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插秧技术论文

插秧技术论文

插秧技术论文

插秧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水稻插秧机;选择;安装调试;田间作业技术

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深入人心,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特别是在购机补贴政策的激励下,广大农民加大了对购置农业机械的投入,农业机械化水平迅速提高。水稻生产的机械化,是制约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的薄弱环节和关键,其中水稻机插技术又是关键中的关键。

为此,国家在推行购机补贴政策中,各地将插秧机补贴率放在最高位次,安徽省补贴额度已连续几年在50%以上,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购机的积极性。霍山县插秧机从无到有,至2010年5月,已达到200余台。实践证明,水稻生产机械化是保证粮食生产安全、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普及和推广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是农机管理部门的职责,学习和掌握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是农民机手的迫切要求。

一、水稻插秧机的选择

目前在霍山县推广的插秧机,按操作方式来分,有步行手扶式插秧机和方向盘式即乘座式插秧机;按插秧速度来分,有普通插秧机和高速插秧机;按插秧机栽插行数来分,步行手扶式插秧机有2、4、6行,乘座式插秧机有4、5、6、8、10行等。如东洋PF455S和南通2Z-455型为步行手扶式普通插秧机,东洋P600和久保田SPU-68C型为乘座式高速插秧机。东洋PF455S型插秧机作业行数为4行,它具有价格低廉(价格为1.7万元/台),结构简单,轻巧,整机重170kg,操作灵便,使用安全可靠,作业效率一般为1666.67m2/h。东洋P600型插秧机作业行数为6行,其科技含量高,与步行手扶式插秧机相比,具有舒适、效率高的优势,作业效率一般为3333.35m2/h。但机器较笨重,整机重550kg,且价格偏高(价格为9万元/台)。现在插秧机技术比较成熟,适合目前农村自然和经济条件,适应水稻栽插的农艺要求。但该技术对育秧技术标准化程度要求高,对插前大田耕整地要求严,对机手操作使用插秧机技术要求过硬。因此,农机手在选购插秧机时,应根据本地的自然条件、水稻作业面积、插秧机的作业效率以及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等,全面考虑确定选购步行手扶式插秧机还是乘座式高速插秧机。

二、插秧机的安装调试(以PF455S型插秧机为例)

2.1整机安装

插秧机的基本构造由发动机、传动系统(变速箱)、行走机构(转向离合器、驱动轮)液压仿形系统、操纵和调节机构、取秧量调节机构、移箱器等组成。出厂时,将这些部件包装运到各地,购机户应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按插秧机说明书的要求进行安装。

2.2安装要求

安装技术要求、安装质量直接影响插秧机的工作质量。因此,安装后应达到以下技术要求:一是各运动件安装后,转动应灵活,无碰撞、卡阻现象,对运动件应加注油。二是操纵手柄(杆)转动灵敏,转向离合器转向自如,发动机油门操纵机构应轻便,并能准确控制发动机转速。三是所有紧固的地方,都应按规定拧紧。离合器分离彻底,结合平稳。四是各传动部件,不允许有漏油现象,工作运转应正常。五是各间隙调整正确。如秧针与导轨插口侧面的标准间隙为1.3~1.7mm,秧针和苗箱侧面的标准间隙为1.5~2.5mm。

插秧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一、水稻插秧机械化推广的必要性

目前,全区农业生产过程的机耕、机耙、机收、机烘、农田基础建设、化肥深耕等机械化作业已得到稳步、长足的发展,水稻作业机械化已成为农业机械化全盘推进的制约“瓶颈”,因此,水稻插秧机械化的推广有利于突破制约水稻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的“瓶颈”。有利于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当前的农业生产效率,把长期以来广大劳动妇女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节约大批劳力从事第三产业生产,为社会创造效益,加速全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步伐,加速水稻机播秧推广进程,是全区几十万农民的渴望,对全区经济发展,社会影响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有着深远的历史性意义,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水稻机械化推广基础

曲靖市麒麟区(县)水稻插秧机械自1979年开始引进实验,1992年又开始从吉林省延吉插秧机厂引进了机动和人力插秧机各一台,由于受经济因素,插秧机自身制造技术和农艺育苗技术的不成熟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实验推广没有取得稳定性进展,到2006年和2007年连续两年在全区多点、面积50—100亩的推广中,无论从机插的每亩穴数,插秧的株行距、深度、每穴株数等各项考核指标,均能满足农业生产技术要求,插秧机生产技术趋于成熟,其机插的:勾秧率、伤秧率、漏插率等各项技术考核指标均能满足农艺要求,作业性能稳定,完全能适应水稻栽插“浅、匀、直、稳”的基本农艺技术要求,机械的可靠性,适应性与早期的插秧机相比有了较大提高,整机设计技术及各项性能趋于成熟,与该区历史上前几轮推而不广的机插技术相比,有了质的飞跃。从以上两年的东洋P600和久保田SPU一68C乘座式高速插秧机、步行手扶式插秧机小面积示范推广中,机插秧与规范人工插秧相比,相同的品种和常规农作物生长管理模式,机人工插秧每亩增产50—90公斤;但步行式手扶插秧机作业中,机插作业强度较大,直线行驶性能难于控制;乘座式高速插秧机需l一2人操作,作业性能稳定,劳动强度小,生产率高;因此,我区根据全区实际条件,要从经济条件、地理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应选择从“坝区机械化区”推广着手;以达到中心开花,向四周辐射之目的;机型选择无论进口还是国产应以高速乘座式为主,机动步行手扶式和人力插秧机根据需要逐步配套。

三、机动插秧机推广优势

1.推广机动插秧机需要工程技术与生物技术的完美配合,目前,区农机局已撤消合并农业局,局领导可以达到全盘布局,统筹安排,协调和使用等措施,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可以达到紧密配合之目的。

2.通过前几年的实验推广经验,原育苗采用机械化大棚育秧成本太高,农民不能接受;而后采用底层为孑L膜,上为1.5—2cm营养土后再播种盖膜育秧方式,插秧时又需要人工根据插秧机需要,按长宽大小划块,搬运装入插秧机秧盘,此种办法会造成对秧苗的损伤;近几年经过逐步探索,采用塑料软盘育秧已取得成功,软盘大小与插秧机需要相配合,不需要拔秧和划块搬运,不会损伤秧苗,育苗的密度和均匀度直接影响机插效果和粮食产量,能否保证每亩所需株数,育秧是关键。

3.目前,购机补贴为插秧机推广带来了广阔的前景,购置插秧机可享受30—50%的购机补贴,各乡、镇、行政村委会还有相应的优惠措施。

4.在各种条件配套的情况下,购机者按每台8万元计算,2年即可收回购机成本,诸多条件为机械化插秧技术推广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机插作业效率高

在软盘育苗、田块准备能满足农业生产技术要求时,每台步行手扶式插秧机每个工作日按8小时计算,在正常作业情况下,作业效率一般为2.5亩每小时,单日可插20亩;机动高速插秧机作业效率一般为每小时5亩,单日可插40余亩,作业效率是人工插秧的20—90倍;按常规人工插每亩需3_4个女性劳力,按近年不计算生活和其它费用开支,每个女插秧工2010年为每天每人100元,也就是每亩需300—400元插秧成本,机插一亩70—100元,每亩可节约插秧成本230—300元,每个工作日可节省劳力60—120个;机械插秧机的推广应用,可为农村农忙时节争时间。抢节令创造有利条件。

五、机械插秧机推广应解决的问题

1.插秧机的选择:根据我区经济条件,地理条件的优势,机械插秧机应从以上方面综合考虑,从条件趋于成熟的区域开始启动,机型的选择首先从先进的高速插秧机开始配套,步行手扶式和人力插秧机逐步与之配套完善。

2.秧苗准备-按农艺要求,选择优质品种,计算好准备栽秧时间,适时播种,按机插要求按时移栽,秧苗高度,插秧密度,移栽湿度要符合机插要求。

3.组织准备:机插地点要有乡、村具体组织动员,保证连片,适时耕整田块和中耕管理,以保证机插的作业效果和作业效率,有利于机插的宣传发动和参观考查。

4.田块准备:高性能插秧机由于采用中小苗移栽,对大田耕整质量要求较高,机插田块表面要平整,全块田高度不大于3era,表土软硬适中,田块表面无杂草,杂物,若有杂草杂物须旋压至泥土中,田块耕整后须视土质情况沉淀,质土的沉淀时间为1天左右,壤土一般需要沉淀2—3天,黏土沉淀4天左右后插秧,若整田沉淀时间达不到要求,一会影响插秧机的行驶速度和稳定性;二会栽秧后泥浆沉积造成秧苗过深,影响分蘖,甚至减产。

插秧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应用及推广

中图分类号:S2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733048

时代的发展要求水稻种植更新生产手段,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通过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成熟技术体系,改变传统的水稻人工栽培技术。改进水稻育秧技术和改进水稻插秧方式,使农民慢慢地富裕起来,也是实现了农业现代化、产业化。

1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对我国水稻发展的重要性

插秧的季节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劳动力都返乡栽秧。我国农作物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不仅解决了外出务工农民返乡费时、费力、费钱的问题,而且提高了农作物机械化水平。推广水稻机插秧,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使农民走向致富之路,是传统耕作方式的变革。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加快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促进农业规模化种植,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标志着水稻种植方式出现了第二次变革,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耕作方式,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需要,是农民增加收入、增加生产效率的需要,并且进一步的解放了农村劳动力。

2 水稻机插秧技术的优势

2.1 高效

使用水稻机插秧技术缩短了插秧用的时间,保证两季的水稻都能在合适的时间插秧;控制好秧距和行距,确保每一个穴里都有一株秧;并且机插秧能够使秧苗的深浅一致,适应力强,风险降低,农民容易接受和掌握技术。因此运用水稻插秧技术能够实现水稻提早成熟,并且促进产量稳定,提高产量,保证水稻质量。

2.2 省时

采用步进式插秧机、高速乘坐式插秧机与人工栽秧相比,工作效率分别提高了10倍和30倍。使用水稻机插秧技术不仅能够缩短栽秧的工时,还能提高生产效率。

2.3 节约成本

机插秧不仅大大降低了常规育秧、人工栽插的成本,而且节约了土地成本。一台机器一天可插水稻是手工插秧的30倍,机插秧不仅确保了水稻栽插的时间、生产发育、成熟一致而且有利于及时进行田间管理,提高水稻整体增产能力。机插秧的工效高,栽秧速度快,节约了不少的人力成本。

2.4 增加生产效率

机插秧具有良好的高产性、稳定性和避害性。通过采用宽行潜栽方法,使群体通风透光条件良好,增强每株水稻的抗力性。对于经过低温、少日照、洪涝灾害和条纹叶枯病等不利因素考验的水稻,机插秧能够保证稳定、高产。水稻机插秧的推广不仅解放了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在节约成本和增加劳动生产率的效果也非常显著。社会经济的增长,人们生活成本的上升,农村劳动力成本也在不断增加。水稻生产机械化不仅有利于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业产业转移,增加农民的收入,使农民走上致富的道路,而且能够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3 稳定农机服务组织

使农民完全接受水稻机插秧技术需要一个过程,扩大机插技术的影响要通过龙头企业的示范。农机手及农机人员通过现场观摩召开的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示范演示现场会,接受先进的知识,感性的认识水稻机插秧技术。发挥水稻机插秧的典型示范户帮扶的作用,加大对每一位购机户的指导和扶持,使其能尽快地掌握机插秧技术。创新示范演示方式,解决在推广机插秧技术中存在的使用操作、演示工作和技术培训等问题,鼓励和带动农民使用机插秧技术。制定以机插秧技术为主,长效、连续和稳定的农机补贴政策,给予农民政策上的支持,资金及技术上也给予帮助,推进机插秧产业化的发展。

4 解决推广机插秧技术存在的问题

我国耕地面积逐年下降,并且田块的不规则和田地不连续,降低了机械的使用效率。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协调发展农机、农艺等技术,政府增加投入,采用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农业机械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机制。政府加大对机耕路、机库棚、维修站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扶持,农机专业服务组织为农户起到示范作用。在农机人的共同努力下,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的目标。

机插秧技术作为一项新技术,无论是干部还是农户都要解决他们在认识上的问题。推广和实施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就要有充足的财力和物力的保证,还要保证有一支有技术经验的农技队伍,同时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的推广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实现全面普及和推广水稻机械插秧技术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插秧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优势;存在问题;对策;安徽无为

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有利于突破制约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瓶颈”,有利于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当前的农业生产效率,加速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1-2]。当前,正在开展的学习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为加速水稻机插秧的推广工作,推动无为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解决水稻生产“瓶颈”制约问题,无为县农机部门在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推广应用过程中,以示范推广为先导,做了大量宣传与技术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当前,水稻是无为县种植业的大宗产品,也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尽管机插秧技术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但机插秧技术推广面积和插秧机的推广数量与社会需求仍有较大差距。现将无为县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推广应用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总结如下。

1无为县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的推广优势

1.1机插作业市场广

一是水稻种植面积大。水稻是无为县种植业面积最大、总量最高的粮食作物,常年种植水稻面积逾6万hm2,占全县可耕地面积的69.2%,总产量为47万t,占全县粮食总量的90%以上,搞好水稻机械化插秧的前景广阔;二是外出务工人员多。全县常年有40万青壮年劳力在外务工,在家多为妇女、儿童和老人,为机械化作业提供了较大的市场。

1.2机插作业效率高,劳动强度低

目前推广的小型插秧机单日可插秧1.33~1.67 hm2,高速插秧机单日可插秧6.00~6.67 hm2,作业效率是人工手插的20~90倍。以牛埠镇一种粮大户为例,2009年其共栽插水稻33.3 hm2,往年33.3 hm2水稻请人工栽插,按每天请20人,每人每天栽插666.67 m2计算,需要25 d才能插完;而采用普通的六行式手扶插秧机,可栽插0.27 hm2/h,每天可栽插2 hm2左右,只需16 d就可插完,极大地提高了秧苗的栽插速度,提高了秧苗的大田适应率,为水稻产量提高奠定了基础。由于插秧机操作轻便简单,1~2人就可实现全部操作,劳动强度大大降低。

1.3机械插作业效益好,机械技术超于成熟化

目前,购置插秧机可享受50%的购机补贴。2010年,无为县将插秧机补贴专项列出,专门用于推广水稻插秧机,切实做到插秧机补贴优先。因此,在享受50%财政购机补贴的情况下,每台插秧机当年可收回90%以上的投资,有较好的收益。如蜀山镇一农户2009年购置2台井关6行式高速插秧机,除去购置补贴外,只花了9万余元,当年其共栽插水稻面积逾146.67 hm2,共获近10万元纯利。随着近几年来县农机推广站的努力,2009年无为县共建立水稻机插秧推广示范片(点)15个,全年实现机插秧面积近2 000万hm2,机插秧水稻比普通水稻平均产量增加近450 kg/hm2,机插秧技术已逐步得到一些农机户及当地农民的认可,而一些品牌的插秧机的性能也越来越高,适用于田间作业。

2存在的问题

一是机插秧育秧技术较复杂。从营养土、软盘的准备,到苗床的整理,再到秧田的田间管理,都具有很强的技术性。相对于传统的育秧而言,其技术较复杂,不易被农户接受。二是土地流转难。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少,单个家庭的责任田块分布零散,面积较小,不利于机械化作业。已实行规模经营的,其随意性大,承包经营合同多是一年一定,承包人对农业机械投入的积极性不高。三是推广单位的工作经费短缺。目前机插秧推广工作主要由县级推广站承担,而县级财政预算只能保证发工资,省、市两级的补贴全部用在机械上,造成推广单位工作经费严重不足,影响了农机推广工作的正常开展。

3对策

3.1强化宣传,加强示范推广力度

通过广泛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能够充分认识到机插秧有利于生产要素的优化结合、有利于农民分工分业、有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有利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等。加强示范推广力度,重点解决2个问题:一是建立推广示范基地,有重点地选择农机大户和种粮大户加入机插秧示范推广行列,解决人员和机械力量不足的问题。二是农机部门要解决好育秧技术的实用性研究[3]。在结合该地实际的基础上,选择推广适用的机型和适用的机插秧技术。

3.2打造优势机插秧推广平台,建立农机补贴激励机制

以有一定规模的农机大户、种田大户、农机服务组织为依托,打造优势机插秧推广平台,鼓励农机人员领办、兴办机插秧服务组织。如以现有的农机专业合作组织为引领,带动周边农民逐步加入合作组织,以实现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同时,着重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促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普及,提高水稻生产效率,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提升无为县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在农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以机插秧技术为主要对象,制定具有长效性、连续性、稳定性的农机补贴政策,并要做到政策早制定、早宣传、早兑现。同时,对采用水稻机插的农机户和种粮户进行专项补贴,以提高农民使用机插秧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另外,在安排购买机械补贴的同时,适当考虑推广单位的工作经费,以落实好服务工作,增强农机服务体系的后劲。

3.3积极开展各项服务,加快机插秧作业管理一体化进程

一是开展扎实的机插秧技术培训。培训中实行四结合:理论培训与机械实践操作相结合;理论培训与田间育秧管理措施相结合;机插秧苗素质与插秧机性能相结合;技术研究与技术推广成本相结合。二是开展全过程指导服务[4]。从秧池田规划、机插面积落实,到育秧材料准备等全程介入;从插秧机维修,到秧苗培育、机插及插后管理等全面介入,有条件的地方对大田的病虫害防治、肥水管理可实行承包服务。通过服务,一方面提高农田科学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可增加推广部门的经济收入,以此推动机械化插秧工作良性循环。同时通过机械化插秧一体化服务,促进土地流转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现土地资源和技术要素规模经营,进一步提高机械化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实现节本增效,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为机插秧技术的发展增添后劲。

4参考文献

[1] 张军,徐明桃.水稻机插秧技术在宣州区推广应用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9(22):76-77.

[2] 王小莉,陈光明.浅析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工作中的难点及对策[J].江苏农机化,2008(6):13-14.

插秧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水稻;标准化育秧;保障措施;成效;建议;安徽泾县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3-0068-01

为有效突破机插育秧环节技术瓶颈,发展机插秧,提升农业机械化程度,根据省市部门要求,泾县从2012年开始,在琴溪镇的绿野水稻专业合作社等进行示范,围绕政策扶持,进行大户示范、科学管理、强化指导。通过近3年水稻标准化育秧工厂建设,琴溪镇及泾县的水稻标准化育秧工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1 建设规模

1.1 建设数量

经申报单位申请、资格审查、实地考察论证、专家组评审等程序,2012―2014年择优确定了在琴溪镇绿野水稻专业合作社等8家水稻种植专业合作进行示范,确定为水稻标准化育秧建设单位。全县共建标准化育秧示范点8个,其中有2个在琴溪镇,占全县的1/4。

1.2 建设内容

泾县育秧工厂严格按照省农委的方案要求进行建设。8个育秧示范单位配置播种流水线18套、碎土机6台、硬盘12万张、建设钢架大棚60 000 m2、轻钢板房播种车间8间2 500 m2、水泥场地3 000 m2。

1.3 育秧规模

建设的育秧工厂育秧均能满足大田机插面积133.33 hm2以上、8个育秧工厂满足机插秧面积1 600 hm2以上。

2 操作程序

2.1 制定方案

根据省农委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泾县实际,及时制定水稻标准化育秧工厂建设实施方案,上报省农委、省财政厅。8个育秧工厂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各自育秧工厂的实施方案。

2.2 多方联动

经单位申请、资格审查、实地考察、专家组评审等程序,综合评比后择优确定了8家扶持建设单位,农技中心分别与各项目实施点签订了《水稻标准化育秧工厂建设合同书》。

2.3 合格扶持

项目建设期间,按照督查制度的要求,县农委在项目实施期间会同财政、农机等部门,对育秧工厂进行多次督促、检查、指导。根据检查结果、结合合同内容,对验收合格的育秧工厂实行先建后补或以奖代补。

3 保障措施

3.1 组织保障

为加强水稻工厂化育秧工作的组织领导、技术指导、督查、验收,泾县成立了相应的组织,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如泾政办秘[2013]23号文成立了粮油高产创建活动领导组,分管县长为组长。泾农技字[2012]1号成立了水稻高产创建项目实施小组;泾农[2012]28号文成立了作领导组和技术指导组;泾农[2012]94号文成立了督查组;泾农[2012]95号文成立育秧工作验收组。琴溪镇也成立了相关组织。

3.2 资金保障

一是育秧工厂项目资金专款专用;二是整合测土配方施肥、病虫综合防控等项目,捆绑实施、叠加倍增,多方位为育秧工厂项目实施提供资金保障。

3.3 宣传保障

按照方案要求,每个育秧工厂都树立了育秧工厂标牌,张贴宣传标语,共制作标牌20个、宣传标语20条。

根据项目实施进程,利用泾县电视台《走进农家》栏目、宣城电视台《5280》栏目、农业信息网等媒体,及时宣传报道琴溪等乡镇水稻标准化育秧工厂动态,积极营造环境氛围,提高育秧工厂的知晓度。

4 建设成效

4.1 推广机插

2012―2014年,泾县共建育秧工厂8座,每个育秧工厂育秧满足大田移栽面积133.33 hm2以上,有力地带动了泾县机插秧的发展。育秧工厂的建设,辐射带动该县机插秧跳跃式发展,琴溪镇机插秧面积由4 hm2发展到333.33 hm2以上,全县机插秧面积由以前的不足333.33 hm2发展到1 600 hm2以上。

4.2 拓展服务

泾县机插秧基本为标准化育秧工厂育秧,秧苗素质较传统机插秧育秧大大提高;同时绿野等合作社与农户签订订单,进行代育、代插及“四代一管”服务,为大面积“四代一管”服务摸索经验,为泾县现代农业、规模化种植发展奠定基础。

4.3 经济效益

工厂化育秧节本增效、机插秧增产增收。按增产5%、同时节约人工、种子、肥料等,节本增收1 500元/hm2以上。按照1 333.33 hm2机插秧面积,全县每年增收逾200万元,经济效益显著。琴溪镇马鞍村有种植大棚蔬菜的传统,农闲时育秧大棚正好综合利用进行蔬菜生产等,创造新的效益。

5 工作建议

通过3年的育秧工厂建设、运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一些问题也显现出来,需要加以重视,以利育秧工厂的顺利运行。

5.1 加强土地流转的规范、引导

种植大户土地难以集中连片流转等问题,需职能部门加强土地流转的规范、引导,解决规模化种植土地流转环节问题[1-2]。

5.2 建议省市级加强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现场会学习等

水稻标准化育秧工厂是一项新技术,操作中因农机、农艺等技术环节失误,出现烂芽、烂秧、土壤湿度过大等问题。技术人员理论知识、实践经验需加强。只有技术人员自己先学好,才能当好“二传手”。

5.3 加大机械设备及农资补贴

建设内容中钢构大棚建设面积过大、投入高[3]。建议缩减大棚面积,将资金更多地投放到机械设备和农资补贴等方面。

5.4 出台营养基质育秧等相关补助政策

标准化育秧所用营养土量大,耕田挖土难以为继。泾县尝试引进营养基质育秧,但增加了育秧成本;建议能像江苏等省份学习,出台营养基质育秧等相关补助政策;给予育秧基质工厂良好环境发展,促使育秧工厂的良性发展[4]。

6 结语

机械化种植是现代农业的必然趋势;水稻标准化育秧工厂是新生事物,破解了机插育秧环节技术瓶颈,提高了水稻种植机械化程度。应针对育秧工厂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加以重视、解决,使育秧工厂建设一个、带动一片,加快现代农业的前进步伐。

7 参考文献

[1] 詹中华.安徽省机插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9):104-105.

[2] 吴正贵,吴建国,杨云娣.机插水稻工厂化标准化多层育秧实践[J].江苏农业科学,2011(6):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