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态规划设计

生态规划设计

生态规划设计

生态规划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规划设计 原生态性 休闲旅游

进入新世纪以来,人们对自然生态的保护意识日益增强。而在规划设计中更应该保持自然地貌、生态的原始性,在不破坏自然生态的前提下如何进行合理的规划是我们艺术设计工作者都应该考虑的课题。本文以广西毛南族环江县中草屯生态农场规划设计为例与各位同行进行规划设计原生态性的探讨。

一、项目简介

广西毛南族环江县中草屯生态农场位于县城西北部45公里处,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18公里,紧靠河池市重点打造的旅游区——牛角寨风景区。项目内有深山、弄场、溪流、山洞等。在规划之初,笔者进行多次实地考察,提出进行原生态性的规划设计:①进行合理的土地整改。将农场多地进行整改填平;在农场中心位置修建主题木楼;修建生态停车场。②依据地形,修筑水坝、水库。修建水坝蓄水;利用水库区进行野鸭等水生动物的放养;水坝下游进行休闲游泳等;修建人工滑水道;在库区上游设立生态放养区;在后山修建休闲垂钓鱼池。③规划区域,依据要求规划成为梯田果林区、休闲娱乐区、烧烤区、生态畜牧放养区、水库区、畜牧农舍、游泳区等。④植树造林。种植相关果树、名树、青竹等。

以上设计全部依据地形进行规划,在不破坏自然生态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每一个区域并认真考虑自然生态的可持续性及循环性。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经济发展必须实现两大战略,即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本文所进行的中草屯生态农场的规划设计,正是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举措。

二、生态农场的规划设计研究

根据生态学的理论,生态农场就是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在某一特定区域内建立起来的农业生产体系。在这个系统内,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和产品结构,投入最少的资源和能源,取得尽可能多的产品,保持生态的相对平衡,实现生产全面协调的发展。

生态农场的特点主要是:①因地制宜。生态农场是建立在合理和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基础上的。在不同区域范围内,只有对当地特点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才能建立起最佳的生态农场。②综合性。生态农场与普通农业生产系统的区别,主要在于前者是通过能源利用和经济效益的综合规划来提高生产率,从而避免了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和对生态平衡的破坏。③稳定性。包括营养物质和能量平衡的相对稳定和经济效益稳定增长两重含义。

在规划设计当中,应根据生态农场的特点来进行。根据地形地貌进行设计,充分考虑规划设计后的综合运用能力,维持生态的稳定性。

三、规划设计的原生态性

原生态一词的出现,首先基于将自然做一种生态性的理解,也就是说自然具有生态性。自然生态即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存在状态,亦即自然生态。自然生态有着自在自为的发展规律。人类社会改变了这种规律,把自然生态纳入到人类可以改造的范围之内,这就形成了文明。

在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原生态性,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原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

生态文明是全球发展的要求,也是时展的要求,代表人类文明发展的总方向。原生态文化不等于生态文明,然而生态文明不是空中楼阁,它是对原始文明和人工文明的扬弃,原生态文化则是原始文明中一粒粒闪闪发光的民间瑰宝,是生态文明大厦建设的天然材料。另一方面,生态文明建设没有统一的标准,没有可借鉴的模式,没有现成的方法。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因地制宜,需要我们创造性地发挥,但也不是异想天开。必须了解过去,认识现在,才能把握未来。原生态民族文化是原始文明的影子,在我们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成为我们的一个重要参照物。

2、旅游开发的重要作用

原生态文化因其古老性、自然性与独特性,而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形式。近年来在各地的旅游开发中,人们不仅开发传统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更注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即原生态民族民间文化的开发,使其成为生态旅游的一大亮点。“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表明民族民间文化正走向世界,而成为世界共享的精神财富。

在规划设计中,不光要考虑因地制宜,更要考虑当地的民风、民俗、原生态文化等,这样才能设计出可持续发展的原生态规划作品。

生态规划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生态河道;规划;规划设计;设计流程

中图分类号: F54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6-0259-1

生态河道规划的概念在1930年代德国的野溪治理工程中逐渐成形后,于欧洲的应用历史已近70余年,因而得以拥有足堪各国学习仿效的成果与经验。[1]在当前多数人对生态河道规划仅止于模糊认知的情况下,我国位处工程第一线的实务人员对其规划、设计无不感到手足无措。[2]因此,本研究利用文献分析法进行研究,并针对其规划设计流程进行说明,以提供更清晰的生态河道规划的概念。

1 生态河道前期规划

前期规划成果应包括使用与功能需求计划、合理计划期程及整体工程概估经费等。因此,前期规划必须至少完成下列事项:

1.1 问题与需求

前期规划最可能由公共部门执行。当配合政策推动需要(配合其他上位计划)、民众陈请、或日常巡守发现问题时,必须透过进一步的分析,了解问题的成因及其严重程度,再判断根据项目进行处理的必要性。然而,因为各地区的社区型态、产业、环境组成,及土地利用需求差异极大,在工程规划初,必定面临解决问题优先顺序难题。因此在完成理想图描绘后,必须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构想与概念。配合民众的再教育,使其确实感受到,判断解决问题的优先顺序,是建立在各项问题皆已受到平等而缜密探讨,未有偏颇的前提下所决议。

1.2 前置调查作业

为详实了解问题本质,进而判断解决办法,需透过前置调查作业执行。除基本的理化因子调查及生态调查外,还需进一步与地方居民互动沟通。主要目的在于让民众了解问题概况、整合民众的想法与看法,并获取地方性的文史资料。

2 生态河道综合规划

在确认现况问题的项目处理后,开始搜集规划前必要信息,包括地理环境特质、地方文史特质、生态环境状况与变迁,及民意等,使规划工作中进行决策所需资料尽可能充裕无虞,并对规划区内物理、化学、生物、时间轴及人等面向做全盘式的了解。

综合规划服务费用,得以建造费用百分比法或服务成本加公费法编拟预算。采建造费用百分比法者,应依机关委托技术服务厂商评选及计费办法附表所定费率为拟编预算上限,机关得于预算范围内,制定必要服务费率;以服务成本加公费法推估者,得以所推估实需费用,编拟服务费用预算。且应视技术服务类别、性质、规模、工作范围或工作期限等,就服务成本加公费法、建造费用百分比法、按月、按日或按时计酬法及总包价法或单价计算法等4种方式,选择符合需要者,明订于契约中。因为生态河道规划执行常面临建造费用百分比法或总包价法办理,难以确实预估合理费率或费用的情况,建议应以服务成本加公费法办理。综合规划可以以先期规划结果为基础,评选具有专业资格规划设计的服务厂商,并提出实质规划、设计成果及经费概算等。具体流程包括以下方面:

2.1 信息整合

分析综合规划应对规划区内外限制条件(如法规、潜在性天然弱点)及基地潜力与特色(可发挥、着力的特点)进行详细的判断。因此必须根据基地环境生物系统分析,及利用与传统工程差异性分析,判断适宜的工程策略,并进行民意沟通,使民众充分了解问题成因与影响程度、计划目标,尤其应听取民众愿景,以供未来设计参考依据。此阶段中,务必全力建立民众生态意识,此步骤将成为能否应用生态河道规划的重要关键。经过信息的整合、分析与评估后,即能决定考虑生态河道规划以外工程技术需要性,甚至可决议不采用任何工程施工,而改采其他非工程性替代方案。替代方案考虑在生态河道规划过程中落实,此为基于生态环境伦理与保育价值观所衍生的最大突破。

2.2 生态河道规划范畴界定

这一步骤需寻求最优处理方式,一般而言改善环境品质的经营管理工程,最常见的有下列4种:复育(restoration)、修复(rehabilitation)、改善(enhancement),以及创造(creation)。[3]上述不同程度整治方法并无优劣之分,只是视工程目的与目标以及现实中所能获得的环境资料进行判断。

2.3 规划方案确立

在整合并确认生态、景观以及安全的重点考虑后,需选定计划绩效指标,以检讨执行成效与目标达成率。规划阶段需举办公听会说明、沟通规划方案,协助民众选择最理想方案,再根据民意回馈与修改后定案,并依据环境与生态信息建立(生态)评鉴计划。

因而,生态河道规划在进入细部设计前,需先完成前期规划与综合规划。其主要功能系将规划阶段的努力及各方具体形成共识影像化,供细部设计的配置基础。同时,需确保必要的安全性,并考虑水质、生态、景观、亲水、形态学时,保护目标与对象设定便成了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1] 李洪远.生态学基础[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2] (美)克雷格·S.坎贝尔(CraigS.Campbell),(美)迈克尔·H.奥格登(MichaelH.Ogden)著,吴晓芙译.湿地与景观[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生态规划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生态小区;规划设计

一、生态小区内涵及特点

生态小区是通过调整人居环境生态系统内生态因子和生态关系,使小区成为具有自然生态和人类生态、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统一、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城市住区。生态小区空间结构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生态建筑、智能建筑和生命建筑广泛应用,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融合。它符合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与区域和城市融洽,是生态城市的一部分,体现了所在城市的风貌和特质。

生态小区与传统小区相比有本质的不同,主要有以下特点:和谐性 生态小区内自然与人共生,人类回归自然,亲近自然,自然融于小区,小区融于自然;同时,能营造满足人类自身发展需求的环境,富有人情味,充满浓厚的文化气息,拥有强有力的互帮互助的群体,呈现出繁荣、生机和活力。可持续性 生态小区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的,因而它能实现小区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能够在取得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同时推动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快速增长;能把小区自然环境作为小区公共资源得到永续利用。整体性 生态小区不是单单追求环境优美或自身的繁荣,而是兼顾了社会、经济、环境三者的整体协调发展,小区生态化也不是某一方面的生态化,而是小区整体上的生态化,实现整体上的生态文明。因此,生态小区的建设将会逐渐改变目前我国城市建设中环境污染,实现节能、节地、节水、低污染以及物业的有效管理,为城市和小区自身环境改善带来强大动力。

二、生态小区的规划内容

(一)生态小区规划目标

生态规划就是要从自然生态和社会心理两个方面去创造一种能充分融合技术和自然的人类活动的最优环境,诱发人的创造精神和生产力,提供高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根据这种描述,我们可把生态小区规划目标理解为:以生态学“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原则为指导,通过生态设计方法促进人居环境质量的提高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人工设施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实现小区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整体协调而达到一种稳定、平衡、有序状态的演进过程。

(二)生态小区规划的方法

运用生态规律,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工程措施和技术手段为支撑,对传统意义上的小区进行规划设计,使小区成为真正的生态小区,以小区生态文明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生态小区规划的内容

包括自然生态规划、经济生态规划和社会生态规划。

1、自然生态规划;

绿化指标:是衡量生态小区建设水平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节水指标:以开辟另类水资源与省水器具的使用,作为节水的主要方法。

节能指标:重视节能建筑的设计,通过空调系统、照明、白昼光利用、太阳能利用等途径节约能源。

二氧化碳与废物减量指标:鼓励应用轻量化的建筑结构,如使用钢构造建筑来减少砂石、砖等建材的使用;提倡居家简朴的装潢设计、建材的回收利用,以达到节约能源、省资源、减少废物与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目的。

污水垃圾处理指标:减少污水的排放量,垃圾的分类收集和资源的回收利用。

绿色交通指标:采用低污染、适合都市环境、对健康有益的运输工具来完成社会经济交往活动。生态小区绿色交通规划应鼓励居民使用绿色交通。

2、经济生态规划! 总体目标是资源的低消耗、环境的轻污染来取得经济的高速增长,并养成文明科学的消费方式。为此,应用绿色消费科技和绿色生产科技,逐步改变能源结构,加速再生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替代,应用水能、风能、生物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采用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减少能源消耗;在小区内实行绿色生产、绿色消费。

3、社会生态规划为增强小区的归属感而建立标志性建筑、中心性的广场和对居民有魅力的开敞空间;建立配套齐全、布局合理的生态基础设施,创造便利于各个年龄层次人群的生活环境;小区提供多样性、个性化住宅,以保证各种经济收入的人与各种年龄层次人们的需求;小区有市民服务、文化、娱乐活动等集中的中心地区。

总之,生态小区既是一种小区规划新理念,又是未来城市追求的远景目标,将成为可持续城市理想休憩乐园和未来住宅小区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的建设是一项宏伟的综合工程,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努力。

三、生态住宅的内涵

生态住宅有着严格的技术标准,是开发商不能随意自封的。生态住宅要求在能源和水、气、声、光、热环境以及绿化、废弃物处理、建筑材料等9 个方面符合国家有关标准。1、在能源系统,应该避免多条管道入户,对住宅的围护结构和冷热系统进行节能设计,鼓励使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2、水环境系统要求设立室外污水处理再利用系统和雨水收集利用系统,采用节水型器具及节水型的景观用水系统。3、气环境系统要求室外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室内保证自然通风,卫生间有通风换气设施,厨房有烟气集中排放系统,达到国家规定的居室内空气质量标准。4、声环境系统方面,建筑设计中要用隔音降噪措施。5、光环境系统要求室内设计满足日照时数,尽量采用自然光;室内外避免光污染;室内外采用节能灯具,提倡使用太阳能绿色照明。6、生态住宅还要求采用国家环境标志认可委员会批准并被授予环境标志的建筑材料,要符合无毒、无害、无污染、无放射性、无挥发性的要求,使用3R(可重复使用、可循环使用、可再生使用)的材料。生活垃圾的处理也是相当主要的一个环节。对于生态住宅,生态小区内的生活垃圾收集要全部袋装、密闭容器存放,收集率达100%,分类率达50%。

四、生态住宅的类型及特点

(一) 生态住宅的类型

1、生态住宅类:主要提倡以艺术为本源,最大限度地开发生态住宅的艺术功能,把这类与艺术衔接的生态住宅当成艺术品去创造,去营造,使这类住宅无论从外部还是从内部看起来都是一件艺术品。

2、生态智能类:主要是以突出各种生态智能为特征,最大限度地发挥住宅的智能性。凡对人的居住能够提供智能服务的可能装置,都在适当的部分被置入,使主人可以凭借想象和简单的操作就可以达到一种特殊的享受。

(二) 生态住宅的特点――健康

生态住宅又称“健康住宅”。生态住宅不只是绿化,而且,从规划上看,生态小区的总体布局、单体空间组合、房屋构造、自然能源的利用、节能措施、绿化系统以及生活服务配套的设计,都必须以改善及提高人的生态环境、生命质量为出发点和目标。另外,在具体设计上,注重绿化布局的层次、风格与建筑物要相互辉映;注重不同植物各方面的相互补充融合,注重观赏花木、阔叶乔木、食用果树、药用植物和芳香植物等的种植;同时注重发挥绿化在整个小区生态中其他更深层次的作用,如隔热、防风、防尘、防噪音、消除毒害物质、杀灭细菌病毒等,甚至从视觉感官和心理上消除精神疲劳等作用。而在房屋的建造上,则要考虑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需要,注重节省能源,注重居住者对自然空间和人际交往的需求。生态住宅要把健康落在实处。作为一个社区的业主,要真正享受社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要让人真正享受到身心愉悦。这才是进了健康文明的家园。

五、生态住宅的设计及建设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在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由于生产技术的落后,造成的污染也相当严重。房地产开发和使用是一种消耗大量资源,产生大量废物的产业。为了人们卫生、健康、舒适地生活,必须将环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

(一)充分利用太阳能

太阳能是绿色能源中最重要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广泛存在的天然能源,其优点是极为丰富、洁净、安全、廉价。在住宅区中太阳能的利用主要有3个方面: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空调和太阳能电池。我国的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这为我国开发利用太阳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太阳能利用的范围将会更广,能量转换效率将会更高。

(二) 合理利用水资源

我国是个水资源缺乏的国家,一方面缺水严重,另一方面浪费严重。节水的关键措施还是“开源节流”。居民对水的消费主要是饮和用,在住宅小区,根据用途设置两套供水系统。1.专供饮用水。这个系统的水必须是符合饮用水标准的洁净水。2.专供使用水。这个系统的水应该循环使用。将住户洗菜、洗衣、洗澡水以及屋面雨水,地面雨水引入蓄水池内,进行过滤、净化、去污等物理、化学处理,再输入住户的“使用水管”,供洗地、绿化、水景、冲厕、排污等使用。这个系统的水循环使用,可节省大量的用水。

(三) 规划用地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土地资源逐年减少。关于住宅小区的节地问题,应从3方面着手:1、容积率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并非越低越好;2、停车场架空或入地,即建造立体化的多层停车场或地下、半地下停车场;3、从节地与节能两个因素综合考虑,宜建造多层和小高层,控制建设单门独户的别墅,尤其是依山傍水、景观优美的“风水宝地”更不应建造高档别墅和私家花园供极少数人享用,而应建造小区公园等公共设施,供大众享用。

(四)强力整治、促进环保

房屋的建设和使用都存在着对环境污染的问题。环境被污染,直接危害人类健康,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关于环境污染问题,过去只提“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污染,现在增加了防治声污染和光污染的内容。这是切合现实情况的。还有个问题,就是电磁污染的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电器的普及率和使用率也在日益提高,电磁污染已经出现,并有不断增长之势。建议把这方面的内容纳入治污计划和措施之内。

生态规划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城市;设计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年来,生态危机已经关系到世界的发展和存亡,全球变暖更是必须面对的问题,所以只有大胆尝试使用新政策进行创新和实践,探索出一系列“低碳”、“生态”等概念,发展和谐、社会公平、经济高效的复合生态系统为主,从而实现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在新形式下,需要在生态化城市建设过程中以生态为向导,拓宽城市规划的视野和范围,在规划中融入生态概念,降低能源消耗、维护生态平衡,保证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城市建设的内涵与特点

生态城市建设能够更好的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同时也能促进城市经济取得更好的成绩,对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经济学的原理进行了利用,对人类的经济社会活动和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协调,能够更好的促进经济社会良性发展,同时,在持续发展方面也能实现高效形式,生态城市建设中范围更加广泛,其对城市建设过程中乡村也进行了生态环境建设,城市发展过程中要和周边的地区相统一,生态城市系统性决定了其建设的全面性。生态城市的建设能够推动人们更好地合理利用资源,同时,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要进行改善,在利用资源方面要合理,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也要处理好和自然的关系,实现有序发展。生态城市是一个复合的生态系统,其在发展过程中将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进行整合,对环境质量进行重视,同时,对整体效益的实现更加重视。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更加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长期目标,对有限的资源进行有限地利用能够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二、生态城市的规划内容

生态城市的规划分为多个部分,文章将进行详细的介绍。首先,是自然属性方面,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其区位以及地势气候环境都存在着差异,是人们活动的自然层次,在发展过程中,其要进行一系列的竞争和平衡,才能够更好的实现地尽其能和物尽其用的目的。其次,是社会功能属性方面,这方面主要体现在城市社会经济以及城市功能结构方面,其中包含着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要对城市的有机能力进行提高。再次,是历史文化属性方面,主要涉及到城市的历史文脉以及延续问题,在这方面,可以将文化传承转化为人们自为性的一种行为。最后,是管理意识属性方面,这方面重点要对人们的规划意识进行提高,同时,在规划体制方面也要进行加强,这样能够确保规划计划按期实施。

规划的主要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对城市周围的新生环境进行更好的利用,同时,对区域经济进行分析,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对生产力的布局以及功能进行相互的弥补,使得城市发展过程中能够对城镇职能进行科学的分配。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其环境容量要和规模相适应,因此,要对城市进行科学的规划,对土地进行合理的利用,对绿化系统进行良好的涵养,对生态保护系统进行完善,对可再生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提高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水平,在管理体系方面进行完善。

三、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原则

工业革命之后,城市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甚至危及到了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为了能够让城市居民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生态城市规划设计被提上议程,得到广大群众以及相关部门的支持,很多的城市规划人员,也在根据不同城市的特点进行设计,但是无论哪种类型的城市,在对其进行生态规划设计时,都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综合考虑城市规划的各种因素,生态城市规划设计针对的并不是城市某一方面,而是城市整体条件,比如人文,地理、自然因素等,必须全面综合的考虑,这样设计出来的效果才能真正符合城市发展要求,有些非常优秀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案并不适合所有的城市,所以设计人员还是应该根据每一个城市的具体综合情况来考察,这样才能更符合城市发展特色以及人文文化。

其次,节能,这是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必须遵循的尊则,不仅要做到节能,还要做到无污染。生态城市设计其最终的目标就是希望城市居民能够生活在污染的环境中,而如果在设计过程中,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那么,生态城市也只是一句空话,要想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保证适应的材料节能无污染,然后再利用先进的设计理念来规划城市,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做到节能与无污染。

再次,使用先进的技术,城市规划要想真正的达到生态,需要很多的先进技术,没有先进技术做保障,生态城市建设很难实现。在众多技术中,有一种生态处理技术比较重要,因为这种生态处理技术的主要功能就是处理生活中城市居民产生的垃圾以及各种排泄物。我们知道垃圾是影响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因素,如果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目标就能够早日实现。

最后,最大程度的利用原有的生态环境基础。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并不是完全否定原有的城市规划,尤其有些城市规划设计相比较而言就比较优秀,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造设计,不仅能够节省大量的设计材料,减少设计成本,而且也不需要对城市进行全方位的改动,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不会产生很大影响。

四、生态城市规划的对策

1、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

科学合理地规划生态化城市建设是确保城市规划和城市布局,实现人与生态之间的平衡,也是科学编制生态城市的前提,在促进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一致,着重体现生态环境的主要特征,构建经济、社会、环境三结合的生态城市规划体系,以城市建设活动为核心,形成协调发展统一推进的格局,从科学发展的角度看生态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有生态环境布局、生态经济发展、城市人口分布、自然生态环境优化、环境质量的提高,始终兼顾生态城市规划指标体系,达到协调统一。

2、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

生态城市规划是建立在原有生态系统之上的,在规划过程中根据城市实际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当地自然生态基础进行规划。原始生态系统有其自身的演变和更新规律,能够有很强的清洁能力和自我恢复能力,充分利用原始生态系统的恢复系统和可再生系统不仅能够保证生态性的最大化,还能节省开发资源,降低资源使用。比如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为生态城市建设服务,既能够实现城市的生态功能,也能够起到环保的作用。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还包括尽量保留自然景观要素,比如山、水等自然景观,是长期动植物活动的平衡空间,保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湿地系统是自然生态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调节局部小气候,减缓旱涝灾害,净化环境,它对城市整个生态服务功能都有控制作用,因此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3、加强生态景观设计

生态景观设计是城市生态规划的缩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城市环境、城市生态、城市风格。生态景观设计严格把握好人文景观和自然生态景观之间的关系,利用城市文化、生态环境、现念一体化理论,提高城市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应。利用修建江河湖两岸林带、城市公园、城市广场的景观设计,还包括生态示范园、生态旅游区的规划设计,以高科技、循环经济为特色,建立完善的生态景观基础设施。生态景观还包括对城市的公共广场和公共绿地进行规划和设计,还需要对城市的边缘地带进行规划。

结束语

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良性规划,基于这种情况,必须立足长远,特别是设计人员在设计中要坚持生态原则,通过实现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目标,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和城市增长需要。

参考文献

[1]丁伟钧.试论城市生态规划[J].丝绸之路,2009.

生态规划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 生态城市 规划设计

1.生态城市规划的概念

生态城市规划是指以以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的城市生态系统为规划对象,结合生态学的原理、方法,应用规划科学、系统科学的手段,去辨识、设计和模拟人工生态系统内的各种关系,确定最佳生态位,并提出人与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相协调的优化方案的规划。生态城市规划是在城市规划、环境规划、生态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城市建设的总体方针、政策和计划,基于城市的自然条件和建设条件,以生态学、环境学、城市学、社会学、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以协调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为主要目标;因此,合理地确定生态城市建设目标、发展方向,以及合理地布置生态区城市建设的体系,重点强调规划区域内城市社会、经济、环境的相互之间的协调发展及合理规划和布局等,是解决目前城市发展所面临的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等问题的重要途径,以及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

2.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特点

2.1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基本原则

①合理的节能布局原则:在规划设计时,要力争做到布局合理,并综合考虑城市的地理特征和水、气、地质等条件及长远发展的要求;同时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上要坚持环境保护原则,从源头避免由于建筑材料的原因造成的化学污染和放射性污染等。

②循环性社会(3R)原则:所谓循环型社会,是以3R为取向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包括现代生态价值观和绿色消费的理念。3R即减少废弃物、再利用和循环。这是有别于传统发展模式的新型发展模式。传统发展模式是直线型的,资源产品废弃物,发展是以大量消耗资源,甚至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是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的观念和规则支配的社会,而循环型社会的模式是环形的,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是以3R为原则的社会。

③多样性共生原则:任何一个系统中的子系统间总存在着互惠互利的共生关系。因此,在城市生态规划过程中,要保持生物的多样性,将城市生态系统置于整个生物圈范畴内进行规划,建立市区和郊区的复合生态系统,保护城区及周边的各种生物。

2.2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特点

①系统观念复杂特点:生态城市是一类极其复杂的城乡复合系统,其中各种社会、经济、自然因素通过各种功能流和反馈关系结成一个错综复杂的时空网络。因此,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必须有系统观念和网络思维,综合分析、研究和处理生态城市各要素的整体联系。系统思想将生态城市看作一个功能整体,而不是组分间的简单关联。

②综合观念强特点:城市规划不再仅仅是为了单纯的物质建设的需要,必须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结合起来,同时还要考虑到生态环境安全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生态城市的规划也不再只局限于对物质的规划,而是要把空间、经济、社会、环境等规划融于一体的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规划。

③区域观念广特点:生态城市本身就是一种城乡结合的区域概念,规划必须以其立足的更大区域范围为基础,并把城乡、区域、国家乃至全球不同地域空间层次规划结合起来进行整体思考研究和共同的行动。生态城市与区域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生态城市应当力求与其区域共存、与自然共生,这要求生态城市规划不能仅局限于小范围的区域,更重要的是关注大范围的区域、流域、国家乃至全球层次的规划。

3.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具体表现

3.1城市基质、廊道和斑块 规划

城市中的廊道,主要是人工廊道,即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是城市整体形象的骨架,通常是城市中物质、能量、信息及生态多样性集中地区,对城市的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增加廊道绿化率,可以形成城市完整的绿化网络。城市中的斑块主要是散布其中的公园、公共绿化地、休闲广场及建筑周围绿化等,共同构成城市的绿化系统,同时能够调节局部地区的微气候,减少环境污染。

3.2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在生态城市的规划工作中,必须充分认识到城市绿化的重要性,将治污与绿化、美化相结合,根据城市的地形地貌、河湖水系、气候、环境特征等,合理组织绿地,制定出城市各类绿地的用地指标,合理安排整个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结构和布局形式,研究维持城市生态平衡的绿量(市区绿地覆盖率、人均绿地、人均公共绿地等),合理设计群落结构、选配植物,并进行绿化效益的估算,形成一个点线面结合、绿地、水面自然相融的城市生态绿地系统。

3.3文化生态规划

如何将城市的特色资源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有机结合,创造出一种独具特色、内涵丰富的城市文化,这是搞好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历史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一旦失去即成千古遗憾。既要保护原有文化资源,又要体现时代特色,做到在协调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协调,不断创作出有地方特色、时代特征,有整体美感的城市建筑群。

3.4社会生态规划

要完善社会服务保障体系,完善的社会服务保障体系是生态城市体现对人关怀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应包括对人从生到消亡整个过程的关怀,这既体现对人在正常生活状态下的关怀,更能体现人在需要帮助时得到的关怀,同时,也要体现在社会性、自然性灾难时有安全保障。同时,社会管理机制健全是保证生态城市稳定、民主、安全的重要方面,没有完善的社会管理机制,生态城市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保障体系也不可能顺利运行。

3.5环境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环境污染综合防治规划是生态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从整体出发制定好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并建立数学模型对城市环境要素的发展趋势、影响程度进行预测,分析不同发展时期环境污染对城市生态状况的影响,根据各功能区不同的环境目标,按功能区实行分区生态环境质量管理,逐步达到生态规划目标的要求。

3.6产业结构与布局调整规划

城市产业结构不仅表现在3个产业的比例关系,还有生产工艺合理没计的问题,即在功能区(工业区)中要设计合理的“生态工业链”,推行清洁生产工艺,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调整、改善老城市产业布局、搞好新建城市产业的合理布局,是改善城市生态结构、防治污染的重要措施。

3.7资源利用与保护规划

在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使用和浪费现象,掠夺式开发导致了人类面对资源枯竭的危险。因此,生态城市规划工作应根据国土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依据城市社会发展趋势和环境保护目标,制定对水、土地资源、大气、动植物物种资源、矿产资源等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的规划。

结语: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依靠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自然基础,以打造宜居的城市生态环境,这是生态城市规划的重点。因此,在对现代城市的生态环境进行规划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各个部分都加以合理的规划,不但要从当前城市发展的趋势和居民生活角度的来进行规划,还要从当前城市的实际生态环境现状出发,在对城市建设规划的基础之上,最大限度的对自然环境生态圈进行保护使得自然能够与城市和谐共处,达到城市与自然结合产生经济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沈清基.生态城市及其规划方法的探索[J].城市规划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