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媒体管理制度

新媒体管理制度

新媒体管理制度

新媒体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媒体;传媒监管;对策;研究

传媒监管是传媒主管部门对传媒行为主体进行的某种限制性规定或规范,它实质上是一种具有特定内涵和特征的政府行为。而传媒监管体制是对相应的传媒监管体系和基本制度的总称。传媒行业进入门槛高、技术性强,当前广泛应用的电脑技术和数字技术将传统传媒和计算机网络等新兴传媒融为一体,形成新的传媒模式,传媒创新也不断出现。同时,各个传媒机构为提高自身竞争力,纷纷在传媒创新的过程中实行跨越传统领域经营,混业经营趋势不断增强。目前,我国传媒监管仍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模式,对传媒创新的监管收效甚微。传媒产业的良性发展呼唤传媒监管新秩序,以规范传媒创新不断发展的产业系统和链条。为适应传媒创新的市场化和多元化发展,及时改善我国的传媒监管模式显得非常必要。我国的传媒监管体制不仅要适应传媒创新,而且要有一定的超前性,有必要借鉴其他国家的做法,建立适合我国实际的传媒监管体制。

一、新媒体时代传媒创新的概述及影响

新媒体时代传媒创新概述。传媒创新是引起新闻传媒领域发生变化的新工具、新服务方式、新市场以及新体制。从广义来看,发生在新闻传媒领域的一切形式,包括传媒制度和传媒业务两方面的创新活动都可以称为传媒创新。一般来讲,传媒创新是指传媒工具创新和传媒服务创新等传媒业务创新,其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从动因来看,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导致对传媒服务需求的急速扩张,社会新兴行业的崛起、组织结构的变化及同时伴随的各种制度创新、规模变动,从根本上要求现代传媒业提供更宏观、更专业和更复杂的传媒业务服务。[1]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媒体的自我更新,新兴传媒技术的崛起为社会打造了众多媒介传播方式及媒介组织,引发了传媒业相对实体业务的快速增长,促进了传媒发展的加速提升。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传媒产品和传媒制度的改变都会对社会传播体系产生制衡。

从时间角度来看,创新媒体是一个相对于旧有媒体而言不断发展变化的概念,所有随时代变更而推陈出新的媒介都可以被称为新媒体。由于融合了大量新的传播技术和传播方式,当前的传媒领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许多以网络新媒体、移动新媒体、数字新媒体等为主的创新传媒得到了迅速发展,创新传媒种类很多,而其共性基础均是利用数字技术,依托融合宽带信息网络,具有自身独特终端移动性。

从特点来看,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创新传媒无论在形式、内容还是在自身运行制度上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创新传媒拥有一些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如海量的存储能力、立体的传播手段和个性的服务方式等。但二者根本性的区别不在这些表象特征,而是基于传播方式和内容形态方面的根本性差异。传统意义的媒体传播是自上而下的、单向的、一对多的,受众被动接收信息,是绝对意义上的传媒消费者。受众在现代信息传播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和机会,与媒体传播者之间的关系转为互动,创新媒体的受众不仅有听的机会,而且由于进入门槛低,每个人都有说的条件,都可以表达自己的传媒意图。也就是说,受众不单单是传媒消费者,还是传媒生产者。传媒权力由传统大众媒介扩展到受众群体,传播从单向变成双向,从一对多变成多对多,从精英制造变成大众制造。

传媒创新对传媒监管的影响。新传媒时期传媒创新技术不断涌现,传媒技术创新促使传媒业务发生了变化,也极大地改变了传媒市场结构和传媒组织结构,突出的一点就是传媒创新导致传媒市场融合。和传统传媒相比,当前传媒机构提供着日益多样化的传播工具、传播渠道以及传播内容。新型传媒工具的发展,传媒业务的创新极大地改变了传媒市场的内容与结构,信息互联网络技术的应用,导致传媒市场发生了根本性的结构变化,打破了传播媒介的行业界限,使文字、电视、广播等传统传媒市场直接融汇在一起,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综合性现代传媒市场。当前,世界许多国家传媒业务构成中,传统传媒业务在传媒资产总额中的比例不断下降,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传媒市场的进一步细分而产生的新兴传媒业务的比例则在不断上升,创新业务在传媒业务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衍生产品业务和增值服务等业务已成为综合性传媒机构日益重要的收入来源。[2]

与当前传媒市场结构和传媒机构自身资产结构的变化相适应,传媒创新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一般意义上所认知的传媒机构的经营方式和内容,传媒业务交叉使得传媒机构出现集团化、综合化趋势,混业经营的趋势不断增强,同时也使得传媒机构的市场化运行趋势不断增强。为了不断提高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下去,现代传媒机构往往会通过不断拓宽市场途径来拓展自己的规模和业务范围,这促进了传媒机构之间跨行业、跨地域的合作,也促进了集团化全能传媒机构的兴起。典型的模式之一就是成立综合化的传媒控股公司,以打破传媒行业界限和地域限制,将各种传媒业务融合起来,打破传统传媒业务的界限,突破传统业务界限的限制,使得各种传媒机构和业务以及传媒市场之间的差别日益模糊,逐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可以提供各种传媒业务的综合传媒集团。

整体上来看,传媒技术的不断创新使得传媒呈现出媒介融合的趋势,而技术、运营、产品、服务等模式上的创新又不断完善传媒机构的市场运行机制,使得新媒体发展突出强调市场机制的主导运行。正是由于客观上传媒发展的市场机制不断完善,不断对我国传媒监管体制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逐渐暴露出传统监管模式在把握创新与发展的关系上越来越“力不从心”。在全新的发展环境下,传媒产业出现若干新的问题,新问题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旧有监管的能力和范围,使传媒发展受到影响。

二、当前传媒监管发展中的问题

传媒监管制度建设滞后。从制度发展角度看,法律是监管体系最根本的制度保障和方式。在当前媒体创新快速发展时期,传媒监管滞后直观表现为我国传媒领域相关立法较少,规范作用较弱。纵观我国传媒监管发展过程,各种行政手段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而相应的传媒法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关传媒管理的法律文件中,大多是以部门规章的形式颁布实施,一小部分是以国家法律、法规的形式颁布实施。同时,每年颁布的有关传媒管理法规文件中,一半以上是以“通知”“意见”或“办法”等行政文件的形式表现的。从实际执行效果来看,行政手段有自己独到的优点,如权威、严肃,但是灵活性和实用性不强,而且体系不完善、前瞻性较弱,长久来看不利于政府传媒管理职能的有效实施。常见的一种现象是面对传媒发展中的问题,不断用禁令、叫停的形式来禁止,这样的监管手段不仅单一、简单化,而且往往导致规范措施流于空泛。尽管监管禁令不断,但往往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更为关键的是,行政手段的本质在于保证传媒发展的稳定,但在实际执行中,行政手段的过多运用却在客观上忽视了促进传媒业务创新发展的可能,尤其是当二者之间产生目标冲突时更是如此。传媒创新发展强调市场机制,核心是按照各种法律规章、规范办事,目的是要建立一套完整而有效的制度规范体系来达到发展的目标,而传媒监管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相关法律规章的缺失,从根本上阻碍了传媒产业的良性发展。

传媒社会公信力降低。公信力是传媒导向作用的保证,拥有良好公信力的传媒往往能使舆论导向发挥积极的社会促进作用;反过来,良好的舆论效果又能有效促进传媒的发展。在当前传媒市场化、产业化的进程中,由于传媒机构自身受利益驱动和过度竞争的影响,加上社会性监管的缺失,出现了某些传媒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等问题,一些传媒机构为追逐收视率和商业效益不顾社会影响,导致传媒公信力降低。传媒创新强调市场化机制,有效地促进了传媒产品的资源配置,但是市场并不能完全有效、合理地配置资源以满足社会需要。积极、健康、向上的内容因无利可图或者收益偏低而被某些媒体忽视甚至抛弃,而那些无聊、乏味甚至不良的内容由于能够吸引受众,带来较高的收益,则受到很多媒体的追捧,并大肆传播。可以说,由于外部监管措施对传媒机构内部建设不力,传媒机构对经济利益的过度追求降低了传媒的品质,也降低了传媒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传媒创新市场化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一方面反映了传媒机构自身建设需要加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前我国传媒产业市场化过程中社会性管制职能的缺失,亟须强化与传媒市场化发展相适应的、以标准和规则为基准的各种社会性管制措施。严格限定传媒产品、传媒服务的质量以及伴随着的各种传媒活动,可能危害公共利益、社会道德或者社会秩序的传媒行为,通过这些具体措施以实现标本兼治、有的放矢的监管目的。

传媒监管条块分割。历史上世界各国传媒监管制度实行的均是严格的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各种传媒立法对传媒机构的业务范围乃至经营地域均作出了明确的限制。[3]但是随着新传媒摆脱传统的单一媒介形态,逐渐发展成全能化和集团化的媒介融合体系,传统的传媒监管体制已经无法针对传媒的融合现象来进行有效的规范。尤其是2000年以来,传媒创新进入高峰期,众多传媒创新打破了传统传媒行业界限,分业经营的限制被突破,混业经营成为传媒业的发展趋势。这种混业经营模式以及传媒集团的崛起,对传统的单一型的分业监管模式提出了挑战。一直以来,我国传媒产业都是按照技术特性划分的,各个传媒产业都以自身的传输平台向各自的媒介终端提供不同的业务形态。相对应的是我国以传媒介质为标准成立监管行政主体进行分类监管,各个传媒行政主管单位各自管理着不同种类的传媒,和传媒业务有关的行政主管部门在其职权范围内都有权进行各自业务监管,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条块分割、以块为主、分级管理”的监管结构。这种分业监管模式在传媒业务分立时符合整体经营格局,各监管机构可以进行差异化监管。但是,随着混业经营趋势的不断增强,分业监管模式分类较细,层次过多,监管机构之间缺乏有效协调的缺点就暴露出来,同时容易出现监管缺位或监管重叠的现象。

三、我国传媒发展过程中传媒监管对策分析

首先,传媒监管制度的制定要具有前瞻性,完善传媒法律法规。从世界传媒发展趋势及各国监管制度效用发挥来看,传媒监管制度政策要有相应的提前性和前瞻性,监管效果才能充分发挥出来。结合我国传媒行业今后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为有效防止传媒风险,传媒监管相关部门在制定传媒制度,特别是制定有关稳定性的政策和措施时,要充分考虑到今后一段时间里传媒创新的变化趋势。同时,要切实加强对传媒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制定。长期以来,我国传媒政策的制定以保障稳定、化解风险为主,然而,考虑到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目标及今后传媒市场发展的要求,我国传媒政策的制定应以促进传媒发展为主,相应的传媒立法应当注重构建公平环境及平等竞争平台为目标,突出市场约束机制在传媒监管中的作用。另外,传媒政策制定的视角也应更广泛,要从先前的局限于国内监管转向为着眼于国际范围的监管。从本质上来看,在世界传媒业快速发展的前提下,制定具有前瞻性、能促进传媒市场高效发展的制度是促进传媒行业快速发展的基本和前提。

其次,加强传媒机构自身建设和内部管理,强化传媒社会性管制。我国传统上相对更加注重传媒的安全性及稳定性,因而反映在控制手段上,就是更加注重外向控制,强调从外向内的控制手段。但是,随着传媒业的发展及创新,世界各国传媒监管的防线不断提前。当前,各国传媒监管机构对传媒机构的自我内部管理给予越来越多的重视,传媒机构自身健全的管理结构、完善透明的运行制度是监控传媒机构风险的有效保障。尤其是对于尚未建立健全良好社会环境的国家而言,相关配套法律法规并不完备,传媒机构要想在强大的市场化竞争下快速地发展壮大,内部管理和建设显得尤其重要。另外,在重视传媒机构自身建设的同时,还要大力发展传媒社会性监管,强有力的、全面的社会性监管是保障传媒机构有效、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经济性管制依靠行政手段,社会性管制更多的是依靠各种标准进行,实现由行政手段向法律、标准的转变,存在一个传媒机构信息披露、自身监管和程序规则公开的问题。通过社会性监管加强内部管理,完善自身管理制度,也是配合传媒监管手段转型的有效约束和保障。

最后,以加强监管协调为目标,有效改善当前的传媒分业监管体制,建立以职能监管为核心的混业监管体系。从现实情况看,我国传媒监管体系仍然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模式。[4]这种模式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曾对我国传媒事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但在传媒机构多元化、综合化的发展趋势下,这种模式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多头领导、职权重叠对综合化、多元化传媒机构的监管收效大大降低,甚至起到反作用。传媒行业进入门槛高,技术性强,有必要设立权威的独立监管机构进行监管。独立监管机构不仅要独立于传媒企业,而且要独立于政府部门,这样才能不受干预进行监管,同时当产业发展和监管职能之间产生利益冲突时,可以避免由于混同于同一部门管理而导致的管制冲突。

(本文为2010年河南省软科学课题“广告传播的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研究”部分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李红祥.英美传媒监管模式变革的动因考察[J].传媒观察,2011(3).

[2]樊娜.新媒体对广电传播模式的影响[J].新闻爱好者,2011(10).

[3]柏杨.我国传媒监管体制的路径选择[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5).

[4]宋建武.我国传媒业规范转制的路径选择[J].新闻爱好者,2012(3).

新媒体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一、以新理念认识新媒体

在很多高校管理者的眼中,新媒体是外界媒体和政府部门关注的东西,而与自己没有很大的关系。然而,实际却并非如此。从很多校内流出的高校XX门事件就直观地表明新媒体在校园中的广泛应用。现代社会的开放性和信息的及时性已经今非昔比。毫无疑问,现在是新媒体的时代,管理者要树立开放的管理思想。如何在此基础上更好地了解和利用新媒体,是管理者更需要补足的功课。总的来说,新媒体对高校的学生管理会产生以下几个影响。一是对学生道德观念的导向性。现今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步伐越来越快,随之高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也需要有新的要求和提高。这就需要从学生道德观念的培养做起。随着对学生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学生的德育培养工作由面临着新的挑战,因为当今世界物欲横飞,对学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难免会造成不小的打击,学生会受到方方面面的诱惑。而由于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媒体的指导作用也越来越明显。而我们可以通过新媒体的导向作用来左右一件事情的发展。因为大学生的思想比较开放和活跃,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所以利用好新媒体对学生道德观念的导向就显得尤为重要。二是对学校信息交流的促进性。我们知道,新媒体传播信息的速度十分快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相对于传统纸质媒体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和影响。这样一来,高校可以利用新媒体来进行学校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也加深了彼此的了解程度。如何在新媒体的影响环境下保障自身的个性化发展,同时避免同质化现象的产生,是高校管理者所面临的难题。三是对学生文化生活的带动性。大学生思想活跃,观念前卫,喜欢追求潮流,所以朴素的校内报刊杂志等纸质媒体已经无法满足大学生的课余生活。而新媒体的发展使得高校学生的娱乐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它可以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宽阔,思想更加新颖。比如学生可以通过拍微电影的方式来表现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又比如在纸质书籍上无法找到的学科问题,粘贴上互联网上搜索一下,就能找到千百种答案。新媒体的出现大大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也可以满足思想的个性发展。

二、以新措施应用新媒体

应用新媒体是高校已经所熟知的问题,但是如何更好地应用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很多高校对新媒体的盲目管理和应用就造成了很多原本可以避免的麻烦。新媒体本身无罪,而在于我们该如何利用好它。我们可以从以下三点措施来更好地应用新媒体。一是严格监管,健全校园信息审查制度。新媒体对高校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带来了很大的考验。面对那些繁重的教科任务和庞大的数据信息系统,高校管理者的安全管理工作难度可想而知。而在新媒体的发展下,如何健全校园信息安全机制是当前摆在管理者面前的难题。首先,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采集网络,将校内发生的事件收集到网站上,形成一个独立的信息审查系统。对那些大大小小的事件进行预估和舆论引导,走在外界媒体的前面,以便占据舆论的制高点。二是加大投入,充实校园新媒体力量。校园媒体对于推动校内文化信息化发展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首先要加大校园新媒体的技术投入,配备先进的信息系统和设备,建立现代化的数字演播室和广播网,让其成为校园管理工作的宣传平台。其次要建立一个强大的校园新媒体团队,团队成员必须具备精湛的媒体技术,并且善于学习外界媒体的实战经验。第三,要提高校园新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在这个先进的平台上给广大师生灌输科学文化思想,使得大学生的大学生活更加充实有意义,也为高校管理者做好管理工作提高了有力的舆论保障。三是制度创新,建立科学的校园新媒体工作机制。我们知道,高校的宣传部门有着十分重要的舆论作用。宣传部门的舆论导向直接决定着整个学校的舆论走向。所以要革新传统的宣传引导部门,建立适应新形势的校园媒体工作机制。在制度上进行改革和创新,可以尝试建立以校园新闻中心为主体的校园网络部门,对校内发生的各项突发事件进行澄清和辟谣。

三、以新方法管理新媒体

新媒体凭借其强大的网络传播能力和超前的链接功能在社会网络上传递信息。因此新媒体这个载体的信息量更加庞大而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更小。从某种角度来说,新媒体体现了一种平等的参与精神。另一方面,新媒体虽然传播速度极快,但是传播内容的安全性和正确性不能得到保障。所以如何以更好的方法管理新媒体,是当前高校管理者急需解决的问题。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尝试。一是积极策划,增强校园新媒体舆论导向的能力。高校管理者要利用校内原有的媒体力量,传播适合学生口味的内容,使校园媒体的可信度和口碑有一个良好的树立。同时,要提高校园媒体对网络语言的应用,时刻保持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比如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这些信息的实时传播,对教育和指导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此外,也要保持新媒体和校内学生的思想交流,从而更好的加强新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二是更新理念,提高对社会新媒体的控制能力。高校一旦发生突发性事件,并不能让外界媒体完全地参与进来。因为当代媒体的盈利性较强,也容易造成错误的舆论引导能力。对校外新媒体的控制和管理能有效地防止学生思想受到侵蚀。在发展新媒体的同时,也要加强对新媒体的规范和管理。许多外国发达国家不仅已经很好地发展了新媒体的应用进程,也对新媒体的控制和规范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近年来,我国也正不断提高对新媒体的控制能力,例如前端时间提出的上网实名制就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例子。三是保持原则,把握对新媒体管理的力度。目前来说,媒体还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导向,因为媒体的关注点和落脚点大多以建设和谐社会为基础。对那些胡乱传播思想内容的媒体要严加管控,但是也要积极引导积极的媒体报道传递社会正能量的事件。除此之外,还可以掌握一些思想落后的新媒体的传播规律,从根本上扼杀其自由传播的能力,让社会公众自然地产生抵触心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其次是要加强学生的自身免疫能力,让其有能力辨别不良信息和有益信息四、结束语在当代新媒体发展春风的沐浴下,高校的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传递信息的主体,每个的表达都会得到相应的效果和反应。所以,高校学生管理者要充分把握舆论引导规律,顺应新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革新管理观念和思想,创新应对新媒体的技巧和能力,争取更好地为校园管理工作与服务。

作者:陈明 单位: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参考文献:

[1]胥文勋.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对策[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01)

新媒体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传播媒介管理体制的产生与发展,以下四个因素起着关键作用,即关于新闻出版的理念渊源;社会经济的作用;政治方面;法律道德。

作为传播媒介实体,要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它不仅要有先进的硬件和科技设备,也需要具有良好业务素质的从业人员,值得提出的是应有符合自身发展管理机制。管理机制直接关系着媒体的生存和发展,其管理机制亦受到客观环境的制约。除去社会制度的影响外,主要的决定因素在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以及传播机构的内在权力划分,利益分配模式,经营方式等,这些都是影响传播媒介选择管理体制的因素,西方新闻出版事业领先我国百年,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借鉴。

一、关于新闻出版的理念渊源

探析西方传媒的管理体制,不能不提弥尔顿。传播媒介管理体制的建立,在理论渊源上同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分不开。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形容弥尔顿对传播媒介的影响时曾说:“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有一声炸响的霹雳穿过至今,仍隆隆回荡……这就是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

《论出版自由》的核心是(Givemeliberytoknowtoutterandtoarguefreelyaccordingtoconsience)“让我们凭着良知自由的认识,自由的发言,自由的讨论。”在这篇名作中,弥尔顿深刻揭示了对言论出版自由限制的弊端,他认为只有通过自我对事件的讨论才能不断的获取真知。弥尔顿大声疾呼任何权力机构不应该阻止、妨碍,公众运用合理的手段获得真知。

《论出版自由》虽然在思想界、传播界掀起轩然大波,但毕竟仍未具有法律效应。《人权宣言》的发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为媒体建构自身的管理机制提供了法律保障。《人权宣言》明确指出,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为珍贵的权利之一,因此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但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应对滥用此项自由担负责任。

它言简意赅的表明:第一,人有言论出版自由的权利。人和利益集团、政府机构都不得以自身的利益为借口,干涉、限制公民获取及传播信息的权利。第二,要为自己传播的信息担负责任。美国的一位大法官霍姆斯在审理一件案件时曾说:“宪法中的言论出版自由不是绝对的,它绝不能保护诸如在剧场中大喊‘着火了’一般。”西方传播媒介管理机制,在建立时就对假新闻及新闻造假做了法律上的规定,如果在法律及宪法规定的规则范围内活动,政府会乐意看到这一切,但如果踏出这一范围,那么传媒机构必须要为它所造成的后果承担责任。

二、影响西方传播媒介体制管理的经济因素

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雇佣劳动制度,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二战中,由于适应战争与外交的需要,国际广播迅速发展,从1939年到1945年的二战期间,拥有国际广播电台的国家从27个猛增到55个,翻了一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虽然形成了几家大型的垄断机构,但媒介从根本上说是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是分不开的,是与社会化大生产密不可分的。例如,美国是高度私有制和高度竞争的国家,它的传播媒介管理体制必然要适应美国的经济发展,即市场经济。

英国的BBC公司,是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的另一种传播管理体制形式。表象上BBC是公营类似于我国的传播机构,其实不然,BBC由于技术方面及其他方面的原因,与其它西方媒体的体制管理表现出特殊,是由于英国与他国国情的不同决定的,其主要因素是英国的经济体制。其次,是新型科学技术装备的应用,影响着传播媒介管理体制的建构,正是由于高新科技设备的应用,西方媒介管理体制才日益完善。

三、政治体制是媒介管理体制变革的重要原因

政治体制是媒介管理体制建立的一大因素,在不同种的社会制度当中,媒介的管理体制的性质是不同的。我国的媒介管理体制是姓“社”的,所以媒介管理体制的建立就必须首先为广大人民群众而服务,对广大人民群众负责上面。而西方则情况就不同了,西方是资本主义社会,所以媒介管理体制就必然姓“资”,所以它是建构于经济利益之上的,它为自己的政治经济利益集团服务。媒介管理体制的构建以经济利益为目的,所以西方媒体存在付费的成人频道。

四、新闻道德和新闻法律理论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随着社会责任论的诞生,西方的资本主义国家加快了新闻道德建设的步伐,相关的职业道德规范陆续出台,旧有的规范被完善和修葺,媒介机构纷纷将这些道德目录拉入自身的管理体制当中,媒介管理机构在内部建立了严格的内部纪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但我们需要明白这样一种现实,那就是自律本身只是在新闻机构内部依照自愿的原则上建立,其原则的应用只能依靠自觉来进行。尽管这一规则在相当程度上有利于新闻职业道德的建设,但因其缺乏无力的制裁措施没有很强的约束力。

新闻自由是必须的,但必须要有一种力量来约束,防止其“过于自由”。保护自由和预防新闻自由的泛滥,体现了调控传播媒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此,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社会团体、政府的调控是极其必要的。

美国的著名法学家福乐(Fuller)在其《法律的道性》(《Themoralitylow》)一书中提到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并进行了深入的探究。福乐把道德区分为两种。第一是“愿望的道德”。第二是“义务的道德”。福乐认为第一种是对善的追求,追求的愿望是道德的进步,受到舆论的好评。而“义务的道德”是对人类秩序生活的基本要求,遵循义务道德不会受到人们的表扬,但是违背了它就要受到谴责及相应的惩罚。“愿望道德”是一种理念,证明“愿望道德”不是一种现实可行的行为准则,而“义务道德”则是人们所必须践行的。

近代以来,西方的新闻实践也贯彻新闻道德的法律化,但是任何关于道德方面的手段及行为方式都不具有强制性,它只是建构媒介管理体制的肉身,所以新闻道德化不仅要把道德法规与法律有机的结合起来,而且必须将社会普遍道德纳入到法律结构中来,这也是建构媒介管理体制的要求。

在新闻媒介管理体制当中,新闻道德法律规范化,作为新闻媒介管理的重要性日益显现,新闻道德的规章化和制度化使新闻媒介有了严谨的行政手段。约束其以利益为目的而不顾新闻真实性的恶劣行为。新闻从业人员必须遵循它,更好的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当然新闻传播媒介管理体制的道德的规章化、制度化,很可能造成两种情况,一种是“道德的过泛化”。二种是“规章过泛化”。“道德的过泛化”会使新闻道德显得过分脆弱,没有强制力的道德将很难约束新闻行政、运营行为;“规章过泛化”极易会发生新闻机构运营新闻呆滞化,没有任何创新的行政运营手段,只会让新闻机构走向衰败。如果新闻规范过于苛责的话,那么新闻从业人员将会对新闻采访、编写、播报畏首畏尾。

探析西方新闻媒介管理体制的产生和发展,对搞好我们现在的新闻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坚持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看待媒体管理体制变革,搞好我们的新闻体制改革,使我们的新闻管理体制更有利于我们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为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周鸿铎.应用传播学.中国传媒大学.

[2]黄旦.从新闻职业化看西方新闻自由思想的历史演变.浙江大学学报,2004,(1).

新媒体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媒体融合现状:“摸着石头过河”

我国的媒体融合正以“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循序渐进的展开,总体来说有两大趋势:一是传统媒介充分利用新的传播技术和传播方式,或主动或被动地谋求多媒体化经营,以求实现自身与依托于网络的各类新媒介之间的整合;二是新媒体――主要是新闻网站谋求获得采访报道权,充分利用自身在传播渠道上的优势,发挥自身多媒体性、强互动性等先天性的长处的同时获得在内容渠道上的突破,谋求摆脱传统媒介的内容控制。

媒体融合方式:技术革新

媒体融合以及集团的跨媒体运营,客观上需要把各种信息进行统一采集,然后放在同一个平台上,多格式生成,多种介质,实现“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次销售”。国内一些集团正在试图建设和开发类似的新闻信息处理平台。

三网融合促使传统媒体尽快转型

“三网融合”,就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为全世界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

目前,传统媒体已经有所动作,新华社正加快新媒体战略的布局,在IPTV(交互式网路电视)、手机电视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实质性的行动,并分别与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中国网络电视台开通,据报道已经启动融资和上市计划,首期投入资金已经超过2亿元;央广传媒发展总公司获得建设银行30亿元的金融支持;湖南卫视推出芒果TV、江苏卫视打造网络电视台等等。

与传统媒体一样,新兴的媒体也借助三网融合的机遇开始了新一轮的扩张,网络、电信向传媒渗透的趋势也愈加明显,中国移动杀入媒体,开拓手机报、12580生活服务、飞信等业务,仅飞信这一小块业务,即成就一家创业板上市公司;阿里巴巴与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携手推出《淘宝天下》杂志等等。

“3G”助推 “4G”发酵

3G(第三代移动通讯技术)投入使用后,上网更加便捷,上网速度更快,使手机网络电视、电台以及其他一些新的媒体形式的出现成为可能,手机网站也会被更多的人接受。然而3G难以对传媒格局造成较大冲击。原因有几个:一是手机用户的习惯短时间内难以改变。对大多数人来讲,手机主要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电话、短信、彩信已经基本上满足了人们的大部分需求。二是手机屏幕小的问题目前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极大地影响了在手机上阅读文字新闻、电视节目的。三是3G技术还远远不能满足手机媒体的需求。

4G(第四代移动通讯技术)比3G速度更高,覆盖面更广,4G将引爆媒体融合。

不局限于一种传播渠道的传播环境得到了加强,不仅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满足企业自身发展需要,而且还能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整个行业将会有更具活力与竞争力。

媒体融合关键:创新运营模式

市场定位:“垄断者”到“集成商”的转变

市场定位应该是从传播渠道的垄断者到媒介内容集成商的转变。传统媒体着重发挥自身作为专业机构的公信力、权威性和专业能力,充分运用人才优势和丰富的新闻资源,由渠道垄断者转向做媒介内容整合和信息解读的集成供应商,以向细分的市场提供极具特色的精确营销服务为己任,这就是其在媒体融合时代的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生产模式:“全民生产模式”

媒体内部应该建立起适应媒体融合需要的六大管理平台:统一新闻指挥、统一资产管理、统一目标考核、统一人事管理、统一财务管理、统一经营平台。传统媒体不仅应该融合自身的采编功能,更应该将民众生产、社会机构生产的产品集纳在一起,汇集、整理、打包,通过全民生产模式的有效嵌入,使过去单向传输的媒体内容呈现出巨量化、多样化、碎片式的状态。这样专业的制作机构也能从内容生产中更多地解放出来,发挥自身特长,集中做好全民生产的内容聚合服务。

机制融合:“融合体成独立经营单位”

推行“模拟法人”运行模式,把每一个融合体作为立的生产经营单位,在集团的统一管理和授权范围内,各单位实行工资总额包干,各子单位享有调配内部资源的权利,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推行企业会计制度。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实施预算管理,针对各单位收入、成本、利润的不同特点设计各自的经营考核目标体系,从而建立起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行的企业化管理的基础构架。稳妥推进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打破以资历、名气、工资、学历论收入的怪圈,最终以业绩论英雄,逐步形成部门高效精简、人员优化配置、收入分配合理、内部活力显现的良性循环。

竞争机制:真正实现“制播分离”

目前,我国多数电视台也在进行“制播分离”的探索。但现阶段的制播分离模式还算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制播分离。从制作方来看,台内分离的节目制作公司,很多都没有完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尚未适应市场机制的要求,没能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从播出方看,我国电台电视台在管理上行政色彩浓厚、管理层级过多、管理模式僵化、效率低下,不适应制播分离改革的需要。

储备人才:“能写 能拍 能摄 能编”

融合后的新闻采编人员要能写稿、拍照、摄像、网编、电编,要在熟悉传统媒体制作流程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各种网络技术,这无论是对采编队伍还是管理人才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高级人才的培训,应重视战略思维、行业敏锐度的培养,使之能够用高屋建瓴的视角统筹集团内部多媒体对媒介产品生产、、营销过程中所用资源整合共享和交叉互动。另外还应在强化管理的同时,以技术手段辅助打破各媒介之间的融合壁垒,达到融合的最佳效果。

媒体融合未来:行政体制改革

“没有行政的力量很难推进,仅有行政的力量又不可持续”。在进行媒体融合的基础上,政府需要在制度设计上进行创新,理顺监管责任单位。

打破传媒壁磊

在国外的媒介融合过程中,已经逐步打破了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信的管理界限,如英国通信办公室、美国FCC等。而在国内,传媒业壁垒依然存在、多头管理的问题非常严重,不同部门之间权责不清、互相推诿,给跨媒体融合制造了很大的障碍。建立一个统一的大传媒管理机构应该是大势所趋。当然,在这个统一的管理机构建立后,逐步制定和调整相应的管理法律法规也是十分必要的。

构建现代企业制度

新媒体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本文首先对新媒体作了介绍,并对其传播形式和特点作了分析,指出目前新媒体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展开分析,最后提出自己对于目前新媒体管理的几点见解。 

 

二十一世纪就是信息的时代,有学者说过:“媒体就是信息”,可见媒体对我们社会的重要性。媒体随着科技的进步而迅速发展,由我们普遍认知的单一的报纸,杂志,电视和广播等旧的传统媒体,因对信息便捷性和丰富性的要求发展到了互联网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要求信息的个性化和开放性,又出现了移动网络、数字电视、手机传媒、户外移动媒体等多种形式缤彩纷呈的现象。 

关于新媒体的概念传媒业界的张大钟先生认为:新媒体是将数字技术、通信技术与文化产品、媒体传播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产物。新媒体不只局限在一个行政区域里,而是实现全国范围,甚至全球化覆盖;它不仅是一个单一的产业,而是与电信、移动、技术应用和终端制造等实现跨行业协作,它不再只有音视频内容,是集成和融合了各种各样的内容形态。 

新媒体在短时间内得到了飞快的发展和蔓延:视频、短信、手机电视、手机网络,数字电视,移动媒体,博克、播客等充斥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周围,成为我们生活不能缺少的部分。我们下面通过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分析比较,看到新媒体的优势,并看到媒体发展到新阶段的明显变化: 

一、1.新媒体传播迅速,传播范围广,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传统媒体传播周期长、速度慢,而且受时间、传播空间和科学技术的约束较强,尤其是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交流易受政策、国际时事的约束。新媒体传播快、效率高,范围广,不受时间、地域或国界限制,并打破了传统媒体对信息的垄断,它无处不在,并以空前的丰富性和开放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2.新媒体带来了多种收视选择和多元化的信息服务,具有交互性的特点。传统电视的传播模式大多是一点对多点的单向传播,观众对节目选择性小。新媒体时代,观众可以根据媒介形态的不同,选择自己所喜爱的方式,且使用者从一定程度上获取了传播者的能力。另外,流媒体技术的发展支持多种媒体的互动形式,采用图形化的沟通方式,让用户更直观、更丰富的表达。 

3.新媒体具有传播的多样化、个性化特点。传统媒体的传播是单向、受控、自上而下的。网络电视利用网络强大的双向交互功能和丰富的网络资源让使用者自由选择;手机电视借助完全私人化的终端力争塑造使用者的个性特征;移动电视如:车载电视、楼宇电视等则通过特定空间进行强制播放宣传,这虽引起一定争议但也有其出现并发展的市场必然。在不同媒体共同作用下,受众群体开始按照个性兴趣进行分化,流向不同形式的媒体。 

4.新媒体关注不同媒介间的融合和合作性。传统媒体间的融合性弱,且手续较为复杂。而新媒体需要彼此间的信息融合与利用,方便各媒体通过各自渠道迅速上传,使各自的信息渠道更宽阔与快捷,大大提升信息传播的高效性。 

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会伴着随之而来的问题,新媒体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例如:短信诈骗,黑客攻击导致机密的泄漏,利用网络虚拟身份传播谣言、低俗信息、甚至反动言论,对版权的侵犯等等,有的新媒体为有害信息的传播和不良舆论导向提供了平台,有的不良或非法行为因新媒体的特质和法律的漏洞而难以监管或难以发现,这对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带来了危害,也给我们有关机关部门的执行能力带来了新的难度和考验。我们需要对这些现象加以重视,审视新媒体产业的现实状况,并寻找原因,发现对新媒体管理的不足之处。 

1.我国新媒体产业的兴起和发展主要是近十年的时间,是新兴产业并且发展迅速,而我国立法没有及时跟上传媒产业发展的脚步,目前对于新媒体的立法很少,相关的立法大多是针对互联网产生的,其中有的内容适用于一部分新媒体,但是新媒体的形势越来越丰富,迫切需要制定涵盖更多新事物管理的立法,有针对性地进行监管。 

2.公众进入网络具有随意性,使得网民身份和行为具有一定的隐蔽性,难以监管。新媒体节目内容也难以监管,不同传播平台实现频繁的转播和链接,媒介平台对接入内容的合法性难以判断,从技术上也难以监控。 

3.目前新媒体的管理部门分而治之,适用于传统媒体的广播电视、电信、新闻等部门的分头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新媒体的发展要求。但国家对现有的管理体制还没有及时调整,没有形成一个对新媒体进行有效管理的机构,现有的各部门行业之间利益和权力的竞争,而且缺乏有效的监督,必然影响到新媒体的发展和管理。而且这些不同的管理部门各自制定相关的技术标准,造成了目前对新媒体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的混乱和低效率。 

4.管理技术的发展也无法及时跟上新媒体的发展变化。例如对网络安全的监控,对传播信息合法性的监测,对信号源的测定,对网络传输速度或信号质量的保障等受到了一定的技术限制,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还有待于新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 

三、针对以上现阶段新媒体管理出现的问题分析,我们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新媒体的科学管理和规范,引导这一产业顺利健康地发展壮大。 

1.加强完善新媒体的立法,使这一产业不同形式的细节管理上能找到法律依据,以规范对新媒体的管理。 

2.对目前不同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进行梳理,或整合合并,并对权力范围作适当调整。增进管理部门的沟通和配合,并采取措施对管理职能的实施进行有效的监督。而关于管理体制得完善,有待于我们共同作积极的探索。 

3.加强对新媒体平台传播内容的监督和管理,提高媒体从业人员的素质,加大对传播违法视听内容相关人员的惩处力度,推广举报制度,并制定奖惩措施。 

4.重视新媒体产业的监管,并强化技术监管,注重培养新的技术人才。 

总结: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媒体的内容和形态也是不断丰富和发展变化的。在新媒体以各种形式已经遍及我们生活的周围的时期,加强对新媒体的有效管理,不仅仅是对媒体行业的规范,也牵扯到社会的稳定和安全,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思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