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乡镇卫生院如何发展

乡镇卫生院如何发展

乡镇卫生院如何发展

乡镇卫生院如何发展范文第1篇

政策扶植是支撑

建设项目扶植 近年来,国家、省、市在乡镇卫生院住院大楼建设、职工公转房建设、办公及医疗设备配备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以我县乡镇卫生院项目建设为例,截至目前,已有近70%的乡镇卫生院得到了国家、省、市关于基建项目的支持,投入资金约1800万元;100%的乡镇卫生院得到了上级配备的各类医疗设备及办公用品。可以说,国家建设项目扶植极大地改善了乡镇卫生院的诊疗环境及住宿条件,同时促进了医疗技术水平稳步提升。

农合政策扶植 通过加大政策宣传和政策倾斜,在住院患者医疗费用报销上尽量提高乡镇卫生院的报销比例。同时,降低二、三级医院的报销比例。如此一来,一方面促使小病患者能留在基层卫生院治疗,另一方面也可降低患者医疗负担,从而达到双赢效果。

特色专科扶植 加强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室建设,推广使用针灸、推拿、按摩、理疗、药膳、牵引等中医适宜技术治疗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协调保障中医特色科室在农合政策中的报销比例,确保医院发展更接地气。

人才培养是关键

引得进 通过国家定向培养、全科医生培训和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专技人员等方式,不断引进人才,充实乡镇卫生院医疗队伍。近年来,华容县乡镇卫生院通过国家项目定向培养医学专业大学生5名,培训全科医生58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专技人员200余名,较好地保障了乡镇卫生院人才流动大和人才队伍不足的短板。

留得住 为了让乡镇卫生院引进的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留得住、有盼头,一方而提高乡镇卫生院,特别是边远乡镇医疗业务骨干的待遇;另一方面让有技术、有理想的业务骨干有盼头,能看到希望,在职务提升、人事调动上重点倾斜。

信息化建设是趋势

要用“大数据”思维快速推进乡镇卫生院信息化建设。目前,华容县乡镇卫生院启动信息化建设率已达100%。因为只有通过信息化管理,“大数据”分析,才能真正紧跟时代步伐,适应时展;在整体规划上不走弯路,在决策部署上思路清晰;真正让医疗资源、信息资源、人才资源通过信息化建设平台达到资源共享,整体推进。

医院管理是保障

乡镇卫生院如何发展范文第2篇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 财务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

乡镇卫生院是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的特殊福利性事业单位,肩负着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基本医疗、保健、预防服务的神圣使命。近年来,随着新医疗卫生改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日益深入, 乡镇卫生院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和重视,它所获得的资金投入也逐年增加,呈现出了较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和体制原因,乡镇卫生院还没有建立健全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财务管理混乱。对于我国的乡镇卫生院而言,财务管理是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它是有效保障乡镇卫生院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基本前提。加强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已经成为了乡镇卫生院管理和农村卫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

一、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货币资金管理不正规

部分乡镇卫生院对于现金管理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坐支现金现象严重,随意性太大,甚至还有个别卫生院连银行账号都没有。有些乡镇卫生院一人兼任出纳、会计两种工作,有的院长还兼出纳。

(二)会计制度不健全

有些乡镇卫生院没有岗位职责和会计制度,或者管理程序不合理。即便有财务管理制度,也是流于形式,人为因素太大,且不正规票据在乡镇卫生院较为常见,如出现过期发票、二联单、白条等,甚至由于管理不善,出现假发票入账的现象。

(三)监督不到位,内控制度差

有些乡镇卫生院没有按照会计内部控制相关要求和“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来建立健全内控制度,缺乏有效监督,甚至出现了自己报帐、自己签字的恶劣现象,腐败行为由此滋生。与此同时,医疗服务项目开展少、收入含金量不高、人员经费支出高、成本核算不到位、非生产性开支控制不严、固定资产管理不完善等问题。诸多因素制约着卫生院自身业务和经济的发展,造成了收支不平衡,甚至入不敷出的局面。

(四)投资管理存在盲目性

某些乡镇卫生院未曾分析设备的服务需求和卫生院的实际财务状况,而盲目购进一些大型的医疗设备,且购进的设备处于闲置状态,无人使用,造成卫生院资金的浪费。

二、 如何有效加强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

(一)建立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模式

资金管理能够有机地将乡镇卫生院横向和纵向的各个环节目标进行统一起来,通过这种统一,来获得乡镇卫生院效率最大化的最终目标。因此,乡镇卫生院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有效地建立起一套规范而又严格的工作方法和预算管理制度。资金管理贯穿于乡镇卫生院经营生产的整个过程,乡镇卫生院必须要抓住资金管理这一利器,通过强化预算考核、进行预算分析、开展预算控制、组织预算编制等方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生存下来,同时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保持乡镇卫生院良好的财务状况和运作秩序。

(二)实现乡镇卫生院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

乡镇卫生院务必要紧紧围绕全面预算管理“责任有主体,预算有依据,执行有控制,调整有程序,评价有标准,考核有奖惩”六个方面总体要求,从“编制、审批、执行、控制、分析、评价、监督、考核”八个环节确定目标,并注重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体现乡镇卫生院战略管理与战略决策要求。编制预算充分考虑本单位的战略导向,合理高效配置资源。二是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的一体化与模式化,努力形成乡镇卫生院与各科室预算管理“内容、要求、流程、方法”统一。三是促进基础管理工作提升。把全面预算管理与信息化建设、“良好业绩创建年”活动相结合,坚持分级归口管理、按事项编制预算、落实预算责任、明确编制依据、强化过程控制、健全内控体系,努力促进各项工作水平。

(三)树立动态的财务管理理念

当前医疗卫生市场竞争激烈,民营资本进入公共卫生医疗服务领域,国家也出台相应的政策来鼓励各种性质的医疗机构进行公平竞争,乡镇卫生院完全处于一种复杂多变的环境。较多的不确定因素存在于乡镇卫生院发展、经营的内外部环境。面对这种情况,乡镇卫生院应该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充分做好市场调查,树立动态的财务管理理念,在通过一系列的选择、分析、比较过程之后,找到最适合乡镇卫生院发展的平衡点,然后再寻找到与之相适宜的财务管理措施,这样一来,能够使得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管理效率大大提升。同时,在市场经济下,任何进行经营管理的企业或多或少都会存在着经济损失的可能与计划,这是不可避免的,乡镇卫生院也不例外。乡镇卫生院应该采用正确的风险理财理念,结合自身的财务实际情况,对多种不确定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经济观察乡镇卫生院经营、财务环境的变化,然后加以科学的验证和预测,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来使得财务风险最小化。

(四)建立健全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制度

第一,建立健全乡镇卫生院的各项财务控制制度。应该根据国家颁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法》的相关规定,结合乡镇卫生院的具体实际情况,建立财务岗位考核制度、收支审批制度、稽核制度和责任制度,完善财务处理程序制度和内部牵制制度,明确权限和责任,力争做到分工清楚、责任明确、钱账分管。另外,为了明确乡镇卫生院物资、财产管理人员的责任,应该建立相应的财产清查和计量验收制度。

第二,提高乡镇卫生院会计工作的独立性。按照相关规定,会计人员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监督性,对于单位经济活动要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但是乡镇卫生院会计人员直接受到乡镇卫生院领导管理,属于隶属关系。在开展监督管理工作时,不免就会畏首畏尾,不敢行使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因此,笔者认为,针对这一问题,应该改革现行的会计管理体制,逐步在乡镇卫生院实行会计委派制,由政府专门机构来管理会计人员,提高会计人员的独立性,使得所服务单位和会计人员彻底分离,也便于会计人员真实地、客观地、不受干扰地在乡镇卫生院开展会计工作,形成良性循环。

(五)拓宽服务范围,扩大医疗服务项目

在收入方面,乡镇卫生院在继续执行国家有关的收费政策和物价政策,同时要拓展市场,加强辖区服务,充分挖掘现有人力、设备和技术潜力,扩大医疗和预防服务项目,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技术水平,增加业务收入。同时,要控制医疗成本,强化成本核算。要加强报帐员制度,搞好财务核算,要将相关的费用、服务效率指标纳入考核机制,控制成本,节约资源。同时加快库存药品、物资的周转,减少库存。各卫生院应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责任到人,杜绝帐外资产,定期清点、盘存资产,以减少资产流失。

(六)强化内外监督

一是应该认真开展乡镇卫生院院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院长任期考核的重要指标就是乡镇卫生院的经济效益指标,保证乡镇卫生院国有资产实现增值、保值,提高院长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加强对其经济行为的有效规范。二是要组织政府有关外部监管部门,如财政、卫生、纪检、审计、乡镇政府等加大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的监管力度,定期检查其财务管理状况,一旦发现问题,那么绝不姑息,及时予以提出,乡镇卫生院也必须在第一时间内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总之,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乡镇卫生院必须果断抓住机遇,合理规划自身的财务战略,只有这样,乡镇卫生院才能够避免经营风险,获得长足的发展,保障乡镇卫生院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佩佩,石超明.我国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问题探析[J].经济视角(下).2009(07):114—118

[2]田琼芳.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现状及创新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1(12):130134

[3]李兴志.蒙阴县注重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J].卫生经济研究.2006(06):133—136

乡镇卫生院如何发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安徽省;乡镇卫生院;人事制度;改革

2009年11月,安徽省在32个试点县开展以取消药品加价,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为突破口,推进管理体制、人事制度、分配制度、财政补偿、基本药物等全方位的改革,其中,人事制度改革旨在彻底改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结构不合理现象,优化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的专业、学历、技能、年龄结构,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截止到2010年5月,32个试点县基本完成了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编制核定、竞争上岗全员聘用以及分流人员安置等工作。当前,基层人事制度改革进展情况、阶段性产出以及改革的重点难点等成为广受关注的焦点问题,在现有情况下,开展客观的调查研究意义深远.

为避免增加地方接待负担,本研究小组在卫生厅举办乡镇卫生院院长培训班的同时,对来自15个县的15名中心乡镇卫生院院长进行座谈。同时还对皖南某县卫生局局长、分管副局长、县所有卫生院院长进行深度访谈。研究人员对上述座谈会及访谈情况进行全程记录。本调研报告是由上述资料中涉及人事制度改革的信息整理分析而成.

1分析思路与方法1.1分析思路项目潜在层次效益理论(APotentialHierarchyofEffects)认为卫生项目/改革的产出(效益)存在潜在的等级顺序。[1]改革参与者对活动做出反应,这种反应进一步作用于他们对相关知识、观点、技能以及未来预期的理解和学习。项目/改革实施一段时间后,社区、个人以及整体环境的综合变化才能作用于社区的长期健康产出.

该理论促成了卫生项目/改革评估中项目行动与产出的逻辑模型分析(LogicModel)。[2]逻辑模型分析的关键在于避免传统评估所关注的“项目/改革是否有效?”,而是围绕着项目“行动与产出”的全过程进行实时持续性评估,回答“项目是否一直有效?”。这一评估思路的转变,直接促进了绩效评估与项目/改革实施全程的整合。[3]我们希望本次调研能够成为对安徽省基层医药卫生人事制度改革跟踪性评估研究的起点.

1.2分析方法连续接近法(successiveapproximation)是通过不断地反复和循环的步骤,使得研究者从开始是一个比较含糊的观念以及杂乱、具体的资料细节,逐渐形成一个具有概括性的综合分析的结果。

[4]本研究立足实践,以访谈资料作为信息基础。研究成员在经过多轮座谈、访谈后发现信息逐渐趋向饱和,采用项目潜在层次效益理论的分析思路,通过连续接近方法,逐渐形成乡镇卫生院人事制度改革行动-产出的逻辑框架,并对每个环节出现的值得关注的现象和问题进行收集整合,总结经验成效,剖析问题形成的症结,提出应对的策略措施。研究还对人事制度改革的系统性、持续性以及推广提供政策分析和建议.

2研究结果2.1人事制度改革行动-产出分析框架安徽省基层医药人事制度改革主要分三个环节:核定编制、科学设岗,竞争上岗、全员聘用,分流人员安置三个环节。参见皖政(2009)122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为便于直观的展示乡镇卫生院人事制度改革进展,我们列出安徽省乡镇卫生院人事制度改革举措-产出(现象-问题)-基层经验与建议-问题分析的逻辑模型分析框架(见表1).

在人事制度改革的三个环节中,各地在“竞争上岗,全员聘用”环节的做法基本相同,根据文件标准,采取统一考核方法对职工进行聘用,访谈者对该环节提出的问题很少,故表中没有列出.

3人事制度改革政策分析3.1人事制度改革的系统性分析从改革的关联性来分析,基层医药卫生人事制度改革显然需要与卫生服务体系其它层面的改革紧紧联系在一起。新型合作医疗首先从制度改革层面推动了基层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组织结构的加固。基层人事制度改革从优化供方服务、绩效工资制度从支付层面、基本卫生服务功能定位从服务内涵等一系列组织内的制度改革来促进三级网的发展。不同的制度改革之间的衔接很重要,比如绩效工资如何体现乡镇卫生院有编缺岗的情况下在聘人员超负荷劳动补偿?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职责内容、服务质量如何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补偿一一对应?如何保证分流人员和聘用在岗人员与基层社会保障体系的无缝对接?在改革过程中如何落实财政补助办法?这些问题都是确保人事制度改革的关键.

从改革的内容来分析,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是人事制度改革引入的重要的组织文化,在这样的组织文化指引下,如何对于基层卫生人力资源进行合理规划,确立卫生院在不同阶段的基本服务功能,发展合理的技术优势,满足未来人力资源的发展需要是人事制度改革的真正意义所在。现阶段的人事制度改革从区域人口需求、基本卫生服务功能定位对乡镇卫生院进行定编定岗,这是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起点,但绝不能限于此,逐步形成基层卫生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建立和完善基层卫生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培训、绩效管理等系统化管理是改革尚需进一步深化的方向.

3.2人事制度改革可持续发展分析3.2.1利益相关群体分析考虑到乡镇卫生院刚刚完成人事制度改革,为了避免给乡镇卫生院改革进程带来不便,我们没有对在聘以及分流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或访谈。乡镇卫生院职工毕竟是弱势群体,这些群体的利益已经被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充分考虑,并采取措施.

我们本次访谈主要发现两点:①一些规模较大,既往效益较好的卫生院认为现阶段人事制度改革没有提升在岗职工待遇,担心目前的绩效工资、财政补偿等措施不能体现乡镇卫生院在岗职工的实际业绩,积极性有一定的挫伤;②根据访谈情况,有的地方所在机构或区域人员分流呈平稳过渡的态势,但有的地区乡镇卫生院职工分流遭遇阻力,尚需跟踪调研.

除此之外,县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认为改革降低其在卫生院定编定岗中原有权力。卫生院编制岗位数量的过分固定,不利于其在卫生院之间进行人员的合理调动。卫生院则认为限制编外人员聘用,导致大量后勤工作无法开展。这些问题都面临后续跟进政策的调整.

3.2.2改革资源可及性分析安徽省作为经济欠发达省份,地方财政能否补偿到位令人担忧。很多访谈者均反映省-市-县各级财政对本次基层医改的财政支持力度很大。访谈者普遍对财政补偿政策能否全面落实公共卫生服务包的补偿力度、村医待遇等具体问题提出了不同程度的担忧,但大多对卫生院人员分流的费用保障问题均予以了肯定.

3.2.3改革措施的后续优化调查提示基层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摸索了很多宝贵经验,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同时,基层也提了很多建议,其中一些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或者是改革引发利益调整的不满情绪,但很多建议是中肯的,充分收集整理这些观点对于改革措施的不断完善是有益的.

这些观点主要认为人事制度优化了基层卫生人力结构,接下来当务之急的任务是和其它配套政策结合:如何合理补偿,稳定职工;如何考核业绩,引导职工;如何激励职工,提高效率;如何发展职工,丰富和发展乡镇卫生院的服务功能;如何在改革进程中进行资源配置权力的合理集中与分散.

访谈者提出的具体建议包括:从卫生院之间的绩效横向比较、卫生院自身的绩效标准考核、职工之间的绩效横向比较、职工自身的绩效标准考核四个层面来进行绩效考核;加强各地基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分流人员合理安置的重要制度保障;在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同时,结合乡镇卫生院的人员技术特点,加强技术骨干的培养与发展;需要在编制管理部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以及乡镇卫生院之间对编制岗位管理权限进行合理界定

3.3基层人事制度改革试点的推广在聘人员的结构优化、服务行为-技能-态度总体水平的提升是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阶段性成果。本次调查中,我们没有直接接触乡镇卫生院的在聘人员和分流人员。员工对改革以及卫生院的功能定位的认知、服务能力、服务态度、工作满意度等方面还没有被充分了解与展示。从循征决策的角度而言,全面深入的了解安徽省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阶段性成果和问题,结合地方实践中的宝贵经验,不断调整完善政策将是改革全面铺开的重要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1]

Rockwell,K.Bennett,C.Targetingoutcomesofprograms:Ahierarchyfortargetingoutcomesandevaluatingtheirachievement.Facultypublications:AgriculturalLeadership,Education&CommunicationDepartment[EB/OL].digitalcommons.unl.edu/aglecfacpub/48/(2010-6-5).

[2]WHOEuropeanWorkingGrouponHealthPromotionEvaluation.Evaluationinhealthpromotion-Principlesandperspectives[EB/OL].euro.who.int/Document/E73455a.pdf(2010-6-5).

乡镇卫生院如何发展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医改;一体化;改革

在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医改方案呼之欲出的今天,农村乡镇卫生院生存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看待乡镇卫生院存在的问题?农村乡镇卫生院改革的道路在何方?都没有现成的答案,就此笔者浅谈一些个人想法。

1 科学的界定农村乡镇卫生院功能

农村乡镇卫生院是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卫生服务及药品供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两项重要职能,它既是农村公共卫生的主要实施者、监督者,更是政府向农民提供健康服务的重要载体之一,它的公益性、福利性质毋庸置疑,这也是乡镇卫生院被定义为“卫生院”而不是医院的根本原因。在此情况下,当效率与公平发生冲突时,我们的卫生政策就应该更多向公平倾斜,除基本医疗可能略有赢利(注意:这种赢利可能需要建立在滥用药物的基础之上,“以药养医”)外,其他都是需要有政府资金投入的。一般常识告诉我们,疾病预防的投入产出比是巨大的,减少疾病的发生发展才是最经济有效的,把乡镇卫生院都往医院模式上逼是现实的无奈与尴尬。

农村基层卫生院是农村卫生服务三级网的枢纽(~At,-目前还没有任何—个组织能够将其取而代之),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尽管这些卫生醇河能有不同的所有制形式,但都不应该冠以“赢利性”和“非赢利性”的帽子,除非这些卫生院已经变成医院,如果我们政府投入不足以解决地方群众的卫生保健问题,能够有一定民间资本加入,也是一件好事,有总比缺失强。

2 正确认识农村乡镇卫生院的过去,客观对待乡镇卫生院面临的问题

农村乡镇卫生院是在计划经济时代由各级政府和农村集体组织共同筹资兴建的,承担着农村卫生防疫、妇幼保健、健康教育、急诊急救和常见病的防治工作,经费来源主要是农村县市财政的投入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各种形式的扶持,卫生院的职工多数来自赤脚医生,他们离土不离乡,为当地的父老乡亲做着力所能及的工作,他们的工作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当时的农村卫生制度甚至被后来的发展银行誉为“发展中国家解决群体医疗的典范”,是农村卫生“三大法宝”之一。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市场经济手段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效率优先”的现实需求下,作为社会公益机构的农村乡镇卫生院不断地被“市场化”,进而逐步边缘化,逐步演变成为“翻牌医院”或“翻牌诊所”,公共卫生服务、社会卫生管理和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职能被不断削弱,乡镇卫生院应有功能被人为地严重扭曲。

由于乡镇卫生院条件艰苦、基本经费无法保障,其中许多能够“治病挣钱”的优秀人才不断外流,使乡镇卫生院的生存状况进一步恶化,乡镇卫生院的就诊率不断下降,据统计,全国乡镇卫生院的诊疗人次从1985年的11亿人次下降到2003年的6.9亿人次;床位使用率由1985年的46%下降到2003年的36%,出现群众就医困难,职工无事可干的尴尬局面,有限的卫生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预防保健工作不断滑坡,1994年农村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分别是城市的1.9倍和2.9倍,到2003年农村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分别是城市的3.7倍和2.5倍,这表明,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与城市的差距在不断扩大。有关专家用期望寿命来推论,农村要达到过去10年城市人口的期望寿命将需要20年。

根据2004年第三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①产妇在家分娩的占33.9%途中分娩的占0.3%。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为了保证产妇安全,为什么不选择在卫生院分娩呢?究其原因,首要问题是农村经济困难,28%是由此原因在家分娩;21%是急产而来不及去医院。其实,最终还是归咎于经济困难和卫生政策错误,若经济条件允许或卫生补偿政策合理是可以在卫生院住院待产的。②第二组数据显示:贫困地区有·36.8%的孕产妇没进行过产前检查,63.1%的产妇没有进行过产后访视,73.9%以上的产妇在家中分娩。

农村乡镇卫生院出现今天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政府在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没有给予应有的支持造成的,政府长期投入不足造成的,解决问题需要综合治理,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政府必须给予足够的财政支持。

3 明确政府责任。科学指导改革

只有在政府有足够投入的基础上,必须从根本上解决乡镇卫生院的经费补偿问题,必须坚决打破“吃饭靠病人、赚钱靠卖药”的体制,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实施科学有效的收支两条线管理和合理规范的预算管理,使乡镇卫生院能够真正实现“六位一体”目标。面对中国国情,我们应该结合各地实际。稳步推行并积极探讨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卫生院改革,所有“一刀切”的做法都可能面临失败的危险,卫生院建设投^水平需要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积极探索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相对合理的发展模式。

4 积极改革。稳步前进

我们应该积极对待乡镇卫生院的改革试点,所有改革必须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经济效益第二”的原则,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壮大,应该而且有能力为农民的健康事业提供应有的社会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建立,对农民的健康保障无疑会起到积极的支持作用,在需方补偿逐步加大的情况下,提高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应该积极引导乡镇卫生院从“以药养医”走向“以服务谋生存”的发展道路上来,积极探索患者“双向转诊”和医生“双向交流”机制,逐步形成规范的“分诊、转诊”秩序,加强边缘乡镇卫生院建设,做大做实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可以积极推行“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工作,走乡村协调发展道路。

5 创新发展思路,谋求城乡共同发展

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可以尝试开展“市乡一体化”试点工作,必须充分认识到实施一体化管理,可以有效避免资源浪费,极大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有效避免低水平重复;可以有效规范分诊、分诊秩序;可以有效避免重复检查;可以有效进行分类指导;可以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和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但是,我们必须充分认清实施一体化管理工作的艰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必须充分认清实施此项工作对管理者的素质要求,没有一个高素质的管理者队伍是不可能做好此项工作的。我们还应该清楚:此项工作必须由当地政府大力支持,“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是“市乡一体化”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市乡一体化不可能实现。试点既要克服困难积极作为,又要认清形势稳步推进,避免“一哄而上、一哄而散”,必须尽最 大可能发挥试点的示范效应,避免试点挫折,防止试点失败给今后的全面开展造成负面效应。

在市乡一体化前提下,必须积极科学有效地整合现有医疗资源,防止重复建设,克服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重房屋设备更新,轻人才的培养和管理,重一次性投人,轻经常性维护投人隋况的发生。正确认识农村交通和通讯条件不断完善的状况,认真分析由此可能给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带来的影响,传统的“市——乡——村”分级的模式已经或正在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农村卫生资源的配置必须尽快适应这种变化,必须认真做好区域卫生规划的制定工作。对因区域调整造成的“多余卫生院”绝对不能“一卖”了之,应该及时从新进行功能定位,提高现有及潜在资源的利用率,妥善安置和适当分流“多余”职工,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农民的健康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6 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和计划调控两种手段的积极性作用。促进农村卫生院健康发展

不能简单运用市场经济手段解决乡镇卫生院发展问题的根本性问题,并不等同于否定市场经济积极意义,医疗服务市场客观存在,市场经济中的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同样适用于医疗服务市场,鼓励并支持部分被撤并的乡镇卫生院进行多种形式的所有制改革,鼓励有资质、有能力的个体或集体在农村创建以专科特色为重点的个体诊所或“医院”,充分发挥“鲍鱼效应”,不仅不会扰乱正常的卫生服务秩序,还可以达到促进公办卫生院提高工作效率,扩大农民选择范围的双重目的,应该坚持“养事为主,养人为辅”,对个体诊所要综合运用“转”、“并”、“疏”、“堵”手段,把业务能力强、群众关系好的乡村医生吸收到卫生院工作,可以有效解决卫生院人才不足问题,有效合并个体诊所不仅可以有效避免资源浪费,还可以促进规范分诊、转诊秩序,同时,我们应该重点加强对农村非法诊所的打击力度,不有效打击非法就不可能保护合法者的权利与利益,就可能使越来越多的合法者向非法者看齐。

综上所述,乡镇卫生院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摆脱困境固然需要政府的资金支持,但仅有这一点还远远不够。农村乡镇卫生院所处的特殊地位,注定它不能用简单的市场化解决问题,综合配套改革对于农村乡镇卫生院生存发展是不可或缺的,用所谓的“断奶”、“断粮”、“甩包袱”对待农村乡镇卫生院,实践已经证明是错误的,这是一种政府不作为。

把加快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纳入重要工作是本届政府的庄严承诺,国家对农村公共卫生医疗体系建设欠账太多,如今作为三级初保网络的网底的“村卫生室”基本不存在,如果再没有乡镇卫生院,政府就没有办法构建农村公共卫生医疗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乡镇卫生院建设离不开职工队伍建设,加快培养农村卫生技术人才与农村卫生医疗体系建设同样重要,任何背离绝大多数人意愿的改革,注定以失败告终。

医疗卫生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首先需要强调公平,其次才能强调效率,这一点在农村卫生工作中尤为重要,世界各国的成功经验表明,社会越是发展,政府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应该越大,而不是相反。那种认为因为经济发展了,医疗问题都由个人行为来解决的观念是完全错误的,政府有责任对弱势群体给予更多的关心与支持,对农村特别是中西部乡镇卫生院应该给予更多的人力、物力支持,应该区别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农村卫生医疗存在的实际问题。

乡镇卫生院如何发展范文第5篇

如今困扰乡镇卫生院发展的问题几乎相同:专业人才奇缺。如何留住高学历的、临床经验丰富的人才成为乡镇医院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

郑州市金水区常住人口有104万,有乡镇卫生院四所,乡镇卫生院要同时承担农村居民常见基本疾病的诊治、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妇女围产期的保健、儿童疫苗接种等诸多医疗职能。但由于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大多学历较低,多为中专,大专毕业生,甚至是没有接受过正规医学院校教育的“赤脚医生”,很少有正规医学院校毕业的高学历的毕业生和临床经验丰富的专家来到乡镇卫生院工作,乡镇卫生院无法达到周边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无法完成自身的医疗职责。周边居民到“大医院”看病又要面临就医难,看病贵的难题。这种现状迫切需要改变。

金水区政府针对这一问题,在2007年将区人民医院与金水区四家乡镇卫生院实施集团一体化,由区人民医院统一管理。在这个大的医疗格局之内,城乡医疗机构间的设备、人员等医疗资源均可统一调配和流动,全面提升和改变乡镇卫生院的落后面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使其能够承担起为农民提供卫生服务,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职能和职责。区总医院委派临床经验丰富的专家、高水平的专业人员到四所乡镇卫生院长期坐诊,并对乡镇卫生院原有职工进行业务培训。诊疗时乡镇卫生院解决不了的难题可通过互联网迅捷地传送到总医院,总医院能及时的给予技术上的全力支持。这样,较好地解决了就诊患者看病难的问题,使当地患者在家门口就能看病,并且享受的是区一级医院的服务标准。

但如何使临床经验丰富地专家安心的服务于乡镇卫生院,这又是一大难题。金水区总医院周国平院长经调研作了如下的安排:1、对于到乡镇卫生院坐诊的专家,在工资待遇方面,医院给予经济上的补助;2、由于乡镇卫生院的位置处于城市的郊区,每天的上下班总医院安排专车接送,这样就解决了医务人员因路途远不方便上下班的问题;3、工作及休息的调节上,每周总医院会排序好在乡镇工作的专家特定休息时间,这样也就消除了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专家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觉得到乡镇卫生院工作不是医院对他们的“下放”而是一种重视,对他们能力的看重。这样一来医疗资源在各个小医疗机构间统一调配、流动,实现了医疗资源的城乡共享,缩小了城市和农村的医疗服务差距,也使区人民医院有了充足的病源,也有效地降低了运营成本,做到了双赢。

金水区各医院实行一体化管理后,针对各大医学院校毕业的高学历人才认为乡镇卫生院条件不好、提升空间有限,都不愿意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导致乡镇卫生院高学历人才的稀缺,金水区总医院建立了人才灵活流动机制。充分让新进入医院的医学院校毕业生感受到了医院文化中的团队力量作用,让他们能真正的全心全意为患者奉献青春,更好的服务于患者。 具体作法是:第一、对于新招入金水区总医院的医学院校毕业生,是属于总医院的正式在编人员,其人事关系是属于区总医院的,这就首先让他们吃了颗定心丸。第二、新进的医护人员到总医院之后,会被派往乡镇卫生院工作,但这个工作不是长期的,干一年两年后,就会调回总医院来,只属于暂时的科室调整,就形同于轮转科室,这种形式的人才流动,有效地解决了乡镇卫生院缺乏高学历医务人才的问题,以此给乡镇卫生院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第三、因为总医院有派遣高深资历的有经验专家到乡镇卫生院坐诊,也就让新进的年轻医生有了跟随老专家学习锻炼临床技能的机会,迅速提高了新进医务人员对于常见疾病的诊疗水平。实现城乡一体化经营之后,高学历医学毕业生以及原总医院各科中、高级职称医务人员轮流到各个乡镇卫生院坐诊,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数量、学历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且人员离职率大为降低,人才队伍趋于稳定。由于集团内部人力资源流动顺畅,基层卫生院医务人员短缺和流失问题得到很好地解决。这样,总医院就成为了医生流动的载体,吸引,培养,留用了大批的医学人才,并不断向乡镇卫生院输送人才,达到了医疗城乡机构共同发展的目的。以下为其中三所乡镇卫生院一体化管理前后人员学历变化情况,如表1、2、3所示:

我们对“医院城乡一体化”后的医疗服务对部分群众进行了随机访问,当地的居民告诉我们:以前看病很麻烦,就拿庙里乡卫生院来说,医院城乡一体化以前卫生院只有十几张病床,13个员工,其中本科学历以上的职工只有1人,因缺少正规医学院校毕业的医务人员,加上医疗设备的缺乏,连最基本的疾病诊疗都无法完成,最基本的疾病诊治也需要到区里、市里的医院进行就诊,因此时常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致使附近居民都不愿意来卫生院看病。这些问题在完成医院集团化之后,新的门诊及住院大楼相继盖起来,病床增加到70多张,医护人员也增加到47人,并增加七名正规医学院校毕业的大学本科生,门诊量大幅度提高,内、外科的一些常见疾病都能诊治;像阑尾炎、疝气等简单的手术也能够开展,并且医护人员还是技术过得硬的区一级医院的人员,价格实惠公道,老百姓感受到了这种城乡结合的好处,真正的从实际上解决了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