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天祥

文天祥

文天祥范文第1篇

第二天,他的夫人欧阳氏到柴市处理后事。

此时小寒刚过,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文天祥双目紧闭,却颜面如生。欧阳夫人扑到丈夫的遗体上,呼天抢地,悲恸不已。

收殓文天祥的遗体时,她在衣带间发现了血染的绝笔《自赞》: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唯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

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这首《自赞》,总结了文天祥对人生价值的认识和追求,揭示了他对自己一生一死的评定和无憾。

1

关押文天祥的兵马司监狱,囚室宽仅八尺,门窗低矮狭窄,终日不见阳光。

入狱第二年的5月17日深夜,一场大雨把牢内变成了泽国,积水顷刻间漫过了床榻。文天祥只得起身在水中站着。黑暗中老鼠从墙根洞穴里逃出来,像鱼一样泼剌乱窜。他在水中站了一夜,天亮后,狱卒才过来开沟排水,积水宛似破塘决堤哗哗奔泻。

积水排走了,午后暑热升腾,蒸笼般的室内弥漫起污浊的水气、烂泥的土气、炎热的日气、柴灶的火气、腐仓的米气、腥臭的人气、厕所和死鼠的肮脏污秽之气。不要说在这里吃饭睡觉,就是跨进来一步都让人作呕。

这让他想到,在如此恶气充塞的环境里生活,不染上疾病才怪,而凭自己的虚弱之躯,却能泰然处之,安然无恙。

不仅如此,他自殿试对策时就犯颜直谏,抨击时弊,此后一路忠直为国,守正不阿。上书乞斩董宋臣,乞斩吕师孟,讥刺贾似道,因此受到权贵的打击压制,先后五次被罢官。自外族入侵奋起勤王后,又受到留梦炎等人的诬陷阻挠,遭到李庭芝的追杀和张世杰的排挤。至身陷敌营,备受和牢狱之苦。这期间还经历了镇江走脱,空坑兵溃,五坡岭被俘服毒自杀,目睹山宋亡海战,北上绝食与万里行役,家人被俘或死于战乱等种种磨难。

他自省非但没有丝毫的动摇,反倒抱定死节报国的信仰,大义凛然、岿然不动地挺立于天地之间。

这是为什么?文天祥自问,究竟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自己?

2

文天祥苦苦地上下求索,终于找到了答案。这就是《孟子・公孙丑上》说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自己的行为不是出于激昂的血气之勇与一朝之愤,而是这浩然之气,这天地间的正气,让自己抵御了七气的侵扰而避百病;正是这浩然之气,这天地间的正气,让自己战胜了在官场和国难中遭遇的重重噩运和磨难,保持了士大夫的气节。

悟出了这个道理,文天祥豪情激荡,灵感迸发。此时恰巧一道闪电甩出了一个贯顶霹雳。他翻身跃起,点亮油灯,抓笔蘸墨,奋笔疾书: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正气存在于天地之间,在大千世界乃是日月星辰与山川河岳的精气,在人身上即为充塞天地的“浩然正气”。一个人的浩然正气,在“皇路清夷”的治世,表现为刚正不阿,坚持直道,宁折不弯;在国难当头的乱世,则表现为生死不顾、忠贞不贰的凛然气节。

又是一道闪电伴着霹雷猛然推开暗夜擎天柱地。文天祥凝神片刻,迅又笔走龙蛇:

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

……

霹雳轰鸣,闪电炸驰。猛地煞住笔,文天祥犹感精神高爽,体内元气磅沛,澎湃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正气伟力。

今夜此诗,就是文天祥的那首震古烁今传诵不绝在中国精神文化史上璀璨夺目的《正气歌》!

《正气歌》词气磅礴,笔势遒劲,格调沉雄,真力弥漫地表达和礼赞了伟大的人格力量和崇高的精神品质,表达和礼赞了高尚的爱国情操和坚贞的民族气节,读之令人荡气回肠,击节叫绝!

5月中旬那场大雨过后,连续一个多月都是揭不开的穷阴。终于,在七月初二晚间,憋足了劲的老天又下了一场大暴雨。这场暴雨比上次还要厉害,牢内墙壁多处垮塌,地势低处积水成涝。文天祥的床铺在水上浮动,尽管如此,他依然躺在床上鼾睡到天亮。

文天祥抱定一个念头,一个企盼,就是行刑的刀斧及早砍到自己的脖子上,以一死殉节报国,以轰轰烈烈的死与敌酋做最后的一搏。

为此,他在1282年春天写了一首绝笔《自赞》。这是一首给自己的赞诗,他要在就义的那一天,让它借助生命永诀和热血喷洒的力量向世人宣示自己的心志。

3

转眼3年过去了。元廷对文天祥威逼利诱,动情喻理,软硬兼施用尽了各种办法,但他始终就像一块顽石,没有丝毫动摇的迹象。忽必烈仍不死心,决定亲自出马劝降,最后再作一次努力。

十二月初八,文天祥被召至宫内。到得殿堂,见到忽必烈,文天祥揖而不跪。这还了得,大殿两侧的侍卫厉声喝跪,文天祥仍是“长揖不拜”。几个侍卫呼地上来,按住文天祥的肢体,强制他下跪,并用金棍击伤他的双膝,他仍倔然而立。在他两膝间挺立着的是不屈的意志,是一个民族的尊严和气节!

忽必烈觉得没必要再为此纠缠下去,便让通事传话说:“如能改心易虑,以事亡宋者事我,当令汝中书省一处坐者。”

文天祥当然知道这是他最后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但他毅然决然地彻底关上了生的大门:“一死之外,无可为者!”

当晚回到兵马司监狱,文天祥深知大限已到,取出写好的绝笔《自赞》夹系在衣带间,和衣躺在床上。

第二天,大都城内戒备森严,一队兵士来到兵马司监狱,在四周布下警戒。监斩官带领行刑队和军乐队随后抵达。文天祥欣然对狱吏说:“吾事了矣!”

文天祥荷枷迈出牢房,上了囚车,走到街上。当年“体貌丰伟,美皙如玉,秀眉而长目,顾盼烨然”的他,已被折磨成一副白发疏落、苍老病弱的模样。但他仪态凛然,从容不迫,浑身上下都透射出士可杀不可辱的浩然正气,透射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

到达刑场,文天祥神情自若地问近旁观者,哪是南方?观者告之,文天祥即面南而拜。

等文天祥拜毕,宣谕使问他:“丞相今有甚言语?回奏尚可免死。”

文天祥断然道:“死则死尔,尚何言!”

文天祥范文第2篇

文天祥生活在一个汉民族危机阴影笼罩的时代。13世纪初,蒙古诸部在塞外强大起来,部落首领铁木真建立了蒙古汗国。几十年间,蒙古铁骑席卷欧亚,攻城略地,基本统一了欧亚大陆。次子窝阔台继位后,灭掉金国,随即挥鞭南指,进军南宋。从西元1235-1279年,南宋顽抗了40多年,直至君臣军民蹈海殉天下。文天祥的一生,与这场壮烈的民族存亡抗击战争相始终。他是一个永远被载入历史的爱国将领和著名诗人。

状元及第

文天祥的父亲文仪,酷爱读书,经常一盏孤灯,通宵苦读。他的学问却十分渊博,对经史诸子百家无不精研,甚至天文、地理、中医、占卜之书也广泛涉猎。著有《宝藏》三十卷,《随意录》二十卷。文天祥文辞出众,父亲文仪的教育实在居功至伟。

宝祐四年(1256),文天祥到京师临安(今浙江杭州)参加科举考试。被取为一甲第一名。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文天祥上京赴考,殿试时,考官把他的卷子列为第七名,理宗亲临集英殿阅读考生的卷子,把文天祥的卷子提为第一名。当时参与复审的著名学者王应麟在旁称赞道:“这份卷子,议论卓绝,合乎古圣先贤之大道。文中表现出忠君爱国之心,坚如铁石。我为陛下得到这样的人才致贺!”

开庆元年(阳历1259年),蒙古人向南宋发动大规模的入侵战争。消息传到临安,朝野震动。文天祥遂向皇帝上书,建议改革政治、扩充兵力、抗蒙救国。可惜理宗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景定四年(1263),文天祥到曾被蒙古人蹂躏的瑞州任职。他实行宽惠政策,尽力安抚百姓,恢复地方秩序。瑞州在文天祥治理下,百废俱兴。但不久因得罪权臣贾似道被免去了所有职务。

咸淳十年(1274),文天祥被委任为赣州(今江西境内)知州。他主张对人民少用刑罚,多用义理,所属10个县的人民对他非常爱戴,加以这年风调雨顺,稻谷丰收,出现了短暂的安乐景象。但不到一年,蒙古大举南侵,南宋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文天祥结束了15年的宦海浮沉,踏上戎马征途。

戎马征途

咸淳十年(1274)七月,度宗病死。赵显继位,即宋恭帝。九月,二十万蒙古铁骑由丞相伯颜统领,分两路进攻南宋。淮西制置使夏贵不战而逃。十二月,鄂州失守,都统程鹏飞归降。各地宋军将官在铁骑压境时纷纷叛变,黄州、蕲州(今湖北蕲春南)、江州(今江西九江)、德安(今湖北安陆)、六安等地相继失陷,南宋兵败如山倒。

理宗的妻子,皇太后谢道清下了一道《哀痛诏》,述说继君年幼,自己年迈,民生疾苦,国家艰危,希望各地文臣武将、豪杰义士,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然而各地将官大都观望不前。只有文天祥和张世杰两人响应《哀痛诏》,召集兵马,起兵勤王。

德祐元年(1275)正月,文天祥接到小朝廷专旨,命他“疾速起发勤王义士,前赴行在(行在:指皇帝离京寄居之处)”。文天祥奉读诏书,痛哭流涕,立即榜文,征募义勇之士,同时筹集粮饷。在文天祥的感召下,一支以农民为主、知识分子为辅的爱国义军在极短时间内组成,总数达三万人以上。起兵勤王在文天祥的生活中揭开了新的一页。德祐元年(洋历1275年)八月,文天祥的部队到达临安,一路秋毫无犯,声望大增。

十月,常州(今江苏常州)告急,朝廷命文天祥率军保卫平江,又派张全率两千兵增援常州。但张全卑鄙自私,当文天祥派去的三位将领与蒙元苦战时,隔岸观火,坐视不救,在战斗中又乘夜逃跑,陷义军于孤立无援之地,遂使战斗失利。

蒙古铁骑攻破常州、平江后,临安危急。丞相陈宜中加紧策划议降,太皇太后也准备“奉表(降书)称臣”、“乞存境土”、“封为小国”。张世杰对朝廷绝望,转到南方招兵,以图东山再起。文天祥的救国方略得不到支持,也想离开临安回江西继续顽抗。兵临城下,左丞相留梦炎、右丞相陈宜中先后逃走,小朝廷乱成一团。

出生入死

德祐二年(洋历1276年)正月,蒙古铁骑三路兵马围困临安,城内城外,宋朝将官降的降、逃的逃。太皇太后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收拾残局。文天祥见事已至此,不可推辞,答应出使蒙元大营,以便一窥虚实,见机行事。文天祥以堂堂然的态度和蒙古交涉,却被蒙古统帅伯颜扣留。太皇太后失去文天祥后,更无人可以依靠,终于向蒙古投降。

文天祥虽然被拘禁,但不甘心失败,又不肯归顺。蒙元决定把他送往元大都。船到镇江(今江苏镇江) 靠岸,文天祥等十二人趁机逃走。

文天祥一行人到达真州(今江苏仪征市,即扬州市西南)后,受到真州军民的热情欢迎。守将苗再成认为,以文天祥的丞相、枢密使身份作号召,江淮合力,不难挽回大局。不料淮东制置使李庭芝中了敌人的反间计,以为文天祥已投降蒙古,到真州来攻城,要苗再成杀掉他。苗再成不忍,但上司的命令又不能置之不理,只好把文天祥暗地送到城外放走。

从真州到通州,文天祥一路颠沛流离,饥寒交迫。随从的人逃的逃、死的死,十二人只剩下六个。他们沿途多次遭遇蒙古军,九死一生,最后终于到达通州。

文天祥在通州听说益王、广王在永嘉(今浙江温州)建立了元帅府,号召各地义兵勇士继续抗蒙,就马上决定投奔二王。德祐二年(1276)闰三月,他扬帆入海,回到南宋统治的地方。他计划在闽、广重举义旗,团结各方义兵,统一部署,复兴南宋。

兵败被俘

德祐二年(1276)五月初一,益王在福州登位,是为端宗。文天祥担任枢密使兼都督诸路军马。七月,文天祥在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开督府,福建、广东、江西的许多文臣武将、地方名士、勤王军旧部纷纷前来投效,文天祥又派人到各地招兵筹饷,很快组成了一支督府军,规模、声势都比去年的江西勤王军大得多。但是,朝中大臣不能同心同德对付敌人,成为抗蒙事行动的一大障碍。

德祐二年十月,朝廷命文天祥出兵汀州(今福建长汀),不幸战斗失利。在蒙元的攻击下,南剑州也落入敌手,行都福安(即福州)失去屏障。丞相陈宜中、枢密副使张世杰紧急护送端宗和卫王登舟入海,以避兵锋。福安府随即陷落,南宋从此成为海上的流亡政府。

景炎二年(1277)初,蒙元进逼汀州,文天祥退却到广东梅州(今广东梅州)。经过整顿,五月间又从梅州出发,打响了收复江西的战役。在文天祥的领导下,江西的抗元军事行动进行得如火如荼。文天祥统一部署,挥师席卷赣南,收复了大片土地。

景炎二年八月,蒙古铁骑发起大规模的进攻。督府军由于没有作战经验和严格训练,战斗力不强,在铁骑猛烈的冲击下,惨淡收场。文天祥带兵入粤,在潮州、惠州一带继续抗蒙。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二十日,文天祥不幸在五坡岭被一支偷袭的蒙古铁骑俘获。他吞药自尽,但因药力失效,未能殉国。

过零丁洋

蒙元的元帅汉奸张弘范率水陆两路军队直下广东,要彻底消灭南宋流亡政府。文天祥被他们用战船押解到珠江口外的伶仃洋(今属广东省)。张弘范派人请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当然坚拒写招降书,但写了一首七言律诗,表明自己的心迹。

这首诗就是留芳千古的《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诗。其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尚品格,成为千百年来汉族人的楷模。这句千古传诵的名言,是诗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全诗格调沉郁悲壮,浩然正气贯长虹,确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民族主义诗篇。

在蒙元的猛烈攻势下,南宋流亡政府窜逃到秀山(今广东东莞虎门的虎头山)。十一岁的端宗惊悸成疾,在州(今广东湛江市)病逝。张世杰、陆秀夫立八岁的卫王继位,又把行朝迁到新会县南面大海中的山。祥兴二年(1279)二月初六日,宋军视死如归,对蒙古舰队在海面上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海战,最后张世杰统领的宋军战败,陆秀夫背负幼年皇帝蹈海殉国。

慷慨就义

崖山战役后,文天祥被俘并押到广州。再次拒绝了蒙元对他的招降之后,被押赴元大都。文天祥从至元十六年(1279)十月抵达大都到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公元1283年1月9日)被杀,一共被囚禁了三年两个月。这段期间,元千方百计地对文天祥劝降、逼降、诱降,参与劝降的人物之多、威逼利诱的手段之毒、许诺的条件之优厚、等待的时间之长久,都超过了其它的宋臣。甚至连忽必烈大汗亲自劝降都未能说服他。因此文天祥经受的考验之严峻,其意志之坚定,是罕见的。

至元十九年(1282)十二月初九,是文天祥就义的日子。这一天,兵马司监狱内外,布满了全副武装的卫兵,戒备森严。上万市民听到文天祥就义的消息,就聚集在街道两旁。从监狱到刑场,文天祥走得神态自若,举止安详。行刑前,文天祥问明了方向,随即向着南方拜了几拜。监斩官问:“丞相有什么话要说?回奏尚可免死。”文天祥不再说话,从容就义,终年四十七岁。

文天祥殉难后,汉族人民以各种方式纪念他。公元1323年,在文天祥家乡吉州的郡学里,他的遗像挂在先贤堂,与欧阳修、杨邦乂、胡铨等并列祭祀。公元1376年,北京教忠坊建立了“文丞相祠”,后来,他的家乡吉州庐陵也建立了“文丞相忠烈祠”。文天祥的文集、传记在民间流传很广,历久不衰,激励着民族的正气。

历程评述:

文天祥范文第3篇

1、青春岂不惜,行乐非所欲。

2、宿雁半江画,寒蛩四壁诗。

3、高山流水,非知音不能听。

4、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5、壮心欲填海,苦胆为忧天。

6、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7、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8、男儿千年志,吾生未有涯。

9、肌玉暗消衣带缓,泪珠斜透花钿侧。

10、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

11、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12、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13、燕子楼中,又挨过、几番秋色?相思处、青年如梦,乘鸾仙阙。

14、铜雀春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

文天祥范文第4篇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

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丞相,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还说什么鬼话!”

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义了,给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

四年级:小茉莉

文天祥范文第5篇

铁马冰河,锣鼓喧扬,中华民族历经了多少沧桑?时光匆匆,念念不忘的,激励我们的,还是那句被后人诵读了无数遍的诗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生亦何欢,死亦何惧?近族英雄文天祥被俘后,曾做了三年土牢,这是怎样一段时光啊,而他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女,却多次严辞拒绝了仇敌的劝告。当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告他投降时,他只有一句话,从来只有一句话:“唯有以死为国效力,我毫无所求!”

文天祥的一生画上了一个句号,或许他的肉体不在了,而他却留给了世人一个完整的叹号,他的灵魂萦绕在千千万万爱国子民的心中,从不消失!

是啊,从不消失。

当镜头转移到几百年前,那个喊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岳飞,也是给予我们满腔热血,喊起爱国的口号。

当母亲一笔一划的在年幼的岳飞背上刻下“精忠报国”四个字时,小小的岳飞就懂得自己的使命。当命运把他逼向绝路时,他也懂得,怎样精忠报国……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岳飞生在乱世,在爱与恨中成长,不惜一切代价收拾山河,在一腔爱国之心中,澎湃成长,勇往直前!

狼烟起江山北望

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

心似黄河水茫茫

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

恨欲狂长刀所向

多少手足忠魂埋骨他乡

何惜百死报家国

忍叹息更无语血泪满眶

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岳飞的“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究竟激励了多少沉睡的双眼?而90后的我们,追求的已经不是这样的一种精神,花花绿绿的shopping,热热闹闹的party。是不是在世俗的熏陶中,我们淡忘了血与泪的历史?幸福的生活是否让我们忘记了祖国的伤痛?

飞翔的白鸽告诉我们已经远离了战争,而下一个迎来的将是更加可怕的精神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