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产经营决策

生产经营决策

生产经营决策

生产经营决策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经营策略 战略意义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全国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百姓对住宅需求的不断提升,房地产业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时代。面对数不胜数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和总体需求比较固定的市场,房地产开发公司竞争日益白热化,各房地产开发公司为如何在市场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和谋求进一步的发展壮大,制定各自的经营策略。而许多公司正是因为经营策略制定存在重大的失误,无法为公司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导致公司最终为市场淘汰。

在制定企业的经营策略之前,首先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地产企业做全面的了解。

一、房地产企业是房地产产业链中最关键的一环

供应房地产产品的整个产业链,主要包括各类材料供应商、研究咨询公司、设计院、工程承包商、工程监理公司、房地产企业、销售公司、物业管理公司等。房地产企业在产业链中处于“中心签约人”地位。房地产企业是资源整合者,提供价格信号和整合市场需求信息,是连接处在上游的材料供应方、设计方、工程施工方和下游的商、物业管理商以及终端顾客的中心,整合整个产业链的资源,完成从土地、原材料到房地产产品的飞跃。同时房地产企业既是批发商,又是金融中介与顾客服务商。总之它是房地产产业链中最关键的一环。房地产企业职能的核心是为顾客服务。

二、房地产企业经营决策理念

基于对房地产企业职能核心的理解以及我国房地产业的现状,本人认为,要想经营成功,房地产企业应有以下理念。

1、以顾客需求和顾客价值为出发点,重视顾客需求

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最好的设计师是住户。为避免巨大风险,要切合市场需求,唯一的途径是充分了解目标市场的需求。基于服务质量的顾客满意度是房地产企业品牌建设和企业竞争力之源。

2、加强企业信誉的管理

企业信誉是一个企业获得社会公众信任和肯定的程度,通常由知名度、美誉度和信任度构成,其核心是信誉。信誉管理是对企业信誉的创建、维护和发扬,是建立并维持与社会公众信任关系的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现代管理方法。由于房地产产品总价巨大,有的消费者甚至集其一生的积蓄也只能购买一套房屋,因此,在市场不太成熟、商业欺诈行为偶见、市场风险较大时,购房者会极其在意房地产企业的信誉。此外,对房地产企业而言,融资能力极其关键,而企业融资能力较大程度上决定于企业的声誉和信用度。

3、树立终身服务观念

从实际销售看,一个企业的早期顾客的意见对后期销售的影响很大。如果说一名顾客对一件普通商品的满意评价和抱怨意见大约会分别传给10和25个受众,则受一名购房者对所购房子的满意评价和抱怨意见影响的听众数量可能还远远不止10人和25人。

4、基于价值链构筑竞争优势

房地产产品的质量如何,是设计、材料供应、施工、监理等各个环节的综合结果,但房地产企业要对消费者负全责。而要最有效地控制质量,房地产企业就须从设计环节开始抓起。质量大师戴明有一个基本观点:质量不是靠检验出来的,质量要从源头抓起。考虑到材料供应商、设计方、施工方与房地产企业往往没有纵向一体化,房地产企业对质量控制的难度巨大。作为业主的唯一人,房地产企业要提高成本质量控制的成效,须设法提高产业链前后环节的协作水平,特别注意尽早发现问题,从根本上杜绝失误。

5、进行人文关怀,树立社会责任

一个房地产企业能否真正得到顾客的认可,建立长期的信誉,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企业是否具有深度人文关怀的合理利润观和社会责任观。企业的社会责任包括: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重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可持发展;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例如国内最知名的房地产企业——深圳万科当许多房地产企业可获得50%、100%的利润时,却提出一句著名的口号——“不赚25%以上的暴利”。“不赚暴利”的原则为万科公司在中国地产界赢得巨大声誉,而一个缺乏道德的房地产企业不可能真正长久俘虏消费者的心。

以上理念早已深入到许多成功的房地产企业的管理决策中去,并不断得到验证与提高。关于房地产企业服务本性及经营决策中应有的理念,归结到一点就是:房地产企业必须认识到自己作为顾客人这一根本角色,以提供优质服务为基础构筑企业信誉和持续竞争能力,避免短期行为,从而实现企业、小业主和社会的共赢,为企业的经营成功和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A房地产有限公司经营策略制定过程的分析

A房地产有限公司作为一家正在成长中的小型企业,起步晚、规模小、资金有限,信贷能力较弱,面对日益增长的土地价格与各大型地产企业,在追逐大型楼盘时,其本身竞争力极弱,可以说不堪一击。但该企业也存在自身优势:擅长策划包装、资源整合、创意。

该企业在结合上述理念及通过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查、分析、比较,最后找到市场切入点。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查、分析、比较的结论如下。

1、2006年上海房产市场总体概况

去年以来,全国房地产市场遭遇了新一轮的宏观调控政策,市场行情受到一定影响,但从整体情况来看,上海房产市场新房依旧保持平稳发展的态势。去年沪上多个热销楼盘的出现,显示出强劲的自住需求为主的特征,从各方面数据来看,整个住宅销售市场处于结构性调整之中。

“政策细分执行力加强,市场步入适应调整时期”是2006年二手房市场最显著的特点。2006年上海二手房总体趋势上保持量缩价下跌的态势。

在2006年,非住宅类地产依然保持着强劲势头;商业地产在去年下半年呈现出增量迅猛的特点。

由于市中心土地资源紧缺、成熟商铺林立,因此不少商业地产项目开始向城市副中心和市郊转移。

去年商业地产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境外资金整体收购商业地产项目增多;此外,作为泛商业地产的创意地产去年也亮点频现。去年下半年被上海市经委授牌的创意产业集聚区新增27家,总数达到了75家。

总体来说,去年供求平衡已是尘埃落定,而谈到未来市场走势如何则更多的是感性方面的预测,判断未来楼市走向其实即判断政策走势。预计今年的政策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应弱于去年,因为政策具有滞后效应;加上去年的“70”“90”政策会在今年发力,未来5年上海将形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基本框架,因此房地产需求方面不仅来自本地,更有国际需求。在价格方面,2007年楼市无论是住宅项目还是商业项目都仍将稳中有升。

2、市场总体供求分析

2006年上半年,上海土地出让面积延续了2005年持续减少的态势,并且减少幅度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全市平均地价水平较低。

3、上海市房地产市场客户需求最新调查

根据调查,未来一年消费者购房选择最热门的区域是:浦东、徐汇、杨浦、闵行,客户选择的比例依次是34%、24%、20%和15%。房地产交易中心的最新统计显示,浦东新区商品房的交易量呈节节攀升之势,其主要原因是其区域的总体房价的性价比颇高。调查显示上海人在未来一年房价接受程度在各区域略有不同,但集中在8000元每平方米~10000元每平方米,单价在20000元/平方米以上的楼盘仅有少量的购买意向。有50%以上的客户会选择购买小房型2房1厅。三口之家是房产消费的主力军。在房屋面积的选择上,面积在80~100平方米的房子最受消费者青睐,占64%;其次是大于150平方米的房子,受到许多外籍人士及国内成功人士的青睐。购房者在未来一年购房看中的依次要素有:配套设施、物业管理、小区环境、房型、价格和地段。

4、高端住宅市场供求情况分析

高档住宅市场供应总量开始放大,且市场需求量也有很大的增长,从1999年的7.1%市场份额,上涨为2001年的13.9%,升幅达到将近1倍。

2006年,随着国家对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措施具体落实,对高档物业虽造成一定影响,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高价楼盘的继续上扬,但局部区域房价仍居高不下。由此可见,在未来几年当中,全市高档住宅需求量的增长还将持续。

近日来,由于受到新一轮的旧区改造启动和浦江两岸规划实施的影响,预计未来高档住宅的开发将主要集中在静安、长宁、黄浦、卢湾等区域,而沿江等具有独特景观资源的区域,黄浦江两岸、北外滩等区域,也将成为豪宅的主要集中区。

近几年来,消费者对高价位楼盘产品的品质要求有很大提高,高价位楼盘经过多年的激烈发展,竞争已不再是简单的地段和部分产品要素的竞争,而面临着全方位产品要素、品牌、环境、营销企划等综合高指标项目的挑战。消费者大致会从地段、品质、景观、品牌等几大方面来作为选择楼盘的最基本要素。从版块分布来看:全市高价位楼盘的价格相对比较明晰,苏州河、黄浦江沿岸区域的价格最高,景观是支持豪宅价格的重要因素;其次,虹桥、古北地区和建国路沿线区域,淮海路和镇宁路版块,徐家汇和人民广场辐射区域版块等,也是高价位楼盘集中的区域。客户区域分布:从区域来细分,黄浦区主要以外省市私营业主居多,徐汇、长宁两区以本区域高级白领、企业家为主,全市性客户其次,浦东新区以境外人士、外籍华人为主。杨浦区因其渊源的教育背景,以大学教授、留学生、留学归来人士居多,他们注重未来发展大环境和增值空间。

生产经营决策范文第2篇

一、打好企业经营决策的根基

目前的企业已经进入到现代化的管理层面,制定经营的决策主要是对企业的整体来进行管理,主要包含有分析以及经营决策两方面的内容,在经营分析之中主要有经营的目标、所处的外界环境以及所处的内部环境三方面的因素,要对其动态的进行分析。企业经营的决策也就是在对企业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为了达到生产和经营的重要目的,在很多的方案之中选取最好的一个方案,并且按照这个方案来进行决策。使两者之间实现有效地融合,就形成了企业经营决策的整个过程。

对于经营进行分析是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前提,在经营决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要想把决策之前的分析认真做好,需要从下面三个方面来考虑:

一是企业的经营目标主要是企业结合所的一些任务以及市场中的需求量来设置生产中所需要完成的任务。我国一些小型的企业所设置的生产目标一般情况下需要结合国家的相关指导以及市场上的需求等方面的情况来制定。能够反映在固定的时间之内,企业所获得的劳动成果,这是小型的企业做好生产经营工作的有效前提。

二是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非常的复杂,包含了很多方面的内容,企业所处外部环境的情况会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产生非常大的影响,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今天,企业所处的外界环境具有非常大的变化,并且时刻都在变化。因此,小型的一些企业若要在日益发展和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得到稳定的发展,需要及时的对企业所在的外界情况进行掌握,对变化的规律进行研究,对于发展的趋势做好预测工作。

三是企业所处的内部环境也非常的复杂,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主要有人力因素、物力因素以及财力因素或者是信息因素等。对于一些小型的企业来说,企业员工的素质,使用的技术以及装备的优良程度以及经营和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都不是特别高。

以上的三种因素之间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具有很大的不平衡性,运动的过程就是不平衡和平衡相互交替。对于以上三个方面因素的特点,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结合企业生产的目标,制定出比较新的方案。制定的方案数量可以多,例如获得利润的目标,可以选取提高产量,减少所需的损耗,研发新产品,使付出的费用减少等重要的措施;其次,对于各个方案客观的进行评价,选取出最好的方案。对于评价的一系列方法可以采用经济最为合理的一个原则,把每一个方案综合的比较,选择和经营的目标最为接近并且可以施行的方案。最后,可以对决策的实施目标进行管理,当采纳了一个方案之后,可以接着采用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案。当一个方案被完全应用之后,可以对其进行指挥以及控制。

二、对决策的原则以及技术着重的进行把握

很多小型的企业在进行经营以及决策的时候,需要结合相关的程序来执行,并且按照相关的规则来施行,对于各个方面的关系进行处理。

(一) 把个人的决策和企业的决策充分的结合起来

通常情况下,很多管理的决策以及业务之上的决策都要和个人方面的决策相符合。但是很多战略之上的决策非常适合集体的一些决策,因为前者主要属于在企业的内部之间采取的一些经济的决策。企业的领导人往往都对生产的现状以及产生的变化比较重视,对其进行比较以及理解,只需要结合原来的一些案例来进行决策就很少会出现一系列的偏差,在这一过程中,因为个人的一些决策,对工作的效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可以有效地提高生产以及工作的基本效率,使生产能够顺利的完成,后者主要是企业对于外部一些经济活动来进行决策。这种方式的决策包含的内容非常的广泛,对全局具有很大的影响,需要工作人员具备各方面的知识以及技能。采用集体的方式来进行决策,可以把集体所具有的力量充分的发挥出来,使集体中包含的智慧进行集中,防止出现片面的现象,让经营和决策能够更好的实施。对此,一些小型的企业应该把个人的决策和集体的决策充分的结合起来,作为企业发展的基本原则。

(二) 把企业的效益以及社会中的效益结合起来

提高企业在经营中的所获得的收益,尽可能的减少劳动中的消耗以及物质方面的消耗,使企业能够生产出更加多的产品来满足生产的需要。企业这样做可以很好的实现企业所获得的收益和社会所获得收益充分的结合起来,很多小型的企业做好一方面的决策时,要对劳动中所产生的消耗以及所占用的一些资金的多少来充分的进行考虑,生产出的一些适合销售的产品数量有多少,企业所制定的经营目标以及经营的方针要和国家的一些政策以及计划相符合,要查看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否对消费者额利益产生了一定的损耗。如果企业生产的效率和社会所具有的效益相矛盾,需要企业把社会的效益作为主要的目标,对企业具有的政策进行调整,把社会的效益放在第一位置来考虑。

(三) 把社会的需要和企业具有的能力结合起来

社会中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并且社会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变化。要想和不断变化的社会需要相适应,需要小型的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对内部的一些生产的技术以及经济的条件不断地进行调整,使原材料、动力以及人力方面得到充分的保障,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生产出具有高质量的产品,才能和市场的需求相符合。对此,小型的一些企业在制定经营决策的同时,要集合社会市场的需求以及企业本身所具有的能力充分的结合起来,使企业所处的外界环境以及内部的一些环境保持平衡。

(四) 把可行性原则以及适应性的原则充分的结合起来

任何一种企业的决策,可行性是执行的基本前提,是实现基本目标的重要前提。目前,很多经营者的决策,尤其是战略方面的决策,是满足未来社会基本需求的一个重要的决策,并且,未来的环境具有多变的特点,经营决策者只有对外部的环境相适应,才能制定出可行的目标。对此,很多小型的企业不仅要考虑可行性的原则,还需要对未来的环境发生的变化充分的进行考虑,事先制定出一份适应环境变化的应急的方案和措施,让决策地环境保持一定的弹性,防止因为在策略上出现失误来未能及时的进行补救,为企业带来更加多的经济上的损失。

生产经营决策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企业经营决策;因素;决策

影响企业经营决策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企业经营者对于经济信息的掌握程度、经营目标的准确性、决策者水平和其他一些外界因素。企业要提高决策的效率,必须满足一些要求。因此,本文将详细分析影响企业经营决策的因素有哪些,探讨企业如何进行科学地经营决策,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使企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一、企业经营决策的影响因素

1.决策者水平。企业经营决策的正确与否主要在于决策者,看决策者是否有着丰富的决策经验,在面对经营决策时是否有着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决策时,是否具有灵敏的感觉,考虑问题是否全面,能否进行客观地分析,有没有敢于冒险的勇气。只有决策者具备了以上条件,才能够灵活地、及时地做出决策。只有决策者具备了以上条件,最终做出的经营决策在生产上才更加具有可行性,在技术上才更加具有先进性,在经济上才更加合理。

在市场经济下,企业经营者要管理现代企业,提高决策的科学性,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现代化企业管理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并且掌握一些现代化管理工具。其次,企业经营者必须树立时间观念、市场观念、信息观念、系统观念、发展观念、风险观念、用户观念和效益观念,这些都是现代化管理理念的体现。最后,企业经营者还应该学会用优化分析和定量分析技术,掌握系统分析方法,掌握现代化管理方法和定性分析。

2.经营目标准确度。经营目标就是指将生产任务具体化,一个企业的经营决策是否正确,得看它有没有确定可行的生产任务目标,如果其确定的生产任务目标符合客观的实际,那么企业的经营决策就是正确的。因此,经营目标准确度问题是做经营决策的中心问题。

3.经济信息掌握程度。企业只有及时掌握准确、完整的经济信息,才能够对事情做出全面、正确的判断,才可能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在企业经营者做出决策之时,他必须搜集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经济信息,对经济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和加工,从而制定准确的经营目标。因此,科学的经营决策依赖于准确、使用、及时、充分的经济信息。

4.其他因素。除了以上三种影响因素之外,企业的经营决策还受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业务技术人员素质、企业管理和组织的效率、物质资源的丰富程度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决策者的决策水平。

二、企业经营决策要求

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做出科学、正确的经营决策。从企业来讲,要做出令人满意的经营决策,就必须具备四点要求:

1.掌握科学的决策方法和程序。在企业进行经营决策之前,首先,必须做大量的调查研究,调查企业的内外条件,通过调查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并且分析问题;其次,必须确定决策的标准,在找准了需要注意的问题之后,企业的决策者应该确定好决策的标准;再次,对每一个标准,进行权衡,按照重要程度将标准进行分类;然后,再拟定多个可行的方案,再进行设想、分析和初选;再对每个方案进行评价,权重每一个方案,从而从中选出最佳的方案;最后是实施方案,用具体的方法和措施落实方案的实施,然后进行信息反馈和调整,当发现方案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偏离目标时,应该及时纠正和调整。科学的决策方法是指计量决策法和主观决定法,后者是主要的决策方法,它是指决策者凭借自己的判断力和经验做出决策的方法。前者是指利用数学工具的方法,用在重复性比较强的程序性决策。所以当经营决策的难度比较大时,那么就要使用到计量决策法。企业具体该用哪种方法,得看当时的实际情况,也可以同时用几种方法。

2.遵循科学原则。企业在做经营决策时,必须遵循一些原则。第一是整体发展原则,就是说企业在做经营决策时,必须将企业看成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从全局的角度出发,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企业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第二是实事求是原则,就是说企业的经营决策必须符合实际的需要,并且有实际的可能性。第三是信息的准确、完整原则,企业的经营决策是否正确,跟掌握的经济信息准确性和完整性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企业一定要广泛搜集各类信息,并且对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第四是对比选优的原则,也就是说企业在做经营决策时,应该集思广益,从多种具有可能性的方案中选择最好的方案。第五是减少副作用的原则,也就是说企业在执行方案的时候,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所以企业必须在之前正确地估计决策方案的副作用,从而将副作用降到最低程度。第六是坚持民主的原则,也就是说企业在制定经营决策时,一定要集思广益,听取各位专业的研究人员和专家的建议,从而发挥每个人的智慧和力量。

3.提高决策者素质。决策者素质对企业经营决策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他们素质的高低对企业的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了提高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决策者必须具备很强的风险预见性,能够按照经济规律办事情。其次,决策者还应该具有灵活的头脑和敏锐的市场洞察能力,看到市场的细微变化和发展的趋势,并且能够根据市场的变化作出灵活的决策。最后,决策者应该敢于开拓创新,为企业开创新局面。

4.全面了解企业环境。企业的环境包括企业的外部所处环境和企业的内部环境,企业的外部环境包括社会背景、国内外政治条件、经济因素和科学技术因素等等。企业主要要掌握国外的市场行情和国内的政策,比如说通货膨胀、市场利率、证券市场指数、购买力、潜在需求、购买动机、风俗习惯和可支配收入变动等。企业的内部环境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系统,它包括人、财、物。它的重点是产品、市场和财务。企业只有全面了解企业所处的环境,才能够对企业的发展情况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才能准确地做出判断。

三、总结

经营决策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企业规避风险,获取巨大的经济效益。影响企业经营决策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决策者的水平、经济信息掌握程度和经营目标准确性等。企业在做出决策时,就必须符合一定的要求,提高决策者素质,遵循科学的决策原则和程序等等,才能够做出科学、正确的经营决策。

参考文献:

生产经营决策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统计分析;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应用

经济社会的发展大都建立在大量社会经济信息的基础之上,统计就是社会所有经济信息的主体,统计工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增强。统计分析工作随着现代企业制度和管理的不断完善,已经从传统的信息资源和管理监督等职能拓展到全面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成了企业管理工具。统计学方法是一种通过数学和概率进行数据管理的方法,既能够对既往数据进行统计,还能预测数据发展趋势。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在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开创高质量发展之路,统计分析要在国有企业各领域经营、管理、决策中发挥其重要作用。

一、基于统计分析过程看统计分析应用于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必然性

首先,从统计结果的分析看必然性。统计分析必须围绕和运用一套科学的统计方法开展,统计预测是确保各企业作出正确判断的依据和重要前提,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对所有与国有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计算和分析,可得出统计结果。对比统计预测和统计结果,客观评价和检验经营决策的执行成效,及时引正纠偏,理性作出科学规划,制定科学目标和明确发展方向。其次,从内外部环境的分析看必然性。国有企业内外部环境条件的综合因素是企业经营决策的基本依据,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情况能通过统计分析及时、全面、系统地反映出来,比如产品生产、经营、质量、效益等动态性指标数据;企业外部环境信息也能通过数据收集、统计调查整理后直观地展现出来,比如市场信息、供求变化、相关方的满意度、企业服务的满意度等。对所有这些数据和信息进行一系列的加工、调整、延伸、对比、计算和分析后,就能进行科学的预测预判,从而提高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科学性、有效性。再次,从发现和解决问题看必然性。统计分析是国有企业及时发现问题,作出科学决策,及时引正纠偏的依据。各企业单位在国家统计法律法规要求下,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相关的统计工作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统计工作行为和提出统计分析的高标准要求。统计分析不仅注重事前分析,也重视事后总结分析。正是因为如此,企业才能及时地发现自身不足,比如以各单位生产活动为统计分析主体,分别从生产、供应、销售、人财物等方面展开评价,全面细致地找出企业经营活动的问题所在,通过对环境进行差异分析,找出企业内部的薄弱环节和优势,如此才有利于企业对生产经营前景和下一步发展做出合理的预测,制订更优的生产经营管理方案,弥补内部不足,挖掘内部潜力,控制生产消耗。最后,从统计决策看必然性。国有企业的管理决策是否正确,统计分析结果可作为检验标准。判断决策的正确性需要综合各方面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和数据来体现,通过统计结果的信息呈现,为企业下一步的经营决策提供最新的数据依据。

二、统计分析应用于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决策中的具体作用

(一)统计分析在国有企业发展战略决策中的作用

战略发展决策的科学与否关系到企业的存亡和发展的走向。国有企业的战略发展包括战略调查、战略提出、战略咨询、战略决策等阶段。战略调查能得到关于目前市场需求及潜在需求、目前生产资源及潜在生产资源、目前自身优势及潜在自身优势等相关的主要统计信息。战略提出是在战略调查收集信息的基础上,全面系统进行统计分析之后进行战略提出。战略咨询对战略草案进行专业性的评估以及修正,这个过程需要依赖于各种统计数据和统计分析。有了前面三步的统计分析,融合企业内部条件信息和外部环境信息,企业的发展战略决策将更具科学性、发展性。

(二)统计分析在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决策中的作用

新形势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对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决策质量提出更高要求,企业生产经营决策包括生产计划决策、生产组织决策和产品质量决策等。产品要实现销售,市场是先导,就必须以市场需求为标准,只有这样才能维持生产经营正常进行,为了及时地对产品结构和标准进行调整,必须了解国内外同行业市场的需求结构和需求总量,这是更好满足市场需求、实现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经之路。同时还必须秉持服务客户、服务消费者、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理念,综合进行分析研究,依法有效作出决策。由此不难看出,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在没有统计分析、市场调查和统计预测的参与下是无法开展的。

(三)统计分析在国有企业销售决策中的作用

企业销售决策包括产品定位、产品价格、销售计划、推销与服务、销售组织和销售业务等方面的决策。不但要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还要能够顺利地销售出去,不仅要清楚地了解并掌握企业内部的动态指标,比如生产、经营、技术、质量和劳动等,还要了解市场内同行业的多项指标,比如需求变化、产品产量、价格与品质、商品供应状况、市场占有率、相关方等。通过统计分析对比后,各单位就能制定出更加符合实际且具有发展性的销售目标和促销策略,以便在扩大老市场的同时开发新市场,一步步地提高市场占有率,获得销售效益。

(四)统计分析在国有企业财务决策中的作用

企业财务方面的决策主要包括目标利润、目标成本、财务收支平衡、采购与库存、资金筹措、财务计划、财务决算等,财务与统计本身就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这些决策任务,都需要统计分析手段的运用才能在企业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让财务管理职能得到正确的行使和有效发挥作用。

(五)统计分析在国有企业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决策中的作用

企业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决策内容主要包括职工培训、职工薪酬与福利、劳动人事组织、劳动人事计划、劳动人事调配等,保证以上决策的正确性,必须建立在预测未来环境变化和经营目标变化的基础上,这两方面的内容变化会直接影响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和计划,而这些内容都需要统计分析工作来实现,进而为企业组织未来发展所需人才提供参考。

三、如何发挥统计分析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一)转变统计分析角度,拓宽提供决策服务领域

经济市场的主体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的进一步完善,目前的市场主体是利益主体和执行主体的结合,成为决策主体的企业也将承担所有的市场风险。就当前政府部门制定的统一工作内容而言,尽管能大体反映出整个市场经济的运作情况,但也仅限于满足了政府部门的要求,而新时期下的烟草行业统计分析需求,还不能得到完全满足,因为随着市场竞争变得愈加激烈,企业内部管理和经营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而对外部环境的掌握就需要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对此,国有企业需要进一步转变统计观念和角度,以保证和提升企业利益为出发点,调整统计服务的方向和范围,转变制作统计报表的目标观念,树立为企业经营决策服务的观念,做到为地方政府部门服务和企业管理需要的有效结合,进而才能在后期的生产工作中结合实际情况用统计数据正确指导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管理。

(二)科学设置统计机构,建立决策服务组织保障

由于企业的每一个经营决策都是建立在掌握内外部经济环境变化的基础上的,需要更广的统计范围和更具体的统计内容,因此国有企业有必要根据情况设立统计机构或专职统计人员,为满足统计工作要求建立组织保障。科学设置统计机构或专职统计人员,有助于让统计分析的整体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当今国有企业发展所处的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分别从微观和宏观经济的角度对外部环境变化进行分析,合理预测大环境的未来发展趋势,从而以此为依据制定科学的发展计划、适时调整发展策略。所有情况的掌握都要依靠统计工作,对大量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将所得结果服务于企业决策和管理,同时在统计分析过程中监督经营决策和指令的执行情况。

(三)完善统计指标体系,创造经营决策前提条件

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能完整深入地对生产经营和经济状况进行监督和反映。完整的统计指标体系能让国有企业更加快速地找到问题所在,理清问题的来龙去脉,进而采取针对性措施堵住漏洞,更重要的是对企业未来发展的机遇和方向进行预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企业内部管理需求的增长,统计指标体系的持续完善和细化是很有必要的。

(四)加强信息技术应用,丰富统计调查具体手段

在信息时代,国有企业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完成统计分析乃大势所趋,这样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还能提升分析结果的精准度,原始数据通过计量经济模型和统计分析软件等深加工后被定量分析、预测分析和决策分析,全面地挖掘数据信息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除此以外,还要在统计分析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丰富统计调查手段,对全面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进行综合运用。

生产经营决策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环境友好型经营;利益相关者;绿色决策

一、 引言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企业作为社会组成中的重要成员,环境友好型企业的建设对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引导企业主动保护环境,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从只重视经济绩效转变到兼顾环境绩效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若企业对环境的贡献和破坏都能顺利传递给利益相关者,而利益相关者又有环保理念,在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进行绿色决策,则会促进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有动力也有约束力主动进行环境友好型经营,而企业自主进行环境管理既节约社会成本,也最为有效。那么下面来分析利益相关者的决策行为如何影响企业的经营行为。

二、 企业环境友好型经营

环境友好型经营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重视环境保护,将环境保护活动看作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方面,在供、产、销各环节都考虑环境因素,减少经营活动中对自然资源的浪费,降低排放的水、气、化学物质对环境的污染。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采购过程中,选择原材料的标准优先考虑材料在生产中产生废气、废弃物较少,产品报废时也产生废弃物少或可回收或可降解,而不是仅仅考虑材料的成本。设计过程中,设计出能帮助企业最大程度地降低对环境影响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生产过程中,采用先进与环保的生产设备,减少原材料的浪费与废弃物的产生,尽量减少废气、废水的排放、节约生产用水用电。废物处理中,建立废气、废水的处理车间,合理处理而不随意排放,降低废气、废水对环境的污染,建立废弃物循环利用模式。

对于环境而言,企业在经营中采取环保的方式非常重要。无论是企业自身的办公方式,还是为消费者提供的产品,都将显示出一家企业对于环保的重视程度。在全球倡导绿色环保的大前提下,人们也更愿意购买具有环保责任感的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更重要的是,一家公司在环保方面付出的努力会让消费者从各个方面感到放心。

三、 企业利益相关者的绿色决策行为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内部的和外部的,内部利益相关者站在企业的角度或个人角度来进行决策,外部利益相关者则站在各利益主体的角度进行决策,由于角度不同,所以考虑的问题与关注的焦点都不同,相应的采取的行动也就不同,那么下面分别来讨论内部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绿色决策行为。

1. 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的绿色决策行为。企业的内部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企业内部的股东、高层管理人员和员工。内部利益相关者的绿色决策行为与企业的环境友好型经营是一体的,当企业整体理念是环境友好型经营时,则内部利益相关者就会做出绿色决策,而当内部的利益相关者进行绿色决策时则企业就是在进行环境友好型经营。内部利益相关者的绿色决策行为分别为:

(1)股东:股东投资的目的是获得资本回报,因此决策的原则是经济利益最大化也即投资回报的最大化,但是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的问题为了保护环境而需要采用环保材料,更新生产机器,购置环保设备,这些支出势必在短期内会降低股东的投资回报率,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股东不局限于眼前的利益,树立环保意识,则会做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决策,但相反则会置环境污染于罔顾。股东自我树立环保意识,外部政策等又能对股东的环保行为积极引导与支持有利于股东做出绿色决策。

(2)高层管理人员:作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高管人员的环保意识非常重要,因为他们是企业经营战略的实际制定者,在制定企业的投资、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等决策时是否考虑环境因素,都最终体现为企业经营结果对环境的影响。因此有环保理念的经营者对企业是否实施环境友好型经营影响非常重大。

(3)员工:作为企业中最大的群体,员工的行为对企业的影响非常大,若员工有环境保护意识,则会在企业经营中的每一个环节上体现对环境的爱护,通过点滴积累使企业整体实现环境友好型经营。

2. 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的绿色决策行为。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政府、潜在投资者、债权人、客户或消费者、管制部门、媒体公众利益群体。

(1)政府:绿色财政。绿色财政包括了绿色税收、绿色补贴、绿色采购和绿色财政管理等。绿色税收也即环境税,是以开发、使用环境资源的个体作为课税主体,以对环境资源利用和保护、污染和破坏的程度作为征税依据,而征收或减免的税。在这个征税过程中包含了惩罚与奖励,例如对废气、废水、废弃物“三废”企业的税收减免,对节能、治污等环保技术和环保投资的税收优惠,而对于污染产品的生产和污染项目的开发则征收较高的环境税。绿色补贴是政府通过环保投资或专项资金投入低碳、绿色、环保企业,加强对生态建设型企业的扶持力度,支持绿色产业的发展。绿色采购指政府在采购商品与服务时要有绿色理念,从而对企业进行绿色生产也起到支持作用。绿色财政管理是政府在财政管理中也秉承环保理念,使绿色深入到行政管理工作中。

(2)潜在投资者:绿色投资。绿色投资的投资者是具有环境保护理念和社会责任感的经济人,他们投资过程中的判断标准不是单一的经济投资回报率,而是综合考虑所投资项目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例如选择的标准是社会形象较佳,没有炒作土地或破坏环境的记录的企业[4],这类投资即是绿色投资。这里的投资指的是外部投资有别于企业的内部投资。

(3)债权人:绿色信贷。绿色信贷通过信贷投向的倾向性,引导企业的经营行为,作为市场经济手段可能会比一些行政手段更有效,通过在金融信贷领域建立环境准入制,把更多的信贷资源投放到绿色环保行业,而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限制贷款,遏制其投资冲动,解决环境问题,对于破坏环境的企业,不提供信贷支持,切断其资金链条,对于企业的环保投资给予优先贷款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发行绿色金融债券、推出绿色抵押等环境金融产品对企业的绿色决策行为给予支持等等。

(4)客户或消费者:绿色消费。绿色消费也称可持续消费,是具有生态意识的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消费活动,是一种以崇尚自然和保护生态等为特征的新型的理性消费行为。绿色消费包括的内容非常宽泛,可以是消费有利于节约资源、无污染、保护环境的绿色产品,例如购买电动汽车,也可以是物资与能源的再利用或有效使用,总之绿色消费是为了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的消费行为。

(5)管制部门:绿色监管。我国的环境管制部门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负责环境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制定污染防治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因此企业经营过程中涉及到的环境问题也受到管制部门的监管。环境管制部门的制定制度的严格程度与实施过程中的严格程度都会影响到企业经营中对环境的重视程度。

(6)公众媒体:绿色关注。在信息化时代,公众媒体的信息披露使得任何事物都似乎在透明环境中存在,公众媒体越重视,关注度越高,事物的隐秘程度就会越低,因此公众媒体如果关注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并追踪企业应对环境问题的态度与措施,公正真实地将相关问题揭示出来,则会起到对企业环境经营很好的监督作用。

四、 企业环境友好型经营与利益相关者绿色决策行为的关系

企业环境友好型经营与利益相关者的绿色决策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之间似乎又互为因果,可以说企业环境友好型经营是绿色决策的前提条件,利益相关者的绿色决策行为又促进与引导企业的环境友好型经营;也可以说因为利益相关者的绿色决策行为,企业在利益权衡下不得不选择环境友好型经营。因此两者之间是彼此促进、共生共长的。企业的经营理念与利益相关者的决策理念同步地树立起绿色理念,有助于环境友好型企业的形成更进一步有助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具体来说两者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1. 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在对企业的相关决策行为中秉承的理念与树立的原则以及行为偏好都会影响并引导着企业的经营决策方向,若企业内部决策者只考虑短期经济效益,那么在环境成本外部化,加之目前对于环境污染的处罚金比较低,违规成本低,而治理污染的成本却较高的情况下,就可能会不顾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但是若利益相关者环保理念强烈,且能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则促使企业也树立环境经营理念,实现环境友好型经营。

2. 政府如果对实施绿色经营的企业有税收优惠等利好政策,则会引导企业向绿色经营靠拢,然而目前由于我国环境税制缺失,没能发挥税收对于环境行为的调控作用,同样也没有能用于环保的税收收入。不过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提出国家对环保事业给予减免增值税、投资抵免、进出口关税优惠等多项税收优惠政策,有助于环保事业的发展。此外对环境税的呼声已经非常高涨,相信开征环境税势在必行,这对于生态环境的改善会有很好的帮助。政府的绿色补贴和绿色采购也是对企业进行绿色经营很有力的支持,企业有资金支持可以用于绿色技术的研发,也可以开发绿色产品,最终形成绿色经济增长点。政府的绿色财政管理,可以为企业树立绿色管理的学习榜样,促使企业在经营管理中也执行绿色管理理念。政府的各种绿色财政行为有助于促进与引导企业实现环境友好型经营。

3. 投资者愿意或更倾向投资于绿色经营的企业,则企业为获取支持,在经营中就会考虑环境因素,而如果投资者只重视经济回报,不考虑环境问题,则企业也可能会只关注经济效益,很可能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投资者的投资偏好对企业的经营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而有环保理念的投资者在投资成为企业的股东后也会对企业进行环境友好型经营有很好的支持作用。

4. 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发放信贷时对于环境友好型经营的企业有优惠政策或更宽松的信贷条件,则企业为获取贷款,也会积极树立绿色经营的形象,此外企业的绿色研发需要大量资金,而绿色信贷对于环保项目的支持,也会使企业有积极性也有资金投身于环保项目的研发。目前我国已有多家银行建立起绿色信贷通道,包括五大国有银行和部分商业银行,例如民生银行设立了绿色金融专营机构,加大绿色信贷产品供给,浦发银行也推出绿色金融服务,为环保企业提供金融支持。

5. 作为企业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的客户或消费者,他们的消费偏好是企业经营的风向标,若客户或消费者树立环保意识,在消费中对于同质的商品,偏好于选择绿色产品、环保产品,则企业在生产中势必会开发与生产绿色产品,当然这还要取决于产品的成本,如果绿色产品的生产成本远高于功能相同的非绿色产品,则可能消费者的选择就不太偏好绿色产品,这就需要企业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协调配合,也就是绿色税收、绿色投资、绿色信贷的共同努力,一起来降低绿色产品的成本。此外非常重要的还有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的绿色经营理念,通过绿色研发投入,研究与生产质高价廉的绿色产品。

6. 监管部门如果重视对环境污染问题的监管,且对不遵循环境保护法规的企业采取较为严重的处罚,加大违规成本,使企业的违规成本远高于循规成本,则企业在成本效益原则的考虑下会采取绿色经营。目前我国对企业环境保护约束机制较为欠缺,例如违规企业的认定,赔偿数额的确定很难找到准确的标准和合理依据,因此企业环境违规的机会成本比较低,因此在环境污染的监管问题上需要各监管部门的配合,例如环保部门与审计部门就应配合执行环境污染监管。

7. 媒体公众利益群体如果关注环境问题,对于破坏环境的企业进行曝光,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企业的负面消息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形象与声誉,从而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媒体公众若不仅仅关注企业的营业利润,而是树立环保意识,关心企业创造利润是否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在这种情况下,也会促使企业主动关注环境问题。同样媒体公众对于企业在环保方面的贡献也要披露给外界,辅助企业树立绿色形象,这样会鼓励企业经营中的绿色决策行为,而且个别企业绿色形象的树立也会给同行竞争者起到榜样带动作用。

五、 结论

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当今社会,经济人为了可持续发展也应向社会责任人方向转变,在决策中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还应关注社会利益与环境影响,如果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的利益相关者都能树立环保理念,进行绿色决策,各方利益相关者共同努力对企业环境友好型经营给予充分支持,则首先可以实现环境友好型企业,进一步实现环境友好型社会。利益相关者的绿色决策行为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理念,所以决策者们首先要树立绿色理念,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参考文献:

[1] 冯巧根,冯圆.企业文化与环境经营价值体系的构建[J].会计研究,2013,(8):24-31,96.

[2] 雷又生.科学发展观与我国绿色税收新思路[J].商场现代化2011,(13):157-158.

[3] 李剑玲,黄海峰.论中国绿色投资管理[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2,(4):15-19.

[4] 秦立莉,孟耀.绿色投资及其发展方向[J].当代经济研究,2006,(6):18-22,73.

[5] 袁广达.绿色投资、绿色资本及其价值[J].现代经济探讨,2009,(11):13-16.

[6] 袁志彬.中国绿色消费的主要领域和对策探索[J].消费经济,2012,(3):8-11.

[7] 雷剑锋.发展绿色经济的财税政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19):25.

[8] 蒋先玲,徐鹤龙,于瑾.商业银行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演化博弈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现代管理科学,2016,(2):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