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微电影发展报告

微电影发展报告

微电影发展报告

微电影发展报告范文第1篇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认真抓好几个方面:一是电视播出机构播出电视剧要坚决遏制过度娱乐。各电视台尤其是卫视综合频道要认真复审已排播抗战题材剧目,及时修改和调整存在过度娱乐的剧目,对无法达到标准要求的要坚决取消播出安排。二是确保现实题材电视剧在播出中的主导地位。要创作播出更多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展现丰富多彩现实生活、表现改革开放时代精神、真正“接地气”的优秀电视剧作品。三是坚持精品路线。四是逐步提高公益题材电视剧播出比例。五是坚决服从电视剧播出调控大局。(来源:搜狐传媒)

人民日报:假如没有传统媒体

传统媒体如果不复存在,新媒体也无法健康发展。如果没有传统媒体的求证和制衡,网络谣言在舆论场中会更加泛滥猖狂;如果没有传统媒体的整合和梳理,碎片化的信息可能永远不能拼凑出事实的真相;如果没有传统媒体的严肃和坚守,花边八卦和低俗信息会迅速充斥整个网络空间。

舆论环境就像波涛汹涌的大海,每天嘈杂不休的信息洪流永远是时代的表象,在表象下面流动的才是一个时代的真相。我们需要随时的信息更新,也需要严肃的新闻报道。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就像两个轮子,厚此薄彼或非此即彼都无法支撑起当下的时代。(来源:人民网)

曹林:不能把正常批评与合理怀疑归为假新闻

近日,假新闻不断突破着公众想像力,引起了社会对谣言和假新闻的反思。我的观点是,假新闻当然需要依法惩治,造谣者也必须依法受到追究,这是原则。但与此同时,也须警惕借“造谣”指控,异化为打压异见者、压制不同观点的棍子,借“假新闻”这种污名标签垄断话语权。

有必要弄清楚,哪些信息不是假新闻。事实和真相并不是一次性呈现的,它的呈现是一个过程,真相呈现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混杂的信息出现——新闻报道也是一个不断接近真相的过程,记者调查发现新的事实,可能会此前的判断,并不意味着此前的报道就一定是“假新闻”。其二,并不是没有确凿事实依据的信息就都是假新闻和谣言,公众在很多事情上拥有合理怀疑权,不能把合理的怀疑污名为谣言。其三,并不是新闻发言人给戴上一个“造谣”的帽子,那就是谣言了。

对真的“假新闻”和“造谣者”需要惩治,但不能将对“假新闻”的阐释扩大化、垄断化,不能把正常的批评、合理的怀疑和善意的求证都归到假新闻一类,从而异化为打人的棍子。(摘自《中国青年报》)

唐润华:中国媒体可借鉴美联社严禁转发社交媒体未经证实信息:

今年5月,美联社了社交媒体规范的最新修订版,做出了更为严格的规定,严禁员工在社交媒体上转发未经证实的传闻,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研究员唐润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样的规定是必要的,而且对中国媒体具有借鉴意义。

唐润华称,美联社的规定概括起来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媒体工作人员在社交网络上的行为虽然是个人行为,但与其所在媒体机构是分不开的,因此,不能违反该机构的价值观与行为守则,不能损害所在机构的利益与声誉,“这些也是中国新闻工作者应该遵循的”。(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韩磊:我不认同自媒体人抱团就是“抱团忽悠”

针对自媒体扎堆及自媒体人抱团的舆论,21世纪传媒新媒体部的总经理、微信公号“深夜谈吃”的运营者韩磊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抱团取暖这个问题不止出现在微信公众号的领域。但凡新鲜事物,自身弱小,又为传统势力所不屑,唯有抱团、互相帮忙,才能生存和发展。至于‘抱团忽悠’这个评价我不认同,微信公众号的媒体价值和商业模式现在还不清晰,此时的营销努力很容易被人当作是‘忽悠’,有些纸媒发行量几万,对外也敢号称几十万乃至百万,这难道不是忽悠?”(来源:搜狐传媒)

周人杰:谁在为虚假广告“背书”?

虚假广告为何屡禁不止、屡查屡犯?这其中,固然有广告者的利欲熏心、诚信缺失,报纸、电视等大众传媒也难推失察之责。事实上,正是一些媒体采取默许放任态度、忽略广告审查职责,给了造假者可乘之机。在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它们以媒体的公信力为虚假广告“站台”“背书”,推波助澜,成了虚假违法广告投放的“重灾区”。

根治虚假违法医药广告的泛滥,需要重申媒体责任,不给弄虚作假者以媒介出口。大众传媒应更加审慎地对待医药类广告,绝不能“给钱就登”。监管部门更需严肃追究违法违规媒体的连带责任,斩断利益链条,严把虚假广告传播的关口。(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将出新规打破“唯收视率”怪圈

记者5月20日获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以下简称广电总局)近期将出台22条规定,治理电视剧市场乱象,内容包括对古装剧比例、涉案剧定义、收视率等问题都有严格规定,特别是将对收视率评价体系进行整顿,调整样本户比例,力图打破“唯收视率”怪圈。

据知情人士透露,广电总局近日召集各电视台相关负责人在南昌举行会议,表示下半年将大力整顿收视率评价体系。首先,将整顿索福瑞收视取样体系,根据文化、收入水平调整样本户比例,并要求样本户数据对广电总局和国家统计局公开,对异常样本采取取消资格,追究法律责任;其次,电视剧“唯收视率”的评价体系将会改变。(摘自《新民晚报》)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规:无许可证将不得拍爆破戏

近日,国家广电总局的网站上了关于影视烟火爆破技术人员考核的公告。据了解,去年公安部和广电总局曾新的影视烟火特效作业安全管理办法,规定从7月1日起,凡未取得《爆破作业单位许可证》(营业性,仅限影视烟火)的单位均不得实施影视烟火特效作业。这就意味着未来影视剧的烟火爆破工作要走向专业化。

据业内人士分析,虽然抗战剧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在未来几年它依然是热门题材之一,抗战题材就意味着大量的爆破戏,因此,现在国内就亟待培养大量的专业爆破人员,这时候的专业考核无疑是场及时雨。(摘自《北京晨报》)

全国云报纸技术应用平台启动

在互联网时代,传统平面媒体的突围方向何在?“在云端”成为了全国几十家媒体达成共识的选择。近日,全国60余家媒体在北京启动成立了全国云报纸技术应用平台,其中29家全国主流报纸签约该平台,联手开启了云读天下的传统媒体新时代。

京华时报云战略中心副主任王思伟介绍,云报纸就是利用图像识别的技术,让读者可以通过智能移动终端对报纸感兴趣的图片进行拍摄,从而打开整个云端对应的更多的多媒体的互动信息。云报纸的优点:首先在新闻上突破了版面的限制,可以通过报纸的入口实现网络的直播:其次,也突破原来报纸形式上的限制,可以与读者有更多的交流和互动;第三则突破了报纸时间上的限制,可以24小时报道之前来不及见报的内容。另外,云报纸与广告和电子商务的合作,也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报纸的经营。(摘自《京华时报》)

2013年第一季度报刊广告市场跌幅12%

根据《梅花网2013年1季度中国报刊广告投放报告》数据显示,2013年1季度,中国报刊媒体广告市场投放季度同比跌幅12%,同时,根据梅花网针对中国报刊广告市场的连续监测,该降幅为2010年以来1季度报刊广告的最大降幅。

2013年1季度杂志媒体广告投放开局不容乐观,出现了5%的负增长,2012年01杂志媒体广告投放增幅4.2%,杂志媒体广告投放从增长缓慢迈入负增长,其重点支柱投放行业中化妆品、汽车、服装都呈现不同程度的降幅,仅个人用品微增4.2%,而重点行业的减投使得杂志媒体整体出现下滑态势。(来源:梅花网)

中国成新兴媒体大国网民数将达6亿

5月15日,《崛起的中国新兴媒体——中国新兴媒体发展报告(2012-2013)》由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对外。这是新华社作为国家通讯社首次新媒体产业报告。报告显示,跨过2012年这一起步之年,2013年的中国已是名副其实的世界新兴媒体用户大国。

报告分析到,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的新兴媒体在起始时间上不仅晚于发达国家,甚至还迟于一些发展中国家。但仅用了短短十几年,经过“超常规”的发展,中国就已经拥有世界最庞大的新兴媒体用户和最开放最活跃的新兴媒体市场,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新兴媒体大国,这是国家发展战略大力支持的结果。(摘自《中国新闻出版报》)

门户广告营收大幅缩窄吸金不敌搜索引擎

日前,四大门户陆续公布了2013年01财报,其中网络广告营收一列引人关注,四大门户广告总和逼近3.724亿美元。据调查发现,一方面,是坐拥品牌广告主的四大门户正力图通过产品创新吸引中小企业主的进驻;另一方面,则是主打中小企业的搜索引擎等,以及近年新崛起的视频网站,正觊觎品牌广告的一杯羹,各方不时交手。

面对视频网站不断整合集中,在广告资源上步步紧逼,传统门户网站“压力山大”。“门户已经没有多大的发展空间,他已看到了天花板。”5G创始人洪波表示,门户网站广告主要为展示广告,展示广告现在已呈现出增长缓慢的态势,相比之下视频网站广告有着较好的增长势头。“视频网站主打品牌类广告,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看视频的主要渠道放到了互联网上,广告主开始对此做出反应,只要用户行为继续向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迁移,这种趋势就很难改变。”(来源:梅花网)

北大、清华加入美国在线教育平台

在华盛顿时间5月22日,edX(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在线课程项目)宣布新增15所高校的在线课程项目,首次增加了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日本京都大学、韩国首尔大学等在内的6所亚洲高校。edX是由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联手创办的非盈利性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平台。

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表示,在线教育的出现打破了大学围墙,必须重新思考并重塑大学与社会的关系。清华大学除了将在edX上开发出4门在线课程,也将借助加入edX在线教育平台的契机,全面推动课程教学改革。清华大学已成立大规模在线教育研究中心,近期将开发30门新一代在线课程,将传统课堂与在线教学相结合,推行混合式教学模式。(摘自《中国青年报》)

地级市新闻办微博实力最新榜单“休眠”官微在减少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日前“全国地级市新闻办微博实力榜单”第三期,榜单监测了全国27个省、318个地级市的66个政府新闻办官方微博,@苏州以其更新速度快、原创率高连续三期位居榜首,同为江苏省的@泰州、@无锡、@微常州,分别位居第六位、第七位和第八位,几乎占据榜单前十名的半壁江山。

对于如何提升地级市新闻办官微的品质,榜单执笔人、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分析师张焕宇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现在地级市新闻办的官方微博在形式上和内容上还不具备规范性和标准化,处在新媒体环境下官微发展的初级阶段。地级市新闻办官方微博不仅要从数量上有所突破,而且更要从质量上来发挥官微的媒体效应。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提升整个地级市新闻办官微的品质,提高官微的公信力,建立良好的官微形象。”(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新华网成首家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新闻网站

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近日获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证书,成为首家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新闻网站。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由科技部、财政部、税务总局指导管理。按照规定,只有当企业研发投入占比、高新技术产品收入占比、科技人员数量、技术创新能力等核心指标满足一定条件才能获此认定。

据新华网有关负责人介绍,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后,新华网将进一步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围绕新媒体技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条主线,培育技术创新能力,发挥技术引领功能,聚合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推动公司提升品质、加快转型,以实现“世界一流网络媒体”和“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互联网文化企业”目标。(来源:新华网)

2012最具网络影响力上星频道榜单

中央电视台发展研究中心根据2012年包括央视在内的所有上星频道在创新、网络影响力、节目竞争力等方面的表现,在近日召开的第三届中国电视发展年会上年度榜单,湖南卫视荣登“2012年度最具网络传播影响力上星频道TOP10”的榜首,位居“最具创新力上星频道”前十。

湖南卫视常务副总监李浩表示:“直观来看,湖南卫视的主要针对收视人群与当下消费的主体和大头中青年群体,有着天然的趋同性和高粘度,超过5亿的网络用户,让湖南卫视更具传播力和吸金力。而透过表象看本质,排名上的领先,反映出的实际是湖南台在经营理念和发展战略等多方面的“软实力”的领先,是旁人无法模仿的。”(来源:人民网)

中央电视台微电影频道网站正式上线

由中央新影集团、中国网络电视台、中央新影微电影文化发展基金联合打造的中国目前第一个专业微电影互联网平台——中央电视台微电影频道近日正式上线开播。

据介绍,微电影频道上线开播后,频道将举办一系列的微电影论坛、组织国际微电影交流、打造微电影盛典等,同时通过策划、拍摄、制作、发行微电影等活动,去发现和培养新一代电影人。活动仪式上,中央电视台微电影频道还与杭州市签订了共同推进微电影事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摘自《中国新闻出版网》)

各卫视紧抓80后观众“宵夜档”成收视争夺新领地

管理部门的“限娱令”让娱乐节目无缘传统的黄金时间。没想到,无奈退居10点之后的那些节目,却反而变成了货真价实、兵家必争的电视“宵夜档”。这是因为年轻的“宵夜党”更有购买力。与其说电视节目围着收视率转,不如说是围着广告和广告受众转。

受不了婆婆妈妈的家长里短,更不屑于脑残的各类电视剧,调查显示,“宵夜党”的文化精神需求中居第一位的,是“娱乐”。而综艺选秀无疑是娱乐节目的重头戏,于是乎,各大卫视的娱乐版图之争围绕着选秀节目硝烟弥漫,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一时。(摘自《新民周刊》)

电视剧重播:逾五成观众爱看

微电影发展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微电影;微时代;广告

1绪论

(1)网络微电影创作市场的国内发展现状。随着“限娱令”“限广令”等系列政策措施的执行,国内视频网站的平台价值获得了较大的提升空间。乐视、优酷等视频网站收到了广告投放的青睐,网站收入大幅增加,大有与传统播出机构并行之势。在如此背景下,微电影版权销售在其中将大有可为,而这对网络微电影的创作者来说无疑是一大发展契机。综合来看,微电影更为贴合品牌传播需求。据专家估计,我国微电影长夜价值将在未来五年内达到100亿元以上。

(2)何谓微电影。微电影即微型电影,又称微影。微电影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放映、“微周期制作”和“微规模投资的视频短片,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

微电影来势汹汹,最大的推动力来自网络视频平台。网络视频的火热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新媒体环境下的“微时代”来临,不仅是微小说、微博盛行,微视听的文化消费形式也正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2微电影的分类

(1)广告式微电影。如今,广告需要采用更软性、更灵活、更易被接受的营销方式,而定制专属于品牌自身的微电影则成为新的行业趋势。一方面,通过微电影,可以把产品功能和品牌理念与微电影的故事情节巧妙地结合,用精彩的视听效果达到与观众的情感交流,使观众形成对品牌的认同感;另一方面,微电影比传统广告更有针对性,观看它的人群主要是具有较强购买力的年轻人。2010年末,微电影的《一触即发》非常成功。这是一部由凯迪拉克投资,吴彦祖主演,投资过亿,充满好莱坞大片风格的短片。《66号公路》、凯迪拉克的《一触即发》就让观众在获得电影观赏感受的同时带动与消费者的情感互动。

(2)作者式微电影。这类微电影有着强烈的作者个人色彩。主要是毕业作品,这些短片成本极低,基本也不带商业性质,但制作精良,含义深刻,只是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在电视或电影等媒介上播放,从而投入到网络上传播;二是网友们的原创搞笑视频,代表作有胡戈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后舍男孩系列MT、《看你妹之网瘾战争》等,这些网友一时兴起制作的短片,影响较大但时效性短。某些优秀的作品时效性也很长,比如当年基于真实故事改编的伍仕贤的《车四十四》、宁浩早期的《星期四,星期三》、《绿草地》,都引发了许多共鸣。

(3)电影式微电影。这类微电影与传统意义的电影短片最为类似。2010年下半年,优酷开始推出自筹自拍自推的10部电影短片《11度青春系列电影》,将优秀的原创作品与成熟的商业模式进行了有效良好的结合。加盟的11位年轻导演围绕“80后的青春”这一主题,各自创作一部短片。其中,以《老男孩》、《泡芙小姐》为主打的微电影系列反响热烈。

商业定制是微电影发展的另一趋势,也可以说是加长版的广告。微电影以电影与广告植入相结合的方式改变了以往传统电影里硬性的广告植入而导致的观众抵触情绪,且更为生动,情节更为丰富,更能吸引观众眼球。盛大首部原创者定制微电影《星辰变―昨天》创作的主题曲《昨天》也是一大卖点,成功吸引了众多音乐爱好者。如此可见,微电影成为了更为成熟的商业定制营销手段。

3对于微电影发展的建议

(1)政府部门应严格审查机制,控制影片质量。虽然微电影呈现“欣欣向荣”之势,但业内对微电影仍忧心忡忡。不难看出,微电影创作的流行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家没有严格的审查机制。微电影的拍摄播出基于网络平台,不需要审查。与此同时,很多无法通过电视渠道播出的内容,都有可能通过微电影在网络各大平台展示,久而久之,数量和质量都将无法控制。因此,面临当下监管问题,政府应加大力度采取新管理制度对此进行监管。

(2)网络平台应合理收费,保证潜力导演的利益。网络平台是微电影创作的最大舞台,然而现时这种免费的浏览模式,让很多有兴趣的草根导演在时间与金钱的双重压力下放弃了制作权。有多少有能力的草根导演被埋没,商家又错失了多少商机,这些都不得而知。综合考虑网络平台的盈利以及长期发展计划,网络平台应改变现在的免费模式,大力发展培养新媒体传播特性的商业模式,除了贴片、植入广告模式外,用户付费模式应当大力开展。这一模式的正式开展,微电影新媒体时代的成熟发展指日可待。

(3)创作者应加强自身的创新能力以及制作技术。鉴于现时对于草根导演来说,微电影投资高而收成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倘若想在影视媒体行业能有所成就,草根导演的创作应多考虑广告植入,与商家合作模式来开展。首先,个人创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制作技术都应着重加以提高,底子好了产品深度也就有了。同时,对市场发展趋势以及对市场尺度的拿捏更要把握好,对同行更是要取精华去糟粕,做到精益求精、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4)观众应用心建议,诚信发帖。网络是当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里将言论自由这一权利发挥得最为淋淋尽致的广阔平台。在网络这个交流虚拟的平台,网民说话不用负责的意识可谓潜移默化,同时也带了越来越多的虚假点击率,刷记录、刷信誉、刷帖子等作假行为层出不穷,我们的只字片语无一不体现我们个人的素质涵养,而对艺术的鉴赏更需要这一份真诚。人人赋予一份真诚,用心欣赏每一个作品,用心评论每一个观赏的作品。观众的支持与肯定,观众的建议与批评,才是创作者最大的动力源泉。

4结论

通过对中国网络微电影创作市场发展趋势的深入探索,我对微电影创作市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整个研究探索过程中,有助于我们坚定微电影创作发展定向,对将来的创作准备工作立下基石。到目前为止,微电影已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也是未来具有发展前途的传媒产业之一,只有不断地加强相关人才培养和推陈出新,微电影的路才能走得更远。而作为创作者,第一步即冲入创作市场。而面对当下强劲的竞争市场,冲入市场的首要的必须要提升个人专业能力,努力大胆推陈出新,以专业以创意打造自我完善自我。接下来我们不仅要探索市场,更重要的是要在迎合市场发展的基础上开发市场,树立自己创作理念,打造个人乃至企业品牌。硬件软件并驱,必能在微电影创作市场大展拳脚。

参考文献:

[1] 吴晓东.微影:大荧幕时代里的草根游戏能玩多欢[N].中国青年报,20118.

[2] 百度百科.微电影百科名片.

[3] 陈春花.没钱没平台创作微电影不容易[N].南方日报(广州),20129.

微电影发展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媒体;微电影;传播特征;产业化

中图分类号:I2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5-0065-02

一、微电影是什么

对于微电影的诞生业界还没有一个绝对的界定,2010年12月27日,汽车品牌凯迪拉克与华人影星吴彦祖携手打造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一触即发》全球首映,宣传语中号称这是中国首部微电影,全片场面宏大,制作精良,堪称微时代的里程碑。而在2005年胡戈创作的《一个馒头引起的血案》在网络中也引起过极高的反响,后来网络视频短片在全球风靡,如2010年筷子兄弟的《老男孩》在优酷网首播,短短几天便创下几千万次的点击率。这些在现在看来似乎都是微电影的范畴,那么,到底什么是微电影呢?笔者结合了很多学者对微电影的解读得出以下几个观点:

1.微电影是新媒体时代下的产物。传统电影院主要是通过影院模式放映,微电影是借助新媒体的播出平台,主要是通过网络、手机等模式播出,这改变了传统电影高高在上的姿态,拉近了电影和受众的距离,使微电影的普及程度更高。微电影的这些特征都充分体现出了微电影是新媒体时代下的产物。

2.微电影不等于传统网络视频短片。一部电影诞生的背后,是一条庞大的工业流水化作业生产线,编剧、导演、演员、摄影、服装、置景、收音、特效,再加上剪辑、配音、洗印等复杂的后期制作工序,所涉及的财力、物力、人力都不是常人所能轻易应对。同样,微电影的制作在技术上和艺术上也有很高的要求,在这些专业化的要求上微电影并不等于传统的网络视频短片,微电影更偏向商业化的专业影视制作,而视频短片更多的是一种分享式的自娱自乐。

3.微电影不等于加长版视频广告。微电影不能等同于加长视频版广告,某种程度上微电影可能是因广告而生,但是它不应是为广告而生,它不能将诉求的重点和目的直白地表现为为商品和品牌宣传。微电影的制作者应该认识到只有以好的故事打动人,以独特的手法吸引人,才能使作品获得生存的空间,才能对社会产生影响,只有这样才能谈及对品牌的宣传效果,才能找到微电影实现盈利的机会。如吴彦祖主演的微电影《一触即发》被媒体和业内人士称为“不是广告的广告”,这个案例取得的成效就充分体现了微电影与商业广告的巧妙融合,也证明了微电影不等于加长版广告。

二、新媒体对微电影的影响

1.新媒体为微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传播环境。新媒体是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基础之上的,一般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新媒体的特征有移动性、即时性、互动性、自主选择性,这符合人们碎片化的娱乐需求,人们可随时随地获取信息[1]。据《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38亿,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 3.88亿,网络视频的用户规模达到3.50亿人[2]。优酷网有报道称,许多网民接受并尝试在线上付费观看电影及微电影,新媒体数字院线网络发行平台正在以超低的价格、高清的品质获得越来越多网民追捧。微电影正好符合了这一发展趋势,新媒体的发展为微电影的成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2.新媒体的受众特点成为微电影成功的保证。伴随着新媒体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是新媒体的主要受众,他们熟悉各种手机软件的应用,懂得运用网络,喜欢体验各种新鲜的娱乐方式。新媒体具有的移动性、即时性、互动性、自主选择性等特征满足了他们的需要。受众可以在网络上找寻自己喜欢的微电影。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的传播活动更高效,更即时自主,传播的内容也更具吸引力。有数据显示,新媒体受众在网络上观看微电影的比例高达95.4%,所以,新媒体的受众特点对微电影的成功传播提供了保证。

三、微电影兴起的原因分析

1.新媒体环境下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微电影是伴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而兴起的,它通过网络渠道得以广泛传播和观看,成为符合受众需求的一种新型娱乐方式。微电影借助网络向受众传播主要是得益于3G移动通信技术、网络宽频技术、无线通讯技术、流媒体技术、Web2. 0等技术的应用,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仅改变了传统电影固定的播放平台,也改变了受众的思维方式和受众被动接受信息的地位,使网友之间能够彼此评论、交流与共享,形成了一种平等的传受模式,这种新型的模式增加了受众的自主性、参与性、互动性[3]。另外,随着智能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设备的日益普及,使微电影的收看方式突破了时空的界限,人们能够随时随地的收看微电影,这符合受众即时消费的需求,人们可以利用生活中各种“碎片”化的时间,用手机或电脑,感受一场青春的故事,旁观一段令人凄美爱情或是嗔笑一个有创意的无厘头幽默等等。

2.市场化下商业利益的驱动。在市场经济这一大环境下,如何将商业与艺术完美结合,成为众多艺术家思考的一个问题。微电影作为新媒体时代下的产物,也定会受到商业因素的影响,一些微电影跟商家合作,成了企业品牌的宣传和推广片。据统计,仅仅在2012 年前三个月,已经有数百家企业推出自己的定制微电影,而正在制作中的微电影也有很多,一方面是因为微电影具有明确的目标受众,喜爱微电影的多是有较强购买力的年轻人;另一方面微电影有着很好的传播效果,它能唤起观众一定的情感共鸣,使观众对产品产生信任,再配以整合营销的策略,就能实现良好的商业目标。

3.新的媒介环境下受众的需求。新媒体形式的不断更新产生,不仅改变着人们的消费模式,也改变着各种信息的传播方式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胡泳人认为:在“微时代”,媒体的表现因消费媒体的需要而不断改变。当人们面临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和获取更多的信息需要时,人们便希望以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多的信息[4]。于是微电影这样简短、灵活、轻松诙谐的形式满足了现代人的收视需求,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对这种快餐文化消费需要。另外,微电影有着极强的互动、参与性和自主性,这不仅能引起受众个性的张扬并且还能引发观赏的热潮。在微电影传播的过程中观众可自由参与评论,他们可以在任何时候发表自己的观点,不受时间的限制,可以将自己对电影的评价在微博、论坛和博客上,也可以参与豆瓣网、时光网等网站的影评活动。

四、微电影的未来方向

1.以剧本创意求发展,真正做到以“内容为王”。微电影制作中剧本的创意是微电影能否获得生命力的核心,剧本是影视创作中最重要的元素,是决定影视作品质量好坏的关键因素。高质量的剧本和剧本创意是当前微电影发展中最令人关注的问题[5]。由于片长的限制,微电影的剧本写作要求要有高度的浓缩型,在最短的时间内讲出一个内涵丰富的故事这本身就需要极大的创意,这就对微电影的编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微电影的编剧不仅要有传统剧本编剧的叙事表达能力,还应考虑到年轻受众群体喜欢运用的网络语言,应有对社会热点事件的关注。从传播学上讲,内容和创意本身就是传播的核心力量,一部优秀的微电影一定要能打动人们的内心,既要有对现实的批判、有对生活的领悟,又要有对人性的叩问等。

2.走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微电影相对传统电影和电视的区别是参与的广泛性,但微电影如果仅仅被演绎成一场“草根秀”的狂欢,那就必将形成一种尴尬的局面,这将会影响微电影的健康发展。“草根秀”存在一些致命的缺陷,它容易导致创作的低俗化、庸俗化和媚俗化。所以,微电影的创作团队一定要运营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管理规范化。当前的微电影在创意和运作上已经有了专业化团队的影子,已经有了专业的制作人和名人导演的加入,如姜文的《看球记》、徐峥的《一部佳作的诞生》等等;在首届微电影节中张艺谋、冯小刚等导演对微电影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并表示将会拍摄微电影。另外,就是微电影专业化人才的培养,由于微电影的快速发展,微电影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增加,因此,微电影人才的培养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各大影视制作公司和视频网站可以通过组织微电影大赛,举办微电影节等活动发掘新人,扩大微电影的影响力,以便吸引更多的人从事微电影,以实现微电影的良性健康发展。

3.产业化经营,创新盈利模式。微电影是集新媒体、电影和广告于一体的商业化模式,它的盈利方式目前还比较单一,如果作品只重视它的广告价值,这势必会影响到微电影的独立性和艺术性,因此,微电影一定要实现产业化经营,不能只依托广告、点击率获得盈利,也应注重其衍生产品的开发。例如:筷子兄弟的《老男孩》在受到热捧之后,其主题曲《老男孩》也以单曲形式发行,并取得了很好的销量,这是微电影在拓宽收入渠道上的取得成功的一个案例。另外,微电影也可以改编为动漫、小说,使其获利方式更加多元。在其他途径上,微电影也可以打破只与网络视频媒体合作的局限,增加与电视媒体合作,以扩大版权收入。例如:陕西卫视开设的栏目《华夏微电影》。还有就是微电影付费模式的开拓,2012年11月20日,国内首部收费的微电影《身度》上映,这又为微电影的商业盈利模式探索出了一条新道路。

微电影的产生是新媒体形势下微视听文化消费产品受人欢迎的反映,它是新媒体环境下电影发展的一种新产物,它开拓了电影新的表现形式,丰富和拓展了电影的内涵。当然,目前的微电影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说对微电影没有建立相应的审查制度,没有相应的产权保护机制,以及盈利模式仍不清晰等等。因此,我们对微电影规范发展的探索仍将会继续,相信随着业界和学界对微电影的不断重视,这些问题都会逐步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 宫承波.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

[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Z].2012-07-19.

[3] 喻国明.解读新媒体的几个关键词[J].广告大观(媒介版),2006(5).

微电影发展报告范文第4篇

>> 2016广播广告:稳定与趋变 广播广告的精彩在于策划与创意 广播广告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广播节目与广告\市场三者的依存关系 地市级广播电台广告的经营与管理 广播电视报的广告形势与经营对策 基于客户关系管理的广播频率与广告公司合作机制初探 广播广告资源库的现实意义与创建路径 以合作与创造成就广播广告新的黄金时代 移动互联网时代广播广告经营的困境与对策 2016,为广播点赞 广告营销怎样与时俱变 广告图景中的愿景塑造与趋大众化的价值认同 广播医疗广告何去何从 广播广告的竞争策略 广播广告的发展态势 中国广播广告概况 浅析广播广告的发展 广播广告的体验营销 公共广播电视:变与不变之间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②崔保国主编《2015年中国广告市场发展报告》,《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217页。

③艾瑞咨询官网,《中国网络广告行业年度监测报告2016》,2016年4月1日,.

④中国广播电视年鉴委员会编纂《中国广播电视年鉴(2016)》,中国广播电视年鉴社,第2页。

⑤徐立军主编《中国广播收听年鉴(2016)》,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第6页。

⑥徐立军主编《CSM2015年收听率36个城市收听调查数据(包括四波调查城市和连续调查城市)》,《中国广播收听年鉴(2016)》,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第12~16页。

⑦收视中国微信公众号,《CSM2016年前三波36个城市收听数据调查(三波的调查时间分别为3月,5月~6月,8月~9月)》,http:///s/dOGDe2p1l7iWZ7lQAux-vQ. 2016年12月2日。

⑧⑨《 CNNIC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608/P020160803367337470363.pdf. 第42页,第40页。

数据来源:懒人听书官网,http://lrts.me/about.

中国经济网《喜马拉雅FM每日新增用户40万 千亿级市场待开发》,《中金公司蜻蜓.fm E轮融资投资概要(Teaser)》文件,及某移动电台营销负责人深访等。

《BAT频繁牵手喜马拉雅FM,移动音频到底魅力何在?》,百度百家官网,http:///article/389698. 2016年4月1日。

《2016年Q3中国移动电台市场 喜马拉雅FM继续保持领先 内容布局仍是重点》,易观国际微信公众号,《中国移动电台市场季度监测分析2016年第3季度》报告,http:///s/D9Fyk7IYilAkOYoRb-bUXw. 2016年12月18日。

易观智库《2016移动电台市场年度综合报告》,根据报告内容整理而得,2016年6月1日。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编著《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2016(广电蓝皮书)》,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第356~357页。

数据来源:根据2009~2016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公布的数据整理而得。

周伟 荣欣欣 洪琳《电台经营需摆脱固有的上升通道思维创新发展》,《中国广播》,2016年第10期。

车慧颖 苏银苓《“互联网+”时代广播媒体营销的转型与探索――河北广播电视台大型营销活动案例分析》,《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6年第8期。

珠江经济广播 《不忘初心,创新发展,共创广播美好明天》,中国广播微信公众号, http:///s/QX87_I-17GzRs9HVH2uNLQ. 2016年12月21日。

白植清《国内广播互联网融合模式解读――黑龙江:发现主播经济》,《融合,广播的使命》,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6年版,第63页。

湖南台《唱着情歌去大理――广播现象级活动IP工厂模型初现》,《声屏世界・广告人》,2016年第8期。

SMG广播,《动感101盛夏捷报,年度广告订单破2亿》,赛立信微信公众号, http:///s/1neBt1VjpHc69W3L-fMQpA. 2016年7月28日。

朱旭《创新是生存与发展的原动力,浅议广播广告业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的调整》,《中国广播》,2016年第10期。

董传亮《融合,广播的使命》(部分节选),赛立信微信公众号,http:///s/IHVxbKMuKWJJ9x0DHk8P6w. 2016年11月30日。

杨晶 李皎 孙萌《践行实效传播理念,实现跨越式增长――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综合改革模式分析》,《中国V播电视学刊》,2016年第2期。

微电影发展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广告 微电影 品牌传播

2006年,推特诞生,“织围脖”成为一种新潮行为。2009年,新浪微博问世,使全世界规模最大的消费群体接触到“微”这一新概念。众多打着“微”旗号的广告作品进入公众视野。如凯迪拉克精心制作的商业大片《一触即发》、《66号公路》投放于互联网,赢得众多围观、评议、转载,获得了超乎想象的传播效果。

一、微时代的崛起

微时代,可以被描述为“以微博作为传播媒介代表,以短小精炼作为文化传播特征的时代”,也可泛指一切以互联网为主要传播渠道、主体具备草根性、内容具有短小性、受众具备年轻化的社会传播行为。而微时代的到来,具有其必然性。

1、碎片化的媒介使用

“在路上、在床上、在网上”已经是当前社会公众行为轨迹的真实写照。传统四大媒体,正逐步被手机、互联网、移动电视等新媒体瓜分着受众。在日益去中心化的媒体世界中,传统的广告投放效果日益受到质疑。

具有购买力的青年一代正快速向网络媒体分流,愈发重视媒介在提供信息时的附加服务,如转载、评论或基于聊天功能的交友功能等。根据CNNIC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观看视频已经成为中国网民的第三大互联网行为。视频网站正在成为广告主不可忽视的营销新阵地,成为与电视媒介互补的营销新平台。《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中国网民达到4.85亿,微博用户数量从2010年底的6311万爆增到1.95亿,成为用户增长最快的互联网应用模式。最近的《中外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也显示,超过4000万人只使用网络视频而不看传统电视,微视听正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与此同时,多样态的媒体也在瓜分着受众注意力,在娱乐与体验成为媒体主要诉求的背景下,媒体消费者将个体的时间碎片化分离后加以利用,诸如上下班途中、无数等待的时间、特定的封闭时空,均会投向不同的媒体。

2、草根化的媒介准入

在产品同质化的背景下,广告理念已经从 “请消费者注意”过渡为“请注意消费者”。准确及时地预测、揣摩、洞悉消费者的喜好,敦促着品牌由传统的“王婆卖瓜”转向“与消费者共舞”。

伴随着消费者对各类“微媒体”的垂爱,各品牌也“跟风”,推出各类“微”活动,如加多宝集团策划支教“一堂课”的“微公益”;联想集团的“微公益、做不凡”以及新华网举办的“新华微公益”,并采取了“微直播”、“微访谈”等形式;而北京市交通局策划的“平安交通、让生活更美好”的“微小说”征集更是成为“微政务”的代表。

二、微电影广告

在微时代的浪潮中,为了顺应消费者的选择与倾向,宏大叙事风格被迅速边缘化,短小精悍成为内容的最佳选择,由此诞生了广告与电影的跨界产品。它颠覆了品牌植入电影的生硬模式,最大限度地缓解了消费者对品牌说服的心理抵触。将品牌的定位、内涵、理念等元素纳入消费者的审美范畴,实现兼备理性与感性的“软性诉求”。

1、微电影广告的界定

迄今为止,微电影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但综合其市场表现,可以将其概括为: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视频“类”电影短片。

作为微电影与网络广告的“混血儿”,微电影广告继承了“超短时间”播放,“移动行进”状态及“休闲娱乐”的特征,是以电影为表现手法的广告。其将商业性和故事性完美结合,全面、深刻、自觉地沟通品牌的文化、价值观念等,让观众与品牌建立情感联系,产生品牌情结,以建立和强化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达到广告“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微电影广告的类型

目前在互联网上得以广泛传播的微电影广告基本可以分为两类。按其创作主体划分,一种是由视频网站、门户网站组织筹划,召集创作人员拍摄作品。此类作品,往往由品牌冠名或发起,号召来自民间力量和非专业人士参与策划、创作。品牌以赞助商的角色出现,以品牌的商业文化作为艺术创作的主题。如意大利品牌卡萨帝在豆瓣网的“卡萨帝微电影剧本征集”活动,要求在剧本中“必须结合至少一款卡萨帝产品的特点,并露出其他三款产品”。第二种微电影广告则直接由品牌承担策划、创作任务。依据品牌发展阶段量身定制宣传内容,邀请名导、明星担纲,阵容和手笔相对较大。

《电影营销实务》一书作者艾兰认为,投拍微电影的企业多是国际大牌企业,这些已经拥有知名度的企业更多地把传播重点放在打造品牌理念上面,诉求由具体的功能满足转向品牌形象的塑造、更新。微电影通过展现故事的方式吸引人,并且可以为企业量身定做,它可以有效地影响观众情绪,帮助品牌建立与观众的情感纽带,提升品牌忠诚度与美誉度。

三、微电影广告的相关思考

1、内容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