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9 17:26:48
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措施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病毒,预防措施,处理措施
1 当前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1.1 计算机管理系统本身的漏洞
其实计算机管理系统本身就是存在有漏洞的。这些漏洞的存在给了病毒可趁之机。不少病毒能够进入计算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计算机系统本身的漏洞给病毒打开“安全大门”。这一问题的存在给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对病毒的预防措施的制定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而解决这一问题并不是短时间能够实现的。
1.2 外来人员使用计算机可能造成的危害
图书馆的计算机并不是单纯给馆内人员使用的,有时候外来人员也可以使用图书馆的计算机。但是外来人员带来的移动存储设备上可能隐藏有病毒,一旦这些设备接触计算机就可能对计算机产生极大的危害,让病毒进入到计算机管理系统内。
1.3 病毒的快速更新
和计算机系统更新的速度相比,病毒的更新速度十分的惊人。一般来说,计算机的更新速度都赶不上病毒的更新速度,而且新型病毒出现的速度比较快,破坏方式更加多样,破坏性更强。以此在病毒面前,计算机只能够采用被动防御的方式来自保,这种方式十分的被动。
1.4 部分人员的计算机使用习惯不科学
除了计算机管理系统本身的漏洞以外,部分人员对计算机的使用习惯也可能使病毒进入到计算机。比如说有的人在使用计算机的时候喜欢关闭杀毒软件和防火墙,有的人在上网的时候喜欢点击一些可能隐藏有巨大风险的小广告或者浏览一些隐患比较大的网页。这些都可能使得病毒对计算机管理系统产生巨大的危害。
2 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如何防御病毒
2.1 利用好杀毒软件做好杀毒工作
杀毒软件是帮助计算机抵御病毒威胁的重要工具。利用好杀毒软件可以比较好的降低计算机遭受病毒侵害的几率。所以为了保障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安全,图书馆管理方面必要给计算机配备高质量的杀毒软件,以此来提升计算机的安全性。有必要的话图书馆应该分拨专门的资金用来购买正版、高质量的杀毒软件。此外,在配备了杀毒软件以后,图书馆应该安排专门人员进行计算机杀毒和软件升级等相关工作。如果工作量比较大的话,图书馆方面甚至可以配备更多的人员来进行相应的操作。如果操作得当的话,图书馆可以利用杀毒软件给计算机管理系统提供令人满意的保护。初中数学论文
2.2 保证服务器的安全
其实大部分病毒危害计算机都需要经过服务器。服务器的安全保障可以说是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安全保障。保护好服务器的安全同样能够对图书馆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提供一定的保障。所以图书馆在选择服务器的时候要慎之又慎,同时,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保障服务器的安全。必要的话要经常的对服务器进行安全检查。在制定检查制度的时候要重点考虑服务器可能遇到的攻击并制定专门的预案,力求将病毒的危害降到最低。
2.3 发挥好防火墙的价值
防火墙在保障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安全方面同样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计算机遭遇病毒攻击的时候,防火墙能够比较好的将病毒和计算机隔离开来,这为计算机的安全提供了巨大的保障。此外,防火墙可以辨别进入到计算机的信息是否安全,这样就大大降低了病毒进入到计算机的几率。
2.4 明确计算机的使用权限
为了保障计算机的安全,图书馆方面可以为每一台计算机设置不同的密码,这些密码可以保证非有关人员不能够擅自使用这台计算机。这样不仅能够保护本台计算机的安全,对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安全同样能够提供巨大的帮助。
2.5 将重要信息进行备份
为了保证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安全,图书馆应该将重要的信息进行备份,这样即便病毒真正对计算机管理系统产生了毁灭性的伤害我们也能够保证相关信息的安全性。
2.6 提高使用人员的素质
为了防止不恰当的操作可能对计算机产生的伤害,图书馆也应该重点提高计算机使用人员的素质。在一些比较醒目的地方,我们可以张贴一些有关注意事项,以此来避免不恰当的问题可能带来的系一列问题。
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安全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了保证其安全性我们应该积极的调动资源,制定科学合理的防御措施,保证计算机管理系统能够免于病毒的危害。虽然要做好这一工作难度比较大,但是相信只要努力还是能够做好的。
参考文献
[1] 高大海,靳红香.图书馆管理系统维护与安全研究[J].科技资讯,2011(16).
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计算机病毒 防治 用户 技术
前言:计算机病毒是现代信息化社会的一种公害,是计算机犯罪的一种特殊形式。各种病毒的产生和全球性的蔓延已经给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和损害。正由于此,人们从刚发现计算机病毒并了解到它的破坏作用起,就开始了反计算机病毒的研究。下面,本文即从用户与技术的角度,分别谈一下计算机病毒防治的策略。
1.从用户的角度谈病毒防治
1.1 计算机病毒的预防
计算机病毒防治的关键是做好预防工作,而预防工作从宏观上来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求全社会来共同努力。从国家来说,应当健全法律或法规来惩治病毒制造者,这样可减少病毒的产生。从各级单位而言,应当制定出一套具体措施,以防止病毒的相互传播。从个人的角度来说,每个人不仅要遵守病毒防治的有关措施,还应不断增长知识,积累防治病毒的经验,不仅不要成为病毒的制造者,而且也不要成为病毒的传播者。
要做好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工作,建议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树立牢固的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思想
由于计算机病毒的隐蔽性和主动攻击性,要杜绝病毒的传染,在目前的计算机系统总体环境下,特别是对于网络系统和开放式系统而言,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以预防为主,制订出一系列的安全措施,可大大降低病毒的传染,而且即使受到传染,也可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将病毒消除。
(2)堵塞计算机病毒的传染途径
堵塞传播途径是防治计算机病毒侵入的有效方法。根据病毒传染途径,确定严防死守的病毒入口点,同时做一些经常性的病毒检测工作,最好在计算机中装入具有动态预防病毒入侵功能的系统,即可将病毒的入侵率降低到最低限度,同时也可将病毒造成的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1.2 计算机病毒的检测和消除
计算机病毒给广大计算机用户造成严重的甚至是无法弥补的损失。要有效地阻止病毒的危害,关键在于及早发现病毒,并将其消除。目前计算机病毒的检测和消除办法有两种: 一是人工方法,二是自动方法。
人工方法检测和消除就是借助于DEBUG 调试程序及PCTOOLS 工具软件等进行手工检测和消除处理。这种方法要求操作者对系统十分熟悉,且操作复杂,容易出错,有一定的危险性,一旦操作不慎就会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这种方法常用于消除自动方法无法消除的新病毒。
自动检测和消除是针对某一种或多种病毒使用专门的反病毒软件或防病毒卡自动对病毒进行检测和消除处理。这种方法不会破坏系统数据,操作简单,运行速度快,是一种较为理想、也是目前较为通用的检测和消除病毒的方法。
2.从技术的角度谈病毒防治
病毒的防治技术总是在与病毒的较量中得到发展的。总的来讲,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技术分成四个方面,即检测、清除、免疫和防御。除了免疫技术因目前找不到通用的免疫方法而进展不大之外,其他三项技术都有相当的进展。
2.1 病毒预防技术
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防止计算机病毒对系统进行传染和破坏,实际上它是一种特征判定技术,也可能是一种行为规则的判定技术。具体来说,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是通过阻止计算机病毒进入系统内存或阻止计算机病毒对磁盘的操作尤其是写操作,以达到保护系统的目的。
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技术主要包括磁盘引导区保护、加密可执行程序、读写控制技术和系统监控技术等。
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应该包括两个部分: 对已知病毒的预防和对未知病毒的预防。目前,对已知病毒的预防可以采用特征判定技术或静态判定技术,对未知病毒的预防则是一种行为规则的判定技术即动态判定技术。
2.2 病毒检测技术
计算机病毒的检测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判定出计算机病毒的一种技术。病毒检测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计算机病毒程序中的关键字、特征程序段内容、病毒特征及传染方式、文件长度的变化,在特征分类的基础上建立的病毒检测技术;另一种是不针对具体病毒程序的自身检验技术,即对某个文件或数据段进行检验和计算并保存其结果,以后定期或不定期地根据保存的结果对该文件或数据段进行检验,若出现差异,即表示该文件或数据段的完整性已遭到破坏,从而检测到病毒的存在。
计算机病毒的检测技术已从早期的人工观察发展到自动检测某一类病毒,今天又发展到能自动对多个驱动器、上千种病毒自动扫描检测。目前,有些病毒检测软件还具有在不扩展由压缩软件生成的压缩文件内进行病毒检测的能力。现在大多数商品化的病毒检测软件不仅能检查隐藏在磁盘文件和引导扇区内的病毒,还能检测内存中驻留的计算机病毒。而对于能自我变化的被称作Polymophics 多形性病毒的检测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2.3 病毒消除技术
计算机病毒的消除技术是计算机病毒检测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病毒传染程序的一种逆过程。从原理上讲,只要病毒不进行破坏性的覆盖式写盘操作,病毒就可以被清除出计算机系统。安全、稳定的计算机病毒清除工作完全基于准确、可靠的病毒检测工作。计算机病毒的消除严格地讲是计算机病毒检测的延伸,病毒消除是在检测发现特定的计算机病毒基础上,根据具体病毒的消除方法从传染的程序中除去计算机病毒代码并恢复文件的原有结构信息。
2.4 病毒免疫技术
计算机病毒的免疫技术目前没有很大发展。针对某一种病毒的免疫方法已没有人再用了,而目前尚没有出现通用的能对各种病毒都有免疫作用的技术,也许根本就不存在这样一种技术。现在,某些反病毒程序使用给可执行程序增加保护性外壳的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起保护作用。若在增加保护性外壳前该文件已经被某种尚无法由检测程序识别的病毒感染,则此时作为免疫措施为该程序增加的保护性外壳就会将程序连同病毒一起保护在里面。等检测程序更新了版本,能够识别该病毒时又因为保护程序外壳的“护驾”,而不能检查出该病毒。
参考文献:
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时代;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前言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大规模、深层次应用,在信息时代背景中,计算机网络推动了各个领域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内容,但是,伴随计算机网络发展而来的是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严重威胁人们的信息安全,影响人们的工作,鉴于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为人们带来的巨大损失,本文围绕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进行探究,总结出具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这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1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
1.1防病毒技术
病毒,是目前网络安全的最大威胁,具有不可预见性,且传染性强,对计算机的破坏程度大。因此,病毒防范方法一直是计算机领域研究的重点内容。现阶段,防病毒技术众多,常用的包括三种:①病毒检测,其目的是帮助计算机用户判断和超找存在与计算机中的病毒,检测技术有两种,文件自身独有的检测技术,另一个是通过病毒特征检测病毒。②病毒预防,其目的是避免计算机遭到病毒的攻击,目前最为常用也是最为有效的方法是采用加密技术、监控技术等。③病毒消除技术,旨在消除病毒的同时,同步修复计算机的软件系统,进而实现维护网络安全的目标。
1.2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就像一道安全墙一样,立在计算机与网络两者之间,目前,防火墙是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必备实施之一,防火墙可以在局域专用网和公共网络之间,以及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建立一道安全屏障,根据一定的规则去组织和限制信息的交互,若是发现网络中带有病毒,则防火墙会提醒用户,并阻止用户对该网络的访问,同时,防火墙自身也具有抗攻击能力[1]。
1.3数据加密技术
数据加密技术,其最核心的内容是加密算法,可以细分为两种:①对称加密技术,对于该技术而言,文件的加密秘钥与解密的秘钥是同一个,目前DES是应用最普遍的加密标准。②非对称加密技术,该技术的秘钥又可以下分为两种:a.公开密钥;b.私有秘钥。
2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范措施
2.1创造安全的物理环境
想要切实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其关键是创造一个安全的物理环境,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内容着手:①遵循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想要规范和要求,并将其作为安全指标,同时,要根据具体的指标和要求进行操作;②要保证机房的良好环境,要求机房环境具有自动排除干扰的能力,保证计算机所处的环境安全,最大程度上,避开噪声源和振动源;③做好计算机机房的保护工作,考虑和控制对机房的物理访问,在进入机房之前,要对用户身份进行验证,除此以外,还要建立计算机系保护系统,保护重要设备,以及避免不法分子对计算机网络进行破坏,进一步维护计算机网络设施所处的环境[2]。
2.2安装防火墙和杀毒软件
众所周知,想要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就需要在计算机系统中安装防火墙,同时,还要安装有效的杀毒软件。对于计算机网络而言,防火墙可以对外部网中的信息进行判断,保护内外信息的交互。计算机中安装防火墙,可以对邮件进行过滤,同时,还可以将网络地址进行转换,并且能够阻止病毒的入侵,让外部网络难以轻易的掌握重要的信息。计算机网络病毒是不可具有再生性和多样性,因此不可将其尽数消灭,因此,计算机用户需要安装杀毒软件,同时,要定期对软件进行升级,更新补丁,更为重要的是,计算机用户要具有安全意识,主动使用杀毒软件进行杀毒。
2.3重视备份和恢复
计算机网络自身应该具有备份系统,要求该系统能够在硬件设备连接计算机时,对硬件设备进行保护,若是计算机软件发生故障,或是计算机用户形成错误操作,则会影响计算机中的数据逻辑,导致数据丢失和破坏,因此,必须痛殴软件和手动操作两者结合的方法,恢复计算机系统。此种操作形式,一方面,可以对计算机系统形成保护,有效预防计算机硬件设备发生物理损坏,另一方面,还可以预防计算机的数据逻辑受到破坏[3]。
3总结
综上所述,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不可避免,因此,在使用计算机网络过程中,要具有安全意识,采用最先进的安全技术,对计算机进行保护,以保证计算机的政策工作和运转,提高计算机的利用效率,让计算机网络能够更好的为计算机用户提供服务。相关人员要不断加强研究,研发新技术,进一步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
参考文献
[1]高丽娟.探究大数据时代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及防范措施[J].才智,2015,23:356+359.
[2]孙悦,魏艳艳.计算机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及其防范措施[J].电子测试,2017,Z1:121+124.
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计算机安全;计算机病毒;防范策略;预防措施
计算机技术当前的发展势头正猛,对我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计算机技术给我们的工作带来巨大便利,与此同时计算机病毒的产生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困扰。随着互联网在全球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在接触互联网的同时也意识到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有报告显示,计算机病毒在网络环境下的传播速度是非网络环境下传播速度的二十倍,并且前者具有更强的破坏性。病毒一旦侵入计算机,便会对信息资源造成威胁,甚至影响到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对计算机病毒的预防研究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计算机安全与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安全涵盖的领域较为复杂,主要包括软件安全、运行安全和数据安全等,保证计算机的安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确保数据存取过程的安全性,最主要是保证计算机软硬件的安全,从而保证内部存储数据的完整性。当前影响计算机安全的因素来自很多方面,比如不可抗力因素、用户自身使用不当、计算机病毒、黑客攻击等,这其中对计算机安全威胁最大的因素就是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升级,就在计算机已经被广泛应用的今天,计算机病毒也开始泛滥成灾,由于计算机病毒会严重拖慢系统运行速度,并且会盗取信息、毁坏数据,对信息资源的安全性影响非常大。有效防治计算机病毒是包括中国在内世界各国都需要积极面对的一大难题。计算机病毒作为一种能够自我复制、自动执行的程序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多数病毒以互联网为介质,尤其是它对信息的破坏作用使企业和个人蒙受了巨大的损失。所谓计算机病毒又不同于普通病毒,因为前者是不法分子可以制造出来的,有的属于轻微的恶作剧,不会造成大范围影响,有的则是“恶性”病毒,作者制作出来的目的是为了破坏信息并获取自身的利益,这种病毒常常会造成计算机死机、重要数据丢失等,更严重的会造成整个网络系统的瘫痪,导致无法继续提供服务。若是针对用户的信息数据盗取产生的影响则较大,有的黑客是针对企业、国家等进行攻击,可能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或者社会混乱,作者通常将病毒隐藏在软件中进行扩散。比如著名的CIH病毒是台湾大学生针对微软系统的漏洞编写的,这个病毒的大小不到1Kb,通过利用虚拟设备驱动技术潜入内存,并对计算机的硬盘和主板进行破坏。又如前些年著名的熊猫烧香病毒对当时的社会经济造成了非常大的的影响。网络病毒的传播主要是由于网络的开放性所致,这也充分显现出当前计算机系统的脆弱性,但是目前所编写的系统和软件都无法避免漏洞的存在。即使无法从根本上杜绝病毒的产生,还是可以做好防范工作,尽量减小病毒带来的危害。
2计算机主流病毒的基本特征
在目前的网络环境下,病毒传播方式较为统一,多由客户机——服务器——客户机这种方式循环传播,并且不同于传统的计算机病毒。当前环境下的病毒主要存在以下特点。
2.1主动通过网络进行传播
有数据显示当前世界上流行病毒有7/10是通过网络进行传播,这种传播属于被动式,病毒主要依附在某些文件上,在用户同互联网进行信息交互的时候进行传播。
2.2传播范围广、速度快
基于上述特点,计算机病毒扩散的速度非常快,可以通过互联网扩散到全球各国,例如著名的爱虫病毒在短短两天就造成欧美等国家大量计算机系统的瘫痪。
2.3病毒变种多、难控制
当前网络上传播的许多病毒都是实用高级语言进行编写,属于脚本语言病毒或者宏病毒等。这就造成了这些病毒容易被修改再进行传播,例如爱虫病毒在短短十几天内产生了30多种变种,这就给病毒防范工作带来了许多麻烦。
3计算机病毒预防
由于从根本上防止病毒的出现是不现实的,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力争将病毒的危害性降到最小。
3.1行政管理措施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工作比较复杂,要从防毒、查毒、解毒等层面着手,必须增强自身的安全意识,即使没有遇到病毒也要积极做好防患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否则等到数据丢失的时候就为时已晚。相关工作的实施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国家可以通过立法鼓励防范工作的实施,对病毒制作者实行相应的惩罚。将计算机病毒的治理上升到法律层面,要养成大家自觉防护的意识。
3.2技术措施
要弄清楚计算机病毒的工作原理和触发机制,才能更有效地做出相应对策,针对当前传播较为广泛的计算机病毒主要可以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3.2.1构建多层次的网络病毒防护体系在网络环境的大背景下,仅仅对某一台电脑的病毒进行处理意义不是非常的大,要把整个互联网看作一个共同体,建立多层次、立体的病毒防护体系,安装基于服务器端的反病毒客户软件,并且保证相应软件的快速升级,有效扩大病毒防范的范围。
3.2.2建立有效的数据库备份系统当前市面上有很多成熟的杀毒软件,如瑞星、卡巴斯基、金山杀毒等,但是这些防毒软件也不可能做到十分准确,有时会出现误报现象,病毒总会有一定几率侵入计算机,因此建立的防病毒系统只能减少病毒的攻击,有效的建立数据库备份系统,力争把损失降到最小。
4结束语
计算机病毒的出现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然而由于相关防范工作比较复杂,许多防范措施的实施都不是很理想。病毒防范工作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完成,而不仅仅是个人的工作。在使用计算机时要提高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尽量做到操作规范化,对重要文件进行备份处理,将病毒危害的损失降到最小。
参考文献
[1]王立兵.浅析计算机安全方面的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20).
[2]刘帆.基层央行计算机安全工作重在管理和防范[J].华南金融电脑,2010(04).
[3]赵永彩,王效英,宋玉长.加强计算机安全管理防范金融科技风险[J].中国金融电脑,2001(06).
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措施范文第5篇
1概述
1.1计算机安全
一般来说计算机的安全主要包含了计算机硬件安全、计算机软件安全、计算机数据资料安全以及计算机运行安全四个方面的内容。从总体上对计算机安全的意义进行概括,即采用相关的技术管理措施与安全防护措施对相关数据资料进行管理与保护,以防止计算机内部的电脑软件、电脑硬件以及数据资料被存储、调取、损坏以及篡改。影响计算机安全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总的概括来说主要有自然原因、机身原因、技术操作以及计算机病毒威胁四个方面的原因,其中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带来的威胁又是最为严重的。一旦计算机病毒入侵到计算机当中,影响了计算机的正常运转,甚至会给计算机带来致命性的伤害。
1.2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简单来说就是一种经过专门编制并拥有再生能力的计算及程序。其严重的威胁了计算机的系统安全,阻碍了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转。计算机病毒可以入侵到计算机系统当中,并对计算机的正常运转起到阻碍和干扰的作用。之所以称之为计算机病毒,主要是因为计算机病毒的传染性与医学中病毒的传染性十分相似。对于计算机病毒来说,其产生与传播都不能离开人为操作。如常见的蠕虫病毒Worm,该病毒的特性就在于能够通过网络、系统漏洞进行传播,且对于大部分的蠕虫病毒来说,能够对外发送带毒邮件,阻碍网络的正常运转。其常见表现有冲击波,带毒邮件如小邮差等。但是对蠕虫病毒对计算机的危害进行衡量,其危害并不算大。一般情况下,计算机在遭受较大的病毒危害时往往会出现计算机内部文件损害、文件资料丢失等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引起计算机系统的崩溃,严重的影响了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如果这些计算机病毒入侵的是政府行政部门、事业单位、银行业内部的计算机系统,其对经济以及社会稳定带来的打击是毁灭性的。不法分子在制造计算机病毒时,会将病毒程序隐藏在相关的软件当中,用户在使用这些软件的过程中就会刺激这些程序的运转,威胁到计算机的安全。而同时,这些带病毒的软件或程序在互联网用户之间的传播也扩大了其使用范围,进而引起大规模范围内的计算机安全问题。同样,这些存在与计算机内部的病毒也从侧面反应了计算机系统以及计算机内部信息两者的非坚强性。而如何保障计算机的安全,降低病毒对计算机软件以及计算机内部信息受到病毒的威胁,采用何种有效的技术措施,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不失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2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计算机病毒虽然称之为病毒,其传染性与医学上的传染性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但是两者之间还是存在着明显的差别的。计算机病毒是通过计算机以及互联网而传播的,计算机病毒的本质还是一组计算机代码。了解计算机病毒势必要从计算机病毒的特征上入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第一,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是通过互联网、电子邮件等网络媒介传播的一种程序代码。据不完全统计,当前世界上比较流行的计算机病毒有10种,其中有7种计算机病毒是通过计算机网络进主动传播,分别为VBS_KAKWORM.A、TROJ_PRETTY、TROJ_SKA、VBS_LOVELETTER、PE_CIH、W97M_MELISSA、TROJ_MTX.A;有2种为宏病毒,能够感染人们编辑的文档,而后在邮件的传播过程中通过邮件实现病毒的传播。余下的一种PE_CIH病毒既可以通过邮件传播,也亦可以通过网络下载传播。但是不管是哪一种传播方式,对计算机的安全来说都是严重的威胁。第二,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速度快,危害性高。对于计算机病毒来说,互联网是其传播的最好媒介。从本质上来说,计算机病毒还是一组程序代码,其传播的方式必然也要通过互联网传播。因此,一旦在某一台计算机上出现了计算机病毒,通过网络的传播能够将计算机上的计算机传至世界各地。如曾经轰动西方发达国家的网络病毒“爱虫”,仅在短时间内就使得西方发达国家的互联网陷入瘫痪状态,不得不说这些计算机病毒效应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只需要一台电脑遭受计算机病毒的袭击,就会造成一系列的、一连锁的反应。当然,这些计算机病毒在入侵电脑后,不单单是造成系统运行的瘫痪,同时还存在有损坏计算机内部数据、内部文件的可能,对信息的安全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计算机内部信息的泄露也是不得不重视的问题。如斯里兰卡武装猛虎组织入侵该国内他国大使馆事件,都是计算机系统与网络系统被他人掌控的典型事件。第三,计算机病毒种类多,难以实现有效的控制。在考虑计算机病毒的特性时,我们不得不正视计算机病毒的本质问题。作为一种由计算机语言编写而成的程序代码,计算机能够对其进行读取和修改。这也就使得计算机病毒出现多样化,加大了病毒的控制难度。如上文中提及到的“爱虫”病毒,其程序代码在经过计算机语言编写程序编写后,能够演变成几十种的计算机病毒,数十种相近的计算机病毒传播途径仍然按照原病毒程序的传播方式进行传播,是改变程序代码中少数的几个代码。但是仍然给计算机病毒的控制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另外,计算机病毒一旦在互联网中大范围和大规模的传播,要想对其进行控制,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对计算进行保护时,往往是在计算机已经遭受病毒袭击后才明确要采取何种措施,但是往往此时,计算机已经遭受了计算机病毒的袭击。只能关闭网络服务才能制止计算机病毒的继续传播,但是一旦关闭网络服务,其带来损失又是十分巨大的,无论是关闭网络服务还是不关闭网络服务,其带来的损害都是难以挽回的。第四,计算机病毒的发展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进步。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使得一些与计算机相关的服务越来越进步,但是也促进了计算机病毒的发展。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方式主要是可以拷贝自身且感染别的软件程序,但是发展到如今的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方式已经具备了蠕虫的特征。即只要通过互联网的传播就能够将计算机病毒传播到世界各个地区。常见的有电子带病毒电子邮件的传播,网页文件的下载等。此外,一些病毒性比较强的计算机病毒甚至带有黑客程序的功用。一旦这些带有黑客功用的计算机病毒入侵到计算机当中,某些编写这些程序的不法分子或黑客就可以随意的进行电脑的系统中盗窃信息、数据,实现对计算机的远程控制。对于计算机内部系统安全、数据安全以及信息安全,是毁灭性的灾害。
3计算机网络安全和计算机病毒存在的问题
3.1自然因素
自然灾害对计算机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稳定的自然环境是保障计算机正常运行的重要内容,而同时自然因素中的温度、湿度、振动等都会影响计算机的正常运行。如计算机机房中防火、防震、防电磁泄露等基本设施的建设都是为了防御自然灾害对计算机的影响而专门设置的,一来,能够降低自然因素对计算机运行的阻碍作用,另外一方面也是降低财产损失的重要手段。
3.2软件漏洞
黑客、病毒能够入侵计算机系统,不排除计算机系统软件自身存在着严重的、高危的漏洞。而这些漏洞的存在,很有可能是在编写程序的人员在编写过程中存在的语言漏洞,也有可能是编程者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特别行为,但是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都给了黑客入侵和计算机病毒入侵有了可乘之机。其黑客、计算机病毒在入侵这些有漏洞的软件后,有着很高的隐蔽性,不难被人发觉,且发觉时,计算机已经遭受了入侵。
3.3黑客的攻击和威胁
至于当前网络安全中常见的黑客攻击和黑客威胁,其必然要依托一定的经济和技术。黑客攻击本身不具有随意入侵的能力,其攻击的对象主要针对一些有着漏洞的计算机软件,这就是其入侵的先决条件。信息网络的缺陷和不完善,对于黑客和计算机病毒的入侵来说,是良好的机会,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信息阿安全、网络安全的问题当中。
3.4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由计算机语言编程软件编写出来的程序代码,其特点就是传染性高、传播速度快,并能够破坏计算机性能和数据,同时,计算机病毒还有自我复制的特点。对硬盘、光驱、主板等造成严重的危害,在整个计算机安全的问题当中,一直是社会各界中普遍关注的问题。一旦网络中某一台计算机出现了病毒,其通过互联网的传播可能会影响整个互联网系统正常运转。这也就要求人们要关注到计算机病毒这个方面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以免威胁到计算机的安全和正常运转。
4计算机网络安全和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措施
综上所述,我们已经明确了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同时,结合实际生活中计算机病毒预防工作经历,目前现有的计算机技术还不能从根本上防止和制止计算机病毒的传播。如越演越烈的计算机病毒事件,越来越多样化的计算机病毒形式,以及越来越强带的计算机病毒破坏形式,都对计算机网络安全以及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提出了新的要求。虽然从根本上杜绝计算机病毒的发展仅依靠目前的计算机技术是不可实现的,但是主动预防迅速发现、立即做出反应是有效预防计算机病毒的重要首选。
4.1管理层次防范措施
对于计算机防范措施来说,要从预防、检查、处理入手。因此,强化计算机安全思想意识,是做好计算机预防工作的重要内容。明确国家法律规章制度中对计算机病毒防范工作所作出的明确规定,提高思想觉悟,养成良好的计算机病毒防范习惯,建立预警机制,及时发现计算机病毒,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低计算机进行处理。
4.2技术层次防范措施
首先,对计算机系统内部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所谓的加密技术,指的是利用一定的算法将原有的明文或数据进行一定的加密转换。因此,在计算机内部的系统中,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数据的使用只能在使用者对其进行解密后方能时候,尽可能的保障数据、文件以及信息的安全。一般情况下,加密算法主要包含有对称加密算法和非对称加密算法两种算法。对称加密算法指的是利用同类的钥匙对已加密的数据进行解密,非对称加密算法指的是用不同类的钥匙对已加密的数据进行解密,但是不管是那种加密手段或方法,都是保障数据信息以及文件安全的重要手段。其次,应用防火墙技术。目前已知的计算机防病毒软件中,防火墙技术的应用较为常见。其主要作用在于控制网络访问、组织外部人员非法进入,在保障计算机安全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一般情况下,防火墙软件在计算机防病毒工作中的运用,事先对计数据包中的源地址、目标地址、源端口信息、目标端口信息等基本信息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与访问控制规格匹配。从而有效的控制了计算机外部人员对本机内部资源的访问。虽然,防火墙软件在防止外部非法入侵方面有着较好的效果,但是其防止病毒的入侵也仅限于外部,而不能对内部进行有效的防止。
5结语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