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台湾名品城

台湾名品城

台湾名品城范文第1篇

“我喜欢你们,因为产品卖太多。”9月18日,一位制作和销售刀具的台商对记者说。

当天,第五届南京-台湾名品交易会进入第二天。现场依然是火热爆棚。

两岸“名品会”2009年9月在南京首创。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表示,“名品会”已成为对台经贸合作规模大、影响深的重要活动,而处于领跑“苏南现代化”的南京亟需也必将从两岸交流中汲取转型发展的智慧。

不可否认,改革以来南京在吸引台资上已滞后于省内和国内多个城市。能否利用与台湾的特殊历史渊源在新一轮发展中扭转逆势是南京的重要任务。

据悉,在这一过程中,南京正谋划与台湾共建“民国遗产”。值得一提的是,办主任张志军履新出京后第一站考察就选择了南京。

力推电商平台

根据两岸协议,每次“名品会”海运或空运过来大陆的台湾产品免征关税,物流链由大陆企业承接安排。

隶属台湾“经济部”的台湾贸易中心的市场拓展处人士透露,四届以来的名品会上,现场签订采购意向协议和现场购买分别为34亿美元、2.35亿元(人民币)。

“每次参会至少亏30万新台币”,台湾玻璃馆的一位业者告诉记者,“希望能打开知名度。”

“旺旺和康师傅在台湾本来是小企业,名不经传,到大陆后就发达了,我们都希望如此”,销售纺织品的一位台商直言。

不过与以往几届相比,尽管大陆消费者人气不降,但本次现场的产品和台湾参展企业数量有所下降。

依照台湾贸易中心市场拓展处副主任侯文钦的说法,从产业扩散的角度看,台湾产业中能到大陆设立制造基地的企业早已成形,参展的产品要么是针对特殊人群,要么是市场充分竞争,要么是不适合本地化,产地优势不明显。

因此,“今年我们首次推出了电商平台,目前尚未在大陆设立制造基地的参展的大多产品特别适合这种销售方式”,侯文钦表示。据统计,在台湾本土销售的产品中,来自大陆的游客消费量已从2:8上升为5:5。

利用民国资源

2013年4月,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对台工作会议,会上市委书记杨卫泽提出,南京在新一轮两岸交流中要占据“主动”,抢占新的制高点。

“十”之后,杨卫泽首次出境就选择了台湾,且重点考察了台湾的科技创新。南京科教资源发达,拥有部级的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等数量居大陆同类城市第一。

目前台湾二产早已在大陆形成了格局,“我想下一步就是看各地如何吸引台湾的服务业了”,分管工作涉及到对台交流的南京市一位领导说。

有地方人士称,办主任张志军首站调研南京,就希望南京能在吸引台商服务业上有所创新。而南京的“民国资源”谋划策略也得到了办的支持。

所谓“民国资源”,是指1949年以前的诸多民国建筑遗产。这些建筑绝大多数位于南京市的主城区或风景名胜区(如江苏省人大所在的原外交部、金融机构占用的“中央社”原旧址等),并作为了诸多机关的办公地点,由于所在区域交通便利,周边配套设施发达,颇具商业价值。

目前南京市本级已有超过20个职能部门和事业单位陆续搬离至河西地区。有地方人士透露,此类“腾笼换鸟”出来的地方,将用来吸引两岸交流中各种机构的入驻,“极有可能会采用较低廉的价格。”

更进一步信息显示,南京可能会在实践中淡化这些建筑的“产权归属”,改变大陆单方面的“国有”而转向“两岸共有”格局。

台湾名品城范文第2篇

度小月担仔面

度小月担仔面也称作洪芋头担仔面。在台湾,一般说来,只要提及台南小吃必定想到度小月担仔面,它可以说已是台南的代名词。

度小月担仔面迄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到2010年正好满116岁70其创史人名叫洪芋头,祖籍福建海澄,原是靠捕鱼为生,但因夏秋季节即每年的3~8月,既是捕鱼淡季,再加台风偏多,根本没法出海捕鱼。可又迫于生计,于是洪芋头就向漳州同乡卖面老人学习手艺,以渡过台风季节的生活。对这样的生活状态,洪芋头自称叫“度小月”。又由于洪芋头是挑着面摊卖面,像一个“∏”字形的小面摊,洪芋头在里面,顾客坐在前面聊天吃面,慢慢地这种形式的面摊流行起来,后被称为“担仔面”。

到日据时代,洪芋头就在水仙宫广场前营业,面摊前悬挂着“度小月”,渐渐地“度小月担仔面”被叫开来70后洪芋头将手艺传给两子,长子在西门路、次子在中正路开店经营。如今中正路的洪振铭已将业务传至到了第四代。而位于西门路、中正路的“度小月担仔面”,仍保持早年的灯笼及短椅子,据说。当年的“担仔面”是挑着竹担到处去卖,为便于流动。椅子都是短腿的,卖时一面吆喝着“担仔面喔!”一面提着灯笼走着。现今虽有店面,不用吆喝了’但却仍保持着原来的特色,烧的是木炭、土灶,用的是生铁锅、木盖、大土缸,以及陈年卤汁的肉燥。

度小月担仔面的秘诀在肉燥。采访中。万丰小吃城店的店长郭俊宏对记者说,要做到这肉燥味正,都必须是早上起来剁肉,加葱爆炒,再加一些维系口味的秘方精心熬制而成。在台南的总店那儿,洪家祖父辈用了50多年的肉燥锅,至今还陈列在店铺内呢,现正在使用的肉燥锅也都有30多年的历史了。如果你要是到总店。光是看到那黝黑油亮的锅子就让人肃然起敬。

担仔面的特色在于精致小碗,没有肥肉的肉燥味道香浓强烈,配以甜虾头熬成的高汤。上桌前先以热水热碗,面稍烫一下即可捞起,撒上豆芽、香菜,再佐以肉燥、蒜泥、黑醋、虾仁,即成为一碗热腾腾、风味特殊的担仔面。而被认为深具特色的“百年老锅”,经年保持高温熬煮的肉燥,气味香醇,同时利用肉燥卤出来的卤蛋、卤丸也是口味独特,与众不同。早年为迫于生计的“度小月”担仔面,现今再也不是裹腹的食品,而是“品其味”的点心。在总店那边,黄昏到深夜,所见的食客捧着热乎乎的碗,半蹲式地坐在小凳上,昏暗的灯光,扑鼻的香味,这种古老而淳朴的情调,更是它最引人之处。

昔日简单的担仔面发展至今,已经是口味多种了’在担仔面的基础之上,还可分别搭配东坡肉、肉片、排骨酥、鱼排、猪脚等口味,这些做出来的担仔面,除了能品尝到担仔面原本的香浓鲜甜外,还多了肉块佐面,吃来更饱足,像排骨酥担仔面,用的是炸过的猪里脊,口感外酥内嫩。

以百年历史为经典品牌的度小月担仔面,已经发展壮大成“洪祖师餐饮集团”。其除保留传统精华的美味优势外,一边发展担仔面与肉燥为核心产品,一边吸收各地优良的美食特产并通过现代科学技术与卫生标准,提高商品的精致性与多元化:打破传统美食的疆界,建构独树一格的企业识别系统,引入信息电子化管理以改善营运效率。加强员工教育训练提升服务质量,结合日益缜密的连锁体系,由具有历史性的“全台担仔面始祖”迈向“华人经典美食品牌”:未来还将持续于大陆、日本与东南亚等地区参加展售会与示范设点,整合全台传统美食,迈向国际市场,让全球各地的华人都能品尝到百年经典好美味!

正因为如此,年龄不大的郭俊宏除了已经掌握度小月担仔面诀窍本领以外,亦已对到大陆经营充满信心。他告诉记者,自己虽是外姓,但洪祖师餐饮集团早已向外拓展。自己在几年前就得以进入,现能作为集团首个派往大陆的主管人员,心里十分激动,也感到有一定的压力。毕竟自己是第一个代表集团到大陆来发展的,如果做不好,会给集团带来负面影响。不过,通过10多天的运营,他已经是成竹在胸、信心满怀了。郭俊宏还说,尽管他们的担仔面比起大陆的一些面食,似乎显得有点儿贵,一碗面得15元人民币,但从这些天的经营情况来看,说明大陆顾客还是非常喜欢度小月担仔面的,因为已经有回头客了。

郭俊宏是第二次来大陆了。他4年前曾去过上海,这次来北京,感受特多。对北京的景观,郭俊宏讲还没来得及去观光,眼下最要紧的是做好工作,把担仔面做到最好,让大陆同胞不用到台湾就能吃到台湾小吃,以后,他想他会爱上北京的,会有大量时间去认知它熟悉它的。

河边餐饮机构

河边餐饮机构是台湾一家较大的餐饮连锁公司。1968年创立于台湾高雄美丽的爱河河畔,因而得名。初期以生猛海鲜料理为经营主轴,经济实惠,料鲜味美,深受顾客喜爱,业务与日俱增,每每爆满座无虚席。

1988年扩大服务成立第二店――河边海鲜餐厅市中店。新颖的空间设计,中日美料理的融入创新,并具备亲情服务,使“河边”这个品牌慢慢地在高雄,乃至在全台湾渐响渐远。

40多年来,“河边”秉持“诚信、创新、优质”的经营方式,凭借拥有丰富的实务经验及广大顾客的赞赏口碑,持续稳定地茁壮成长,并在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开始朝全方面的餐饮供膳服务迈进,向岛内外方向发展。“河边人”坚信,在让顾客享受到高优质服务的同时,自己也必能达成和实现最佳餐饮机构的目标。

如今的河边餐饮机构,已拥有多年的料理经验,以岛内外新鲜海产为主,以精湛的厨艺,为顾客呈现出多种的变化口味,其上百道菜式十分豪华丰盛,每一道菜都令顾客垂涎欲滴、食欲大动。目前,在“河边”的连锁店中,新鲜的鱼类及海产,滑嫩爽口的肉类,健康素食与水果,专业的热忱服务。优雅的用餐气氛,以及备有大型布幕及投影仪、包厢KTV、大型停车场等硬件设备也一应俱全。

据悉,前不久北京老字号“全聚德”已经投资台湾市场,与河边餐饮机构签了18年的合约。台湾媒体报道说,全聚德的商标其实在2002年间就在台湾完成了注册,只是尚未正式进军台湾餐饮市场。而这次签约是其在台湾第一家授权商标的餐厅。

“北京老字号协会”投资团,是在去年底前由全聚德集团董事长姜俊贤领军参访高雄市的,并在中华海峡两岸企业交流协会会长黄建雄牵线下与高雄市河边餐饮机构董事长张素銮商讨投资合作事宜。并到屏东考察养鸭等相关产业。

全聚德、“河边”签下在香蕉棚合作18年的合约后,重要作业就是如何取得

源源不绝的鸭子及训练烤鸭技术人员。张素銮表示,依姜俊贤对北京烤鸭的专业,他认为南台湾的鸭子瘦肉多,不适合烤鸭,北台湾的比南台湾的好,但他还是认为以50来天大的肥美北京填鸭作原料才是正宗,所以计划先从大陆进口,再引进台湾养殖,台湾鸭只用在过渡时期。近日。张素銮将赴北京洽谈合作细节,她将向全聚德表达以台湾食材为原料、提升高雄就业人口的计划。她相信只要用心研究,一定可在台湾养出适合烤鸭的台湾鸭。

就是这次“北京老字号协会”参访台湾,张素銮也同时决定将台湾的知名小吃,介绍到大陆,并与北京万丰小吃城达成协议。

据北京万丰小吃城“台湾小吃”店主厨赖宝元介绍,这也是河边餐饮机构再次扩大服务范围、服务项目的举措之一。更是首次到大陆来经营台湾小吃。赖宝元说。台湾的小吃实在太多,我们在万丰小吃城推荐的台湾小吃仍以海鲜类为主。如主营的虱目鱼丸、黑鲔鱼香肠等海鲜类的小吃,另也推荐一些台湾知名的小吃,像新竹贡丸、米粉,嘉义鸡肉饭。南投绍兴酒做的米糕,台中太阳饼等。

赖宝元对北京的感觉不错,他之前就特想过来,就是没能有机会,这次公司派他过来,他心里好长一段时间都在偷偷地乐。只是现在很忙,也没有机会出去走走。但他和度小月担仔面的郭俊宏说好了,有时间他们一起去游北京,甚至大陆其他的美丽地方。

相关链接

全国万丰小吃城

全国万丰小吃城坐落在丰台区万丰路南口,是老北京传统小吃协会斥资6000万元建造的一座中式民族传统风格建筑,面积达1.2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2000人就餐。该项目吸引了中华56个民族传统小吃和土特产及民俗工艺品。在这里,不仅能一边品尝上百种风味各异的特色小吃,一边欣赏风情浓郁的少数民族民间文艺表演,还能购买到少数民族土特产及民俗工艺品、选购“民族小吃礼盒”,将来自各地的土特产打包带回家。

据了解,为吸纳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餐饮商户进场。老北京传统小吃协会为商户提供了诸多优惠政策,采取无进场费、无保底、无房租的“零风险”合作模式,同时,采取统一口味、统一管理、统一收款的现代化经营。在保持传统风味儿不变的情况下力求达到工业化生产。

老北京传统小吃协会会长,也是万丰小吃城的投资者侯嘉表示,未来的万丰小吃城除了经营品种的丰富外,还具备旅游购物、团队接待等很多优势。希望将万丰小吃城打造成继“九门小吃”之后另一个知名传统小吃品牌,为北京旅游业增加新的亮点。

老北京传统小吃协会成立于2003年,曾成功地举办过《首届老北京传统小吃品尝宴》《宣南老字号小吃展示宴》《国家外交部春节团拜会》《国家博物馆答谢宴》《慕田峪长城建关600年烽火台小吃宴》《原国家领导人家宴》《宣武区天桥民俗文化节》等弘扬北京小吃和宣南文化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认可。

2006年,老北京传统小吃协会成功创建了北京西城区后海“九门小吃”。在这里。中外游客们足不出九门就能品尝到有16户百年老字号提供的小吃600余种。还可以欣赏到原汁原味儿的民间表演。当年家儿挨家儿。摊儿挨摊儿,叫卖嘈杂热闹的市井风光再现。

台湾名品城范文第3篇

九份体验

九份位于台北西北部,临基隆港。九份之所以叫九份,是因为当年山上只有九户人家,无论是谁下山,每次买东西都要告诉店家:九份。一人下山,都要买九份东西带回来,可见关系之亲密,九份由此得名。

九份因为金子而成为小镇。那里的金瓜石矿现在已经不再开采了,人们便在矿区原址建成了一个黄金博物馆,回顾黄金开采历史,体验上个世纪淘金者的生活。庞大黝黑生锈的机器,山坡上当年存放金子的小楼,日本厂长三毛菊次郎的故居,还有为当年的日本皇太子裕仁准备的行宫――太子宾馆,都在无声地讲述着这座金矿不同凡响的历史。

山上还有一处日本神社的遗址,据说神社是毁于一场大火,山上的樱花树也毁于那场大火。日本人走到哪里都要把樱花的种子带到哪里,生命的联想就真的那么重要吗?

中午时分,九份细细长长的步行街上人挤人,热闹非凡。伯仔鱼丸、金枝红糟素肉圆、赖阿婆芋圆,家家都说自己是正宗老店,户户门前都排长队。

历史的沉淀是一个从容的过程,就像酿酒,最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醇厚而回味无穷的文化。于是,九份就有了今天的魅力。

淡水夕照

淡水河孕育了北台湾。淡水小镇就在淡水河的入海口,当年这里是北台湾最重要的港口,茶叶、樟脑、硫磺等货物都是从这里转运到世界各地。在台湾有一个说法,“一个淡水镇,半部台湾史”。因此行走淡水探寻古迹,就如同在读台湾历史。

在淡水有着200多年历史的福佑宫里,光绪皇帝亲笔御书的“翌天昭佑”匾额仍高挂于庙堂之上;在淡水的炮台门额上,刘铭传亲题“北门锁钥”四个字,遒劲有力、威风凛凛。我们的淡水之行除了看夕阳外,还有三个地方要去,一是淡水最有名的“红毛城”,另外两个地方则是淡江大学和淡江中学。

“红毛城”的前身为圣多明哥城,1626年由西班牙人所建,后来被荷兰人占领,当时台湾老百姓称荷兰人为“红毛”,红毛城因此得名。经过荷兰人改扩建后的红毛城是座方形城堡,兼具军事防御、行政办公之用。今天的红毛城已经对外开放,成为淡水重要的观光点。

沿淡水河岸后面的山坡而上,我们进入淡江大学校园。淡江大学除了拥有古典的亭台楼阁外,校园内最引人注目的建筑就是海事博物馆了,海事博物馆是一栋占地2134平方米的船型建筑。海事博物馆的前身是“商船学馆”,是淡江大学专门培育航海轮机科技人才的摇篮。

我们继续行程,来到人文荟萃的淡江中学。淡江中学创办于1914年,原来是长老教会培养传教士的教会学校。校内景色优美,有淡水女学堂、马偕墓园、八角楼等,这些极具艺术价值与历史意义的建筑,默默地向人们展示着这所学校的人文精神。淡江中学最著名的八角楼建成于1925年,运用红砖、釉花砖与闽南瓦等台湾地域性的建材,建造出一个中西合璧的三合院建筑。因为周杰伦的《不能说的秘密》在淡江中学取景,一时间淡江中学也成为旅游热点。

夜幕降临的时候,我们前往淡水老街,老街的美食多不胜数,印象深刻的有凤尾蛤,蛤身色彩如凤凰羽毛;另一种美食叫阿给,是日文“油豆腐”的音译;淡水的名小吃还有铁蛋,是从闽南一带流传到台湾的美味。

夜色渐浓,路边长椅上坐着一对对情侣,欣赏着淡水河对岸星星点点的灯火;晚风轻柔拂面,路旁丁香花开,淡淡芬芳与路灯下老人寂寞的箫声相交融,让人流连。由此,我们也领略了淡水的另一种风情。

三峡故事

台北的三峡是个有故事的小镇,闻名遐迩的三峡老街是昔日繁华时代的商业街,至今仍完整保留着从前的原貌。三峡的故事要一步一驻足地看,还要锲而不舍地追问,最后当然是用心细细地品。

我们抵达三峡小镇的时候已是日落时分,各家店铺的灯渐次亮了起来。下车后,我们先去了蓝染吧。蓝染的染料是天然马蓝,它是把大青叶捣碎、浸泡后,加入石灰水和营养剂制成的,蓝液制成后就可以设计图案进行蓝染制作了。这里每年8月举办的蓝染节,吸引了许多艺术家和民众参与,盛况空前。

随后,我们去拜谒了长福岩清水祖师庙。清水祖师庙创建于清乾隆三十四年,历经三次重建。第一次因大地震原庙被毁,道光十三年重建。第二次因甲午战争失败,台湾割让给日本,人民起来反抗,日本人疯狂报复,作为反抗大本营的清水祖师庙被日军烧毁,直到光绪二十五年,获得第二次重建。1947年农历七月,清水祖师庙第三次重建开始,主持此次重建的是当地著名艺术家李梅树,他全身心投入到祖师庙的重建中,修复后的建筑雕刻之精美令人感叹,有人称祖师庙是“东方艺术殿堂”。

历经世纪沧桑的三峡老街,如今一幢幢相连的红砖拱廊建筑,加上巴洛克式立面牌楼,依然保留着昔日商业街区的风华。今日的老街更是访古爱好者眼中的宝地,街上经营的传统饮食、工艺品店、古老的家具等更为老街增添了一股浓浓的怀旧气息。老街每逢假日便人流如织,我们不经意地走进一家酸梅汤店,坐上两分钟忽然发现那个看起来再平常不过的店主竟然是位不凡的工笔画家,在国外获过奖还在台北市办过展览,小镇真是藏龙卧虎之地!

莺歌传奇

有台湾景德镇之称的莺歌镇,位于台北县境内。岛内居民喜欢举家出游,每逢假日,莺歌镇上便热闹非凡,老人们在这里可以怀旧,孩子们可学陶艺接受艺术熏陶,年轻人可品味小镇情调,似乎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兴奋点。

我们的第一站是陶艺博物馆,博物馆非常大,据说是全岛首座专以陶瓷为主题的博物馆,是为保存、记录、发扬台湾陶瓷文化,典藏展示陶艺品而建。馆舍设计颇具现代感,包括地上三层、地下两层,一楼介绍陶瓷发展史及古今制陶法,二楼以展示莺歌陶瓷为主体,三楼则是用于举办特展的地方。

首先吸引我们的是孩子们的制陶体验,家长们很有耐心地陪伴在孩子们身边,稚拙的陶艺作品便在这里诞生。另外,当日在这里举办的国际陶瓷艺术双年展也让我们的心灵备受冲击和震撼。时任台北县县长周锡伟说,莺歌的陶瓷已经从生活领域进入艺术领域了,更多的是艺术家独具个性的心灵独白。

台湾名品城范文第4篇

劈甘蔗

台湾有“东方蔗库”之称。“劈甘蔗”是春节期间一个精彩的传统节目。人们首先挑选几根挺直完好的甘蔗,把末梢、叶片和气根削去,并将其顶部削平,然后拈阄轮流比试。劈蔗人站在板凳或台阶上,左手扶正甘蔗,右手持刀平搁压住甘蔗断面,揣摩下刀的部位和时机。待到胸有成竹时,翻转刀口疾速朝蔗杆直劈下去。手艺好的,能把甘蔗自上而下劈成对称的两片。手艺一般的,也多多少少会劈出一定长度的蔗皮。如此轮番,直到劈完为止。通常由负者支付蔗钱,花钱也不多。

这一活动相传与海峡两岸同胞共同反抗外来侵略者有关。昔年郑成功率军后,给蔗农出主意:平时砍蔗多是横砍斜斩,够娴熟了,何不改变刀法来个竖劈?这既可娱乐又可训练手力、眼力、智力,战时还可以提高杀敌本领。流传开来,台湾人至今常常举行劈蔗这一健康有趣的节日活动。

攻炮城

春节,台湾一些商家或团体常常自设或赞助一种叫攻炮城的游戏,供民众娱乐。

炮城有方有圆,采用竹木、麻线、铅线等材料扎成的骨架,在四周环绕一串长长的鞭炮,糊上红纸,装饰得像古代的城垣,挂在空旷处的约三层楼高的杆子上。炮手需要将眼力、手力、智力、胆力结合,把城攻破。

攻炮城需要炮手点燃自己买来的各式各样的鞭炮,对准城垣抛掷,炸破红纸,引爆内里的鞭炮。有的鞭炮抛上去没挂住,又被接住重新抛上;有的鞭炮快把城垣炸完时,却会意外地出现夹壳哑炮。如果出手顺利,抛上的鞭炮火焰触发了城垣炮芯,霎时山崩一片,五颜六色的碎纸纷纷扬扬飘落下来。

攻炮城由来有此传说:明末,郑成功在闽南沿海一带操练水师,准备。过年时,部将洪旭想出妙策,订造大量鞭炮,扎成一个个炮城。然后鼓动官兵全心全意攻打,攻下者给予重赏。这一来既增添节日气氛,又让士兵锻炼抛掷、瞄准技巧,提高作战能力。后来,这一有益有趣的年俗游戏随郑成功军队传入台湾,数百年来盛行不衰。台湾学者连横在《雅言》中也有记叙。

拜天公

台湾同胞以农历正月初九日为天公即玉皇大帝的诞辰,俗称“天公生”,是春节的首个民间节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早拜天公几天,人们就开始备办供品,其中发粿必不可少,认为吃了发粿会大吉大发。有一首《年粿歌》唱道:“甜粿过年,发粿发钱,菜包包金,菜头粿(萝卜粿)吃点心。”

正月初九夜半,台湾人家在庭院中摆起八仙桌,摆上供品。开始的时间从初九子时(夜11点至次晨1点)到清早,鞭炮声通宵达旦。

拜天公有来历:明末清初的一年除夕,有大批日本海寇侵犯闽南,官兵和乡勇勇敢御敌,百姓则到甘蔗丛中避难。正月初九,官兵和乡勇击退日本海寇。劫后余生的闽南百姓认为这是天公助战取胜,从此便以正月初九为天公诞,准备了丰盛的供品来敬拜。后来,随着大批闽南人移民台湾,拜天公的节俗也进入台湾。

钻灯脚

元宵是一个“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灯节。连横《台湾通史》“岁时篇”记载:“(台湾)元宵之夕,自城市以及乡里,点灯结彩,大放烟火,竞演龙灯。士女出游,笙歌达旦。”

台湾从1990年起,每年在台北举办一次大型台湾灯会,蔚为壮观。届时,台北各寺庙也都举办各式各样、多彩多姿的花灯竞赛。自2001年起,台湾灯会改由台湾各地巡回举办。

台湾著名学者林再复在其《闽南人》一书中记述:“在一些著名庙宇,都挂满了花灯……妇女们有‘钻灯脚,生男胞’之习俗。”台湾方言“灯”与“丁”同音。台湾人习称底下为“脚”。元宵之夜,所有上一年结婚的新娘,无论已产育的或是怀孕的,都得重新打扮新娘妆,由婆婆或姑嫂妯娌领着,到各乡村祠堂灯下俯首穿行而过。乡亲们围观如潮涌至,为的是借机认识哪一家娶的是哪一位新娘,堪称“新娘团拜会”。

乞龟福

元宵节之夜,台湾民众习惯到寺庙向神灵“乞龟”。这是一项古老的年节祈福活动,也是从闽南传过去的。

台湾名品城范文第5篇

此次,由上海市社会经济文化交流协会、台湾财团法人实践家政教育文化基金会主办的《许文融台湾风物图卷暨近作展》,作为上海市2011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海峡两岸民间文化交流的重要活动之一,于4月23日开始隆重亮相于上海美术馆,5月3日结束。在当天的开幕仪式上,中国原副主席、台湾知名人士林澄枝专程前来,并称“台湾的风俗民情,你想看到的都能(在这幅画中)看得到”。

320米台湾风物图展出

此次的作品展,把许文融的作品分成三个方面展出,分别是台湾风物图、气韵系列以及雕塑作品。

就像上海市社会经济文化交流协会会长朱达人所说的:“320米的画,这个长度让人相当惊讶。”前来观赏的观众都对这幅长达320米,高达1.8米的水墨长卷流露出既惊讶又佩服的神色。说起为什么画这么长的画作,许文融谦虚地说只是一个偶然的想法,“无意中看到一本关于艺术的书,上面写了世界最长最大作品当时是一张油画,116米,后来有了个主意想画200米,设定画台湾,但一直画画完就有了300多米”。

那是1992年,时年29岁的许文融为作此画作,四次历游全岛,历时四年将台湾的山水风物尽现毫端,图画从“北台湾平溪十分瀑布”人手,以行走的模式,途经“台北市黎明的曙光”、“桃园县大溪慈湖”、“南投县日月潭”、“彰化县八卦山大佛”、“云林县北港朝天宫迎妈祖”、“嘉义县布袋的盐田”……最后以“人海”结束,既有宏观上的恢弘气势,又有微观上的神韵生动,四时之景、人物风俗毕现。许文融先生从《清明上河图》中汲取营养,又发挥特长以中西融合的激发创新,从自然景观,人文建设,民俗风貌三个方面画作,使这幅超长宣纸巨幅作图卷创造了吉尼斯之最,成为世界上最长的水墨中国画。

难怪著名的书画大师、书画鉴赏家陈佩秋先生在看了许文融先生的画作后不吝赞誉褒奖之词,她说:“现代山水画能画倒如此水平的,我见到过的也就是你许文融了。”

2007年荣誉主席连战把此画的缩制精品作为礼物赠与了总书记。此次画展则也具有重大意义,是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之际,也是沪台文化交流的一场重要活动。

水墨大师演绎中西合璧

许文融说:“此次的展出是一、二十次展出中从来没有的,这是最完整的一次。”除了320米长的台湾风物图外,此次的展出还包括近作气韵系列和雕塑作品。

其中的《上海黄金城》,是许文融去年游历世博会后特地为上海潜心创作的六米大水墨精品。他说:“我曾到过巴黎、纽约、旧金山等大城市,但我还是发现上海最美,而在上海我曾去过周庄、豫园等,但最后发现最能代表上海的还是繁华的都市。”该图以其特有的泼金山水技法,讴歌改革开放后上海的国际大都市风貌,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一一毕现,浦东浦西融为一体,这是送给上海人民的至尊厚礼。

近年的许文融教授一直进行着中国水墨画气韵系列的研究。气韵系列亦是许文融中西艺术结合的试验。那一幅幅看似抽象,实为气韵灵动色彩丰富的画作是许先生的内心独白。他说:“中国的文化是崇尚抽象的,中国的宗教、哲学一直强调用心去感知世界,因此中国最有资格引领世界抽象艺术的新潮流。中国画主张‘墨分五色’,在黑白世界中创造出其他色彩难以企及的效果正是水墨画广阔无比的创造前景。”

许文融先生有几件非常独到的艺术品是他从油画走向创新的水墨画,从平面到立体,从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中西融合的代表作:青铜和不锈钢雕塑。汉字书法的造型,不锈钢的材质,用以表现佛教经典《心经》和汉学古文《千字文》的内容,再配以现代高楼和青年人的形象元素,可谓传统和时尚风云际会,中西文化包容融合,形式与内容刚柔相济,体现了许文融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赤子情怀和对中西文化融会贯通的美学追求,令观者得到高层次的艺术享受。

许文融简介

台湾著名书画艺术家。1963年生于中国台湾彰化县大城乡。作品大多表现台湾风土,具地方色彩。现任教台湾艺术大学教授,为台湾省美展永久免审查画家、中部美术协会会员。北京大学客座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