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地施工总结

工地施工总结范文精选

工地施工总结

工地施工总结范文第1篇

(一)抓好粮食购销,确保全市粮食安全。今年以来,我局购销工作始终坚持“以量积效、理性收购”,强调一个‘稳’字,避免一个‘亏’字,确立“合理定价、稳中多收,保质保量”的收购工作思路。在抓好质量的前提下,多收粮,收好粮,积极开展粮食购销工作。年,全市收购粮食222029吨、同比增8%,销售粮食201119吨、同比增11%。国有粮食企业收购粮食77034吨,同比多收27341吨。其中,收购小麦31731吨,同比多收6706吨,小麦收购总量创10年来新高;收购籼稻13581吨,同比多收5443吨,收购粳稻31722吨,同比多收15192吨。销售粮食50496吨(小麦26474吨,籼稻7892吨,粳稻16130吨)。工作中重点突出“五个强化”: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局成立粮食收购领导小组,主要领导挂帅,分管购销储备、监督检查的两位分管领导各管一块,具体抓落实,明确各科室、公司和各库点主要负责人职责,定人定库,分解细化各项目标任务,做到组织有序、职责明确、措施到位、任务到人(库点),同时,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粮食收购预案,为收购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强化收购准备。早谋划、早落实,备好收购仓容,在企业流动资金相当困难的情况下,投入400余万元,维修粮库场地、仓房,添置机械设备,改造陈旧老化电线,为一线库点尽可能改善工作条件;积极争取市政府和农发行、浦发行等金融部门收购资金信贷支持,筹措收购资金2亿元,有力保障了收购工作顺利进行,确保了当场兑现售粮款;充实基层,调强调优一线工作人员,年初和收购前夕对新进人员和验粮员进行收购前的业务培训。三是强化舆论宣传。在夏、秋两季收购前分别召集国有粮食企业负责人和取得收购许可证的社会粮食经营企业(个体),以会代训,进行粮食法规知识宣传培训和收购业务指导;与市相关部门联合《关于加强秋粮收购市场管理的通告》,张贴到全市各粮食收购场所,同时,通过市广播电视台连续滚动播出一周,公开举报电话;统一制作“公示黑板”公开收购价格、质量标准,让售粮群众卖明白粮、放心粮,切实维护售粮农民利益。四是强化为农服务。针对今年小麦倒伏和赤霉病问题,我局组织人员深入田头和收购现场,指导农民做好小麦整晒和赤霉病整理工作;利用“粮食网站”、印发宣传资料、现场辅导等多种形式,宣传小麦赤霉病的危害性,介绍小麦赤霉病的鉴别和处理方法,配备整理器材,动员广大农民尽可能地降低小麦赤霉病含量,收购过程中坚持包包抽样,笔笔化验,分等分仓存放,确保地储小麦质量;主动走出去,积极为粮农寻找等外小麦销售渠道,与外地粮食企业签订代收等外小麦合同1万吨,基本做到农民来售不拒收、不限收和不打“回头票”,最大限度为农民减少损失。市领导对此作了专门批示,表扬了我局顾全大局、减轻粮农损失,维护社会稳定的做法;在收购期间,为农民提供茶水、休息和常用防暑药品,粮库延长收购时间,多方位为农民卖粮提供优质服务。五是强化经营措施。自粮食收购市场化后,由于多元主体参与粮食收购经营,国有购销企业的粮食收购市场占有率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为提高国有企业掌控粮源的能力,今年,我局积极开展订单粮食收购。收购前有意向地与有一定种植规模的种粮大户结成利益共同体,以南渡镇梅庄村为基础,全市种粮大户为依托,建立优质粮源基地,采取“一次收购、二次结算或补贴运输费用”等办法,让利于农户,增加农民收入近50多万元,得到了基地粮农和种粮大户的普遍赞誉;提高企业诚信意识,提供快捷的优质服务。加强与农民经纪人的合作,形成相对稳定的买卖关系,利用他们灵活的收购方式和广集粮源的能量,为国有企业收购提供充足的粮源;与码头粮食经营者联合,变竞争对手为经营联手。采取支付收购劳务费等方式,为公司多渠道筹集粮源,从而形成收购合力对收购市场有效掌控,达到良性循环、民企合作双赢的效果。今年,市粮食购销有限公司收购小麦、籼稻、粳稻数量均创下了收购数量创历史、收购质量创历史的好成绩。特别是今年的秋粮收购,全局围绕完成2.7万吨的硬性任务(其中:地方储备轮换补库任务1.2万吨、委托代购代储1.5万吨),同时又要做好城北库优质粮生产基地订单粮食的代购工作,数量之大、任务之重、要求之高,是近年来前所未有的。通过努力,目前已超额完成全年收购目标,顺利完成收购任务,今年总收购量比去年增加近一倍,创下近10多年来粮食收购工作的新记录。(二)抓市场监管,确保粮食市场稳定。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赋予的职责,我局积极依法加强粮食市场管理。一是严格收购资格许可。我局严格对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在把好收购许可证发放关的同时,结合秋粮收购,积极开展对原有的59家粮食经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已发许可证的核查工作,共审核发放粮食收购许可证2家、变更4家、因遗失补办1家。暂缓通过2户,注销1户。到目前为止,我市具有粮食收购资格的经营户共58户(其中:民营企业21户,个体经营户37户),起到了既放开收购市场,多元收购主体并存,又不滥发滥放收购资格许可证,便于规范粮食收购市场的效果。二是强化粮政执法检查。今年以来,我局认真履行监督检查职责,全年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各项监督检查120多次,出动执法人员近500人次,检查粮食储存、加工生产、经营单位近600个次,查处各类粮食经营违规案件9起。对7家收购单位因未及时支付售粮群众售粮款、未进行收购公示、收购凭证未规范填写,统计数据未及时上报等行为分别作出责令整改处理;将2家计量器具准确性存在疑义的收购单位移交市质监部门查处;开展节日粮油市场检查。会同工商、质监、卫生、食安办等职能部门,在重大节假日前,对全市范围内从事粮油加工、销售的经营者进行联合检查,共检查60多个次的大米品种9550吨,50多个次食用油品种1360吨,其它粮油品种近40个次8吨。检查结果表明,全市节日市场粮油质量总体较好。同时,特别加强了对“小、远、散”粮食加工经营单位的检查力度,对2家转化用粮单位、2家粮油销售店和9家小型粮食加工厂进行了调研。通过检查调研,摸清了我市“小、远、散”粮食加工、经营单位的基本状况,有效地规范了全市粮食流通市场秩序。三是强化粮食法规宣传。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宣传《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在市政府广场举行《条例》颁布实施八周年和粮食科技现场宣传活动,设置宣传展板10块,印发粮油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和涉粮政策法规资料3000余份,接待群众咨询近350人次。通过以会代训的方式举办了5期《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知识培训班,受教育的粮油企业经营户200余家,有效地增强了涉粮企业执行《条例》的自觉性。由于在粮政执法上探索创新、依法公开公平执法,效果明显,我局连续五年荣获全省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先进单位。(三)抓安全生产,确保全年无事故。一是将安全收购、安全储粮、安全生产工作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到收购环节,超前落实好各项安全保障措施,投入资金30万元维护、添置收购机械、防雀网、挡鼠板、灭火器,对查粮梯进行了安全改造和更新,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电路等进行维护,消除安全隐患;认真做好防汛、放火、防盗等各项设施、器材和措施的检查落实,严防危仓危库收粮存粮,确保售粮农户和企业职工人身安全。二是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年初局印发了《安全生产工作要点》,出台《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考核意见》,修订完善了《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与市粮食购销有限公司、基层粮库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做到年度有计划、工作有责任、奖惩有办法。三是进一步强化从业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组织编印了《粮食安全生产操作实用手册》,从实战出发,通俗易懂地规定了粮食企业在粮食收购、储存、运输、销售过程中的应掌握的技术要领和应注意的问题,库点人员人手一册,《手册》便于携带、便于学习掌握,对杜绝各类安全生产事故,促进粮食企业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帮助。我局的这一做法得到了市安监部门和省、市粮食行政部门领导的充分肯定。四是针对粮食系统的特点,在重大节假日、汛期和高温期间分别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做到检查前有部署,检查中有整改,检查后有通报,定期组织回头看,效果较好。我局已连续三年被评为省局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积极实施“保障工程”

(一)粮食储备落实到位。我局落实四项措施,做好粮食储备工作。一是落实应急预案。严格按照市政府有关应急储备的数量、质量和存储要求,在现场考察、综合评议的基础上落实应急存储加工企业3家、应急供应企业4家,落实市场价格监测点6个,定期了解市场价格和动态,做好粮情预警预报工作。二是落实管理制度。对地方储备粮做到品种、数量、质量和地点四落实;存储粮库专账记载、专卡上墙、专库储存、专人负责、专粮专用;各相关粮库健全保粮制度,达到账实相符、无虫害、无变质、无鼠雀、无事故的“一符四无”要求,同时,按规定做好成品粮应急储备的统计报送工作和轮换报批工作。三是落实监督检查。根据《市成品粮油应急储备管理暂行办法》和《市年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要点》的有关规定,定期不定期对年地储粮和重新核准的应急成品粮油储备承储企业——上沛中心粮油管理所和竹箦康盛米厂进行全面检查。通过检查,有效促使承储企业规范存储和管理,确保了地储粮数量真实、质量达标,管理规范,储存安全。四是落实轮换工作。按照适时适量适价的原则,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地方储备粮的收储轮换工作,做到轮换手续完善,经营效益较好,符合推陈储新要求。(二)在库粮食保管到位。一是按照国家、省和市局关于开展年粮食库存检查工作的部署,组织和督促国有企业对列入检查范围的13个库点48个仓廒22568吨粮食开展自查工作,对2个重点非国有粮食经营企业及转化用粮企业的粮食库存情况进行了调查,圆满完成顺利通过了清仓查库。二是局和公司全年采取“自查、集体查、普查和巡查”相结合的办法,切实抓好粮食保管工作,确保在库粮食安全储存。仓库保管员坚持日查粮制度,做到查有记录,对发现的问题,根据不同情况及时处理并逐级上报;每旬各粮库点负责人带班集体查粮,采用定点检查、流动检查和拉网式检查的方式把粮情查细查实,并将粮情及时上报市粮食购销有限公司业务科;每季度市粮食购销有限公司组织开展粮食保管普查工作,根据普查情况,提出季节性工作措施和要求;市粮食局每半年组织开展粮食保管工作巡查,以巡查促保管、促整改、促规范,通过实施“三级查粮制度”使粮食保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长效化,不断提高粮食保管工作水平。(三)军粮供应保障到位。以“一创建、三加强”切实做好军粮供应工作。一是创建省“十佳”军供站。从硬件投入和软件提升、队伍建设等各方面严格按照创建标准,认真开展省“十佳军粮供应站”创建工作,以创建促进军供基础建设,全面提升军粮供应综合保障能力和为兵服务水平。二是确保军粮供应质量。坚持从粮食的采购、入库、保管、出库、销售等各个环节上严把“军粮质量关”,并利用为部队送粮的机会或是通过电话向部队了解供应的军粮质量情况,认真倾听部队对我们工作的要求和建议,确保驻地部队吃上“放心粮”。三是提升军粮服务水平。军粮供应站落实服务承诺,竭诚为部队提供优质服务。为方便部队购粮,设立24小时电话预约等一系列措施,对有困难不能上门提货的,免费送货上门。做到无条件预约售粮、无条件送货上门、无条件上门讲解科学储粮知识、无条件满足部队对军粮品种正常的调剂和串换。军粮站还配备休息室、茶水等必要的设施,为部队购粮的同志提供尽可能的方便。印发了夏季安全保粮手册,分发给部队后勤人员,并提出“选好仓、勤检查”的保管建议和少进、勤进的购买建议,均得到部队的采纳。四是加强联谊沟通。深入开展“双拥”活动,通过走访慰问驻溧部队,召开军粮供应座谈会,赠送慰问品等形式,增进联谊,倾听意见,改进工作。粮食部门与驻地部队通过军粮供应,军民关系日益融洽,我市的军粮供应服务工作排在全省前列。

合力实施“强粮工程”

(一)全面提升购销公司经营水平。我局按照“靠大联强、以量积效、稳步推进”的工作理念,切实转变经营理念、拓展经营思路、拓宽经营渠道,努力做大做强国有粮食购销公司。采取地储收购、政策收购、委托收购、定向收购和合作收购等多种形式,努力掌控粮源,规避市场风险,争创企业效益。今年创下了粮食市场放开后10年来市购销公司粮食收购数量最多(7.46万吨)、经济效益最好(1072万元)的新纪录。一是地方储备轮换收购。全年完成地方储备30800吨轮换任务,其中小麦8000吨、籼稻7000吨、粳稻15800吨。二是托市收购。依托国家的最低收购价政策,收购托市小麦15000吨。三是委托代购。与苏州吴中、相城区粮食局合作,充分利用我市粮食产区丰富粮源优势,为苏州销区代收代储区级地方储备粳稻15000吨。四是定向收购。利用公司自身仓房条件和资金实力,为省内外粮食加工企业定向收购籼稻4800吨。五是合作收购。与有一定规模、经济实力强的经营企业联手合作,收购等外饲料小麦9000吨。在争创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我局更注重社会效益,搞好为农服务,充分利用南渡储备库新上烘干设施的优势,开展为种粮大户代烘业务,烘干粮食近万吨,切实解决了农民晒粮难问题。(二)引导企业抓好技术革新。我局充分发挥粮食行政部门优势,引导涉粮企业技术革新、开发新品。今年,正昌集团投入研发资金2600余万元,开发具有市场发展前景的新品35只,获得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7项,并荣获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和省创新型企业称号。1-10月份,正昌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6.44亿元、利润1.6亿元。布勒()机械有限公司投入研发资金1240万元,开发新产品38个,获得专利19项,实现销售收入5.3亿元,利润7762万元。截止10月底,全市粮食精深加工行业已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利润4亿多元,名列市各市区的前列。

科学实施“放心工程”

(一)巩固优质粮基地建设。结合“放心粮油”工程建设,以优质粮基地建设为载体,实行从“田头”到“餐桌”全过程的延伸。积极协调城北国家粮食储备库,把部分规模种粮大户的优质粮食纳入优质粮基地建设中来,不断扩大优质粮基地规模。今年,我市优质粮基地从去年的20000亩发展到30000亩,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二)深化“放心粮油”创建。为增强涉粮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调动企业争创“放心粮油”示范企业的积极性,我局多渠道、多角度、多层面广泛宣传“放心粮油”工程的重要意义,为深化“放心粮油”工程建设营造良好氛围。今年,我局组织正昌油脂有限公司和海斌粮食作物专业合作社申报了部级“放心粮油”示范企业,组织市竹箦康盛米厂等单位申报市级“放心粮油”示范企业,经过严格的评审,正昌油脂、海斌合作社、康盛米厂被评为市级“放心粮油”示范企业,其中正昌油脂有限公司同时被评为部级“放心粮油”示范企业。(三)加强“放心粮油”监管。我局主动牵头,会同工商、质监等部门,每季度对全市14家市级“放心粮油”示范企业在企业自查的基础上进行检查。检查人员严格按照《市放心粮油监管考评实施办法》,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实地查看、现场评分、综合评定等形式对“放心粮油”示范企业进行了综合打分。通过检查考评,进一步提升了示范企业诚信守法经营和质量意识,营造粮油产品放心消费的良好社会氛围,推动“放心粮油”工程创建。

工地施工总结范文第2篇

一、积极参与政务当好参谋助手

参与政务是办公室的主要任务。一年来,我们按照分局领导的要求,多学习、多思考、多了解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各项工作,狠抓了信息调研督办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一是抓信息工作。今年局办坚持执行《信息工作制度》,要求各单位每月至少上报2条以上信息,并按照市局要求及时向市局上报各类专报信息,共编发各类简报33期,发信息100余条,被市局、区采用20余条。

二是抓调研工作。今年的调研工作我们着重在中青年干部中培养人才,推进中青年理论骨干学习、钻研的积极性,于四月份召开了分局首届中青年理论研讨会,并编印了中青年论文专辑。今年共收到调研论文120篇,在中央、省、市级报刊及市局调研专辑发表50余篇。

三是抓督办工作。按照区局领导的要求,今年积极开展了各项工作的督办,除对办公会和局务会确定的工作事项进行督办外,另外还针对区局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工作督办,及时反映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二、认真管好事务发挥管理职能

办公室承担着区局各项事务的管理工作,内容繁杂,可谓千头万绪。一年来,我们积极按照区局领导的要求,认真管好事务,较好地发挥了办公室的管理职能。

一是加强了机要保密打印信访工作。今年传阅机要文件无泄密、无遗失,及时准确地将文件传送到区局领导及机关职能科室手中。今年共打印各类材料600余份,计200余万字,复印各类材料4万余张,未发生重大差错。今年共办理上级督办件及两会提案4件,办结率为100%。

二是严格了财务管理。我们严格执行各项财经纪律,本着厉行节约、少花钱多办事的指导思想,加强了对经费使用的审核管理,较好地提高了经费的使用效能。

三是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今年针对区局环境特点,对重点部位的安全设施进行了加固完善;每逢节假日,区局均实行24小时昼夜值班工作制,全年夜间巡逻1000多次,全局干部人人上岗,区局领导亲自坐阵。

三、主动搞好服务促进中心工作

服务是办公室的重要工作职能之一。一年来,我们本着积极主动的指导思想,想基层之所想,急基层之所急,积极为基层排忧解难,较好地促进了税收中心工作。

一是保持了环境卫生的整洁。加强了对食堂卫生的管理,坚持卫生大扫除制度,并严格实行了检查考核通报制度,投入资金对办公楼的环境进行了整治,使大家有了一个优美的办公环境。

工地施工总结范文第3篇

1.认真做好年度文件材料归档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档案局第8号令,年初下发了《关于做好年度文件材料归档工作的通知》,指导督促各单位按照本单位《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及时完成了年度文件材料归档工作,确保归档的文件材料门类、载体齐全完整,整理规范,并将此项工作作为今年档案工作年检的重点内容。2.加强档案的收集征集。认真做好保管期满档案的移交接收工作,今年共接收5个单位的档案19卷又14584件。年度全市婚姻登记档案共12446件,以及市政府、政府办年度文书档案也全部接收进馆,并对这两批档案进行了整理、输目和全文数字化。面向社会、面向民间认真开展珍贵档案和地方历史档案的收集和征集。今年以来,征集第十二届茶叶节文书档案79件,珍贵档案76件,名人档案8件、照片6张,四个姓氏的宗谱38册,以及其他地方性资料41册(本)、光盘3张,其中《洙汤村志》是我市第一部村级方志。

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推进档案管理利用现代化

1.全面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将信息化建设作为档案工作的重点,加快开展馆藏重点民生档案和利用频繁的档案的全文数字化,今年已完成29个全宗共138.64万页档案的全文数字化。同时强化管理,明确专人负责对出入库档案和已扫描档案的拆装、整理的质量检查,确保档案的实体安全;对扫描的进度、质量进行严格把关,确保档案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认真做好数据信息的实时备份,确保档案数据信息的安全。2.进一步加强档案信息网建设。完善和丰富网站内容,及时上传当月市大事记、档案工作文件和工作动态,进一步加强网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不断推进档案信息服务网络化进程,使档案网站成为宣传档案工作、开展档案信息和业务咨询服务的重要窗口。3.确保档案安全保密。切实把安全作为档案工作的生命线,加大对档案安全工作的投入,今年更新档案库房大功率空调3台、除湿机1台以及自动温湿度记录仪4台,进一步改善了档案安全保管条件。积极做好破损档案的修复工作,今年共修复档案180卷859页,确保档案安全保管。同时切实加强内部管理,认真做好档案库房日常管理工作,完善档案安全管理各项制度,健全档案安全责任机制和应急处置机制,确保档案安全万无一失。

加强档案服务建设,进一步提升档案服务水平

1.强化档案公共服务。一是积极做好档案资料查阅利用服务,今年以来共接待利用者2700人次,提供档案资料3906卷(件、册),复制8498页,出具证明2266份。二是进一步加强档案馆作为政府信息公开重要查阅场所的建设,积极主动做好政府信息公开服务工作,累计接收、整理49个单位送交的政府公开信息纸质文本8372件,供社会查阅利用。2.加强档案业务指导服务。一是继续推进镇村档案工作。5月,召开了镇区档案工作协作组会议,对今年镇村档案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针对2010年我市行政村优化合并后,行政村档案管理人员变动较大的现状,我们在上半年以镇区为单位,对全市174个行政村的档案管理人员,组织了一次档案业务轮训,并将重新修订后的《行政村规范化建档指导手册》发至各行政村档案人员。二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和市《关于加强全市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管理工作的意见》,会同市委农工办着手推动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管理规范化建设工作,确定别桥镇和竹箦镇下宅村作为镇村试点。三是继续加强对民营企业建档工作的引导和指导,分别对上上电缆、中远机械等民营企业开展了现场指导和培训服务。3.加强基础业务规范化建设。深入贯彻实施《省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档案工作规范》,全面推进档案基础业务规范化建设,提高档案工作管理和服务水平。今年共有25家单位申报省二星级以上等级的测评和复查,其中省监狱、市交通工程管理处已分别完成了省三星级的测评和复查,其他单位将于12月底前完成测评和复查工作。对市委宣传部等22家单位进行了档案工作年检,合格率达100%,确定市经信局等3个单位为优秀等级。4.打造档案工作服务品牌。深入开展“部门服务创星级,机关效能再跃升”主题实践活动,全面推进“效率”建设,积极创建“档案服务民生”星级服务品牌,确定了品牌标识,丰富了品牌内涵,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拓展服务领域,改进服务方式,完善服务举措,不断提高窗口服务、指导服务、技术服务和保障服务等各项服务水平,有效提升服务能力、服务质量和服务实效。在市“效率”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年上半年“服务发展星级单位”考评情况通报中,我局被评为党群部门和直属单位中成绩突出的部门和单位之一。

加强档案文化建设,积极扩大档案社会影响力

1.强化档案编研开发。认真编写每月市大事记,编印《年市大事记》,及时分发到有关部门。充分挖掘和利用馆(室)藏档案资源,面向全市开展档案精品的收集工作,共汇集我市精品档案40件,汇编《市档案精品集》,向有关部门和全市中小学校进行了发放,并将其中有关内容上传市教育局网站和档案信息网,与市教育局、市文明办联合发文组织中小学生上网浏览,面向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档案教育,这项工作列为年全市开展“爱党爱国爱家乡”爱国主义宣传教育8项系列活动之一,列为年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48项工作项目之一。与省档案局和《扬子晚报》合作,积极为“档案穿越”专栏提供档案资料线索,11月3日刊登了根据档案资料和采访情况的专版《日寇缘何为新四军旅长政委立碑?》,进一步扩大了档案的影响。2.充分发挥基地作用。进一步完善提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基地、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大力推进“爱党爱国爱家乡”教育,充分发挥档案的社会教育功能。3月,市档案馆被市委宣传部命名为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加大档案宣传力度。一是制定出台《年档案工作宣传和学术研究奖励办法》,继续鼓励档案工作者向上级档案报刊投稿,加强对我市档案工作的宣传,大力营造档案学术研究的浓厚氛围。今年以来,已报送档案工作信息、文章18篇,被《中国档案报》、中国档案网录用12篇(次),被《档案与建设》、档案信息网录用8篇(次)。二是积极参加全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和市第二十四届科普宣传周活动,大力宣传档案知识和档案法律法规,发放《家庭建档案指南》、《档案利用事例选编》等宣传材料500多份,并开展了现场咨询活动,受到了群众的欢迎。

工地施工总结范文第4篇

对规范性文件的审核把关,事关市政府文件的质量和效力,事关政府行为的公信力和确定力,能够从源头上保证政府行为的合法规范。为进一步对加强规范性文件的管理,我市政府于今年7月份出台了《市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对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备案和监督管理工作作了更加明确具体的规定。今年,我市共制发政府规范性文件3件,法制办参与、指导部门起草政策性文件28起,审核以市政府名义作出的决定18起,在文件下发前全部经过政府法制部门合法性审核,重点审查了文件制定依据、行政执法主体资格、部门职权交叉等问题,确保了市政府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和实效性。文件下发后,及时上报市政府和市人大常委会备案,并按《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通过市政府政务公开栏、市政府网站等向社会公开,为我市在政府行政管理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

积极办理行政复议案件,妥善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内部实施层级监督的一种法定职责,对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市今年共受理行政复议案件10件,现已办结9件,法定期限内办结率100%。在办理行政复议案件时,坚持严格依法办案,在个案处理中注意加强共性问题研究,积极运用居中调解方式力争“案结事了”,重点加大对事实争议不大的案件的调解力度,既着眼于矛盾化解又注意节约行政资源,所有当事人申请撤回的行政复议案件均经过我办协调,及时有效地化解了矛盾纠纷。努力做到“两个确保”,即确保把每一件行政复议案件都办成经得起法律和历史考验的铁案,确保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全面提升行政执法水平

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是规范行政执法、促进依法行政的重要保证。一方面,抓好日常监督检查和开展专项法律法规贯彻实施情况检查。今年,我办会同市纪委(监察局)组织对部分行政执法部门的案例进行专项评估,不仅要查阅案卷,还对行政相对人进行问卷调查,评估结果在全市范围内通报,并纳入全市“效率”建设考核内容。抓住《行政强制法》正式施行的契机,对全市各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强制权进行了全面清理,我市共有18个行政执法部门具有163项行政强制权,对因《行政强制法》的实施而引起的行政强制权的变动及时在“三合一”网络平台上作了调整,各相关执法部门也都按要求组织了系统的学习培训。市政府还邀请人大、法院的领导一起对我市的公安、工商、安监等8个行政执法部门贯彻执行《行政强制法》的情况进行了专题检查调研,市政府还将于今年12月就我市贯彻执行《行政强制法》的情况向市人大常委会作专题汇报。另一方面,实施重点行政执法专项检查制度,对重点行政执法部门开展专项执法检查监督。对以市政府名义作出的重大行政处罚等行政执法行为进行全程跟踪,专项执法检查和重大行政处罚案件跟踪的开展,进一步规范了我市重点部门的行政执法行为,获得了行政相对人的好评。

推进行政与司法良性互动,积极化解行政争议

进一步加大行政调解工作力度,努力引导人民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诉求,依法采取一切可能的方式和有效措施平衡各方利益,尽量通过行政调解、和解方式处理行政案件,力争把行政争议化解在初发阶段、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行政系统内部。认真落实《进一步完善化解行政争议互动联动机制的实施意见》,在原有的以接受当事人投诉、信访而解决行政纠纷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法院的沟通与衔接,完善化解行政争议互动联动机制。全面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每一件行政诉讼案件在开庭前,我办都电话提醒和督促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并逐步建立起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长效机制。

工地施工总结范文第5篇

民生保障向“福利型”攀升,力推城乡统筹——全市慈善基金规模达到2.55亿元,连续7年保持救助水平不降低,救助范围不缩小,累计发放慈善救助金8400万元,惠及城乡困难群众1.9亿人次。在第二届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会上,我市被评定为中国城市公益慈善六星级,全国排名第28位。年,是全市基础民生保障树立全新标杆的一年。一是有效实施城乡低保工作。全年保障城乡低保对象6459户、12564人,其中城市738户、1405人,农村5721户、11159人,发放低保金2644.4万元。发放城乡低保对象元旦、春节一次性生活补助金417.18万元。发放低保、五保等困难群众物价补贴272.6万元。二是稳步推进五保供养工作。落实五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从年10月1日起,集中供养标准从4400元/人•年提高到5400元/人•年,分散供养标准从3000元/人•年提高到4000元/人•年。重点实施了溧城镇清安敬老院改造和南渡镇敬老院扩建工程,全年下拨“关爱工程”专项经费107.3万元。三是切实做好救灾救济工作。积极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溧城镇北郊社区被评为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立并完善了重大灾害民政、民防、地震、气象、水利等部门的应急联动机制和灾情会商制度,规范了应急工作程序。根据市政府《灾民住房恢复重建工作实施方案》,为68户受“海葵”台风影响房屋严重损坏的困难家庭进行住房恢复重建。春荒、夏令期间,下拨困难群众救济款51万元。四是创新开展慈善救助工作。全年新增捐赠资金1028万元,慈善基金规模达到2.55亿元,市慈善总会第二届理事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顺利召开。全年围绕助医、助学、助困、助残等项目落实慈善救助金近1200万元,惠及困难群众2.8万人次。同时,创新慈善救助方式,开展“慈善进企业”活动,推动建立“单位爱心基金”13家;搭建了慈善理事企业与受助大学生就业双向选择平台,形成贫困大学生长期关怀机制,年应届257名贫困大学生全部实现就业。此外,对城乡困难群众实施医疗救助,全年支出医疗救助金505万元,救助困难群众2500余人次。

社会福利向“普惠型”推进,力推养老产业发展——中国老年学学会和我市共同举办了《中国•“长寿与经济发展”高峰论坛》,中国老年学学会负责人和全国15个长寿之乡的代表参加会议。全省“点亮空巢”爱老工程在我市启动,新华日报、卫视、扬子晚报等9家媒体对站启动仪式进行报道,我市养老服务工作的出色成效在全省范围得到有效推广。年,是全市社会福利建设向新的至高点不断奋进的一年。一是孤、老、残保障工作得到加强。从年1月1日起,全市散居和机构养育孤儿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672元和每人每月1120元,全年发放孤儿保障金132.6万元,保障孤儿171名。发放重残救助金1300多万元,救助重残对象4993名。为2.35万名80岁以上老人发放尊老金1600万元,为百岁老人发放长寿补贴46.42万元。二是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速推进。出台了我市《关于加快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大力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一方面积极推动建立以各镇敬老院为基础的区域性养老中心,推进“一院两制,以院养院”模式,广泛开展社会寄养服务,在埭头、上黄、别桥、南渡等镇进行试点,取得明显效果;另一方面积极推进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年内共新建社会化养老机构1家,新增护理型养老床位300张。同时,协调落实了市社会福利中心建设项目,目前已完成公开招标。三是长寿文化建设成效显著。出台了《长寿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以推动成为长三角健康文化体验地、苏南率先现代化示范区、全国休闲养生魅力之都为产业功能定位的长寿产业规划思路。茶叶节期间,组织开展了系列长寿文化建设活动,成立了长寿研究会,举办了《中国•“长寿与经济发展”高峰论坛》,向天目湖宾馆等11家企业授权使用“长寿之乡”形象标识,以南山竹海为主要载体开发建成了“南山长寿文化园”,推进了各大酒店“长寿宴”的研制开发,举办了长寿文化书画摄影展。《走进寿乡》图书正式出版问世,并向全国发行推广,全市长寿文化品牌推介取得显著成效。四是福利销售力度增强。全年销售福利1.0014亿元,在销售大环境整体低迷的情况下,仍然实现比去年同期增长6%,筹集公益金901万元。

社会管理向“服务型”转变,力推和谐社区建设——省级城乡和谐社区达标率分别为75%和80%,提前一年完成现代化指标2013年分解任务。新建便民服务大厅173个,城乡社区干部服务理念有效转变。社会组织备案登记数达到每个社区5个以上。年,是全市社会管理体系向科学化、人性化不断迈进的一年。一是城乡社区建设切实加强。全市现有城乡社区226个,其中农村社区175个,城市社区51个。全年共下发《关于推进“一委一居(村)一站一办”建设的意见》、《关于全面推进村(居)便民服务大厅建设的意见》等7个文件,具体指导城乡社区建设。新建便民服务大厅173个,社区“一站式”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深入推进社区“一委一居(村)一站一办”建设,覆盖率达77%。通过全面推进社区便民服务大厅建设和网格化、扁平化管理,我市共有177个城乡社区达到省级和谐社区标准,达标率分别为75%和80%。二是社会组织发展取得实效。重点围绕老龄协会和行业协会实施社会组织分类培育,全年新增社会组织58家,年增幅19%,目前全市共有社会组织364家,其中社会团体278家,民办非企业86家。以社区为主阵地开展社会组织备案登记工作,备案社会组织1230家,达到每个社区5个以上。同时,对社会组织的日常运行、制度落实和财务管理情况等进行审查,确保全市社会组织健康运行。

公共服务向“均等化”迈进,力推民政项目建设——市婚姻登记中心成功创建为全国首批3A级婚姻登记机关,在全省首创将人民调解引入离婚调解的模式,成立了“婚姻纠纷调解室”。市西山清明堂、社会福利中心和救助站三大基础设施项目顺利启动。编撰出版了《实用地图册》。年,是全市公共服务平台逐步完善、民政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一年。一是殡葬改革顺利推进。一期工程投资4800万元的市级骨灰堂建设,完成了土地使用权转让及地面资产转让协议和立项、选址、环评、可行性研究等系列工作,并通过公开招标顺利开工建设。镇级殡葬设施试点建设项目顺利完成,别桥镇建成生态安葬区,已迁葬坟墓70余冢,上黄镇建成公益性骨灰堂和生态安葬区。认真组织了清明节群众祭扫活动,牵头实施了市区范围殡仪礼炮车禁鸣专项整治活动,取得明显效果。二是区划地名管理得到加强。今年以来共命名住宅小区21个、道路9条,更名道路1条。开展了天目湖大道、永平大道、城北大道3条大道的路牌设置工作。编撰出版了《实用地图册》,完成了3.6万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篇的编纂工作。同时,开展了溧金线、溧句线的联检工作,对锡常线部分界桩进行迁移和测绘。三是婚姻和收养登记提档升级。开展国家3A级婚姻登记机关创建活动,投入13万元,在创新内部管理、优化登记程序、改善服务环境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成功创建为全国首批国家3A级婚姻登记机关。市婚姻纠纷调解室自7月份成立以来成功调解婚姻纠纷100起。全年共办理结婚登记8937对,离婚登记1996对,出具婚姻登记证明5154件,登记合格率100%,婚检率93%。办理收养登记84件,登记合格率100%。四是救助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全年救助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401人次,其中安置智障、精神病人等26人次,投入专项救助经费162.7万元。市救助站建设项目已完成主体工程封顶,预计今年6月建成并投入使用。

优抚安置向“融合式”发展,着力维护和谐稳定——创新建立退役士兵“订单式”培训模式,参训退役士兵就业率达98%以上;编纂出版了我市退役老兵自主创业致富事迹宣传书籍《老兵新传写辉煌》,受到省民政厅领导高度评价;市西山烈士陵园成功创建为省级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年,是全市双拥优抚安置工作内涵不断丰富的一年。一是双拥共建工作成效显著。春节期间,广泛开展走访慰问和座谈活动,组织各类走访慰问活动45场次,发放各类慰问品(金)350余万元。为驻溧部队落实拥军实事10件,投入实事拥军项目经费130多万元。二是优待抚恤政策全面落实。按照自然增长机制,提高了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发放已故老复员军人、老残疾军人配偶定期生活补助费350余万元,发放60周岁农村籍退役士兵老年生活补助费376余万元,发放部分60周岁烈士子女定期生活补助费15余万元。开展优抚“双百工程”,投入34.7万元,帮扶住房困难对象10户、扶持致富项目27个。三是安置保障工作顺利推进。今年我市共接收2011年冬季退役士兵和年春季转业士官430人。发放2011年冬季退役士兵自谋职业一次性经济补偿金948.3万元,发放义务兵家属优待金550余万元。开展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投入培训经费69.9万元,178人参训,参训率达95.3%,结业率和就业率均达9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