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视听法教学方法案例

视听法教学方法案例

视听法教学方法案例

视听法教学方法案例范文第1篇

摘要:经济法是技校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内容较复杂繁闷, 知识点较杂多,既包括了经济学相关知识,又包括了法学,会计学等相关知识于一体,具有很大的综合性和学科性。经济法的这一学科特点, 再加上本身知识的繁杂性与背诵记忆的特点,让经济法这门学科的教与学都带有一定的难度, 本人于一学期的教学中采用了项目式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认为经济法的教授采用项目式教学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本文所探讨的经济法项目式教学是指穿插案例教学、整合多媒体教学方式、突出实践技能等手段,根据相关教材的内容进行有关项目的分解,强调了对技校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实践技能的项目式有效教学模式。

关键词 :经济法;项目式;总结;评价

一、中技班课程经济法项目式教学法的可行性

传统的课堂授课教学方式僵化,重教师的传授知识,轻学生的能力培养。项目教学法比传统的授课方法更能提升学生综合职业技能及合作、创新意识。项目式教学方法在综合考虑课时、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和课余时间、学校的软硬件条件等因素来确定项目教学开展的范围,在考虑中技学生的年龄、背景、知识水平基础、学习能力和未来的职业需求,项目教学中所选择的项目,难度应适中,不宜过大。在以项目为载体开展教与学的过程,通过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方式、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教学技术等的交互式教学及自主利用网络资源学习等的教学方式方法,除外可采取模拟法庭及旁听庭审等形式,这是在课堂知识点的传授基础上由学生自主进入实战阶段,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扮演案件当事人,如法官、双方律师以及原告、被告等诉讼参与人, 以实际中的法庭审判为参照物, 模拟案件审判的一种实际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方法能使得课程的知识点更形象、直观, 便于学生记忆。此外,授课的过程中,可结合有关法律视听资料,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的《经济与法》、《社会与法》、《今日说法》等栏目,这些节目所选案例均很典型, 制作也较成功,均有一定的收视人群,尤其在每期节目之后都会加上相关的法律专家的点评,观众们都能从中得到相关的法律指引,把类似的视听资料搬进课堂, 由学生发表意见, 教师点评, 进行知识的归纳概括,最后再结合专家的专业法律意见巩固相关知识,这种教学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二、项目教学法在中技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中应用流程

(一)项目的选择与确立

选用的教材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经济法基础知识》,本学期课时为80 课时,选取教材的其中的八大项目作为本学期的项目教学内容,项目的选取难度不宜过大,分别为:项目一经济法基础概述,项目二经济法律关系,项目三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制度,项目四内资企业法律制度,项目五外商投资企业法律制度,项目六企业破产法律制度,项目七公司法律制度,项目八合同法律制度。

(二)项目式教学的呈现

1.案例教学方法的穿插。课堂案例教学方式是最常用的案例教学方式, 也是进入新课的最佳导入方式,在学习的过程中,先进行经济法知识点的讲授,再结合有关的实际案例,由教师进行指导,用案例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最后再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进行再次的讲解,课堂案例教学方法中,教师是指引者、协助者,学生是学习的主导者,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 而不是教学活动中被动的参与者。这种教学方法需要教师精心做好备课工作, 根据教学的需要,精选一个或几个案例, 充分运用多媒体资源事先介绍案情,要能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学生,教师与案例三者之间的有效交融互动是案例教学方法的关键,有些案例也可要求学生课外收集、整理,案例的讨论可以在课堂进行,也可以在课外让学生有组织的进行。总之,通过课前的精心准备, 不必占用过多课堂时间, 把课堂有限的时间用来传授关键理论知识点,让学生一起分析案例, 群体性的思考案情, 并且,任一案例均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2.项目式教学的总结、评价。此阶段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对于项目式课堂教学的课后总结与反思。此一阶段的的学习可以通过几种方式来展示学生把握知识点的成果,如通过有关视听资料《经济与法》、《今日说法》等栏目,先通过视听资料呈现案例,由学生进行案例的分析,结合所学经济法内容进行相关解决方法的探讨,最后再由视听资料后面的专家点评,揭开相关案情的处理方式,一方面给出了学生较为准确的解决答案,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学生的理论知识的记忆。

3.项目教学成果的展示。项目式的教学有无取得实质性的成果,需要通过有关项目知识的展示体现出来,课堂上可通过模拟法庭案例教学表现出来,本学期安排四次模拟法庭,分别对劳动合同争议、合伙企业纠纷、破产纠纷、合同纠纷四个知识点进行及旁听庭审等形式,这是在课堂知识点的传授基础上由学生自主进入实战阶段,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扮演案件当事人,如法官、双方律师以及原告、被告等诉讼参与人, 以实际中的法庭审判为参照物, 模拟案件审判的一种实际教学活动,模拟法庭应把握以下两个环节:(1)准备阶段。由于学生都是非法学专业的学生,因此对有关法庭审判的过程演练可能较为生疏,为了让学生能达到活动的预期目的,必须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模拟法庭的场地准备和法庭审判的知识能力准备。可直接在课堂内完成法庭场地的布置,同时,学生统一穿着校服,一方面可体现一种正式、庄重的氛围,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加重视此次课堂的学习。(2)实战阶段。这一阶段分为庭前准备、庭审过程和庭后总结三个环节,这是项目教学成果展示的核心。从角色的选择、开庭的审理, 到庭审结束的讨论, 通过模拟法庭,进行了对学生经济法律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的一次全面检验,同时,也可通过学生们在模拟法庭上的精彩表现,展现了项目式教学的实质性成果。

三、项目实施中应注意事项

项目式教学以项目作为载体开展教学过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一般以小组形式由学生自主进行,在整个项目式教学中,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监督者和学习辅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导者,这也充分体现了项目式教学与传统式教学的区别。此外,项目式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1)应考虑课时、学生学习状况和业余时间、软硬件等教学条件。(2)考虑中技学生的年龄、背景、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和未来的职业需求,项目教学中所选择的项目,难度应适中,不宜过大。(3)应考虑会计专业学生未来可能选择的职业是会计员、出纳、办公室文员助理等职业,项目选定应在一定范围之内,即满足难度适中之外,所选择的项目必须满足专业与职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影.经济法案例教学立体模式探究.经济研究导刊,2008.第4期.

[2]田艳敏.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法律事务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浅探.教育与职业,2008.第9期.

视听法教学方法案例范文第2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 应用; 创新

作为企业党校,党校的干部培训工作针对能力培训已经成为短期培训的重要内容,通过教学模块的设置,教学模式的完善,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即着力培养实战思维、增强培训实效,实现教学互长,引导参训学员善于从案例教学和工作经验的具体“技”和“巧”中悟出宏观的“论”和“道”来,依靠这些优势和特色,党校不断创新对重要培训班次的中青年骨干和基层管理骨干的培训方式,提出了“2+1”互动式培训、问题式培训、案例式培训等多种教学方式,为充分实现企业干部队伍素质提升、领导干部管理思维转变起到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能开发学员智力,提高学员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新型教学方法,尤其是在具有高层次学历、丰富实践管理经验的干部培训教学中显示出了很强的生命力。

一、案例教学法的实施与应用

案例教学法是围绕一定培训目的,把企业的真实事例、运营模式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员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常为书面形式),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提高学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依照法律工作中立案办法、程序,将有关教学内容编成案例形式来进行教学很受欢迎,并得以在相关的成人教育和干部培训中受到重视和广泛的应用。案例教学方法有一个基本的假设前提,即学员能够通过对这些过程的研究与发现来进行学习,在必要的时候归纳并应用这些知识与技能。案例教学法非常适合于开发分析、综合及评估能力等高级智力技能。这些技能通常是管理者在个人对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高承担具有不确定结果风险的能力。为使案例教学更有效,学习环境必须能为受训者提供案例准备及讨论案例分析结果的机会,必须安排受训者面对面地讨论或通过电子通讯设施进行沟通。但是,学习者必须愿意并且能够分析案例,然后进行沟通并坚持自己的立场.这是由于受训者的参与度对案例分析的有效性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2013-2017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明确提出,党校干部培训要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加大案例教学比重,2015年前省级以上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案例课程占能力培训课程的比例不低于30%,为企业党校创新案例教学提供了核心的保障。在具体运用上,案例教学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的优点:

1.促进教师充分研读教案、了解学员,鼓励学员独立思考。传统的讲授教学是教师备课和教学资料、信息的单一灌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员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案例教学需要在教师充分的教案准备、案例选择思考、学员把握组织的前提下,要学员自己去思考、去创造,使得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活泼,通过每位学员对自己和他人的方案发表见解、经验的交流.实现取长补短、促进人际交流能力的提高,二也是起到一种激励的效果,形成奋发向上、超越他人的内动力,提高培训效果。

2.引导学员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促进教师变被动讲解为主动设计。现代信息化环境下的企业管理者,不仅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具有长期的管理实践经验,更清醒地认为管理的本身是重实践、重效益的,知识不等于能力,知识应该转化为能力。在培训期间,授课教师的教学资料、社会信息受到现代信息传播的广泛熟练运用,几乎变成讲你知的我比你掌握的更多,讲你不知的我比你更熟悉,严重挫伤教师的授课自信心,影响授课质量和效果,而案例教学正是为此而生,为此而发展的。

3.重视教师与学员双向交流实现教师与学员的教学互长互学。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员听,听没听、听清楚多少、听懂多少,都无法客观的考核依据,以科学完成讲授内容为终止授课,缺乏学员的主动感性。在案例教学中,学员拿到案例和教学规划后,先要进行消化,然后查阅各种他认为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是主动进行的。捕捉这些理论知识后,他还要经过缜密地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一步应视为能力上的升华。同时他的答案随时需要授课教师给以引导,这也促使教师加深思考,根据不同学员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双向的教学形式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课前准备、课中互学、课后小结,可以迅速提高教师的知识广度和深度。

二、案例教学法的创新措施

1.积极运用多媒体、信息化技术手段,把握教学内容的广度。案例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它的真实性.通过认真的课件准备、资料的提前发放,信息化手段的广泛应用,充分发挥教学课件的音像、视频、网络链接的应用,生动具体对案例进行介绍和解读、直观易学。形成教学内容是具体的实例,辅之以形象、直观、生动的形式.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易于学员较快时间内对案例和分析、学习和理解。重点解决教师自身对案例讲解的单一、枯燥和案例分析角度的限制等。

视听法教学方法案例范文第3篇

[摘要] 在法学教学方法改革中,案例教学法越来越受到重视。案例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有着自己的特点,案例教学法如何组织,有哪些模式,实施中应遵循什么原则便是作者探讨的核心内容。

sp; (一)教师的准备工作

人士也同样关注。栏目所选案例很典型,制作很成功。尤其再加上专家的点评,大家都能从中受益。如果能把类似的视听资料搬进课堂,然后由学生发表法律意见,教师再点评,这种电教化的案例教学的说服力、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但目前推广的最大障碍是类似的专门法律视听资料较少,还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视听法教学方法案例范文第4篇

关键词:网络时代 高职语文 案例教学法

一、相关概述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所倡导,当时是采取一种很独特的案例型式的教学,这些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透过此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实施之后,颇具绩效。国内教育界开始探究案例教学法,则是1990年代以后之事。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像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作为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仅仅是扮演传授知识者的角色。人类进入网络时代,信息的传播与交流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随着敲击键盘的速度越来越快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职语文课程的教学法在此背景之下面临着巨大的创新压力,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与时代相匹配。[1]

二、传统高职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传统高职语文教学存在以下问题,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1.教学方法单一陈旧

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由教师安排整个教学活动,强调知识的单向传递,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培养的学生只会被动地接受知识和信息,没能真正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教学效果较差,忽略了学生对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学生往往以个体形式开展学习,缺少团队合作,缺乏横向讨论、交流,毕业后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需求。

2.教学内容组织呈离散状。涵盖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编排上着眼点在于知识的传授,没有突出知识的应用,组织松散的各知识点间缺少整体性和连贯性,不利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3.教学过程训练强度不够。实践课主要针对理论课的知识进行验证性实验操作,以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熟悉程度,但这种机械式的实践操作,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本无法使学生真正体会和语文课程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三、高职语文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1.培养创造、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职语文案例教学法为锻炼、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创造了条件,因为整个过程要求学生直接参与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评价。如聊斋志异中的《小翠》一文时,可以多媒体播放影视作品中的小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通过间断性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觉阅读和理解全文,比如小翠是狐女,人妖两隔,为何他会来到王家并嫁入王家?天生痴呆王元丰与小翠结为夫妻了?小翠在王家的民运如何?讨论过程中很多学生有许多看法和大胆构想,往往超出教师的意料。

2.加深所学语文知识的理解

有科学研究表明,人们通过把听觉和视觉结合起来,能记忆的内容达65%,如果单独从语言形式只能占记忆15%,单独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25%。也就是说,案例教学法将书本的理论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运用多媒体条件通过视觉材料、经过分析,如在讲述“单句和复句”时,分别展示单句和复句两种句式,让学生分析比较,从语言和视觉上找出二者的区别与联系,通过学生自己的大脑思维活动,获得的知识更牢固、更深刻、更清晰。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课教学学生都非常熟悉,有时不免枯燥乏味,单凭教师讲解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运用多媒体条件下案例教学法可以提供生动,逼真的正反案例和由简单到复杂的案例,给学生造成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感性认识。另外,在民主和谐的讨论气氛中,学生大胆交流,有较大的自由度和较多的展现自己的机会,在没有压力和顾忌的良好心态下进行学习探索,容易激发学习兴趣。如在讲解《黛玉听戏》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运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讲解《红楼梦》第23回,林黛玉平时并不大爱看戏,可以有一天在大观园梨香院墙角上,偶然听到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林姑娘知道这是那十二个小女孩子在演习戏文。并未更加注意,后来发生怎样的故事呢?选用学生较感兴趣的案例,会变学生苦学为乐学,变厌学为愿学,变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地学习。[2]

四、案例教学模式的运用探究

1. 案例的设计

案例的设计是案例教学中的关键所在,因此成功的设计案例就等于成功完成了案例教学的一半,应注意典型性和新颖性。一方面,在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复杂的案例会增大学生接受知识点的阻碍,因此,案例教学应有典型性,有侧重点,选择性的减少学生理解解、决案例的阻碍。另一方面,案例工作者之所以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大大在于其生动鲜活的情景模式,因此,在案例的设计中应有限度的加入新颖的色彩。例如,白居易大师的《长恨歌》。这首诗歌的篇幅较长,如果以以往的教学方法即教师讲,学生听的话。不但对于教师是一项挑战,对于学生来说也比较枯燥乏味。但是,如果利用案例教学法来讲解这篇文章,在授课的过程中适当地插入一些关于玄宗皇帝和杨贵妃的图片、歌曲MV、视频 ,那么学生学习的兴趣必然会大大提升。

2. 案例的传输

语文案例教育中教师用过语言,视频,音频等请学生传达知识点,在这个过程中,案例引入知识点的时机很重要。恰当的案例导入,能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需要引入恰当的案例,同时,解决问题后,需要进行深刻的总结。在这个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点在于应该当注意此时的案例主角是学生而并非老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以中立者的身份处理问题,避免片面偏激的倾向。

3. 案例的总结

在完成语文案例教学时,教师应当与学生进行深刻的互动,这时,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引导学生开启智慧,形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达到发扬教学民主,侧重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处事的正确态度。达到培养情商的目的,形成学生“各抒己见,百花齐放”的局面。

参考文献

[1]侯博.项目化教学在职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应用研究综述[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 2014(02)

[2]羊莉君.关于高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探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3(02)

视听法教学方法案例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社会保障学》教学 应用

《社会保障学》是社会保障专业的基础课,是一门吸收了政治学、伦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知识而发展起来的综合性学科,它不仅要揭示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与发展规律,而且要为社会保障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使社会保障政策与本国的国情及所处的时代相适应,并保持自身的健康、高效、持续发展。因此,该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且时刻处于发展变化中。它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要重视和掌握社会保障学的基本原理,又要重视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加强实践环节的学习,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公认的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提高其全面素质的较好的方法,能够将社会保障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较好地结合起来,因此,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社会保障学》的教学中,能够产生比较理想的学习效果,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在《社会保障学》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同于有固定模式的传统教学。在进行案例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内容、案例的情况加以灵活运用。总体来说,可以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教学前的准备

教学前的准备包括教师和学生双方的课前准备。一方面教师应根据授课内容选好案例,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准备。如果有合适的参考文献,也可以同时推荐给学生。另一方面,学生应根据老师的安排,事先阅读案例,查阅相关资料,对案例涉及的知识点认真理解,对案例提出的思考题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二)案例讨论

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它包括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学生了解和分析案例后,教师便可适当分组,要求学生根据各自对案例的认识和理解表明自己的观点,展开讨论。讨论中要求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要简单地说出自己所作的分析及对问题的看法,供大家讨论和补充。讨论中出现的不同见解,合理建议,以及有争议的问题,都应该记录下来,以在下一阶段进一步讨论。

全班讨论既是与其他小组的讨论和沟通,又是展示小组讨论成果的机会。它一方面解决小组讨论阶段遗留的有争议的问题,另一方面讨论为达到教学目标而引入的重要问题。全班讨论是形成教学结果的重要环节,也是全班学生经验与知识共享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教师进行总结

教师在案例讨论后应进行归纳和总结。总结的目的不是给学生一个标准答案,而是针对学生的结论进行恰如其分的评判,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指出他们在讨论中各自的优缺点,把讨论中遇到的难点和重点问题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

例如:在讲授企业年金的运行时,为了让学生掌握企业年金的筹集、投资运营、给付一系列过程,我运用了两个案例:美国的安然公司破产事件和中国的上海社保案。围绕这两个案例,设置相关的思考题,将案例提前发给学生,让他们先查阅有关资料,然后结合我课堂的授课内容,先分组讨论,再全班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轻而易举地掌握了企业年金的整个运行过程,并对企业年金运行各环节特别是投资运营环节易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增强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以基本原理的教学为基础,为案例讨论做好理论知识准备。

在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一般是既抽象又枯燥的,为了让课堂气氛更活跃一些,有的教师便抛弃了对基本理论的教学,直接从案例入手。但是就案例来分析案例是达不到教学效果的,这种分析也只能是肤浅的。必须以基本理论的教学为基础,只有准确地把握了社会保障学的基本理论,才能以它为指导,从理论的高度去分析、解剖案例,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达到理论指导实践、提高实际能力的目的。

2.精心选择和设计案例,并认真做好案例分析和研究。

一个好的案例就像一辆载满货物的车子,把现实中发生的问题运送到教室里来。教学用的案例既要与教学目标相吻合,又要是教师自己能把握得了,且学生易于接受和认同的案例。案例应来源于实践,教师也要结合学习内容对案例进行适当的再加工。

首先要选择好具有时代特点与典型意义的案例。具体来说,在选择案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新颖性。即尽可能选择实践中的最新案例,以使案例教学更加贴近现实生活,使学生通过案例讨论了解社会保障理论发展的新动向。第二,针对性。即紧密围绕所要传授的基本理论,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以达到通过案例讨论使学生加深理解社会保障理论的目的。第三,难易适度。若案例太难,学生会因知识储备不足而无从下手,丧失参与的兴趣。相反,案例过易,结果一猜便知,不仅降低了教学要求,而且会降低学生对案例讨论的参与度。第四,适当选用视听型案例,开展多媒体教学。心理学实验证明:在视觉、听觉、触觉三种信息接受方式中,常人通过视觉接收的信息量最大,比例约占85%;听觉接收的信息量约为11%;其余身体各部位如鼻、舌、肢体等接收的信息量约为4%。采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视、听来接受教师所传递的信息,从而保证信息传输的有效性。第五,正反结合。既要选择反映社会保障实践中成功经验和改革成果的案例,也应适当选择反映存在的问题和弊端的案例。

其次要做好案例分析和研究。为了使案例讨论有效地开展,教师要作好案例分析和研究。除了熟知案例陈述的背景、事实、观点、材料外,还要谙知案例反映或蕴涵的原理、规则等知识,以引导学生概括出来。教师还要依据课程目标及教学计划的具体安排,重点分析以下方面的内容:案例中反映的那些重要理论;案例中易得出两可结论的那些材料;案例中反映的情况发生的根源;案例中人物的行为;案例中所反映的而学生可能设想不到的情况等。

3.注意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适当应用案例教学中的组织技巧。

教师必须从讲演者、解惑者和裁判者的角色转化为参与者、组织者和协助者的角色,学生必须从被动的接受者的角色转换为自主学习者的角色。简单地说,教师要从“主角”变成“配角”,学生要从“配角”变成“主角”。理顺教学中的主客体关系,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展和逐步趋向成熟。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只能适当诱导和提示,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不能以权威自居,妄下断语灌输自己的观点;学生要积极参与,以当事人的身份去分析研究寻找存在的问题,通过充分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当讨论过程出现冷场时,教师要擅于化解,营造轻松的氛围,使学生在精神上得以放松,逐步让缺乏自信和内向的学生卸掉心理负担,踊跃发言。

参考文献:

[1]张继学.案例教学及其在国内的发展现状.职业教育研究,2004,11.

[2]朱文.案例教学方法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