警判其超速行驶,承担事故的主要责任。车主不服,你能给出可靠的理由吗?

先把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进行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导引出一些数学概念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们分析到问题的答案就是该汽车在刹车前的初速度,而已知条件是汽车在刹车中的加速度。由汽车在刹车中的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路程与速度的关系,导引出原函数的概念;怎样找到该问题中加速度的原函数呢?再由原函数的多值性导引出不定积分的定义。这样使得一些数学概念的产生顺理成章,也便于学生理解接受。在解决该问题的计算中,直接积分法也就水到渠成了。

类似地,微分方程的概念等有关问题都可以按这种方式,选择一个合适的案例顺势切入。

2.遵循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用多个案例说明某一个数学概念,还原数学概念的原貌和产生的背景。

再如定积分的概念教学中我安排了三个案例:

案例1: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问题

设某一物体以速度v=2t(m/s)作变速直线运动,求它在t=0到t=4秒内所通过的路程。

引导学生作如下的设想,实现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先把时间分割成若干段,在每一个小时间段上近似看作匀速运动(不妨假设该时间段末端对应的瞬时速度为该时间段上的速度)。

比如,分0.5秒为一时间段,这样计算的路程的近似值是S=18(米);

再分0.4秒为一时间段,这样计算的路程的近似值是S=17.6(米);

若分0.2秒为一时间段,这样计算的路程的近似值是S=16.8(米);

这时启发学生讨论,是不是时间段分得越细小,所计算的路程与实际路程就越接近?我们按照这种思路走下去,通过分割、近似、求和、取极限就得到所通过路程的数值为■■2t■t■=16(米)

案例2变力沿直线所做的功

设质点M受力F=2x的作用沿x轴由原点移动到点(2,0)处,求力F对质点M所作的功。(让学生仿照案例1的做法自己完成)

用以上同样的方法,通过“分割、近似、求和、取极限”几个步骤.我们可以得到力F对质点M所作的功为:W=■■2ξix■=4N

案例3求曲边梯形的面积

曲线与直线、以及x轴所围成的曲边梯形是一种不规则的图形,求它的面积没有一般的公式可用,我们可以采取以上的思路与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用一个可以验证其正确性的例子。比如,求由y=2x+1、x=1,x=4以及x轴所围成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已知所围图形是一个梯形,应用梯形的面积公式容易得到其面积的真实值是18再用上面的方法:通过“分割、近似、求和、取极限”几个步骤(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与我们用梯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出来的精确结果是一致的。该实例也验证了这种方法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上面三个案例,它们都是通过“分割,近似、求和、取极限”这种思想化归为一种特定的和式极限问题。将其一般化,抽象化即得到“定积分”的定义。

这样以案例引入,使概念开始尽可能不以严格“定义”的形式出现,而是结合自然的叙述,辅以各种背景材料,顺势引入,减少数学形式的抽象感,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类似地还有极限的问题、导数概念等也可以采用以上的方法实施案例法教学。

3.数学知识的应用是高职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它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解决过程也较为复杂。案例教学的实施,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灵活处理问题的技巧,学生在教室内就能接触并学习到大量的社会实际问题,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如模型最值问题,投入产出数学模型分析问题,人口增长模型及求解问题,变力作功及液体压力问题,转动惯量问题,流量问题等等。在高等数学的教材上有很多类似的案例,我们要精选或设计一些有专业背景的、综合性较强的案例交给学生分析,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掌握应用的方法。应用案例教学法力求使学生在较为系统的掌握高等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的同时,学会用数学思维去思考问题,为他们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一些想法和体会

1.案例法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开放式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的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位置发生转移,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参与引导,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整个教学过程必须有学生参与,力求做到“概念启发学生去总结、规律引导学生去探索、问题组织学生去研究”。因此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参与其中,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2.案例教学需要师生双边互动,一般耗时较多。如果授课内容较多而课时受限,就会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建议在讲授重点内容时,精选案例,精心策划组织实施案例法教学。如果不考虑学科的特点过分强调案例教学,就会流于形式,无异于一般举例,这既不现实也不科学。

3.案例法教学与传统的举例法教学有根本的区别,举例教学法针对教学内容某一知识点,是对数学概念的说明、对有关理论的诠释、对数学方法的示范,是教师单方面的教学行为。运用的是先理论后实践的认知方法。而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的需要,通过教师的精心策划和引导,运用典型案例使学生置身于实践环境中,以达到高层次认知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运用的是“从实践中来,上升到理论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的认知方法。

4.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性导致了它的高度抽象性,这就给案例的选择与设计带来一定的困难,致使案例教学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仍然存在着局限性。案例法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案例资源还很少。我们在教学改革试验中尝试编制、遴选一些教学案例,但编制的许多数学案例仍然处于浅层次,低水平,况且是凌乱的几个点,不能贯穿成一条线,很难在数学案例教学中全面展开应用。

案例是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来的,涉及生活和学生所学专业的各个方面,一个好的案例可以成为数学知识的载体,它将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融人其中,能使数学的“有用性”更鲜明地体现出来。实践探索证明,案例教学的确是教学的一种好的方式,是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发展趋势,其良好的教学效果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2]郑文昭.试论案例教学法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6,(11).

[3]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年6月版.

直接教学法运用案例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国际贸易 案例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b)-0071-01

1 课程特点

国际贸易是一门方针政策与业务技术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政策和实践性均很强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具有以下特点:

(1)实践性强。国际贸易课程会涉及到专业术语的使用,合同签订,合同履行,违约等环节,所以,每个知识点都需要具体的实践操作才能更好的完成这门课程的学习,即直接指导对外贸易业务的实践工作。

(2)与国际贸易惯例联系密切。国际贸易交易中的惯例,通常是在国际商务贸易中逐渐形成一种商务习惯。因此,在整个国家贸易课程实际教学中往往涉及到很多现实国际贸易实践案例,如《国际贸易信用惯例》《国际贸易公约》等等,这些都是要在课堂中要反复强调的国际基本惯例。

(3)对语言要求高。国际贸易中都涉及到对外贸易,而且其重要则是,洽谈对象之间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用英语来表达。因此必须掌握相关的国际贸易专业英语术语。

2 案例教学的特点及在其教学中的作用

案例教学是学生与老师之间互相提问和自我总结、分析、批判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这种教学与传统的讲授与接受式教学相比之下,案例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1)形象、直观的表现形式,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充分的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往往是被动的接受者,学生并没有参与到教学中来,对于抽象的知识不容易接受。即便一些内容明白了,但是对其印象也是模糊的。案例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不同之处就是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教学中来,通过亲身体验所学到相关知识,对于所学内容感觉易于接受,印象也较为深刻。

(2)有助于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必须要对案例进行独立分析、归纳并且在课堂中要与教师有相关的互动。通过提问和讨论环节,学生的语言表达、逻辑推理能力方面的要求尤为突出,否则学生就会是懂非懂。经过长期案例教学法的训练,可以让学生具备理性的思维方式。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创新精神。

案例教学法注重的是学生批判精神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通过不断追问、反问,对其回答的不断否定而得出结论。此外,案例教学并没有预设的、确定的结论,结论就是在学生与教师相互辩论之间形成的,结论也没有标准的,此种教学法的目的不是学生的结论好坏,而是锻炼其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案例教学的作用是把每一个案例作为一种教学工具,使学生处于决策者的地位来思考和解决问题。通过独立分析和他人之间的讨论,让学生学会针对不同的案例的情景拟定问题,并选择出各种可能的方案,然后提出目标和决策标准,作出决策和制订实施计划。一个典型的案例可使课堂讨论一直围绕着真实生活中的棘手的问题来进行。在课堂讨论中,学生之间以案例为对象进行分析和阐述,得出各种观点和不同的思维方式。教师必须指导整个讨论过程,更好的引导学生共同思考,互相质疑,若观点有分歧,可以当场辩论。所以,案例教学这种模式对教学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3 案例教学的意义

案例就是一种教学目的的需要,首先是要对现状进行仔细的调查,经过一定观察分析,然后再对整个问题进行书面表达。案例教学就是运用案例进行教学实践,与传统的教学不同,不是以往的概念式的灌输而改为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研究探索性的高效学习的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的意义可概括如下:

(1)运用案例进行教学,从传统的灌输模式转变成了活学活用,不仅改变了教学方法更是改变了学生思考模式。把原来那种静止、被动的课堂讲授知识转变成了学生与教师互动,更形象生动的传达所必需的基本知识。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真理形成的过程教学,从而导致学生学不深、学不懂、学不透、记不牢的现象,更可怕的是学生根本不会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案例教学是一种新型的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有别于传统的概念注入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明显的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教育心理学“需要论”的角度来说,一个人心理上一旦形成了“自我实现需要”,人们就会用不同的手段来开发自己的潜能来努力实现自己需求。创造性能力的发展、决策性能力的提高主要取决于一个人思维能力的发展。教育家普捷洛夫说:“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此时,学生在典型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就会自然而然的学会独立思考,自我总结的能力,同时通过讨论也会发现自己的不足,使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3)使用案例教学的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需要有饱热情、丰富的经验去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授学生以鱼,不如授学生以渔。案例教学就是把现实的问题放到课堂中去讨论、判断和分析,同时诱导和启发学生思考方式和习惯作用。课堂上师生之间案例讨论中,学生做起了课堂的主人,参与整个案例的分析,充分的学习、运用知识,学会分析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陈庆,赵志梅.案例教学法在法学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63.

[2] 陈树文.哈佛大学商学院案例教学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80-84.

[3] 黄爱双.案例教学在国际贸易课程的应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17):118-119.

[4] 吕保利.案例教学在课堂中的运用和探索[J].河南农业,2010(16):27,34.

[5] 周新华.案例教学:创新性教学实践的一种方式[J].创新教育,2002(1).

[6] 武玉红.试论案例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1):48-49.

[7] 刘克非.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方法改进的探讨[J].经济师,2005(11):120-121.

直接教学法运用案例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审计专业;案例教学;模式探析

为了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合理运用到今后的工作生活中,高职院校审计这一专业经常用到案例教学法模式来促进这一教学目的的达成。通过案例的讲解与分析,学生能更为直观、生动地领悟相关知识点,体会到相关课程的实用性,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可以说,案例分析教学模式顺应了课改要求以及现今推行的教育理念,转变了传统的老师教、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与教师与同学进行交流、互动、合作与探究,教师不再照本宣科,而是帮助学生学会如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这一教学法符合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认知过程及规律,能够将审计专业知识合理、充分内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针对审计这一专业,高职院校的教学目的为培养审计类人才,使学生在将来到企业审计岗位以及会计事务所中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工作,因此,这门专业的实践性非常强。然而,学校并不能单纯依靠分派学生到实际工作岗位实习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如果在教学中能运用好案例分析这类教学模式,结合模拟审计工作的相关练习与操作,必定能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做好有用的铺垫。在审计专业的教学中运用案例分析教学模式,即根据教材内容,选择适合的案例以加强理论知识的运用,比如,在审计课程中对很多原理知识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先将创设此知识背景下的相关案例情景,让学生根据案例具体内容做分析与动手操作,实现理论与实践间相互转换、互促互进的作用,进而强调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易混知识。需要注意的是,在审计专业课程中引入案例的目的,不仅仅是促进学生巩固与理解相应理论,更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出具备专业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教师在进行审计专业课程案例教学时,应当以具体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合理、适当、适时运用好案例教学。

一、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 以理论讲述为主, 再结合相关理论讲案例

案例分析在审计专业课程中占重要的比重,案例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然而,教师更要注重得当、合理运用好案例教学。因为审计类的教学知识大多比较抽象,注重理论性以及层次性、结构化的内容。例如《审计学原理》这门课,其中很多抽象的内容理解起来较为困难,且不易消化。这时,教师如果展示更多切合实际的案例,或者将有一定缺陷的审计业务作为案例呈现给学生,让它们做分析、判断及纠正,则更为直接与易于理解,也能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以案例讲述为主, 将理论融于案例之中, 通过对案例讲授、分析和讨论, 总结归纳理论

在审计学课程的解析中注意以理论结合案例的分析,案例讲解应放在主线上,同时辅之以理论做恰到好处的穿插,并让学生对真实案例做分组讨论,教师做重点的分析及提示,让学生从讨论中深化理解教学内容,总结归纳不足以及优点,从实际操作中强化教学内容。例如,对于《经济效益审计》这样的课程, 教师在讲解财务报表的延伸效益审计相关章节时, 首先应当明确教学角度,可以从案例库中选用某公司近三年的真实账务及其相应的财务报表,

尽可能真实且还原教材要求,再要求学生以案例为基础,对财务资料及报表做动态的过程性分析,同时比较测算相关财务数据,利用所学的财务核算指标辅助测评、分析等工作; 在学生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容易疏漏,操作难点做提醒,确保学生的独立操作可行性做检查;其次做小组的分组讨论时,教师应对学生的整体完成情况做评价,小组讨论中交流心得,对不足之处进一步完善;最后教师对学生这次案例的实际操作做总体测评,并让表现突出的学生做心得交流,对实际操作中出现的状况做分析指导,辅以教材案例的解析,深化学生理解,总结易错点,避免学生在今后操作中再次出现类似问题。整个教学过程中,审计的理论知识理解较为抽象,而将理论融汇于实例中,不仅能让提高学生的独立分析能力,更能帮助学生巩固和强化记忆所学内容。另外,案例教学中应结合教师的教学经验,做到课题的深入浅出,避免学生生搬理论知识的情况发生,而是巧妙的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案例,寓教于学,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在教学的互动中灵活的掌握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

三、在审计理论课之后, 专门进行审计案例课程的讲解, 通过大量案例的讨论, 侧重解决审计理论与实践结合问题

在审计学的教学中,通过引经据典让生掌握较为抽象的理论概念,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讲授《审计案例分析》这一课时,教材中的案例为“安达信对世界通信的审计失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做小组讨论,从案例中找出为什么这项审计没有成功:首先,安达信在形式上自主性不强;其次,安达信没有足够的风险防范意识;再次,安达信在进行审计规划时,未做好世界通信会计流程的市场前景预估与市场分析;最后,安达信没有直接的审计证据,审计意见的获取渠道不充分,材料不足。通过案例的分析讨论,在宽松的分组讨论氛围中学生自主的了解课题内容,并对审计的独立性,风险,证据等审计重点内容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在进行课题难点讲解时,教师对学生的思维开发是否充分,直接决定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程度。

总之, 审计专业教师无论采取哪一种形式或几种形式进行案例教学, 都要保证学生系统掌握审计理论及基本技能, 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同时, 每次案例教学后, 教师应要求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 使学生在对案例思考与讨论后进行总结和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 起到锻炼和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作用。写出案例书面分析报告是整个案例教学过程的最后环节, 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决不能忽略, 一是学生的书面报告可以作为教师给学生进行考核的依据之一;二是通过这个环节也可以检验和锻炼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实现审计人才培养目标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华.审计案例研究[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直接教学法运用案例范文第5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作用;具体步骤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5-0074-02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努力引导学生在实际问题的探讨中提炼理论,培养学生根据理论知识,学会独立做出判断,在多变的情况下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这样才能取得思想政治理论课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案例教学法及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作用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用与授课内容相关联的案例,教师与学生一起,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和总结,从而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是科学研究案例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运用,案例研究方法是一种解释具体事件或社会现象的方法,它是利用一系列的相关资料,运用一定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得出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意义的结论。案例教学法的过程是先提出问题然后引出新的问题,将学生引向更深刻的知识和理论的探索中,从而帮助学生解答在这个过程中诸多的疑问,这是一个逻辑推理和辩证思考的过程,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的过程,学生在发现问题、解答问题时对现存的知识和理论作进一步的分析和思考,探究出问题的根源,这也是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形成研究习惯的过程。案例教学法其实是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培养的方法,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怀疑批判的精神,强调分析、研究和理解的意义,因此,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讲授基本理论和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所必须具有的能够激发其能力的一系列素质因素,包括道德品格的形成和践行道德规范的习惯和勇气;理性和准确的判断能力;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职业追求;现代化的意识和观念等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理想,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等,教会学生掌握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辩证思维和方法。要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的,在教学中就应要求教师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抓住教学的重难点问题以及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以及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案例教学法以真实事例的现实性、感染性;以课堂讨论、模拟事件情节等形式的直观性、生动性;以师生互动,共同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三者的有机结合,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实现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思想素质的根本教学目的。案例教学法在两课教学中的作用具体有:

1.改变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偏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单一的课堂传授式的教学最大的弊端就是脱离了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把教学内容定格在教材的框架之内,将使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受到书本的限制,从而失去在学习中体会生活的活力和生活的意义的吸引力,学生不能感受到学习与现实的直接联系,这样难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时,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即强调教学中的理论联系实际,主张将理论奠基于实践并发展于实践。教学中可以运用的来源于实践的素材很丰富,除了社会热点问题、及时的新闻信息,还有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实际,将具有现实感的真实素材运用在针对性的教学中,使教学具有了证明力和说服力,让学生不会局限于理论和知识的传授和灌输中感到乏味,产生对抽象理论不实用的偏见,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现实中许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动案例,一旦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再通过教师准确、生动的分析,能够把学生的思路引入到案例实践的情景中,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传授与灌输变为了主动去理解、分析和探究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在生动的氛围中,体现了现实性与理论性的结合,能赋予学生学习的真实感受,激励学生学习的动机,真正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涉及的正确思想和观点内化到学生的心中,以指导学生的现实行为,从而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2.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和理论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创造能力。案例教学法最核心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培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现实问题,从而牢固地树立起正确的思想和观念,因此案例教学法不是单一地让学生只掌握某一方面或某一个知识理论,这就要求教师调动学生,共同完成教学案例的设计和选择,共同完成教学内容与案例的恰当结合,这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学习不是只靠老师一人来安排,学生在创造性地设计、创造性地选择案例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在师与生共同探究、平等对话的案例教学中,老师引导和帮助学生解决一个个疑问,巩固一个个正确的认识,一步步靠近真理。案例教学中的平等对话和交流,需要教师的引导控制,教师在学生的挑战互动中能充分发挥引导的作用,教师不回避学生的质疑,与学生共同探究,这种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批判精神和创新能力。

3.帮助学生牢固掌握一系列相关的理论问题,从而树立起正确的观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理论和思想贯彻于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法能够通过现实中真实的案例,找出案例背后隐藏的带有规律性、普遍性的本质特征,即在对案例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之后,找到案例产生的主客观因果关系,从而总结提炼出相关的理论,建立和深化对理论的认知,让学生直接感受到知识和理论由感性到理性的发展过程以及在实践中抽象总结的过程。案例教学一定不能只注重案例情节的介绍或就案例分析案例,从案例的选择到对案例每个环节的分析、评论都要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的知识性和教育性,既要尊重学生个人的意见,又要坚持真理的引导,让学生从案例中明白什么是人生的价值,懂得在现实生活中选择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对人生的意义。通过案例的分析,还能让学生了解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相关理论的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学生在复杂多变的现实中准确运用理论,把握问题的本质,解决矛盾和冲突的能力。因此,当学生置身于现实的实践中时,就会运用自己掌握的理论和知识,在自己正确观念的支配下,解决好社会问题,把握好正确方向。

二、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运用的具体步骤

1.在教学大纲要求的范围内,针对性地选择案例。案例教学法的案例选择,不能脱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要求的范围,但最好是根据所教的理论从学生本身可能面临的问题中去选择,然后教师利用案例教学法,通过理论去澄清学生思想上存在的疑惑。案例选择的基本要求是:要把所教理论贯穿于案例之中;所选案例通过精练的文字来叙述案情;要选择与知识和理论相关联的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案例;案例尽量是近期发生的并为学生较为关注的事件。要注意案例涉及的事件不宜太分散,针对一个知识或理论专注地分析,深入地研讨,循序渐进地使学生能够了解此案例所要求他们理解和掌握的内容,如果案例涉及的事件分散地呈现,学生的注意力和关注度会降低,甚至不能集中、深刻地理解教学的内容和目的,难以取得案例教学的效果。总之,案例要少而精,要能激发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分析思考中,懂得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践能力。

2.就案例涉及的问题和理论做充分的准备,确定教学的具体方法。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充分地了解案例中的议题,掌握解决案例需要运用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并准确地提出与学生研究的问题,为此做好充分的准备。案例教学法是要对案例反应出的问题进行反思并对其进行价值的判断,因此,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取得良好成效的前提,也是成功教学不可缺少的步骤。在案例教学中,老师与学生的角色不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在师生不断问答、响应与引导的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倾听者,学生是在提问中倾听和接受引导,其实双方都应该是教育的主体。案例教学法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辩论式。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争议比较大的案例,教师可选择案例中的一个中心议题让学生展开辩论。二是分析式的讨论。这种方式是让学生讲解、分析案例,扮演主讲人的角色,并接受其他学生的咨询。三是模拟式的讨论。这种方式是让学生模拟案例中的各种角色,解决案例中提出的问题。教师应根据案例的情景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3.让学生了解案例背景,使其融入案例情境中。确定案例和教学方法之后,老师给学生介绍案例可根据案例情节的特点或具体教学的条件,先将案例印发给学生,让学生理解、消化案例内容,同时根据案例研究和分析的需要,要求学生查阅有关的理论、政策、法规,为课堂分析案例做好准备,也可选择在课堂上口述、多媒体视频、图案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案例内容。如果有条件,可让学生到有关司法部门去了解和感受,这更有助于案例的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实地充分了解案例的背景,让其融入到案例情境之中,并且课堂上为学生营造出解决案例的实践环境,将学生从书本知识、理论引入到实践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4.准确提炼出与案例有关的理论,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通过老师与学生对案例的共同分析,总结归纳出带普遍规律的理论是最重要环节。描述和分析案例可以由教师主讲,也可由学生依次地提问与老师一起探讨。这一环节主要是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提炼材料的能力,锻炼学生抓住关键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能分清案例的细节和关键性问题的判断能力。描述和分析案例要求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使学生在客观而公正的分析中,既掌握整个案例的材料,又学会了陈述、分析问题的方法,这有利于学生学习精神的养成。学生在分析案例中得出理论,而这种理论又是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总结出来的,是学生的直接经验,理解就能更透彻,更牢固。老师所提出的问题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总结归纳出要求掌握的有关理论,因此提出问题的技巧和准确性是极为关键的问题。老师在掌握理论和案例的基础上,要突出理论的逻辑性,针对案例提出具有相应的逻辑结构的问题,通过师生双方对这些问题的分析,一步一步地得出所学理论,使学生懂得理论是怎样来自于实践,又怎么样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的。教师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好引导的作用,当学生分析案例偏离思想政治理论的正确轨道时,老师要及时地引导,使其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老师对学生得出的各种结论都要做正确的评价,以保证案例的分析体现思想政治理论的科学性、逻辑性、思想性和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