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生命的感叹

对生命的感叹

对生命的感叹范文第1篇

英语法语句子句类一、引言

句子乃是表达一个完整思想的最基本的语言单位。对于句子的分类以及句法的分析每种语言都有不同的标准。法语和英语均是源于日耳曼语,属于印欧语系,两种语言相互影响而逐渐发展传播。对于句子的种类,英语按用途将其划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四种类型。法语中从内容上将其划分为叙述句、疑问句、命令句、感叹句。

从划分情况来看,我们不难发现这两种语言在划分句类上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两种语言都将句子分为陈(叙)述句、疑问句、祈使(命令)句、感叹句四类。因此本文具体将法语和英语中的四类句型进行比较分析,以使外语学习者在比较中了解掌握这两种语言。

二、法语和英语的四种句子类型异同

1.陈述句

叙述事实或说明自己的观点看法的句子称作陈述句。

例如:

(1)今天是新年。

英语:Today is New Year.

法语:Aujourd’hui,c’est le nouvel an.

(2)他能准时到达的。

英语:He can arrive on time.

法语:Il peut arriverà l’heure.

在陈述句的表达上法语和英语基本上雷同,按照正常语序客观陈述一个事实,并且在语气表达上法英都使用降调,法语中强调重音落在最后一个音节上。

2.疑问句

疑问句用于为表达提出疑问请求回答的句子。

2.1英语中将疑问句划分为七种:

2.1.1一般疑问句:需要用yes或no来回答问题,其基本结构为:助动词主语谓语。这种疑问句句末多用升调。

例如:玛丽会弹钢琴么?

英语:Can Mary play the piano?

是的,她会。/不,她不会。

Yes,she can./ No,she can’t.

法语:Est-ce que Marie peut jouer du piano?

Oui,elle peut jouer?./Non,elle ne peut pas jouer

2.1.2特殊疑问句:用来对句子中某一特殊部分提问的疑问句。这种疑问句句末多用降调,通常以疑问词开始。

例如:他什么时候到?

英语:When will he arrive?

法语:Quand arrive-t-il?

特殊疑问句当中可表示提问的疑问词还有很多如who、when、what、where、why、how many等等,以这些词开始表示疑问而构成的句式都是特殊疑问句。

2.1.3选择疑问句:提供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情况供对方选择回答的问题。

例如:您喜欢咖啡还是茶?

英语:Do you like coffe or tea?

法语:Préréfez-vous le café ou le thé?

在选择疑问句当中基本上都是依靠于or这个词连接表示选择性的提问。

2.1.4附加疑问句:附在陈述句之后,对陈述句所说的事实或观点提出疑问。附加疑问常常是反意的,所以也叫反意疑问句。

例如:他喜欢他的工作,不是么?

英语:He likes his job,doesn’t he?

他不喜欢他的工作,是么?

He doesn’t like his job,does he?

法语:Ilaime son travail,n’est-ce pas?

Iln’aime pas son travail,n’est’ce pas?

附加疑问句在陈述句的基础上构成用否定结构,而陈述句是肯定结构,其后附加的疑问句用否定结构:反之陈述句如是否定结构,其后的附加疑问句则是肯定结构。

2.1.5修辞疑问句:为了得到一种修辞上的效果而提出的,实际上仍然相当于陈述句。

例如:Is it important?这对你有关紧要么?(实意是对你无关紧要,何必呢?)

What more do you want? 你还要什么呢?(实意是不要再想要什么了,应知足)

2.1.6感叹疑问句:形式上仍然是疑问句实际上却为了表示感叹。如果是一般疑问句则用升调,如是特殊疑问句就用降调。例如Hasn’t she grown!(她成长的多快!)虽然是疑问句的构成但却为了表示感叹并没有表示疑问。

2.1.7反问疑问句:要求对方肯定或解释所说过的话。这种疑问句往往要重复对方已经说过的话,或在提出特殊的疑问,句末使用声调。

例如:我要进城去?I’m going to town.

进城么?To town?

是的,是进城。Yes,to town.

2.2法语中划分疑问句与英语中并不相同,法语中按照基本构成划分疑问句,将疑问句仅分成三种类型。

2.2.1第一种:是将陈述句直接改成疑问句,只是在语气上由陈述语气变成疑问语气,语调上升。如 Tu es oublié.叙述句(你忘记了。)Tu es oublié?J疑问句(你忘记了吗?)此种构成方式在英语中没有体现。

2.2.2第二种:由Est-ce que加叙述句构成的疑问句形式,如相对应英语中2.1.1例句中的法语表达句,Est-ce que Marie peut jouer du piano?(玛丽会弹钢琴么?),疑问词Est-ce que加叙述句Marie peut jouer du piano(玛丽会弹钢琴),就构成了疑问句,语调逐渐上升,语调最高点放在que上。对由Est-ce que所引导的疑问句通常是用“是或不”回答问题。

2.2.3第三种:即主谓倒装构成的疑问句。如相对应英语中2.1.3例句中的法语表达Préréfez(谓语,喜欢)-vous (主语,您) le café(咖啡)ou(或者)le thé(茶)?

2.2.4法语中也可在上述第二种和第三种基础上加疑问词构成疑问句,疑问词来表明疑问点,同样语调为上升语调,最高点落在疑问词上。答复主要针对疑问词的问点作出回答。

如相对应英语中2.1.2例句的法语表达句:Quand arrive-t-il?(他什么时候到?)该句即是疑问词加第二种主谓倒装构成的疑问句。Quand(疑问词,何时)arrive(谓语,到达)-t-il?(主语,他)?或者Quandest-ce qu’il arrive?(他什么时候到?)此句即是疑问词加第三种由Est-ce que构成的疑问句。

Quand(疑问词,何时) est-ce qu’il arrive?(以Est-ce que加叙述句)?

2.2.5最后相对于英语中的选择疑问句和附加疑问句,法语中虽未专门划分这两种疑问句,但是如2.1.2例句中的法语表达:Préréfez-vous le café ou le thé?(您喜欢咖啡还是茶?),Ou(或者,或是)就相当于英语中 or 这个词,用于连接,可表示选择性的提问。

2.1.4的附加疑问句法语表达:

Ilaime son travail,n’est-ce pas?(他喜欢他的工作,是不是?)

Il n’aime pas son travail,n’est’ce pas?(他不喜欢他的工作,是不是?)。

n’est-ce pas(是不是,是么?)该词作用相当于附加疑问,在陈述的基础上加该词表示疑问,句子语调上升,最高点落在n’est-ce pas上。

在法语中虽然能找到与英语相应的表达,但是这两种表达并不是专门构成划分疑问句的方法。

3.祈使句

祈使句:用以表示请求、命令、劝告、建议等句子称作祈使句。

3.1 英语中祈使句与陈述句结构相同,主语为第二人称,通常省略主语,句末用感叹号,语气使用降调。

例如:(1)请进来。

英语:Come in,please.

法语:Entrez,s’il vous plat.

(2)快点。

英语:Quickly!

法语:Dépêche!

(3)不要忘记我。

英语:Don’t foget me!

法语:Ne m’oublie pas! Ne m’oubliez pas!

3.2法语中将祈使句称为命令式,即命令句。同样表示命令、禁止或请求。其构成形式为:省去主语,通过动词本身来表达相应的命令禁止对象,结构简短,通常只对你、我们、您或你们这三个人称使用命令式。命令句的语调逐渐下降。如例句⑴中的Entrez,s’il vous plat!

s’il vous plat相当于英语中的please,表示“请”,可加强尊敬与请求的语气。

而在法语中与英语略有不同的是法语借助于动词进行变位,更确定命令以及禁止的对象。通过动词我们很容易理解出请求、建议或命令的对象范围。如例句中(3)的Ne m’oublie (针对第二人称“你”的命令)pas!我们可以确切翻译为:请你不要忘记我?! Ne m’oubliez(针对第二人称复数“您”的命令)pas!可以翻译为:请您或你们不要忘记我!

4.感叹句

表达快乐、悲哀、惊讶、愤怒等浓厚感情的句子叫感叹句。

4.1英语当中的感叹句可分为三类构成:

4.1.1第一种:陈述句或疑问句只要改变原来的音调变成降调,句末使用感叹号即可构成感叹句。

例如:(1)天气太热了!

英语:It’s very hot!

法语:Ilfait très chaud!

(2)天哪!我忘了!

英语:Oh my God,I have forget!

法语:Dame!j’ai oublié!

4.1.2第二种:将感叹词What或How及其他修饰词置于句首,即可构成感叹句。

例如:(1)天气多好啊!

英语:How lovely the weather is!

法语:Quel beau temps!

(2)他是一个多么高的男孩子啊!

英语:What a tall boy he is!

法语:Comme il est grand!

4.1.3第三种:单词或短语直接构成感叹句。

例如:(1)天哪!

英语:Oh,my God! /Good heavens!

(2)着火了!

英语:Fire!

4.2与英语相比,法语感叹句的划分也可分为三类:

4.2.1第一类:同英语中的第一种构成感叹句方法十分相似,方法基本相同。在法语当中同样是结构与叙述句结构相同,只是在句末使用感叹号表示感叹,即构成感叹句。如4.1.1例句中法语表达:il fait très chaud!(天气太热了!)

例如:

Tu n’as pas bienécrit.(陈述句,你写的不对。)

Tu n’as pas bienécrit!(感叹句,表示感叹的情绪,你写的不对!)

4.2.2第二类:是由感叹词构成感叹句。与英语中的第二种构成较为相近。例如4.1.2第⑵例句中的法语表达:Comme il est grand!(他是一个多么高的男孩子啊!)

感叹副词Comme就是作为感叹副词出现,表示“多”、“多么”,由该词引导再加上陈述句,从而构成的句子即为感叹句。Comme(感叹副词,多么)il est grand(陈述句,他是高的)!

而与英语中不同的是法语中还可依靠感叹形容词Quel构成感叹句。Quel在法语中称作感叹形容词,它是要与被修饰的名词的性、数保持一致。因此有四个形式Quel(阳性)、Quelle(阴性)、Quels(阳性复数)、Quelles(阴性复数)。如以下例句:

Quel(感叹形容词,多么)courage(阳性名词,勇气)!(多么有勇气啊!)

Quelles(感叹形容词,多么)belles(形容词,漂亮的)photos(阴性复数名词,照片)!(多么漂亮的照片!)

正如4.1.2中的例句(1)的法语表达:Quel beau temps!(天气多好啊!)即是用Quel构成的感叹句。

因此在法语中既可用感叹副词也可用感叹形容词构成感叹句。

4.2.3第三类:以叹词或叹词短语为独立成分置于句首构成感叹句。Ah(啊!)、Attention!(注意!)Oh là là!(哎呀)等都是叹词。其本身或者再加上陈述句就可构成感叹句,例如4.1.1例句⑵中的法语表达句:Dame!j’ai oublié!(天哪!我忘了!)

Dame(叹词,天哪!)j’ai oublié(陈述句,我忘了。)就构成了感叹句。在法语中此种构成感叹句的方式雷同于英语中第三种感叹句类型即4.1.3中介绍的单词或短语直接构成感叹句。

三、结语

通过对英法句型中的陈(叙)述句、疑问句、祈使(命令)句、感叹句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两种语言在四种句子类型的划分以及句子的构成方式、语气语调、用法等方面均有共同点,但也有很多的不同之处,尤其在疑问句的划分及构成部分,异大于同。外语学习者,尤其是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法语时常觉得困难重重。希望通过本文的比较分析,使更多外语学习者在比较中学习,从而能够克服负迁移的影响,产生正迁移的效果,对两种语言的句子构成及类型方面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从而更好地运用两种语言。

参考文献:

[1]陈振尧.新编法语语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2.

[2]薄冰英语语法[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8.

[3]薛建成.大学法语简明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4]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法汉词典[Z].上海译文出版社.

对生命的感叹范文第2篇

关键词:普契尼;歌剧;女性人物;咏叹调;艺术特征;演唱处理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6-0205-02

贾科莫·普契尼(Gpuccini Giacomo 1858—1924年)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现实主义歌剧艺术的代表作曲家之一,一生执著于歌剧创作;以其感人肺腑的戏剧情节和优美清新、结构缜密的音乐,成为继威尔第之后意大利最有影响的歌剧作曲家。

普契尼创作了许多的歌剧作品,其题材内容广泛,种类形式更为多样;在刻画人物内在心理方面,往往着力于女主人公的心理悲剧,在这方面他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普契尼的创作成就对后世的意大利歌剧的发展有着巨大影响。普契尼在自己的创作中,继承和发展了意大利传统歌剧的表现手法,并以他对歌剧艺术形式本质上的深刻理解,使得歌剧在戏剧性的表现以及剧情与音乐的贯穿发展上都有了很大的改变,这一切都体现在普契尼富有创造性的优美流畅的旋律和对多声部音乐丰富多彩的技术超群的艺术处理上。普契尼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艺术实践,使歌剧的戏剧效果和音乐效果达到了完善的统一。使演员和观众之间达到了十分融洽的效果,有益于理解与交流。

普契尼塑造了极富典型性格特征的女性人物形象,完美诠释其中女高音的咏叹调对普契尼的歌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试图对普契尼的两部歌剧《曼侬·莱斯科》与《波希米亚人》中女性人物的艺术特征以及演唱特点进行研究,使之能够更好的把握其艺术特点,更加深入的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声乐风格普契尼所创作的歌剧,有着独特的艺术特征以及演唱风格。他的作品几乎都是以女性人物为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展开剧情。他创作的许多歌剧作品,有着不同的故事情节、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矛盾冲突,但都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作者的创作风格,每部作品都十分重视女性人物的性格刻画以及演唱风格。他是以“女性观点”来谱写他的题材,他认同的角色是女人,而非男人。“普契尼根深蒂固的悲剧主义人生观,决定了他笔下的这些女性人物大多以悲剧性命运为主,她们多是一往情深的柔弱女子,遭到无情命运的打击和摧残,最终无法摆脱死亡的结局。作曲家通过极其精雕细琢的音乐笔触,一咏三叹地展现美好善良的女性被命运和邪恶的外力所摧毁的过程。”他的歌剧抒情而细腻,多愁善感,所表现的是普通男女之间纯粹的爱。《曼侬·莱斯科》和《波希米亚人》是普契尼早期创作的两部歌剧,也是他的成名作。《曼侬·莱斯科》体现的是一种真挚的爱,执着的爱。《波希米亚人》则体现的是诗一样美丽凄婉的爱情故事。两位女主人公虽然有着不同的感情经历,但这两部作品都反映了年轻人对于爱情的坚贞与执着。

一、人物形象

1.内在与外在的美

这两部歌剧中的女性人物都拥有美丽的容貌,以及与众不同的气质。使剧中男主人公为之倾心。具有一种娇小玲珑的美,而曼侬则是天真纯洁的美。从这两部歌剧中男女主人公的初次相遇,就可得见,男主人公都是对女主人公一见钟情,此后甘愿为爱付出一切。虽然过着清贫的生活,但他对美好的生活充满了向往;对爱情坚贞不渝,愿为爱情牺牲一切。是善良朴实的美。曼侬为爱情使自己走向死亡,从侧面的角度来看,曼侬对爱情也是执着的。

2.多舛的命运

一部作品都要有一定戏剧矛盾因素,从而使歌剧更富于戏剧性。《曼侬·莱斯科》中的曼侬由于对荣华富贵的崇拜,抛下自己的真爱,嫁给了富豪。但是当她的物质欲望得到满足的时候,却感到寂寞与孤独,希望重新找回自己的真爱。当面对逃亡的时候,她的贪念使她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命运就是这样弄人。而《波希米亚人》中的经历过年轻人的悲与喜,最后她在爱人的陪伴下平静地去世。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反映了现实社会的残酷。

3.悲剧性的结局

普契尼善于渲染悲剧色彩,这两部歌剧都是以悲剧收场,给人留下无尽的悲伤。两位女主人公都在追求美好幸福的爱情,但最终无法摆脱无情命运的打击和摧残。爱情和死亡似乎永远是一枚硬币无法分割的正反面。曼侬在悔恨中死去,在爱人的怀中遗憾的死去。普契尼能以别致的手法倾诉伤感之情,从而直接引发了观众对人物的同情,这是普契尼歌剧个人创作的重要特征,也是其歌剧普遍受欢迎的重要原因。

对生命的感叹范文第3篇

从上学期的最后一个月起,我忽然发现自己对于假期有一种恐惧。我开始每天计算假期和我的距离——一天天拉近,一天天带着我的寂寞降临。遗憾的是,这种工作几乎可以说是徒劳。考试结束后,有人对我说,煎熬的日子总算过去;而我无语,因为对我来说,这种生活方才开始。 七月是个颓废的季节,至少对于我来说。正如身不离鞍的军人一旦髀肉复生,倒有了“日月蹉跎,老将至矣”的叹息——我未老,却惟恐心境先衰。赋闲之时,未免让我黯然神伤……流年似水,我不曾希冀过生命的圆满;岁月如梭,我却有灵魂中对消逝的感叹。因为性情,因为某些写在命运中的东西——我是命运最忠诚的信奉者,而命运对我的安排,恰恰是因情感而生,因信念而生。也正是这种并不单纯的性格,让我对于生活有一种难以言明的迷惘的情感——我往往受到事物的牵绊,就像七月,时间过得分外快却又分外慢。“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是千百年前古人的叹息——这也难怪有人“终日昏昏醉梦间”,只愿“偷得浮生半日闲”了。可惜的是,我“偷”得半月之闲,却终日昏昏,恍然如梦。然而,最难耐的却是寂寞。

平日里,虽无人倾诉,但因为忙,总是无暇顾及。假期,开始几天尚算惬意,赶场子似地奔波于诸亲友家,人多虽噪,却也不觉着孤独。后来,静下心告诉自己要开始一种新的生活时,却蓦然发现自己灵魂的空虚——这样年龄的人或许是最需要倾诉的,但我只能空对镜中之人,看着自己依然稚气的脸庞一天天蒙上寂寥的感伤。“真是面目可憎,”我想,“虽然尘埃是神对凡间的一种悲悯。”如果童真可以永恒,我希望把它放在心里。可是,我的心却有一种不属于自己年龄的憔悴之感。因为寂寞,因为一种无法诠释的空虚。

有人说,年华是生命的路,灵魂是生命的车,信念是生命的轮。现在,我的路是平坦的,我的车却是危险的。轮子不能嵌入地表,正如信念无法渗入命运,灵魂亦无法完善。也许,我正等着一条泥泞的道路,等待它去磨砺我的车轮;我正等着一场风雨的洗礼,等待它去冲刷我的迷惘;我正等着一次命运的搏击,等待它去……不!决不是惘然等待——十几日来,终日昏昏,只因心中那架天平倾向于情感的牵绊;黯然神伤,只因单纯希冀于温柔的梦绮,而忽视了信念与精神的价值。

流年七月,本是精神可逾越的痛,却化作了更多不该的感伤。过去分分秒秒的罪恶,也许需要灵魂去救赎。时光消逝,坚忍的心不需要叹息——也许,它更需要一点鼓励,为自己所做的一切。这样想着,忽然觉得七月也并不是那样面目可憎。我想,如果说七月是颓废的,不如说七月的我曾经是颓废的。同样,如果说时光是稍纵即逝的,不如说我们的生命是稍纵即逝的……流年,只是人们对永恒的背影所留下的叹息;而对于灵魂来说,它最伟大的地方就在于逾越时间,逾越我们对消逝的无奈。

对生命的感叹范文第4篇

宋老师认为“喻”是“开导”之义,相关的语句应做如下理解:每当看到古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原因,(与我的感受)像符契那样相合,(我)总是面对着文章叹惜哀伤,(以至于)不能在心里开导自己――因为(我)本来就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宋老师把“喻”解释为“开导”有字典依据,语段的翻译也很通顺,文气似乎也很贯通。但把宋老师的新论放到整篇文章中去理解,文气就不贯通了。

根据宋教师的理解,“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是“不能在心里开导自己”的原因。宋老师还说:“由于作者‘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这种人生短暂、死生有别之痛,便决定了所有的‘开导’都是在做无用功。”更进一步论述道:“这个语段的语意重点落脚在‘不能喻之于怀’之上;而我们从此语所蕴含的那难以尽述的悲苦之中,则又可进一步把握这个语段的语意――旨在揭示‘今之视昔’之‘悲’。”由此可见,宋老师认为王羲之在这里还是纠结“人生短暂、死生有别”这个现实,但纵观全文三个段落,根据“信可乐也”“岂不痛哉”“悲夫”这些语句可以明显感受到王羲之情感的变化过程。这个过程是由“乐”到“痛”,再到“悲”,是一个情感加深的过程,这不仅符合情感的发展过程,更体现了文气的贯通。那么,在第二段中王羲之“痛”什么呢?文中说“不知老之将至”,“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死生亦大矣”,可见王羲之“痛”的是“人生苦短、注定死亡”的现实。如果按照宋老师的理解,那么第三段的“悲”的内容和第二段“痛”的内容就重复了,在围着“人生苦短、注定死亡”兜圈子了。这无论是从明显的情感变化,还是从文气贯通的角度来看都是说不通的。

那么,“不能喻之于怀”一句到底应该如何理解呢?笔者认为,理解偏差的出现主要是对“之”的不同理解造成的。在这里,“之”作代词是没有疑义的,但“之”代的内容,各人却有不同的理解。笔者以为“之”代的内容应该是“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即是“不能在心里明白‘自己为什么总是面对古人的文章叹息哀伤’”。把这个理解带入原文,语段可作如下理解:“每当我看到古人(对死生)兴发感慨的原因,(与我的)像符契那样相合,(我)总是面对着古人的文章叹惜哀伤,却在心里又不明白我为什么要这样(即‘总是面对古人的文章叹息哀伤’)。(我)本来就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啊。”

这种理解和教材对“喻”的注释及对“不能喻之于怀”的解释差不多,如:“喻:明白,理解。”

(苏教版必修五第89页,2014年版)“‘不能喻之于怀’为:‘不能明白于心。这是说,看到古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文章,就为此悲伤感叹,也说不出是什么原因。喻,明白。’”(人教版必修二第30页,2006年版)但也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即具体地指出了“之”的指代内容。这种理解首先在字面上是很通顺的:“(我)总是面对着古人的文章叹惜哀伤,却在心里又不明白我为什么要这样(即‘总是面对古人的文章叹息哀伤’)。”

王羲之为什么说“不明白自己总是面对着古人的文章叹惜哀伤”呢?下文中,作者马上做出了补充说明:“因为‘(我)本来就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啊。’”把文章的思路理一理,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我)本来就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既然这样,我为什么还要总是面对着古人的文章叹惜哀伤呢。王羲之为什么有此一问呢?愚以为“不能喻之于怀”写出了王羲之的一种深深的悲哀:能深刻认清“人生苦短、注定死亡”的现实,却无法接受这个现实,又无法在心理上超越这个现实。

对生命的感叹范文第5篇

有一天句号找到感叹号对它说:“我能用在陈述句后面,你为什么能在问句和祈使句后面,这很不公平,应该改改。”听到这些话的感叹号生气了,大声向句号说:“那逗号还能在每个句子里用呢!你为什么不去找它。”感叹号气烘烘的把句号踢出百米之外。

第二天逗号找到感叹号慢慢吞吞的说道:“感叹号老哥,句号是挺可怜的,你一人也抗不下这么多的句式呀。”感叹号叫到:“那你呢?每个句子里都能有逗号,你的责任比我还多呢!”说完感叹号也把逗号赶出了门外。

在这以后句号和逗号再也不和感叹号合作了,也因为有感叹号的句子里没有逗号,所以读含有感叹号的句子就不能停顿,让人们十分烦恼,人们用感叹号的次数也渐渐少了……

一年后,已经没有人再使用感叹号了,感叹号伤心的哭了,正在这时句号和逗号走到感叹号身边轻轻的说:“感叹号老哥,你不要伤心,上次是我的不对,请原谅。”感叹号明知是自己的过错,但是它想不到逗号和句号有这样博大的胸襟,只好垂下了头,这时逗号看到感叹号成了“?”这个样子便提议说把感叹号弯曲腰时的样子命名为问号专在问句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