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简述思想政治教育

简述思想政治教育

简述思想政治教育

简述思想政治教育范文第1篇

1学生:我的人生我想做主

我校学生主要来自各县(市)、区、乡、镇、村等,年龄在14~18周岁,这一年龄段既是人生中最青春灿烂的美好时段,也是极易叛/!/逆的心理阶段,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形成了特定的需求。

1.1学习动力调查中,当问到“你为什么选择学习医学”时,63.36%的学生的回答是“父母给选的”,仅有23.40%的学生认为“适合自己的性格特点”,9.69%的学生认为“医护人员的待遇好”。对于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大多数学生的认识是积极向上的,比如66.35%的学生认为人生价值主要体现在对社会贡献的大小,64.85%的学生认为其理想是为国家作贡献。值得注意的是,涉及现实的生活目标时,46.93%的学生认为自己主要是为了赚钱,42.51%的学生认为是为了实现人生价值,9.34%的学生考虑得很符合实际———衣食无忧,另有1.22%的学生仍有其他选择。这说明,经过数年的学校教育和现实生活,多数学生倾向于积极的人生奋斗目标,而生活压力又使学生不得不考虑实际的衣食住行,这也是无可厚非的。学校和教师应有意识地将学生的理想追求引向正确的方向。

1.2做人处事68.38%的学生认为当自我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会选择“先人后己”的处理原则,选择“利己但不损人”和“见机行事”的学生各占12.18%和4.22%,这反映出学生“明哲保身”和“见风使舵”的处世方式。需要警惕的是有18名学生选择了“不惜损人利己”的方式。当发现同考场的学生考试作弊时,选择“装作没看见”的学生比例高达38.00%,其次才是“善意提醒”(28.98%)。而当看到有人不讲公德时,却有约92.00%的学生会“严肃指出”或“委婉指出”,仅有7.82%的学生“就当没看见”,这或许反映出学生对考试的排斥,却也在对比中反映出了他们对高尚道德的向往。综合来看,受到社会影响,学生倾向于“务实”的作风,同时也依然保存着对积极的理想人生的向往,教师应了解学生的思想需求并将其引向积极的方面。

1.3成长成才依据马斯洛需要理论,每个人都有被认同的需求,风华正茂的青少年当然也不例外。学生在树立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同时,也期待能够被他人、集体和社会所认可,因而会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会不由自主地去迎合所谓的“大流”。例如,62.14%的学生经常谈论的是日常学习、生活话题,93.86%的学生听到国歌或看到国旗时会感到自豪,当问及“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行为表现在哪些方面”时,93.57%的学生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努力学习、遵纪守法”,这些都说明学生对主流社会规则的追求。但我们也注意到,有69.67%的学生认为自己信仰“实用主义”,这说明社会规则在某些方面存在着消极影响。同时,我们还了解到学生需要帮助、渴望交流。比如,面对挫折虽然50.71%的学生会“积极总结教训并努力进取”,但是也有38.56%的学生需要或长或短的时间才能调整恢复,甚至有10.43%的学生认为自己需要他人的帮助才能走出阴影,这也为我们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和咨询提供了依据。

2教师:理论与实践要结合,师生要互动

在调查中发现,56.29%的学生认为对自己思想和价值观形成影响最大的人是教师,38.48%的学生认为是父母或抚养人。这说明了教师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学生对教师的期望大过父母,并对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期望。然而,仅有38.31%的学生表示喜欢上思想政治理论课,72.16%的学生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应主要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3.91%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帮助自己提高了自身素质,32.94%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他们未来的工作也有帮助,45.28%的学生表示最喜欢思想政治教育课以“实践活动”的方式出现,或是“理论与实践活动相结合”(36.32%)的方式,仅有18.16%的学生喜欢理论课的方式。从教学角度来看,这说明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方式需要开拓创新,教师要与学生有真诚的互动交流。作为明确教育理念的教育者,教师应掌握“润物细无声”的渗透方式,尤其是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更需要“随风潜入夜”的潜移默化,不能生搬硬套和拼命灌输。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以德服人,树立榜样。其次,教师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心理特点,因材施教,真正明白学生对生活和学习的期望。无论是德育课教师还是其他专业课教师,都应秉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真诚对待学生,同时能够给予学生自我成长、自我管理、自主表达意见的空间。

简述思想政治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外语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一、中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相关研究

关于我国学者对中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研究已经形成相对完备的学科研究体系,公开出版发表诸多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著述。研究主要从中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问题研究和实践问题研究两方面体现。

第一,理论问题研究。学者们主要从中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范畴和教育过程构成要素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在基本范畴层面,主要包括对中国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历史发展、理论价值、学术地位、主要作用、理论本质等理论研究。如“以完整、准确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为理论基础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要始终坚持以整体性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为指导;另一方面,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近伟大成果为指导。”(1)在教育过程构成要素层面,主要包括中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教育内容、途径方法、教育环境等理论研究。如“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教育对象制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使他们具有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方向,较高的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理论素养,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审美情趣。”(2)大多学者认为教育内容应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等主要理论内容。关于研究的途径方法,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视角和方法呈现多样化趋势。从宏观论证到微观证明,从规范研究到实证分析,从人文科学的描述法、元理论分析、经济分析到自然科学的数学方法、建模方法等都有所涉猎。

第二,实践问题研究。关于中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问题研究,其研究具体内容有所差别,基本都是围绕其实践的实效性进行研究的,研究思路大致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寻找对策解决问题。中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教育理念、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等。如梁金霞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点问题现状》、冯刚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房晓梅的《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张秀荣和韦磊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热点问题》、张苗的《工具理性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邹楠的《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仲兆华的《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问题及根源》等文章,都是从中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层面进行探讨的。再如我国学者张再兴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徐艳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论》、李伟的《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苏启敏的《价值反思与学生评价》、张秀荣和王瑞荪的《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等文章,就是从解决中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题维度来进行论述的。由于中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教育方法侧重单向灌输和说教,缺乏灵活多样的艺术方法,收效甚微,因此必须建立起教育者与受教者地位平等的双向交流模式、隐形教育模式,采取教育途径多样性与多元化的手段,从而有效提高中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由此可见,从宏观层面上看,我国学者对中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为发展与完善中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也为本文将进行的中国高校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了充分的研究基础。

综上所述,目前关于中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研究,还缺乏充分的调查研究,大量的资料是重复的,新意不够。相关理论大多是对现实环境的客观性陈述、对面临问题的滞后性罗列以及对未来发展的理想主义式期盼。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第一,许多重要概念没有做出明确区分和科学界定。现有许多含混不清的概念,如高校政治思想工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想教育、高校政治教育、高校政治思想教育、高校德育等等,这些概念没有进行明确区分和科学界定之前,无法建立统一科学的学科理论体系。第二,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学术研究的应然程度较高,实证程度不够,仅仅依凭理论思考与逻辑演绎来构建应然性的原理原则,应结合实践进行科学的调查研究并进行多维度的实证分析。第三,理论研究方法不够丰富,目前研究方法虽多种多样,但基本上是囿于借鉴其他学科的常用研究方法。而且定性研究多于定量研究、经验问题研究多于理性分析研究、静态描述多于动态分析、宏观研究多于中微观研究。第四,在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专业课进行渗透的研究方面,学者基本都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性,但是在宏观层面研究较多,而在微观层面研究较少,具体措施或结合何种专业的研究大多不够全面或可操作性不强。

二、中国高校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相关研究

目前,关于中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相关研究已形成专业化研究体系,但从结合高等院校学生专业背景的角度进行专题研究的成果数量却十分有限。主要集中在中国高等院校艺术专业背景、航海专业背景、医学专业背景等专业领域背景当中,艺术专业背景研究如我国学者何勇和程辽撰写的《职场需求下的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陈妍的学位论文《艺术类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尹振永的学位论文《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辽宁大学硕士研究生陶思璇的学位论文《综合大学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山东大学硕士研究生孙传辉的学位论文《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徐彩萍的学位论文《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山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黄敬芯的学位论文《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等;航海专业背景研究如大连海事大学硕士研究生郭海峡、邱爱红、刘思、刘明明、田沙沙的学位论文《航海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研究》、《航海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研究》、《我国航海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航海类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和改进对策》、《航海类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等;医学专业背景研究如吉林大学硕士研究生刘汉君的学位论文《医学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山东大学硕士研究生刘蔚的学位论文《“90”后医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西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石春兰的学位论文《医学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讨》、我国学者李久东等撰写的《医学类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等。可见,其著述形式主要是以高等院校研究生学位论文为研究成果,偶尔散见于期刊等文献。这些结合中国高等院校专业背景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大都缺乏理论性和专业性,仅简单罗列各个不同专业背景的特殊性,并加以简要分析,分别指出高等院校中具有专业背景的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并试图阐述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源和对策。

从外语专业背景进行的系统化理论研究就更为鲜见,只有河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代晓雅的学位论文《高校外语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其对策研究》、河南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王婷的学位论文《高校英语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姬喻波的学位论文《外语专业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状及其教育对策研究――以四川外国语大学为例》等数篇文章。

另外还有二十余篇期刊论文形式发表的论文。首先,如以概括中国高校外语专业学生的特殊性为出发点,分析并论述相应问题对策的文章《高校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征及其思路》(漳州师范学院学者项梅)、《外语专业大学生的特点及教育对策》(商应美等)、《外语类大学生思想素质教育刍议》(彭海)、《外语专业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引导对策探讨》(河北北方学院学者段汝和)、《试论提高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集美大学学者肖振南)、《外语专业女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策略分析》(苏惠芬等)、《新时期加强外语专业班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高荟等)、《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研究》(黑龙江大学学者曲亮等)、《高职院校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心探析》(萧君虹)、《新时期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伍廉松)等文章,这些文章主要阐述了中国高校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这些学者普遍认为中国高校外语专业学生具有专业学习背景、教育生活环境、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等特殊性,并针对这些特殊性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原因分析和宏观对策研究,但这些研究重复率较高,大多是对特殊性和对策进行宏观层面的罗列和泛化研究,没有深入研究导致中国高校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困境的深层原因,也没有从微观层面出发给出具体对策和方法路径。

其次,如从中国高校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角度进行论述的《入世后外语院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北京外国语大学学者曹文泽等)、《关于外语院校实践育人模式的思考》(大连外国语大学学者李宝章等)、《外语院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四川外国语学院学者陈洪丽)、《新媒体时代外语类高校思政工作创新策略研究》(西安外国语大学学者迟鸥)、《外语院校育人特点分析》(西安外国语学院学者刘伟)、《对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探索――以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为例》(成都理工大学学者张钊等)、《加强独立学院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讨》(广东海洋大学学者谢睿萍)等文章,这些文章大多从高校学生德育管理工作的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在中国外语类高等院校的管理层面论述了外语专业背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特征和基本对策。

再次,如将中国高校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放在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中进行研究,重点在于分析外在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强调解决思想政治教育问题途径的信息化和网络化。《网络时代外语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重心》(刘练)、《互联网时代外语专业学生的思政教育》(x睿萍等),这些文章虽然及时关注了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信息化特征,并根据时代背景对中国高校外语专业学生的特殊性进行了合理分析,但并未将导致中国高校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困境的根本原因及解决困境的对策路径与时代背景直接联系起来,也没有做出系统化专业化的深入研究。

第四,如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教学方面的论述来研究中国高校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问题。《浅析外语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困境与对策》(四川外国语大学学者张庆虹)、《形势与政策教育对外语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影响研究》(闫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文化哲学研究》(张家政)、《涉外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探略》(笔者)、《浅析在外语专业学生中开展跨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田雨)、《思想政治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杜琳娜),这些文章大体分析了目前中国外语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面临的现实困境,从宏观层面提出一些相应对策路径。也从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外语专业课的两种课程教学角度对中国高校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研究,结合外语专业学生特点进行外语专业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相互渗透的教学方法。这对于改进中国高校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现状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但这些文章大多没有对导致中国高校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现实困境的根本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提出的对策和路径不够全面具体,同时实际操作性不强。

综上所述,从整体上看,以上相关研究成果还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外语专业背景下中国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研究依据,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提出了部分值得深入研究的理论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但在相关研究成果中还是缺乏权威性著作和系统性论述,经验问题研究多于学理性研究,静态描述多于动态分析,宏观理论研究多于中微观理论研究。现有研究成果大都是简单罗列中国高校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泛泛分析导致这些困境产生的根本原因,进而从宏观层面给出相应对策和路径。因此,结合时代特征、社会背景对中国高校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系统研究、对其内涵做出准确解读、对其理论价值进行科学分析、对其困境及其产生根源做出详尽论述、对其调适路径和对策方法进行合理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前言》,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张秀荣,韦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热点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冯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5]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6]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注释:

(1)张耀灿,郑永廷等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简述思想政治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改进;创新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在谋求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上始终坚持走改革开放的道路。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处于改革开放的发展时期,社会生活方式以及社会组织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与此同时,如何改进和创新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下文将从以下几点展开具体论述。

1.认清形势,强化教育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加深,我国形势日益发展,近些年,我国企业政治思想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体制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下,我国企业中传统的道德标准以及职工价值取向等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由于传统的道德标准、价值取向等于市场经济的价值观念等发生了冲突,我国企业部分干部以及职工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理想信念也随之有了动摇。当今企业中,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思想政治问题。拜金主义的影响下,我国企业中出现了众多损人利己、假公济私现象的发生。为此,强化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迫在眉睫。下文将从加强理论教育、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加强道德法制教育三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1.1加强理论教育

根据我国国家社会主义的性质,我们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理论依据,根据我国企业市场经济的特点,对企业职工进行深层次的理论教育,从根本上改善企业职工的思想内涵。这是从加强理论思想方面进行教育的简单概述。

1.2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上文提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体制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下,我国企业中传统的道德标准以及职工价值取向等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由于传统的道德标准、价值取向等于市场经济的价值观念等发生了冲突,我国企业部分干部以及职工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理想信念也随之有了动摇。因此,加强理想信念的教育至关重要。根据上述情况,应当不断对企业职工灌输正确的信念和理想的知识。学习共产主义的宏伟目标,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社会利益和共产主义的利益结合起来,从真正意义上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以上是从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方面的简单概述。

1.3加强道德法制教育

上文提到,当今企业中,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思想政治问题。拜金主义的影响下,我国企业中出现了众多损人利己、假公济私现象的发生。因此,加强道德法制教育迫在眉睫。针对以上种种现象,应当不断向企业职工灌输道德和法制知识,加强其职业道德,培养起社会公德心。并且不断向企业职工讲述违法乱纪的后果以及惩处措施,使其从真正意义上认识到犯错的严重性。以上是从加强道德法制教育方面进行的简单概述。

2.抓住重点,从领导干部做起

领导对一个企业起着带头作用,他的行为和思想直接影响着企业职工的行为。因此,要加强企业思想政治的提高,必须从领导做起。领导廉洁则职工廉洁。如何对企业领导进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教育,需要做很多工作。首先,领导是企业廉洁的象征,因此,要从领导做起,经常对领导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对其讲述企业里腐败现象和对这种现象的惩处力度。对领导进行党内思想教育,使每个领导都能真正意识到其权利和责任。另外,要加大企业领导对企业职工的监督。领导作为企业职工的管理者,应当对企业员工进行思想教育。同时要从根本上保证企业员工的利益,在兼顾企业合理向前发展的同时,将员工利益放在首位。最后,企业领导要对员工的生活做到基本的了解,关心每一个企业员工的生活。从内心激励每一个员工。对于生活上出现困难的员工,要积极帮助,热心鼓励,把思想工作落实到人民群众中去。以上是对抓住重点,从领导干部做起的详细阐述。

3.拓宽渠道,使职工群众变主动

新形势下,我国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由最初的传统台上讲台下听和领到自己说,企业职工象征性的听听,变为现在的由企业职工主动学习新的思想政治观念。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企业的思想政治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样就要求企业职工通过自主学习,拓宽思想政治学习的渠道的基础上,加大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提高企业职工的整体素质水平。下文从不断提高企业职工自律意识、增强企业职工的参政意识和健全企业民主监督的管理制度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不断提高企业职工的自律意识有助于使企业职工从本身意识到学习思想政治观念的重要性。企业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例如《劳动法》等。企业通过与企业职工签署劳动合同等相关劳动协议,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利益,从而增进企业职工的自律意识,使职工有主人公的意识,其次,在企业职工的参政方面,要加大企业职工的参政意识。通过企业职工对企业的领导阶层进行监督,保障腐败现象少发生。最后,民主管理有助于营造企业的廉洁氛围。为此企业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不仅仅要增强企业职工的自律意识,还要增强企业职工的民主参政意识,从而对整个企业进行监督,强化企业的民主化管理。这需要实施相关措施。例如:可通过建立纪委工会组织协调等进行企业的监督机制。另外,可通过积极加大对企业相关信息的对企业员工公开,使员工能够了解企业的全部,从而对企业进行更彻底的监督。企业处于被企业员工全面监督的体制下,有助于保障企业职工个人的利益,也有利于为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从而切实保证到企业职工的利益和企业本身的稳定发展。以上是对拓宽渠道,使企业员工便主动的具体概述。

4.总结

总而言之,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是每一个企业得以平稳发展的基础,这样企业才能真正做到更好更快的发展。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上文提到了强化教育、对领导进行思想教育和在职工群众方面,使其由被动变主动的方法,相信我国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会顺利进行。 [科]

【参考文献】

[1]席瑞.试论政工师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与策略[J].中国科技投资,2013,11(26):45-49.

简述思想政治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 系统论; 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合力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1)05-0005-0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教育中最根本和最重要的教育职能,更是一项理论性、实践性、科学性和系统性很强的工程,加之教育者本身具有的可塑性、可染性、可习性、可知性和可变性的特征,又决定了其教育效果的好坏不仅只取决于一个教育单元的努力,而必须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和资源,在充分发挥作用的同时,又密切配合,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合力。

一、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中外历史考查

综观古今中外思想政治教育史,我们无一例外地发现,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收到如此效果都是最大限度地调动了社会各层面的积极因素,反之单凭学校这一个教育单元,则很难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任务。

1.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简述――儒家教育思想为例

儒家教育将思想道德教育模式建立在了古代伦理道德基础上,这是其教育合力形成的根本原因。在被教育者和国家的关系上,形成了家、国一体的原则和政治与伦理融合的价值体系,通过“三纲领”(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身、家、国、天下联为一体,通过这种教育合力,激发了教育者内在的求知欲望。封妻荫子与报效国家两大动力,成为激励古代儒生穷经皓首而又矢志不渝的强大向心力。在被教育者和家庭的关系上,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按贵贱有等、长幼有序的原则,通过“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把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支配与被支配的等级关系及由此衍生的关系(如师生、师徒等)确立起来。于是我们看到了家庭教育中的“孟母择邻”与“岳母刺字”,懂得了“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道理,理解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合理教育思想。正是这种思想政治教育格局,把被教育者与国家、社会、家庭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最大的教育合力,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占主导地位,并仍然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2.西方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简述――以美国教育思想为例

经历了中世纪漫长而艰辛的蛰伏,西方社会终于迎来了文艺复兴的曙光,哲学史、思想史均在此时狂飙突进,并成为现代欧美教育合力思想的渊薮。以美国为例,美国自独立战争以来,逐步形成了所谓的“政治社会化”的公民教育理论体系。这个体系强调,政治社会化的过程,是统治阶级通过传播政治文化,进行公民教育亦即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为了有效推进政治社会化过程,政治社会化理论特别注重对实际运作过程的研究,即一方面,作为政治共同体的个体成员,如何接受政治文化,逐渐形成自己的政治观念;另一方面,政治共同体作为整体,如何宏观传播政治文化,以形成两者辩证统一的教育合力体系。这一任务是通过不同的政治社会化机构共同完成的,第一类政治社会化机构被称为“初级群体”,主要有家庭和同龄群体。同龄群体由地位平等、关系密切的成员所组成,如同学、同事、兄弟姐妹等。第二类群体被称为“次级群体”,主要有政党、工会、教会、学校、大众媒体等。不同的政治社会化群体发出共同的教育信息,形成共同的教育合力,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良好公民。[1]

二、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观点论述

思想政治教育合力问题从马克思开始就得到了中外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们的广泛关注,各种论点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哲学基础和理论支撑。

1.马克思、恩格斯的相关观点

马克思主义在论述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时,阐述了许多关于合力的科学理论。“个人的全面性不是想象的或设想的全面性,而是他的实现关系和观念关系的全面性”。[2]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同时提出,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恩格斯在深刻阐述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交互作用的辩证关系时,提出了重要的历史合力论。他说:“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3]在今日看来,恩格斯的理论还是震聋发聩的,事实上他已经揭示了教育合力的根本原理,这既为我们协调社会各种力量,形成良好社会环境提供了指导,也为我们综合各种教育,形成教育合力提供了思路。

2.党的几代领导人对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论述

我们党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合力的形成。早在1957年2月,就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各个部门都要负责。共产党应该管,青年团应该管,政府主管部门应该管,学校的校长教师更应该管”[4]。1978年4月22日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我们希望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各个有关部门的同志、整个社会的家家户户,都来关心青少年思想政治的进步”[5]。在《关于教育的谈话》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仅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和社会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只有加强综合管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年轻一代才能茁壮成来起来。”还特别强调,“思想工作是全党的工作,不仅宣传部门要做,各级党委和企业、农村、学校、街道等基层组织要做,各级行政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也都有做群众思想工作的责任”[6]。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一项重要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要把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动员起来,把社会各方面的资源整合起来,使它们充分发挥作用、密切配合积极营造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3.当前学术界的主要看法

关于合力的定义,当前的理论界主要提出了下述看法。有研究者认为,教育合力是一种新的力量,是在一定的时间和教育环境下,影响青年思想的各种因素通过各项教育活动的有机联系和最佳配合所产生的综合效果,其目标是通过各种不同渠道对青年进行不同层次的思想教育,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教育合力通常表现为三种形式:第一种称为最大教育合力,又称正合力,是指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环境目标一致、协调得当可以形成最大教育合力;第二种称为较好教育合力,是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紧密配合,但教育环境处于中立状况,好坏各半,虽然每项教育设计周密,实施较好,但由于环境缺失,因而教育合力小一些;第三种称为负合力,只有教育者主观积极,而受教育者和教育环境均起反作用,由此产生了相互抗力,出现了教育负合力。

三、用系统论观点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内涵

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西方引入的“老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和“新三论”(耗散理论、协同论、突变论)为我们处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各种问题提供了新视角和新方法。应用系统论原理审视我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问题,是当前值得关注的新课题。

1.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系统各要素分析

系统(System)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是由部分构成整体的意思。今天人们通常把系统定义为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在这个定义中包括了系统、要素、结构、功能四个概念,表明了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三方面的关系。系统论的创始人是美籍奥地利人、理论生物学家L・V・贝塔朗菲。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新质。正如亚里斯多德所说“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方法,就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并优化系统观点看问题。

如将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看作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中就包括“三体一要素”四方面要件。“三体”即指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环境;一要素即指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教育实践活动的总和。

2.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系统各要素的辩证关系

“三体一要素”在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系统中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从地位上讲,体是本原性的,要素是非本原性的,体是要素演化和产生的根源,要素是体派生出来的;其次,从独立性上讲,体是独立的实体,要素具有相对独立性,是体的创造物;再次,从目的上讲,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要素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我们这里所指的教育单元包括:个人、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这里提出的“社会”,是一个狭义的教育概念,它是相对于家庭、学校、政府而言的,与上述三者是并列关系,而并非从属关系。这里的“社会”特指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宣传部门、文化部门、司法部门、社区及其他部门。

3.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系统构建

基于对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各要件的分析,要想形成最大的教育合力,把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环境三者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组织、调控、优化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教育实践活动,使其发挥育人的最佳效能。

首先,教育者要发挥主体的主导作用。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始终发挥着正向作用。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形成的决定性力量,要在掌握受教育者情况、制订教育规划,建设校园环境、控制教育影响,转变受教育者思想和了解变化和调控过程四方面发挥作用。

其次,受教育者要发挥客体的能动作用。受教育者即教育对象,在“三体一要素”中占主要地位。在教育合力的形成过程中,由于受教育者具有矛盾性、复杂性和局限性等特性,使得其与教育者的要求之间必然会产生矛盾。如果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目标一致,教育效果就好;反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目标相左,我们的工作就会事倍功半。这就要求我们注意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注意发挥教育者的能动作用,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使其与教育者的教育目的指向尽量一致,这才能使教育目标得到有效贯彻。

再次,教育环境要发挥载体的推进作用。教育环境即家庭、政府(及相关教育指导部门)、社会的总称,在“三体一要素”中占关键地位。教育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形成的决定性条件,它持久、无时无刻地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完成效果,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结果最终也要通过社会来检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支持,特别是在大学由社会的边缘逐渐进入到社会中心的时代,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技术发展,学校再不是远离社会的净土,这就要求我们改变过去单纯依靠学校封闭式思想政治教育单一模式。要正确应对各种环境因素,区分其积极和消极作用,正确发挥环境激发力的积极作用,及时消除或抑制环境消沉力和环境破坏力的消极影响,进而形成最大教育合力。[8]

第四,教育要素要发挥连接协调的媒介作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教育实践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形成的工具和中介,通过这些要素将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串联和运转起来。如果说“三体”是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这台“计算机”的“硬件”部分,而“教育要素”就是它的“软件”部分,计算机的效能发挥如何,不仅需要海量的硬盘和内存支撑,还需要高效、合理的程序来运行,以起到效果。尤其是面对着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不断明确教育目的、完善教育内容、更新教育手段、充分运用教育实践乃是教育合力发挥的内在动因。

此外,居于一个系统中的“三体一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我们的任务不仅在于认识每个要件的特点和规律,更重要地还在于利用这些特点和规律去控制、管理、改造或创造系统,使它的存在与发展合乎人的目的需要。

总之,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研究既是传统的、更是崭新的;既是立足现实的,更是面向未来的;既需要理论上的不断创新;更需要实践上的脚踏实地;既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研究的关键点,更是相关部门提高认识及采取措施的着眼点。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并在实际工作中认真加以落实。

参考文献

[1] 王瑞荪.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81.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 文集(第七卷)[M].北京: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1999:226.

[5]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6.

[6] 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655.

[7] 李月玲,武步成.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长效合力机制的构建[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7):152-154.

[8] 甘均良.试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机制的价值功能及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07(5):82-83.

收稿日期:2011-06-10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理论研究与模式构建”(12514136)

简述思想政治教育范文第5篇

 

当然,思想政治的教育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开设课程,这是一个大的工程,也需要课下、生活中的思想方面的教化和指导。

 

通过此,“素质教育”会取得大的进步,收获惊喜。谈及思想政治教学于时下“素质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值得说明此基础性作用的意义就是于学生学习其他知识的一个“基石”,可以保障学生在学习其他方面知识、技能时有一个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掌控力”。

 

思想政治教学作为时下高校所开设的一门必修的公共课程,在学生思想意识形态的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并且也是时下“素质教育”重要的步骤。在当下的一些高校,所开设的政治教学课程最主要的就是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大学生对此方面的认识和理解。

 

当然,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高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也有决定性作用,是时下“素质教育”的最最基础性的步骤。在思想方面,思想政治教学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且合理的世界观,在对待人事方面有正确的角度和理解。在政治立场上,思想政治教学也可以帮助人们确立明确的政治方向,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为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良好的社会环境。

 

以下的论述主要以思想政治教学对时下“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为大的论述命题,多方面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当下大学生的学习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也一定程度上研究和探索思想政治教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环境下的“先锋”作用和重要的功能。在此,我主要分为三点来简单的论述思想政治教学于时下“素质教育”的基础性作用。

 

一、思想政治教学为当下学生的学习成长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源泉

 

在当下的“教育”大背景下,思想政治教学可为学生的学习成长提供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源泉,也即是说学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在学校人才培养中可以不断完善、加强他们思想品德修养,提高学生人文化道德素养和素质。

 

当今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多元文化的交流并存,人们的功利目的都会变得很强,在此环境下,一个良好的思想文化素质是非常关键的,一方面是因为一个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是人才成长的重要条件之一,另一方面一个良好的思想文化素养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过分的“功利”目的所带来的危害。在“素质教育”的大目标下,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切实志向,在学习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积极的上进心。

 

同时,“素质教育”的大目标下,思想政治的教学工作扩大学生的“精神维度”,为学生的学习成长提供强大的精神源泉,以促进其不断的成长。在时下的“素质教育”中,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源泉是学生成长的精神支柱,这种精神支柱在人才成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思想政治教学为当下学生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素质教育”要更好的实行和达成,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是非常重要的。自古以来,文人贤客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也都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人才的发展。当下的“素质教育”大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不单单是取决于学生自身的主观努力程度和其本身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还相当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环境和社会条件的完善与否。“回溯”历史长河,每一个阶段都会又不一样的文化发展情况,有的时段好,有的时段坏。

 

在某些历史时段人才辈出,群星灿烂,正所谓的达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高度,对中华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和贡献,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伟大精神财富。然而有的时代则相对比较沉寂,文化活动相当少,也缺乏较好的文学成就。在此,以上的一系列的举例论述并不是为了单单说明哪个历史时代的人聪明,哪个历史时代的人愚笨。

 

论其根本目的,我想说明的是社会环境于当时整个文化繁荣发展的影响。回归到当下,在“素质教育”的大目标下,教育的成功完善发展会有多发展的原因,然而,虽然是多方面的,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也是非常关键的。

 

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风气。当下的思想政治教学为学生的学习成长正提供了这样一种良好的社会环境,可以为国家的人才培养、“素质教育”大目标的完好实现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思想政治教学为学生的学习成长提供明确的目标指导

 

当下的“素质教育”中,于学生而言,一个明确的目标是非常重要的。思想政治教学为学生的学习成长提供了明确的目标指导。

 

在学习的教育体系当中,思想政治教学是整个“素质教育”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可以为学生在学习上、生活上明确他们所想要达成的目标,同时也是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在整个教育的大体系中,思想政治教育也为整个部分奠定了教育的方向,有带头的作用。

 

在学生的教育大环境下,我们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决定了学校培养的人才应当具备一些共同的基本素质,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思想政治素质。在以前的教育工作报告会上,前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说:“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充分认识思想政治素质在人才素质结构中的重要位置,对于正确把握人才的标准,有效培养人才至关重要。

 

因此,思想政治教学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了明确的目标指导,可以提高学生的努力程度,也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一环。

 

综上,在现时的教育大背景下,“素质教育”是先导,也是大目标。思想政治的教学工作于时下“素质教育”的开展实施有着基础性的作用。以上的论述主要从思想政治教学对学生精神动力和精神源泉、为学习提高良好的社会环境、为学习提高明确的目标指导等三方面来论述。当然,以上的论述有不足和缺处,望得到公正合理的批评和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