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土木工程预算专业

土木工程预算专业

土木工程预算专业

土木工程预算专业范文第1篇

关键词:宽口径土木工程;规范对比;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1-0155-02

众所周知,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作为目前土木工程专业的主导课程,定位为专业基础课,在宽口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教育理念的背景下,覆盖土木工程专业下属的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地下工程、隧道等专业方向。为实现宽口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目前建筑类高校或设有土木工程专业的综合性高校就自身的具体情况及培养目标不同而采用了不同的具体培养模式,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学生在入学时已确定土木工程下属的某专业方向,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设置均具有明显地方向性;而另一大土木培养模式,即学生入学时为土木工程,大学前三年开始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三年级时实现专业分流,学生可以凭自己的专业兴趣选修某个专业方向的专业课。可以看出,前者培养模式是原土木建筑类专业培养模式在大土木环境新形势下的改进,是种过度模式;而后者则是大土木工程培养模式。暂不探究两种不同模式的优劣,其培养目标的细微差别及课程体系设置不同均直接影响土木工程专业主导课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的课程教学。目前湖南城市学院土木工程的培养模式采用的是第一类模式,作为专业核心基础课,不同专业方向开设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具有一定的专业方向性,旨在为其专业方向服务,即以某专业方向为主线,相关专业方向为辅的教学过程;同时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并与现行规范、规程紧密相关的专业基础课。在该过程就要处理好基本原理及设计方法与专业方向之间的关系,或者说基本理论与专业规范之间的关系。有鉴于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以规范对比为主线,贯穿教学始末,强化相关学科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夯实基本原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拓展学科专业方向,与宽口径教学模式相适应。

一、规范对比法概述

目前很多教育学者提倡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对比教学法,[1]且有许多教师将该方法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或边实践边研究,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该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归纳概括能力,对比教学法就是引导学生对同一知识模块,从不同角度出发比较、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对比中深入地分析它们的本质,从而掌握知识,达到教学目的,进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归纳概括的能力。规范对比法源于对比教学法,是对比教学法在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和一种形式,根据该课程的内容及知识点的特征融合对比教学法而形成一种新的且与该课程教学相适应的对比法,即规范对比法。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主要讲授混凝土结构所用材料的性能,混凝土结构设计原则,混凝土结构中常见的种类受力构件的破坏特征、设计模型建立及设计方法。该课程的教材及教学均是依托某行业或某专业方向的规范,进行相关理论、原理及设计方法的讲授。混凝土结构广泛用于土木工程各专业领域,由于各领域结构构件自身几何尺寸、所受荷载、所处环境及行业习惯均存在较大差异,其相应的结构设计原理、设计方法不尽不同;因此各专业方向的混凝土结构相应规范规程还未统一,同时行业规范的延续性及习惯性很难统一。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创新、材料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结构受力认识的不断深入等等,各行各业的混凝土相关规范以大约10年左右的时间修订或更新一次,这都给宽口径的大土木教育教学理念下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学带来挑战。规范对比教学方法具有一般对比教学法优势,同时也较好地解决了该课程教学中的上述矛盾。

二、新老规范对比

如上所述,各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均隔一定时间进行一次更新或修订,新规范往往是老规范的进一步完善,删减与时代不相适宜或欠科学的条款,将多年来的工程经验和研究新成果反映在新规范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涉及相关规范且新老规范有变异的地方,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修改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既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利于帮助学生领悟新的设计理念。

2011年实施的面向建筑工程的混凝土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以下简称10《建混规》,就与2002年实施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3]以下简称02《建混规》有一定的差异,增加了不少新的内容,甚至某些计算公式差别还特别大。比如两者在处理偏心受压构件纵向弯曲构件的影响时,方法和公式各异。在10《建混规》中推荐采用偏心受压构件考虑轴向压力在挠曲杆件中产生的二阶效应后控制截面的弯矩设计值,其计算公式为:,其中,Cm为构件截面偏心距调节系数;ηns为弯矩增大系数;M2对同一主轴组合绝对值交大的弯矩设计值。相对的,在02《建混规》中却引进一个大于1的偏心距增大系数η,采用把偏心距ea乘以η,来考虑偏心受压构件纵向弯曲构件的影响,该规范提供的计算公式为:

;;。可见两规范采用公式完全不同,对二者的差异提出质疑,引导学生思考。事实上,构件在偏压作用下会侧向挠曲,这对截面的弯矩产生不利的影响,即通常所谓的效应;那么对偏心受压混凝土构件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可以有两种思维来考虑这种不利的效应,一是增大作用效应,二是降低抗力;10《建混规》就是采用弯矩增大系数ηns的增大作用效应法,02《建混规》则是引入偏心距增大系数η的降低抗力法,因为偏心距对受压构件的抗压承载力是不利的,偏心距越大其抗压承载力越低;由此两种计算方法之间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又比如在桥涵工程领域,现行的混凝土规范是《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4]简称《公桥规》;目前也处在新规范的修订与讨论阶段,已《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12征求意见稿)。[5]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论及相关问题时,可适当就征求意见稿开展讨论,与现行《公桥规》比较,探讨其修改的合理性及科学性,使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规范,灵活准确地应用规范,而不盲从规范。

三、建筑规范与公路桥涵规范对比

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的教学中,涉及最多的也就是前面所述的两部规范,即《建混规》和《公桥规》。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对比两部规范发现二者之间的总体设计理论类似,而涉及一些具体构件的具体设计问题可能有较大不同,一些相关的构造规定也是差别较大。

就设计方法而言,两规范均采用以概率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按分项系数的设计表达式进行的设计;设计时均应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两种极限状态设计。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实用表达公式基本上相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实用表达公式有较大的差别,见表1。

3.4.2条 对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钢筋混凝土构件、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应分别按荷载的准永久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的影响或标准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的影响,采用系列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进行验算:S≤C 6.1.1条 公路桥涵的持久状况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采用作用的短期效应组合、长期效应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的影响,对构件的抗裂、裂缝宽度和挠度进行验算

由表1对比分析,准永久组合与长期效应组合对应,标准组合与短期效应组合对应。但准永久组合与长期效应组合表达式基本是一致的,而标准组合与短期效应组合的表达式不尽相同,且就组合效应值的水平而言,标准组合高于短期效应组合。与《公桥规》的短期效应组合更为接近的是新实施的《建筑荷载规范》(GB50009-2012)中的频遇组合,但表达式也稍有不同。

对于具体设计问题,即混凝土构件的拉、压、弯、剪、扭等的承载能力设计计算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二者规范计算公式或处理手段的异同,在教学过程中同样以比较式的方法进行讲授或加以讨论。现将二者相关计算公式列于表2,以示异同。规范的相关计算公式对比可知,除了一些字母符号表达略有不同外,对于构件的轴心抗拉、轴心抗压、抗弯、抗扭设计的计算式较为一致。这由于二者引进了相同的假设,相似的破坏特征,及类似的破坏机理或破坏模型,导致最终推导出的基本计算式是相同的。但对于斜截面抗剪,由于抗剪机理复杂,目前两规范建议公式均是半理论半经验性的计算式,不同行业间的工程经验差异决定了各自采用不同的计算公式。在裂缝宽度计算时,10《建混规》采用的是综合理论(半粘结半滑移理论)的裂缝宽度计算公式;而进行裂缝宽度计算公式;《公桥规》是考虑影响裂缝宽度的主要因素,反映主要因素与裂缝宽间的统计关系的经验公式,故二者公式差别也较大。《建混规》与《公桥规》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验算受弯构件的挠度时,不仅刚度就计算公式有差异,且在考虑长期作用的方式也不同的;受弯构件在准永久组合的作用下,瞬时产生的挠度即短期挠度fs,可以依据短期刚度Bs得到,而考虑长期作用的影响下,由于混凝土材料的收缩、徐变等特性瞬时挠度会不断增大的趋势,这时就有两种不同的出来方式。一是《建混规》采用长期刚度B计算得到长期挠度;二是《公桥规》引入挠度长期增长系数ηθ,先利用短期刚度计算得出短期fs,然后在将fs放大,即乘以ηθ得到长期挠度。

四、结语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能脱其离教学内容,规范对比法既有对比教学法理论内涵,同时有与该课程的内容特征相符的实践教学方法。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知识点多、公式多、涉及规范多,在教学过程中以规范对比贯穿始末,比较并分析新老规范、不同行业规范之间的异同,适当启发学生,让学生充分理解原理,构建土木专业基础知识,这与“大土木”专业设置要求和土木工程专业“宽基础、多方向”的培养理念是相吻合的。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GB50010-2010,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GB50010-200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土木工程预算专业范文第2篇

摘要:对大三学生学期结束时已经获得的累计学分和英语及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情况加以动态监控和分析,得出可能导致学生结业或者延时毕业的潜在信息,从而将毕业预审核时间节点提前至学生毕业前一学年。该预审核方法可以让学生清楚了解已完成的学业状态,有利于学生的学业指导和帮扶工作,有利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以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业质量,确保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毕业审核;学业问题;毕业率;学位授予率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8-0143-03

动态监控学生学业状态是高校教务工作更新和更高的要求,按照大学生正常修业年限进行毕业和学位审核的传统方式已经不足以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本文根据多次毕业和学位审核经验,尝试将毕业预审时间节点向前推移,将时间节点调整为大三一学年,有利于学生及时了解自身的课程学分和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信息,促使学生在后期学习过程中合理安排x课和课程学习,避免延误正常的毕业时间。下面,笔者将对淮阴工学院2012级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审核试点情况进行分析,以期能及早发现可能导致学生延期毕业的课程信息以及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等相关信息。

一、毕业审核重点内容

毕业生的毕业资格审核是高校教务成绩管理中一项非常细致而又关键的工作环节。学校实习学分制,学生毕业资格的审核判断是通过计算学生所修的各类课程学分确定的。毕业生在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通识选修课三大分类项目方面所修得的累计学分必须不低于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学分要求,才可准予毕业。学位审核则要求毕业生在符合毕业要求的前提下,审核毕业生的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总平均学分绩点及是否受到处分等方面的相关信息。

淮阴工学院毕业和学位资格预审通常在每年的4、5月份左右进行,但此时距离应届生毕业不足2个月,即使告之学生存在的不能毕业和授予学位的原因,学生在校期间也无补救的机会,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无法完成学业,从而影响学生毕业与就业、人才培养质量问题等。为此,本文尝试将2012级土木工程专业毕业预审核时间调整为大三学年,并设计了两个审核要点、六个审核模块,其内容具体如下。

(一)毕业审核要点

毕业生在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通识选修课三大分类项目方面所修得的累计学分不低于人才培养方案中模块规定的学分,才可准予毕业,其审核要点包含以下三个模块:

第一审核模块是毕业生的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学分。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必修课模块规定了每位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如果学生的必修课程考试不通过,应及时通知学生本人进行补考,或在相应的学期重修该课程,以保证学生完全达到必修课学分要求。专业选修课可不指定具体课程,但要获得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最低学分要求。

第二审核模块是通识选修课学分。本文在预审核的过程中具体统计分析学生获得的累积总学分来掌握学生在通识选修课方面的修读情况,并且尝试在大三上学期(学生选课工作开展前),动态分析2012级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获得的通识选修总分,统计缺少通识选修分数的学生名单,将统计结果反馈给年级辅导员或班主任,便于学生更加有针对性地选修通识选修课程。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因通识选修课学分不足导致学生不能按时毕业的学生数量。根据多次毕业审核经验,并梳理结业或延时毕业学生形成原因,发现导致学生不能正常毕业的原因较多的是缺少我校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艺术类学分,因此本文尝试在大三上学期主要筛选出2012级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缺少艺术类学分和缺少公选课学分4分以上的学生,利用微信、QQ等信息手段让学生及时了解自身的学业状况。

第三审核模块是毕业生技能训练。技能训练是体现我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项目,要求学生必选参加市级以上的职业资格考试,并获得考试证书。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此项要求相对简单,学生基本能顺利通过。

如表1是2012级土木工程专业李xx同学大三学年的预审核结果,通过预审核的结果可以全面地了解该学生的学业情况。从表1不难看出,李XX同学在学科必修课学分方面尚缺5个学分(高等数学学科必修5.0学分);通识选修课的学分符合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学分要求,但是尚缺艺术类2个学分;计算机等级考试未通过,可以看出学生存在不能按时毕业和授予学位的潜在学业风险。因此,学生应在大四学年补修相关课程和通过计算等级考试,方可毕业和授予学位。

(二)学位审核要点

学位审核在毕业生符合毕业要求的前提下,具体审核毕业生的英语等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是否通过,总平均学分绩点是否大于1.5分,学生在校期间是否有处分记录,学位审核包含以下三个模块:

第一审核模块是英语等级考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等级考试成绩是否合格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授予学士学位的重要条件之一。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在英语等级通过方面问题不大,影响学位授予的问题集中表现在计算机等级考试上,如表1中所示中的李xx同学未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为了提高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通过率,一是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校内计算机等级考试辅导班;二是为学生提供多种在线移动学习平台;三是鼓励学生参加与计算机等级考试有关的学习经验交流会;四是积极开展朋辈辅导,利用同龄人相似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式,和同龄人进行思想交流和沟通;加上参与朋辈辅导的成员一般来说比较优秀,他们的优秀习惯,或者学习经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他们,改善他们的不良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逐步使得他们顺利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以按期授予学位。

第二审核模块是学生总平均学分绩点。审核学生所有课程和环节(除公共任选课)的总平均学分绩点,按照我校学位授予条件,总平均学分绩点应达到1.5分以上,这一模块绝大部分学生总平均绩点均大于1.5分。

第三审核模块是是否受到处分。是否受到处分也是学位授予的条件之一,一般来说,学生在大学期间只要不违规违纪,就不会存在学位授予的障碍。

二、毕业审核流程

本文以2012级土木工程专业作为试点进行探索研究,该年级学生学风较好,能较好地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英语等级考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是授予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针对上述情况,本文尝试将等级考试分析安排在大三上学期进行,大三上下学期动态监控学生在必修课、选修课和通识选修课学分获得情况。对于选修学分不够的学生,及时提醒他们积极报名选修相关课程,并建立相应的学生预审核档案。

经过一年的实践探索,在2016年6月对2012级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进行毕业和学位审核,其审核结果如表3所示。本文对2012级土木工程专业审核结果(6月)与同期2011级土木工程专业审核结果进行的对比分析,如表2和表3所示:谋3中可以看出,2016年6月2012级毕业率达到87.80%,学士学位授予率达到83.74%,毕业率超出2011级土木工程专业9.38%,学位授予率超出2011级土木工程专业8.94%。同时对比同期的结业学生原因进行分析,因课程原因不能毕业的15人,比同期2015年降低38.13%。可见,将毕业审核时间推移到大三一学年,及时整理出不符合毕业要求和学位授予条件的学生及其存在的潜在问题,及时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业状态,在预审核后学生仍有充裕的时间做一些补救措施,以取得毕业和学位资格。当然,从表中我们不难看出,计算机等级考试也是影响学位授予率的重要因素。通过提前预审核的时间节点方法,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不能按时毕业的学业风险。学生考核不及格的必修课必须要重修、重考,同时不及格的选修课应重修。目前高校实行的学分制其核心是选课制,学分制学生选课自由度较大,部分学生选课但不上课,期末成绩是缺考,更为重要的是,实行学分制以后,学生不再有统一的学习进度,另外学分制下实行了弹性学制,导致数据库中有效数据和冗余数据量处于上升趋势,尤其是考核不及格的必修课必须补考或重修;不及格的选修课应重修;同一门课程可以多次重修、记载最高一次的重修成绩;已获的学分课程,可以申请该门课程的重新考核,记载最高一次成绩,从而给学生获得学分、取得更高成绩提供了多次机会,所以在进行预审核时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对审核的数据进行人工分析和整理,及时对学生不良学业状态进行有效干预和帮扶,提高学生学习成效,可确保学生按时毕业。

三、讨论

(一)让学生及时掌握自身学业完成情况

在毕业审核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在选课环节中容易漏选课程的实践环节,因学生没有选课就无不及格信息记录,学生很难发现自己的课程问题,又因毕业审核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即使发现学生的学业问题,由于最后一个学期毕业生忙着找工作、实习、考研复试……无法安心在学校补修课程,因此将毕业审核时间向前推移一个学年,学生可以及时了解自身存在的学业问题,促使学生合理规划时间,以顺利毕业。

(二)为辅导员开展思想工作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对象

高校学院辅导员和学生的比例一般是1∶200左右,一名辅导员要开展几百个学生的工作,还要应对日常大量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导致辅导员很难与所有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分析预审核中学生存在的问题,辅导员可以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其原因,积极开展教育和帮扶工作,实行动态追踪管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优化了我校的教育效果。

(三)有利于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

笔者在审核时发现因学生转专业、降级等学籍异动原因补修课程的过程中,因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的部分课程存在不连续性或课程性质不一致性,导致这类型的学生学分计算混乱,大大增加了毕业审核难度。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可邀请相关专家或者学者进行研讨,使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更加科学、合理、适用,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四、结束语

将毕业审核节点向前推移至大三学年的审核方法,可以及时获得学生延迟毕业或延时授予学位的相关信息,学生在模块规定的学分如达不到毕业要求,可在最后一个学年查漏补缺,从而提高学校的毕业率和学位授予率。

参考文献:

[1]张萍.高校实行学分制后教务管理模式的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5):73-74.

[2]陶伟.基于VFP的毕业资格审核系统设计与实现[J].安徽农业大学党报,2011,(3):479-485.

收稿日期:2016-11-24

土木工程预算专业范文第3篇

【关键词】工程概预算清单计价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滨州学院教学研究项目(BYJYYB201526)。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3-0235-01

1.现阶段工程概预算课程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1教材内容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

建筑行业特点决定了建筑业相关规范、行业标准多,更新速度快。同时,建筑项目具有系统性和复杂性的耗资巨大的特殊产品,为了满足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需求,工程概预算课程的内容相对其他课程而言,内容相对较多,系统性较强,而现行教材很难满足学生对工程造价相关知识的需求。

1.2课时量相对不足

对与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而言,工程概預算并非专业核心课程,培养方案中计划学时与工程造价专业相比少太多。然而,要想真正了解掌握工程概预算的相关标准、规范,并做到在工作过程中学以致用,现有的学时很难达到教学目标。因此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在有限的课时内有效的掌握核心知识也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

1.3人才培养与企业脱钩

工程概预算作为实用性非常强,更新速度快的一门课程,要想真正做到向企业输出有本领,能快速适应工作环境,步入工作轨迹的毕业生,知识的与时俱进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必不可少。然而,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实践环节偏少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也是今后教学中应该加强的环节。

1.4教学手段单一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这种填鸭式教学方法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多数时间课堂气氛不够活跃。由于概预算这门课的课程属性,规范类和规则类内容较多,整个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时间以老师讲解算量和算价规则为主,课后配有相应的练习题来巩固所学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缺乏求知欲望,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今后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

2.工程概预算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在工程概预算教学过程中,应该适应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针,针对不同的学生层次,不同的社会要求,对课程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等提出以下改革措施。

2.1明确课程地位,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中,以教学大纲为主要依据,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与时俱进,确保学生们接受的是现在施工过程中正在使用的相关规范定额。同时深刻研究课程内容,保证在有限的学时内,让学生掌握工程算量,计价,定额的套用以及概预算的编制等课程核心内容,在应用中掌握必要的知识,确保向社会输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2.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工程概预算的课程性质决定了本课程的授课内容以计算规则和定额说明以及工程预算编制为主要内容。在教学内容上不能局限于一本教材,而是针对性的结合应用中的重点教学。教学过程中,概预算课程中规范是基础,但是如果仅以课堂讲授的方式授课,学生接受知识的方法单一枯燥,学习效率低。因此寻求新的教学方法,采取案例教学等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授课方式,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在讲授相关计算规则之前,给学生预留案例让同学们提前预习,充分发挥其自主学习能力。上课时可以带着问题听讲,针对性强以,而且节约课时,弥补了土木工程专业概预算课时不足的问题。

2.3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提高学习兴趣

单一的教授法不利于激发学生涉猎知识的兴趣,单纯的讲授或者案例分析那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以图片、动画、文本、视频等生动形象的向学生展示计算规则等内容,以模型展示的方法让学生真正了解算量规则,使枯燥的规则立体化,形象化。多种教学手段并用,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记忆,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2.4改革考核方式,摆脱应试教育

工程概预算是应用性很强的一门课程,以期末考试的方法,尤其是闭卷考试的方式考核,不仅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压力,而且不能保证达到预期教学目标。考核应该以过程考核为主,通过课堂上或者课后实际案例的解决过程来衡量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不是单纯以结果的对错来定论。让学生真正学透,而不是死记硬背规则规范。这样不仅能够帮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能够结合同学们的表现,及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进行微调,更加有针对性,做到因材施教。

3.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工程概预算课教学过程的分析,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的教学改革方案。课程内容的改革更有针对性,重点突出。理论结合实践能够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真正的应用型土木工程人才。教学模式的改革同时对任课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必须随时了解行业规范的更新动态,并且要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承担新模式下工程概预算课程的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辛飞.《建筑工程预算》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课程教育研究,2014,(2). 

[2]罗金连.浅谈建筑工程预算类课程教学改革[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4). 

[3]蔡海勇,张敏.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教学改革的尝试[J].科技资讯,2010(13). 

土木工程预算专业范文第4篇

施工图预算编制具有自己的特点。它不同于土木工程专业的结构设计类课程设计,施工图预算的原理相对简单。在《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中,对清单构成、如何编制以及各种建筑工程和装饰装修工程的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量计算都有十分明确的计算规则[3]。施工图预算的难点是其准确度。建设方根据施工图编制的工程量清单是确定其招标价的依据,施工方编制的施工图预算是确定投标价的依据,也是确定投标策略的基础。没有施工图预算的准确度,建设方会因为增加清单外项目而无法控制工程造价,施工方或因为投标策略不当而不能中标。可见,施工图预算编制准确与否是施工图预算编制的核心问题,也是课程设计中应该培养的基本工程素质。不同于造价专业,在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计划中,施工图预算编制课程设计仅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且其学时相当有限。以辽宁工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为例,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的课程设计共计11个学分,其他的课程设计均为2周,而施工图预算编制课程设计的时间只有一周。同时,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讲,由于施工图预算编制原理相对简单,容易在学生中形成错误的理解,而忽视了施工图预算编制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并且,按我校的教学计划安排,施工图预算编制课程设计在最后一个学期,在这样特殊的时间段,如何做好土木工程专业的施工图预算编制课程设计成为教师教学的一个难点。否则,课程设计将流于形式,达不到培养学生基本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能力训练的目的。基于此种情况,我们对施工图预算编制课程设计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尝试了一些方面的改革和调整。

二、保证施工图预算编制课程设计质量的几点措施

(一)不断提高教师的指导水平

改变课程设计停留在模拟或仿真的层次的现状,紧跟工程实际,用实际的项目做课程设计的选题对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指导学生完成一份建筑工程施工图预算文件的编制,要求指导教师是“双师型”的教师[4]。一方面,具备造价工程师的水平,不仅熟悉预算文件编制的基本流程和要求,而且能很好地把握行业发展趋势,使得学生的课程设计不与工程实践脱节;另一方面,作为一名指导教师,要熟悉和掌握学生的知识构成和水平,根据学生实际水平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有的放矢,真正把学生引入工程实践,在其遇到问题时能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二)重视课程设计选题

建筑工程的施工图预算,要求完成单位工程的土建工程的施工图预算。选题是课程设计第一环节,选题的核心就是施工图的选择。建筑施工图或结构施工图过于复杂,学生在识图方面遇到太多的困难,就会影响学生完成的积极性,挫伤他们的工作热情。为达到对学生的施工图预算文件编制能力训练目的,我们选择的题目以框架或框架剪力墙结构的一般的办公楼、教学楼、住宅项目为主,其基础部分,选择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筏板基础,而不选择桩基础。选择这样的题目基于如下的考虑:首先,对这类项目学生比较熟悉,识图方面不存在太多问题;同时,其建筑图形状相对规则,项目功能相对比较单一,装饰装修工程量的计算既全面,又不复杂,满足课程设计的训练要求。其次,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结构施工图识读是学生走入工作岗位的基本功,并且,钢筋工程量的计算也正是课程设计需要重点训练的内容。

(三)明确课程设计内容、任务量与要求

在短短的一周内,要求每个学生完成一个单位工程的土建工程的预算是不可能的。根据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考虑工程实践工作需求,我们确定建筑工程施工图预算编制课程设计的训练重点内容包括:土建工程分部分项工程清单列项、基本混凝土结构构件钢筋工程量的计算、基础土方工程工程量的计算。课程设计采用个人独立完成与小组协作共同完成的形式。教师要合理确定每个学生需完成的工作任务,制定任务分配单,并且根据任务分配单检查每个学生的完成进度和质量。教师要根据施工图纸认真考量,既要工作量饱满,能了解一个土建预算的全工程,同时,也要在给定时间内能够完成。具体来讲,每个单位工程由一个小组学生共同完成并按工程标准提交相应的成果。对每个单位工程项目的施工图按照楼层划分,每两个同学负责一个楼层,在对建筑施工图和结构施工图识读的基础上,对照清单计算规则,共同完成所在楼层的工程量清单列项和计算。清单列项经指导教师确认无误后,每位学生独立完成所在楼层的某一类构件的钢筋工程量的计算过程。根据平法图纸计算钢筋工程量是课程设计的重点,要求每个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其所在楼层基本结构构件的钢筋工程量的计算。

(四)教师预做课程设计

同其他课程的实践环节一样,要指导好课程设计,要求教师有一定的预算工作实践。首先,教师要具备独立编制一个实际土建单位工程预算的能力,熟悉预算编制的全部过程,熟悉应提交的各种表格及其在计算工程量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便在课程设计的指导过程中有足够的实际经验。工程预算的准确性是预算的基本要求,也是终极目标。施工图预算编制课程设计的难点是准确性,没有了准确性的要求,课程设计就流于形式,学生只是对施工图预算编制过程有个基本印象,根本不能胜任任何有关工作,也就失去了这门课程设计存在的意义。因此,教师必须在课设前亲自完成学生课程设计任务。在课程设计教学之前,教师通过专业软件,画图,算量,获得课程设计的“标准答案”,也作为检验学生课程设计成果准确性的手段。标准答案的存在,既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对学生计算结果进行补充和修改,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目标感,学生完成课程设计任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五)课程设计指导重点与难点

施工图预算编制课程设计的指导采用每天集中指导加个别指导的模式。按照预先制定的课程设计计划,每天先安排对当日工作内容的重点难点讲解,然后,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工作任务,独立完成实际操作训练过程,在学生实操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结合我们几年的工作实际,以下几个方面是指导的重点:1.课程设计的分部分项工程的清单列项。列项准确是预算准确的前提条件。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讲,有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有了完整的建筑和结构施工图纸,并不能保证每个人都能完整地完成一个单位工程的清单列项工作。教师的指导重点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工程图识读,第二是列项顺序,第三是对清单计价规范的理解。目标是准确、全面,不重不漏。2.钢筋工程量计算。目前,工程实践中多是以软件计算来完成各分部分项工程量的计算,但是,对于钢筋工程量的手工计算仍是基本要求。我们在工程量计算这部分,也把对学生的手算钢筋工程量能力训练作为重点内容。对基本的梁、板、柱、墙以及基础等构件,首先选择典型案例图纸,按不同构件类型讲解计算原理,构造要求,实际施工中的做法等,然后,要求学生完成自己承担的相应楼层的钢筋工程量的计算。这部分,必要的重复计算过程是十分必要的。3.综合单价的确定。综合单价的确定是预算的一个核心问题。指导重点是使学生在熟悉清单模式下综合单价的构成前提下,能根据定额规则,同时充分考虑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方案,确定一项分部分项工程的综合单价。4.课程设计的按日检查制度。为督促学生独立完成课程设计任务,我们实行对课程设计每日的签字检查制度。按照预先制定的任务计划,对照教师预做的“标准答案”,按日检查,并将每日检查结果作为成绩评定的依据。5.发现问题,及时解答并进行整理。在课程设计指导过程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仅回答了事,更要及时进行分析、总结,形成常见问题集,为今后课程设计指导积累资料。

三、结束语

土木工程预算专业范文第5篇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改基金“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gjg121012);毕节学院教改基金“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土木工程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jg201110)

作者简介:罗爱忠(1980-),男,毕节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研究, (e-mail)aizhongluo@126.com。

摘要: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多数定位于应用型人才培养高校,人才培养目的是服务地方及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满足城镇化对人才的需要,很多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开设了土木工程专业。文章以毕节学院为例,探讨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提出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以工程为主线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保证体系,阐述了该保证体系的具体实施步骤。通过毕节学院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5012904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首要任务,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定位是服务地方及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因此,其培养的人才应具备在生产领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应用型人才培养。而课程设计环节是本科实践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土木工程专业而言,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1-6]。毕节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设计包含了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概预算课程设计、地基基础课程设计、钢结构课程设计、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等。传统的课程设计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相应课程给定的设计题目,按照课程设计任务书所提出的要求,通过查阅文献及相关资料,确定相应的方案,最后进行计算、绘图等一系列工作。通过毕节学院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课程设计教学环节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是后续毕业设计的重要前奏。综合这些年与生产单位的接触,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说,当前课程设计还存在如下不足:首先,课程设计一般是在某一门专业课讲授完成后安排该课程的课程设计,每一门课程孤立进行,与其他专业课的衔接较差,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设计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的脱节;其次,课程设计题目往往是一个单一的给定题目,人人一样,无法调动学生进行设计的激情和主动性,设计内容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及生产实践的需求;再次,现阶段课程设计优劣的评价标准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文章以土木工程专业地基基础课程设计为例,分析现行课程设计的不足,提出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以此满足行业生产实践需求的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新模式。

一、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管理模式的建立

地方本科院校在升本前人才培养的定位主要是教师教学方法的培养,为中小学培养教师。随着学校的发展及学校定位的不同,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满足城镇化及工业化对人才的需求,像土木工程这一类的应用型专业发展迅速。但是,由于工程类专业办学经验不足及教师整体素质不高,导致对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课程设计管理及质量也相应地大打折扣。为明确课程设计对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有必要探索建立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结合毕节学院教学实践的体会,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1.确立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总体规划和框架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当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当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关键。应用型人才培养包括工程型人才、技能型人才、技术型人才等[7]。工程型人才主要的工作任务是把学术性人才所发现的科学原理通过一定的手段及技术转化为服务于社会实践的设计以及各种计划等。对土建类专业而言,毕业以后所从事的工作偏向于设计和规划等方面。技能型人才处于土木工程建设的第一线,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将工程型人才所设计的图纸、规划等转变成土木工程的相关产品。技术性人才同样也处于土木工程建设的第一线,但是与技能型人才所不同的是该类人才主要从事组织管理、生产服务等工作。基于上述分析,围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土木工程为主线,确立了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的总体规划和框架。

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的设置指导思想为: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中工程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体现土木工

专业建筑工程方向的教学要求和建筑工程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完整性,着力培养学生的初步设计能力,综合运用土木工程基础理论和基本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为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毕业设计及以后工作奠定良好基础。而技能型人才主要是职业类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目标。

高等建筑教育2013年第22卷第5期

罗爱忠, 等新建本科院校土建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索——以毕节学院为例

基于以上指导思想,综合考虑毕节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特点及区域城镇化、工业化带动战略,制定了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的总体框架和目标。

(1)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主要内容是建筑总平面图、建筑平面图、建筑立面图及建筑详图的绘制。通过该课程设计,让学生了解一般民用建筑的设计原理,并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着力培养学生建筑方案及施工图绘制能力。

(2)施工组织课程设计。主要内容是施工方案的选择、施工进度计划的制订和施工平面图的设计。通过该课程设计,让学生熟悉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程序和内容,掌握施工方案的选择、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及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的绘制。

(3)概预算课程设计。主要内容是根据施工图及施工现场情况,计算相应的工程量、直接费、间接费、成本及利润、税金等。通过该课程设计,学生掌握概预算设计的过程、土木工程投资的构成,从而训练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地基基础课程设计。主要内容包括独立基础设计和桩基础设计。通过该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对建筑结构的整体认识,结合上部结构特征及工程地质条件,合理选择基础形式,并进行地基基础的设计和计算,绘制相应的施工图。 (5)钢结构屋架课程设计。主要内容包括屋架形式的选择及尺寸确定、支撑体系的布置、屋架内力的计算、杆件和节点的设计,以及屋架施工图的绘制和材料用量计算。通过该课程设计的学习,掌握无盖结构布置的要求及构件编号的方法,培养学生计算和绘图能力及综合运用相关力学分析的能力。

(6)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主要内容包括结构布置、构件尺寸确定、荷载和内力计算、配筋计算、施工图绘制等。通过该课程设计,促使学生独立完成整个结构设计的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相关力学知识、混凝土构件计算原理和结构设计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建立有效的制度管理体系

课程设计是整个土木工程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实践环节之一,因此,必须把课程设计置于专业课程整体的教学组织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整个系统中统筹考虑,切实加大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的实施力度,强调课程设计对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提升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基于此,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经验,结合土木工程建设一线及用人单位的反馈,制定合理的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在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制定了土木工程专业各课程的理论课教学大纲及实验课教学大纲、实习教学大纲及管理办法等,并依据这些规定,相应地制定了各门课程设计的教学大纲及评价考核办法。

3. 精心选择课程设计题目,构建合理的指导实施体系

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设计过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专业课教师不仅能担任相应专业课的理论教学,还必须胜任土木工程专业专业技能的培训工作。因此,土木工程专业教师在课程设计教学中,除了应具备专业课程理论教学的精湛技能外,还必须对影响学生成长的诸多环境、心理等因素有深刻的洞察力,这样才能合理制定课程设计题目。同时,在课程设计题目的选择中,要正确处理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的关系,把基本综合能力的培养渗透到各个专业课的课程设计中,缓解毕业设计的压力,调节学生毕业设计的节奏。在毕节学院课程设计教学过程中,课程设计指导教师以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为依据,结合该专业课程的具体要求,制定相应的课程设计实施方案,经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后即可应用于教学实践。在指导过程中,根据专业课程的特点及学生的差异,采取灵活的组织形式,通过集中指导、单个辅导、电话及网络指导等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圆满完成任务。

二、提高学生参与课程设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生是课程设计的主体,学生参与课程设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与整个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环节的质

量息息相关。而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针对专业课程中某一特定课程内容的专项训练,进行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相关课程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初步的工程设计能力,使学生掌握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内容和方法,了解主要的技术法规和政策,并具有相应的文献查阅、技术文件写作和工程制图能力。因此,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课程设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十分重要。根据毕节学院多年来的实践,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学生参与课程设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提前针对课程特点给出相应的设计题目,逐步引导学生进入设计状态

课程设计一般安排在每学期末,而且通常是几门课程设计集中安排。这种安排虽然有利于课程设计过程的集中管理,但是,由于课程考试也集中安排在期末,两者之间出现一定的冲突。为了缓解冲突所带来的影响,课程设计指导教师可以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提前针对该门课程的特点,给出相应的设计题目,逐步引导学生进入设计状态。在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实施过程中,以房屋建筑学和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这两门课程为例,毕节学院主要做法是:针对房屋建筑学课程,可以在讲完建筑设计基本原理后,下达相应的课程设计任务;针对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可以在讲完土压力及边坡稳定性分析后,下达相应的课程设计任务。如此,学生对该门课程的理论及学习方法已经了解,初步掌握在实际工程中的运用技巧,并具备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提前进入设计角色。

2.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课程设计题目,提高设计的主动性

教学实践发现,部分学生已经接触土木工程行业,在日常接触到教学楼、多层单元式住宅、幼儿园、别墅、边坡、基坑等土木工程项目,部分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兴趣,依据课程设计特点及要求自主选题,这样可以提高其参与课程设计的主动性。

3.强化学生对土木工程相关规范的运用,明确土木工程设计的方法和思路

土木工程相关规范是土木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及安全性的重要保证,相关的专业教材由于时间差,涉及的规范陈旧或者只是讲授一些理论性知识,根本没有提及规范。因此,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时更新规范并补充相应的内容,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强调相关规范的运用,包括图纸绘制的相关规范等。

4.实行量化的时间安排及考核程序

课程设计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常常将设计集中于某个时段突击完成,造成了课程设计质量达不到相关要求,最后由于时间关系不得不重修。为了保证课程设计质量,在课程设计的实施过程中,对每一个过程需要定量化的时间安排,反复检查、讨论、修改直至最后定稿。对每一个考核程序严格执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公平、合理地进行课程设计最终结果的考核。

三、结语

课程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考察学生对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通过课程设计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及创造性、独立性。毕节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对课程设计的相关管理和教学方法保证了课程设计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达到课程设计教学环节的主要目的。通过土木工程相关管理、设计和施工等单位的反馈,课程设计的质量将影响毕业生在后续的工作及设计中融入其工作环境的速度,因此,应不断加强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提高其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唐岱新,孙伟民.高等学校建筑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指导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2] 沈蒲生,等.高等学校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3] 肖琦,贾玉琢,刘洋,等.土木工程专业“一实两创”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设计改革与实践[j].东北电力学院学报, 2003, 23(5): 69-71.

[4] 冯硕.课程设计环节提高学生能力的探索[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14(4): 77-80.

[5] 郭业才,姚善化.加强课程设计环节提高学生综合能力[j].科学教育论坛, 2005, (19): 165-167.

[6] 黄仕伟,王默识,崔山.理论教学和课程设计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j].教学改革与实践,2002 (3):21-23.

[7] 周惠.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研究[d],南昌大学硕士论文,2010.

curriculum design and teaching methods for civil enginee

ering in newly

established universities: taking bijie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luo aizhong, fang juan, chen changlu, lei yong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college, bijie univesity, bijie 551700, p. r. china)

abstract: the goal of most newly established local universities is to training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to serve local and region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urbanization, many newly established local universities established the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we took bijie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o discuss the course design and teaching methods of civil engineering in newly established local universities, presented an assurance system based on the main line of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 training for graduate design quality, and described specific steps of implementing the guarantee system. practice in bijie university achieved good resul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