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成都游记

成都游记

成都游记

成都游记范文第1篇

而我妈呢,经常出门旅游,跑东跑西。一会儿去日本,一会儿又去上海(她公司经常组织去旅游),但几乎都是在我上学的时候,让我嫉妒得不得了。每次在外地带回来的东西都让我十分向往那个地方。这次,该轮到我了,心里不免滋养出几分甜蜜,脸也笑成了朵花。

我早就听同学说过成都,他说那个地方很美,有许多好玩的地方,很值得去看。一想到这儿,我就笑得合不拢嘴,不停的上蹦下跳,比起平时的走路形态,倒不如说像个猴子。

(一)出发

第二天凌晨四点多,我突然觉得眼皮有点亮,睁开眼睛,一道明晃晃的光刺得我又把眼皮合上了,耳边响起一个声音:“喂,起床了。”接着我被推了几下,然后我才慢慢爬起来,在床头躺了一会儿才想起要去成都。于是我迅速跑到洗手间去洗了个脸,这才清醒过来,问我妈饭在哪儿,她说在车上吃。

磨蹭了一会儿,我和我妈就带着几个大包包下楼了,一切都还在沉睡,下楼时我和我妈都是小心翼翼的。来到大街上,突然感觉有些陌生,街上冷冷清清的没有一个人,只有昏黄的灯光和时而呼啸而过的汽车,空气格外清新,我的鼻子逮住了一些,这种强有力的感觉瞬间模糊了我的大脑,使我的胸口备感清爽。

我和我妈打车来到奎星广场后,看见几辆大车,车内开着灯,我紧跟着我妈上了其中一辆。上车后我大吃一惊,原来都是熟人啊,我妈公司的几个小伙伴在朝我招手,我也过去挨着他们坐,然后我们就兴致勃勃的摆起龙门阵来。

不知不觉的,车开动了,我们都一起鼓掌:“好!”嘿嘿,我第一次乘这么大的车在津城里逛,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快出城时,天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亮的,瓦蓝瓦蓝的真好看。小伙伴一个个一会儿指着窗外的云说,一会儿指着树谈论,一个个像没见过世面的人。车上有一个戴眼镜的叔叔把电视打开了,然后信心满满的说要增加些气氛,于是他拿起话筒,唱起了《吻别》:Hidingfromtherainandsnow……我旁边的姐姐和我笑了起来,有点英语常识的人都知道他发音不标准。

(二)熊猫基地

车行驶了近三个小时,终于到了成都郊区。奇怪,车没到成都怎么就停下了?于是我去问妈妈,原来这是第一站:熊猫基地。

刚走到门口,就看见一个外国老人和一个中国小孩在玩,那个外国人去豆哪个小孩。尖尖的鼻子,红红的皮肤。。。。。啊,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外国人,心里有说不出的激动。成都熊猫基地里有大熊猫博物馆、天鹅湖、孔雀馆,看得我眼花缭乱,但最受游客欢迎的,还要数熊猫山了。大熊猫真是惹人喜爱!它的身子胖乎乎的,头和身子都是白色的,肩部和四肢是黑色的。它长着一对八字形的黑眼圈,像戴了一副墨镜。眼睛侧边长着一对毛茸茸的黑耳朵。它的屁股上长着一只又小又短的尾巴,如果不仔细看还不知道它有尾巴呢!大熊猫最喜欢吃竹子。它先找了一根竹子,然后躺在地上,敞开两条后腿,前爪抓住竹子,往嘴里送。大熊猫吃竹子时,像音乐家在吹笛子,又像人们在吃甘蔗。那动作真是滑稽极了!如果大熊猫高兴起来,就会躺在草地上翻跟斗,像一个大皮球似的在地上滚来滚去。有时,大熊猫还会爬到人们为它做的秋千上荡秋千,可一会儿就会摔在地上。但它毫不气馁,从地上爬起来,又去荡,那样子真是可爱极了。大熊猫也和人一样有感情,它们相互拥抱在一起,我见了,还以为它们要打架呢。听熊猫馆的阿姨介绍:熊猫是稀少的动物,我们应该好好保护他们。

(三)武侯祠

游完了熊猫基地,我们又出发要去武侯祠。坐在出租车里,我看到大街上有肯德基、麦当劳、太平洋百货,也有家乐福,好像跟上海差不多,妈妈说:“成都简称容城,那里有很多有名的小吃,而且大多数小吃都带辣,可惜,我们在成都滞留的时间太短,没能饱口福,只能留着下一次机会咯!

不久我们就来到了武侯祠,还挺壮观的,游客们络绎不绝。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杜甫这两句诗,指的就是坐落在成都南部的武侯祠--为纪念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而修造的祠堂。它始建于西晋末,明初时被毁,现在此殿宇是清康熙十一年重新修建的,武侯祠布局严整,庄严肃穆,精美的建筑,体现出我国古代建筑的艺术风格。它由两大部分组成,前一部分为“汉昭烈庙”(即刘备殿),后一部分才是“武侯祠”。

穿过刘备殿,沿级而下,就来到诸葛亮殿。殿内供奉着诸葛亮祖孙三代的贴金泥塑坐像。诸葛亮在中,他头戴纶巾、手持羽扇,神态庄严。右侧是其子诸葛瞻,左侧为其孙诸葛尚。他们祖孙三代均为蜀汉政权做出了卓越贡献,诸葛亮一生六出祁山,七擒孟获,治水利、兴农业,操劳成疾,病逝五丈原。诸葛亮那种为国家统一而献身的精神,一直为后人所敬仰。殿前楹联上写着“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留误后来沉蜀要深思”。高度概括了诸葛亮“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政治方法,也高度赞扬了他宽阔的胸襟。殿对面的照壁上镶嵌着木刻的民族英雄岳飞亲手抄录的《出师表》。表达了岳飞对这位伟人的崇敬之情。

前厅楹联“三欧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洛老臣心”赞扬了诸葛亮对蜀国的忠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则抒发了人们对他未竟之志深为惋惜的感情。

一走进武侯祠大门,只见甬道两旁古树参天,郁郁苍苍,给人以古朴宁静的幽深之感。沿着甬道往前走,左边是一只巨龟驮着的明碑,右边是被称为“三绝”的唐碑。碑高约4米,宽约一米,碑文至今清晰可见。继续向前拾级而上,就来到一片地势开阔的庭院,这是整个祠堂的中心。

庭院正中是刘备殿。大殿雄伟高大,金黄色的琉璃瓦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辉煌。斗角飞檐,雕梁画栋,使大殿气势非凡,大殿的中央供奉着刘备的塑像。这位蜀汉君王面目慈祥,眉宇间显露出王者的尊严。两侧偏殿是刘备的结义兄弟关羽、张飞的塑像,栩栩如生。大殿南两侧为文臣、武将塑像廊。28座泥塑个个色彩鲜明。文臣凝神静思,正在思考如何辅佐刘备平定天下;武将神采飞扬,大有疆场上叱咤风云的气概。在廊中驻足或徜徉,当年蜀汉百官上朝的情景便会浮现在眼前。走出武侯祠,回首眺望,红墙金瓦掩映在松柏之间。虽然在临街的大门上高悬的是“汉昭烈庙”,但所有的人都称这里是“武侯祠”。可见,人民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有自己的尺度的。

武侯祠是中国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已有1780余年的历史。武侯祠的房子像城隍庙的房子,里面有刘备、关羽、张飞的塑像。而且还有刘备诸葛亮的坟墓。我们还看到了非常有名的诸葛亮写的“出师表”,这是诸葛亮向刘备写的“谏言”,妈妈说:“谏言”就是诸葛亮写给皇帝刘备的建议书。虽然我还看不懂,但我以后,一定会学到的。每年的春节,武侯祠会引来八方宾客,人们祈祷来年幸福、安康,这里也成了成都独特的名俗文化的宝地。

告别了武侯祠,我们又出发了。

(四)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现今是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是为了纪念中国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博物馆。是当年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由后人重建得以保存并成为纪念杜甫场所。进入大门后的第一个建筑是“大廨”。“廨”是官署,古代官吏办公的地方。由于杜甫曾做过左拾遗和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人出于尊崇,就把这处建筑作了如此命名。

厅中的杜甫塑像,是中央美术学院着名雕塑家钱绍武先生的杰作。这尊铜像呈跪姿,身材精瘦,以较为抽象和夸张的艺术造型,来表现诗人饱经忧患的一生和他忧国忧民的情怀。我们在此驻足凝视,似乎感到时光已经倒流回一千二百多年前,诗人正漂泊在江河之上。

一条清碧亮丽的浣花溪环绕着草堂,那潺潺的流水把草堂四周洇润得花草葱郁而林木茂盛,弥散出雅逸的氛围和盎然的生机。我们这代人对于杜甫大都怀有特殊的情结,从“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到“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曾是我们最初的文学记忆。对于杜甫的出生或终老之地,大多数人也许并不清楚,然而这“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的草堂,却是令人向往的“诗圣”居栖之地。秋阳映照下的草堂,泛出一层亮丽的金黄色光泽,使丝丝茅草显得富有质感。翠竹芭蕉依偎着土墙竹窗,留下了满壁绿荫,过滤了尘世的喧嚣。寂静的庭院中,随意地安放着粗糙而结实的石桌石凳,平添了温馨的乡居气息。那矮矮的竹篱上爬满了藤萝和杂花,在秋风中作着忆念故人的絮语。记得诗人在《堂成》中曾写道:“桤林碍日吟风川,笼竹和烟滴露梢。”一代大诗人的安身立命之处,竟是如此简陋而淳朴。唯其如此,草堂才能长存民间、情系桑梓、永驻青史。而多少华堂豪宫在当时是多么的风光张扬,而后却在历史的烟雨中泯灭。(五)成都夜景

一天就这样结束了,我和妈妈来到了一个旅馆。

到了傍晚,天空已是灰蒙蒙的,这时,高楼上的灯已经陆陆续续亮了起来。就像是好几颗星星落了下来,在对我眨眼睛呢!接着,路上的路灯、车灯也争相亮了起来,整条路顿时灯火通明,一盏盏灯就像是一只只萤火虫在空中飞舞。等到天空完全暗了下来,霓虹灯也亮了起来。这下,上海仿佛穿上了件闪亮的新衣服:一盏盏霓虹灯千变万化,一会儿红,一会儿绿,一会儿半紫半黄,真是五光十色;还有那变幻无穷的形状,又像彩虹,又像鲜花,这是那衣服上美丽的花纹。一条条公路,一片金光,像是一条条彩带。高楼顶上的灯光好像是闪闪烁烁的宝石,装饰着衣服……

(六)青城山

青城山位于成都平原西北部边缘都江堰风景区内东距成都68公里距都江堰仅10多公里。主峰老霄顶海拔1600米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诸峰环峙状若城廓故名青城山素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

我和妈妈来到这里,就被周围的景物所震撼。四周树木环绕,曲径通幽。

青城之幽素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推崇。1940年前后当代国画大师张大千举家寓居青城山上清宫。他寻幽探胜泼墨弄清彩作品愈千幅还篆刻图章一方自号“青城客”。六十年代张大千在远隔重洋的巴西圣保罗画民巨幅《青城山全图》供自己及家人卧游。晚年自云:“看山还故乡青”“而今能画不能归”终身对故乡青城仙山充满着眷恋之情。

青城山上中国着名的道教名山道教发源地之一。传说道教天师张道陵晚年显道于青城山并在此羽化。此后青城山成为天师道的祖山全国各地历代天师均来青城山朝拜祖庭。张道陵原名张陵客居四川学道于鹤鸣山中依据《太平经》造作道书自称出于太上老君口授并根据巴蜀地区少数民族的原始奉老子为教主以《道德经》为经典创立了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被后世尊为天师改其名为张道陵。青城山分前、后山。前山是青城山风景名胜区的主体部分约15平方公里景色优美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景点有建福宫、天然图画、天师洞、朝阳洞、祖师殿、上清宫等;后山总面积100平方公里水秀、林幽、山雄、蔚为奇观主要景点有金壁天仓、圣母洞、山泉雾潭、白云群洞、天桥奇景等。古人记述中青城山有“三十六峰”、“洞、七十二小洞”、“一百八景”之说。自古以来人们以“幽”字来概括青城山的特色。

青城山空翠四合峰峦、溪谷、宫观皆掩映于繁茂苍翠的林木之中。道观亭阁取材自然不假雕饰与山林岩泉融为一体体现出道家崇尚朴素自然的风格。堪称青城山特色的还有日出、云海、圣灯三大自然奇观。其中圣灯(又称神灯)尤为奇特。上清宫是观赏圣灯的最佳观景处。每逢雨后天晴的夏日夜幕降临后在上清宫附近的圣灯亭内可见山中光亮点点闪烁飘荡少时三、五盏忽生忽灭多时成百上千山谷一时灿若星汉。传说是“神仙都会”青城山的神仙们朝贺张天师时点亮的灯笼称为圣灯。实际上这只是山中磷氧化燃烧的自然景象。前山景点建福宫:座落于丈人峰下山门左侧。始建于唐代后经历代多次修复现仅存两殿三院。建福宫筑于峭壁之下气度非凡。其左侧是明庆府王妃遗址西行1千米即至岩石耸立云雾缭绕的“天然图画”。宋代诗人范大曾在此为宋帝祈祷皇帝特授名为“瑞庆建福宫”。诗人陆游有诗描写当时的确良建福宫是“黄金篆书榜金门夹道巨竹屯苍云。岩岭划若天地分千柱眈眈在其垠”观宫内保存有古木假山、委心亭、明庆符王妃的梳妆台遗址以及壁画、楹联等文物。天然图画位于建福宫与天师洞之间海拔893米两峰夹峙。游人至此可见亭阁矗立于苍崖立壁、绿荫浓翠之间如置身画中。亭阁后是常有丹鹤成群唳于山间的驻鹤庄;右有横石卧于两山之间的悬崖上被称为“天仙桥”传为仙人聚会游戏处。

这让我颇为感叹,我和妈妈依依不舍的别了青城山,向下一个目标出发了。

(七)都江堰

都江堰是我国着名的水利工程,位于成都的岷江上,是秦国时期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

一大早,我们成都出发,经过两个小时的路程,就到了都江堰。当我们到达时,天空中下起了蒙蒙细雨,雨中的都江堰另有一番美景,江面上水雾蒙蒙,就像一位披着纱巾的少女。一进大门,沿着石板路往里走,路的两边立着各个时期修建、维护都江堰的功臣的雕像,有李冰、李二郎、诸葛亮……走进陈列室,这里陈列着从两千多年前到现在都江堰的各种珍贵的历史资料和文物,并介绍了都江堰的三大神奇的三大工程:鱼嘴、宝瓶口、飞沙堰。

走出陈列室,远远的就听见轰隆隆的水流声,顺着台阶登上亭子,就看到了“宝瓶口”。“宝瓶口”呈倒梯形,石壁上刻有观察水位的“水则”,它是李冰带领广大民众用了8年时间,用火烧、水浇、人橇的办法,从坚硬的岩石上凿开一个大口子,修建而成。它使从上游流下多余的水从这里分流,减少了水灾的发生。从上面往下看,它就像一个花瓶的口,因此就叫“宝瓶口”。

出了“宝瓶口”,经过一座桥,我们就到了“飞沙堰”,在古代“飞沙堰”是用笼篼卵石堆砌而成,现在已用混凝土筑成,它主要功能是把从上游冲下来的沙石排走,它能排走的石头最大能达到一吨左右,起到防洪排沙减灾的作用。再往前走,就到了“鱼嘴”,“鱼嘴”是三大工程之首,它呈三角形,就像鱼的嘴一样,它也是人工修建而成的分水堤,它把滔滔江水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站在“鱼嘴”的前端,远远望去,汹涌的江水一泻而下,经过“鱼嘴”的分流后,水流就变得平稳和缓慢了。到这里,整个都江堰水利工程就全部游览完了。三大工程相辅相成,密切配合,既保证了灌区的用水需要,又极大地防止和减轻了洪灾的威胁,成为古代世界史上科学治水的伟大创举。

(八)回家

成都游记范文第2篇

引言

近年来,中国大陆赴日旅游蓬勃发展。但旅游目的地过于集中而带来的景区不堪负重以及游客满意度下降等等问题也日渐明显。为了满足游客日益多样化的旅游需求,缓解景区压力,促进中日两国旅游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对赴日中国大陆游客的空间Y构分析是有意义的,已有专家进行了初步研究。刘慧,杜国庆(2006)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了大陆游客对东京都及其周边地区的旅游资源认知和空间分布。戴二彪(2012)指出大陆游客偏爱大城市,富士山等具有日本代表性的景观,并利用回归模型分析了其影响因素。姚峰,李瑶,李艳t(2015)利用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对赴日大陆游客目的地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文章将从携程网2007年至2015年的网络游记中提取出赴日旅游目的地信息,通过频率分析和路线分析的方法,研究中国大陆游客在日本各都道府县的空间分布规律和路线特征,希望能对大陆游客的赴日旅游提供一些借鉴。

一、数据收集和研究的方法

笔者于2016年10月4日至2016年10月15日期间收集了2007年至2015年发表在携程网上的有关大陆游客赴日旅游的游记共11313篇。以分层抽样的方法,将每10篇游记分为一组,抽取每组的第5篇,除去带有广告性质以及攻略性质的游记和不完整的游记,最终确定了1083篇样本。阅读样本,按年度记录游记中作者到访的都道府县及路线,统计各都道府县出现的频次,总结出中国大陆游客访日的空间特征及路线的规律。

二、各都道府县在样本游记中出现的频率与热点、温点、冰点区的划分

(一)频率统计

细读样本游记,统计计算每一年各都道府县在当年样本游记中出现的频率,绘制成表1。其中总频率列为各都道府县在9年间的频率总和,都道府县数行则是当年样本游记中被提及的都道府县的数量。从表中可以明显地看出二个特征:首先是出现在样本游记中都道府县的数目总体趋势是增加的。2007年只有9个都道府县出现在样本游记中,2011年有16个,2015年达到了32个。说明中国大陆游客访日目的地越来越分散。二是各都道府县出现的频率有很大差异,有的每年都有而且所占比例较高,有的完全则没有出现。说明中国大陆游客在日本的分布是很不均匀的。

(二)热点、温点、冰点区的划分

三、热点、温点、冰点区的空间分布

利用ARCGIS软件将上述热点区、温点区和冰点区绘制成中国大陆游客访日空间分布图(见图1)。从图中可以看出热点区主要分布在日本南北两端及本州岛中部。除了最北端的北海道、最南端的冲绳县和九州岛北部福冈县以外,其余10个都府县集中分布在本州中部,且明显地形成东西两大组团:东部组团包括关东地区的东京都、神奈川县、千叶县和中部地区的山梨县、静冈县、爱知县;西部组团包括关西地区的京都府、大阪府、兵库县和奈良县。温点区多在热点区的边缘,中部地区、关东地区、九州的中南部尤为明显。冰点区多与温点区形成相互交错的分布格局。

四、样本游记中的路线与热点、温点、冰点区的组合特征

从样本游记统计出的旅游路线中,分布在本州岛中部热点区的两个组团中的路线数量最为集中。具体有三种情况:一是以东京都为主要出入境口和集散地串联东部组团的6都县;二是以大阪府为主要出入境口和集散地串联西部组团的4府县;三是以大阪府或东京都为主要出入境口和集散地串联东西部两大组团。这三组线路构成了中国大陆游客赴日旅游的“黄金路线”。

由于区位的原因,北方热点区北海道和南方热点区冲绳县自成一体分别形成相对独立的路线;热点区福冈县作为九州地区的门户,带动了九州地区的温点县形成独立路线。

五、结语

通过对赴日中国大陆游客网络游记的统计分析,发现中国大陆游客赴日旅游目的地分布有趋于分散的趋势,但总体来讲仍然分布不均,形成了明显的热点区、温点区和冰点区。热点区主要分布在日本的南端、北端和本州岛中部。热点区最为集中的本州岛中部明显地形成了以东京都为中心的东部组团和以大阪府为中心的西部组团。这两大热点组团独立或者组合形成了中国大陆游客赴日旅游的三组“黄金路线”。北方的热点区北海道和南方的热点区冲绳县以及以福冈为中心的九州地区则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旅游线路。

总体来讲,赴日大陆游客的这种空间格局与日本各都道府县的区位、交通、资源特色、市场开拓有关,也与现有的大陆旅行社规划的旅游路线相对集中有关。随着大陆经济的高速发展,大陆游客的旅游需求多样化,游客渐渐地将不再满足于现已开发的目的地与路线。为了促进大陆游客赴日旅游的深入发展,满足游客日益多样的需求,除了日方的努力之外,国内的旅行社也应积极地去发现日本其他地方的特色资源,开发创新独特的旅游路线及项目。

成都游记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续西游记 《西游记》 作者 兰茂

[DOI] 10.3969/j.issn.1002-6916.2011.01.043

不久前,笔者阅读了《云南日报》发表的对著名的神魔小说一百回《续西游记》研究的两篇文章,前文是容津o、纪兴的《兰茂与最早的》[1],后文是冉隆中的《关于的几点意见》[2](下文简称容文和冉文)。冉文赞同并肯定了容文的观点,都认为《续西游记》的作者是明代云南嵩明县人兰茂,此书名中的“续” 是刻书者乱加的,《续西游记》与《西游记》“都无法比”。该报在后文另加编者的话中说前文“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有关部门召开了专门的分析论证会。”同时又说刊出后文,在于“希望各方人士对此问题继续进行探讨。”由此可见,对《续西游记》的诸多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是很有必要也是很有意义的。

笔者有幸认识了容老先生,是他将笔者引进研究《续西游记》的殿堂,笔者甘拜他为师,虚心向他学到了有关兰茂的不少知识。“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随着对《续西游记》的进一步了解并查阅了有关资料,笔者对容文与冉文的某些观点产生了几点疑问,故谨以此拙文求教于容、冉两位学者与读者诸君。

一、容文和冉文关于《续西游记》的作者是兰茂的依据

容文明确指出,“明代著名学者兰茂的《续西游记》,是中国最早取材于唐代玄奘法师取经故事而创作的小说”。他还说“甚至有的人根本不知道云南先贤兰茂的名字,而随意把它署名为“无名氏”的作品”。冉文也说此书作者“到底是谁”,“我同意容津o等人的观点,可以判定,《续西游记》应该是明代云南杨林人氏兰茂所作” 。他谈到容文时说:“我觉得这些分析基本是经得起推敲的”。而容文的分析是什么呢,容文首先断言,此书不是吴本《西游记》的续作。容文进一步提出兰茂写作此书时是取材于如下三点:一是兰茂少年时常听长辈讲述唐三藏出家为僧的取经故事;二是《大唐西域记》和《大唐三藏慈恩法师传》;三是最有云南特色的素材,例如他寻访刭500行的《唐僧取经》古夷(彝)文本。此外他还说在语言运用方面有很浓的云南味道,其中有不少嵩明一带的方言。冉文明确表示:“我同意容津o等人的观点”,“应该说,他们的考据是做得比较细致科学的”。

二、笔者对容文、冉文提出如下商榷的观点

(一)笔者认为容文所持的论点及文中存在三条明显的不当

1、关于《续西游记》的“续”字怎么理解的问题。容文认为,在吴承恩的《西游记》刊刻问世并广为流传的情况下,“续”字是“刻书者便在兰氏著作前加了一个‘续’字。这样,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兰茂所著的《西游记》,书名就成了《续西游记》。”容文甚至说“即便是‘续’,兰茂所续的也绝不可能是吴承恩的《西游记》,而是对玄奘的《大唐西域记》未写之事进行文学想象而写成的新作。”容文同时又认为,兰茂写作时还续了《大唐三藏慈恩法师传》。

笔者认为此说并无根据。众所周知《大唐西域记》是由唐代玄奘口述、弟子辩机所写的关于取经沿途的风土人情、的写实作品,也是一部历史地理学的著作,一部小说去续一部写实作品似乎不太可能。这“续”字显然不是刻书者随意添加的。在此问题上,刘荫柏认为,是续了元人之平话,即《西游记平话》[3]。即便按容文此说来理解,结果发生了容文自己又卖矛又卖盾:既然说是“续”为刻书者随意添加,那么容文中所引的两首诗,也就是该书第一回的开头两首诗,其中有两句为:“要知驻世长生诀,一卷西游续案头”;“西游续记作何因,为指人生一点真”[4] 。不知容老对此诗中的这两个“续”字看到了没有,如何理解“西游续记作何因”的矛盾。其次,容文认为“续”字是刻书人为了区别与吴本《西游记》而在书名前所加的,《续西游记》的书名应为《西游记》。书名怎么能乱改乱动。即使是需要改动,例如把《石头记》改名为《红楼梦》,也必须得尊重原作者的思想及著作本身的意蕴,何况这种改法与《红楼梦》的改法有本质上的区别。如果书名都是可以乱改乱动的话,那么一部书谁看了觉得书名不合适都可以改它一下,若干年后就不知道谁是这部书的祖宗了。据笔者所知,容老所在的“兰茂学苑”在“重新整理出版”《续西游记》(其实是自费找印刷厂印制,现在因为欠费,大部分书尚被厂方扣押在厂)时己将书名改为了《南西游记》,并且在封面上标明作者及籍贯为“明. 止庵兰茂著 古滇 杨林石羊山” ,出版者为“兰茂学苑戏学部组编”。这个不伦不类的书名让我十分纳闷:到底是南游呢还是西游,或者是南西都同时游?令人不可思议。那种认为 “很可能是刻书者”不知道兰茂的名字而随意署上去的观点是对前人和文学极不尊重的表现,是不客观的。

2、关于《续西游记》的作者署名问题。今天我们看到的《续西游记》一书的作者署名为 “明无名氏作”[5] 即明朝时期不知名的人氏所撰写,这是客观公正的。这是因为,既然前人都有能力来出版此书,怎么会对作者乱署名呢?怎么可能没有追究过书的作者而随便署名呢?原因很简单,是因为编者在出版时早就了解此书作者尚有争议,而且争议非常大,并非“不知”和“随意” 地胡乱署名。

我们首先从时间上来看,为什么明代人对这部书没有记录,而到了清代袁文典纂辑的《明滇南诗略》即研究明朝时期云南籍人士诗文的重要专著中才有记载呢?孙楷弟因此说根据此书是可以“以为明兰茂撰” ,同时又说“毛奇龄” 曾经“言至今读《西游续记》”作者为“季跪”,此人“则作者明末人,非茂也。”[6]。这样,此书的作者就出现了两种说法,一说为兰茂,一说为季跪 。在季跪的问题上,已经有黄强发表文章,成功地论证了《续西游记》的作者不是季跪,他同时也否定了是兰茂。[7]

其次从书的内容来看,既然容文与冉文都认为《续西游记》是一部“早于吴承恩”的《西游记》。为什么不写唐僧取经的整个过程或者写“西游”, 结果却是写了“东回”呢?假如不是续什么作品的话,笔者认为书名当署为《东回记》更为恰当。最后也是最根本的,就是要透彻地分析和论证《续西游记》是否全面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倾向。因此,不应在作者人名上争论不休,而要证明兰茂一生的思想倾向以及他是否会去写这样一部文学成就不是太高的作品出来。这是颇有难度的研究课题,尚需日后再作努力。

3、关于兰茂与吴承恩的生卒问题。兰茂的生卒年与研究《续西游记》是明确相关的。容文对兰茂与吴承恩的生卒年份的说法有明显的错误。他说:“据多种史料记载,兰茂逝世于1470年,而吴承恩生于1500年,这是明确无误的事情。” 其实,兰茂和吴承恩的生卒年份一直都存在着争议,兰茂的卒年有两种说法:其一,清康熙二十九年李澄中撰的《兰先生祠堂记》、康熙五十九年编撰的《嵩明州志 .隐逸》、光绪十三年刻行的《续修嵩明州志.人物》均说“年八十卒”。其二,在兰茂卒后40年成书的明正德年间《云南志》说他“年七十四而卒”。民国《嵩明县志 人物》亦说他“年七十四卒于家,崇祀乡贤”。 同样,吴承恩的生年有1499年说、1500年说“吴承恩(约1500-约1582)明代小说家”[8] 、1506年等说法(祥见于蔡铁鹰著《西游记的诞生》),还有1510年之说[9]。不存在什么“这是明确无误的事情”。

(二)笔者对冉文提出如下商榷

关于从“留洋” 与“海归” 来看《续西游记》的“续” 的问题。冉文说:“《续西游记》写的是师徒数人由西返东,也就是说,写的是一群‘海归’的故事。《西游记》写的是师徒数人由东去西,也就是说,写的是一群‘留洋’的故事。”我认为,由此说来,既然一个是“留洋”,一个是“海归” ,必然就有承接关系,如果说是《续西游记》是在《西游记》之前的作品,也就是说先“海归”了才“留洋”, 这怎合乎逻辑呢?

(三)笔者认为《续西游记》是《西游记》之后的作品

从该书的内容和结构来看,很可能是吴本《西游记》以后的作品,并且续的也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西游记》,且作者依然为明代后期人,其证据有三:

1、从描写的时间上来看,《西游记》是写唐僧去西天取经,由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护送。一路上经历了八十一难。通过妖魔要捉唐僧,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来展示漫长的取经道路上的矛盾和斗争。而《续西游记》则是写唐僧师徒在西天取到经以后,保护经卷返回长安的经历。这时的矛盾不是妖怪要吃唐僧,而是要抢夺经卷。据说经卷能消灾去病,增福延寿。这本身在内容上就有承接关系。

2、正确看待鲁迅对《续西游记》的评价。他引用“《西游补》所附杂记有云,‘《续西游》摹拟逼真,失于拘滞,添出比丘灵虚,尤为蛇足’” 也,[10]此言评说了《续西游记》的美中不足之处,但应当说,这也是无奈之举。因为吴本《西游记》把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的神力和作用发挥到了极致,所以作者在其续作中只有故意把孙悟空的金箍棒、猪八戒的钉耙、沙和尚的禅杖说成是“佛门戒杀生伤命”而在师徒出发前就被释迦牟尼收缴了,从而添出了比丘和灵子虚暗中护送。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巧妙的写作手法。

3、从鲁迅的讨论中,可见鲁迅先生未见此书,足以说明此书的流传和影响不太大。但是他却认为这是一部《西游记》的续书,因为他知道为名著作续书是中国的一大文化传统。贞复居士在评点《续西游记》时也认为这是一部《西游记》的续书,同时都是一百回本。同时,在自考教材中也有:“《西游记》在明清两代的续书主要有五部,可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有《续西游记》和《后西游记》”,“是名副其实的续书”等[11]。

总之,笔者认为容、冉两文的观点是深入研究《续西游记》的新成果,应当重视,它有助于把对此书的研究引向深入,但是把此书的作者判定为兰茂,还缺乏令人信服的分析和论证,而我提出如上的商榷意见,当然也不一定就正确。对于作者问题还应当继续深入探讨下去,只有做到了“百家争鸣” ,才能逐步搞清楚真正的作者问题,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

参考文献

[1] 容津春、纪兴.兰茂与最早的《西游记》[N].云南日报,2010-8-6.

[2] 冉隆中.关于《续西游记》的几点意见[N]. 云南日报,2010-10-15.

[3] 刘荫柏.续西游记作者推考[J].云南社会科学,1984,3 .(106-107).

[4][5]续西游记[M].江苏文艺出版社 ,1986-3 .1.

[6] 孙楷弟.中国通俗小说书目[Z].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194.

[7] 黄强.《续西游记》的作者不是季跪[J].《晋阳学刊》,1998.(111-112).

[8]金志平、崔国政.中外文学名家名著词典[Z].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03-1 .236.

[9] [11] 罗宗强,陈洪.中国古代文学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283.315.

[10]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141.

成都游记范文第4篇

想必大家都听过《徐霞客游记》吧!我也读了《徐霞客游记》。以下便是我读的这本书主要内容与我自己的心得感受了。

《徐霞客游记》主要讲了徐霞客为了考察祖国的山河土地,他自二十二岁开始出游,30年间,东渡普陀,北游燕冀,南涉闽粤,西北登太华,西南游边疆。足迹及于今江苏、浙江、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安徽、江西、福建、广东、云南等16个省区及京津沪等地。《徐霞客游记》以日记体载精详而忠实地记录了徐霞客大半生跋山涉水见闻与心得。

我读的《徐霞客游记之山篇》,大家如果要读整版的买简易版,因为如果要读原版你可就死定了,原著六十多万字,不持之以恒是不可能读完的,我读的山篇就花了我一星期的时间。如果读原著一二年都是有可能的。徐霞客原名徐弘祖,字振之,别号才为霞客。《徐霞客游记》我发现他是以日记的方法编写而成。《徐霞客游记》它不仅是一部闻名于世的地理巨著,更是一部我们值得观看与品读的山水游记。《徐霞客游记》是以文学价值极高而见称于世,而被人们推为“古今游记之最。”这就是人见,花见花看,车见车要看的《徐霞客游记》。

这便是闻名于世!经徐霞客花了30年之久才写成的《徐霞客游记》。

成都游记范文第5篇

幼儿记忆力的4大特点

1.意识记忆占优势:学龄前的孩子还不会控制记忆的内容,经常是自然而然地记住一些简单事物,如童话、故事、诗歌等。而被记住的事物常常都是直观的、具体的和鲜明的,能够激发出他的记忆兴趣。

2.形象记忆占优势:幼儿受思维能力的局限,在观察事物时很少会深入体会事物的本质,他只对那些形象鲜明生动的东西记忆较鲜明。

3.机械记忆为主:学龄前的幼儿缺乏生活经验,无法像大人那样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化记忆,只能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死记硬背。

4.容易记住,也容易忘记:学龄前孩子的记忆受环境和情绪的影响很大,且他们的大脑容易兴奋,情绪很不稳定。同时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因此他的记忆活动很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干扰。

10个游戏增强记忆力

游戏1.娃娃广播开始了

让孩子复述他听到的广播内容。现在的儿童广播内容愈来愈丰富,家里准备一个收音机,让孩子每天都定时收听某个儿童广播节目,然后把节目内容复述给爸爸妈妈听。

游戏2.从哪儿开始

爸爸妈妈都会说故事给宝宝听,专家建议最好为孩子说有连续性的童话故事,每天讲到哪儿,都让孩子记住,第二天开始讲时,家长可以问问孩子:“昨天讲到哪了?今天要从哪里开始呀?是第几页?什么内容呢?”看看孩子有没有记住,长期这样的训练,可以有效提升孩子的记忆力。

游戏3.宝宝画册

家长带孩子外出或旅游时,要提示孩子他看些什么。回到家后,让孩子用画笔把他在游玩过程中所看到的内容全部画下来,并把这些画集结成册装订好。这个游戏,孩子一定喜欢,而且还能练习他的绘画能力,等孩子长大一些,这本画册也可以成为孩子成长的纪念品。

游戏4.家庭小剧场

把家里的客厅当作小舞台,让孩子把他在幼儿园里学到的东西,如儿歌、古诗、歌曲、舞蹈等表演给家人看。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记住他学过的东西,还可以训练孩子展现自己的能力。

游戏5.什么不见了

妈妈可以在宝宝回家之前,稍微变换家里的物品摆设,也可以藏起某样东西,等孩子从幼儿园回来后,让他说出家里的什么东西不见了,哪些物品的位置换过了等。

游戏6.动物运动会

妈妈可以将家里的小动物玩具集合起来,事先给每个小动物编上号码,开始时让每个小动物都站在自己的号码上,请孩子记住。然后妈妈再将号码拿起来,并把号码弄乱,再让孩子给每个小动物把它们原来的号码贴上,看看孩子是不是能够准确地把号码和小动物一一对号入座。

游戏7.复述图画

把15张不同内容的图片,放在桌上,叫孩子看一会儿,然后盖上。要求孩子把所看到的图片内容尽可能地复述一遍。

游戏8.看谁说得对

妈妈和孩子两个人以打电话的方式来玩这个游戏。妈妈可以问孩子家庭住址、家里的电话号码、爸爸妈妈的名字、生日等,看孩子是否能说得既快又准。如果是几个小朋友一起玩,就更有竞争性,孩子会更加踊跃,游戏的效果也就会更好。

游戏9.辨颜色

让孩子闭上眼睛,说出你现在身上穿的衣服鞋子是什么颜色。如果你也闭上眼睛说出孩子的衣服鞋子颜色,将会引起孩子对这个游戏的更大兴趣。

相关期刊更多

成都文物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成都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成都考古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

成都水利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成都市水利学会;成都市水产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