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乡镇道路建设

乡镇道路建设

乡镇道路建设

乡镇道路建设范文第1篇

xx镇位于xx县东北部,幅员面积8410公顷,辖40个村(居),人口4万余人,距县城90公里。由于位置偏远,地形崎岖,交通闭塞,长期以来,XX镇各个方面的发展受到极大的制约,发展十分缓慢,是仪陇较为落后的一个偏远乡镇。

2006年以来,我镇抢抓中石油入驻的发展契机,积极开展道路、场镇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改善我镇发展环境。2011年至今,新建通村水泥路达120余公里,特别是近两年来,我镇积极发动辖区群众、广泛动员外出成功人士,大力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全力开展农村道路建设,两年建成通村水泥路65公里,全镇通村道路网络已基本形成。现将我镇近两年来开展农村道路建设工作的情况简单汇报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强化组织保障。加快通村公路建设,组织领导是保障。镇党委、政府将通村公路建设作为我镇为民办实事的重点工作来抓,一是成立了XX镇通村公路建设指挥部,由镇人民政府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指导全镇农村公路建设工作,确保建设规划、项目立项、资金监管等决策科学、执行有力、监督有效;负责协调处理建设过程中产生的矛盾纠纷等问题。同时各村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各村的通村公路建设工作。

二、全力宣传发动,争取群众支持。群众支持是建设村道公路的基础,虽然我镇多数群众本身具有强烈的修路的愿望,但也有部分群众因为外出购房、经济困难等原因,对修路不支持、不理解。为激发广大群众的修路愿望,赢得最广泛的群众参与和支持,我镇坚持将群众发动作为公路建设的“第一步棋”。通过层层召开会议,广播宣传动员,书写宣传标语、树立宣传牌、悬挂宣传横幅,向全镇人民发放《致全镇人民的一封公开信》,以及镇村干部深入村组上门谈心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发动,向群众讲清了国家有关通村公路的政策和要求,使群众了解自己应尽的职责和义务,营造了大修致富路,建设新农村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了群众的修路积极性,坚定了“要想富,先修路”的信心和决心。

三、多方筹集资金,强化资金保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建设农村公路,资金是关键。为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我镇坚持早宣传、早发动、早部署,精心组织,积极打造多元化筹资平台。一是全力争取项目资金。主动和上级交通主管部门衔接,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扶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施项目打捆实施,将村道公路硬化和土地整理等项目统一布局,统一实施。二是积极争取社会捐资。发动辖区内的党员干部、私营业主捐资捐款,广泛联系辖区内及邻近区域内外出创业的成功人士,利用乡情、友情、亲情,争取他们回馈家乡,支持家乡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引导群众筹资筹劳。根据项目资金、社会捐资筹集情况,核算出资金缺口,通过群众大会的方式,计算出人均筹资标准,并引导群众主动上缴筹资款项,对于个别家庭经济困难无力缴纳款项的群众,积极和施工队伍协调,介绍困难群众进入施工队务工,换取劳动报酬,用以缴纳修路款项。

四、科学规划线路,惠及最多群众。建设村道公路,对每一位村民来说,都是关系到自身切身利益的大事,大家都希望公路建成之后能够给自己带来最大的便利,但受资金、地形、原路基等方面的限制,公路不可能修到每户群众的家中,让所有群众均等的享受公路建设成果。为避免引起群众内部矛盾,阻碍公路建设进程,我镇在线路规划上,坚持公平公正之心,综合考虑地形条件、路基现状、人口分布、群众意见等多种因素,规划出惠及村内最多群众的建设线路,及时通知各家各户并做好解释工作,尽可能避免部分群众因为公路距离自家房屋太远,而不参与公路建设、筹集建设资金,争取让大多数群众都能满意。

五、严格项目实施,强化质量监管。建设通村公路,质量是生命。为守好质量这一“生命线”,我镇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坚持群众全程参与,凝聚镇村干部和全体群众的监管力量,扎实做好财务、质量等监管工作。每条通村公路建设的过程中,我镇都会成立三个工作小组:由村、组干部组成的问题处理组,负责处理公路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群众筹资、青苗补偿、林木纠纷、土地占用等具体问题;由村民代表组成的质量监管组,负责上路监督施工队在公路建设过程中的路基夯实、原料标号、混合比例、路面宽度、硬化厚度等情况;由监委会成员及村民代表组成的财务监管小组,全程监管道路建设资金使用情况,并及时向群众公开,避免资金乱用情况的发生。

乡镇道路建设范文第2篇

为进一步强化各乡镇(街道)对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和管理的主体责任,保障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等公共财政资金投入,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结合省、市实施农村公路“乡村畅通”工程“三年行动计划”,我县同期启动农村公路“乡村畅通”工程活动,用三年时间完成260公里以上农村公路,300延米以上桥梁改造任务,完成投资1.8亿元以上,实现乡村路网等级化,消灭路网上危桥和宽路窄桥。同时,按照“建养并重、养护优先”的要求和农村公路“有路必养,养必见效;有路必管,管必到位”的总体目标,加强管理养护工作,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制,逐步实现农村公路建设规范化、养护常态化、管理科学化。使乡村畅通路网达到“路面良好、路肩整齐、边沟通畅、安保完善、绿化美观”,农村公路通行条件明显改善,综合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二、切实抓好“乡村畅通”工程活动

按照省、市农村公路“乡村畅通”工程“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县政府决定今年开始组织开展“乡村畅通”工程活动。该项活动由县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参与,县交通运输局、各乡镇(街道)负责实施。县政府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县政府常务副县长任组长,有关分管县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交通运输局,负责对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实施目标考核。按照市政府“乡镇每月一自评,县每季一检查,市半年一考评”的要求,考核小组对农村公路工作进行季末检查、半年小结、年终总评,县政府将依据考评结果进行奖惩。各乡镇(街道)、相关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强化责任,积极作为,抓住此次农村公路大发展机遇,与高标准粮田建设活动有机结合,切实开展好“乡村畅通”工程活动。

(一)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在村道建设标准上,省交通厅要求路面宽度由3.5米增加到4.5米。在建设资金筹措上,省用于农村道路建设补助标准县乡道增加10万元/公里,桥梁增加0.3万元/延米,县乡道路及其桥梁建设项目配套资金以县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省用于农村道路建设补助标准村道增加5万元/公里,县财政列支专项资金按8万元/公里进行以奖代补,根据驻政〔2014〕13号文件精神,剩余部分由乡镇(街道)组织受益村委通过一事一议或自愿捐资等方式筹措,县政府明确乡镇(街道)为村道建设项目业主。在“乡村畅通”工程年度建设计划安排上,优先保证积极性高、战斗力强、有配套能力且能干成事的乡镇(街道)。各乡镇(街道)应抢抓机遇,抓紧制定三年实施计划,根据实际需求自愿申报,确保项目落地。在年终评先奖励时,县政府将对建设规模大、任务重、进展快、管理好的乡镇(街道)优先考虑。

(二)积极给予政策支持。各有关部门在国家政策规定允许的情况下,要进一步简化程序,尽量缩短项目设计投资评审和招投标时间,实现项目早招标、早开工、早竣工。

(三)切实抓好项目实施管理工作,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县交通运输和公路管理部门要通过开展“平安工地”建设、“优质工程奖”评选活动和建立从业单位“黑名单”制度等手段,各施工标段要出具各种基础实验(击实试验,原材料试验、配合比试验,强度试验)报告。全面提高我县农村公路施工和管理水平,确保建设任务保质保量完成。

三、切实抓好养护管理工作

(一)足额落实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用于村道养护经费不少于5万元/年,村道养护经费不足部分由村委利用绿化权、路域资源开发等方式筹措。实行专帐管理,专帐核算、专款专用。此项资金的落实情况将作为年终“乡村畅通”工程活动评先的主要依据。

(二)加快落实乡镇(街道)处农村公路管养责任。按照《农村公路条例》规定:县乡道养护主体是县政府,责任单位是县交通运输局,县道的日常养护由县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组织实施;乡村道管养的主体是乡镇(街道),根据乡镇(街道)养护技术设备薄弱的实际,乡道养护由县农村公路管理所实施,村道养护由乡镇(街道)组织实施,村道管养面不低于70%。县交通路政管理所做好乡道的监管、指导工作,根据省市要求各乡镇(街道)积极筹建乡级养护站,做到六有:办公有场所。按照要求规范化、标准化整理内业及外业的实施,落实办公场所不少于3间;组织有领导。明确1名副职任管理站站长,配备1名乡镇在职干部为专职副站长和1名兼职副站长(县农村公路管理所在职人员),2名以上乡镇在职工作人员为专职管理员负责日常养护、路政管理等事宜;管理有制度。规章制度与图表上墙;路上有人员。通过招聘沿线农民养护工,落实养护生产人员;养护有经费、作业有工具,各乡镇(街道)要在4月20日前把“六有”落实情况上报县人民政府。

各乡镇(街道)按照“有路必养,养必见效,有路必管,管必到位”的总体目标。做到辖区内农村公路及路肩无堆放杂物,无乱搭乱建,无占道经营,无打场晒粮;不允许在路的边坡及边沟内种植农作物,建筑控制区内无新增违章建筑,公路附属设施保护完好,公路上隔离墩危桥险桥警示标志齐全,对不能通行或影响通行的危桥险桥要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同时,建立路政巡查台账,积极保护农村公路路产路权,会同交通路政管理部门加强对乡道超限超载车辆的治理,确保公路安全畅通。

四、切实加强农村公路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乡镇(街道)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公路工作的组织领导,以开展“乡村畅通”工程活动为契机,切实落实责任,强化工作措施,确保农村公路工作有序进行。

(一)实行目标管理。今年县政府将把农村公路工作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并加强目标考核,以确保农村公路建管养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二)建立农村公路工作联动机制。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要加强领导,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好农村公路建管养各项工作目标任务。

乡镇道路建设范文第3篇

一、组织领导

区政府副区长任副组长,成立由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任组长。区监察局、区财政局、区交通局、区安监局、区公安分局、区政府法制办有关领导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公安分局,由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邓烽兼任办公室主任,区公安分局副局长兼交巡警支队支队长彭开宾、区安监局副局长刘沙舟任办公室副主任。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协调推进各镇人民政府履行乡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职责,督促、指导各镇人民政府开展乡村道路交通安全执法。各相关单位要成立相应的领导班子,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按照职责分工认真抓好各项具体工作的落实。

二、工作任务

一)改善乡村道路通行条件、健全客运市场

进一步改善乡村道路通行条件,区政府应加大对乡村道路建设、改造、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并将乡村道路的交通安全管理纳入各镇人民政府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中去。

负责督促各镇人民政府加强对乡村道路的路面养护,区交通局要结合“村村通公路建设”工作。边沟、涵洞清理,道路周边地质灾害隐患的排查、监控和治理,并建立日常巡查工作台帐。严格界定农村客运范围,加快实施农村客运发展规划,加快农村客运市场的建设和规范管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农村客运市场秩序,强化农村客运安全监管,进一步解决广大农村群众出行困难的问题。同时,要强化对农村客运安全工作的统筹、指导、考核工作。

落实乡村道路业主各项安全制度和防范措施。对新建、改建、扩建乡村道路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各镇人民政府要加大乡村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建设和投入。必须与主体工程做到四同时”即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同时使用。建立和完善乡村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明细表,并将交通安全设施巡查、维护、更新纳入到乡村道路日常管养工作中,确保道路交通安全清晰、醒目、规范,发挥正常功效。

二)完善乡村道路交通安全监管体系

建立并落实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制,区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领导。把道路交通安全作为安全生产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各级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按管理层级分级实施年度考核。

做好全区乡村道路交通安全的综合监督、协调、指导工作。区安监局应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渝府发〔〕14号)要求。

相关部门的协调,区公安分局应做好业务指导、日常督促检查。法律文书的领取以及委托执法中发生的行政案件复议、诉讼等工作。

分别落实、明确道路交通安全机构、责任领导和工作人员,各镇人民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六位一体”安监、综治、、公安、司法、人武)和村(居)七位一体”安监、综治、、警务、调解、治保、民兵)安全监管工作机制及联合执法机制。明确镇、村(居)干部作为道路交通安全员,并确定1名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联络员,充实基层道路交通安全监管队伍,扭转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基础薄弱、基层脆弱、管控不力的现状。同时,通过各种形式,加强辖区群众的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建立完善乡村道路、车辆、驾驶人、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道路交通安全监管人员职责等12个方面的基础台账。村(居)要结合实际,建立完善相应的基础台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三)加强乡村道路交通执法管理

1.乡镇人民政府的执法培训

区政府法制办配合,由区公安分局牵头。开展对各镇人民政府乡村道路交通安全执法资格培训工作,确保各镇人民政府道路交通执法的合法性,以利于委托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区公安分局要拟定各镇人民政府乡村道路交通安全执法专业知识的培训计划,及时开展培训工作;区政府法制办应及时与市政府法制办协调,为乡镇人民政府乡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人员颁发执法资格证。

及时报送乡村道路交通执法人员名单。镇人民政府执法人员发生变更的要及时补充,各镇人民政府要立即做好开展乡村道路交通执法工作人员、装备、经费保障工作。并向交巡警支队报备,以确保乡镇道路交通执法人员相对稳定的人员数量。区法制办应按相关规定以及变更、核销或新发执法资格证。

可招聘一定数量的协管员,3有条件的镇人民政府。以强化乡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力量。

2.法律文书的印制、管理

规范管理,镇人民政府管理乡村道路执法使用的法律文书由区公安分局负责按照公安部规定式样印制。区公安分局要建立严格的法律文书管理制度。便于查询。

3.罚款票据的领取、保管和使用规范

分配给各镇人民政府使用。镇人民政府管理乡村道路执法使用的罚没款票据由区公安分局负责到区财政局领取。区公安分局要制定罚没款票据的管理规范。

4.交通违法行为查处

认真履行乡村道路交通安全主体职责,1各镇人民政府要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渝府发〔〕14号)以及《市道路交通安全条例》相关规定。加强乡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加强隐患排查,强化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加大对区间客车超速、超载、低速货车、拖拉机载客、摩托车超载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赶场天、恶劣天气情况下必须上路加大交通秩序维护,2各镇政府每周应至少开展2次以上执法工作。对事故多发路段和场镇、城乡结合部、旅游景点以及交通秩序混乱、交通违法突出的地区和路段实施重点监控,严查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同时做好相关工作记录。

适时开展联合执法,3区公安分局要配合、指导、督促各镇人民政府开展乡村道路交通安全执法工作。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三、工作要求

加强领导,高度重视。

对预防重特大交通事故有着重要意义。各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乡村道路通行条件的改善是关系农村居民安全出行的重要依托。致力改善乡村道路通行条件。乡镇人民政府履行乡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职责是市政府加强乡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重要举措,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该项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各责任单位要根据本单位的职责任务制定细化工作方案,指导乡镇政府开展工作。区公安分局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明确专人负责此项工作,狠抓工作落实。

乡镇道路建设范文第4篇

公路建设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经过“十五”期间的艰苦努力,全县公路建设快速发展,初步改变了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状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十一五”是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起步阶段,继续加快我县公路建设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的重要内容。

一、“十五”公路建设回顾

“十五”期间,在上级有关政策的引导下,我县通过积极争取自治区、自治州投资,并加大地方政府投入,加快了县乡道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支持国省道干线公路改扩建,全县公路交通运输能力大大增强,公路通行条件极大改善,初步扭转了公路交通交通运输严重制约经济发展的落后局面。

至2005年,全县共有12个乡镇58个行政村有5个乡镇19个行政村同油路,通车里程1261.4公里。其中:国道566.378公里,省道188.168公里,县道113.705公里,乡道246.16公里,专用道路147公里。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0.62公里,三级公路708.546公里,四级公路361公里,等外公路127.245公里。与“九五”末相比,通车里程增加100余公里,路网连通度和公路技术等级低、路网路面铺装相对较大提高。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综合公路网不完善,总量不足。县城至各乡镇场及我县周边主要城市的公路骨架尚未完全形成,公路网处于间断状,其功能和效益难以发挥,特别是山区的对外交通不畅,经济发展受到制约。二是公路网建设与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不协调。加快旅游经济发展是我县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支撑巴音布鲁克区旅游经济发展的交通通道尚未建成,游客在途时间长、舒适程度低、体力消耗大,旅游经济发展受到制约。三是公路等级较低,三级及三级以上公路总量较少,四级及四级以下公路占公路通车总里程的28%,通行条件差、通过能力低;四是公路管理和养护相对滞后。目前,县乡道路建设里程不断增加,但养护管理机制不健全,严重影响到公路使用寿命。

二、“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充分调动和利用各方面积极因素,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继续保持较高的建设速度;县乡道路建设必须符合经济发展战略及布局要求,要与自治州公路网布局衔接,完善本县公路网;正确处理公路建养并重的关系,提高投资效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县公路通乡率和硬化率达到100%,通村率和通村硬化率达到80%,农村公路网络骨架基本形成,建立县城与重点乡镇相连的三级以上公路为主的畅通公路网;基本实现乡镇客运站标准化建设。

(三)面临形势:交通部已明确提出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发展规划:“抓紧做好实施农村公路建设“五年千亿元规划”的前期准备。力争到2010西部地区90%以上的乡镇通沥青(水泥)路。同时,继续实施“通达”工程,力争到2010年所有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通公路”。自治州也提出从2005年至2010年实现交通发展四大宏伟目标:“一是所有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通公路,建设400公里左右的通达公路;二是90%以上的乡(镇)通沥青路;三是60%以上的行政村通沥青路;四是基本实现乡镇客运站标准化建设”。可以说,农村公路在今后5年面临着良好的形势,大力兴建农村公路已是从中央到地方的共识,机遇难得,我们必须抓好机遇,全面完成我县农村公路建设任务。

三、“十一五”公路建设的重点

根据自治州公路发展计划和和静县经济发展战略及布局,“十一五”公路建设以 县乡公路建设为重点,大力支持国省道公路改扩建。县乡公路是农村的主要交通线路,要坚持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与当地小城镇建设、资源利用以及山、水、田、林综合治理相结合,重点抓好通往经济中心、交通中心、连接国省道干线公路的“出口路”建设;抓好农业、生态、矿山、旅游等资源开发和贫困乡村联片开发的“经济路”建设;抓好不通油路的乡镇和行政村、自然村的“公路”建设;加大客运站点建设力度,基本实现乡镇客运站标准化建设。

1、通达工程

目前,全县12个乡镇中未通油路的乡镇有克尔古提乡、巴音郭楞乡、额勒再特乌鲁乡、巩乃斯沟乡、协比乃尔布呼乡,阿拉沟乡和巴音乌鲁乡,其中巴音郭楞乡距217国道2.7公里,额勒再特乌鲁乡距321省道1.5公里,巩乃斯沟乡距218国道1.5公里,“十一五”期间国省改造以后,通乡油路目标即可实现。克尔古提乡和协比乃尔布呼乡、阿拉沟乡通乡、巴音乌鲁乡是十一五期间通达重点工程。预计完成95公里的四级油路新建工程。

全县共有58行政村,至目前通油路的村仅有19个,在“十一五”期间,将加大工作力度,按照上级交通部、交通厅政策,力争实现村村通,有条件的尽量采取一切办法铺油,对于里程长,经济社会影响力较大的行政村列入通达工程,完成砂石路面的改造。预计完成823公里的四级油路和砂石路新建工程。

2、通畅工程

针对目前已通公路的乡镇和行政村以及需要改建的专用公路、资源公路,下大力气争取资金,进行改造升级。预计完成128.6公里的三级和四级公路改建任务。

3、重要的村与村之间的道路

根据目前的发展来看,重要的村与村之间的道路道路已不能适应发展需求,严重制约着各乡镇和重要的村与村之间的交流与发展,在“十一五”期间,要加大新建力度,将重要的村与村之间进行连接,预计新建600公里的四级油路或砂石路,以形成功能完善的农村公路网。

4、贫困村和较少民族村公路建设

加强贫困村和较少民族村公路调查工作,切实摸清这些村的公路现状,在“十一五”期间有限安排建设项目,我县共有6个自治区级贫困村,需新建195公里的四级油路和砂石公路,以解决贫困村和较少民族村同公路的问题。

5、客运站点建设

目前,全县12个乡镇有巴音布鲁克区、巴润哈尔莫墩镇、哈尔莫墩镇、和静镇、乃门莫墩乡、协比乃尔布呼乡、巴音郭楞乡、额勒再特乌鲁乡、巴音乌鲁乡、巩乃斯沟乡10个乡镇已建立客运站点,其中巴润哈尔莫墩镇、哈尔莫墩镇、和静镇、巴音布鲁克区4个乡镇可在2005年实现乡镇客运站标准化建设;在“十一五”期间,可实现巴仑台镇、巴音乌鲁乡、乃门莫墩乡、协比乃尔布呼乡、巴音郭楞乡5个乡客运站标准化建设目标。克尔古提乡、阿拉沟乡、额勒再特乌鲁乡、3个乡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常住人口较少,暂不列入“十一五”建设计划。

四、投资估算及资金渠道

"十一五"末期,建设农村公路1766公里,其中:通乡通达公路92公里,通村通达公路824公里,通乡通畅公路30公里,通村通畅公路110公里,重要的村与村之间的公路600公里,专用公路110公里,实现通乡公路等级化,通村全部实现通沥青或砂石路的目标,基本解决我县农村公路网三低(路网连通度低、公路技术等级低、路网路面铺装率低)问题。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 2903.3公里,公路网密度为7.85公里/百平方公里,较2005年提高4.4个百分点。公路发展逐步适应全县工业化建设和城镇、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全面推进我县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十一五"期间,预计投资金额达38688万元,其中国家补助25000万元,乡镇自筹13688万元。

五、实现规划的措施和政策建议

1、继续将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继续把公路建设作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先行条件。继续将公路建设项目优先考虑,把公路建设项目作为基础设施优先发展。

2、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安排,适度超前的原则,结合州交通局公路发展规划,努力适应本地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乡镇道路建设范文第5篇

继前天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读书会以后,今天上午我们召开了全市公共卫生工作会议,现在又马不停蹄地召开全市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工作现场会。刚才,大家实地参观了*镇小溪村和郑家岙村,看到了*镇的青山绿水,又听了*镇、浦口街道的经验介绍,相信大家有感触、有感动,更会有更好的行动。下面,我就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工作再讲两方面意见:

一、回顾总结去年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工作,我们充满信心

去年6月,市政府在*镇召开集中处理农村垃圾工作现场会,既考察学习了绍兴县经验,又参观了*镇上南庄村,并全面部署了全市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工作,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关于集中处理农村垃圾工作的实施意见》(嵊政[20*]60号)。现场会后,各乡镇(街道)和经济开发委积极行动,迅速成立领导小组,制订实施方案,层层召开动员会,把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工作分解落实到各片、各村,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主要有五方面的成绩:

1.制订了*市城乡环卫专业规划。由市建设局牵头,根据各乡镇、各村的实际,通过现场踏看,多次论证,科学制订了《*市城乡环境卫生专业规划》,明确了村、乡镇、市三级垃圾的中转及出路问题。

2.探索了农村垃圾长效运作机制。市、乡镇、村、农户四级联动,“流水线”操作农村垃圾的收集、清运与处理,探索形成了“户集、村收、乡镇中转、区域处置”的农村垃圾集中处理长效运作机制。

3.建设了一批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去年各乡镇(街道)、经济开发委都超额完成当年度的1/3村的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任务,54.9%的行政村完成垃圾房建设,共建成封闭式垃圾房14*只、开放式垃圾房2210只。全市分三个层面实施:第一组9个乡镇(街道)和经济开发委按片、按需基本完成简易式转运站的建造;*街道、*乡、经济开发委都提前完成各行政村垃圾房建设任务;*镇、*乡基本完成垃圾填埋场改造。第二组三界镇提前建造压缩式垃圾中转站;*乡提前改造垃圾填埋场。第三组谷来镇提前建造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到目前为止已完成工程量的70%。

4.逐步完善了农村垃圾长效管理机制。各乡镇(街道)建立了环卫所,并且按照“有一名领导分管、有一支清卫队伍、有一套环卫制度、有一个考核机制、有一笔经费保障”的“五有”要求,逐步探索长效管理机制。各乡镇(街道)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亮点,因地制宜地研究长效管理制度,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受到了群众的欢迎。

5.开展了“二建三比”竞赛活动。即开展了“建环卫基础设施、建环卫长效机制,比建设进度、比清洁程度、比创卫力度”的“二建三比”竞赛活动。年底,由市爱卫会组织牵头,对全市21个乡镇(街道)和经济开发委分三组进行了年终考核,第一组*乡、甘霖镇、浦口街道分别获得第一、二、三名,第二组三界镇、*镇分别获得第一、二名,第三组谷来镇、*乡分别获得第一、二名。

通过一年的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工作,我市农村环境卫生面貌有了改变。虽然这项工作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环卫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简陋,环卫长效机制还不够健全,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还依然存在。可喜的是,通过一年的努力,各级干部群众的观念开始转变,这一看似小问题的大事、难事已纳入我们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已作为政府履行职能的一件实事,已成为市长和乡镇长亲自抓的“一把手”工程。回顾去年一年的工作,我们对做好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工作充满信心。

二、部署落实今年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工作任务,我们任重道远

我市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工作目标依然是:按照组织机制健全、环卫设施完备、环境整洁优美的总体要求,组织实施《*市城乡环境卫生专业规划》。至20*年底前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建立垃圾收集、中转、运输和无害化处置体系,90%以上的行政村建立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50%的乡镇、行政村达到*市级以上卫生乡镇、村要求,使全市农村道路、河道(溪、江)畅通、洁净,村镇环境卫生面貌明显改善,农民卫生意识增强、生活质量提高,实现清扫保洁常态化、垃圾处理无害化、环境管理规范化的目标。根据实施意见,分三步实施。在去年超额完成任务的基础上,今年具体做好五件工作:

1.建好环卫基础设施。根据《*市城乡环卫专业规划》和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工作总目标,去年第一组乡镇完成乡镇级环卫基础设施和1/3行政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今年是建好第二组乡镇级环卫基础设施,全市2/3行政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具体要做到四个好:一要建好垃圾处理设施。就是解决垃圾到哪里去的问题。①甘霖镇、三界镇、谷来镇、黄泽镇建造垃圾中转站。甘霖镇已完成,三界镇已进入扫尾阶段,谷来镇已完成70%的建设任务,黄泽镇要加快建设进度。垃圾中转站建设,甘霖镇是镇政府投入建成的,三界镇是经市场化运作,由企业出资建成的,他们的模式大家可以借鉴。②新建或改建*镇、*乡、*乡、贵门乡、崇仁镇、石璜镇、金庭镇垃圾填埋场,除金庭镇、北漳镇合建的垃圾填埋场在明年完成外,其他乡镇须在今年完成。其中*镇、*乡、*乡去年已基本完成改造,贵门乡、崇仁镇、石璜镇今年要建好。③*已建好焚烧炉。二要建好垃圾转运站。原则上至少按片设置一个垃圾转运站,必要时增加转运点的建设,每一个垃圾转运站要方便乡镇、村转运垃圾(如*镇每个行政村在村口建一个垃圾转运站),科学选址建设好。三要建好垃圾站房。各行政村按照每百户2—3座垃圾站房的标准,再根据人口密度、居住分散程度把垃圾筒作为机动,彻底解决农户垃圾的投放问题。四要配好垃圾清运车。乡镇至少配备一辆密闭式或压缩式垃圾车,可以自行购买,也可以象浦口、*进行市场化运作;村一级配备1—2辆人力车(如*镇统一制作)或拖拉机作为村级垃圾清运车辆。

2.设立环卫机构、配备环卫人员。去年,各乡镇(街道)均已设立环卫所。乡镇环卫所要负责全乡镇垃圾清运工作及乡镇所在地环境卫生管理,并按照2‰比例配备保洁人员;村一级按照1.5‰比例配好村级保洁员。今年重点做好人员、经费、职责的三落实。

3.完善落实长效管理措施。这是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工作的根本任务,要持之以恒地抓。一是要有长效的管理机制。即户集、村收、乡镇中转、区域处置的运作机制。农户要负责自家垃圾收集后投放到指定的垃圾房(垃圾桶),各行政村负责将垃圾房(垃圾桶)内的垃圾及时清运至垃圾转运站(点),再由乡镇(街道)负责把垃圾运往垃圾填埋场或焚烧厂,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市负责对运至六夹岙填埋场的垃圾及时无害化处理。二是要有长效的保洁制度。乡镇政府所在地主要街道两侧实行“门前三包”。各农户负责自家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保洁;各行政村对村庄、道路、河道清扫保洁实行“五定”要求,保持道路、河道、村公共场所保洁常态化;县乡道路和镇村主要道路做到两侧可视范围无暴露垃圾,无污水横流,无露天粪缸;河道要定期疏浚,做到江河溪沟无漂浮物,实现底清、面洁、岸净。三是要有长效的考核激励制度。建立考核制度,村每月一次自查,乡镇每季一次检查,市爱卫会每半年一次考核,并开展评选表彰集体、家庭、个人先进活动,发动农户,特别是农妇参加。建立创卫激励机制,通过卫生镇村的创建,整洁户、卫生户的评比这些创卫载体,推动农村环境卫生工作,提高农民卫生素质,推进乡风文明;各乡镇(街道)及行政村也要设计载体、设计目标,完成当年度的工作任务,打响创卫品牌,提升镇村品位。四是要有长效筹资机制。经费是我们共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主要是通过“市里补一点、乡镇出一点、社会捐一点、个人收一点”的办法解决。前三者主要用于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后者是建立长效筹资机制的关键,个人收一点就是向农民收费,主要用于日常管理。通过向农民收费,一方面可以解决长效管理的经费,另一方面使他们转变观念,主动参与此项工作。向农民收费是此项工作持之以恒保持下去的突破口,是符合《环保法》“谁污染、谁治理、谁收费”的要求,要转变各级干部观念,逐步推行向农民收费;要突出农民是主体,农民群众是垃圾的制造者,也是垃圾污染的受害者,更是环境治理的受益者。向农民收费,现在比较可行的方法是按季度、按人口,由村干部上门收费。希望每个乡镇(街道)及行政村在向农民收费方面有所突破。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工作政府是主导,农民是主体,农妇是主角,党员干部要作示范。五是要有镇村属地管理负责制和部门协作制。“户集、村收、乡镇中转、区域处置”的流水线垃圾处理系统要落实农户、村、乡镇(街道)属地管理负责制,人人都有自己的责任。相关部门也要根据各自职能做好全市面上指导、督查、考核等工作,建设局要对全市农村环卫设施建设作好选址及技术指导,并且对镇村两级环卫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各乡镇(街道)要每季度向市建设局上报环卫设施建设进度;环保、水电、卫生、交通等部门要各尽其职,齐心协力做好工作。

4.开展一次专项整治。环境卫生工作不管是城市卫生还是农村卫生,需要专项整治与日常管理相结合,这是爱国卫生工作的一个经验。从今天开始,用一个月的时间,全市农村开展以“清理河道、清扫道路、清洁家园”为主题的农村垃圾“三清”大会战,镇村两级党员干部带头,发动群众参与,积极清理河道、道路的暴露垃圾,清理历史性垃圾,消灭卫生死角。5月15日前以乡镇(街道)、村区域为界线,清理河道、河面、河岸,清理国道、省道、县乡道路及镇村主要道路两侧。5月15日后,由爱卫会牵头,水利局组织河道考核、交通局组织道路考核,并通报考核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