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发表英语教学论文

发表英语教学论文

发表英语教学论文

发表英语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传教士;英语教学;争论

中图分类号:G40-0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297(2008)09-017-02

一、 传教士有关英语教学争论之缘起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前传教士办学行为还并无统一组织领导和管理,传教士从事英语教育活动处于无组织、无序的状态。教会学校的英语教育由传教士自行决定是否开展。当时传教士中从事英语教育的人数并不太多,而且教学内容也不太深,因此对何种语言作为教学语言并无太多争议。随着各国与清政府不平等条约的陆续签订使传教士获得了更多有利传教的特权,越来越多的传教士逐步在中国大陆特别是沿海地区兴办的教会学校里开展英语教育。围绕在教会学校中是否向中国学生传授英语以及以何种语言施教的问题,传教士逐渐展开了一场长时间和大范围的争论。

1877年基督教传教士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传教士办学由分散走向联合。美国长老会传教士狄考文(Calvin W. Mateer)发表《基督教会与教育的关系》一文,提出了教会要重视教育问题。传教士有开办学校和教授科学的使命。该文虽未直接提及在教学中使用何种语言,但联系狄考文在山东兴办登州文会馆的实践,狄考文认为“中国的教育应该用中国语言,这是十分正常的。”此后随着传教士办学的进一步展开,一些传教士开始在讲话或文章中赞成使用英语教学。80年代初传教士香便文(B. C. Henry)和库思非(C. F. Kupfer)在《教务杂志》上发表文章均主张教会学校不应过分注重宗教,应开设包括英语、科学及其它学科在内的多种课程。80年代末,丁家立和李安德等人也发表评论认为教会学校应做好英语教学的准备以满足中国人学习英语的需要。

二 、传教士有关英语教学争论之过程

但以狄考文和谢卫楼为代表的传教士反对在教会学校开设英语课程。在1890年 基督教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狄考文发表了《如何使教育工作者最有效地在中国推进基督教事业》一文。坚决主张“用中国语言施教”。狄考文反对英语教学的主要原因是:首先学生学英语的目的是为了“赚钱”而不是准备从事布道工作。“接受英语教育的人自然认为英语是他的饭碗,希望以此为生。结果由于自然的需要,被通商口岸吸引去,在外贸部门或外事有关的衙门里寻找职位。处于这种地位,他对人民是谈不上有什么好影响的。”其次,英文教育可使学生道德品格降低。“学英语的人几乎都学会了追求生活好,穿得好,享受荣华富贵。他们的生活、习惯和观念染上了外国色彩,他们并不赞同父母家庭节约朴素的习惯。” 而采用中国语文教学能帮助学生学完各项课程,使学生在本国人民群众中取得学术声望。并且中文教育能使人有效地应用知识,引导受教育者与人民打成一片,成为社会上有广泛而多方面影响的人。他反对教会学校教授英语的主要立论点在于维护教会学校的宗教特性,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传教事业的目标。狄考文说:假使我们必须教授英语,我们无疑地将得到中国官吏和富人的赞助和支持。这样,我们将被迫放弃学校的具有特色的宗教性质这个好的措施。我们招到的将是另一类学生。学校的宗教风气将迅速改变,而置我们于不顾。还有一个结果,也将几乎不可避免,那就是,中国的学术标准将下降,学习英语将使掌握中国古典文学受到致命的影响。”

正是狄考文提出教会学校必须使用中国语言教学的观点引起了传教士对英语教育的全面争论。越来越多的传教士加入这场争论,提出自己的观点。谢卫楼(Devello Zelotos Sheffield)也一直反对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他的教育思想和狄考文是一致的,竭力反对在教会学校教授英语课。他创办潞河书院的基本目标是“培养青年成为教会工作人员,以满足教会日益增长的需要”。他不赞成在潞河书院开设外语课程。因为谢卫楼认为“中国的基督教工作人员用中文术语学会西方科学后,必定能够更有效地在他们的同胞中传播科学知识。”在狄考文和谢卫楼的坚持下,他们主持的登州文会馆以及潞河书院都一直没有开设英语课程,后来由于形势的变化直到20世纪初才开设了英语选修课程。与之相反,福勒、李安德、卜舫济等人却主张开设英语课程,并主张用英语教学。在1886年福勒与李安德创建汇文大学的时候,他们决定“除了中国经典之外,其他各种都用英文教学。”因为他们认为“中国学生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用英文的人比不用英文的人要学得更深入。”因此乐意开设英文以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知识需要。汇文大学于1886年声明:“英语知识很快就会成为中国各阶层活动人物必须掌握的知识。我们的目的是要给学生关键的和实用的英语知识,并通过学习现代文学作品使他与时代并肩前进,并使他能够成为千百万不谙西学的同胞中的一员领袖。”

1888年卜舫济给差会部的报告中阐述了开设英语课程的种种好处:“华人研究英文,犹如西人研究希腊拉丁文,可以增进智慧;研究英文,可以铲除华人排外之成见;华人研究英文,可以增进东西方之间的接触,占据商界重要位置;华人研究英文,可明了基督教事业和教义;华人研究英文,至少在通商口岸,已势在必行,教会学校应捷足先登”。卜舫济认为反对英语教育的传教士们没有意识到英语教学的教育意义。这把钥匙将引导学生打开知识之门,同时也有助于那些有志于出国继续深造的年轻人。

在1893年“中华教育会”第一届年会上,花之安(E. Faber)发表《中国基督教教育面临的问题》(Problems of Christian Education in China)的文章,将教会学校必须采用英语教学的重要性绝对化。鼓吹教会学校应当广开英语课程,使英语逐渐取代汉语,而成为东方的语言。他说:“虽然英语教学对传教没有直接帮助,但中国人学习英语越多,对中国本身以及中国与西方的交往越有好处。英语教学可以作为中文教学的一个分支,但这是在政府官立学校的事情。如果在教会学校有西人监替而完善地教授英语,那么汉语教学就必须从属于英语,让位于英语。中文语言虽然正在发展,但用它准确表达科学思想,仍需几百年的时间。翻译问题不完全在于翻译者,而在于翻译的语言。任何没有产生在思想里的东西不可能出现在语言中。因此,如果我们要能用汉语翻译,我们仍必须等待汉语的发展。这种发展是中国人的事情,我们必须用目前的英语来教授科学知识。英语要成为东方的语言,教授完全的科学知识只能用英语。”

而在支持英语教学的传教士与反对英语教学的传教士激烈争论中也有一部分传教士支持英、汉双语并用。李承恩曾经认为用汉语是最好的教学语言,但现在他却认为用英语教学有许多好处。“首先,我认为目前缺乏汉语的科学术语,现有的术语也不统一。而用英语教学对师生都大有益处,英语课本中提及的其他著作的同类课程对于精通其他学科是大有裨益的。其次,懂英语带来的主要好处是扩大学生知识范围,学生从中可以汲取任何学科的丰富信息,随心所欲地搞科研。此外,懂英语、用英语可以活跃思想,促进独立研究。”1899年在上海举行的中华教育会第三届年会上李提摩太在《中国的教育问题》(Educational Problems in China)一文中明确提出“用以进行教育的语言。这将不是本地的方言,也不是高深的文理,而是官话和外国语,这就能配合各国减少语言的种类而不是增加语言的种类的趋势。”

1896年“中华教育会”第二届年会,传教士对教会学校是否开设英语课程的争论己基本平息。这届年会的议题是围绕如何实施英语教学的方法等展开的,对英语教学的反对之声几乎绝迹。传教士在会上着重讨论了教会学校课程的设置的比重问题,对英语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本次大会上,美国美以美会传教士何德兰(Isaac. Taylor Headland)和美国圣公会牧师卜舫济发表专文,支持在教会学校中教授英文。何德兰认为,教授英语有六点好处:一、英语课程吸引更多的学生来教会学校学习,教会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从而也是更严格地选择充任教职者;二、英语教育可以培养同情教会的有影响的社会人士;三、英语教育可以验证信教者的忠诚;四、英语对于宣道者和学医者非常有用;五、学习英语的人会越来越多,与其由不信基督的人教授,不如由信仰基督者教授;六、过去十年的英语教学己经成功地使反对者减少了。上海圣约翰大学校长卜舫济要求教会学校所有课程,除国文课外,应尽量使用英语教材,用英语进行教学。他的理由是,英文如同拉丁文在古代罗马时代一样,可以作为感化野蛮民族的工具。卜舫济进一步论证说“我们不懂中文就无法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同样,中国人不掌握我们的语言就无法获得对西方文明的充分理解”。他强调,无论是出于训练学生的头脑还是出于帮助学生谋生的目的,英语都应该成为教会学校的最重要的课程。汉语不能正确地翻译现代科学知识,并以此作为教会学校开设英语课程的理由。对于英语课程的必要性,一直以来坚持汉语教学的狄考文也逐渐改变观念,对开设英语课程表示理解,并对以从事英语教学的传教士所取得的成绩表示赞赏。

三 、传教士有关英语教学争论之结论

这场有关英语教学必要性的争论从1877年开始到1896年结束,前后长达近二十年,最终以支持英语教学传教士一方的胜利而告结束。传教士们对于从事英语教学各种不同观念的激烈碰撞统一了传教士开展英语教育的决心和认识,提升了教会学校的英语教学水平。传教士在教会学校普遍设置英语课程,教会学校较高的英语教育水平的成为吸引学生的重要特色之一。教会学校改变过去实行免费教育的做法,开始有意识地招收买办阶层、官员和开明绅士的子女入学并收费。传教士关于英语教育观念的统一和充足的经济来源大大推动了教会学校英语教育的迅速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Calvin. W. Mateer, Records of the General Conference of the Protestant Missionaries of China , 1890.

[2]顾长声.从马礼逊到司徒雷登――来华新教传教士评传[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

[3]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发表英语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学术英语;需求分析;研究生

一、引言

学术英语(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是英语教育(ELT: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领域较新的一个教学和研究概念,其研究对象是学习者的学术交际能力。学术英语课程是以教授学术英语所需要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为目的的语言教学模式,主要是帮助学习者提高专业课程学习需要的语言综合能力,包括学术写作、学术讨论、文献查阅、论文宣读和陈述等各学科和专业通用的语言知识和技能。根据Dudley-Evans & St. John[1]和Hutchinson & Waters[2]的分类,学术英语可分为ESAP(English for Specific Academic Purposes)和EGAP(English for General Academic Purposes)。其中EGAP包括学术论文写作和国际会议交流所涉及的学术语篇、研究论文体裁、学术规范、论文宣读和陈述等各个学科和专业通用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并广泛应用于课程设置和教材开发。目前,国内外EAP理论研究涉及语篇[3] [4] [5] [6] [7] [8],语类[9] [10] [11],语言特征和修辞策略[12] [13] [14] [15],以及语料库[16] [17] [18] [19]等。

EAP课程的开发和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英国,现在成立了拥有众多大学成员的协会BALEAP(British Association of Lecturers in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创办了学术期刊JEAP(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美国现有数百所大学开设EAP学位课程,并有主要刊登EAP科研论文的学术期刊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在许多非英语国家和地区,如罗马尼亚的大学根据所设专业有选择性地开设EAP,新加坡的大学中EAP也是高校英语教学的绝对重点[20]。日本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的英语教学与专业挂钩,也开设学术英语[21]。香港大学等六所大学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课程主要也是学术英语[22] [23]。

研究生培养的目标是培养能够独立从事专门研究的高层次、高素质科研人才,能够撰写和发表符合国际标准的学术论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交流。我国《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第一外语)教学大纲》[24]规定的研究生英语教学宗旨是“使学生掌握英语这门工具,进行本专业的学习、研究与国际交流”。作为各学科专业高端人才后备力量的博士研究生,更是需要检索大量相关专业英语文献来获取本专业最前沿的信息,撰写英语论文,用英语和专业人士进行口头或书面交流。另一方面,各学科的英语语言都具有独特的词汇、句法、修辞和语篇特征,而这些知识是传统通用英语(GE: General English 或 EGP: 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课程中所学习的语言共核部分没有覆盖的,有必要进行专门和系统的学习,否则就会出现英语水平再高也无法进行专业交流的窘境。因此,国内高校如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大学等[25] [26] [27]都开设了针对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学术英语课程,旨在规范学生的学术行为,增强科学精神和学术素养,提高国际学术交流水平。目前国际学术领域各学科的主要著作、期刊论文、研究成果等都以英语为媒介公开发表,但中国学者在学术英语交际能力方面还存在欠缺[28]。因此,研究生的学术英语需求分析刻不容缓,它对于我国研究生学术英语课程建设和研究无疑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二、问卷调查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对某重点大学2011年级博士研究生进行了学术英语需求分析。问卷调查随堂定时进行,由学生自主完成,任课英语教师当场回收有效问卷250份。问卷内容包括学生个人信息、英语水平、学术英语需求以及建议或意见四大类总共16项,其中8项是单项选择题,7项是多项选择题,最后一项是开放式建议或意见项。根据Long[29]的学习需求分析,课程设置必须与学习需求密切相关,否则,课程内容要么太深,要么太浅,都背离了学习者的真实需求。因此,本问卷调查的目的就是要了解博士研究生的英语学习现状和需求,为进一步完善研究生英语课程体系提供依据。

(1)专业、年龄、英语学习时间

参加问卷调查的对象是250名某重点大学一年级博士研究生,母语均为汉语,且都选修学位基础课程:博士研究生第一外国语(英语)。其中绝大部分学生(78%)来自文科和理科专业,人数分别达到97名和101名,分别占全部250名受试者的39%和40%。此外,计算机工程专业占8%,经济和管理专业占6%,其他专业如医学、法律、新闻等占总数的7%。

本次问卷调查的250名受试者的年龄分布情况如下:其中一半以上的受试者年龄在25~30岁之间,共141名,占总人数的56%。25岁以下共46人,占18%。31~35岁共39人,占16%。36~40岁计21人,占8%。40岁以上仅3人,约占1%。从上可以看出,超过2/3(72%)的受试者年龄在25~35岁之间。

250名受试者中绝大多数(83%)学习英语的时间长度超过了10年。其中148名受试者学习英语的时间在10-15年之间,占总人数的59%。有42名受试者学习英语的时间在15~20年之间,占总人数的17%。英语学习时间超过了20年的受试者有18人,占总人数的18%。英语学习时间在10年以下的受试者有42人,占总人数的17%。

综合受试者的专业分布、年龄分布、和英语学习时间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250名博士研究生中大部分(79%)来自文科和理科专业,超过2/3(72%)的受试者年龄在25~35岁之间,绝大多数(83%)学习英语的时间超过10年。这些数据基本反映了博士研究生的总体情况,其中的一些数据有助于对研究生进行学术英语需求分析。如占受试者比例最高的(40%)的理科专业一般都规定其博士研究生必须在SCI、EI 、ISTP等国际检索刊物上发表英文学术论文作为毕业要求。此外,超过2/3(72%)的博士研究生年龄在25~35岁之间,且83%拥有10年以上的英语学习经历,针对这些成年英语学习者的特殊学习需求合理设置学术英语系列课程已经刻不容缓。

(2)英语水平、学术英语水平和学术英语课程评价

前文指出83%的受试者拥有10年以上的英语学习经历,然而超过半数的受试者对自己的英语水平(146人,占58%)和学术英语水平(132人,约占53%)普遍缺乏信心(见图1)。其中对自己的英语水平表示非常不满意的分别有31名 (12%)和20名 (8%);仅4人(约2%)和9人(约4%)表示满意。在所有这些250名受试者中,没有人对自己的英语水平和学术英语水平表示非常满意。在进一步说明时,绝大部分(199,占80%)的受试者对自己的英语阅读能力普遍表示满意,而对于听、说、写、译等能力普遍表示没有把握,其中对于英语听说(153,63%)和写作(131,52%)能力尤其不满意。在解释其中的原因时,有125位受试者(50%)认为自己英语水平不尽如人意的主要原因是重视程度低。如此低的自我评价满意度说明受试者对自己长期学习的英语缺乏应有的信心,同时表明博士研究生普遍存在学术英语的学习需求。

在250名受试者中,赞成和非常赞成开设学术英语课程的人数分别是96人(约38%)和67人(约27%),约占所有受试者人数的2/3(65%),而不赞成和非常不赞成开设学术英语课程的受试者只有27人(11%)和6人(约2%),仅占所有受试者的13%。数据说明超过一半的受试者不满意自己的英语水平(70%)和学术英语水平(61%),2/3的受试者(65%)要求开设学术英语课程,提高学术英语水平。

(3)英语学习动机和学术英语需求

有172人次(69%)认为英语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术研究和交流,有136人次 (54%)认为英语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撰写学术论文,有111人次(44%)认为英语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学分,57人次(约23%)认为英语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了解英语文化,46人次(约18%)认为英语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职业发展。

196人次(约78%)选择学术作为学术英语学习的主要动机,142人次选择学术会议交流(57%),126人次(50%)选择学术英语的语言特点和修辞策略,74人次(30%)选择学术规范。

最受欢迎的学术英语课程依次为:学术英语写作(169人次,占68%),学术英语听说(145人次,占58%),学术英语阅读(94人次,占38%),学术英语翻译(92人次,约占37%)。

统计数据表明,大多数受试者从未接受过学术英语方面的指导且普遍存在学术英语需求,急需对在读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研究生进行系统的学术英语写作指导和培训,以便提高学术英语应用能力,为学术研究、论文撰写和发表、参与国际性学术会议交流做好准备。

(4)英语学习建议或意见

在建议或意见栏,超过一半的受试者(134人,占54%)提供了各种反馈信息,包括评价、建议、意见等。其中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学术、应用、和专业三大类别:

学术性:教育机构对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研究生仍然按照传统的通用英语(GE或EGP)课程组织教学会造成教育资源的重复和浪费,研究生阶段的英语学习应该脱离以应考为目的的教学模式,需要针对研究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设置学术英语(EAP)课程,内容涉及英语学术论文格式和规范,提高教和学的效率和针对性。

应用型:研究生学术英语课程需要注重学术英语写作策略和学术会议的基本程序,提供学术论文阅读、学术英语翻译,以及学术英语交流(如学术英语报告、论文宣读或答辩等)模拟学术环境的训练,加强英语表达和互动交流的机会,调动研究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专业化:研究生学术英语课程设置需要注重学生教育背景和知识结构的差异,开设针对不同学习需求的专业性课程。例如,按照学科专业,最好细分到二级学科以下分班开设学术英语课程,做到英语教学和研究生的专业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

三、讨论和结论

问卷调查分析表明,研究生在学术英语交际能力方面存在欠缺。近2/3的受试者普遍存在学术英语的学习需求,支持通过开设具有学术性、应用型和专业化的英语课程,提高学术英语交际能力,为进行专业学习与研究、论文撰写和发表、参与国际学术会议交流做好准备。

(1)问卷调查要求按照研究生学术英语需求加强学术英语课程建设,且学术英语课程设置需要遵循以下原则:①应用型:课程设置必须区别于通用英语(GE或EGP),且必须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②专业化:课程内容必须与学科专业的学习和研究相关联。③学术性:课程重点是学术写作和交流,即学术论文语篇、文体及语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也就是说,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英语课程建设应该遵循学术性、应用型和专业化的原则,针对成年学习者的特殊学习需求进行学术英语教学大纲、课程和教材、教学法、测试和评估等设计工作,以适应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个性化的英语学习需求。

另一方面,2012年全国共有700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招收硕士研究生,这其中又有300多家同时招收博士研究生。本问卷调查所得到的数据和结论并非完全适合全国各类研究生培养机构(包括985高校,211大学,以及其他高等学校),妥善的做法是各研究生培养单位互相参照和借鉴国内外学术英语的研究成果,结合具体研究生培养实际,充分发挥课程设置自,进行研究生学术英语课程设置的需求分析,多样化设置研究生学术英语系列课程。同时,在常规的学术英语课程框架指导下,既要掌握常规模式,又要把握其形式变化,创造性地灵活应用于不同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专业学习和学术研究,为提高研究生学术修养和创新能力创造一个适宜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

(2)普遍存在的研究生学术英语学习需求表明,“英语越来越多地作为传播学术知识的主要语言,它改变了无数学生的学习经历,因为他们现在必须熟练掌握英语学术话语环境的常规做法,以便了解他们所在的学科并自如地在其中遨游” [30]。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英语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已经成为衡量高校排名和学术研究机构科研实力的关键参数,也是评价研究生学术水平和能否顺利毕业的一个重要指标。基于研究生学术英语需求分析的学术英语课程建设是要帮助广大研究生掌握英文学术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对学术论文的规范性要求和投稿标准,提供国际学术界的常见论文写作格式及典型范例。因此,本问卷调查建议研究生学术英语课程设置要结合国内外学术英语的研究成果,针对学术英语论文的撰写步骤(包括选题、查阅资料、提出论题、组织提纲、撰写与修改初稿、定稿等)和组成部分(标题、摘要、关键词、引言、文献综述、结构模式(如IMRD结构等)、方法、讨论、结论、参考文献等)进行系统讲授,为参与国际学术合作和交流做好准备(见图2)。

(3)基于研究生学术英语需求分析的学术英语课程建设对于英语教师个人素质和教学科研队伍建设提出了新挑战,也提供了新机遇。挑战在于研究生学术英语需求分析和课程建设要求教师具有更加宽广的学术视野和更加丰富的学术研究经历,不断转变英语教育教学观念,更新专业知识,提高英语教学能力和学术科研素质,以学术性和专业化的授课方式投入到研究生学术英语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之中,努力构建培养学术英语交流能力和创新人才素质的研究生学术英语课程体系。

与挑战并存的机遇是,基于研究生学习需求的学术英语课程体系建设将极大地拓宽英语教学的职业发展空间与学术研究领域,有利于把英语教师从传统通用英语(GE或EGP)的重复性教学劳动中解脱出来,以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与学术英语课程和教学相关的科研创新工作中去。例如:对国内外学术英语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进行梳理,包括学术英语专业期刊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和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发表的学术英语研究成果,英国BALEAP协会大学学术英语课程的统计分析,美国Purdue University和Cornell University等大学开设的English 421等相关课程,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新加坡、香港、台湾地区和大陆各大学开设的学术英语课程分析,以及Coxhead通用学术英语常用词词表、Swales体裁分析、Benesche批判性学术英语、Michigan学术口语语料库、Nesi英国学术英语口语语料库、BALEAP和Council of Europe等机构的学术英语规范等科研学术成果和资源。这样,学术英语教师的学术科研能力与教学业务水平必将得到提升,学术创新空间和教学科研平台(包括学术英语论文、专著、课程、教材、项目、奖项等成果)必将得到拓展。总之,研究生学术英语需求分析既有利于研究生学术英语课程的改革和完善,也有利于英语教师教学和科研的创新和超越,更有利于打造一支符合研究生培养要求的优秀师资队伍和科研团队。

四、结束语

学术英语是英语教育领域较新的一个教学和研究概念,与之相关的课程设置和教材开发在国内外大学里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生学术英语需求分析表明,研究生普遍缺乏并且非常需要学术英语的系统学习,以便从通用英语的语言基本技能训练过渡到以专业研究和学术交流为目的的学术英语系统训练,为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提供扎实的学术英语语言技能和英语学术规范基础(如学术论文写作技巧和学术会议策略等),使研究生的学术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有较为明显的提高。因此,国内各高校在不断加强学科专业建设的同时,急需加强对研究生的学术英语能力培养,基于研究生学术英语需求分析的课程建设必将为培养参与国际科技竞争的高层次人才做出贡献。

中国大学英语教学正在经历从统一性和规范性逐步走向个性化和多元化发展的过程。与国外大学学术英语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相比,学术英语在国内大多数高校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目前也只有少数高校开设了研究生学术英语课程[32]。基于研究生学术英语需求分析,本文建议针对研究生在学术英语技能方面的不足和需求设置学术性、应用型、专业化的学术英语系列课程。同时,研究生学术英语系列课程设置要立足于不同培养单位的研究生培养目标和实际需要,在加强理论研究和不断实践总结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和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研究生学术英语课程体系,使得研究生学术英语教学既要符合国家统一规定的原则性要求,又要充分体现全国各地研究生培养实际和学校特色,为英语教师从事教学活动和学术研究创造新的发展方向,也为中国大学,特别是博士研究生英语教学与研究拓展新的学术科研领域。

参考文献:

[1] Dudley-Evans T & St John M.J. Developments in ESP: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2] Hutchinson, Tom and Alan Water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s Education Press. 2002.

[3] Selinker, L, Todd-Trimble L. Rhetorical Function-Shifts in EST Discourse [J], TESOL Quarterly, 1978(12).

[4] Biber, D. Variation across Speech and Writing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5] Swales, J. M. and Christine B. Feak. Academic Writing for Graduate Students: Essential Tasks and Skills [M]. Ann Arbor: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2004.

[6] Rowley-Jolivet, E. and Carter-Thomas S. Genre Awareness and Rhetorical Appropriacy: Manipulation of Information Structure by NS and NNS Scientists in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Setting [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005(1).

[7] 杨信彰. 英语学术语篇中的评论附加语[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0).

[8] 吕长竑, 黎斌, 胡霞. 中西学者生命和材料科学英文学术语篇间接表达方式的对比研究[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5).

[9] Swales, J. Research Genres: Exploration and Application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10] Hyland, K. Matadiscourse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8.

[11] 叶云屏. 将科技语类引入研究生英语教学[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0(3).

[12] Cortes, V. Lexical Bundles in Published and Student Disciplinary Writing: Examples from History and Biology [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004(4).

[13] Becky, S. and Kwan C., The Schematic Structure of Literature Reviews in Doctoral Theses of Applied Linguistics [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006(1).

[14] Koutsantoni, D. Rhetorical Strategies in Engineering Research Articles and Research Theses: Advanced Academic Literacy and Relations of Power [J]. 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2006(1).

[15] 陈新仁, 任育新. 中国高水平英语学习者重述标记语使用考察[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4).

[16] Conrad, S. Investigating Academic Texts with Corpus-based Techniques: An Example from Biology [J]. Linguistics and Education, 1996(3).

[17] Coxhead, A. J. The Academic Word List Ten Years On; Research and Teaching Implications [J], TESOL Quarterly, 2010(45).

[18] Hyland, K. As Can Be Seen: Lexical Bundles and Disciplinary Variation [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008(1).

[19] 徐昉. 中国学生英语学术写作中身份语块的语料库研究[J]. 外语研究,2011(3).

[20] 罗娜. EAP,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领域[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6(1).

[21] 张济华, 高钦, 王蓓蕾. 语料库与大学专门用途英语(ESP)词汇教学探讨[J]. 外语界, 2009(3).

[22] Jordan, R. R. The Growth of EAP in Britain [J]. 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2002(1).

[23] 蔡基刚, 廖雷朝. 学术英语还是专业英语——我国大学ESP教学重新定位思考[J]. 外语教学,2010(6).

[24] 《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第一外语)教学大纲(试行稿)》[OL]. 1992. http:///news.asp?id =24.2012 -2-12.

[25] 张晓君, 夏历. 博士学术英语写作:写作任务真实性与学习动机[J]. 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08(2).

[26] 张为民, 张文霞, 刘梅华. 通用英语教学转向学术英语教学的探索——清华大学公外本科生英语教学改革设想[J]. 外语研究,2011(5).

[27] 周红红, 绳丽惠, 郭海云.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博士生学术交流英语课程设计[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2).

[28] 曾建彬, 廖文武. 研究生英语指定选修课程的探索——以“复旦大学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和创新方案”为例[J]. 中国大学教学, 2011(10).

[29]Long, Michael H. Second Language Needs Analysis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11.

[30] Hyland, K. & Liz Hamp-Lyons. EAP: Issues and Directions [J]. 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 2002(1).

[31] 熊丽君, 殷猛. 论非英语专业学术英语写作课堂的构建——基于中美学术英语写作的研究[J]. 外语教学,2009(2).

发表英语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土木工程;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H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6)05-0039-05

一、从“学”到“用”的硕士生专业英语内涵

专业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简称ESP),特指与某种职业、学科或目的相关联的英语[1]。根据学习者的语言使用目的和语言环境,专业英语又分为职业英语(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简称 EOP)和学术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 ,简称EAP)[2]两大分支。对于硕士研究生而言,专业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学术英语,学习目的一般可归纳为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专业知识,及时掌握学科发展动态及加强学术交流(发表学术论文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以下文章中所提专业英语皆为学术类专业英语。

专业英语作为通用英语( 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简称EGP) 的变体,有两个基本特点:(1)专业英语具有独特的词汇、句法和结构模式。简要地说, 科技文体正式、客观,词汇以中性的技术与半技术词为多,语法以被动语态与名词化为主[3]。(2)专业英语具有明显的专业内涵,需采用与学习者关系最密切的语言素材来进行授课。对学习者而言,学习专业英语是为了了解专业英语的特

点,掌握相关的专业英语基础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学习者在学习专业英语的过程中就开始积累和扩充专业知识,实际上这也是学习专业英语的最终目的。

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的基本要求,以教育部颁发的《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为依据[4],上海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制定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学生除了完成基础英语课程外,还必须修满36学时的专业英语课程(2学分)。新修订的教学大纲将专业英语定位为现代信息社会中土木工程人才必须掌握的一门重要语言工具,通过应用这门语言工具可及时获取专业信息、掌握学科发展动态、发表科研成果及进行国际学术交流。

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质量需要通过选择恰当的课程教学内容和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来得到保证,而这一切必须符合专业英语的教学规律。学以致用不是一步完成的,从“学”到“用”英语是逐渐过度的[5],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学”,即学习专业知识应当如何用英语表达。这里的专业知识涉及的内容应当是学生已熟悉的专业基础知识,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生积累专业词汇,熟悉专业文体。第二阶段“用”,即学生通过以英语为载体的书籍、期刊学习本专业的新理论、新技术,以及发表英语学术论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

文章结合学校环境与建筑学院土木工程学科研究生专业英语的教学实践进行专业英语学以致用的探索。

二、“学”阶段的主要教学内容及方法

“学”阶段学的是英语,“专业英语”一词中“专业”和“英语”的关系是学生通过已经习得的专业知识更快更好地学习英语在专业领域的表达方式,包括词汇、语句及语言风格。由于专业英语素材多、词汇多、语句晦涩难懂,因此这一阶段的教学内容必须专业对口、难易适中,且为学生在本科阶段已基本掌握的专业知识。这是因为相关的背景知识是决定专业英语理解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土木工程硕士研究生在本科阶段学习了“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因此可以快速理解在“concrete(意为混凝土)”前加上“reinforced-”可以获得“钢筋混凝土”的英文,或在前面加上“pre-stressed”可以获得“预应力混凝土”的英文。又如,“workability of fresh concrete”对于无土木工程专业背景的学生来说可能意味着“新鲜混凝土的可使用性”,但对于土木工程硕士研究生来说,它的含义显而易见,“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由此可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背景对于理解、掌握专业英语是非常有帮助。

在“学”阶段的教学中使用的专业英语教学资料取自多本国际知名土木工程专业系列英语教材,例如结构力学方面有R. C. Hibbeler编著的《Structural Analysis》经典教材,岩土力学方面有B. M. Das编著的《Principles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K. Terzaghi等编著的《Soil Mechanics in Engineering Practice》等著作。

鉴于专业英语安排的学时相对较少(2学时/周×18周,共36学时),为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对教材内容有所取舍,做到突出重点、挈领提纲。对于选定的典型材料,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相关背景的知识回顾,使学生快速进入语境,应用专业知识进行预测性阅读,然后才进行关键段落、关键句、关键词的剖析及讲解。

“学”阶段的授课以教师指导、学生积极参与的方式进行,使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并与教师进行交流沟通。通常对于一个典型材料,教师首先通过朗读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英语发音,然后通过原文翻译,讲解专业概念及语句结构。在目前的英语教育测试系统中,为了更好地达到公平公正,大量运用了客观选择题,导致学生缺失基本的语法、句法和语言应用能力,从而对内容理解不准确、更有甚者理解错误,因此教师在开始阶段的引导是非常必要的。接下来是学生参与部分,训练学生的英文朗读与正确翻译原文的能力,从纠正词汇发音、纠正翻译错误着手,通过一定量的段落朗读及翻译练习来提高阅读英文经典教材及准确理解其含义的能力。

三、“用”阶段的主要教学内容及方法

“用”阶段用的是英语,“专业英语”一词中“专业”和“英语”的关系是:(1)学生通过以英语为载体的学术论文、讲座、国际会议等形式获得本专业的先进科学知识及技术成果;(2)并且能够自己撰写英语论文、作演讲、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报告。通过“学”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部分基本的专业英语单词、语句及表达方式,在“用”阶段的教学内容上可以提升词汇、句式结构的难度,并且更有针对性地选择期刊论文作为专业英语教学资料。与土木工程英语教材相比,期刊论文对写作体例有更严格的要求,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美国国家标准化协会(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和英国标准协会(British Standards Institute)等国际或国家组织都对科技论文的写作体例做了规定,基本内容一般包括:Title标题;Abstract 摘要;Keywords关键词;Introduction引言;Material and method equipment and experimental procedure 材料与方法,设备与实验过程;Results结果;Conclusions结论;Acknowledgments致谢;References参考文献),有时还包括Discussion 讨论及Appendix附录。期刊论文与经典教材相比的另一个不同点在于教材上的专业内容多数已为学生熟知,学生通过专业知识背景来学英语;而期刊论文上登载的大多是最新的科学技术,部分为综述类文献,学生通过阅读期刊论文可以及时地掌握专业动态、获取专业知识。

为学校土木工程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选择的学术论文均取自土木工程方面的国际主流学术期刊,有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简称ASCE)出版的杂志期刊,以及联邦德国的施普林格出版公司(Springer-Verlag GmbH & Co. KG)、荷兰的埃尔塞维尔科学出版公司(Elsevier Science Publishers)、美国约翰・威利父子公司(John Wiley & Son, Inc.)等著名国际出版社出版的学术期刊。这些期刊覆盖了土木工程的方方面面,包括岩土工程、结构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土木工程材料等。对于每本用于专业英语素材选取的期刊,都会介绍其主要涉及的学术领域及期刊的出版偏好,例如偏向基础实验、理论推导或工程实例分析等,使学生在今后选择期刊发表科研成果时可以有的放矢。

由上所述可知,专业英语在“用”阶段的课程内容安排上有两条主线:(1)第一条主线是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文献各部分的写作技巧与注意事项,包括摘要、引言、正文(分为试验研究型、理论研究型及试验研究结合理论研究型)、结论、致谢及参考文献等;(2)第二条主线是土木工程专业涉及的专业内容,包括地基基础、混凝土结构、高层建筑结构、道路及桥梁等。在课程安排上,这两条主线并不是互相孤立的,而是紧密结合在一起,如表1所示。表1学校土木工程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安排的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从中可以看出,在专业英语课程的“用”阶段,每一个专业知识板块和文献写作体例所包含的内容是一一对应,相辅相成的。例如在讲解知识板块“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时,会挑选这方面的正文作为教学材料,又或在讲解知识板块“混凝土结构”时,会挑选这方面的引言作为教学材料,这样学生不仅能学习专业英语词汇及写作技巧,还能及时了解土木工程专业方面的最新科研动态。又例如

以某一期刊为例,从官网主页进入作者投稿须知界面(Guide for Authors),讲解该期刊对论文各部分写作格式的特殊要求,然后进入投稿界面,详细介绍投稿步骤直至投稿完成。

从表1还可看出,各个知识板块的学时并非均匀分配的,而是存在一定的灵活性,这主要是考虑到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是任课教师本人最熟悉、背景知识功底最深厚的部分,作者在之前的学习工作中基本从事“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和“混凝土结构”这两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因此对该部分内容比较熟悉,授课时可以更生动、讲解可以更清晰。

在专业英语“用”阶段的教学实践中安排了内容1和内容2。内容1对应的培养目标是“学生通过以英语为载体的学术论文、讲座、国际会议等形式获得本专业的先进科学知识及技术成果”;内容2对应的培养目标是“并且能够自己撰写英语论文、作演讲、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报告”。内容2的教学安排是由学生自由组合、选取适合的演讲题目、进行英语小组演讲,这部分内容主要训练学生在阅读理解专业英语文献的基础上,如何进行专业表达,提高英语的听、说能力。周奇和朱林菲[6]调查研究发现学生普遍希望增设听说环节。依据自身教学实践,要让小组演讲不流于形式应做到以下几点。

(1)演讲内容。必须取自近5年国际主流土木工程期刊上的学术论文,强调“近5年”期限是因为科技文献的宝贵之处在于登载的专业理论及技术都是最新的,学生通过阅读近期文献可以了解符合时展、科技发展的专业学科方向。由于刚入学的硕士研究生对本专业的国际学术期刊不熟悉,一般会指定一些,例如岩土力学方面有《Géotechnique》《Computers and Geotechniques》《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rnal》《Journal of Geotechnical and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等,岩石力学方面有《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Rock Mechanics and Rock Engineering》等,结构、材料方面有《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Cement and Concrete Composites》等。

(2)演讲形式。由学生自由组合形成4~5人为单位的演讲小组,对所选择的演讲题目按照内容简介(Outline)、引言(Introduction)、内容主体(main body)、结论(conclusions)进行解说,每位组员都必须上台演讲,总用时控制在13~15分钟。

(3)提问环节。在每组演讲完毕后,其余小组进行提问,演讲组可指派任何组员进行回答。

(4)评分标准。演讲得分由教师打分(权重40%)和学生打分(权重60%)共同决定。学生打分成绩由除演讲小组外的其余小组给出,取平均值,评分标准如表2所示:(a)演讲长度直接关系到组员是否对演讲内容熟悉、组员之间是否有排练及配合;(b)PPT应尽量避免大段文字,要以标题、图、表为主,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不是机械性地重复PPT上内容;(c)演讲内容必须符合国际发展动向的土木工程学科最新科研成果;(d)演讲者需使用专业、流畅的语言进行演讲;(e)回答问题环节考核学生是否真实掌握演讲内容,以及是否查阅相关参考文献获取相关专业知识。

在专业英语课程的“用”阶段,学生进行专业演讲,提高专业听、说能力是难点。为了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除了精心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和采用合理教学方法以外,还进行了课外拓展。学院土木工程学科一直与国外知名大学土木工程学科有紧密交流合作,仅2015年就有两位上海市教委“海外名师”项目入选外籍专家来到学院作短期访问交流(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研究所所长Rafig Azzam教授和澳大利亚卧龙岗环境、土木与采矿学院的Cholachat Rujikiatkamjorn教授)。在此期间,专家们给研究生做了若干次专题报告,都是目前国际上土木工程的热点问题。学生通过听报告及提问,既获得了专业知识,又学到了作演讲报告的技巧,提高了听说能力,有助于较好地完成小组演讲。

四、考核方式

进行一定方式的考核是测试学生对课程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的手段之一,同时也为任课教师检验自己的教学成果、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提供依据。在学院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课程最终成绩由三部分组成。

(1)平时成绩(10%),该部分成绩参考出勤率和课堂参与程度。

(2)小组演讲(30%),由教师和学生的权重打分决定(参见上一节内容)。

(3)期末考试(60%),包括翻译(Part 1 Translation)和写作(Part 2 Writing)两部分。其中翻译包括中译英、英译中的词汇及段落翻译,要求译文忠于原文、语句通顺流畅、表达正确无重大语法错误。写作部分要求学生对所给图片或表格进行专业性英语描述,要求条理清晰、内容准确,符合专业文献的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

综上所述,对考核方式进行了优化设计,避免了专业英语测试中经常会遇到的尴尬问题,即专业英语考试等同于翻译考试。从考核结果和评教系统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这样考核方式较为合理,被大部分学生所接受,同时也达到了全面测试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的效果。

五、结语

科学技术创新离不开科技信息的及时获取与利用,因此专业英语能力的重要性在现如今信息国际化的时代越来越突出。文章从学院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实践着手,对从“学”到“用”英语的两阶段教学进行了探索。经过专业英语课程的训练学习,硕士研究生初步具备了利用专业英语及时获取专业信息、掌握学科发展动态、发表科研成果及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吴能章. 从专业课教师的视角探讨专业英语教学[J]. 高等建筑教育, 2011, 28(2): 17 - 22, 27.

[2] 李亚东. 土木工程专业英语[M]. 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1.

[3] 林秋华. “科技英语”教学方法初探[J]. 高等教育研究, 1995, (1): 29 - 30, 36.

[4] 蔡坤宝, 谢红, 许可. 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实践与探索[J]. 高等建筑教育, 2010, 19(3): 95 - 98.

发表英语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基于国外“三语习得”的元语言意识发展以及“三语”之间的语际迁移,我国苗族地区英语教育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缺乏对苗族学生英语学习特征的分析

苗族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苗族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并且影响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出身于苗语环境的苗族学生入学前,与家人及朋友交流所使用的语言都是苗语,较少接触汉语。入学后,从苗语到汉语的学习本身就经历过一场艰苦的学习转型,需要大量的苗汉之间的跨文化学习。而英语课程的开设,让学生在没有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学习另一种与本民族语言不同的外来语言,对多数苗族学生造成了较大的学习障碍。Cum-mins提出的冰山理论认为,学生的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听、说、读、写、译都能促进整个认知系统的发展,如果学生尚未熟练掌握第二语言或第二语言能力较差时,强行开设第三语言课,会对其认知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尤其是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如果学生在不情愿的情况下使用第三语言,学生掌握复杂的课程内容的质量和数量都会受到影响,他们的口语和写作能力也会较为薄弱。[5]此外,苗族地区中小学使用的英语教材与教法与非民族地区的基本一致,课堂语言多为汉语,这为学生的理解带来了难度。

(二)苗语对英语教育的优势未能得以发挥

在我国大多数苗族地区,英语教学采用的是英汉双语的教学模式,汉语作为教学媒介语被广泛使用,而苗语却较少使用。一项对苗族学生在三语习得中元语言意识发展的实证研究表明:苗族学生双语平行者(熟练掌握苗语和汉语)对英语语音、词汇和句法较双语不平行者或单语者表现出更强的元语言意识。[6]因此,苗族学生如果在没有学好第一语(苗语)和第二语(汉语)的情况下就开始学习英语,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同时也强调了苗语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国外类似研究也证明了多语学习者在语言习得上比单语者表现出更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创造性思维和元语言意识的发展上。[7]因此,苗语教育对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对于民族教育发展的作用值得肯定。然而,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大多数学校的苗汉双语教学基本上名存实亡,不再开设苗文,或者较少开设苗文课程。[8]关于苗族居住地区推行苗汉双语教学在观念层面上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多余论、自然消退论、有限用途论、有害论等言论仍然存在,因此,苗语对英语教育的优势未能得以发挥。

(三)对英语教育语际间的正迁移关注度不够

尽管苗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言,两者存在较大差异,然而苗语和英语在诸多方面有着相似的一面,如果能应用到教学实践,对苗族学生英语学习将有较大的促进作用。首先,从发音上看,英语中共有六对辅音在发音方式和发音方法上与苗语辅音相同,有四对辅音与苗语发音方式相同。[9]其次,从词汇上看,苗英形同异议的词比较常见。例如英语和苗语共同拥有同形的单词“not”,“job”,以及“mail”等,苗族学生在学习这些英语单词时,拼写上不存在问题,只需要注意区别相同词在两种语言中的不同意义:英语的“not”表示“不”,苗语的“job”表示“教”,英语单词“job”表示“工作”,苗语中的单词“mail”表示“群”,在英语中表示“邮件”。尽管三语习得理论已开始应用于我国其它少数民族学习者英语习得的研究,而对其它少数民族学生英语习得的研究结果是否可以用以指导对苗族学生的英语习得,目前国内研究比较少见。苗族学生英语习得研究目前仅局限于苗语和英语在音系、词汇、语法、句法方面的对比,以此说明苗语和英语的差异对母语为苗语的学生学习英语构成的困难,而对于苗语对英语学习是否起到促进作用较少论及。

结语

发表英语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英语电影 大学 英语教学 价值

众所周知,英语学习在我国文化教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我国英语教学把重心放到了语法、单词等知识学习层面,忽略了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进入大学阶段,学生的听说能力仍未得到充分的挖掘、发展。尽管多数大学已经开设了英语视听说课程,但英语听说教学状况依旧不容乐观。近年来,英语电影教学方式应势而生,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英语电影教学的背景

长期以来,英语教学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备受学校、教师、学生重视。尽管其投入了很多精力于英语教育、学习,但结果不尽人意。虽然学生学习了十余年英语,但其听说能力严重匮乏,还是停留在读写层次上。近年来,很多教师力图寻求教学方法的突破,以求改善这种聋哑英语教学的现状。通过转变教学观念、方法,大学英语教学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其耗费的人力物力得不到相应的教学成果,大学英语教学方法有待优化。

英语电影教学成为新兴的教学方式,主要立足于其自身的语言特色、文化因素。此外,建构主义理论、克拉申二语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体验哲学理论等亦支持施行英语电影教学。建构主义理论,属于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必要的学习资料,建构、掌握知识,并非全程依靠教师的传授。英语电影教学符合建构主义的理论要求。克拉申二语理论,强调学习者对英语语言的理解。通过观看英语电影,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语言材料,并在纯正的英语氛围中提高自身听说能力。多元智能理论主要包括语言智能、视觉空间智能、人际交往智能等,将英语电影引入教学,可以同时提高学生的多个智能水平,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验哲学理论,英语电影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英语体验平台,学生体验之后,形成知识的创建,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二、英语电影教学的价值

英语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比拟的作用,其教学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强化、拓宽英语知识。英语电影中蕴含着大量的词汇、句子,且其符合英语表述的标准,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英语学习资源。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的英语词汇,还可以学会如何应用这些词汇创设语境。同时,学生还可以接触到新的词汇,进而拓宽知识层面。例如:《冰雪公主》(Ice Princess)中的英文台词:That is a huge distraction. It's unacceptable.(这是一个巨大的分心。这是不可接受的。)学生不仅巩固了distraction(注意力分散,娱乐,消遣,心烦意乱,精神错乱)这个词汇,而且学会了其用法。此外,学生还间接地接触到新单词 unacceptable。

2.营造纯正的英语语言环境。语言环境主要包括自然语言环境、局部语言环境、人工语言环境。其中,自然环境语言指的是母语环境。我国以汉语为母语,无法为英语学习提供优良的语言环境。英语电影教学弥补了这一不足,能够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引起学生表述英语的共鸣,进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强烈兴趣。例如:丰富的英语电影资源,既满足了学生的视觉、听觉,又教会了学生如何讲英语。在欣赏英语电影的时候,学生可以掌握如何利用同一词汇创设不同语境,如何利用不同句子表达同一语意。

3.增强对英语文化的了解。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学生仅仅学习了英语知识,对英语文化了解还比较匮乏。英语电影除了为学生营造英语语言环境,还从多个角度传递了其民族文化、风情等。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英语的用法。例如:在观看《傲慢与偏见》的时候,学生可以尽情领略英国舞会的唯美,还有英国的社会制度。

4.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现今,英语教材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学习英语的需求。此外,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缺乏学习英语的激情。英语电影的导入,为学生创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对提高教学质量、学习效率具有重要的影响。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英语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英语电影教学价值主要体现在强化、拓宽英语知识,营造纯正的英语环境,增强对英语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等方面。我国英语电影教学起步比较晚,教学方式还有待提高。希望通过大学教师的不断努力,实现英语教学实质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菊芳.英语电影教学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的应用价值探索[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3,02:47-49,56.

[2]陈苗.探索英语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方面的价值[J].知识经济,2015,07:133.

[3]朱海青.论英文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价值[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2,05:82-84.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