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

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

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

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 网络空间 网络主权 国家主权

主权理论是当前国际政治领域的基础理论,也是国际关系得以进行的依据。主权原则是在国际法的发展中产生、发展和确立起来的。它从产生到现在,经历了四百多年的风雨坎坷,现在依然是国际法的基础、国际关系的基石。在新时期,国际间矛盾冲突不断,我们更应该以战略的眼观来重新审视国家主权理论,将国家主权的发展与时代的变化相结合,根据时代变化的需求来及时调整。这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对于国家战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因此,我们要适应当前时展的潮流,坚持与时俱进,正确把握国际形势的发展,在网络时展中寻求主动地位,在网络发展的激烈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这不仅有利于增强我们反对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决心,还有利于我们真正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促进人类共同进步发挥建设性的作用。

一、网络主权的国际立法

(一)网络主权的概念

网络主权是指国家主权在信息网络空间的自然延伸,其主要内容就是国家在络空间的行使主权管辖权。在网络环境中,由于一国公民的行为空间有了新的扩展与此相应,国家主权概念也有了新的内涵。豍加强网络主权的研究则有助于我们分析国家在维护网络主权过程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以及探寻网络对于国家主权维护的作用。

(二)积极参与国际互联网规则的制定

积极参与国际互联网规则的制定就在于加强信息安全方面的立法工作。当前网络信息安全发展已进入关键时期,信息网络秩序的法制化建设是维护我国网络主权的重要基础。计算机信息网络属于全球信息共享网络。网络环境的优劣对于资源的传播和信息的共享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总体上来看,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不仅有利于信息的传播和资源的共享,还对社会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相反,如果一个差的网络环境则直接危害信息安全,还会危害社会,作为犯罪分子利用的工具,从而危害到国家安全,破坏社会安定的秩序。网络空间作为法律领域的一个空白,必然存在着很多的漏洞,立法规范变成为必然的选择,也是迫切的需求。因此,加强对网络空间的管辖权,是我们国家行使国家主权的重要基础。而加强行使网络空间管辖权的重要前提和基本内容就是要利用法制的力量来规范网络信息化的发展,塑造良好的网络安全秩序,确保网络信息资源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使网络信息资源有法可依,真正实现法制化管理。可见,我们行使网络主权管理的首要责任就是要加强网络信息的法制化建设,这也是我国对信息网络资源进行管辖的必要手段,是国家主权安定的客观需要。加大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立法和执法力度,同时积极参与国际互联网规则的制定,可以有效的规避发达国家利益互联网推行政治特权,进一步维护国家主权的安定。

(三)网络信息立法的原则和策略

加大网络信息立法,应该以宪法为准绳,遵从以下原则:

首先要遵循安全性原则。安全性原则是网络信息立法的基础。由于互联网自身存在开放性和虚拟性的特点,因此网络中的信息和资源很容易通过技术手段来获取和泄露,这就给国家信息安全带来潜在的威胁。因此,加强网络信息立法就是要以安全性为基本原则,将有效防护信息网络安全作为立法的基本目的,保障社会公众依法享受网络信息资源,合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

其次是引导和鼓励原则。信息网络的迅速发展需要法律进行加以引导和鼓励,使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推进社会的全面发展。要通过鼓励和引导网络技术的发展来逐步解决发展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和难点,鼓励和引导社会公众利用信息网络时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以健康的心态来合理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资源交流和从事电子商务活动,全面推进互联网的健康发展。

最后是开放性原则。当前互联网信息技术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也使得一些特定技术形态发生着巨大变化,传统意义上的电子签名和电子认证手段会逐步被新技术而取代。因此,网络信息立法就不能再局限于传统的技术形态,这时就需要通过对现行法律的逐步完善来适应新技术条件下网络发展的需要。如果网络信息法律停滞不前,那么就无法解决随时展不断更新的网络技术带来的各类问题,法律也就将失去其必要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因此,信息网络立法要时刻关注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开放的姿态和立场来面对随时带来的难题,通过法律的修订和完善来逐步适应信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特点,保持法律的创新性和灵活性。

加强网络信息立法,还需要加大明确立法的相关策略。从一方面来讲,就是要积极地制定有关的网络信息法律和其他配套的法律法规。从另外一方面,我们还需要逐步的去完善现行的法律法规,修订和补充由于互联网技术不断进步而带来的新问题的司法解释。总体上来说,第一,就是要进一步研究制定网络信息基本法。通过网络信息基本法的实施来统一规范网络信息的基本问题,明确网络信息安全的基本原则,加强管理信息制度的管理,同时进一步来明确各级企业如电信运营企业、接入商企业等的主体义务和法律责任。第二,抓紧制定网络信息基本法有关的配套法律法规。如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第三,逐步完善和修订现行的法律法规,如修改完善刑法中有关计算机网络犯罪的相关规定,逐步完善各级监督机构的法规建设和互联网管理规定等。

二、我国应对网络主权立法问题的配套措施

(一)加强政府电子化改革

加强政府电子化改革对于加强网络主权立法的实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前加强政府电子化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加强政府部门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各级政府部门在网络信息管理过程中要逐步提高工作的透明度,建立良好的内外部协调运行机制。当前,政府对于网络信息资源的需求量比较大,对于信息资源的掌控力度也逐渐增强,这种趋势的变化使得网络信息资源的开放性逐渐越强。另外,互联网的建立,改变了传统的官民之间的关系,民众更多的通过互联网来参政仪政,就一些重大事项发表个人的意见和看法,直接或者间接的参与到了政府的决策当中。政府部门也更多的习惯于通过类似微博这种互联网传播方式来与民众直接沟通,促进政府工作的有效实施。

第二,加大政府部门的办公自动化和网络化建设。当前网络的迅猛发展已经形成了一种网络经济,网络经济的发展给政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国家必须对此作出迅速的反应。政府部门需要不断的来完善其网络办公智能化,完善政府互联网办公的法规建设,才能更好的为网络主权立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第三,积极建立特定的政府职能机构,实行网络信息监控,保障信息安全。由于网络技术自身的特点,网络在运行中会出现各种自身的缺陷或者其他非法入侵,严重危害到了网络系统的安全性,给政府工作带来一定的风险。因此,政府部门应该设定专门的职能机构,加大政府网站的建设,对于破坏网站,篡改信息和窃取机密的犯罪行为要严厉打击,通过机构的设置和职能的发挥来加强对网络信息的有效统一管理。

(二)掌握信息监控权,加强我国信息安全保障

在互联网建设初期,受制于互联网的信息控制能力和信息屏蔽能力,我国在互联网信息领域遭受了大量的信息资源丢失和窃取,给我国的国家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网络没有边疆,在网络世界里,信息资源任意来往,冲突与对抗也萧然无声,这种隐蔽性也极大的危害到了国家的信息安全。互联网作为全新的一种信息传递途径,如果不能够被政府用来作为强有力的宣传工具,那么就很容易对一些国外敌对势力所利用做为颠覆性的宣传工具,诸如制造流言、散播不满情绪等。西方发达国家正是利用这种特性对我们进行思想政治和文化方面的渗透,改变公众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加强我国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就是要在技术上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创新网络技术,取得国际互联网技术上的话语权。当前,我国网络技术发展水平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由于技术上的差距,世界上其他国家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窃取到国家机密和公众个人信息,直接危害到我国国家信息安全和公众个人隐私,使我们处于不利的地位。因此,我们要加大国家网络技术的创新,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加大投资,加强信息资源和数据库的建设,努力扩充网上的中文信息资源。

(三)强化网络外交功能

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范文第2篇

高校网络建设信息安全

随着现代社会科技水平的逐步提升,网络资源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高校网络建设是现代教育结构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我国网络建设系统的重点建设区域,一方面,高校网络建设要做好网络资源的综合开发,为高校网络建设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另一方面,高校网络建设也要加强UI安全管理,保障网络信息的整体应用安全性,为现代网络技术在我国教育领域的拓展应用提供保障。

一、高校网络建设中信息安全管理的作用

1、高校网络结构的完善

高校网络建设是高校软件建设中的一部分,是我国教育结构逐步优化发展的主要结构形式,加大高校网络建设中的信息安全治理,是高校网络建设结构逐步拓展与优化的发展新途径,实现了高校网络建设结构体系内部结构之间合理性对接,进一步拓展现代高校网络资源的综合完善性发展,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完善提供了更加安全可靠的技术保障。

2、高校网络信息的畅通

高校网络建设是现代高校获取教育教学资源的重要途径,加强校园网络安全治理,实施网络系统内部及时更新,网络信息资源安全应用,制定合理有序的校园网络管理制度,保障校园网络应用的信息畅通性,同时也可以提高高校内部信息资源的安全管理,最大限度的发挥网络在现代高校教育中发挥的辅助优势,促进现代教育资源的管理结构逐步紧凑发展。

3、高校信息系统的良性循环

此外,高校信息系y的信息安全治理也是实现高校网络资源良性循环的必要保障。一方面,现代化教育形式的开展注重,依托计算机网络平台作为主要的技术载体,其中包括教师的教学课件,研究成果以及校园日常工作的管理等部分,加强网络安全治理,降低校园网络受到其他网络的干扰,保障校园工作的顺利实施;另一方面,高校学生是校园网络应用的主体,加强高校网络建设的信息安全管理,能够为学生建立良好的网络应用环境,实现大现代学生网络应用的正确引导,实现现代高校网络建设中的信息系统的良性循环。

二、高校网络建设中信息安全治理的途径

1、做好网络信息安全的宣传

高校网络建设是现代高校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提升高校网络建设的治理,逐步开拓现代高校网络建设安全管理的途径。高校网络安全信息管理不仅注重安全信息治理的技术措施,同时也要做好现代网络安全资源的理念引导,例如:某高校为了提升高校网络建设中的信息安全治理,积极做好高校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宣传,为高校大学生对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得到正确的思想引导,从而为现代高校网络建设中的信息安全治理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推进我国网络信息安全治理子在高校信息应用的综合性引导。

另一方面,高校网络信息安全治理工作的制度管理与综合性融合,也要开展网络信息系统的管理制度,例如:某高校为了实现网络建设信息安全治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积极组织学生进行校园网络信息系统开发大赛,善于发挥高校大学计算机系统开发与应用的创新研发能力,同时也为高校网络建设信息信息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持,高校充分应用现代校园网络信息安全治理这一实际环境,灵活应用,促进现代高校学生的发展。

2、网络传输地址独立管理

高校网络信息安全治理,做好网络传输地址的独立化管理。现代网络信息传输的建立,是依托以太网为基础,在同一网络地址的基础上,分为多个子系统,从而逐步构建网络传输结构,高校网络建设中的信息安全治理的进一步开展,高校可以在基础网络建设的基础上,实施网络传输IP地址的创新改革,最终确定完善的信息网络安全结构。例如:某高校为了提升校园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在现代社会网络传输的基础上,采用数据模拟信号建立校园IP地址的综合保护,数字模拟信号可以保护校园网络安全传输,避免外部对网络内部数据传输的盗取,即使网络校园网络信息受到病毒干扰,IP地址的安全网络也会及时对网络信息进行数据保护,最大化降低校园网络信息受到病毒侵害或者干扰。

3、高校网络信息安全系统升级

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信息数据资源库,拓展现代高校网络的信息安全治理措施发挥安全管理作用,实现现代高校网络信息安全系统升级。一方面,高校安全管理系统数据管理系统结构可以定期进行系统内部资源的综合升级,保障高校网络信息安全系统能够对抗现代网络应用领域的信息病毒或者信息窃取问题;另一方面,高校网络信息安全系统融合计算机系统信息智能化管理,加强校园网络信息资源传输与应用的安全性。例如:某高校为了实现网络系统管理的信息安全管理发挥保护作用,实施高校网络信息系统登录安全管理,采用指纹登录和密码登录同时应用,教师或者学生应用校园网络数据库资源时,必须先登录信息数据库,确认信息资源传输环境安全,计算机信息资源才能够登录,体现了现代高校网络信息安全治理系统升级。

4、网络治理的安全制度实施

高校网络信息安全治理工作的开展,也需要配合高校网络建设中信息安全管理制度,高校加强对校园网络信息传输管理,从高校管理实际出发,制定与高校实际情况相互吻合的网络安全治理制度。例如:网络安全操作系统,日常维护工作以及信息资源传输管理规定等,逐步引导现代高校网络建设中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内部系统与外部保障系统的同步融合。

高校网络建设是现代网络结构逐步优化与完善的必然发展趋势,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教育结构发展趋势,同时,加强现代高校网络建设的安全管理,是实现网络信息传输与教育完美结合的必然要求,从而引导高校网络建设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浩.浅析高校网络与信息安全及其治理[J/OL].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23).

[2]王全民,陈智博,李华.信息安全防范视角下高校网络管理员队伍建设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01:27.

[3]谭辉军.浅谈高校图书馆的网络信息安全建设[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6,02:251-252.

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数据加密技术;计算机;网络安全

在我国互联网事业不断壮大的背景下,网络安全工作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要想进一步提升网络安全建设工作,就要以数据加密技术为重要手段,从而提升数据保密性和安全性,使网络环境呈现出安全性高、严谨性强及绿色网络的状态。对于网络安全管理工作要进一步加大整合力度,提升对风险威胁的安全防护工作和计算机数据保密和管理工作。下面就以网络安全为切入点,探讨在网络安全建设工作中如何更好地利用数据加密技术,进一步增强计算机数据的安全性,从而构建符合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发展的绿色互联网网络环境,提升网络安全程度,保障人们的数据信息安全。

1.网络安全与数据加密技术

1.1网络安全的概述

网络安全指的是在网络系统的支配下,计算机中的硬件、软件以及内含的所有数据信息在安全的环境中生存和作业,被不同形式的保护方式所保护,以免受到恶意病毒程序的攻击与干扰,从而防止自有数据出现被破坏、被篡改、被窃取及被泄露等情况。网络安全的维护和安全程度的保证是依靠网络安全管理获得的。

1.2数据加密技术的介绍

数据加密技术是以网络信息数据为对象进行保障性质的计算机技术,目的就是维护计算机数据安全和信息管理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数据加密技术是以密码学为基础,通过对信息数据进行加密算法的绑定和加密秘钥的维护,实现数据的不可窥视和随意调动,起到了数据信息的保护和隐蔽功能。从数据流角度来说,数据加密技术是利用有线路加密方式对信息源头的终端进行密码维护,不考虑信号源和数据的只读性,实现任意数据形式的密钥产生、分配、保存、更换与销毁的―系列环节。

2.威胁计算机网络数据信息安全的原因

2.1计算机数据信息管理系统被入侵

据相关数据统讹黑客通过非法入侵程序攻破对方互联网防火墙,使计算机数据信息管理系统遭受任意窥视和数据窃取等,对数据安全和信息保密工作产生了很大程度的破坏,导致的后果非常严重。伴随互联网平台功能多元化发展,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个人隐私及信息数据等在网络中的安全性相对来说低了很多。所以,在网络安全中,针对计算机数据信息管理系统的防护工作非常重要,要进一步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如果计算机数据信息管理系统遭到了破坏,不仅对人们的信息保密带来消极影响,更对人们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等带来非常重大的影响。

2.2计算机数据信息管理系统被破坏

当恶意破坏计算机数据信息管理系统时,主要是针对信息库中的信息数据进行盗取和篡改。不法分子会进一步利用破坏程序对完好的网络系统进行恶意破坏,让程序无法正常运转,并且自动扰乱正常作业程序。系统中的所有信息数据都处于解绑边缘,只要黑客对数据进行二次复制,众多数据就会流传到互联网中的任意一个角落,使得网络安全被置于很低的位置。当计算机数据信息管理系统被破坏之后,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服务器就会被不法分子占领,其中服务器的密码、网关掩码及相关网络程序的密码和口令等都已经被对方控制和窃取,不法分子通过盗取密码或者重新编制密码之后,对整个计算机实现远程控制,那么用户所有的秘密就不再是秘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3.数据加密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应用价值

3.1严格把控计算机数据信息管理

从网络安全角度而言,要想提升网络安全程度,最关键的就是从计算机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入手。而计算机数据加密技术对于加强计算机数据信息管理系统的稳定性和防护性都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通常情况下,计算机数据加密技术包括对计算机内部的数据维护、数据加密、权限设置、数据流量实时监控技术等。在此基础上,计算机数据加密技术的数据备份功能能够严格把握和监控数据库的数据信息资源走向和状态,将全能性宗旨放在首位,能进一步增强计算机数据管理性能。

3.2维护计算机信息安全

计算机数据加密技术在网络安全管理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要科学合理地设计计算机数据加密技术,提升网络安全工作效率,加强网络安全性能。比如,通过计算机数据加密技术,使网络安全中心大大提升对外来信息的审查度和监测度,对本地信息库中的所有信息都实现了双重保护功能,在防火墙的下,需要利用数据加密技术对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每个文件进行解锁,才有可能获得信息资源。

3.3在电子商务中的加密功能

伴随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人们利用移动设备进行购物和信息查阅越来越频繁。计算机数据加密技术能够在电子信息流传输过程中,利用加密秘钥对客户的个人信息进行二次加密,抵制不良程序的干扰和病毒的冲击,避免交易过程中的信息泄露和损害。

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范文第4篇

清晰的战略布局来源于对历史与现实的全面掌握和科学分析。我国网络与信息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国家信息化建设高速健康发展,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强力推进,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域各项重要工作全面展开,重要信息系统和基础信息网络运行情况良好,网络舆论环境不断得到治理,自主可控和产业创新的生态环境逐步形成。特别是中央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网络与信息安全战略布局取得了根本性的成果,成为我国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跨入全新阶段的里程碑。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网络空间威慑凸显的大环境下,我国的网络与信息安全面临更严峻的挑战,一方面,各种传统的信息安全矛盾和威胁依然存在;另一方面,以网络空间为代表的非传统信息安全又呈现出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1.从战略层面看,我国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战略地位与现实状况的矛盾仍然突出

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理念比较传统和狭隘,与信息化发展水平和安全防护的现实要求有比较明显的差距,有不断提升和科学化的较大空间;现有对国家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保护范围已显狭小,一些涉及国计民生和关系到国家安全的重要资产尚未列入保护对像,对保护目标和优先保护级别的确认还存在差距;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战略布局和顶层协调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导管理体制尚需进一步理顺;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监督制约机制还不够健全,紧密有效的军地协同、军民一体的合作体系尚未建立;网络与信息安全发展战略研究尚存不足,相关制度的出台也略显迟缓,网络与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结构比较单一,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运营单位的安全保障法律责任尚不明确。

2.从操作层面看,我国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仍存在不容忽视的薄弱环节

基层单位网络安全意识与防护能力不强,防护体系上存在软肋,行业应急能力、韧性(弹性)恢复力以及工业控制系统的防护能力不足,与互联网络接口边界的防护能力不强;核心设备自主可控程度不高,核心技术、基础资源受制于人,审计评估、外包服务依赖外资企业等情况比较普遍;行业的安全态势感知和预警系统尚未形成跨系统跨部门的联动,未建设综合外部监控与态势感知平台,国家层面的态势感知、预警研究与综合分析尚未建成;军队缺乏利用人才、技术等优势资源对关键基础设施相关部门和行业提供支持的常规渠道;尚未构筑起国家针对APT攻击等大规模、高强度、长时期的网络攻击行为的技术防御体系。具体来说:

(1)关键基础设施网络与信息安全防护尚存差距。

我国不仅在关键基础设施网络与信息保护机制方面存在明显差距,而且在防护技术及手段上存在相当多的问题。比如,网络结构方面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关键节点可能存在单点故障;不同安全等级的应用服务器未放置在相应安全域中,未做相应访问限制;网络安全设备配置存在安全隐患;部分安全设备的策略开放权限过大;部分安全设备使用Telnet远程管理,并未采用SSH等安全加密的方式进行远程管理等。

(2)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防护能力不足。

面对现实或潜在的IP攻击威胁,我国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还比较薄弱和不健全:一是关键资产底数不清。我国工业控制系统应用和部署在多个条块分割的垂直体系中,哪些资产和多少资产应列为国家重点防护对象,底数不清。二是漏洞与威胁情况不明。国家尚未建立工业控制系统漏洞挖掘、脆弱性分析和威胁监测等工作体系。三是关键防护技术开发滞后。大面积采用无线方式进行组网,但又缺乏相应密码技术的保护。四是安全防护各自为战。不同领域的工业控制系统关系紧密,但安全防护并没有作为相对独立的领域进行建设。五是缺乏社会力量后援。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防护缺乏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乃至公众的后援。六是缺乏网络空间对抗准备。工业控制系统的部署方式缺乏对抗意识,要害部位没有针对网络空间作战要求进行设防。

(3)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关键产品自主可控能力较弱。

我国核心网络信息技术和关键信息产品长期处于跟随国外发展,大量接受进口的状态,对进口网络信息技术和产品的安全性准入门槛较低,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核心软硬件产品供应链安全底数不清、普遍存在难以自主可控的问题,核心技术、关键产品和运维服务受制于人、受控于人的情况相当严重,在众多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中,漏洞(后门)的存在和被恶意利用是主要原因,已成为一个网络与信息安全带有根本性的问题。

(4)可信网络建设滞后。

可信网络建设是推动互联网商务应用的基础条件,也是网络与信息安全的重要环节。我国在构建国家可信网络上缺乏整体战略,尚无明确的构建国家可信网络空间的规划与构想,在可信技术研发、标准制定等方面也存在投入不够的问题,在CP备案信息、域名注册信息、身份认证信息等数据相互综合验证方面没有统一的规划与实施策略。

(5)网络监控和预警方面尚存较大差距。

建设强大的网络空间防御体系,有赖于完备的技术设施强力支撑。而我国目前的现实是,一方面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信息网络广泛用;而作为一个铜板另一面的网络空间安全却缺乏相应的软硬件的支撑。没有支撑服务设施建设的总体设计,缺乏网络安全监控的核心技术,特别是对大量加密数据的解析技术;尚未建立国家网络安全对抗试验环境;缺乏对信息网络新技术、新应用、新服务产生的安全问题深入、系统的研究。

(6)防御能力不足以抵御APT攻击行为。

网络与信息安全防御体系建设不能停留在对非战争时期的黑客防范的低水平上,而应着眼于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对抗与制衡,着力提升应对高强度持续性的攻击行为上。相比之下,我国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建设更显紧迫。

(7)信息安全产业发展规模差强人意。

我国信息安全产业缺乏明确有效的投融资政策和政府采购政策,没有形成鼓励企业创新、鼓励使用自主可控技术、产品的生态环境。尤其是信息安全产品市场缺乏有效合理监管、企业竞争力普遍薄弱,自主研发能力不足、信息安全服务需求尚未被有效拉动。目前我国信息安全产业规模仅保持在一百多亿元水平,很少有产值超过10亿元的信息安全骨干企业,这与国家信息化建设每年几万亿元的投入规模严重不匹配。近年来,国际信息安全产业界加快兼并和重组的趋势明显,大企业优势和力量更为突出。我国在国际信息安全领域的产业竞争中差距进一步拉大。

(8)法律法规层次较低,结构单一。

我国信息安全尚未形成法制体系。虽然各种规章很多,但大部分是以条例、管理办法及部门规章的形态示人,缺乏系统性和权威性。

二、我国网络与信息安全战略的架构

战略问题具有复杂性、综合性和关联性。开发和制定我国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战略,应考虑如下几个要素:第一,要体现对更高标准的追求,对过去以及现实网络与信息安全状况的不断超越,对已知困难与问题的持续解决与克服,对发展愿景与工作成功充满信心的科学预测与表述。第二,要具备实现战略规划的现实方案和行动指南。第三,要有实现目标的中期、长期规划与时间节点。第四,要具有可以复制成功与创造成功的蓝图。第五,要构建竞争对手难以逾越与模仿的机理。第六,要形成不断超越自我、突破贯性的内在动力支撑。由此推论,我国网络与信息安全战略在内容上应是一个全覆盖的战略,而不能仅仅是关注网络系统安全或仅仅涉及信息内容安全。笔者认为,我国网络与信息安全战略的架构可做如下描述:

1.总论部分

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和整体安全观统领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全局。宏观目标是,坚持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国家整体安全为基点,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与信息安全发展之路。工作方针是,贯彻“积极防御、综合防范,趋利避害、安全可控,国际合作、维护”的方针,全面布局、突出重点,立足现实、着眼长远,以我为主、创新超越。根本功能是,服务于社会和谐,服务于经济发展,服务于科技进步,服务于文化繁荣,服务于国防安全。

2.行动策略

信息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和核心要素。网络与信息安全事关国家根本利益,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公众利益的高度,把网络与信息安全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做到八个坚持,即:①坚持科学布局、综合协调,实现信息化与网络与信息安全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以安全促发展,以发展求安全;②坚持自主创新、安全可控,机制建设与科技发展并重;③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确保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运行;④坚持科学管理、依法行政,建立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安全管理体系;⑤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用户安全至上,充分实现用户信息的安全存储、使用和公民个人的隐私保护;⑥坚持军民一体、平战结合,增强网络空间积极防御能力;⑦坚持国际合作,互惠互利,提升我国在世界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域的影响力;⑧坚持统一领导,各负其责,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组织管理和责任体系。

3.实现目标

(1)总体目标是,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我国网络与信息安全的规律和特点,在加速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开拓进取、创新发展,实现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和发展的系统化、体系化,推动信息安全与领土安全、领空安全、领海安全、太空安全同步发展,构建我国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新体系,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化解对国家安全、公民权益、网络环境造成的危害与风险,维护社会安定,建立信息秩序,推动全面进步。(2)具体目标是,经过5至10年的努力:——建成比较系统完善的网络与信息安全法规和标准规范体系,为网络与信息安全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社会条件和技术规范基础,形成我国网络与信息安全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成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产业体系,形成我国关键网络信息技术、产品、服务的自主研发、安全可控能力;——建成科学合理的等级保护和分级保护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保证要素完备全面、标准规范科学合理、管理机制顺畅、防护措施有效,形成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重要信息系统和重要信息秘密的全面保护能力;——建成权威高效的网络信息安全产品测评认证、信息技术产品/系统安全性分析评估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检查体系,形成重要信息系统和基础信息网络的安全服务保障和监督检查能力;——建成多层次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专业队伍和专门人才培养体系,形成雄厚的信息安全人力支撑保障能力;——建成高可信度的网络信息安全态势感知、综合预警的网络空间积极防御体系,形成军地协同、机制高效、平战结合的安全防御、运维管理、应急处置、灾难恢复、网络净化、打击犯罪和舆情导控、攻击反制的综合保障能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网络信息安全强国,满足经济建设对网络信息安全的需求,满足国防军事对网络信息安全的需求,满足党、政府、军队和广大人民群众对网络信息安全的需求,为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做出积极贡献。

4.中国特色

在表述我国网络与信息安全战略时,完全可以提出“中国特色网络与信息安全”概念。至少以下六个方面构成了中国特色的基本内容:一是互联网应用广泛,网民众多,但是,网民素质参差不齐,安全意识和IT技能普遍不高。二是互联网应用水平较低,互联网的巨大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三是国内信息化发展迅速,但东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四是新技术新应用新服务大量出现,与安全保障机制滞后形成鲜明反差。五是关键技术依赖进口,缺少核心竞争力。虽然,互联网在我国已经成为经济、社会的命脉,但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使用的关键技术和大型应用软件主要依赖进口,高端服务只能由国外企业提供,本国的产品和服务很少。不掌握互联网基础资源,根域名服务器没有实现共同管理。六是我国成为美国炒作黑客的主要靶子。美国可以大摇大摆设立网络战司令部,建立网络部队,开展网络演习,而我们却要疲于应付各种中国网络的攻讦。即使美国在“棱镜计划”曝光,成为千夫所指的尴尬时刻,他们仍然喋喋不休、颐指气使地指责中国对他们进行了所谓的网络攻击和窃密活动。这其中的原由是,中国与西方国家分属不同的意识形态阵营,在他们眼里,中国黑客已然是中国的一部分。另外,客观上我国的网络与信息安全防护水平不高,很容易被别人作为跳板实施攻击,也是原因之一。

三、我国网络与信息安全战略的主要内容

1.确立网络与信息安全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关键性地位

在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全面论述我国总体安全观,并提出了包括信息安全在内的十一种安全,明确指出网络与信息安全是国家和军队整体安全的基础条件。没有网络与信息安全,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政治、经济、社会和国防安全。世界发达国家普遍将网络与信息安全列为国家安全的主要内容,作为政府和军队优先考虑和处理的战略问题。我们要深刻领会和贯彻的讲话精神,站在战略的高度,把握信息网络安全与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发展的内在规律,坚持以安全促发展,在发展中求安全。一是在指导思想上,将网络与信息安全确定为我国我军的一项基本国策。建议在政府、军委或总部重要文件或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批示)中对此予以明确,在全党全国全军强化网络与信息安全是国家安全战略重要组成部分、处于关键地位的理念,并以此推动我国信息化建设和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域的全面发展。二是在战略规划上,以建设中国特色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体系为重点,牵引信息安全产业发展。要以当年抓“两弹一星”的战略决心,统一组织,密切协同,基本建成体系完备、构架合理、军民融合、攻防兼备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体系。三是在工作部署上,抓好网络与信息安全各要素的建设。第一,进一步加大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域经费投入和产业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安全产业与信息化同步发展;第二,突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支撑平台建设,在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和预警、互联网加密信息获取和破译、关键信息产品安全性检测能力等方面,建设一批设备齐全、力量充沛、技术高超的支撑平台。第三,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专业队伍建设。形成“国家队”与“地方队”相配合、“专控队伍”与“行业队伍”互补,“网络作战部队”与“网络技术队伍”结合的技术保障力量。

2.建立网络与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一是加快出台具有中国的网络与信息安全母法或基本法律,加快制定并公布我国网络与信息安全战略。二是着手对我国网络与信息安全法律体系进行全面规划与设计。三是营造文明、“绿色”、安全的互联网环境。四是逐步开展各类涉网专门法规的制定工作。五是高度重视信用管理、安全认证、电子交易、移动支付、信息资源管理等法律研究。推动网络仲裁、网络公证等法律服务与保障体系建设。六是进一步统一军队网络行为规范,加快出台我军网络作战相关条例。七是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执法队伍建设。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执法体系,依法管理信息安全和网络空间秩序,逐步形成规范有序的网络与信息安全法制环境和责任体系,明确社会各方保障信息安全的责任和义务,依法规范各部门的职责。八是抓紧制定针对网络犯罪的法律规定。尽快出台包括刑事立法,网络执法,打击网络恐怖主义等法律法规。

3.确保包括工业控制系统在内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

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的重点是各行业核心业务应用的连续性,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一是确保基础网络设施建设和发展与国家安全需求相一致。切实做好公共电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的安全保障。二是实行分类和分级的管理策略。从核心业务的重要性和相互依赖性角度,将关键基础设施进一步划分为核心关键基础设施和一般关键基础设施两个级别。实施“一大一小”战略,“一大”,即充分利用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应用的契机,研究并逐步实施可信、可控、自主的关键基础设施信息网络运行环境,实现非战争时期的信息系统有序管理和安全可控。“一小”,即建立我国关键基础设施核心保护名单,在极端情况下全力保证涉及国家安危的重要设施信息网络的安全可控。三是加强工控系统安全防护技术体系建设。切实保障核设施、电力系统、石油石化、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城市设施等重要领域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防护和管理。四是严格无线组网、远程通信管理,采取技术手段防止非法侵入。五是严格工业控制系统安全管理,对工业控制系统连接公共网络、工业控制系统产品采购与升级等提出安全要求。六是建立工业控制系统产品安全测评制度。严格产品安全性准入标准,严格产品采购管理,加强关键环节的安全检测评估。

4.营造和谐规范的互联网秩序

一是制定科学的互联网管理原则。坚持“言论自由,隐私保护”的原则,充分发挥互联网反应民情民意的窗口作用。但基本条件是,不以危害公共安全和破坏国家法律为前提。坚持“行为自律,依法治网”的原则,每个公民的网络行为都应自觉遵守基本的道德规范,遵守社会的法律秩序。坚持“舆情分析,宣传引导”的原则,科学分析和准确把握网络舆论的是非曲直,倡导文明的、负责任的网络言论行为,把有害信息传播降低到最小程度。二是建立互联网舆论工作机制。重视网络宣传引导工作,把引导网上舆论作为重要任务,形成权威有效的舆论引导机制,主动权威信息,及时回应舆论热点,满足公众知情权。重视应对境外网上舆论工作,坚决揭露批驳境外敌对势力的恶意攻击和造谣污蔑。完善网站新闻信息审核制度,时政类论坛严格实行版主实名并报网络文化信息服务行业主管部门备案。三是加强网络舆情应对体系建设。加强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安全管理,重视对网络新业务、新兴社交网站的安全评估,针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及时制订管理措施。建立网络舆情的快速反应机制。跟踪监控网络舆情的发展是突发事件善后舆论引导的关键。突发事件发生后,要能够快速反应,主动应对,一旦出现不实传言、谣言,迅速做出研判,连续不断提供原始权威信息。四是加强各级网络舆情系统网站的建设。主动利用各级办公系统网站,方便快捷地与群众沟通,及时公布群众迫切关注的问题。完善快速协同机制,各省市地县联手对网络舆情进行研判,随时监控网络舆情动态,积极引导。让人民群众善待网络,善用网络。五是严厉打击各种网络犯罪活动。有效治理网络上的反动宣传、迷信活动、网络和信息等违法犯罪活动。加强防范网络犯罪技术手段建设,建立系统、完整、有机衔接的预防、控制、侦查、惩处信息网络违法犯罪机制。对恶意散布高危病毒、木马的行为要严查严打并采取技术手段查杀。

5.强化重要信息内容安全保密

加快推进信息安全保密基础设施建设,落实信息系统分级保护制度,规范信息系统使用管理,严格信息系统立项审批和联合审查制度。要加强信息传输安全性技术研究,加大对通信密码技术的适应性研究和密钥管理技术的研究,确定保密防范技术攻研的重点,完善保密防范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政策措施。同时,切实落实各项信息保密制度措施。加强保密教育和保密检查,加强网络安全巡查,强化网络反窃密技术安全检查,加强互联网信息监管。一是建立信息安全和保密审查制度。确保国家敏感经济数据、国家基础数据,以及重大信息技术、装备及服务采购信息安全。对金融、通信、能源、交通、国防军工等大型企业以及具有信息系统集成资质单位上市、兼并重组、信用评级、检查认证,企业和机构收集、披露、转移等工作进行信息安全保密审查。二是强化信息资源保护与利用。加强电子商务以及各种网络经济活动中的信息资源的保护,维护企业利益、个人信息安全。加强地理空间、土地、矿产、人口、统计等基础信息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保障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和部门间资源共享,发挥基础数据资源作用。三是加强信息技术服务和投资安全管理。研究制定信息技术服务专门管理办法,严格规范企业、机构在我国境内大面积采集信息数据的行为,禁止非法收集敏感经济数据、国家基础数据,禁止非法控制用户计算机。对经济社会重要领域信息系统投资项目实施备案管理。

6.构建网络空间积极防御体系

针对日益复杂激烈的网络攻击破坏行为,必须构建起我国强大的网络空间防御体系。一是确立工作目标。我国网络空间防御体系应以“构架合理、系统完备、军民融合、攻防兼备”为原则,形成防侦察窃密、防思想渗透、防破坏颠覆、防恐怖犯罪、防网战攻击等主要内容的防御能力。我国网络空间防御体系建设应遵循,将网络空间防御作为国家安全和军事斗争的独立领域;坚持积极防御、攻防兼备的战略方针;形成平时与战时相结合、军民协同配合的网络空间防御力量;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实现技术创新与跨越;着力加强基础信息网络与重要信息系统和敏感目标网络的防御;积极开展以维护我国利益为主、互利共赢的国际网络空间合作活动。二是形成符合我国政治制度的网络空间安全领导体制。明确各级领导机构与相应的办事机构的职责与上下级关系,规定国家与地区、军队与地方、政府与企业的指挥协调关系,建立发生大规模网络空间战争情况下的国家动员体制。三是建设多层配置的网络空间防御力量。合理划分构成我国网络空间防御体系各方面力量的专业分工,防御力量、攻击与反制力量、支援保障力量形成科学比例。加强国家专业力量与各地区专业力量的合理配置与密切协同,整合网络空间防御的军事力量、地方力量和民间力量等各方面,明确平时和战时可动用力量的部署与规划;各种力量的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四是构建有力的网络空间防御设施。加大防、侦、攻一体的网络力量建设。大力发展情报获取、态势感知评估、监测预警和网络反恐处突能力。强化互联网巡查、计算机网络反窃密技术安全检查,形成常态工作机制。加强情报、技侦、舆情等部门的危机决策协调和联动配合,提高应对网络空间复杂、多维、并发危机的决策支持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对重要装备的信息安全漏洞分析。建设网络攻防靶场,组织军民联合网络攻防演练,增强遏制和威慑能力。综合运用国家科技发展能力,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发展和完善信息安全关键技术支撑服务平台。要着力提高网络空间的密码质量、战略预警、态势感知、反击威慑、舆情掌控与反恐处突等六大核心能力,实现对信息安全全方位的技术支撑。五是建立部门和行业信息安全联动机制。整合政府、军队、专业部门、运营商等各方力量,形成跨部门、跨行业资源有效整合与合理利用的共享机制。组织专家开展信息安全态势综合分析与研判的技术、理论、战略、政策法规等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为国家开展网络空间安全情报分析、形势研判和战略预警通报提供支撑。

7.全力推进网络与信息安全自主创新体系和可控能力建设

以政府扶持为导向,以科学发展为统领,以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为主体,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对信息安全新技术的投资和政策支持力度。一是实施网络与信息安全创新战略。大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紧密跟踪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逐步实现网络与信息安全关键技术、产品、服务的自主研发、自主生产、安全可控,根本改变依赖外国的状况,实现由技术追随向科技超越的转变。把信息安全理念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体系创新纳入国家特殊奖励政策,加大自主创新技术、自主创新服务、自主知识产权的考评权重。二是突出重点攻关项目。逐步提高重要信息系统、基础信息网络、党政机关系统和军事国防系统关键技术、设备、服务的国产化率,尽早实现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中主要设备完全采用国产化产品。严格落实关键核心软硬件设备的安全性准入制度。三是逐步完善信息安全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搞好产业政策的规划、产业基础布局、产业标准的选择与推行,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法规,规范和指导我国信息安全建设和信息安全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环境。四是大力培育信息安全市场。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有利于信息安全产业发展的投融资环境,推动自主技术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培育和打造一批信息安全龙头企业,支持一些有特色、有发展的信息安全中小企业。推进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技术装备在党政机关、军队以及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的优先采用。

8.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人才培养和专业队伍建设

一是大力培养高素质的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实施信息安全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建立领军人才的动态式、激励型管理机制,努力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信息安全理论研究、组织管理、专业技术和行政执法队伍。二是建立网络与信息安全教育体系。加强学科规划和专业建设,发展多层次的信息安全培训体系,形成高等院校的专业教育、从业人员的系统教育、全社会的普及教育相结合的宣教机制。在各级党校或行政学院增加信息安全教育内容。大众传媒应积极宣传信息安全知识,介绍重大信息安全事件,营造维护信息安全的浓厚氛围。开展全国性的信息安全宣传周或宣传月活动。三是构建与我国信息安全需求和大国地位相适应的信息安全专业队伍。包括,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专控力量,网络关口监控力量,网络舆情导控力量,网络反恐力量,网络空间作战力量、网络与信息安全专业宣教力量等。

9.形成紧急状态下的网络与信息安全应对处置机制

制定国家统一的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措施和标准,理顺部门间的相互协调配合,完善衔接方案,形成国家应对重大突发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整体防范能力。一是建立国家紧急状态下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策略。提高处置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人为破坏等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进一步完善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监测、预测、预警。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加强对各类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和可能引发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有关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和持续监测。对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做出及时准确判断。二是建立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管理综合协调部门,确保应急管理的效率。国家应将信息安全应急管理作为日常行政管理的组成部分,与政府、军队常态管理结合起来一并构建。三是建立重要信息系统异地容灾备份系统和相关机制。针对国家基础网络与重要信息系统,要建立技术储备、系统和数据异地容灾备份,保证紧急状态下系统不间断运行和受到破坏后系统和重要数据可紧急恢复。四是建立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制度。针对不同的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制定不同的应急预案,并且定期开展应急演练。通过演练,提高各级部门应急处置能力,检验发现应急处置体系和工作机制存在的薄弱环节,以及时修正。

10.重视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域涉外斗争策略研究

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范文第5篇

一、我院信息网络安全工作开展情况

(一)概况:我院信息化建设起步晚,基础薄弱。在院领导的重视支持下,自2013年开始信息化建设得以快速发展。目前医院设立单独中心机房,配备有服务器、存储、核心交换机、防火墙、UPS、VPN、IPS等专用设备。工作人员为4人,负责全院信息网络建设,信息系统维护、软硬件设备维护等工作。相继建设运行的系统有:HIS系统、LIS系统、体检系统、电子病历等业务。

(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情况:我院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是业务类系统,负责全院医疗业务流程管理和质量管理、医院日常办公管理。医院网站为托管模式,与我院内网完全分离,制定较为严格的管理及访问规则,保证网站安全运行。

(三)医院网络安全主要工作情况:

(1)加强制度建设和培训宣传。我院近两年完善了信息网络管理及安全建设相关的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制定了网络及安全管理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开展了全员参与的信息网络安全培训,通过不断的宣传和督促,让员工树立信息网络安全意识,主动参与网络安全防护、防止信息泄露,确保医院信息网络运行安全。

(2)健全组织,强化责任。信息管理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院领导十分重视。医院调整了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相关人员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由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信息技术专业人员为成员。明确了包括医院信息规划、信息网络建设、信息网络安全、网络应急、人员培训等方面的职能职责。为了进一步落实各级主管部门强调加强网络安全建设的要求,医院成立了医院网络安全管理小组并明确责任。对照国家及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不断完善医院信息网络系统功能,不断提升信息系统安全性与稳定性,满足日益增加的信息网络技术服务需求。

(3)加强信息科管理。科室内经常性对信息网络安全工作加以强调,尽量安排人员参加每一次信息网络安全知识培训。落实机房中心设备定期巡查制度,及时排除隐患。信息科组织专人到科室开展信息网络安全巡查,提醒和纠正员工在日常操作中不规范行为,减少隐患。对医院重要数据库数据采用每日备份,和定期拷贝备份的方式,确保数据安全。

(4)多种防护措施保证信息网络安全。一是业务用局域网与互联网物理隔离。同时连接的有医保专网、新农和专网,与互联网一样通过防火墙设备进入。二是访问公网的计算机均为固定IP,并绑定计算机,且与内网隔离。防止外来计算机的进入,带来安全隐患。财务管理软件系统的计算机连接财政专网与内网完全隔离。三是今年购置了一台新IPS设备,严把入口,局域内网分区域分段管理,限制访问权限,避免病毒全网传播。四是院内局域网中客户端均实行域控管理,对客户端系统安装均为本科专人管理预防病毒感染和威胁。五是重点部位重点管理,机房不准无关人员进入,系统数据库均设置复杂密码,专人保管。六是定期监控局域网内计算机是否异常,通过限制局域网内计算机使用U盘来防止病毒在网内传播。七是服务器区关闭非必须端口,提升防护能力。八是对办公使用的外网计算机,安装了免费防病毒软件。

二、主要存在的问题

尽管采取了一定的防范措施和手段,我们依然感觉到网络发展之快,和现实工作对网络的依赖程度之高,给我们的网络管理带来了很大压力,特别是随着业务的扩展和增加,以及上级各部门的工作通过互联网完成的趋势要求,网络及数据安全问题的压力陡增。通过自查及整改后防护有所好转,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随着互联网+医疗的推进,未来将会多系统通过互联网进入,对医院局域网将带来很大威胁,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医院的业务系统独成一体,在医院内部应用,通过内部局域网的管理和控制,基本可以保证安全与稳定。但随着各部门要求医院实时上报相关数据,虽然大部分专线来完成数据传输,但也有通过公共互联网进行上报如网上预约、线上线下支付等,对医院的管理和安全防护带来压力。医院目前的安全防护设备相对较少,仅靠人力被动处理,抵御能力有限。

(二)信息安全需要一定经费投入,对医院来说有压力。医院也通过购置相关设备对医院的信息安全进行一定的管理,但这些设备需要不断的更新,需要费用不断投入,而且因为价格过高而没有单独购置主要系统(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网络杀毒)的正版软件,对安全来说没有保障。

(三)安全防护本身就是一个难题,涉及的点面较多,普通应用人员对网络威胁的辨别能力和防范意识不高,也容易产生隐患。而目前医院网络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也是安全防护隐患存在的一个因素。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及建议

通过本次的自查,我们将进行下一步整改,通过对制度的完善,加强培训,增购设备等,使我院信息网络安全进一步强化。下一步我们仍然会对照各级部门对信息网络安全的要求,利用有限的资金做好安全防护,逐步达到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各项要求。

(一)加强信息安全组织管理。完善信息管理组织的职能,坚持定期开展专题工作会议,安排部署信息网络建设及安全等各项工作。巡查常态化,通过督促检查,提升员工安全防护意识。

(二)根据实际落实和变化情况,修订完善细化各类规章制度,通过网络宣传、现场指导培训、集中培训等多种方式提高大家在网络环境中的安全意识。辨识虚拟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

(三)进行严格的访问权限设置,降低安全风险,严令禁止内网用户使用移动介质访问,杜绝病毒网内传播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