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地环境治理

工地环境治理

工地环境治理

工地环境治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地质环境;治理工作;改进

1项目概况

为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有效预防和治理矿山开发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落实矿山企业治理主体责任,建立完善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国土资源部于2009年2月2日颁发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44号),要求新建矿山、改(扩)建矿山必须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方案是矿山企业实施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的依据,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因地制宜,边开采边治理”的原则,明确防治目标和重点,有针对性地提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措施。在矿山治理方案编制过程中,除了要严格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国土资源部DZ/T0223-2011)的要求对破坏后的矿山地质环境提出合理可行的治理工程和措施外,治理工程的设计还需结合当地和矿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才能设计出科学、合理、适宜的治理措施。以山东省某露天矿山治理工程为例,该矿山位于市中区,矿山终采后,矿区东北角有一部分资源剩余未开采,形成一处露天边坡,边坡南侧在+105m标高上形成一处面积较大的矿坑平台。矿山开采破坏了原来的地表形态,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严重,同时形成的露天边坡有潜在崩塌地质灾害的存在。

2常规治理措施

根据对本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预测评估结果,矿山开采范围为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矿山生产活动引发或加剧崩塌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小,可能遭受崩塌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小;对含水层影响较轻;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严重;对土地资源影响严重。依据评估结果,方案划分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区域,将矿山开采范围划为矿山地质环境重点防治区。按照常规的治理方案编制思路,矿山开采范围的治理措施为:矿山开采期间对开采边坡进行定期监测巡查,矿山终采后,对矿区东北角形成的露天边坡,在安全平台外侧修建一面挡土墙,墙内覆设一定厚度的客土后栽种一排耐旱的侧柏等树种进行绿化,将安全平台部分改造为林地。考虑该区地理位置、灌溉困难及周边地形地貌环境条件,南侧+105m标高处的矿坑平台直接撒草籽改造为草地。同时,对终采后形成的露天边坡,安排专人针对可能发生崩塌地质灾害的范围进行地质环境监测,预防和控制地质灾害的发生。按照此治理措施,矿山恢复治理费用大约为74万元。

3治理工作改进

依据矿山终采后的实际情况,结合矿区所在市中区的位置,本文对该矿山的地质环境治理工作进行了改进。矿山终采后矿区周边的地势均低于+105m标高,仅在矿区东北角形成露天边坡,既容易引发崩塌地质灾害,也不利于地形地貌景观的恢复治理。本此治理方案创新性地设计将终采后露天边坡的岩石采用爆破、二次破碎等方式进行清理,运出矿区。在矿区范围内+105m标高处形成一处完整的、开放式的矿坑平台。该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矿区周边均有建筑物,土地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最终的矿坑平台可考虑改造为建设用地,其经济价值较高,对于解决土地缺乏、招商引资和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有着主要意义。并且,根据现有水泥生产技术工艺水平,清理出的该部分岩石可搭配到水泥加工原料中加以利用,还可为矿山企业增加一部分收益。

4改进后的优势与经济效益

该方案改进后优势与经济效益体现在:

(1)将矿山终采后有潜在崩塌地质灾害发生的露天边坡进行了清理,从根本上消除了矿山潜在地质灾害的发生,对周边人员和建筑物密集复杂的矿区来说,消除了一大安全隐患。

(2)矿山位于市中区,地理位置优越,周边有较多的商业建筑群体,交通条件便利,将露天边坡清理后形成一个完整的矿坑平台,便于后期进行综合利用,对于解决当地土地缺乏、招商引资和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有着主要意义。

(3)矿山开采破坏了原来山体的地表形态,对原生地形地貌景观影响破坏较大,矿山终采后形成露天边坡,即便经过覆土绿化的治理措施,对山体的遮挡效果也一般,并且绿化后树木的灌溉养护难度较大,所形成的新的地形地貌景观效果较为一般。将该处露天山坡清理后,形成了一处完整的矿坑平台,该处可以用来招商引资,规划新的建筑群体,与周边建筑协调一致,不论视觉效果还是地形地貌景观效果,都好于绿化后的露天山坡。

(4)按照常规恢复治理方案的编制思路,对露天边坡的安全平台进行修建挡土墙后覆土绿化的措施,共需要客土5万多方,需求量较大。矿山所在地的土地资源匮乏,就近购买如此大量的客土难度较大。因此按照常规的恢复治理方案,解决客土购买问题难度较大,治理效果难以保证。通过改进治理方案,避免了客土购买问题,确保了治理效果。

(5)将露天边坡清理所得岩石,按照目前现有的技术工艺水平,可搭配到水泥加工原料中加以利用,每吨岩石可收益约10元,去掉该部分收益后,露天边坡相应的治理费用仅为22万元,相比以往传统的治理方案费用74万元,可节约费用约52万元,大大降低了治理成本,为矿山企业减轻了治理工作的负担。

5结束语

本恢复治理方案改进了治理工作思路,创新性地将矿区内未开采的露天边坡进行了清理,解决了潜在地灾灾害危害、地形地貌景观效果差、客土购买难度大等一系列的问题,大大降低了恢复治理的费用。同时合理地结合了当地实际情况,设计将整个矿坑平台用于招商引资,既解决了恢复治理的问题,又改进了治理的思路,提高了矿山治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论对矿山企业还是当地国土主管部门、规划部门,都大有裨益,同时为今后治理同类矿山提供了参考资料和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王海涛,邸勇,王森.枣庄市峄城区矿山开采现状与地质环境治理探讨[J].山东国土资源.2011(02).

[2]胡凯,李海芬.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研究现状及展望[J].科技与企业,2015(24).

工地环境治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加强

正文: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对矿物的需求与消耗,这也为我国矿产开采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机会。矿业企业不断应用新的开采技术进行矿山开采,加快开采进度.这使得原本就不注重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情况更加严重。近年来各矿业企业由于地质环境保护不力造成的事故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对矿山地质环境没有进行保护与治理,造成矿山地质情况发生变化,而企业对于地址情况的勘探不及时造成的。加快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保护,对于矿业企业安全生产.我国地质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

1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现状分析

由我国国土资源部部署牵头,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综合研究与成果集成》经历了五年的时间,通过全国3 1个地质环境监测站的汇总与评价,对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由于长时间、高强度的矿山开采.造成了我国大量土地荒废,生态环境恶化。在地质环境破坏严重的地区.已经发生大面积地面塌陷的地质灾害。至200 5年底,由于矿山开采造成的地质灾害1 2379起,死亡4250多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 60多亿元。由于采矿活动造成地面塌陷面积达3 5.22万公顷,占压和破坏土地面积1 43.9万公顷。wWw.133229.CoM而且由于建矿、采矿强制性抽排地下水以及采空区上部塌陷使地下水、地表水渗漏,严重破坏了水资源环境,导致采矿区域及周边出现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加上采矿废水的排放对环境的污染,使得矿区周边地质环境及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针对这样的情况,加快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保护我国生态环境已经势在必行。自2 0 0 6年开始我国已经开始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加大的管理力度。

2 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与保护

2.1 矿山废弃物处理——地质环境治理基础

矿山废渣、废石、弃土对于矿山地质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废弃物的堆积造成矿山周边占压土地、植被破坏,影响了原有地貌环境以及水文环境。其中还有重金属的废弃物长期受阳光、雨水、空气的析出,对矿山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等。合理利用废弃矿物进行矿坑回填可以极大的降低矿坑回填资金使用。通过废弃矿石与砂石的合理配比进行回填,一方面减少了回填使用材料带来的资金与物质浪费,另一方面也对废弃矿物有了很好的处理。并且这样的回填在压实度、以及地质原有情况复原上也有着一定帮助。

2.2 矿山地质灾害治理

由于传统矿山开采很少进行矿坑回填,造成地质塌陷等情况极易发生。按照矿山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快慢可将其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突变性地质灾害,如地震、泥石流、崩塌、滑坡、水土流失等。另一类为缓变性地质灾害,如沙漠化、荒漠化、地面沉降等。由于矿山开采对于矿山周边水资源的污染影响了植被的生长,造成矿山地质出现松散,为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发生创造了条件。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地下岩石的应力发生改变,以前的岩石应力均衡被破坏,以及矿石废渣的乱堆乱放,易造成边坡的不稳固,在外力诱发下,极易产生滑坡、崩塌及泥石流灾害。

针对这样的情况,矿山地质治理首先要从水资源治理开始,加快矿山矿物制备过程中水处理设备的投入,将污水进行处理后再行排放。同时加快矿山植被的恢复,通过树木种植、草皮移植等方式恢复矿山植被,防止滑坡、泥石流的发生。

土地荒漠化也可以算矿山地质环境的一种,由于矿山生产运行中地下水的过度开采,造成水资源的减少,河流的干涸,植被的消失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但矿山的不合理开采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某些矿山由于排水,疏干了附近的地表水,浅层地下水长期得不到补充恢复,影响植物生长,破坏了周围的生态环境,最终使矿区土地石化和沙化。这种情况的治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通过上面论述的水资源治理、植被治理等方式,慢慢恢复矿山周边土壤水分以及植被,恢复土地含水量是治理矿山土地荒漠化的唯一方式。

3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保护

近几十年的矿业开采虽然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也对矿山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针对我国矿山环境现状,加强我国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通过复合治理方式、拦、排、护、整、植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加快我国矿山环境治理与保护,对于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

3.1 加强矿业地质环境保护制度建设,推进我国矿山环境保护

为了更好的推进我国矿山环境保护工作的进行,首先有关部门要加强领导.通过对矿山环境保护制度的建设,促进我国矿山化境保护工作的实施。环境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到矿山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监督职能、国土资源部具体环保工作的实施共同来履行我国地质环境保护与监督的工作,促进我国矿业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实施。同时加强有关法规与制度的建设,从法律立法的角度,强化矿山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

3.2 加快我国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人才培养,促进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推进

矿山环境治理必须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实施。加强科学技术在矿山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特别是要加强对矿山的综合利用和尾矿、煤矸石、矿渣等开发利用的科研投入和生产开发研究工作。这样既可减少环境地质问题,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又可以避免资源浪费。另外还要通过高等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以及对在职人员的再培训等方式加快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人才培养,促进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实施。

3.3 加快矿业“三废”回收利用技术的应用,促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实施

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对于“三废”的回收、利用,对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有着重要意义。通过采用先进的采选技术和加工技术,提高矿山资源利用率,对于加快我国矿山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3.4 关于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与防护的分析

工地环境治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水污染税;硫税;工业固体废弃物填埋税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7-0124-04

一、欠发达地区工业污染现状概述

从行业上看,欠发达地区的工业污染主要涉及行业为农副食品加工业、金属采选和冶炼加工业、化学工业、造纸业、火力发电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行业;从介质上看,污染主要为水环境污染、大气环境污染和工业固体废弃物污染。以欠发达地区云南省为例,2012年云南省第二产业总产值达到3 780.32亿元,在省内三次产业中产值最高。与此同时,欠发达地区高速发展的工业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一)水污染

以欠发达地区的云南省为例,2005—2012年,云南省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由3.29亿吨增加至4.45亿吨,年增长率为4.41%,呈上升趋势,主要污染指标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具有类似变化规律。

(二)大气污染

云南省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从2005年的5 444.2亿标立方米增长至2012年的14 799.34亿标立方米,增加2.72倍,年均增长率为21.48%,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工业废气排放的主要指标,二氧化硫排放量在2005—2011年中上下波动,并在2011年有较大幅度的跃升;工业粉尘和工业烟尘排放量在2005—2010年中呈现稳定下降趋势。

2012年,云南省18个主要城市以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的日平均浓度值评价空气质量,优良率在93%以上,与2011年相比有所上升。2005—2012年间,云南省在昆明、安宁、玉溪等主要城市检测酸雨。由于各年选择的城市数量不一,本文定义当年检出酸雨的城市占被测城市的比例为酸雨检出率,作为衡量云南省酸雨变化趋势的统计量。

云南省的工业产业布局似乎与酸雨区域的分布相似。2012年云南省酸雨区中的四座城市:安宁市、个旧市、昭通市、楚雄市,均是工业城市。工业污染是造成安宁、个旧、昭通、楚雄等城市大气污染,进而形成酸雨的原因之一。

(三)工业固体废弃物污染

2005—2012年,云南省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从0.467万吨增长至1.61亿吨,年均增长率为30.59%,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也具有相似变化规律,从2005年的35%上升至2012年的48.28%,已接近废弃物产生总量的五成。固体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量即处置量和贮存量,总体呈现增长趋势。

工业废弃物主要包括硫酸矿烧渣等矿渣、盐泥、污泥、废塑料、橡胶碎屑、玻璃废渣等建筑废材等。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大量堆积会使当地土壤、空气、地下水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

二、欠发达地区工业污染主要原因

(一)老工业企业生产技术设备陈旧、老化,污染物处理设施不健全、不规范

由于历史原因,云南省早期发展的工业多为依托资源生产的重工业,这些建厂多年的工业企业使用的生产线陈旧、老化,缺乏或不具备规范的污染物处理设备和技术,污染物中的可利用副产物未能得到有效回收,有毒物质也未能得到无害化处理。部分企业虽然引进了生产治污设备和治污技术,但很大一部分被新扩增的产能消耗掉了。

(二)部分工业企业选址分散难以管理,违规污染现象严重

欠发达地区工业行业中的一些资源型工业企业以近资源开采地为选址原则,多分布于深山、深沟中,如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工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符合环保标准的废弃物处理和运输使得企业短期成本增加,而该类工业远离城市,极易发生企业为降低环保成本而不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关法律法规,简化污染物处理流程,闲置环保设施,甚至偷排乱排污染物的行为。

(三)历史遗留问题严重

曾经的“中国锡都”个旧、“天南铜都”东川等资源型工业城市,在过去的几十年工业发展历程中未注意对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产生了相当数量的矿渣等工业废弃物。历史遗留的工业废弃物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未能得到妥善处理,易发生泄漏和化学分解,对当地的土壤、水源、空气造成进一步的污染。

三、国外环境税治污经验借鉴

(一)环境税

1.水污染税

2.硫税

3.固体废弃物填埋税(见下页表3)

(二)治污经验借鉴

水污染税的计量分为指标计税和评价计税。荷兰将水污染指标作为计税依据,即指标计税,且根据不同地区的相对指标,实行差别税率;而德国根据废水有害性计税,即评价计税,统一税率。荷兰的水污染税申报由污染企业自己进行污染检测,再由相关政府部门抽样控制,节约报税成本,提高报税效率,督促企业自觉减排治污。德国还规定只要污水经使用后其毒性未进一步恶化的给予免税,鼓励企业在水力采矿及冲洗矿产品时适当使用污水,增加水循环效率,减少中间净化成本。

国外的硫税分为直接环境税和间接环境税。直接环境税根据SO2排放量征税,适用于易于检测排放量且排放量大的企业,如火力发电厂等;间接环境税以使用燃料中的硫含量计税,适用于需用含硫燃料的企业。设计起征硫税的SO2排放标准,超标的征收硫税,未超标的免税,激励企业为减少燃料成本、达到环保目标而不断改进工艺和更新设备。

英国、挪威、丹麦对民用、商业、工业废弃物征收固体废弃物税。按垃圾重量或可回收程度计税,税收按填埋税和焚烧税两种形式征税,填埋税高,焚烧税低。鼓励个人和企业进行垃圾分类,提高垃圾的再循环再处理使用效率,以替代垃圾填埋。

四、欠发达地区开征环境税启示

(一)水污染税

以排出的工业废水的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和废水中有害物质含量为计税依据,由环保部门核定。企业根据生产情况上报未处理污水中的可回收副产物种类,环保部门评定企业副产物回收利用率,达到一定标准的由地方税务机关给予减税;对自行处理污水的企业,按污水处理程度由地方税务机关给予免税;对循环使用工业废水,提高废水利用率的企业,地方税务机关给予免税;地方税务机关将税收收入以赠送污水治理设施、补贴污水处理研发资金和培训环保设备管理人员的形式返还企业;地方税务机关对偷排、偷放污水的企业实行双倍税率。

(二)硫税

由于欠发达地区早期工业发展多以资源型工业为主,选址分散工艺落后,难以检测工业排放废气的各项指标,环保部门按企业含硫燃料使用量计算进入生产环节的硫总量,以此为硫税计税依据,由环保部门核准。由地方税务机关对使用低硫燃料的企业按照每吨燃料成本的增加额进行补贴;对自行减少含硫燃料使用的企业,给予减税;对采取措施处理含硫废气的企业,按废气处理程度给予减税或免税;对偷排偷放超标含硫废气的企业实行双倍税率。

(三)工业固体废弃物填埋税

对需要填埋处理的工业固体废弃物征税,以废弃物重量为计税依据,由环保部门核准。对历史遗留的工业废物堆放地,明确产权,由地方税务机关向产权所有者征收该税,对自行处理废弃物,减少填埋,提高废弃物回收利用率的企业,地方税务机关按减少填埋废弃物的比例给予减税或免税,将税收收入以赠送固体废弃物回收处理设施、补贴回收处理研发资金和培训环保设备管理人员的形式返还企业,扶持和奖励进行再生资源研发的企业和机构;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大力建设和发展固体废物再循环、再利用项目;环保部门根据堆放地环境情况进行污染评级,若未达无害化处理标准,地方税务机关对堆放场地产权所有者实行双倍税率。

以上三种税均列入严格监管范围,由省级环保部门持续监管,一年一查,接受群众上访举报,三年内无违规记录的再向地方税务机关申请恢复原税率。

参考文献:

[1] 陈少英.中国税法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0:10.

[2] 武亚军,宣晓伟.环境税经济理论及对中国的应用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10.

[3] 周柯.生态环境法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4] 粱本凡.绿色税费与中国[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工地环境治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矿山环境不稳定斜坡分类及特征治理工程设计生态修复

中图分类号: TD1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沙厂铁矿区为北京市最大的铁矿床,已探明的工业储量约1.12亿吨。其位于密云县境内,密云水库南7.5 km处,是北京市政府公告的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和北京市平原区重要的水源地保护区。1985年由于国家鼓励矿产开采的政策,在沙厂铁矿区内的南部地方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加入了开采的行列。出现了较多的地质环境问题,政府于2001年责令关闭该区的地方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2007年,中央财政出资,对该区的地质环境影响较大的老崖口平台进行了治理。由于矿区为露天开采,治理区内形成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为不稳定斜坡。本次主要针对不稳定斜坡和区内的生态植被破坏区进行综合治理。

1 地质环境现状

本区治理区主要位于沙厂铁矿区开采场的南侧观礼台一带,此处为以前开采遗留的一开采场,区内分布多条开采陡壁,形成大量的孤包、危岩,区内治理面积为0.03km2。

区内地质环境问题为,植被破坏、地形地貌破坏、尤其区内不稳定斜坡易形成地质灾害隐患,为本区主要的地质环境问题。

区内由于矿山开采,形成了大量的次生陡坡,在区内随处可见。区内次生陡坡共长为1352米,其斜坡面积为8829.2平方米。调查区内共有次生陡坡为22处,其坡角一般较陡为70o―90o。

2 不稳定斜坡的分类及特征

由于矿山开采区内形成了大量的次生陡坡,且其坡角较陡,岩体呈层状―碎裂和碎裂结构,可判断为不稳定斜坡。其分类及特征如下:

2.1不稳定斜坡分类

根据实地调查,此处不稳定斜坡均为岩石类斜坡,主要岩性为密云群沙厂组变质岩系的片麻岩组。

2.2不稳定斜坡特征

(1)岩体的结构特征

岩体的结构是指由岩体中被各种不连续面分割的岩石块大小,排列组合形成和相互结合程度所决定的岩体特征,各种地质不连续面称为结构面,而被结构面分割的块体称为结构体。岩体结构分为不同的类型,它是决定岩体力学性质的重要因素,也是进行岩体工程治理评价和边坡破坏模式分析的依据。

①结构面

按其成因类型,分为原生结构面、构造结构面和次生结构面。

Ⅰ原生结构面

原生结构面主要表现为岩性分界面和变质结构面。

区内不同岩性分界面,主要为岩脉与围岩多顺层接触,接触面片理化增强,且易风化,较原岩强度有所降低,常形成软弱结构面。

变质结构面主要表现为片麻理及片理,一般连续性较好,多呈波状起伏,局部片理化结合程度差,属软弱结构面。

原生结构面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受构造运动影响,如挤压、混合岩化、蚀变等,皆失去了原生结构面其本身良好的结合度,另外在边坡地带,受人为开采影响,原生结构面也往往由闭合转为张开。

Ⅱ构造结构面

系指在构造运动中形成的结构面,如断层、节理等。

区内向斜是构造运动的产物,向斜及次级背斜轴向近南北走向,在转折端北段又有右旋迹象,向斜向南倾斜,北部紧密倒转,南部开阔。向斜构造对结构面密度和均匀性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在本区构造结构面相对密度较小,原生结构明显。

区内各级构造结构面大多受向斜构造制约呈“米”字型展布,其余受区域断裂控制,是区域断裂的结构面。

节理通常是区内构造的最次一级产物,在断层出露部位,产出密度较大,因此节理发育见有不均匀性。一般成组发育于各岩组中,以剪为主,面平直,属刚性结构面。区内主要发育为6组,J1(120/73)、J2(43/69)、J3(170/73)、J4(270/63)、J5(315/29)、J6(93/43)。

Ⅲ 次生结构面

指在外营力作用下形成的各类构造面,主要由风化作用,爆破及荷等产生的裂隙,其特点多呈无序状,不连续,不均匀,风化裂隙仅在地表及风化带次内密集发育,爆破形成的张裂隙仅在开挖形成的。区内一定范围存在;荷裂隙是因边坡开挖坡体重力变化,在地表或平台形成迫于平行排列的张裂缝。次生结构面在本区内广泛分布。

② 结构面规模

结构面规模不同,对岩体稳定性影响程度也不同,大的结构面可以在一定区段内隔离岩体或构成滑面,小的结构面延展规模较小,且不连续,往往在岩体中形成“岩桥”,降低岩体的完整性,削弱岩体强度。本区内结构面为较小结构面,走向长小于30米,降低区内岩体完整性,削弱岩体强度,对局部边坡形成破坏。

③ 岩体结构类型

岩体结构一般可分为块状结构,层状结构,碎裂结构和散体结构四大类。调查本区岩体结构主要为层状-碎裂结构。其片麻理发育,受构造挤压作用岩体破碎。

(2)斜坡自然破坏形式

根据实地调查,在各陡壁底部均可见有碎块,塌落岩块,由于本区岩体为碎裂结构,坦荡岩坡粒径一般较小,粒径一般为0.02~0.05m,而且现在陡壁坡角较大。在外力作用下,碎块会顺着斜坡向下翻滚,最后堆落在坡脚,当其规模较大时形成崩塌。因此斜坡自然破坏的形式为崩塌。调查本区已有崩塌量约有1000立方米,区内各斜坡潜伏危岩体量约为15000m3。

(3)影响斜坡稳定性的因素

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建筑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对区内不稳定斜坡进行判别。

①斜坡岩石性质

斜坡岩性主要为变质岩系的片麻岩,其属硬质岩,其抗压,抗压性较强。因其变质矿物组合及含量的差异形成不同的类型的片麻岩,其力学性质略有差异,但由于各类片麻岩成因类型一致, 岩土工程程度相近。

②岩层结构及构造

实地调查,区内主要发育节理为J1(120/73)、J2(43/69)、J3(170/73)、J4(270/63)、J5(315/29)、J6(93/43),岩体结构受构造影响基本呈层状和碎裂结构。但其结构面规模较小,且不连续,局部可见形成“岩桥”降低岩体的完整体,在区内斜坡面均可见。

区内构造运动较为复杂,主要发育有断裂构造,但对区内斜坡的影响不大,经调查未发现大规模的断层及构造形成的软弱面,只在局部可见断层形成的破碎带。

③水动力条件对斜坡的影响

由于治理区位于区内地势较高处,除大气降雨外,不受其水体(地表水、地下水)的影响较小,所以不动力条件对构区斜坡的影响较小,可不考虑。

④风化作用

实地调查,区内风化带深度40-70m,局部达90m以上,风化带内岩全完整性差,尤其是近于地表岩体强风化,局部完全风化,多呈张性,内充填砂土,在外力作用下易破坏、滑坍。

(4)稳定性因素的分析

由以上的斜坡分布及其特征可见,区内斜坡,主要受构造影响,岩体构造结构面和次生结构面较发育,主要为裂隙发育,多呈无序状,不连续,不均匀性。形成结构面的规模较小,局部形成“岩桥”降低了岩体的完整性,对局部边坡形成破坏。区内岩体的结构主要为层状-碎裂结构,坍落的岩体主要以小粒径岩块为主。调查区内未见大规模的软弱面,只在局部有构造破碎发育,对边坡有一定的影响。

区内岩体的风化作用和开采矿山时爆破等外力作用下,使岩体形成张裂隙,也降低了岩体的硬度。水力作用对边坡稳定性影响不大。

由上可知,区内边坡不存在大规模的崩塌,主要以局部岩块崩塌为主。

2.3地质灾害分类

根据区内崩塌的规模将本区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Ⅲ类,崩塌区内落石方量小于500m3,破坏力小,且易于处理。

2.4治理措施

根据对治理区内不稳定斜坡的类型特征,采用治理方法主要是减缓坡角,或降低开采台阶高度,增加坡体的稳定性。

3 治理方法选择与工程设计

3.1治理工程总体构思

对区内不稳定斜坡进行削坡,清除危石,降低最终边坡角,使不稳定斜坡至稳定状态。清理的废石填充采坑,渣土利用覆土种植植被。基岩采用边坡生态植被恢复技术,不仅巩固边坡而且美化环境。

3.2治理工程设计

针对沙厂铁矿的地质环境问题,本次工程主要采用削坡和植被种植等工程。

3.2.1削坡工程

由于区内岩体总体较稳定,除部分构造密集发育区设计削坡坡角为40º―50º外,一般坡角为60º。

3.2.2生态植被恢复

对边坡小于25º的斜坡和平台,采用恢复林地的土地平整标准,覆土厚度为自然沉实土壤60cm以上,且地表坡度与原状相差不得超过±5º,利于其上进行景观植被种植。

对边坡大于25º的斜坡,根据形成陡坡的特点,对不同坡度、坡面稳定程度、坡面现有植被状况采取不同的技术措施实施分区防治实现生态修复。结合区内部级矿山主题公园的建设,本区边坡生态修复种植植被技术主要采用以下模式:

模式一:

主要包括开采坑内近乎垂直和反坡部位且分风化不严重的坡面。利用局部坑洼或人工手段形成种植穴,在种植穴内栽植爬山虎等攀缘植物实施垂直绿化。

模式一:种植穴+攀缘植物容器苗垂直绿化

施工部位 高陡边坡

绿化方法 栽植容器苗

基盘修整

利用岩面局部坑洼选择性的浆砌种植槽,栽植藤本、攀援植物

辅助材料 水泥砂浆

使用植物 中国地锦、美国地锦、连翘、迎春

备注

模式二:

主要包括坡度较陡、岩面风化程度较重、裂隙丰富的坡面。在保证施工稳定的基础上,采用简易客土喷播结合植苗绿化的方式进行植被恢复。

模式二:简易植被恢复基材喷附+植苗绿化

施工部位 风化严重、裂隙丰富或坡面较缓

绿化方法 喷播和栽植苗

基盘修整

先将绿化基盘做成做成浆状,然后用泵喷出,使基盘快速稳定

辅助材料 保水剂、黏合剂、土壤改良剂、缓效肥

使用植物 荆条、紫穗槐、酸枣、黄栌、红叶椿、珍珠梅、丁香、高羊茅、沙打旺、波斯菊、二月蓝、鸢尾、沙地柏、红瑞木、棣棠

备注

模式三:

主要包括60度左右坡度,岩面风化程度较轻的坡面。采用锚杆固定+挂两层双向格栅+客土喷播+生态植被毯的方式实施植被恢复。

模式三:挂双向格栅+植被恢复基材喷附+生态植被毯

施工部位 坡度60°左右的岩石坡面

绿化方法 喷播植物种子

基盘修整 在铺设的格栅网上喷射植被恢复基材

然后喷播种子,覆植被毯

辅助材料 格栅网、锚杆、钎子、土壤稳定剂、保水剂、黏合剂、土壤改良剂、缓效肥

使用植物 苇状羊茅、高羊茅、胡枝子、荆条、柠条、紫穗槐、柠条、珍珠梅、波斯菊、杂草

备注

模式四:

主要包括60度以下,岩面表层风化堆积物较多的坡面。坡脚稳定+简易植被恢复基材喷附+挂单层双向格栅防护的方式实施植被恢复。

模式四:简易植被恢复基材喷附

施工部位 坡度较缓表层风化堆积物多的坡面

绿化方法 喷播种子

基盘修整 先将绿化基盘做成做成浆状,然后用泵喷出,使基盘快速稳定

辅助材料 保水剂、黏合剂、土壤改良剂、缓效肥

使用植物 苇状羊茅、高羊茅、胡枝子、荆条、波斯菊、杂草、鸢尾、萱草

备 注

模式五:

主要包括帮坡平台。包括有风化堆积物和无风化堆积物的两种。首先对平台外沿码放几层生态植被袋并用锚杆固定,植被袋的高度根据风化物或者客土层的厚度来定。对有风化堆积物的部分,采用生态灌浆的工艺增加保水防渗性、提供土壤肥力,对无风化堆积物的平台采取客土50厘米,然后在风化物和土层栽植灌木和乔木,再在表层喷附草种。

模式五:生态植被袋坡脚防护+客土植苗

施工部位 帮坡平台

施工方法 木本植苗+草本播种

基盘修整 在植被袋中填充基盘材料和客土,形成植物生长基盘

辅助材料 生态植被袋

使用植物 苇状羊茅、高羊茅、胡枝子、荆条、紫穗槐、柠条、波斯菊、酸枣、黄栌、沙地柏、红叶椿、油松、侧柏、珍珠梅、丁香、沙打旺、二月蓝、鸢尾、红瑞木、棣棠、沙棘

备注

通过以上技术方法对不稳定斜坡的治理和综合植被恢复,使区内实现近自然的生态植被恢复,矿区的生态环境与周边山体的原貌相和谐,在植被恢复实施效果稳定后治理区域范围内的植被覆盖率可达75%以上,并且在实现区内生态修复的基础上实现美化,提高了矿区的景观价值。

4 结论与建议

本区的地质环境问题主要为不稳定斜坡,由其类型和特征可知,区内的地质环境问题易于处理,但本区要建设部级矿山主题公园,在治理地质灾害的同时区内生态植被的恢复和环境的美化成为本区治理的重点。该项目完成后,得到了北京市国土资源局的表扬。结合该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可以总结出如下的要点。

1)在治理矿山地质环境前一定要对区内的地质环境问题(包括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分布特征等)查清楚;

2)生态植被恢复是一个长期、系统得过程。在恢复过程中一定要和周边的环境相协调,植被的种类选择要科学合理;

3)在进行治理设计时,要结合当地的实地情况和发展规划选择治理方案。以治理为手段,使区内的环境(包括地质环境、人文环境、经济环境等)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参考文献:

[1] 北京市密云县沙厂铁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北京市地质工程设计研究院2006.7

工地环境治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矿区环境 综合治理 政策分析

矿区环境是指自然资源开采范围内的生态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矿区环境综合治理,既是对大气、水、土壤、生物等环境的治理,也包括对生态环境破坏后所带来的经济、社会等问题的治理。

一、抚顺矿区环境综合治理概况

抚顺煤田东西长18公里,南北宽2-2.5公里,面积约36平方公里,始采于1901年,迄今为止已有一百多年的开采历史。抚顺煤田由多个矿井、坑组成,分为井工开采和露天开采两种形式。井工矿有老虎台矿、龙凤矿、胜利矿、西露天深部井,露天矿有西露天矿和东露天矿。抚顺矿区煤炭开采所引发的环境灾害主要包括井工采煤沉陷区、露天采煤边坡变形区和剥离物排土场三种类型,总面积达40.2平方公里,占抚顺建成区总面积的33%。目前抚顺矿区环境灾害主要表现在:地表沉陷、边坡滑移、地表开裂、矿震、空气污染、地表水污染等,给地方经济社会造成严重影响。

抚顺采煤引发的地质灾害治理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矿区环境得到逐步治理。对采沉区企业、居民进行搬迁;对西露天矿北帮西区边坡进行综合治理;编制了《抚顺市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整治与土地复垦规划》,开展了“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一期工程”、“西露天矿北帮环境治理示范区一期工程”、西舍场土地复垦项目、西露天矿北帮和采煤沉陷区生态恢复项目、抚顺浑河及其支流防汛安全综合治理工程。

二、矿区环境综合治理面临的问题

从抚顺开展矿区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实践来看,矿区环境治理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颁布了一系列关于矿产资源及土地复垦与环境保护的法规、规章和文件,对我国矿山开采和环境治理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但目前在矿区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第一,由于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采煤企业生产与城市发展的矛盾时有发生,因而不同程度上制约了环境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以抚顺为例,抚顺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省属国有大型企业,企业虽然在矿山灾害治理、农民补偿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整个灾区的居民搬迁、企业搬迁、农民土地补偿、生态环境保护等大量的治理工作仍然由政府承担。

第二,矿山环境治理、生态恢复机制尚未建立,企业应该承担的因煤炭开采而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补偿费用,没有完全纳入煤炭生产成本项目中。现行的煤炭成本核算管理办法对煤矿沉陷治理费用等提取标准规定过死,尽管也考虑了不同矿井开采条件的差异性,分类别地制定了标准,但与实际需要仍有较大差距,制度性煤炭成本缺失,导致煤矿企业成本外部化,没有形成煤炭生产与矿区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的运行机制。

第三,国家颁布了一系列关于矿产资源及土地复垦与环境保护的文件和法规,不同程度地对矿山土地复垦和环境治理起到指导和规范作用,但一些相关条文需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国家现有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框架对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的要求还不全面,已有的政策措施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惩处措施而流于形式。

第四,在矿区环境治理中,国家和省有关部门都给予了一定的资金支持。但在治理过程中,搬迁补偿费用高,环境综合治理任务相当艰巨,仅靠当地政府与企业投资难以完成,需要国家在资金上予以大力支持。

第五,矿区环境治理工作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既有停产井工煤矿开采造成的稳沉区,也有继续开采煤矿造成的非稳沉区;既有即将闭坑露天煤矿开采造成的边坡变形区和排土场,也有恢复开采露天煤矿产生的新的边坡变形区和排土场;既有地面沉陷区频繁的矿震,也有地下贯穿城市的地质断裂带隐患。

三、德国采煤矿区的环境治理经验

德国在矿区环境治理经验值得借鉴。德国高度重视矿区的治理问题,在1991年至2004年期间,累计投入150亿欧元对矿山环境进行治理。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环境得到有效治理。主要做法:一是建立政府运作机制。在矿区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过程中,联邦政府承担投资主体责任,出资组建专业化治理公司,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对项目进行控制,负责总体规划、项目预算和资金使用的审批。二是实行公司运作模式。由专业治理公司承办项目,负责规划制定与申报、项目招标、项目监控、储备后续土地、资金使用与控制和招标工程治理公司等。三是因地制宜,科学治理。首先是消除坍塌与滑坡为主的地质灾害,把矿坑进行湖泊化改造。在露天坑矿的治理上,采用钢管振动、注水等方法加固危险斜坡;铲平陡峭的边缘填土,保持边坡的长期稳定。通过对矿坑边坡稳定处理,利用河流、矿坑水做水源,对矿坑注水,形成水面。其次是以再生旅游资源为目标,全面进行地表水系治理。对矿坑水人工提升、疏导地表水系,进行综合净化改造,变死水为活水,变污水为净水,形成优质旅游资源。再次是以生态恢复为目标,进行全面绿化。综合治理的土地中,50%治理成为森林和农田,30%治理成为旅游性湖泊,15%治理成自然保护区。四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重整资源建设产业园区。将矿区周边的居民和褐煤加工企业进行搬迁,对土地进行整

理开发,建设新兴工业园区,用新兴企业代替原有企业。

四、矿区环境综合治理对策

由于矿区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治理模式与方法的综合性和多样性。所谓综合性是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大的系统工程来研究,充分考虑对其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综合影响,建立与综合治理要求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模式;所谓多样性是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针对露天矿、井工矿和排土场等不同的环境问题,采取不同的科学治理方法。

1、创新矿区环境综合治理模式

鉴于目前我国矿区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城市建设、煤矿企业生产的发展趋势,以及借鉴国外矿区环境治理经验,矿区环境综合治理模式必须在体制、机制上进行创新:在管理体制上,国家组建矿区环境综合治理机构,负责全国矿区环境综合治理的指导监督工作,负责制定和完善矿区环境治理的法规、政策,管理矿区环境综合治理专项基金,统筹安排综合治理资金使用;省级政府成立矿区环境综合治理分支机构,负责编制区域内矿区环境综合治理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督促检查综合治理政策、法规的贯彻落实,协调解决有关采煤生产和环境治理方面出现的问题;市级政府设立矿区环境综合治理机构,负责落实矿区环境综合治理的各项法规、政策和总体规划,负责调查分析矿区受灾居民、企业的具体问题,研究拆迁安置办法、制定应急预案,处理突发性事件。在运行机制上,建立省属矿区环境综合治理公司,采取国家出资、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治理矿区环境。

2、完善矿区环境治理机制

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国家通过设立采矿城市环境专项治理基金,合理确定采煤沉陷及相关地质灾害补偿范围,加大对转型城市基础设施的补偿力度,重点对破产、停产、废弃矿区及其生活功能区的补偿;完善企业过渡期援助机制。国家通过设立转产基金,支持矿业企业转型项目;拓宽筹措矿区治理资金渠道。提高矿产资源补偿费,将每年由财政部和国土资源部安排的矿管部门补助经费、矿产资源勘查和保护项目经费,专项用于加强矿山土地资源复垦、环境管理和整治;国家制定特殊政策对采矿城市新增建设用地减免征收有偿使用费,用于废弃矿区土地复垦与环境治理;国家环境保护、农业生态建设等专项资金向矿区倾斜,并在这些基金的基础上,设立国家废弃矿山土地资源复垦专项基金。

3、科学制定矿区环境治理原则

坚持市场导向和政府引导相结合。采取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对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治理。正确发挥政府规划引导和政策导向作用,加快建立健全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步伐。坚持近期治理目标与长远发展相结合。统筹兼顾,循序渐进,量力而行,远近结合,分步实施。坚持改善生态环境与改善民生相结合。努力解决群众的住房搬迁、土地补偿、就业等实际问题,使人民群众充分分享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的成果。坚持生态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相结合。通过对矿区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搞好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老工业基地振兴,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4、出台新的矿区环境治理政策

完善矿区土地复垦鼓励政策。在现行法规的基础上,制定关于废弃矿山土地复垦与环境治理的相应法规,设立专项经费,从根本上解决矿山土地复垦与环境治理的政策问题。完善矿区治理税收优惠政策。在矿区环境综合整治的城市中试行税收增量返还政策,给予资源型城市相应的税收政策优惠,形成政策洼地效应。完善矿区土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对资源枯竭型城市利用矿区环境治理腾空的土地招商引资问题应给予优惠政策支持。支持鼓励地方增加土地复垦数量,扩大建设用地,充分运用土地资本的运作和政策支持,发展接续或替代产业。

5、落实综合治理保证措施

科学制定矿区环境综合治理规划。根据矿区企业开采的地质条件、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条件,科学合理地制定矿区土地恢复与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依据采矿业的特点、发展规律和建设进程,将环境保护、灾害防治等内容纳入企业发展规划。适时调整地方产业布局。对于可采资源储量仍然较大,不得以实行“保城限采”措施的城市,充分考虑一次性资源日益短缺,应给予特殊的建设用地政策。鼓励城市在产业布局和城市建设上,逐步向煤田以外发展,为未来继续开采留有余地。构建环境防护监控体系。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为先的方针,坚决控制新的矿区环境污染和破坏。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新矿区和继续生产的老矿区,硬性规定生态恢复的技术措施及资金保障,不能再走重生产轻治理的老路。大力推进环境治理市场化。积极鼓励外商外资、社会、企业、集体和个人对矿区环境的治理投入,增加土地复垦,扩大建设用地。充分利用矿区土地级差地租和土地资本运作政策,发展接续或替代产业。对环境治理类项目应放宽行业、投资规模审批或土地规模方面的限制,对重大项目给予特殊支持。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S].

[2] 土地复垦规定[S].国务院令第19号.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