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叛逆青少年素质教育

叛逆青少年素质教育

叛逆青少年素质教育

叛逆青少年素质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叛逆 反抗 班主任

青少年青春期是叛逆心理的多发季节,是孩子们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依赖性和独立织在一起,一方面他们想摆脱父母,自作主张,另一方面又必须依赖家庭。这时如对孩子的教育不当,往往会导致其逆反心理和行为,不接受教育者的正确教育,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不利。作为新时期的班主任就需要针对特殊时期的青少年心理生理特点对其进行因材施教,引导学生顺利走过“叛逆期”。

一、小学教育中叛逆的含义

1、叛逆。对于“叛逆”的定义,教育学、心理学不同的学科词典、文献都给出了各自的定义,笔者摘录了对“叛逆”的解释如下几种:

所谓“叛逆”,顾名思义,就是反叛的思想、行为……忤逆正常的规律,与现实相反,违背他人的本意,常常做出一些出乎意料之外的事。叛逆是一种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在思维形式上属于“求异思维”,是标新立异,希望引起别人注意的表现。

心理学认为,叛逆是一种“长大了”的感觉,希望通过自己的“标新立异”甚至是“唱反调”,来引起别人注意。叛逆心理是指人们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

2、青少年的叛逆。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该年龄阶段青少年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因为青少年正处于心里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叛逆心理虽然说不上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但是当它反映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

3、小学教育中的叛逆。小学班主任或者其他教育工作者在管理小学生的过程中,发现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段,就会产生与老师对抗的行为,甚至产生厌恶的情绪,这些行为愈演愈烈,产生逆反的心理,这些现象就是小学教育中所涉及的叛逆。

二、小学生在班级生活中叛逆行为的表现及产生原因

1、小学生在班级生活中叛逆行为的表现。第一,对榜样及先进人物的无端否定。在教育过程中,许多班主任和家长都希望通过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来教育感染青少年,唤起他们的热情,以期达到激励后进的目的。但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一些先进人物被说成是沽名钓誉的“投机家”或“傻子”,无端怀疑这些先进人物的动机,进而否定他们的先进事迹。对于身边的榜样,则冠以“拍马屁”给予排斥和嘲笑。

第二,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在一些青少年当中,打架斗殴被看做是有胆量;与老师、领导公开对抗被视为有本事;哥们儿义气等不良行为倾向却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而对于乐于助人、爱护集体、爱护公务、遵守校规校纪的青少年则被肆意讽刺、挖苦,造成集体氛围里好人好事无人夸,不良倾向有市场,“正不压邪”的局面。

第三,认为自己“长大了”。这一时期孩子反对成人再把自己当成“小孩儿”来看待,要求以成人的身份出现。在许多事情的处理上,不大愿意跟父母商量,而是自己决定;一旦决定某件事,不管别人怎样劝阻也不会改变主意,更不想和老师沟通等。

2、小学生在班级生活中叛逆行为产生的原因。第一,自身生理和心理原因。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期,他们正由儿童迈进少年的行列,这是极为特殊的时期。调查显示,自升入高年级以来,将近38%的学生在生理上有变化,开始出现第二性征。比生理发育更为显著的是心理,将近有75%的学生有了成人感,独立意识、自主意识明显增强。

第二,家庭教育影响。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基本环境,它是人一生中最先接受教化的地方。家庭中不同的教育方式会培养出不同心理品质和个性的孩子。家长适当的教育方法,往往在孩子心理上造成一种无形的压力,学生又找不到适当的排解途径时,便在情感上对我们所进行的一系列教育、指导、规劝产生抵触,在情绪上不满,进而产生叛逆心理。

第三,学校教育因素的影响。学校是学生成长和社会化的主要环境,学校不良因素的作用也是学生叛逆心理形成的又一因素,而且是主要因素。在教学中,有些老师不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法、探索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最佳方法,填“鸭”式、牧“羊”式,使我们的教育教学从内容到形式都僵化老化,枯燥乏味,学生很可能产生反感或心理上的叛逆;也有些老师因为个人的好恶,不能一视同仁;对学生评价不客观的现象比比皆是。

三、班主任对学生叛逆行为的教育策略

1、班主任对叛逆行为形成正确认识。第一,正确看待,走出认识的误区。班主任对学生叛逆行为的认识的转变必将带动态度和处理方法的转变,这些都将为正确引导、转化孩子的叛逆行为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二,正确调节班主任对学生叛逆现象的偏见。其实,叛逆心理是人脑对一部分客观事物的正常反应,是任何一个正常的社会人都可能产生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小学高年级学生产生、形成叛逆心理的这一时期被称为“心理断乳期”,“心理断乳期”是学生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时期。当老师的要珍视学生的这一时期,正确看待这一时期,采取欢迎的态度。

2、班主任对叛逆行为的教育策略。首先,结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设身处地与学生沟通。老师需要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出发,结合叛逆期孩子生理和心理特点,去了解这一时期学生叛逆行为背后真实的原因。要想消除这些分歧,达成共识,沟通是必不可少的。其次,勇于“屈尊”,尊重、鼓励学生。这一时期的孩子渴望被认同、渴望被尊重,作为新时期的班主任,应学会善于打破师生之间阶级对立的模式和“老师至高无上”的态度,试着“弯下腰”、站在和孩子一样高度的视野去读懂学生。最后,重视“家校联合”的教育。家庭是人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重要补充。如果学校和家庭能相互支持和配合,那么学生的身心就能得到更健康的发展。

叛逆青少年素质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学生;叛逆心理;访谈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3)24-0016-03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一特殊发育阶段,这一时期,由于生理、心理变化较快,自我意识觉醒,独立性增强,中学生在生活上不愿受父母、教师过多的干涉,不愿意听从父母、教师的意见,容易产生叛逆心理。叛逆心理给他们的健康成长带来隐患,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来克服和防治,就会逐渐演变为病态心理或犯罪。因此,对中学生叛逆心理加以正确引导,成为一个重大议题。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对桂林市八所中学的学生进行了调查,以期为中学生叛逆心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从桂林市各中学中抽取桂林市大河初中、桂林市柘木中学、桂林十八中、灵川县潭下中学、临桂县宛田中学、桂林七中、桂林十四中和桂林职教中心校八所学校的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对这八所学校各年级学生分别进行访谈调查。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

本研究查阅了中学生叛逆心理的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关于中学生叛逆心理的研究现状以及已有研究中学生叛逆心理的表现、成因和已采取的对策。

2.访谈法

对八所学校共179名学生、131位家长、63位教师进行了访谈。访谈以座谈形式进行,在每所学校分别举行学生座谈、家长座谈和教师座谈。在进行学生和家长座谈时,要求所在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回避,以保证座谈内容的开放性和真实性。

(三)研究工具

根据已有文献资料,从叛逆心理存在与否、叛逆心理在各方面的表现、形成的原因、对学习生活的影响以及所采取的策略等角度分别编制了针对学生、教师、家长的三份访谈提纲。其中,学生访谈提纲包括5个问题;教师访谈提纲和家长访谈提纲各包括8个问题。

二、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访谈结果

179名学生中,有136人认为自己存在叛逆心理,29人认为自己不存在叛逆心理,14人不确定自己是否存在叛逆心理。

认为自己存在叛逆心理的学生谈道,自己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叛逆心理主要通过以下形式表现出来:在言语上顶撞长辈;打架斗殴;谈恋爱;辱骂他人;厌学;逃课;离家出走;不听从任何意见和建议;明知道是错的还要坚持做;不想与人沟通,将所有的不满都闷在心里等。

学生们认为,自己之所以会产生叛逆心理,主要原因有:进入青春期,独立意识越来越强,但是只能思想趋于独立,生活无法独立;学习压力大,受到父母和教师的“压迫”;与父母、教师存在代沟,得不到他们的理解;与身边的人缺乏沟通;长辈过多地指责和批评自己,很少得到鼓励;感觉自己被忽视,想要引起他人的注意;自身贪玩,沉迷于网络游戏;社会环境的影响;等等。

谈到叛逆心理对青少年自身的影响时,学生们提到消极的影响主要有:引起情绪的波动,失眠、多梦等生理现象;产生厌学心理,旷课、逃学;学习成绩下降;沉迷于网络世界;早恋;影响人际关系;可能会使自己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等。积极的影响包括:叛逆心理使青少年开始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自己将压力变为动力,从而更加努力地学习。

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如果产生叛逆心理,学生们主要有以下调节方法:向朋友倾诉;写日记;运动发泄;到学校的心理宣泄室宣泄;找个空旷的地方大喊;玩游戏;看电影;听音乐;唱歌;逛街;吃东西;做数学难题;多想想父母的好;不说话,发呆,把自己关起来;喝酒;打人;通过早恋来调节等。

(二)家长访谈结果

在对131位家长进行访谈时了解到,感觉自己与孩子关系亲密的家长共52人,感觉自己与孩子关系紧张的家长共11人,认为自己跟孩子关系正常的共68人。认为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孩子有叛逆现象的60人,没有的38人,不知道是否有叛逆现象的13人。

家长们自己观察到孩子平时的叛逆行为有如下表现:特别叛逆,经常上网、玩手机且控制不住;经常顶嘴,不尊重父母;经常发脾气,生气;上课不听课,发呆,不交作业;注重形象,喜欢打扮;羡慕成年人的生活,想去打工;不穿父母帮买的衣服;不愿意给父母看自己的作业等。

家长们认为,孩子产生叛逆心理的原因为:进入青春期,觉得不需要家长关心;沟通少;父母过分施压;父母要求过分严格,让孩子反感;孩子埋怨作业过多;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觉得父母都过时了;因为早恋产生叛逆等。但也有部分家长表示,自己只是感受到孩子的这种叛逆心理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很大,但是并不知道为什么孩子会产生叛逆心理,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为此感到很困惑。

对于孩子的叛逆心理,大部分家长表示担心,一怕影响孩子的学习,二怕孩子由此谈恋爱,三怕孩子受社会风气的影响,耽误一辈子;少数家长表示不担心孩子产生叛逆心理,认为这是孩子走向成熟的表现,意味着孩子开始有独立思考的能力,需要得到尊重。

针对孩子的叛逆行为,家长们谈到自己曾尝试过如下方法进行化解:给孩子一个拥抱、微笑,跟孩子谈心;找教师或者孩子信任的人与其聊天;陪孩子一起看电视(如中央电视台法制频道、心理访谈,湖南卫视《变形计》等);严厉地批评后再表扬;以书信的形式进行沟通;谈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孩子把精力放到积极的兴趣爱好之

上等。

家长们提出对学校的期待和建议有:净化周边的网络环境;开设心理辅导室及心理课程,加强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疏导;加强家校联系,多开家长会,有条件的进行家访;开展感恩教育;正确引导孩子学习;不频繁更换班主任或者任课教师,各学科教师都关注学生;改善学校食堂的伙食。

(三)教师访谈结果

教师们认为叛逆心理是青春期孩子必有的性格特征。在教学工作中,中学生的叛逆心理主要表现在:自以为是,故意跟教师对着干;对教师一再叮嘱的事感到厌烦,越强调越烦;对教师表扬的学生不屑,对与教师对着干的学生佩服;故意恶作剧;不听课;对教师施暴;钻牛角尖,在学习上固执己见;标新立异等。

在教学工作中,比较容易引起中学生叛逆心理的行为有:指出其不良习惯,如果方式不对则更加叛逆;受青春偶像剧的影响;误解学生的行为时;对学生的关注、理解不到位,处理事件时无意出现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对个性较强的孩子教育方式简单化;不尊重学生;将一些理念强制灌输给学生。

教师在座谈中谈到,如果叛逆心理太严重,容易导致中学生遇事走极端,易早恋;影响知识的接受和青少年的上进心;缺少积极乐观的心态;影响其判断是非的能力。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叛逆心理的产生标志着青少年人格开始独立,产生了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良好世界观的形成。

教师们认为,应该采取如下措施防止叛逆心理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尊重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不同的学生要区别对待;不把学生的叛逆心理和叛逆行为扩大化,为学生保守秘密;学校定期开设心理讲座及心理课;对于已经出现严重叛逆行为的学生进行专业心理辅导;让更多教师加入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学生相互学习;开设家长培训学校;加强对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技巧的培训,疏导教师心理;课间时做心灵放松操;每位学生每个月给教师写一封信;就事论事;教师树立起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教师也谈到了自己在学生叛逆心理的教育中所遇到的困惑:家长对于学校和教师工作的不配合;在与学生沟通时不知如何把握语言的度;教师的形象、地位低,职业在社会上得不到认可;教师的待遇有待提高;社会环境中的很多因素与学校中的正面教育相悖,对学生心理产生负面影响;成立教师心理辅导中心,重视对教师的心理疏导;各级精神卫生中心与学校定点联系;增加心理教师编制,心理教师在学校里专职专用等。

三、讨论

(一)中学生叛逆心理的表现

由于青少年自身独立意识的增强,不喜欢父母过多的照顾、管理或干预,凡事都要自己独立去实践,特别讨厌大人的再三嘱咐。希望父母把自己当大人看待,要求以大人的身份出现,对于父母的话不再一味言听计从,而是有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

意见。

中学生的叛逆心理通过相应的行为展现出来:一些学生把打架斗殴看作是有“胆量”;明知道是错的却还要去做、厌学、逃课、离家出走是为自己寻找“自由解放”的途径;不听父母、教师的话是家常便饭;谈情说爱是对父母反对早恋最好的回击;顶撞父母,辱骂他人,与教师公开对抗被视为有本事等。而乐于助人、爱护集体、爱护公物、遵守校规校纪的中学生则被一些人认为是傻子,并通过肆意讽刺、挖苦,造成在集体里好人好事无人夸、正不压邪的局面。

(二)中学生叛逆心理形成的原因

1.身心发展因素

中学生随着身心的发展,思维深度与广度比以前提高了很多,自认为已经能够独立评判一些事物,看问题往往不够全面,容易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自我意识的独立和自身感觉的成熟使得他们喜欢自作主张,采取回避、反感甚至背离的态度。一夜之间,一些中学生由乖巧听话变成了处处跟教师、家长对着干,进而把自己放在施教者的对立面上。

2.家庭环境因素

一些父母在较多场合中忽视了孩子的心理需要,孩子有时候可能会难以接受。父母一些苦口婆心的教育方法使中学生反感,有的甚至认为自己的父母无能,进而有意无意回避。有些家长习惯以教育者的高姿态出现在孩子面前,家庭缺少民主商讨的气氛,限制了孩子自由的思考空间,否定的态度容易导致叛逆心理。有的父母将自己的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希望孩子帮助他们完成“未完成的理想”,这样也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

3.校园环境因素

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叛逆心理。除了来自教师的影响,还有周围同辈朋友的影响。在同辈群体中,一些人不良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倾向很容易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在生活中加以模仿,习得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加重叛逆心理的形成。

4.社会文化因素

当前的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和网络等,其内容都充斥着“个性”与“自我”的元素。叛逆这个原本带有贬义的词汇,已经成为中学生眼中的褒义词,成为他们最渴望具有的特性。而青少年学生社会阅历浅,辨别能力差,很容易被社会中的金钱崇拜、封建迷信、腐败现象等影响,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三)正确疏导中学生叛逆心理的对策

1.承认和尊重叛逆心理的出现

中学生的叛逆心理是一种正常现象,我们应该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我们应利用叛逆心理的正效应,努力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我们要认识到叛逆心理的积极作用和价值,使其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强大动力。

2.重视家庭教育

家庭是温暖的港湾,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家庭息息相关。因此,作为新时期的家长要特别关注孩子在青春期的叛逆心理。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应该努力营造民主、融洽、健康、和谐的家庭氛围,这样才能有效地疏导孩子的叛逆心理。

3.教师讲究教育艺术

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手段,讲究教育的艺术魅力。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尝试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教育方法,如温文尔雅、和风细雨式的开导,帮助中学生消除厌学情绪,这样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调适叛逆心理。

4.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一是要正常开展心理素质教育课程,讲授心理健康的相关常识或开展心理辅导活动课;二是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及早发现学生的心理隐患,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三是成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门的心理咨询教师,或定期开设“心灵热线”,开展个别心理辅导。

叛逆青少年素质教育范文第3篇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6-0097-02

叛逆心理是指人们为了维护个人所认知认同的自尊和权益—感性需要和理性需求,而对他方权威和权益或对社会与自然人文环境现状所采取相反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活动状态和行为倾向,具有强烈的抵抗情绪,通常表现为情感的对立、言行的抗衡和情绪的抑郁、愤懑。从某种意义上说,叛逆心理是人类自身生存的一种潜在本能,是人类自我完善、自我修正、逐步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生物机能,同时它也是个体心理成长史中一个不可逾越的自我超越和潜移默化的阶段,个体也正是在不断的反叛中、在自我反省中逐步成长成熟起来的。

健康的心理心智与健康的体能体魄同等重要,大学生的叛逆心理总体上是在青少年时期形成的。其叛逆心理的成因,主要是由大学生自身生理和心理的成熟程度以及自身认知水平的高低以及外在的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逐步形成的。叛逆心理虽然说不上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但当叛逆剧烈失去理智掌控时,却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如果不及时加以矫正,长期发展下去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一、大学生叛逆心理形成的原因

是什么原因使得处于“稚嫩与成熟”边缘的大学生“回归叛逆”呢?先让我们看一组调查数据(如表所示)。根据调查,我们看到,大学生叛逆心理与个人、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1.主观原因。一是心理因素。由于大学生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随着年龄和知识、阅历的不断增加,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也日益增强。这一时期的大学生会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确立自我的意识。他们不喜欢成人总是把自己当“孩子”,希望得到成人的理解和尊敬。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的意见或建议都会被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性地接受。当自尊心受到挫折的情况下,大学生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秉持批判态度,使他们做出异乎寻常的举动,以期引起别人的注意,显示自己独立的个性。在这些独立和“反抗”的行为活动中,大学生的自尊心和成人感得到了变相的满足。如果老师和家长采取顺应的态度积极地支持他们的意见或者建议,就会增加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是生理因素。生理上第二性征的逐渐成熟,也促使了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和渴望独立的意愿。身高体重的变化、生理特征的成熟让他们觉得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了,进而形成渐趋强烈的个性意识和独立意识,对老师的教育和家长指教有意无意地慢慢回避、反感甚至背离,进而形成叛逆心理。因为许多大学生没有经过社会的磨炼,认知水平偏差度还较大,认识较片面,看问题容易偏激走极端。

2.客观因素。一是家庭因素。家庭中不同的教育方式会培养出孩子不同的心理品质和个性。简单粗暴地批评指责或传教士般地驯化,往往会事与愿违,适得其反。不当的教育方式,如对孩子期望值过高、要求过严,都会无形中对孩子心理形成压力,当这些压力不断积蓄、沉淀,便会在思想情感上产生抵触情绪,进而形成叛逆心理。如果在家庭中得不到应有的关心与关怀,也容易形成孤僻自卑的逆反心理。另外,中国长期的家长专制思想在一些家长中仍然存在,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缺乏民主意识,很多父母把自己的想法和生活经验填鸭式地灌输给孩子,企图让孩子按父母的设想去生活,结果是父母要管教,子女闹独立,这样的话,矛盾必然产生,反抗行为在所难免。

二是学校因素。教育方式的不当和教育者自身形象的缺失也容易导致大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大学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已经接近成人,其是非观与价值观也已经基本成熟,如果教育者不尊重大学生的心理感受与主观体验,盲目偏激地按照自己的方式方法和观点去处理一些大学生遇到的心理问题,就会导致学生自身对教育者的排斥,对正面教育产生消极影响,导致逆反心理的形成。另外,大学生“社会角色”意识的失落也会影响其健康心理的形成。大学生有着极其敏感的自尊心,在班级这个以学生为主体的小社会里,如果他们各自的主观意愿经常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相应的消极对抗情绪。

三是社会因素。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入,人们的道德价值观念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特别是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贪污腐化现象的滋生蔓延,极端个人主义与拜金主义观念盛行,人际关系复杂多变,市场竞争日益诡异多端,行业行规中的潜规则和不正之风愈加盛行,致使社会现实与所受教育的内容形成落差鲜明,导致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很容易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或现象的煽动和影响导致走向极端。单亲家庭的学生一谈父母就色变,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一谈钱就伤心,对未来和前途充斥着无奈和迷茫。另外泛滥的不良信息和功利思想也越来越多地影响蚕食着大学生脆弱的心理防线。对社会现实和理想未来心生疑虑,产生厌倦,进而形成逆反心理,徘徊在失落的边界,进而形成叛逆行为。

二、大学生叛逆心理问题的对策

由于叛逆心理形成原因复杂多样,逆反范围普遍,要彻底消除并非易事。因此,社会、家庭、学校要正确地对待大学生的叛逆心理,学校、家庭、社会需要对大学生的叛逆心理或倾向,给予科学的疏导以及正确的引导。追其根源,标本兼治,对症下药,方能事半功倍。

1.目标定位。充分认识叛逆的消极影响和危害,提高大学生自身克服与修正叛逆心态的自觉性和能力。大学生叛逆心理是一种感性大于理性成分的不成熟心态,是大学生心理不平衡的内在表露。我们必须看到它求新求异,有着开拓创新的趋向和可能。因此,应该从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出发,提高大学生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提高辨别是非和增强抵制错误思潮的能力。高校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学课程和增加心理活动实践等途径办法,加强大学生心理疏导,提高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促进他们优良心理品质的形成;引导大学生对自己的生理和心理成熟 度确立一个正确的认识,明白正确认识自我的重要意义。认识到“长大到成熟”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求同存异、去伪存真才是接受正确教育健康成长的最佳选择,盲目的叛逆是不理智和错误的。

2.家庭方面。父母应对子女实行民主的教养方式,充分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天下父母心世人皆知,望子成龙成风但也不可揠苗助长,必须给大孩子的思想留有充分的活动空间。多一份信任和鼓励,用耐心去抚平和纠正大学生的叛逆心理。父母亲属首先要注意言传身教。言传要以理服人,更要注意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用自己言行对下一代进行润物无声与潜移默化的作用,使他们逐渐能够正确地对待社会、对待他人、对待自己。社会是不断发展的,随着时代的进步新的思想应运而生,如果我们将孩子的思想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考虑,或许那些看似离经叛道的思想和行为就不会显得那样难以接受了。事实证明,民主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更容易有所成就。

3.学校方面。优化学校思政教育工作,倡导科学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法。学校要着重帮助和引导大学生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远离叛逆的泥潭。作为教育者,首先需要充分认识叛逆心理是青年大学生一个正常的心理特征,对学生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尊重,注重言传身教,注重心理沟通。学校要注意规章制度的科学性与可行性,使之尽量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教育者要把教育疏导工作做到前头,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做到情理交融,绝不可放任自流,更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产生偏私的行为。

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教育内容实事求是,要与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现实生活相联系,做到有的放矢,循序渐进。另外,还要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对学生的叛逆情绪与叛逆情节进行正确疏导,引导学生多参加文体活动,缓解紧张情绪;帮助学生建立积极乐观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正确地分析社会现实,客观地评价自己,从而建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4.社会方面。净化社会大环境。大学生是有着蓬勃朝气和沸腾热血的青年,比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和思想。在思想和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我们必须严格地把好社会风气的“质量关”。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西方国家一些低俗落后思想不断侵入,对学生的价值观形成有较大影响。所以,创建优良的社会大环境,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是十分必要的。社会各界应相互配合,多创设一些内容健康、形式丰富、生动活泼,适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学习活动场所,丰富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与此同时,加强社会治安和文化环境的管理,减少和消除社会阴暗面和不良风气对大学生的侵蚀和毒害,为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营造一个良好宽松的环境氛围。

科学地分析处理和纠正大学生的叛逆心态,大力培养和提升大学生自立进取、创新图强等方面的优良品质,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做好这项工作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方丽英.大学生逆反心理的疏导[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7).

[2]甘剑梅.青少年叛逆及其教育关怀[J].思想理论教育,2005(5).

叛逆青少年素质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青春期叛逆 逆反行为 对策

很多家长抱怨,孩子以前都很听话,但是进入初中以后突然就变得暴躁易怒,不爱沟通,经常跟家长对着干。更有甚者,厌学、吸烟、打架、反抗老师、沉迷网络游戏不一而足……于是,处在青春期的孩子行为举止开始反常,家长感到非常迷惑不解:就家庭教育而言,不知道从何下手,不管不行,管多了孩子厌倦;又不能撒手不管,否则孩子会走入歧途。家长往往在孩子青春期成长的特殊阶段,使家庭教育步入两难抉择。

一、解疑青春期叛逆行为

(一)孩子本身的成长变化。在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和生理都较儿童时期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第二性征的出现给孩子的心理带来很大的冲击,很多孩子在这个时期还没有接受系统的教育和引导,因而当他们面对这些变化时往往不知所措,从而容易产生抵触和对抗情绪。青春期时生理上的巨大变化使青少年一时难以适应。青春期开始后,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多种激素的水平都发生了急剧变化。在这些激素的作用下, 青少年的身体快速生长发育。有时候,这些生理变化会给青少年带来困扰,进而导致一些心理行为问题。

(二)家庭的传统教育方式和当前社会环境的一些缺陷,对他们的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其实我们做父母的可以仔细思考一下,我们和孩子冲突主要是在哪些方面,我想应该绝大多数都是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吧,即使是一些其他的矛盾,比如:对孩子日常生活的安排,看电视、玩手机、上网等也都是围绕着学习来要求的,其根本目的就是让孩子以学习为主,不要被其他事情分心。虽然家长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但这种严格要求的管教方法对孩子来说未必适用,很多家长管教孩子的错误方法和思想都会引起孩子的抵触情绪,造成孩子的叛逆。

(三)青少年的社会属性在悄然变化。青春期前,孩子主要与家庭成员建立亲密关系。但青春期后,青少年越来越重视同龄人之间的友谊,对与异往也产生了浓厚兴趣。青少年的认知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但仍不够成熟,因此有时候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此外,家长与青少年在生活态度、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 是造成亲子冲突的一个重要原因。家长是有阅历的中年人,常常感到孩子行为鲁莽、天真、不可靠。而青春期的孩子朝气蓬勃,喜欢探索新事物,于是常常感到父母过于谨慎、刻板、乏味。这便产生了人们常说的“代沟”。

二、家庭教育怎样应对青春期叛逆

如果对青春期孩子的叛逆行为没有正确的引导,就很有可能使孩子走上歧途。因而,家长务必要重视这个时期对孩子的教育,在教育中应注意把握以下基本原则:

(一)不要抱有成见

有些父母一看到孩子有逆反的迹象便极力压制,担心稍有让步,孩子以后就会更加肆无忌惮了。其实父母反应越激烈,孩子就越会坚持己见;父母若强行压制,就更容易激怒孩子,虽然孩子当时没有表现出来,但实际已经为日后孩子的叛逆埋下了祸根。

曾有心理学家说,实际上并不存在青少年行为的必然模式,也没有所谓的典型的十几岁少年。你的孩子长高了,长壮了,成熟了,不能有色眼镜看他,而是应该认为他生来就是这样。

(二)无形驾驭和引导

家庭教育是活的教育,家长要将教育融入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要树立一种高高在上的形象,学会和孩子做朋友,站在孩子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毕竟家长也有过青春期。另外家长的教育方式就要随机应变,用家长的魅力性替代过去的嗤性,这时家长教子能力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无形驾驭。

(三)完善自我,榜样示范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是最长的,对孩子的影响远远要比老师大,因而父母要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对于模仿性、可塑性极强的青少年来说,无言的身教比什么都重要。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的生活,无时无刻在不向孩子渗透着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父母在生活中对待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都被孩子看在眼里,也时时刻刻影响着孩子,所以父母首先要改变自己的缺点,以自身的行为来教导孩子自己的处事方式。

(四)找准“病”根,耐心坚持

针对有逆反的孩子,家庭教育的效果可能不会立竿见影,家长往往在此时会失去信心,甚至会怀疑指导师给出的策略,更有甚者会放弃既定的目标和做法回归原点,这会使人感到非常遗憾。家长要学会找准病因,了解问题出在哪里,盲目的管教和引导只会雪上加霜。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家长一定要坚定信心,循序渐进,只要抓住问题的起源,并努力追寻和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帮助孩子走向身心健康的成长步伐就会越来越近。纠正孩子的问题是一个需要家长的耐心和毅力的过程,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缺乏自制力,尤其是那些问题比较多的孩子,在帮助他们矫正的时候会有反复,父母要有足够的耐心,要经得起考验,受得起折腾,一定要坚定信念,始终将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贯穿于日常家庭教育实践中。

参考文献:

[1]王凌燕.《从初中学生的视角探索亲子冲突现状及对策》;

[2]马秀兰.《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分析与对策》;

叛逆青少年素质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青春期;心理健康;基础教育;素质教育

青春期是一个人从儿童过渡到成人的中间时期,是生理和心理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由于社会不良风气和不良思想的传播,使得青少年的成长受到严重影响。如何才能防止青少年的行为失误呢?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的实际问题。

一、青春期的特征

“青春期”一般指11~21岁这段时期,其具体特征是生理和心理的发育趋向成熟,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意识逐渐产生

青春期的自我意识开始独立地把自我作为思考对象。这一时期的青少年不再把父母、教师的话视为绝对真理,而是遇事喜欢自己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

2.独立性和成人感日益增强

由于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青少年的独立性和成人感开始显露出来。他们要摆脱对成人的依赖,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希望自己独立自主地处理各种问题。这些心理要求一旦受到外界的阻碍,便会本能地产生一种抵触情绪,并诱发逆反心理的产生。

3.“闭锁心理”明显出现

随着与外界交往的日益增多和内心体验的不断敏锐,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秘密,轻易不肯向人吐露,这种“闭锁”容易造成心理“疙瘩”,若这种“疙瘩”越积越多而又得不到及时化解,会使青少年背上心理包袱,妨碍他们的健康成长。

4.性意识开始萌发

随着性机能的迅速发育和逐步成熟,青少年的性意识开始萌发。他们渴望了解性知识,渴望与异往,所以不少青少年在这个问题上出现各种过错,甚至产生严重后果。

二、青春期不健康心理的表现

1.叛逆

对青少年来说,叛逆是一种极端的逆反心理。一些青少年存在着严重的叛逆心理,经受不了批评、挫折和压力。从本能的任性胡来、我行我素,到不辨是非、不识好歹、以暴力抗拒家人管教,到糊里糊涂地走向绝路,这就是叛逆性格的行为逻辑。

2.浮躁

转型期的中国,青少年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浮躁心理。轻浮急躁,做事不踏实,没有耐性,见异思迁,好大喜功,老有“天上掉馅饼”的幻想,没有脚踏实地的艰苦奋斗精神,却存在着侥幸成功的奢望……凡此种种,都是浮躁心态的表现。

3.自卑

目前,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存在着严重的自卑心理。自卑和自大一样,都是不健康的心理特征。缺乏自信心,遇事退缩,怀疑自己的能力,稍有不顺就打退堂鼓,甚至无端萌发某种负罪感,这些都是自卑的表现。

三、解决青春期心理健康问题的建议

1.端正学生态度,让他们坦然面对青春期

在我们认识青春期教育的重要意义后,应该着手对学生的青春期心理问题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出学生中有青春期心理问题的人数及存在问题,然后专门召集学生干部讨论,针对统计出的问题思考设计教育活动,坦然面对青春期。

2.抓住青春期教育的重点

面对大量青春期教育资料,我们可以选出一些重要话题。例如:(1)什么是青春期健康?让学生懂得不光要身体健康,还要心理健康。(2)什么是性?如何正确对待性问题,告诉学生不要跟陌生人出去,不单独在异性家过夜。(3)我从哪里来?如何做一个好子女?让学生了解自己与家人的关系,在不可选择的家庭中,如何做好一块调色板,调出家庭生活的暖色调,让家人生活得更开心。(4)正确对待异性,友谊情感必不可少。加入集体活动中来,可以减少你的心理不适。(5)少年立志,脚踏实地,走好成才之路等等。

3.采取多种形式,注重教育实效

(1)听专家讲青春期讲座

专家讲座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学生比较信奉。可以利用学生的心理,请专家讲座进行教育,在讲座中,让学生认识青春期健康的内涵,学会坦然交往、了解和沟通,有责任感,告诉学生面对性现象的处理办法,告诉女生月经期如何保养,如何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等等。

(2)看青春期教育片、出青春期小报

为了给学生直观的教育,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青春期教育片,组织学生就片中内容展开讨论,可以让学生把所看、所说、所思用图文并茂的小报表现出来,让学生受到一定的教育。

(3)青春期知识竞赛

可以通过竞赛,让学生了解人的一生中有几次明显的成长,分别在什么时候;有助于长高的运动项目以及主要食品;当你接到色情笑话你该怎么处理等等。

(4)读青春期名人名言、青春期故事

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书籍、收集名人名言、讲青春故事,还要在班会上深情地朗读,激昂地背诵,让他们记住“青春是美妙的,也是有限的”“白日莫闲过,青春不再来”……让热情奔放的诗句,绚烂多彩的画面,飞扬出学生对青春的畅想。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更多

躬耕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南省南阳市文联

创造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

世界文化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