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超市管理论文

超市管理论文

超市管理论文

超市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物流逆向物流连锁超市

随着物流业的深入发展、环保、产品召回的制定法规以及退货、报废产品回收和再利用的加强,逆向物流这一概念正在被更多的人所认识和重视。国外许多知名企业把逆向物流战略作为强化其竞争优势,增加顾客价值,提高其供应链整体绩效的重要手段。逆向物流这个潜在市场是巨大的,国外超市已经开始对其进行研究,但国内大部分超市都未涉足这一领域,这方面的研究几乎为零。随着时间的发展,逆向物流在超市日常经营活动中的作用将会越来越突出,逆向物流必将像正向物流一样,在超市的经营中发挥重要作用。

超市逆向物流的特征

逆向物流指物资从产品消费点(包括最终消费者和供应链上客户)到产品来源点的流动。在物理性流动的同时伴随着信息流、资金流、商流和价值流的流动,它与正向物流无缝对接而成为整个物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超市日常运营中,逆向流物一般可分为退货逆向物流和回收逆向物流两部分。退货逆向物流是指顾客将不符合要求(目前部分超市已制订出只要是顾客不满意的产品,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可退货)的产品退回给超市,再进一步退回给供应商的物流过程,其流程与常规产品流向正好相反;而回收物流则侧重是指商品过期而将商品主动从超市货架撤柜并返厂的物流过程。

逆向性。逆向物流中退回的商品或过期报废的物品的流动与正常的商品流的方向刚好相反,即从消费者超市供应商制造商。

不确定性。与正向物流按量、准时和指定发货点是其基本要求不同,逆向物流产生的时间和数量是不确定的。它受消费者的退货要求与商品销售速度及其它因素的影响。

复杂性。超市逆向物流发生一般表现无序、少量,难以统一集中向超市物流中心转移;另外,退货商品或报废的商品处理过程复杂,从而导致逆向物流的管理也很复杂。

成本高。逆向物流中的商品通常缺少规范的包装,又具有不确定性,难以充分利用运输和仓储的规模效益;另一方面许多商品需要人工的检测、判断和处理,效率低下,极大地增加了人工的费用。因此,超市的逆向物流成本较高。

逆向物流管理对超市的意义

降低成本,提高收益率。随着超市竞争的加剧,超市已成为低利润的行业,使得对成本的控制、降低超市运营成本成为超市竞争的主要手段。据有关资料显示,在美国,1999年的逆向物流成本约占物流成本的5%,到2001年,逆向物流成本所占比例翻了一番,大约为10%。而在零售业,2000年美国零售业的返品货价值约占商品零售总额的6.3%左右,从比例上看,返品占总体的比率虽不是太大,但其所拥有的价值量决不是小数目。美国2000年商业零售总额约为10060亿美元,按此推算,零售商业返品的价值每年至少高达数百亿美元之巨。所以通过较好的控制逆向物流,降低成本,提高收益率,对于超市具有重要的意义。

提高顾客价值,增加竞争优势。在当今顾客驱动的经济环境下,顾客价值已成为决定超市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众多超市通过加强对逆向物流的管理提高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满意度,赢得顾客的信任,从而增加其竞争优势。为吸引顾客,目前很多超市在顾客退货方面都制定了比较宽松的政策。对于最终顾客来说,逆向物流能够确保不符合顾客要求的产品及时退货,有利于消除顾客的后顾之忧,增加其对超市的信任感及回头率,扩大企业的市场份额,正如DaveHommrich所言的那样,如果一个公司要赢得顾客,它必须保证顾客在整个交易过程中心情舒畅,而逆向物流战略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

改善环境行为,塑造企业形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环境意识日益增强,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顾客对环境的期望越来越高。企业的环境业绩已成为评价企业运营绩效的重要指标。为了改善企业的环境行为,提高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许多企业纷纷采取逆向物流战略,以减少产品对环境的污染及资源的消耗。目前超市在竞争中,也开始注重超市的品牌建设,希望通过品牌竞争来避免单纯的价格竞争。因此,加强逆向物流,树立超市在消费者心中的良好形象是超市品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超市逆向物流管理现状

缺乏对逆向物流的认识。逆向物流战略已成为国外许多连锁超市管理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一些超市已经开始设立了专门的回收部门或者逆向物流系统,但从战略角度是将逆向物流活动排除在企业经营战略之外,没有现代逆向物流理念,基本处于“配衬、附属”的地位,相当多的超市视逆向物流为负担,将其支出作为企业的额外成本,开展逆向物流都是迫于法律法规或消费者的责难,没有充分认识到逆向物流的作用,进而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

逆向物流管理不健全。逆向物流活动是一个复杂的活动,它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管理和协调,因此它不能附属于其它部门,必须成立独立的部门进行管理。由于管理层没有深刻认识逆向物流系统的重要意义,以至于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公司缺乏相关政策和运作系统,对超市逆向物流疏忽管理,没有专门对逆向物流管理人才进行培训等。

缺少与供应商、制造商协调逆向物流管理。在正向物流方面,连锁超市与制造商、供应商开展的合作是较多的。而在逆向物流方面,由于意识问题、管理复杂性等原因,很少有连锁超市在逆向物流方面与其它供应商、制造商进行合作管理逆向物流的。

超市逆向物流管理对策

重视超市逆向物流

对于超市而言,物流战略已是其整个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个物流体系显然并没有包含逆向物流的概念。超市要在未来的竞争中取胜,希望通过对逆向物流的管理来增强企业竞争力,首先就要求从战略高度重视超市的逆向物流。对逆向物流的重视是保证超市逆向物流与其它业务协调的基础。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到逆向物流的重要性和价值,在实际操作中给予逆向物流充分的资源和支持,这是逆向物流发挥作用的关键;同时,由于超市平时正向物流流量很大,逆向物流很容易与其冲突,因此就需要各部门进行充分的协调、安排,使流程通畅,从而提高逆向物流效率。

设立专门的逆向物流管理中心

逆向物流管理中心是逆向物流高品质运作的基础和前提。目前,外国跨国企业的配送中心都设有专门的退货集中地,逆向物流流程上所有的产品都会被先送到这里,经过分类、处理后,再送到其最终的归属地。未来的连锁必将以规模制胜。对于大型连锁超市而言,可以设立专门的逆向物流管理中心,日常逆向物流渠道上的所有产品被送到逆向物流中心进行分类处理。这种逆向物流的地点可以设在超市的物流中心内。但由于逆向物流中的商品与正向物流的商品业务在加工、库存、配送等环节都可能会相互冲突,超市为了确保正向物流的商品的正常运作而可能会影响逆向物流的运作。因此,最好采取两种产品业务流程分离的办法,以提高回收品业务的运作效率。

建立逆向物流联盟

正向物流已成为一些超市的核心竞争力,如沃尔玛,但是对于逆向物流而言,由于物流量少且不确定,它不能构成超市的核心竞争力。超市可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联系关系,将逆向物流中的运输等业务外包,利用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帮助超市降低逆向物流成本。另一方面,还可选择恰当的其它企业,双方使用共同或相近的运输路线、仓储设施和技术平台,充分利用运输和仓储的规模经济。

与制造商共同管理逆向物流

逆向物流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消费者退货。而退货的重要原因又在于产品质量、产品设计等。因此,超市需要和制造商共同关注产品,以供应链思维来进行产品设计,充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在产品设计时就考虑如何使回流产品的后续处理更容易,以便于产品的翻新、再制造或原料的回收。通过在产品设计、制造环节等源头就尽可能的考虑退货因素,可以减少逆向物流的发生率;逆向物流产生的另外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商品到期,超市必须将其撤柜返厂。对于这种类型的逆向物流,超市可与制造商依据超市的逆向物流成本和制造商的处置成本,在商品即将到期前就联合制定恰当的产品促销策略,尽量提高商品的流通速度,从而减少逆向物流的流量,降低逆向物流成本。

参考文献:

1.亚太博宇.美国零售业的逆向物流管理之路[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4(8)

超市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超市客流量人员密度

1引言

中国已经成为了世贸组织的成员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国际、国内大型连锁超市开始营业。超市以其低廉的价格和名目繁多的商品,吸引了大量的顾客。超市客流量是一个随季节、气候、货源、人们经济状况以及商家促销手段等多种因素变化的量。对超市的客流量及人员密度分布规律的研究结果可以作为确定新风量、排风量、产尘量、CO2产生量以及产菌量、气流组织、空气过滤方法等的重要依据,同时也可以使我们更准确地计算超市建筑的冷负荷以及安全疏散路线。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部分高等院校和设计院对上海、北京、天津、武汉等地大型商场的客流量进行过实地统计,结果表明,峰值人流量一般为1~1.7人/m2,平均人流量为0.6~1.0人/m2。大、中商场人员密度实际调查统计表见表1[1]。

表1人员密度估计表项目

人员密度

(人/m2)

占有面积

(m2/人)

占有空间

(m2/人)

峰值人流量

1.67~1.06

0.60~0.94

2.70~4.40

年均人流量

1.00~0.60

1.00~1.67

4.50~7.86

目前在空调负荷计算中广泛采用的为此数据。然而,随着商场、超市的大量兴建,人员密度已大大下降,而且,超市的客流量特点与商场有所不同,不同地区的客流量特点也会有所不同。因此,研究现在的超市建筑客流量及人员密度分布规律很有必要。此外,过去也有学者利用公式计算建筑物空调负荷,但采用的顾客在超市平均逗留时间值一般为估计值,而笔者在本文中通过同时在超市的人数、日客流量的人次数及日营业时间计算得到了顾客在超市平均逗留时间。

2客流量分布规律

笔者于2003年7月对哈尔滨市某大型超市的客流量进行了连续一周的调查统计。采用人工统计方法,每半个小时纪录一次通过所有出入口的客流量,我们得到了超市的客流量数据,并给出了具有代表性的工作日和周末两日的客流量变化情况,见图1和图2。

图1超市7月中旬某周六客流量分布图图2超市7月中旬某工作日客流量分布图

调查中我们发现:

1、走出超市的顾客基本上都拎有购物袋,说明他们到超市主要是要购物,而非“逛”,这一点与百货商场不同;

2、测试阶段正处于学校放暑假期间,但在调查中发现很少有小孩自己进超市,且顾客中的中小学生比例很小,所以与其他季节相比,夏季超市并没有特别明显地“淡”或“旺”。

对测试数据的分析发现,客流量的规律有以下几点:

1、与典型的商场客流量双峰分布规律[1]不同,超市的客流量呈三峰分布,这是因为超市营业到深夜,而人们也在晚餐后到超市购物。

2、一般,周末客流量峰值出现在10:00~11:00、14:30~15:30、18:30~19:30,工作日客流量峰值出现在10:00~11:00、14:30~16:30、18:30~20:00。周末全天的平均客流量约相当于一天中峰值客流量的71.1%,工作日全天的平均客流量相当于一天中峰值客流量的64.5~77.1%。从此结果可以看出,工作日和周末相比,上午客流量峰值出现时间一致,而下午则持续较长。原因在于周末人们不上班,因此选择下午购物的人数增加。

3、对于工作日来说,下午客流量峰值小于晚间,而对于周末则相反。这是因为周末在家休息的人一部分选择了下午购物,而不是象平常一样晚间购物。

3人员密度

作为商业机密,我们有时无法直接获得客流量的数据,这时我们可以通过调研与实地统计得到客流量的基础数据,但是怎样通过逐时客流量计算出人员密度呢?

笔者依据实际统计数据得到超市入、出流人数,见图3和图4。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同一时间段出流与入流人数不等,其差值正是滞留至下一时间段的人数。建立数学模型如下:

设每天超市营业n小时,超市面积为Sm2,开始营业后第i个小时内入流人数记为啊ai,出流人数记为bi,则第i个小时的同时在场人数应该等于前一时刻滞留在室内的人数加上该时刻入、出流人数之差,也即,(i=1,2,…,n),因此超市,第i个小时内的人员密度为人/(m2建筑面积)(i=1,2,…,n)。

图3超市7月中旬某周六出入客流量分布图图4超市7月中旬某工作日出入客流量分布图

被测超市工作日营业12.5小时,周末营业13.5小时,总建筑面积约为24000m2。

通过三阶多项式拟合得到回归公式⑴和公式⑵:

式中x为开始营业后第i个小时,(i=0,0.5,1,1.5,…,2n);n为当天营业时间,h;c为记录时间间隔,h;y为开始营业后第i个小时超市内人员密度,人/(m2建筑面积)。

通过对y求导可以得到周末人员密度最大值为0.17人/(m2建筑面积),工作日为0.12人/(m2建筑面积)。实测情况,周末平均同时在场人数为5610人,最大人员密度0.356人/(m2建筑面积),平均人员密度0.23人/(m2建筑面积);工作日平均同时在场人数为3428人,最大人员密度0.231人/(m2建筑面积),平均人员密度0.14人/(m2建筑面积)。与以往商场人员密度数据相比大大减小。与拟合数据相比,拟合程度令人满意。

将实测人员密度数据、拟合曲线和平均值线绘在一张图上见图5和图6:

图5超市7月中旬某周六人员密度分布图图6超市7月中旬某工作日人员密度分布图

人员密度逐时值与平均值的偏差随时间变化曲线见图7和图8,横坐标间隔为0.5小时:

图7超市7月中旬某周六人员密度偏差分布图图8超市7月中旬某工作日人员密度偏差分布图

事实上,调查中我们发现,卖场内不同区域人流并不均匀,收银台前人流最为密集,此外,日用品、熟食区人流相对较多,而家电区、体育用品区人流相对较少。因此,在设计空调系统时,不同区域应分别对待,可以在平均人流密度基础上附加或附减。

为了便于比较,将上海地区超市的人员密度分布的数据[2]制成图9:

比较图5~图9,可以看到哈尔滨市超市的人员密度要小于上海地区超市的人员密度。这主要是因为上海为我国第一大城市,上海人口远远大于哈尔滨市人口,且上海地区经济发达,人民生活水平较高,去超市购物的客流量远大于哈尔滨市超市的客流量。此外,上海交通便利,每日涌入的国内外游客很多,因此上海地区超市的人员密度较大。由图7还可看出,上海地区超市人员密度晚上峰值最高,而哈尔

滨市人员密度最高峰一般出现在下午,这是因为哈尔滨人与上海人的生活习惯不同,哈尔滨人习惯早睡早起,而上海人夜生活较多。通过对比可以看到人员密度随气候、商品布局、超市所处地域、顾客经济状况等因素的不同有很大不同。

4顾客在超市平均逗留时间

不同顾客在商场停留时间有长有短,我们可以通过统计调查得出顾客平均逗留时间。它是一个随季节、气候、商品布局、营业方式、建筑层数、超市所处地域、是否有自动扶梯、收银台数、收银员工作熟练程度、顾客经济状况等多个因素而变化的量,但是对于同一地域来说相差不大。

如果已知顾客平均逗留时间,就可以通过式⑶[1]得到其他超市同时在场的人数,进而得到人流密度:

式中P为同时在超市的人次数;W为日客流量的人次数;t为顾客在超市平均逗留时间,h;T为日营业时间,h。

笔者根据前面得到的人员密度值通过将式⑶变形得到的公式⑷得到顾客在超市平均逗留时间,对于其它营业时间和总客流量不同的超市,研究、设计人员就可以方便地算出人员密度。

式中各符号意义同上。

被测超市建筑面积周末客流量为34600人,营业时间为8:30~22:00,平均人员密度值为0.23人/(m2建筑面积),平均在场人数为5610;工作日客流量为24000人,营业时间为8:30~21:00,平均人员密度值为0.14人/(m2建筑面积),平均在场人数为3428。通过计算可以得到周末顾客平均停留时间为2.07h;工作日顾客平均停留时间为1.75h。

5结论

客流量是超市等商业建筑经常统计和关注的数据之一,通过调查与现场测试发现超市客流量呈三峰分布,晚饭后至关门前的客流高峰是其具有的特点之一。

与文献[1]中给出的0.6-1.0人/m2建筑面积相比,超市的人员密度已经降低到0.14~0.23人/m2建筑面积左右。这既与商场、超市的大量兴建有关,也与超市的销售方式有关。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的气候迥异、人们的经济条件、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又存在很多差异,客流量特点与人员密度也会不同,因此,应对不同地区大型超市的客流量进行相应的调查研究。

参考文献

超市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内容摘要:连锁超市已成为我国商贸流通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着我国主要的零售市场。本文在对我国连锁超市价值链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设计问卷并展开调查,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连锁超市价值链与商贸流通新业态的关系展开研究。结果表明:专注于核心价值环节进行的商贸流通新业态创新能够增加连锁超市企业利润、培育核心竞争力。由此提出了连锁超市向商贸流通新业态模式创新发展的优化路径,促进零售行业的健康、创新发展。 

關键词:连锁超市 价值链 新业态 优化路径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居民生活水平、消费理念的不断提升,市场供需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5.6亿元,同比增长10.3%。2000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兑现入世承诺,逐步取消外国零售业进入我国市场的各种限制,在经济全球化、自由化、信息化背景下,零售业国际巨头纷纷转战中国市场,连锁超市企业竞争日趋激烈。2012年起,我国经济运行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向中高速换档、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动力向创新驱动,任何行业都必须转型升级才能立足于竞争激烈的市场。同时,2015年10月中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将连锁超市作为零售业的主流业态,价值链向新业态模式创新也将成为竞争的最高形态。对于连锁超市而言,以价值链上各环节的价值活动作为切入点与商贸流通新业态模式相融合,是创新的核心所在。 

我国连锁超市价值链发展现状分析 

(一)连锁超市行业大多采取集中采购,生鲜食品向“农超对接”模式转变 

在价值链各环节中,采购是最为核心的环节,在整个企业的运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我国连锁超市行业大多采取集中采购(中央采购),即企业中专设采购机构与采购人员,统一负责企业的商品采购工作,实现低成本、采购集中管控。集中采购有助于连锁超市企业发挥连锁经营优势、提高议价能力,实现规模化经营,保证超市在价格竞争中的优势地位,从而满足顾客求廉的需求,扩大市场占有率。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对生鲜食品的要求日益提高,连锁超市纷纷改革传统生鲜食品采购模式,通过“农超对接”模式,即由农户与商家签订意向性协议书,向超市直供农产品的新型流通方式,目的在于缩短流通时间、降低采购成本、保证食品安全。如2016年新丝路投资(中国)有限公司在三峡区域展开农超对接项目,参照PGS成立有机种植基地,帮助农产品进入欧尚、沃尔玛等连锁超市,解决销售渠道的“最后一公里”,实现“零”中间商。 

(二)连锁超市物流价值链管理落后,成为限制发展的“瓶颈” 

物流价值链贯穿于连锁超市运营始终,对于调整和优化各价值链环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连锁超市物流价值链运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于两个方面:第一,一味追求门店的扩张,忽略了后台物流体系的构筑与管理。有的连锁超市企业在追求规模扩张时,只重视门店布局以赢得更多的消费群体,但物流网络未及时扩大、管理观念陈旧,导致商品的调配费时费力,企业总利润呈现持续下降的态势。第二,盲目构建自己的物流配送体系,导致资源浪费、经营成本上升。有的连锁超市企业意识到物流价值链管理的重要性,并着手构建属于自己的物流配送体系,在仓储、设备、运输等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直接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但由于自营物流配送规模小、作业体系不完善,导致运作成本高、效率低下。 

(三)生鲜产品销售作为超市经营重点,成为拉动其它商品销售的重要手段 

当前,生鲜已成为集客能力最强的板块,成为拉动其它商品销售的重要手段。据我国连锁超市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大中城市的连锁超市生鲜区销售额约占销售总额的20%。而欧美发达国家这一比重约为1/3,尤其以经营食品为主的生鲜超市这一比重更是高达70%。可见,我国连锁超市生鲜板块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大润发超市通过对收银条的大数据研究,重点推出荤素搭配好的净菜生鲜品,进行负、中、高毛利商品的混搭,加速生鲜品的周转率,解决生鲜经营的核心问题—新鲜度。由此,还带动了其它商品的销售,如调料、粮食、食用油等。另外,我国连锁超市生鲜产品销售仍旧面临着障碍,如缺乏标准化的农产品、冷链供应体系不完善、深加工冷链食品匮乏等。 

(四)连锁超市价值链体系对接不完全,导致运营效率不高 

目前,我国大型连锁超市已基本实现了设备自动化、价值链流程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实现了价值链体系的无缝对接,减少无效价值链,以信息技术为驱动促进运营效率的提升。但本土的中小型连锁超市价值链管理不容乐观,据我国连锁超市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中小型连锁超市比例为70%左右,多集中于中小城市或城乡结合部,信息技术应用率仅为18.3%。中小型连锁超市企业构建信息系统往往面临着投入大、缺少技术人员等困境,甚至在运营中根本没有能够统筹全局、进行价值链管理的人员,由此要实现商贸流通新业态创新几乎无从谈起。 

连锁超市价值链与商贸流通新业态的关系分析 

(一)研究模型设计与问卷设计 

为了研究我国连锁超市价值链与商贸流通新业态的关系,本文采用问卷调查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本着有效性、可操作性原则,从多角度设计模型与问卷、选取相关的变量与指标。 

超市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超额现金持有;公司特质;成本;自由现金流量

中图分类号:F276.6文献类型:A文章编号:1001-6260(2008)06-0108-05

现金及其等价物是企业生产经营不可或缺的重要资产之一。企业的现金持有行为在财务管理研究领域早已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不过,现有关于现金持有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文献要么是研究现金持有的动机,要么是研究现金持有(或超额现金持有)的影响因素(或决定因素),而对超额现金持有的上市公司具有什么特质很少涉及。本文旨在弥补这一空缺,以我国制造业329家上市公司2004―2006年三年的数据为整体样本,通过超额现金持有的样本和非超额现金持有的对照样本的比较分析,对超额现金持有的公司特质从公司治理、财务两个方面进行了实证分析。

一、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因为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管理层在进行决策时可能会过多地考虑自身的利益,从而损害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的利益。但是,如果股东保护程度较高,股东则可以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等渠道行使自己的权利,从而对公司的管理层形成相应的压力,使其在现金管理、投资决策的时候不得不考虑到股东的利益要求(张人骥 等,2005)。在这种情况下,公司一般不会持有超额现金。一旦公司持有较多的现金,股东就会要求公司进行合理的投资或者是发放现金股利,而不会出现管理层滥用现金等不良现象。Guney等(2003)研究发现,股东保护程度越高,公司现金持有水平越低。Farinha(2003)以在伦敦股票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为样本研究表明,股利支付有助于减轻自由现金流量的问题,因为股利支付可以减少自由现金流量或增加外部筹资次数而加强外部投资者的监督。据此,我们假设:

H1:超额持有现金的上市公司股东保护程度要弱。

H2:超额持有现金的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率要低。

理论认为,企业高额持有现金的动机是管理层为了建立个人帝国或追求私人利益。企业的现金经常被低收益地占用或被用来进行低效率的投资而不是支付给股东(Jensen,1986)。Richardson(2006)研究发现,自由现金流量越充足,越可能引起过度投资。陈红明(2005)则从随意性支出的角度证明,自由现金流量越多,随意性支出越大。高额持有现金引致过高的成本,必然会导致公司长期业绩的下滑。符蓉(2007)研究证明,自由现金流量与随意性支出正相关,公司长期业绩会变差。据此,我们假设:

H3:超额持有现金的上市公司成本要高。

H4:超额持有现金的上市公司长期经营业绩要差。

Jensen(1986)提出,负债可以减轻自由现金流量的问题。负债是“硬约束”,到期必须支付本金和利息,促使经理有效地担负未来支付现金流的承诺。这样,债务就是红利的一个有效替代物。那么,为逃避债务的这种“硬约束”而可以任意“挥霍”现金流,超额持有现金的公司经理不会利用高债务杠杆来为股东获取杠杆利益。有研究(周立,2002)表明,在我国效益一直很好的白酒行业存在自由现金流量的成本问题,白酒类上市公司的负债率是最低的。据此,我们假设:

H5:超额持有现金的上市公司负债率要低。

二、研究设计

(一)变量设计(见表1)

(二)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考虑到经营环境、经营模式、风险情况和利润水平等方面存在很大的行业差别,而制造业上市公司数量占我国上市公司总数的二分之一以上,因而我们选择2003年12月31日前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股制造业公司(包括同时发行B股或H股的公司)为原始样本(以2004―2006年作为观测区间)。为了尽量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对原始样本进行如下筛选:(1)剔除在研究区间内财务资料不完整的公司;(2)剔除在研究区间内的ST、PT 公司;(3)剔除在研究区间内现金流量波动极端异常的公司。进一步考虑到制造业子行业较多,本文以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为标准,对制造业子行业进行考察。由于木材家具、造纸印刷、电子等子行业上市公司数量较少,不具代表性,故本文从制造业中选取公司数量大于25的6个子行业作为样本进行研究。经过筛选,最后得到公司数为329家。

数据主要来源于Wind资讯数据库、国泰安数据库以及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证监会等网站公开披露的数据。所有数据均采用上市公司年报中披露的的年末数据。数据的整理和分析采用软件EXCEL和SPSS13.0。

(三)超额现金持有上市公司的界定

判定一家上市公司是否超额持有现金就要先确定一个标准作为现金持有量的正常值,将超过这一标准值的上市公司认定为超额持有现金的上市公司。对这个标准的选择,不同学者采用了不同的方法。

彭桃英等(2006)把连续3年货币资金占总资产比例大于10%的公司定义为高额现金持有公司。辛宇等(2006)和姜宝强等(2006)则以行业调整后的现金持有水平为因变量,以相关的财务特征指标为自变量,建立模型估算出正常的现金持有水平,如果某一上市公司实际的现金持有量大于这一估算值,就将其定义为超额持有现金的上市公司。周伟等(2007)对超额持有现金上市公司定义为:“当上市公司在某一年中各个季度的现金持有量(货币资金/总资产)都处在本行业中位数以上时,则把该上市公司作为高额现金持有公司。”鲁晨曦(2007)在进行实证研究时,则把上市公司是否连续三年现金持有量在本行业排名前30%作为划分超额持有现金上市公司和非超额持有现金上市公司的标准。

考虑到极端值会对研究结果的有效性产生影响,本文没有采用行业现金持有量均值或者是某一个具体的比例作为衡量上市公司是否超额持有现金的标准,而是将从2004―2006年连续三年现金持有量在同一子行业上市公司中排在前30%的公司定义为超额持有现金的上市公司(即样本公司),其他公司则定义为非超额持有现金的上市公司(即对照样本公司)。329家公司中,属于样本的公司数为45家,属于对照样本的公司数为284家,具体分布见表2。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现金持有量的统计分析

样本和对照样本的公司现金持有量三年的均值情况分子行业的描述如图1所示。

可以看出,样本公司在三年现金持有量的均值上明显高于对照样本公司。在纺织服装皮毛行业(C1)、机械设备仪表行业(C7)以及医药生物制品行业(C8)里,两组样本都倾向于持有较多的现金。

为了进一步详细了解超额持有现金上市公司和非超额持有现金上市公司在现金持有量上的差异性,本文对两组样本进行现金持有量的描述性统计,同时对两组样本现金持有量均值是否存在显著差异进行了独立样本的t检验,统计结果如表3和表4所示。

从表3来看,样本公司现金持有量2004―2006年三年的均值都为对照样本公司的2倍以上。表4的t检验结果说明,两组样本公司三年的现金持有水平均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以连续三年现金持有量在同一子行业排在前30%为标准定义超额持有现金上市公司的做法是恰当的。

(二)两组样本公司特质的分年度描述性统计

两组样本描述公司特质变量各年的均值统计结果见表5。

表5来看,两组样本公司在股东保护程度、管理费用率上三年的差异都较小,其中样本公司的管理费用率三年来在逐渐降低,且每年的成本都比对照样本公司低,与预期不符。在现金股利支付率上,样本公司每年都要比对照样本公司低大约30%,符合预期。长期业绩方面,样本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几何增长率从0.18%下降到-7.15%,而对照样本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几何增长率从4.44%上升到15.67%,说明了超额现金持有上市公司的长期业绩会变差。在负债比率上,两组样本公司三年来都有上升的趋势,而无论是有息负债率还是资产负债率,样本公司三年来都要比对照样本公司低10%左右,符合预期。

(三)两组样本公司特质指标的均值差异显著性检验

为进一步检验研究假设,我们将超额现金持有样本和对照样本各特质指标的均值进行显著性统计检验。为了减少极端值对研究结果的影响,我们选择各变量三年的平均值来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得到的统计结果如表6所示。

从股东保护度和管理费用率来看,两组样本不存在显著差异,假设1和假设3没有得到验证。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股权集中现象,而本文以前十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之和来度量股东保护程度,因而两类样本在股东保护度方面没有体现出明显差异。衡量成本的管理费用率也没有显著差异,可能是超额持有现金的上市公司并没有将现金乱花在收益性支出上,而是进行了低效率的投资。

在现金股利支付率上,超额现金持有公司的均值低了32.53%,统计上非常显著,假设2得到验证。超额持有现金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增长率比非超额持有现金公司低了22.82%,在1%水平下显著,假设4得到验证。超额持有现金的上市公司比非超额持有现金的上市公司有息负债率低12.03%,资产负债率低7.23%,并且在统计上显著,支持假设5。

四、结论

现有关于公司现金持有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文献极少涉及超额持有现金上市公司的特质。本文以我国制造业329家上市公司2004―2006年的数据为整体样本,通过界定超额现金持有上市公司,将整体样本分成超额现金持有和非超额现金持有两个子样本,从公司治理、财务两个方面设计变量对超额现金持有的上市公司特质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相对非超额现金持有的上市公司来说,超额持有现金上市公司的负债比率低,长期业绩会变差,现金股利支付比率低,而股东保护度、管理费用率不存在显著差异。

参考文献:

陈红明. 2005. 自由现金流量成本假说实证检验:基于随意性支出角度[J]. 理财者(3):27-34.

符蓉. 2007. 自由现金流量、随意性支出与企业业绩变化研究[D]. 成都:四川大学博士论文.

姜宝强,毕晓方. 2006. 超额现金持有与企业价值的关系探析:基于成本的视角[J]. 经济与管理研究(12):49-55.

鲁晨曦. 2007. 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高额现金持有动因的实证研究[D]. 杭州:浙江大学硕士论文.

彭桃英,周伟. 2006. 中国上市公司高额现金持有动因研究:理论抑或权衡理论[J]. 会计研究(5):42-49.

辛宇,徐莉萍.2006. 公司治理机制和超额现金持有水平[J]. 管理世界(5):136-141.

张人骥,刘春江. 2005. 股权结构,股东保护与上市公司现金持有量[J]. 财贸经济(2):3-9.

周立.2002. 自由现金流问题的验证[J]. 中国软科学(8):43-47.

周伟,谢诗蕾. 2007. 中国上市公司高额持有现金的原因[J]. 世界经济(3):67-74.

FARINHA J. 2003. Dividend policy,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the managerial entrenchment hypothesis: an empirical analysis[J]. 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and Accounting, 30(9)&(10):1173-1210.

GUNEY Y, OZKAN A,OZKAN N. 2003.Additional international evidence on coporate cash holdings[R].SSRN Working Paper.

JENSEN M. 1986. Agency costs of free cash flow, corporate finance and takeovers[J]. American Economics Review,76:323-329.

RICHARDSON S. 2006. Overinvestment of free cash flow[J]. 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 11:159-189.

Characteristics of Excess Cash Holding Compani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 i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GAN Shengdao HU Jianping Qing Yanyan

(Business School,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64)

超市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超市管理 收银系统 管理系统

一、超市收银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超市作为当今国内销售商品最广、数量最多、人流最多的一种市场,有种类繁多的商品信息和其他信息需要处理。以前人们对信息管理的主要方式是基于文本、表格等纸介质,对于各种商品的购销存情况的统计和核实等往往进行人工检查。不仅数据信息处理量大,而且数据繁多,容易丢失、不易整理。当今时代对效率的要求日益提高,如果利用传统的手工收银方式,那么不仅收银员辛苦,还会导致效率低下,收银台前排起长队。因而需要用软件控制销售和管理来取代传统手工方式。

二、我国超市收银管理系统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超市一般使用超市POS收银系统。

大中型超市现在的收银系统一般都是C/S架构的,即客户端/服务器模式。前台的客户端程序直接访问服务器程序,服务器程序查询、操纵后台的SQL数据库,并把操作结果返回给客户端程序。这里的客户端即超市pos收银系统前台收银机。

小型超市一般使用单机版POS收银系统。一般由负责日常销售工作的前台收银系统和作为管理商品信息的后台管理系统两部分组成。前台收银系统支持商品的销售、退货、打折、变价处理,销售数据的挂起、恢复功能,销售小票的打印功能,销售数据查询等统计功能。后台管理系统对货物流转进行全面管理。它可以实现各种单据的电脑化,并对销售数据的进行统计;可以管理仓库、储存会员的所有个人和购物信息以及完整的财务管理。

另外,我国许多大型超市的物流管理也进入电子化。例如家家旺连锁超市原来在物流配送上存在物流配送基础薄弱,配送成本高,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不协调等问题。采用电子化物流结算平台,开展物流配送的垂直一体化和水平一体化,建设区域物流网络,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完善信息服务功能。物流管理的电子化,给超市管理带来了便利。

三、国外超市收银管理的研究情况

目前国外几乎所有的大型超市拥有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例如沃尔玛等大型超市都有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采用先进的物流和信息技术实现对商品采购、库存、销售的实时动态管理。连锁超市的经营管理,从进货、销售到调拨和库存管理,都采用MIS系统进行现代化管理,从而大大提高管理水平,使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对于商品采购,国外已将VMI---Vendor Managed Inventory运用于超市的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强调供应商与超市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在信息和知识共享、合作关系充分发展的基础上,供应链伙伴将寻求更深层次的整合。他们开始交换某些决策权、工作职责和资源,以加强协作,共同努力开拓市场。

四、超市收银管理系统的优缺点

1.优点

(1)能迅速而准确地完成前台收银的工作,同时能保存完整的一段时间的记录;(2)能够自动储存、整理所记录的销售资料,作为提供给后台电脑处理的依据,并且可打印出各种收银报表、读帐、清帐和时段部门帐;(3)能准确、迅速地获得商品销售信息,在商品管理上有助于调整进货,有的放矢的进行商品的进货和销售;(4)有利于合理地分配人力资源,节省人工费用;(5)对于连锁超市,中央电脑可利用通讯联网系统向每一家超市门店输送下达管理指令、商品价格变动、商品配送等,便于管理。

2.缺点

(1)因采用C/S结构,需用户在客户端安装软件;(2)体系封闭,无法实现网络化管理,更无法支持电子商务;(3)由于技术方面的限制,传统软件无法做到库存信息的实时动态处理事前的预测并提供前瞻性信息,造成信息单一、落后且缺乏前瞻性;(4)很少考虑管理,其目的是对外报告,软件仍没有摆脱传统束缚;(5);现有的大型商品管理系统,成本很高,且功能过于强大而造成工作繁琐。

五、总结

随着信息技术和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超市收银管理系统的数字化、信息化将成为主流。超市收银管理的信息化将使超市的资金流、物流、客户流控制结合在一起,在进货、销售、库存管理、财务结算等方面,给超市的运营提供有力的帮助。因此,建立超市收银管理系统是有积极意义的。

参考文献:

[1]向征,刘世俊.超市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软件导刊,2009(08),pp:84-85

[2]赵明才.商品管理系统的研究开发设计及利用[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