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机械原理课程的认识

对机械原理课程的认识

对机械原理课程的认识

对机械原理课程的认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机械原理 教学 立体思维 机构

1.引言

《机械原理》是机械类专业学生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它是以机器和机构为研究对象的学科。该课程的内容,归纳成机构的结构和运动学以及机构和机器的动力学两大部分。由于多数学生基本没有工程实践经验,缺乏对机构的感性认识,不少学生对此课程学习缺乏兴趣,感到费力、不好接受。

在“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中,提到“改革和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作为授课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提升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这是非常重要的话题。根据讲授课程的具体情况,教师本人尽力去创新拓宽,教书同时适时兼育人,无疑会给学生以示范和导向作用,一定程度上促M学生的成长,创新精神的培养。机械原理教学中,笔者经反复思考,做了如下一些尝试:

2.《机械原理》教学的思考和几点尝试:

(1) 应用立体思维,使学生立体认识《机械原理》

立体思维也叫整体思维或空间思维,是指对人们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多学科地考察研究,力图真实地反映认识对象的整体以及这个整体和其他周围事物构成的立体画面的思维方法。或者说,当人们跳出点、线、面的限制,有意识地从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各个方向去考虑问题时,就是要“立起来思考”,以期达到认识事物整体真相的目的。

大学四年课程设置情况, 《机械原理》在大学四年课程体系中,处于何种位置?若学生大概能了解,则如一人前往一陌生地前 查看交通图一样,内心不至于迷糊茫然。 故第一次课讲绪论时,先对大学四年课程作简要介绍、并解释这样安排的原因,以及《机械原理》所处位置和作用。大学课程按课程性质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如大一、大二时开设的高数、英语、物理、体育、哲学等属于基础课;而后针对机械类专业开设的课程:如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是专业基础课(注:机械制图一般大一时开课);大三下学期和大四上学期会开设专业课。这样安排是基于前面的课程作为后开课程的基础,即基础课是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基础,专业基础课是相关后续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的基础;故开设的时间不是随意定的,是有先后次序的,因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都需要相关课程的基础。《机械原理》属于机械类的专业基础课,除了一般基础课作为它的基础,还需要用到机械制图、理论力学等知识。故机械原理在大学课程体系处于中间位置,开设的时间应在机械制图、理论力学之后,《机械原理》后一般机械类专业开设《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等专业基础课、以及机械类专业课,他们都需要《机械原理》的知识。故《机械原理》在大学课程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中间位置,是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2) 机构的概念与广义机构

《机械原理》中,机构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教材中,“机构是能实现预期机械运动的各构件的基本组合体”,课程中只介绍了“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轮系、间歇机构等”传统机构,若不拓展,很多学生可能就会认为机构就是 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轮系、间歇机构等,容易形成对机构的狭隘认识。,实际上,机构的内涵远远不止于此。

对机构的定义,从广义机构综合的角度:机构是一个强制运动链,它能作重复的运动循环。或者说能作重复的运动循环的强制运动链,即是机构。由于运动是唯一反映机构最本质的东西,因此,机构就不应再局限于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轮系、间歇机构等传统的刚体机构,而应包括更多,如液动机构、气动机构、电磁机构、光电机构、柔顺机构等。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利用液、气、声、光、电、磁等工作原理的这类机构应用日益广泛。这类机构统称为广义机构。而传统的机构如齿轮机构、四杆机构、凸轮机构等,为了与广义的非刚体机构区别,暂称为狭义机构。在广义机构中,由于利用一些新的工作介质和工作原理,较传统纯刚体机构(狭义机构)更能方便地实现运动和动力的转换,并能实现某些传统机构难以完成的复杂运动。故机构的概念理解,不能只限于狭义机构(刚体机构),还包括更广的范围。《机械原理》中,侧重介绍“狭义机构”,但不能认为机构就是指齿轮机构、四杆机构、凸轮机构等狭义机构。

(3) 根据教学内容,适时插入一些课外话题,教书兼育人

例如,《机械原理》讲第四章凸轮机构 “从动件运动规律,”,从动件运动规律,其位移线图,一般呈现“升―停―回―停 ”,即凸轮机构的运动在一个循环中,凸轮一直转动,把从动件从离凸轮回转中心最近处推到最远处,而后从动件休止 ,之后,从动件从最远处返回到距离凸轮回转中心最近处。下一圈,凸轮回转,重复前面的运动,这样从动件的运动:升―停―回―停。俗话说,“隔行如隔山,隔行不隔理”,实际人生的轨迹莫不如此,起起伏伏乃是常理,不可能永远不变。当我们成功幸运时,不可能永远如此,如凸轮从动件,到达最高处,停歇过后就必然下降,当处于最低处时,同时蕴含着上升的希望,故幸福发达时勿得意忘形;失败低谷时切莫失去希望。变化乃是永恒的规律,没有什么能够恒常,此道理看似容易明白,但很多人并没有认真思考,更没有想到应用到自己身上。插入这种内容的时机,需把握好,需要注意一是不能时间太长免得影响授课进度,再者看学生状态,当他们状态不佳时插入,效果最好。

3、结论:

《机械原理》教学中,笔者做了如下实践:(1)绪论时,通过简要分析,旨在使学生对该课程形成立体化的认识;(2)、机构概念的拓展,使学生正确理解机构,避免对机构理解的狭隘化;(3)、适时插入一些课外话题,以育人为导向,可以一定程度地活跃课堂气氛。经与学生交流,多数同学赞同以上教学做法,其他同行们若感兴趣,不妨试一试。

参考文献:

[1] 郑文纬,吴克坚.机械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 李学荣. 新机器机构的创造发明[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

对机械原理课程的认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机械设计基础 课程特点 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考核方式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高等学校工科非机类专业学生一门很重要的基础课,其中材料专业、电器专业、工业工程和工业设计,甚至管理类的某些专业等均会学习应用该课程的相关知识。这些专业的学生不具备机械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进行该课程的教学对于老师和学生都是不小的挑战。目前对于该课程教学方式已经进行多方面的研究[1-5],对相关课程的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笔者根据多年从事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体会,分析该课程的特点,然后了解相关专业学生的特长,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该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探讨。

1.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特点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包括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两门课基础知识的综合,内容多,知识面广,主要研究机械中的常用机构的运动副、自由度计算、一些专用术语、通用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基本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等。

2.相关专业学生的特点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主要是针对非机类专业学生的一门很重要的基础课,这些专业的学生不需要对机械设计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深入学习只需掌握构件之间的连接、各种传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等知识。比如对管理类的学生,偏重文科知识的学习,对于首次接触机械通用零件和常用机构,常常会比较迷茫和不知所措。专业老师也很头疼,认为很简单的专业知识,花很长时间讲解,学生理解还是很困难。但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涉及的内容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一些常用的健身器材四杆机构脚踏器等,无论什么专业的学生在工作和学习中均避免不了会碰到。针对这些情况,根据多年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体会,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考核方式上进行改进,因材施教,从而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3.教学方法的改进

(1)激发学生的兴趣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内容对于工业工程和工业设计及管理类的某些专业的学生而言比较枯燥,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首先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机构比如拖把挤干器、手压抽水机、飞机起落架、画板支撑机构和雨伞等每个人都会接触的常用机构。同时结合机械设计基础的专业术语讲解,学生就相对容易接受和掌握,而且印象深刻。在教学过程中把近几年湖北省学生机械创新大赛的作品展示给学生,同时讲解各种机构设计的巧妙之处,机械设计并不枯燥,也是很有趣的,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课程的积极性。

(2)加强实验教学

理论讲解对于学生来讲过于抽象,常常如堕五里雾中。结合学生情况,多组织学生到机械实验室参观各种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对一些常用零件分别命名,使学生走近零件和常用机构,并且认识它们,结合处于东风公司专业厂所在的城市,寻找一些汽车零部件及各种不同失效形式的零件,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结合理论知识从专业的角度对失效方式进行总结和讲解,使学生感觉学有所用。针对一些常用机构,引导学生多动手,让一些机构动起来,然后先让学生寻找原动件,以及运动传递路线和执行构件,分析构件与构件的连接方式。结合课本内容老师演示一步一步讲解,这样学生就会学得有意思。

4.教学内容的改革

针对不同的专业学生,提炼关键内容,有重点地授课。比如对于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工业产品创新设计及相关的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设计、平面广告设计等领域的开发、研究、策划。对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学生只需掌握各构件之间的连接、一些常用传动机构及相关工作原理等知识,因此重点不在各构件的受力分析、具体设计和详细的理论计算,而是知道生活中有这些机构和通用零件,以及这些机构的工作原理,在具体地进行工业产品创新设计时,在不影响产品的主要功能下,对产品进行有创意的外观设计。

5.考核方式的改革

对于机械类专业的学生,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主要是以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一个深刻的掌握和理解。但是,对于非械机类专业的学生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考核方式要有所改变。先要明确学生学这门课的目的是熟悉和了解一些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具备最基本的机械设计基础知识。因此在考核方式上可进行如下方面的改革。

(1)课堂考核

当学习一些认为学生需要的知识点时,可课前告诉学生这部分要课堂考核,讲解后出一至二个题目让学生做,交上后,再讲一次,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举个简单的例子,公交车门开闭机械传动部分,先放动画,讲解工作原理,指出原动件,以及传动路线和执行构件和构件间的连接方式,让学生画出机构示意图,并且计算机构自由度,然后交上来,最后把正确的机构简图一步一步画出来进行详细讲解。根据学生所交资料的情况给相应的成绩。

(2)课堂讨论和讲解

当讲解到某一个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零件或者机构,就让学生自由发言并相互讨论。比如火车上常用的拖把挤干器,把照片和工作过程放过以后,问学生坐火车注意到了没有,有没有其他形式的拖把挤干器,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要多观察和思考。同时让每一个同学准备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给五分钟时间到讲台上讲解。这样学生由被动到主动学习课本知识,并且锻炼学生面对多人的敢于表现自己的能力,最后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给出成绩。

(3)制作模型

让学生根据观察分析生活中的常用机构,制作实物模型,这让学生兴趣很高。特别是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尽情发挥专业特长,制作出各种各样形状和不同颜色的作品,而且具备机械常用机构的功能。这比一些机械专业的学生做的还要精致和漂亮。而且不同专业,不同的思维方式,常常诱发学生不同的创新思维。根据作品情况给一个成绩。

(4)开卷考试

利用最后一节课,出几道题,开卷考试并结课。结合几部分考核,给一个综合成绩。

6.结语

通过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特点及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分析,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上进行改革。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特长,提高学生的能力。因此,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探索出更多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使所培养的学生更贴近、满足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赵海贤,孙占刚.工业设计专业《机械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16(1):39-42.

[2]闫存富,孔令云,张崇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297:125-126.

[3]张珂.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数字化设计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思考和探讨[C].第二届心理学、国际会议管理和社会科学国际会议,2014,31:35.

对机械原理课程的认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机械原理;创新能力;应用型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6-0071-02

机械原理研究机械中机构的结构和运动,以及机械的结构、受力、质量和运动的学科,是介于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技术基础课程。相对专业课而言,机械原理的教与学具有理论性强、较为抽象、难以掌握等特点。对应用型院校的机械专业而言,学生的理论基础相对要求较低,而更突出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机械原理课程的理论学时相对减少。为适应新的变化,笔者认为采用课内教学与实践教学两手抓的方式,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吸引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启发创新思维,下面介绍一下教学中的方法与思考。

一、多种方式促进学生对机械原理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受社会经济发展的的影响,多数学生在学习上变得越来越现实,他们希望能学以致用。针对这种学习心理,教师可以结合工厂中的机械,逐步解析一些典型的机械如车床、钻床、刨床等的工作原理和结构,让学生体会到机械原理课程的基础实用性。同时也可以结合学生关注度较高的国内外热点问题,如国防安全、航天和海洋权益等,讲解反映学术前沿的、切实有用的新技术、新装备,并引入机械原理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观察身边机械做起,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大部分机械类专业的同学在开始学习机械原理的时候,对机械的整体认识是模糊的,他们对机械的执行动作、功能也许感兴趣,但对机械的内部结构却比较模糊。为培养学生的兴趣,可以在课堂内外开展一些和生活实际关联比较强的机械实物拆装和讨论,小的如常用的绘图圆规,窗户的开启机构、健身器材等都可启发学生去仔细观察,观察执行动作和具体执行机构等。稍微复杂的如电脑光驱和软驱的运动机构等,都可以鼓励学生根据机构的执行动作预先分析可以采用有哪些基本机构来实现预订动作。同时可以结合实验室已有的设备,如金工车间的机床,电脑光驱结构、寝室中的窗户开启机构等,让学生感受到机械应用的广泛性和亲切感。汽车是一种贴近生活、机构种类丰富且极具吸引力的机械,有条件的院校则可以开展汽车拆装的实验参观。小到汽车的车门把手、座椅调节机构,大到汽车发动机的结构,汽车方向盘的助力机构,汽车变速箱等。此外还可通过播放小电影等形式,让学生认识各种用途的机械。通过实物参观、播放小电影等多种形式,让同学们认识到机械的用途,逐步培养学生对机械的认识和兴趣。

为培养学生的兴趣,这对教师要求相对较高。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饱满的热情,充分利用课堂内外的时间与学生互动交流,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掌握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点,聆听学生对本门课程教学的建议。教师需根据不同的学生诉求灵活变化机械原理的教学方法和方式。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和创新意识,可将自己的科研课题中和机械原理相关的内容引入课堂,并采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需求。

二、以任务方式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在讲授机械原理的第一堂课,机械的概念和发展历史是首先需要介绍的内容。这虽然不是课程的核心内容,但却起到一个引子的作用,增加学生对机械的认识和了解,并培养学生的兴趣,这里可以布置课外的作业,如让学生编写机械发展历史小论文,可以是通用的机械,也可以是某个特定的机器机构。或者让学生列举若干自己能想到的机械,并对其功能作用进行描述。通过相关资料的查找、收集、整理和思考,使学生对机器、机构及其发展等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这对后继教学将起到一个启发的作用。

在连杆机构设计中,可以通过实验装置,让学生搭建连杆机构,实现如鹤式起重机吊装工件的水平运动轨迹、风扇的摇头、炉门开启动作等。让学生结合解析法讲解其设计过程;针对凸轮机构教学,可以设计让从动件直线运动的方式,让学生设计凸轮机构,并与曲柄滑块等连杆机构设计对照,找出两种机构的特点与区别。也可在三大机构教学过程中,引人若干应用性强的题目,如可伸缩电视支架、自行车里程表、无碳小车机构等有实物机构可借鉴但又有变化的题目。让学生自愿组队,自愿选择题目并协同完成,定期完成题目设计,并在专业考核中占一定比例。通过任务的方式,带有一定强制性的课外作业,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当学生取得了一定成功和进步,又将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对应用型院校的学生而言,能认识机构运动简图、能通过运动简图的形式表达机构的相对运动、并能进行简单实物的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是一项基本功。而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在机械原理的课程教学中所占课时一般也比较少,虽然开展了机构测绘实验,但学生掌握程度仍然不够。为加强学生对常用运动副符号、常用机构的运动简图的符号的熟悉和运动简图的测绘,这里提出增加实物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作业。在给学生布置实物测绘的时候,主要让学生立足于生活,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机械。简单的机构如圆规,大的机构如汽车,都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一般不设置机械的具体范围。让学生自行寻找自身周围的各种机器机构通过自主寻找生活中的各种机器、机构,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实际测绘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培养学生对机械的兴趣。一般而言,希望学生能独立完成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对复杂的机构,则可让学生组成一个小团队,通过相互探讨来完成。这主要在讲完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后,是让学生在课外进行的。简图测绘过程可以延长到整个学期,让学生有充分时间去寻找实物和绘制机构运动简图。引导学生参与科研。教师将自己相关的科研课题分解为可以操作的小课题,以任务方式分配给部分动手能力强、创新思维强且上进的学生、引导学生参加,鼓励学生相互探讨、创新设计方案。可以让学生在用中学,或者在学中用,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思辨能力。

三、抓好课程设计与机械原理的结构竞赛,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一个机构设计训练的重要教学实践环节。笔者提出,在老师的引导下,结合贯穿整个学期的小论文撰写、生活中身边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作业,以及机构设计任务的布置,让学生在满足基本的结构设计任务的条件下,鼓励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参与各种竞赛,如浙江省挑战杯、全国机械设计大赛,并以此为契机展开校内的机械原理结构竞赛选拔赛,让结构设计竞赛与课堂教学结合,并将优秀作品积累展示,作为下一届学生的优秀作品案例,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建立注重平时积累的考试模式及评价体系

考试是衡量学生学习和掌握机械原理课程好坏的必不可少的手段。结合应用型院校学生的特点,笔者提出了把握基础、突出创新的多元化考试模式和评价体系。应用型院校学生在机械原理学习上有对理论不感兴趣而对实物机构兴趣浓厚等特点。因此,除了在教学上加以改进和引导外,在成绩评定的内容、比例和方式上也将做相应的调整。期末考卷考试仍然是一种主要的考试方式,但占总成绩比重需下调,而大幅度提高平时独立作业所占比例,如将学期中需完成的几个课题占总成绩的比例提高,也提高平时独立作业和课堂讨论作业的成绩,对个别创新性强的学生可适当加分。现在,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下降到50%,而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实验成绩、独立课程设计成绩等所占比例。根据几年来的不断改革调整,总体发现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五、结束语

机械原理的教学中,除了强调老师的“教”,还需引导学生的“学”,在某种程度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为重要。本文通过上述几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我院现已形成定期的设计大赛预赛,选拔,组队参加全国机械设计大赛、国家慧鱼机构设计大赛及浙江大学、浙江省挑战杯的竞赛多组,获得了奖项多项。

同时,要完成上述工作,教师需付出更多的课堂外教学准备和较强的科研素质。虽然过程比较辛苦,但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教师也在不断吸收新的知识,得到新的启发,对教师本身也是一个不断促进和自我提升的一个过程。

参考文献:

[1]邓任之.在机械原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工程观念与创新能力[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87~88.

[2]韩翔.基于学习动机的机械原理教学探索[J].科技教育创新,2010,(2):207-208.

[3]高红江.论如何抓好机械原理课外学习环节[J].陕西教育,2008,(8):71-72.

[4]郭连俊.浅谈机械原理教学创新[J].科技信息,2008,(17):154-222.

对机械原理课程的认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机械工程基础 教学研究 工程素质 

提高质量是世界各国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后面临的共同问题,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与新任务,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已从高等教育的规模发展向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改变。重基础、宽口径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为适应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增强高校人才的适应性,就必须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工程素质的培养。 

机械工程基础课程作为一门非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是以原工程制图、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等机械类课程进行整合的一门基础课程,它向学生提供机械产品使用、设计和制造所需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该课程是大学阶段培养非机械类学生工程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但目前该课程的设置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由于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建立认同的课程目标定位标准,目前现有的教学方案仅仅是将相关机械类课程内容的简单组合,教学内容实际是分离的,没有达到课程综合的真正目的;②现有的课程教学内容过分强调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而没有反映应用型本科教学所要求的“应用型”特点,教学内容过于繁杂;③相关教学内容未能很好地整合,内容重复、前后颠倒、衔接不好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 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④未与学生的所学专业相关联,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不高,学习效果较差,学生的工程素质提高不明显[1]。 

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以盐城工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为例,以培养电气工程师能力为本,以工程素质、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教学改革中主要体现“一精二重三讲四会”的教学原则和方法:一精是指基础理论教学要精练,以满足专业课教学所必需的基本理论;二重是指在教学重点上强调基本概念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训练;三讲是指授课上要做到基本概念讲清楚,重点内容讲透彻,知识点讲全面;四会是指教学要求上做到基本理论会运用,基本方法会掌握,基本技能会操作,基本问题会分析解决。 

根据我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改革目标要求,机械工程基础作为该专业开设的一门唯一的机械工程类课程,我们对该课程的教学目标设置、教学内容的准备及教学方法的实施等进行了多方面研究与探讨,使其符合该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1.课程教学目标设置 

高等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加强文化素质,更要注重工程素质教育。因此,将非机械类的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性质定位成一门以“机械工程基本素质教育”为主的工程类基础课,符合工程实际对应用型人才基本素质的要求,也符合我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是将机械制图、工程材料、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等机械设计制造相关内容,经统筹安排、有机结合而成的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基础课程。机械工程基础作为非机械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唯一的机械工程类课程,涉及内容广泛。课程综合化不仅解决了课时有限的问题,而且使学生对机械工程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以专业岗位职责需求整合相关教学内容,不求原课程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注重对机械工程知识了解,理顺机械工程知识与专业知识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横向扩展能力。 

对电类专业而言, 机械工程基础是一门介绍机械工程有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基本计算、设计方法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基础课。课程围绕“机械工程材料”、“工程图样表达”、“常用机械传动装置”、“常用机械加工方法与机床”几个典型项目,将与机械设计制造相关的基本内容统筹安排、有机贯通与融合,体现“实用、够用”为度的原则。力图用较少的学时侧重于对涉及机械工程的有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加以阐述。以理实一体教学为纽带,以理论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手段,培养学生学习理论、实践认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的具有初步工程意识和标准化意识;能用准确、简明、规范的工程语言表达设计思想和意图。学生应达到的能力目标确定为:①能初步确认一般机械零件所用的一般工程材料;②能初步绘制和阅读简单机械工程图样;③了解机器的组成和平面机构的相关知识,了解机械传动和常用零部件的基本内容;④正确理解机械制造的相关概念,了解常用的机械加工方法,能初步确定零件的成型或加工的基本方法。 

2.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对机械原理课程的认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等院校;化工机械;课程教学;技能改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007-01

一、前言

石油化工行业一直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一直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不断的在实际化工生产中广泛应用。这些技术更加推动了石油化工行业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为实现无人化操作奠定了基础。面对这种发展趋势,化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作为高等院校应注重对化工专业人才的培养,以适应化工企业不断的发展需求。化工机械设备基础课程是高等院校为培养专业化工人才所必设的一门必修主干学科,该学科的设置对学生熟悉化工生产环境、适应未来工作岗位具有很大的帮助。

二、高等院校化工机械设备基础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说明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是高等院校石油化工类、生物工程类专业的主干课程,该课程教学内容包括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化工制图、机械制图、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和容器设计等课程的部分内容,内容繁多,信息量大,实践性强。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熟悉常见化工生产设备类型,认识化工生产过程基本原理,掌握化工设备机械基础知识,综合合分析压力容器的性能及工艺方法并能进行一些简单化工设备的设计等[1]。完成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的学习之后,学生应对化工生产产生感性的认识与客观的了解,并能够为以后生产技术岗位的职责有明确的认知。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具有其独特的特点,首先理论综合性强,内容涉及化工原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知识,知识面广且分散。其次该门课程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要求高,例如蒸馏塔的学习中,应充分利用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来想象内部气液交换与精馏提纯的过程及原理。再者该门课程实践性强而实际现场危险性大导致学生实践机会较少,使得学生理论与实际无法充分的融合。基于上述特点,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学校缺乏该类课程专业化教师的投入,该类课程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足够的理论教学经验而且还能够对化工生产具有清楚地认识或实际工作经验;而目前高校教师科班出身比较多,缺乏实际现场经验导致教学脱离实际较严重;其次该门课程在教学中应应注意与实验相结合,但由于实验机械较大且危险性高,部分学校未能有效安排实验内容。再者由于该类课程属于偏实践类课程,课程考核方式应多样化,而部分院校依然采用笔试的考核方式无法对学生知识进行全面考察[2]。因此,作为学校与教师,我们应该从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进和优化,提高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

三、关于高校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及方法

关于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在前面已经提到若仅局限于书本理论知识教学,不安排实践实习的机会,学生对机器、设备缺乏感性认识,使得学完后学生仍然停留在学初的状态,无法达到课程设置的目标。而为适应化工行业的发展,学生必须加强这门课程的学习。因此教师应采取适当的方式实行教学,以提高该门课程教学质量。

首先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多媒体的应用。对于推理性课程如数学等,老师通过黑板与粉笔板书和讲解来进行授课,步骤条理清晰,老师讲课轻松,学生看的明白,能够系统性的吸收新知识,培养新思维。但对于《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由于课程本身涉及很多图标及设备内部构造等,教师板书困难,画图浪费时间且不能直观反映图示意思。如教师只对着书讲图表,很多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这样的教学效果肯定不好。若采用多媒体资源对课程讲述内容中涉及的图标进行形象的列出并做适当的引申,必然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程的理解程度,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

其次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这门课程属于理论与实践结合性很强的课程,加大课程实践学习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目前很多高校建立的学生实践基地可供学生实验,基本满足实验要求却无法达到实践目的。如一些进行实验的小型干燥实验设备、蒸馏设备及一些小型的中试实验场所等。因此学校还应加大对社会企业的联系与合作,采用适当的机会让学生深入车间了解具体情况[3]。再者可邀请从事一线工作的化工生产技术人员开展讲座也可以起到实践教学的目的。这些人员由于其久居生产技术岗位,对车间技术管理及设备管理比较熟悉,生产经验丰富且贴合实际。采用这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同时结合教师的理论教学必然可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再者化工设备机械基础教学应采取合适的考核方式,注重实践环节在实际考核中的比例设置。目前部分学校采用了化工课程设计的考核方式辅助学生加强考核。同时也加大了课堂考核力度及笔试考核难度。学校采用这样的方式实现了对学生综合考核的目的,更加适应学生综合发展的要求,对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起到很大作用;再者采用这种考核方式能够迫使学生重视平时学习的重要性,避免考前猛学带来的负担。

四、结语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属于石油化工类专业学生所修的主干课程之一,其重要性不亚于化工原理等课程。由于该类课程实践性强,教师在实际教课教学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同时应加大多媒体资源及网路知识的应用,使得学生能够形象的掌握更多的化工设备知识;并且教师应采取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实现对学生的全面考核,使得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这门课程教学达到预期的目标,实现课程学习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 武耐英,郭保国.《化工设备机械基础》教学中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