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农业发展的认识

对农业发展的认识

对农业发展的认识

对农业发展的认识范文第1篇

一、农业产业化的生成与发展条件

农业产业化是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取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的,以当地资源优势和加工流通企业为依据,以农产品生产基地为基础,对农产品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所形成的一种较为完整的产业系统。它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多种产业相结合的经营方式与组织形式,它的生成与发展是有条件的,同时也是一个演进的过程。

(一)生产力达到一定水平,分工不断明确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各产业间的依赖性进一步增强,联合与协作的重要性更加突出,贸工农一体化的需求也日趋强烈。此时,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产品购销已变为独立的生产部门,现代先进的技术装备、科学和管理知识得以广泛运用,使得农业产业化发展具备了坚实的物质、技术条件。

究其实质来说,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过程就是农业工业化的过程。在工业化初期,工商资本需要进行自身的积累与集中,同时也需要农业为其提供原始积累。而此时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因为大大低于工业的劳动生产率,所以工商资本必然没有向农业领域扩张的积极性。只有进入工业化中期以后,当工商资本具有较多的积累,需要寻找新的出路时,才会选择在农业领域的扩张。于是,工商资本直接向农业和农产品加工部门渗透,使贸工农一体化具有了可能性。此时,也是农业现代化的起步之时,农业本身也已具备了一定的积累和能力的集中。由于大量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装备的应用,使农业已逐渐转变成使用机器进行生产的部门,且其发展也更加依赖于由农业外部提供的现代装备和科学技术,提供的产品销售市场,这就使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成为了农、工、商三个方面的共同需求,于是贸工农一体化的互相融合便应运而生,且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时俱进。

(二)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社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

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社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是农业产业化生成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内在条件。其中,起核心作用的条件在于农业的专业化。这是因为,在农业生产不断发展的同时,专业分工也在不断细化。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农业的生产过程不仅与产前及产后阶段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而且其内部也分化出越来越多的专业和部门。这些部门相互之间密切衔接,从而形成一个包括从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与供应,到农业生产全过程,再到收购、加工、包装、运输和销售各个环节在内的有机整体。各环节的密切协作及农业再生产的兴旺发达,把在分工、协作基础上相互关联的行业和部门,通过必要的利益联结成为一个综合体系,进行社会化大生产成为必要。

由此看来,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必然是农业产业化的应有条件,缺乏这种条件,产品的批量过小,交易成本必然偏高,竞争能力差,企业难以在现代市场上生存,因此也谈不上加入到贸工农一体化的社会大生产中去。由于农业生产的专业化,也涵盖区域、部门、生产经营单位及工艺的专业化,利于迅速提高生产力,因此,其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必然起着核心作用。

(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离开了体制基础,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产品交易必将遭遇重重阻碍,资本的平均利润率就不会存在,农业的产业化也就不可能得以实现。当然,在具备了上述条件之后,农工商一体化内部的非市场安排、各主体利益间的协调以及运行机制的促进也是不可或缺的制度性条件。

二、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大意义

(一)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农业及其工、商业的全面发展

实行工贸农一体化经营,将大大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广大农民进入市场。这是因为通过把实力较强的、具有带动辐射、服务与扶持、市场开拓能力的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做龙头,把农产品生产基地、农户和市场紧密连接起来,做到种养有指导、生产有服务、销售有市场、价格有保障,使广大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通过龙头企业顺利地实现同国内外大市场接轨。而农产品的加工流通企业,也因为同大批农户形成了利益共同体,而拥有了稳定的原料生产基地,可以减少生产的波动,保证市场货源的充足,必然会促进农业、工业和商业的全面发展。

(二)有利于实现农业的两个根本性转变

农业产业化本身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产物。农业产业化的项目,也是依据国内外市场需求来选定的。因此,农业产业化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最佳经营模式,推进农业产业化为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提供了可靠的基础。目前,国内许多地方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基本还属于粗放经营方式,低产低效,农业增加值的科技含量较低,农村经济结构和农业内部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农产品多以大路货为主,原料型产品多,加工增值少,精深加工更少;低档产品多,名优新特产品和无公害绿色食品少。实施农业产业化,将可以吸引各种高级生产要素向高效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流动与集中,并且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的过程,也是实现向集约化经营转变的过程,必然促使经济效益得到提升。

(三)能够促进我国农村改革的第二次飞跃

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与科学种田基础上的适度规模经营,是实现农村改革发展第二次飞跃的标志,二者相辅相成。在坚持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实行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社会化布局与经营,对于实施科教兴农、科学种田以及应用先进技术与装备是切实可行和极为有利的。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分化的内在要求。在提升农户经营规模的基础上,要求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联结起来,而龙头企业把农户分散的生产引向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经营,也促进了农业的社会化。

农业产业化也将为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强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集体经济实力奠定了基础。同时,农业的产业化也可为乡村兴办经济实体开辟门路。乡村集体经济或合作经济可以通过兴办各种农产品加工与流通企业,创办集体农场、养殖场等,加入贸工农一体化组织;也可以在更高层次上、更大范围内进行跨所有制、跨部门、跨社区的横向联系与合作,以发展新的更高级的集体经济。由此可以看出,推进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必将能够促进农村改革与发展的第二次飞跃。

(四)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保证农村小康目标的实现

推进农业产业化,就是要把优化生产经营机制作为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这是因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必然要求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增加农业投入,改善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和基础设施,对于提升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确保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的稳定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农业产业化的统一体内部,农产品加工流通龙头企业大多会以预付定金、提供服务和执行合理价格等形式收购基地的农产品,这将有利于农民增收。通过农业产业化,延伸产业链,将促进农产品的加工转化和增值,可以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进一步加快农村地区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步伐。

(五)有利于实现农业经营管理的现代化

目前,我国的农业生产力还较为落后,必须通过农业产业化实现经营方式和组织制度的改革与创新。通过利益机制、运行机制的综合配套改革,工商企业的介入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等,可以全面调动产加销、贸工农各方面的积极性,以利于吸引各类资金、先进的生产加工技术、科技人才、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土地资源等各种生产要素向高效益的农业产业化项目流动与组合,将进一步提升农业的经济效益和自身的积累能力,便于从多方面改善农业现状,促进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六)有利于推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

对农业发展的认识范文第2篇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13—0017—01

目前,农村职业教育举步维艰,普遍存在师资不足、投入不足、就业困难、管理不善等问题,这些因素阻碍了其发展进程,这引起了有识之士的关注。因此,必须从客观上提高对农村职业教育的认识,特别是对于其中包含的许多有待开发的优势资源,需要认真发掘,使之得到大力发展。

一、农村职业教育的定义及其任务

1. 农村职业教育的定义。笔者通过实际调查,并结合了前人的探讨,对农村职业教育进行了如下定位:农村职业教育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培养具有知识、研发、操作、管理能力的农业技能型人才的终身教育体系。农村职业教育的主要对象是有志于农村事业的城乡义务教育的毕业生、高中毕业生以及符合条件的农民等。

2. 农村职业教育的范围。毋庸置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培养和造就具有较高理论素质和实践能力、有知识、懂技术、会管理的新一代农村技能型劳动者。其涉及的范围包括农业、林业、牧业、草业、养殖业、渔业、农业机械、建筑等。

二、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认识上的问题。一是对农村职业教育的范围认识不清。从以往的研究来看,人们对农村职业教育普遍缺乏整体认识。许多人在探讨农村职业教育时,基本上都只讲如何搞好全日制农村职业教育,很少有人专门讨论非全日制的、业余性的农村职业教育。从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村职业教育应该包括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大类。其中,全日制农村职业教育主要是针对应届毕业生和需要培训进修的知识青年而兴办的,而非全日制农村职业教育则主要针对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展开。非全日制农村职业教育是全日制农村职业教育的延续和发展,只有搞清楚了二者的关系,才能从整体上认识农村职业教育。二是对农村职业教育的目的和任务认识不清,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农村职业教育的实施者对其教育的任务和目标都不很明确。由于对农村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区别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因此,二者在课程设置等方面基本相同。

2. 实践上的问题。由于人们对农村职业教育认识的不足,带来了教育实践上的偏离。这种偏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全日制农村职业教育受到了普遍重视,其基础设施、师资配置、课程设置等都很完备。相反,非全日制职业教育形式化倾向突出。虽然科技“三下乡”、业余农校等非全日制农村职业教育形式的成果显著,但这种不受制度约束的教育形式很难维持长久;二是受教育目标的驱使,全日制农村职业教育的基础设施、实验室、师资配置、课程设置等都有定位于城市就业市场的倾向,这实际上是偏离了其教育的主要目标。

三、搞好新农村职业教育的对策

1. 要转变传统观念,重新认识农村职业教育。第一,农村是国民食物的供给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国家扶持“三农”、建设新农村等举措,是因为“三农”是国家、民族的命脉,没有稳定的“三农”,国家就失去了稳定的根基。第二,农村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合格的农村建设者。农业也是一个完整的职业体系,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合格的新农村建设者。有了这个基本认识,农村职业教育的基础设施、师资配置、课程设置等就应进行相应的调整。

2. 采取政策倾斜、资金扶持、管理多样化的方式加强农村职业教育。第一,在政策层面上,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部门的教育政策都要向农村职业教育倾斜,多制定有利于其发展的新政策。第二,在资金安排上,也要向农村职业教育倾斜,并加大对非全日制农村职业教育的投入比例,重点在基础设施、实验设施、师资方面加大投入力度。第三,在管理上要走多样化发展的道路。对于农村全日制职业教育,可以把管理下放到县域,非全日制农村职业教育则可以把管理权下放到乡镇,使其更贴近现实,更具有灵活性。

3. 投入的多元化。在有利于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提下,除政府投入外,还应鼓励民间资本合理进入,以更好地促进农村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对农业发展的认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4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4.09.017

Abstract: In this paper from Shangluo reality, an overview of the status of pollution-free agricultural was developed, the presence of certified pollution-free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with small-scale, low-certified efficiency of enterprises are not enthusiastic, marking the city use rate, production management was not standardized were analyzed, four the question presented to increase the awareness training, fostering the growth of enterprises, strengthen the base and increase government funding to the regulatory development strategies.

Key words: safe agro-food; attestation;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注度、期望值越来越高。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已成为新时期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农产品市场竞争的战略举措。商洛市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起步较早,从2003年开始认证第一个产地,经历了起始阶段和高潮阶段,目前步入了稳步发展时期,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已由原来相对注重发展规模进入到更加注重发展质量的新阶段,对推动全市的现代农业发展和促进农业结构调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近几年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与监管工作中,呈现出不少的问题,高林[1]曾对商洛山区绿色产业发展问题做了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笔者在调研和分析当前商洛市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监管工作的基础上,探讨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合理化的发展建议。

1 商洛市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与监管工作现状

商洛市自然条件优越,农业资源丰富。其中核桃、板栗、柿子等产量均居全省之首,有“中国核桃之都”的美誉。商洛也是全国有名的“天然药库”,中药材种类1 119种,列入国家“中草药资源调查表”的达286种[2]。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丰富的物种资源,为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近几年,在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的积极推动下,无公害农产品保持了强劲的发展态势,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数量和质量都有质的飞跃。截止到2013年底,全市认定无公害产地210个,面积10.1万hm2;认证无公害产品271个,其中种植业产品237个,总年产量29.9万t,以蔬菜、食用菌、茶叶、核桃为代表的特色产品的认证占种植业产地的1/3左右。近几年商洛市无公害农产品发展呈现出以下3个特点。

1.1 无公害产业健康发展

2009年商洛市提出了“政府负总责,三级有机构,监管到村组,检测全覆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思路,2010年集成组装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商洛模式”[3],逐步建立健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执法和标准化技术推广“四支队伍”,使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监管工作走向规范化。从统计数据分析,商洛市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起步于2006年,当年认证产品2个,与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相比晚3年[4]。2006―2009年是起始阶段,累计认证无公害农产品32个;2010年是高峰阶段,当年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00个,其中种植业产品94个,畜产品6个;2011年起进入稳步发展阶段,每年认证45个左右,3年共认证139个。自“商洛模式”推广后,农产品质量安全更加受到社会的关注,无公害农产品作为建设“绿色现代开放和谐文明宜居幸福商洛”的最基本保证成为了社会各界的共识[5]。各级政府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列入政府考核,成为农业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在此背景下,建立了无公害认证工作机构和检验检测机构,明确了职能职责,理顺了工作关系,强化了工作力量;建设了市、县、镇三级检测实验室和33个企业自律性内检室,农产品质量安全从业人员2 278人,实现了农产品日常监测常态化[6];培养了一批无公害农产品检查员和内检员,为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提供了技术保障;健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制度和农产品生产基地环境保护制度、农业投入品购买使用管理制度、生产技术培训制度、生产登记制度、农产品保管销售管理制度等“五项制度”及农产品生产责任人档案、技术培训档案、生产操作记录档案、产品保管销售档案等“四项档案”。经过各级农业部门的几年努力,商洛市的无公害产业得到了发展和壮大,推动了商洛农业经济发展。

1.2 认证和监管规范有力

目前,商洛市已形成了一套严格规范的认证工作制度。首先是严格现场检查,在现场检查环节重点包括产地环境是否合格、生产档案是否完善、生产过程是否规范、农业投入品是否按照规定管理和使用;其次是严格申报材料审核,先由县级认证部门初审,市级审核由市级认证专家组负责,主要组成人员由负责认证工作的人员和主管认证的领导组成,成员必须具备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实行审核负责制。最后报送到省级认证部门审核,实现三级审核,层层把关。加强证后监管工作,是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监管的重要工作内容,在普遍“重认证轻监管”的现状下,做好证后监管显得更加重要。为此,商洛市级工作机构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认证企业和基地进行产品抽检,强化认证产品质量监控。按照省农业厅的要求,每年组织一次年检,在年检中主要从投入品的使用、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生产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措施的落实、档案记录、标志使用以及生产销售合同等方面对所有认证企业进行全面严格的检查,对年检不合格企业和产品进行整改或注销,多项举措保证了认证产品的质量安全。

1.3 品牌效应不断提升

经过多年的努力,商洛市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不断向前推进,打造了商洛核桃、孝义柿饼、镇安板栗、商洛茶叶、柞水木耳、丹凤葡萄、山阳九眼莲等一大批享誉省内外的特色产品,培育了马铃薯、生猪、中药材、核桃、板栗等五大优势产业。在做好品牌建设的同时,政府和农业部门高度重视产品推介,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提升品牌影响力、公信力和市场占有率,使无公害产业形成了良性发展格局。

2 存在主要问题

2.1 认证企业多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

商洛市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步伐较快,认证的基地和产品数量虽多,但大都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分析其原因:一是商洛山区山多耕地少,坡地多平地少,集中连片平地更是少之又少,耕作条件差;二是贫困地区经济基础薄弱,科技水平不高,机械化程度低;三是传统耕作习惯和经营方式,难以实现现代企业化管理,企业业主小农思想严重,没有强强联手的理念,发展潜力不大。

2.2 认证效益低,企业积极性不高

近几年,商洛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持续推进,与政府强势推动是分不开的。总的来看,商洛的无公害认证工作还处在政府推动阶段,企业自主性不高。由于政府将无公害产品认证列入年度考核范围,使得认证部门每年疲于完成认证任务,而降低了认证标准,弱化了证后监管。企业认证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主要有4方面:一是认证效益低,商洛贫困山区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大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不如大都市高,农产品优质优价体现不明显;二是商洛农产品多以内销为主,外销出境比较少,当地市场对产品认证基本没有要求;三是认证费用较高,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费用主要包括环境检测、产品检测和定标费用,一般在5 000元左右;四是认证程序繁杂,历时过长。张诺[7]对北京市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问题分析认为,过于冗长的审核链条严重影响了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时效和企业的申报积极性。根据近3年商洛市的认证情况看,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从环境和产品检测开始到最后发证,一般至少需要半年以上。加之这几年无公害产品认证文本变换过快,基本上一年一变,导致申报材料返工量大,也影响了企业认证积极性,延长认证时间。

2.3 标识使用率低,消费者认知性差

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是无公害农产品的证明性标志。目前,商洛市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企业使用标识的积极性不高,甚至个别企业因为不定标识而没有产品认证证书的现象。主要原因:一是对无公害标识的宣传不到位,推广力度不大;二是消费者对标识的认知度低,监督作用发挥不了;三是多数蔬菜类、粮谷类、瓜果类、畜产品类生产企业不是销售主体,多数农产品都集中收购二次包装出售,加贴标识没太大实际意义;四是无公害产品实现不了“优质优价”,使用标识增加了企业成本。

2.4 生产管理不规范,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据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李光泗[8]研究表明,无公害农产品在生产中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但与普通农产品没有显著区别,在商洛同样存在这种现象。一些企业和农户认为生产基地符合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要求,产品也达到了无公害农产品的质量标准,所生产的产品就是无公害农产品。错误的认识导致部分企业只注重生产,疏于对生产管理制度、生产档案记录的建立,不经常性对生产人员进行科学施肥、安全用药、先进栽培等技术的培训,不按照标准规范从事生产活动,结果由于使用农药、兽药、化肥等投入品不当和生产操作规程执行过程中的失误造成产品污染,生产的产品达不到无公害农产品的质量要求。从各基地调查情况看,大多数基地生产管理人员技术水平较低,一些大型生产企业从山东寿光、陕西杨凌和泾阳等地引进技术员,其本身多数是“土专家”,不能根据当地实际指导生产活动,整体技术水平不高。

3 对策与建议

3.1 加大宣传培训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农产品的安全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要采用多种途径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无公害农产品基本常识、标准化生产技术等,转变生产者和消费者观念,提高生产者质量安全意识,使农民把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真正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要采用多手段、多渠道、多平台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的宣传和推介,使消费者了解无公害农产品,能认识无公害标识,能鉴别其真伪,引导大众认识到无公害农产品是品质生活的基本保障。在市场管理方面,一方面要重视市场农产品检测结果信息和不合格退市产品信息的,使经销商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另一方面通过对农产品检测,建立绿色放心农产品的交易区,引导消费行为,反向促进农产品生产者提升产品安全水平,督促经销商提供合格的农产品[9]。要着力培育一大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和带头人,带动周边区域的生产行为。要进一步加强无公害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完善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和操作规程,不断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

3.2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提升产业化水平

发展无公害农产品,不是传统的一家一户农业生产模式,而是有组织地统一农业生产行为。要通过培育、扶持一批龙头企业来推动无公害农产品发展,把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作为提升农产品质量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通过引进、改造培育、政策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组织的带动作用。对于商洛市这样的山区,受自然条件和传统种植习惯影响,培育龙头企业显得尤为重要。可以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加快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的销售网络,积极培育队伍,让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要鼓励和扶持农民合作组织,发挥其在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中的优势,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标准化和经营规模化,使其成为控制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屏障[10]。要通过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重点培育个体私营大户等措施,提高生产者的组织化程度。

3.3 加强基地监管,实行全程质量监控

一是要对生产企业和基地产品质量抽检,确保对产品质量的适时监控。同时要督促生产企业及基地建立自检室,制定自检制度,共同把好产品质量关;二是加强对生产基地农业投入品的管理,防止产地、产品受“三废”和不符合生产要求的农业投入品污染;三是实时监控基地生产环境,定期对土壤、大气、水等环境指标进行监测,确保生产环境安全;四是监督基地建立健全“五项制度”和“四项档案”,实现全程监管;五是要实行基地准出制度,上市产品要检测上市,要有自己的“身份证”,标明产地、生产者、生产日期、查询电话和检测合格证明等,真正实现产品质量可追溯。

3.4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全面推进产业发展

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是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一项民心工程,关系重大。各级政府要设立无公害农产品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农产品基地生态环境改善与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研究与推广、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要加大认证监管工作财政投入,引导生产者积极开展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与补助;投资建立信息平台,做好无公害农产品宣传和推介,提升公共品牌的影响力,提高认证效益,从而推进无公害产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林,董卫玲.商洛山区绿色产业发展问题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4,60(1):70-73.

[2] 商洛概况-资源[EB/OL].[2014-05-20].http:///slgk.jsp?urltype=tree.TreeTempUrl&wbtreeid=1042.

[3] 郭雅俭,曹秀荣,李枫.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商洛模式”探析[J].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2,56(2):68-70.

[4] 万靓军, 朱, 樊红平,等.我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特征及发展策略[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29(2):68-71.

[5] 为建设绿色现代开放和谐文明宜居的幸福商洛而努力奋斗[EB/OL].[2014-05-20].http://shangluo. gov. cn/ info/1054/19917.htm.

[6] 董自庭,高林,李枫,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商洛模式”探讨[J].湖南农业科学,2013(7):88-91.

[7] 张诺,伊黎. 北京市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与监管的成效及问题分析[J].农产品质量安全,2013(2):26-28.

[8] 李光泗,朱丽莉,马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对农户农药使用行为的影响――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J].农村经济,2007(5):95-97.

对农业发展的认识范文第4篇

农村班子全体成员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对科学发展观和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好地推进我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在思想认识方面,对在农村今后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中学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新的认识。

在当前经济普遍低迷的大形势下,农村党员学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对推进社会和谐、健康、经济快速发展意义重大。通过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农村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特别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落实科学发展观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当前,我村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只有深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指导农村工作,才能保证经济健康发展。

(二)在发展思路方面,对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

一个村的发展好坏直接关系到全村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更需要有正确的发展理念的引导。当前,有部分村干部只凭借既有经验从事农村建设,而没有真正想过应该以怎样的理念、思路指导自己实现科学发展、科学管理,对农村的经济建设和发展缺乏系统、清醒的认识。通过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农村两委班子深刻感受到制定和落实科学发展理念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对强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必要性有了清晰的认识。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村两委班子着重强化了对农村长远发展思路的引导,帮助制定符合农村实际的近期和长期发展规划,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在工作方式方法上,对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有了新的认识。

通过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领导班子认识到,解决农村中存在于工作方式方法上的问题的关键是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使全村经济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发展水平,从而带动全村经济大发展、大跨越。

五、今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

农村在深入调查研究,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今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具体如下:

(一)总体思路

大力发展种养殖业、林木产业,提升优势特色农业的生产能力;以万木林笋市场为依托,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到2012年各项指标全部实现翻一番。

(二)具体任务目标

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

2、调整农业内部结构。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等形式,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3、加强村庄环境建设。积极争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全面治理农村环境“脏、乱、差”,彻底改变人居环境。

六、加强村两委班子自身建设的具体措施

对农业发展的认识范文第5篇

*月*日至*日,中共中央召开了党的*届三中全会。今天,我们召开传达学习贯彻党的*届三中全会精神大会,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党的*届三中全会精神,动员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把思想统一到*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完成*届三中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锐意进取,奋力拼搏,扎实工作,强力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下面,我就传达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届三中全会精神讲几点意见。

一、深刻领会党的*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增强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党的*届三中全会是在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分析了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特别是经济形势,作出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战略决策和部署。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新时期农村改革发展的新观点、新思想、新举措,反映了全党意志,体观了人民心愿,总揽全局,内涵丰富,要求明确,深刻精辟,对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改革发展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宝贵经验,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和工作部署,顺应各族人民特别是亿万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在认识上有新突破,在理论上有新发展,在政策上有新举措,具有很强的战略性、指导性和针对性,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全市各级党组织要深入学习、全面领会*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努力推动我市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学习贯彻党的*届三中全会精神,必须深刻认识、准确把握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党的*届三中全会重点研究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并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我国农村正在发生新的变革,我国农业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正面临新的局面,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对不少困难和挑战。从总体上看,我国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三中全会对当前我国农村改革发展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国当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关键环节和突出矛盾,有了更为深刻、透彻的认识和把握,意味着在新的更高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我国农村改革发展意义更加重大、时机更加紧迫、任务更加繁重。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加倍努力,牢牢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当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适应农村改革发展新形势,顺应各族农牧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抓住时机、乘势而上,努力开辟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广阔道路,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崭新局面。

学习贯彻党的*届三中全会精神,必须深刻认识、准确把握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全面把握三中全会提出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就要着重领会好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观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的战略思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系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全局,关系全面建设小康宏伟目标顺利实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进,是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总抓手,必须作为战略任务抓紧抓好;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我国农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的根本保障,是打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物质基础的必由之路,必须作为基本方向长期坚持;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破解农业、农村、农民工作难题的根本出路,是推动城乡生产要素优化组合、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根本举措,是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的根本途径,必须作为根本要求认真落实。这三者是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相辅相成,不可偏废。我们一定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把握,牢牢抓住,相互配合,协调推进。

学习贯彻党的*届三中全会精神,必须深刻认识、准确把握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和重大原则。全会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六个方面的目标任务,涉及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各个方面,特别提出“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这一目标,这充分表明我们党对农村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想的进一步细化,描绘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为凝聚亿万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全会确立了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并在总结30年来农村改革发展经验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农村改革发展必须遵循的五项重大原则。这一指导思想的确立和五项重大原则的提出,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确保了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始终在正确的轨道上向前推进。我们一定要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做好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实际出发抓紧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目标和落实措施。

学习贯彻党的*届三中全会精神,必须深刻认识、准确把握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的重大任务。全会紧紧围绕当前农村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抓住农村体制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对农村制度建设和创新作出全面部署,提出一系列新的政策举措,重点部署了六大制度建设。这六大制度建设和创新,是实现农村发展战略目标、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步骤,将形成促进城乡统筹、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农村制度建设和创新的重大意义,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从根本上优化农村改革发展的制度环境,以制度建设和创新推动农村改革发展不断深化,为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学习贯彻党的*届三中全会精神,必须深刻认识、准确把握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举措。全会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发展现代农业的认识,明确了发展现代农业的总思路,强调发展观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全会针对我国农业生产中的薄弱环节,从七个方面对发展现代农业进行了部署。我们要准确把握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举措,从根本上改变农业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真正建立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推动现代农业建设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

学习贯彻党的*届三中全会精神,必须深刻认识、准确把握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的重大安排。基于对“三农”问题的准确把握,三中全会深刻提出了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根本措施,把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从八个方面就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作出了具体部署,明确提出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目标。这是我们党对亿万农民作出的庄严承诺,表明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更加重视解决广大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既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我们要认真研究中央的政策措施,抢抓扶持发展的政策机遇,加快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步伐,使广大农牧民享受到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推动农村公共事业快速发展和农村民生加快改善。

学习贯彻党的*届三中全会精神,必须深刻认识、准确把握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新要求。坚持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党的一个传统和重大原则,也是建设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证。三中全会紧紧抓住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主线,着眼于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和不断提高党领导农村工作水平,对全面推进农村党的建设作出系统部署。我们要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农村党的建设,切实发挥好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切实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切实发挥好农村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发挥好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保证作用,不断提高党领导农村工作水平,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学习贯彻党的*届三中全会精神,必须认清*农业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加快农业农村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充分发挥*大农业资源丰富的优势,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重中之重,围绕增加农牧民收入这一核心目标,研究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稳定的措施和办法,狠抓粮食生产、农业高新技术推广、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等重点工作,农业农村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呈现出一系列积极而明显的趋势,有力支撑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为我们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奠定了坚实基础。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以“四区一线”为主的农业产业布局明显优化;产业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农业产业水平不断提升;农业科技进步成效明显,经济发展方式发生深刻转变;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展;农牧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收入多元结构开始形成;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全市农业农村工作所取得的这些成效充分证明,我们采取的措施顺应改革开放大势,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农业农村工作实际,符合全市各族农牧民群众的期盼,必须在今后工作中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和发展。

在充分肯定我市农业农村发展成就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制约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然突出。主要表现在: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综合生产能力总体水平不高;“四区一线”之间、城乡居民之间、农民和牧民之间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能力有限;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公共服务能力滞后;农业农村发展的体制依然存在,农村综合改革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解决好这些矛盾和问题,关键是要加强农村制度建设和创新,*届三中全会对我们破解农村发展难题、推进农村改革进程,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机遇。全市各级党组织要以学习贯彻党的*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契机,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对当前我市农业农村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统一到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增加农牧民人均收入,促进农村社会和谐,推动我市农业农村工作在新的更高起点上实现新跨越。

二、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迅速掀起传达、学习、贯彻党的*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热潮

全市各级党组织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传达、学习、贯彻*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我市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作为各级党组织活动的中心工作,统一思想,高度重视,精心组织,集中一段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多形式地开展学习、宣传、调研、讨论活动,不断把学习贯彻*届三中全会精神引向深入。

一要精心组织安排,抓紧传达学习。按照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地委的要求,市委将把组织开展*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传达、学习、贯彻工作作为近期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安排部署。近期,市委将成立专门办公室,制订具体的学习计划,市党校要提前做好培训准备。市四套班子领导、有关局委办和驻市单位领导,要在市党校分别进行三天的封闭学习。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集中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认真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开展以学习*届三中全会精神、科学发展观等为主题的学习活动。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要集中时间,通读原文,认真领会三中全会的政策信息,做到真学真懂。采取集中学习、个人自学、通读文件与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增强学习的坚定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在学习中增长见识、把握机遇,务求使学习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头学习好、领会好、掌握好、贯彻好*届三中全会精神,自觉做学习贯彻的表率。市四套班子领导要认真抓好分管部门和系统以及联系点的传达学习,抓紧安排部署,加强指导检查,确保不留死角。组织部门和党校要把传达、学习、贯彻*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内容,有计划地对干部进行培训,全面提高干部理论素养。各乡(场)镇、各部门必须高度认识贯彻落实*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点在农村,关键也在农村,要充分利用冬闲时节,依托乡(场)镇党校、村(队)文化阵地,紧密结合农牧区基层组织建设及“三下乡”等各种活动,有计划、分批次组织广大农牧民群众深入开展学习、讨论,通过学习,进一步统一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凝聚共识,形成全党关心、全民支持、全社会参与*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安排专题、设置专栏,既系统宣传*届三中全会精神,又要全面报道我市的学习贯彻活动开展情况,使三中全会精神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市行政绩效考核督查中心要充分发挥督促检查职能作用,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乡(场)镇、各部门就学习情况开展督查,确保学习活动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二要广泛开展讨论,提高思想认识。各乡(场)镇、各部门要围绕学习贯彻*届三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实践,广泛开展讨论,不断提高思想认识。要准确把握农业农村工作的基础地位。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全面小康。要准确把握农业农村发展现阶段特征,结合*实际,适应农村改革发展新形势,顺应各族农牧民盼发展、求富裕、尽快提高生活水平的新期待,有针对性提出工作措施,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局面。要通过深入的学习讨论,继续解放思想,开阔视野,精心谋划新时期我市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主攻方向和工作重点,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制定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切实把三中全会精神落到实处。各乡(场)镇是直接组织领导农业农村各项工作的主体,党政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亲自抓,通过学习贯彻*届三中全会精神,不断创新工作思想和方法,力求在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土地合理流转、推进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破解农业发展的制约和困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健全农村民主管理、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等重要环节取得突破。市直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学习贯彻三中全会精神,紧密联系全市农业农村工作,认真审视本部门、本单位工作,找准服务三农工作的突破口,制定出台支持农村改革发展的具体措施,提高服务农业农村工作水平,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要结合实际做好调研相关工作,制定切合各单位实际的贯彻落实意见。地委、行署对传达学习贯彻三中全会精神调研工作高度重视,将于本月底组织人员分三个调研组对全地区五县二市的学习贯彻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各乡(场)镇、各相关部门要及早动手,做好准备,积极配合好地区调研组在*的调研工作。要认真梳理汇总今年以来我市组织开展的半年工作调研及农业农村发展、工业经济运行等专项调研情况,精心提炼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深化调研成果,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为地区调研组提供第一手资料。各乡(场)镇、农口各部门要在学深学透、学懂弄通三中全会精神实质的基础上,立足本地实际,综合调研情况,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全面体现三中全会精神,充分反映全市及各乡(场)镇农业农村发展现状及阶段性特征,深入总结影响和制约全市及本乡(场)镇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主要症结,明确提出今后加快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目标措施的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的意见。市直其它部门要从提升本部门业务工作水平及更好为“三农”服务的大局出发,制订凸显部门特色、指导性及可操作性强、能有效推动本部门工作的贯彻落实意见。各乡(场)镇、各部门要在11月10日前,将贯彻落实意见以书面形式报市委办公室。

三、把学习贯彻*届三中全会精神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

党的*届三中全会强调指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关键在党。要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农村党的建设,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按照中央和自治区要求,我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将从明年3月开始。结合学习贯彻三中全会精神,我们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超前谋划、先学一步。全市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三中全会精神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统筹安排,在学习内容上相互结合,在学习方式上同步进行,用学习贯彻*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成果检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效,为明年全面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奠定扎实基础。

要深入开展“继续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创新”大讨论。当前,我市和全国一样,正处于加快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改革开放30年*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关键的一点,就是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想路线。同时,我们要清醒看到,经济欠发展、物质基础薄弱、社会建设滞后,仍然是我们的基本市情。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只有坚持把解放思想放在首位,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主线,贯穿改革发展的始终,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努力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科学发展的思路、促进发展的措施、有利于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才能不断深化改革、促进科学发展、推动社会和谐。面对学习贯彻*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新形势、新任务,全市上下要深入开展“继续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创新”大讨论,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不断深化对农村改革发展政策机遇的认识,不断深化对*发展战略的认识,切实找准影响*农村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研究制定符合*实际的措施和办法,为*新一轮大发展打牢思想基础。

要通过学习贯彻*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不断深化对我市发展规律性的认识。要紧密联系*改革开放三十年发展成果,认真总结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中的实践经验,增强推动科学发展的信心。要与我们已经形成的发展思路相结合。近年来,我们不断深化市情认识,创新发展思路,确立了“到2010年把*建成在全疆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工业强市”的目标,积极实践“四区一线”农业产业布局战略及工业强市战略,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大发展。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深刻理解,结合学习三中全会精神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的发展思路进行再深化、再认识,并不断充分、完善,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推动工作。

要结合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超前谋划2009年各项工作。2009年是顺利完成“十一五”计划,力争实现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5亿元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谋划好明年的工作,时间紧迫,任务繁重,意义重大。各单位、各部门要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尽快做好明年经济发展指标的确定和对重大项目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工作进行谋划、考虑、安排。要认真总结分析今年发展情况,找准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和增长点,科学合理地提出明年的发展速度,高起点地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尤其是各乡(场)镇、各部门的党政主要领导,要超前研究和考虑,对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些重大问题,要做到心中有数,对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早研究应对措施,使决策部署真正起到指导全年工作的效果。

四、把学习贯彻*届三中全会精神与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相结合,确保顺利实现今年发展目标

从当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形势看,我们克服了低温冷害、干旱等自然灾害,整体经济呈现良性发展态势。今年1-9月份,全市完成生产总值32.2亿元,增长23.1%,其中,第一产业7.6亿元,增长4%,第二产业16.3亿元,增长44.8%,其中工业11.4亿元,增长69.2%,第三产业8.3亿元,增长11.2%。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1亿元,增长3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58亿元,增长22.5%。现在离年底只有两个月的时间,各方面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各乡(场)镇、各部门要按照“横向找位置,纵向定目标”的总要求,认真对照年初的计划进行深入自查,检查各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还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地落实完成任务的工作措施,力争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今年各项工作任务。

一要全力抓好当前农业农村工作。今年的持续干旱对我市农业农村工作带来了较大影响,在积极应对旱情的实践中,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大力推广高新节水技术紧迫性、必要性。地区下达我市今冬明春的高新节水任务是20万亩,目前已经分解落实到各乡(场)镇。各乡(场)镇要对照任务,组织干部走村入户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引导农民转变观念,增强主动应用高新节水技术意识;要深入田间地头,逐块落实高新节水地块,确保全面完成高新节水任务。对已经确定实施高新节水的地块,要抓紧做好相关准备、前期施工等工作。要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各乡(场)镇、各有关部门要抢抓当前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认真落实冬小麦种植地块,加快播种进度,力争入冬前再播种冬小麦2万亩,确保完成今年12万亩冬小麦种植任务。要坚持把农牧民实用技能培训作为今冬明春农业农村工作的一项重点任务,以“科技之冬”为主要载体,以农村远程教育站点、农村基层文化阵地为平台,将农牧民实用技能培训与*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培训学习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要在提高农牧民非农技能上下功夫,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奠定坚实基础,不断提高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规模和水平。各相关部门要紧密配合,相互协作,认真做好棉花收购及市场监督管理工作,全力维护棉花市场稳定,保障农民利益。各乡(场)镇要抓紧落实植树造林地块,及时整理地块,为明年春季植树造林做好充分准备,不折不扣地完成树造林工作任务。要抓紧抓好灭茬、秋翻、冬灌,保证明年的春播质量。要认真贯彻自治区畜牧工作会议精神,把促进现代农区畜牧业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努力实现我市现代农区畜牧业大发展。要做好牧民的动员工作,提高牧民定居点的入住率。同时抓好牲畜秋季疫病防治、饲草料储备等各项工作,确保牲畜安全越冬度春。要抢抓冬季农闲时机,组织广大农牧民积极开展“五清”,进一步优化、美化、净化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要以提高农牧民主动意识、激发农牧民主体作用发挥为重点,不断探索和完善“五清”工作长效机制,确保“五清”工作常抓不懈,取得实效。

二要继续推进以项目工作为主的新型工业化建设。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的统一部署,高度重视项目建设,既要抓紧在建工业项目建设进度,又要超前谋划事关新型工业化长远发展的基础性工作。要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32号文件精神的重大契机,继续加大项目的储备、跑办力度。要围绕产业布局、产业配套、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进一步充实完善项目库,为招商引资奠定基础。要跟踪抓好已签约项目的落实工作,力争签约项目早日开工建设,早日投产见效。

三要抓好社会稳定工作,确保社会各项事业繁荣发展。贯彻落实*届三中全会精神,必须把思想高度统一到市委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要求上来,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不动摇,继续做好重点部位、重要场所和重要设施的安全防范工作,不断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加快重点部位、区域、单位电子视频监控和电子报警设施的配备安装;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服务与管理,严格落实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登记制度;按照自治区、地区的安排,认真抓好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再教育活动,严厉打击“”、非法宗教和活动;健全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煤矿、道路交通、消防、危险化学品及非煤矿山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认真梳理、妥善解决好各种社会热点、难点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化解社会矛盾,为经济快速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要密切关注农牧区困难群众和城镇低收入居民等弱势群体的生活困难,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努力完成抗震安居建设任务。要积极开展广泛的社会救助活动,切实解决好各族群众冬季生产生活中的各种实际困难。要充分发挥乡镇劳动保障所的作用,利用冬季相对农闲时节,有针对性地组织做好农牧民技能培训,增强致富技能,因地制宜做好劳务输出工作。要高度重视、扎实做好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四要认真组织开展好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系列活动。要按照地委通知要求,认真组织开展好各项纪念活动,达到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鼓舞斗志的目的。纪念活动既要隆重热烈,又要注意节俭,严禁借纪念活动名义从事商业活动、制作发放纪念品和摊派集资等。要把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活动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届三中全会精神统筹安排,认真总结我们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努力推动全市农业农村改革发展不断引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