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控制与决策

控制与决策

控制与决策

控制与决策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税收; 风险; 经营; 决策; 控制

目前大部分企业存在一个误区――税是财务的事。正是这种观念影响到企业依法纳税,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税收风险。本文就企业经营决策的管理与风险控制谈谈个人的一点看法。

一、目前企业存在的税收风险

企业存在税收风险主要有三大环节:一是企业负责人决策产生的税收风险;二是业务部门做业务产生的税收风险;三是财务核算与交税产生的风险。

(一)企业负责人决策产生的风险

企业负责人普遍认为:没有经营收入公司怎么生存?所以,他们都把主要精力放到经营上,税的问题,交给财务来解决,造成企业在经营决策时可能随时带来大量的税收风险。

(二)业务部门做业务所产生的税收风险

合同决定业务过程,业务过程产生税,合同是产生税的根源。只有加强业务过程的税收管理,才能真正规避税收风险。目前企业普遍没有从根本上重视业务部门的税收问题,从企业负责人到每一名员工,大家都认为,业务部门的主要工作是搞好经营,为公司创收,但却不知道在创收过程中不当的业务操作可能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税收风险。

(三)财务核算与缴税产生的税收风险

企业财务部门的主要职能是监督作用,通过财务分析来发现业务部门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帮助企业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以达到控制和规范的目的,使企业能更好地利用资金,有效地控制费用、避免损失,规避风险。财务部门可以监督业务部门,那么谁来监督财务部门,有没有企业领导知道财务账是否做得准确、合法?这也是很多企业面临的问题。很多企业就因为财务的疏忽,或业务素质低下导致企业多缴税。

例1,某房地产公司拟成立一个酒店公司,作为其全资子公司。建酒店需买地,由谁为主体购买地,有以下两种操作方法:

1.由房地产公司购买建成酒店后再作为投资成立酒店子公司,或直接将土地作为投资成立酒店子公司。房地产公司购买地建成酒店或直接将土地再作为投资成立酒店子公司,这种模式在税法上要视同销售来处理,要缴纳土地增值税、契税、营业税及附加等,税额巨大。

2.先成立酒店公司,以现金投入酒店公司,再由酒店公司投资购地兴建。

这种模式,不需要交任何税金。

以上两种模式比较,虽然投入资金相同,但第2种模式显然比第一种模式节约了大额税金。

二、企业税收管理中的误区

由于企业存在税是财务部门的事的误区,业务部门只负责创造收入,只要是能给企业带来收入,合同可以随意签,税收问题应该财务来处理。殊不知“合同决定业务过程,业务过程产生税,只有加强业务过程的税收管理,才能真正规避税收风险。”业务部门是产生税的根源,税怎么交不能看账怎么做,而要看业务怎么做,如果业务部门不按照税法的规定去做业务、签合同,或不利用税收政策来规避纳税风险,等出了问题或产生了税收结果之后,让财务来解决、来处理,这只能是事后的过程,财务只能通过账来掩盖前面的业务过程,以达到少交税的目的,这就形成偷、逃税款,产生税收风险。

三、企业如何管理与控制经营决策中产生的税收风险

税是业务过程产生的,是财务部门缴纳的,但是税收产生的主要根源在经营决策。公司要发展,风险要规避,必须加强内部的税收管理,制定一些相应的管理措施来约束各种经营行为,使之符合税法的规定。

(一)经营决策程序中须有财务部门的参与

企业在作出经营决策时,除了考虑经营收入外,还应该考虑决策所产生的税收影响,就如很多企业为了规避经营风险,聘请法律顾问一样,企业在经营决策中对于税收风险的规避,也应咨询顾问,财务部门就是这样一个角色。如果在重大经营决策上财务部门不能解决,则可咨询一些中介机构,或聘请税务顾问,将税务风险控制在事前。

(二)公司业务合同会签程序应有财务部门的参与

业务部门在签订业务合同时,应让财务部门进行审核会签。很多企业在合同签订时,没有财务部门的参与,合同签订完后财务部门才知道这笔业务,此时税务风险已成既成事实,只能“亡羊补牢”,有时甚至完全无法补救。所以在合同会签审核程序中应有财务部门的参与。

(三)建立监督体系,加强对财务部门的监管

在税收风险管理中,财务部门可以监管业务部门,但财务部门因做账带来的风险由谁来监管?企业应建立内部审计监督机制,成立审计、监察部门,财务部门监管业务部门,审计、监察机构监管财务部门,公司领导监管审计、监察机构,形成层级风险管理体系。必要时,可聘请外部专门机构对财务部门进行检查、审计。

(四)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

培训的价值,不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淹的危机处理技巧,而是“上兵伐谋”的战略思维,所以培训工作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意义重大。

控制与决策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医院 内部控制 问题 思考决策

中图分类号:F2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3-228-02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医院为适应医疗市场竞争和自身发展的需要,特别重视内部控制建设,把加强医院内部控制作为提高医院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本文就医院内部控制含义和作用、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内部控制的思考进行阐述,以期引起医院各级领导对内部控制的重视。

一、医院内部控制含义与作用

医院内部控制是指医院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相关规章制度,对医疗业务活动和各部门的经济业务以及会计工作所实施的经济监督,利用正确的会计信息,全面、综合地控制、协调和监督,以达到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提升医院社会效益的目的。一般认为,医院内部控制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完整。

2.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部门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促进医院廉政建设的发展。

3.漏洞的堵塞,消除隐患,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的行为,保护单位资产安全、完整。

4.提升医院经营管理水平,确保医院经营管理活动有序进行,协调发展。

二、医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医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因不同的医院而异,通常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医院领导班子认识的差异。医院领导班子特别是院长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存在差异,医院控制制度不健全,业务不规范,缺乏紧迫感。有的医院领导只重形式,内部控制制度只停留在形式上,关键制度的执行环节常常被忽视,从而使制度的作用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也有领导认为加强医院的内部控制,会影响到部门的办事效率,因此没有对执行情况进行严格的评价和监督,使内部控制成为摆设。此外,缺少正常性的会计监督,有的医院直接由院长管财务,由院长一支笔审批,使监督机制成为摆设。内部控制职责操作意识不强,缺乏精通业务人才{1}{2}。

2.内部控制制度欠完善。部分中小型医院直接用财务制度替代内部控制制度,对内部控制问题的处理随意性很大,或凭经验和惯例办事,业务流程控制简单。有些医院虽有内部控制制度,但没有认真地执行,执行效果没有严格监督,出现违章不究,有章不循,内部控制制度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仅流于形式。有的医院内部控制制度不能与时俱进,只是针对经常重复发生的业务设置,特别是对那些偏离重要性、全面性、适应性,制衡性、成本效益性五项原则的旧制度,没有针对医院的各个环节和部门制定出相应规章制度,不进行及时有效的完善和更新,缺乏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使内部控制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有些医院缺乏应有的风险控制意识,成本核算仅停留在科室,尚未建立完善的考核指标体系、分析评价体系和信息反馈体系。还有些医院预算落实的使命和目标的桥梁作用无充分体现, 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与之相配套的组织架构有问题,预算的编制方法落后,执行力度不够,监督不到位,考核机制缺失,使得预算管理流于形式。{3}{4}{5}

3.医院文化建设滞后。医院领导层只重视医护人员医疗业务和规范学习,放松了对员工的职业道德价值观、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营造医院文化氛围明显滞后。并出现岗位设置重置,工作效率低,人浮于事,出现问题时相互推诿,回扣泛滥,医务人员服务意识和质量差。甚至出现一些部门损公肥私,私自乱收费,使国有资产管理松散,经常出现“跑、冒、滴、漏”现象。

三、强化医院内部控制的思考决策

一流医院离不开一流的内控管理制度,在建立医院内部控制制度时,需将各项业务活动的控制点与医院的实际特点相结合,强化内部控制的重要控制点,从而使控制成本达到合理、并取得最佳效果,减轻患者的负担。因此必须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完善,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重视堵风险漏洞,建立内部控制的规章制度。依据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医院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完善内部制度,健全财产管理制度,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医院要按照《医院会计制度》建立会计账簿,保障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完整性,建立起原始凭证传递程序,明确有关人员的责任。各项会计事务按规定的程序办理,做好会计核算,各类凭证手续齐备,内容完整,符合规定。

医疗行业是一项富含技术、难度较大的行业,医院的管理不能仅以医院的经济利益为导向,应重视医院的文化和社会价值观。临床诊断、检查、用药、手术、护理、沟通与交流等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差错或纠纷,因此,医疗机构内部控制是医疗风险控制重点。

为防范医疗风险,医院在各个环节建立多维度防范体系,以预防为主、查处为辅,明确各环节的操作规则和程序,制定好相应的制度,保证医疗业务活动正常有序进行,最大程度地避免失误和差错的发生。在医疗过程中严格执行各项核心制度如首诊医师负责制度、会诊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手术分级分类管理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值班与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与管理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由于药品和耗材的特殊性,医院应制定医用耗材管理办法、药品质量管理制度等。严格执行药品集中招标结果,集中招标按照质量优先、价格合理的原则,制定详细的药物质量评价标准,医用耗材需网上集中采购机制,让医用耗材供应商和医院在平台上阳光操作,集中交易,由政府负责定规则和监管。

2.在细节上对现金流进行管理。在医院日门诊量多时,每天的现金流达到数十万元或更多。医院收入管理的重点是关注收费业务,保证每笔收费业务的准确性和全院收入的完整性。收费结算业务要由彼此独立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人员进行相互牵制。加强退费管理,设置好岗位,使退费业务经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岗位,在信息系统中设置医生退费申请和医技科室同意退费确认的功能,使退费不仅需要收费人员操作,还须有开医嘱的医生和医技人员的审批,并注明日期和退费原因。

3.构建缺陷报告制度。建立起严格的内部报告制度,有效地防范医疗风险,实行非惩罚性的强制报告制度,鼓励当事科室或个人及时上报不良事件和内控缺陷。应及时进行组织专人调查差错发生的过程、分析产生差错原因,对问题进行归类,对风险进行总结,及时修改和完善原有的内部控制制度,优化管理体系和操作流程,最大程度地规避风险。

互联网盛行时代,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等得到广泛运用,信息化是t院内部控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如很多诊疗活动都在医院信息系统中进行。因此要特别重视管理信息系统的权限,杜绝一切可能出现的错误医嘱和检验报告结果以及被随意修改的病历等{6}。

[基金项目:广东省卫生经济学会2016年重大课题子课题(编号:2016-WJZ1-07)]

注释:

{1}李雄平,学习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思考.经济师,2013,(07)

{2}谢海峰.公立医院审计报道与内部控制分析.现代经济信息,2015(2)

{3}储长应.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建设.经济师,2011(8)

{4}余华英,屈晓玲.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现状与对策.医学与社会,2015(11)

{5}丁悦.内部控制在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5)

{6}陈宏.对信息化管理医院账务内部控制的研究.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3)

控制与决策范文第3篇

绪言:

众所周知,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的造价控制是由投资决策、设计、施工、竣工等4阶段组成的全过程造价控制。但在这全过程各个阶段中,最重要的是前期的投资决策阶段和中期的设计阶段。因前期的正确投资决策是直接影本文由收集整理响着建筑工程项目总造价是否合理性,节约投资的可能性最大。而建筑工程中的设计阶段是体现了事前控制的思想,可使工程造价控制构成更合理、控制过程更主动。 建筑工程项目的人力、财力大量投入一般是始于投资决策和设计阶段。因此,本文分析了在投资决策和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的意义和作用,探讨与之对应的策略与方法。

1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1.1 建筑工程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存在的问题

确定建筑工程项目的合理造价控制前提就是投资决策这一过程是否正确。是直接关系

的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成败,也关系的工程造价的高低及投资效果的好坏。据有关资料表明,在建筑工程建设各大阶段中,投资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程度最高,即达到8o%~9o%。因此,正确的投资决策是合理确定控制工程造价的前提。但在目前我国工程项目起草建议书中,一般是由建设单位提出功能要求,内容相当简单,没有很好的从经济方面考虑。并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对投资决策编制缺乏可行性研究报告,没有正确的投资估算,造成本阶段的工程造价不明确或过高。再者是由工程量不明确,没有专业的投资预算人员和造价控制的技术人员,而且对投资预算环节流程和方案没有很好的认真研究和论证。

1.2 建筑工程项目设计阶段存在的问题

工程项目的设计阶段是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的重点。在全阶段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有关资料表明,如设计费用只要占到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费用的1% ,但这只有1%的费用却对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很大却达到75%以上。然而,长期以来建设单位普遍忽视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而把管理的主要精力放在工程的实施阶段,对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重视不够,却容易造成不必要的失误和浪费。再者只注重设计产值的完成量,而忽略设计产品的经济性。

2 完善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几点建议

2.1 完善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程序

2.1.1投资决策造价人员首先必须要运用科学的预算方法,并根据收集的相关资料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和计算,如要全面做好前期的投资预测和估算,确保收集的资料或数据,详实、准确、可靠。如工程所在地的建设状况、地质情况、主要材料及设备的价格资料以及现有已建类似工程资料。并规范工程项目投资准则、加强认真做好与建设项目有关的产品和服务方面的市场研究,掌握大量的统计数据和信息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论证投资决策项目是否正确、加强投资预算质量。提高投资经济效益。且在建筑工程前期计划中须要做好全方面、全方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以价值经济效益来评价工程的造价是否合理。如达不到经济效益标准的工程项目不予立项,重视项目前期工作的超前性。通过投资科学管理,提高投资经济运行质量,以保证在投资决策的工程造价是合理的、正确的。

2.1.2做好投资决策项目经济评价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

据有关资料表明,在建筑工程项目前期在方案优化过程中,优化方案包括一切工艺技术方案、工程方案、环境方案等优劣。能节约投资为80%左右,所以要实现真正有效的工程造价合理,节约经济投资费用,就应该把项目重点放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工作上。合理控制工程项目的生产规模。并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调研、预测、研究、计算和论证。通过经济评价项目可行性研究基础上,进行比较、论证、选择最优方案。使投资决策获得最佳经济利益化。

2.2完善项目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工程项目设计是影响和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环节。也是是工程建设的灵魂,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纽带。只要工程项目一经决策确定后,设计就成了工程建设和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所以设计阶段也是在技术和经济上对拟建项目的实施进行全面安排的阶段。对于拟建项目的工程质量、建设周期、工程造价以及在建成后能否获得较好的经济效果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可见,要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就要抓住设计这个关键阶段,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2.1优化设计方案。

要求设计人员必须牢固树立经济意识,克服重技术轻经济的思想,优化设计方案是设计阶段的重要步骤,是控制造价的一种有效方法。其目的是论证拟采用的方案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使用上安全。在选定设计方案时采取设计招投标制或设计方案竞选的方式确定设计方案。这样设计单位相互竞争,有利于集思广义,吸取多种方案的优点,确定最佳方案,有利于控制造价。

2.2.2主动要求控制,推行限额设计。

实行有效的限额设计,并按照批准可行性报告及投资估算控制设计,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各专业按分配的投资限额进行设计,保证总投资不被突破。它包含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精以设计和保证科学的内容,变“画了算“为“算着画”,增强设计人员的造价意识,从而克服“三超”现象。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造成这种“三超”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实行限额设计。限额设计是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手段。限额设计是按上一阶段批准的投资(或造价)控制下一阶段的设计,而且在设计中以控制工程量为主要内容,抓住控制工程造价的核心,从而达到克服“三超”的目的。

2.2.3运用价值工程原理,加强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价值工程是以提高价值目标和建设单位要求为重点,以功能分析为核心,以集体智慧为依托,以创造精神为支柱,以系统观点为指针,技术分析与经济分析相结合,通过对产品的功能分析,使之以较低的总成本,可靠地实现产品的必要功能,从而提高产品价值的一套科学的技术经济方法。因此,应用价值工程进行设计方案优化,就是如何将工程项目的功能要求与投资有机结合起来,力求提高成本与功能的比值,获得最佳的设计方案。所以,通过价值工程进行设计方案选择,有利于优化设计、节约投资,实现建设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佳结合。

2.2.4推行设计监理制度。

从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开始进行监理,可以减少设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缺陷与失误,提高设计质量,有效控制造价。设计阶段的控制造价是工程价格管理的重点,真正实施以上几个方面措施,增强建设项目的计划性、预见性、监督性,对造价控制一定会大有裨益。通过对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从源头上遏制建筑行业内部腐败,控制“自由裁量权”,减少寻租机会,从而规范建筑市场,降低工程的造价,提高工程的质量。

2.2.5推广实行标准设计

应加强设计标准的制定和应用,推广实行标准设计。因为设计标准是国家的重要技术规范,是进行工程建设勘察、设计、施工及验收的重要依据,是进行工程建设技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项目造价控制密切相关。其标准设计是按规定程序经国家或省市、批准的,是按通用性编制的,是结构、构件等整套技术文件图纸,可供重复使用,既优质又经济。采用标准设计能较好地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便于工业化生产。因此推广标准化设计不仅可以降低造价,还能缩短工期。

控制与决策范文第4篇

关键词:造价控制 对策措施

引言:随着商业办公用房的蓬勃发展,社会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亦纷纷采取租赁或购买的方式取得办公地点。而商业办公用房无论是出租还是销售,通常均为无坯房②(②注:据盖洛普咨询有限公司2007年9月的《办公用房客户需求研究》报告,在北京地区,89%的被访公司采用的是租赁的形式,11%对办公用房拥有所有权;在购买/租赁办公用房时,72%的房屋是毛坯房,28%是精装修房。),对办公用房的装修就成了各单位一项非常大的投资支出。如何做好装修工程的造价控制工作,使有限的投资达到理想的效果,成为各投资者所关心的问题。装修工程的造价控制工作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包括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结算阶段及运营阶段。国内外研究分析证明,各个阶段的工作对整个工程造价的影响分别为:投资决策阶段75%~95%;设计阶段35%~75%;施工阶段5%~35%;竣工结算阶段0~5%③(③注:摘自《招标采购专业务实》,主编:刘慧,中国计划出版社)。因此,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工作,是全过程控制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本文试就对此两阶段的造价控制工作进行分析,提出其中的难点和可行的对策措施。

一、决策阶段造价控制难点及对策分析

决策阶段造价控制工作是整个工程造价控制的重点工作,是各阶段工作的源头,这一阶段所耗投资约占总投资额的0.5%~3%,但能有效提高项目的投资效益。因此,应引起投资决策者的高度重视。

难点1:办公场所选择决策

市场上可供选择的办公场所肯定不止一处,如何选择才能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投资最少?

对策1:进行多方案比较,运用价值工程理论,对各备选方案的功能和成本进行比较,选择价值最高的方案。价值工程的公式为:

V(价值)=F(功能)/C(成本)

对策2:积极参与开发商的招商工作。此法对于大面积或整幢租赁或购买的用房单位最为有效,可以在建筑设计阶段就提出对设计的要求,避免了日后需要进行拆改所造成的浪费。

难点2:投资额决策

投资额决策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整个工程造价控制工作的成败。要做到既不高估冒算,又不少算漏算,对投资者来说,是颇为头痛的事情。笔者经常遇到施工图预算完成后,结果超出投资者预期,需要修改图纸及预算,不但打乱了工程前期工作的进度计划,还可能导致设计单位和预算编制单位向建设单位提出索赔,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投资额决策失误或根本未进行决策。

对策:委托专业咨询公司编制投资估算并进行多方案比较决策。

之所以要委托专业咨询公司,是因为专业咨询公司通常都有相关类似项目的历史数据库和相应的工作经验,能为委托方的正确决策提供相关的数据支持,而这些通常又是委托单位所缺乏的。

总之,决策阶段主要解决好了选定场所和确定造价控制目标两大问题,就能使投资者对未来办公场所的功能配置、装修档次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也为后续的限额设计提供了基础资料。

二、设计阶段造价控制难点及对策分析

设计阶段通常分为初步设计(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大型复杂工程可能还有扩大初步设计阶段或曰技术设计阶段(在初步设计与施工图设计之间),对应的造价控制工作有初步设计阶段的概算编制与审查,扩大初步设计阶段的修正概算编制与审查及施工图设计阶段的预算编制与审查。设计阶段应切实推行限额设计原则,严格以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概算或修正概算,以初步设计概算或修正概算控制施工图预算。但是,上述工作都做好了,结果也满足要求了,是否就意味着造价控制达到要求了呢?事实往往并非如此。

难点1:施工图设计满足使用功能要求吗?

从笔者多年从事装饰工程现场监理工作的情况总结出,施工图未能满足使用功能要求是导致产生变更的主要因素,此类变更极易造成造价失控。究其原因,建设单位(或使用单位)的使用者们大都不懂看施工图(毕竟非工程技术人员,施工图对其来说无异于天书),仅靠有限的效果图,根本无法让其全面了解其使用要求是否在施工图中得到了充分满足。

对策:设计阶段引入工程咨询公司(实力较强的监理公司、造价咨询公司均能胜任),工程咨询公司能很好地起到建设单位(使用单位)与设计单位之间的桥梁作用。通过设计阶段的多次协调会,让工程咨询人员和设计人员充分了解(理解)建设单位(使用单位)的使用功能要求,从而使工程咨询人员能很好地监督施工图的设计,使施工图设计能充分满足使用方的使用功能要求。

难点2:现场条件能满足按施工图施工吗?

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发现现场条件无法满足按图施工,其结果必然是设计变更,造成工期延误和费用增加。所以说,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属于事前控制工作,能起到事半功倍,花少钱办大事的效果。

最典型的例子:天花标高无法满足设计要求。

造成此问题的原因:

1、设计人员未复查结构图,想当然进行设计。如某会议室层高3.3m,想当然认为天花最低处设为2.4m应无问题,殊不知中间主梁梁高0.8m,剩余的100mm空间根本无法让风管通过。更有甚者是实际梁底标高低于设计天花标高而不知。

2、设计单位各专业设计人员未能充分协调,致使天花内空间不足于布置管线。

产生此问题,一般造成以下2种结果:

1、建设单位接受在不改变天花造型的情况下降低天花标高,例如,一般办公室原设计天花最低处的标高为2.6m,因为天花内管线和结构梁的限制无法达到,最后降低为2.4m,基本不影响使用功能。其结果很可能是因墙面面积减少导致建设单位多支付了工程费(现阶段大部分的合同为总价合同,此类变更而导致的工程量变化通常最容易被忽视)。

2、建设单位无法接受降低天花标高,导致重新设计。如果在施工前解决此问题还好,但如果在天花内管线布置完成后定天花标高时才发现此问题,将直接导致天花内所布管线作废,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如某会议室面积约300m2,原设计天花最低处2.4m,管线布好后放线发现天花最低处不足2.1m,由于面积较大,直接造成非常大的压抑感,建设单位根本无法接受。

对策1:要求所聘请的工程咨询公司加强设计监督,特别是加强设计单位各专业的协调工作,通过协调会尽可能地把存在的问题在设计阶段予以解决。

对策2:对于重要的或设计复杂的场所(如会议室、走廊等),最好能利用三维建模软件进行模拟建造,再利用模型检查软件进行碰撞检查,从中找出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或判断设计是否合理。模拟建造有别于我们常见的效果图,虽然效果图也是采用三维建模软件所做,但其一般只考虑美学、空间效果而未能解决能不能做的问题。而模拟建造是按施工图仿真真实的建造过程,把所在房间的柱梁墙位置、天花内所有管(给排风管、给排水管等)线(电气线路、线槽等)的空间位置和走向、造型天花、灯具及墙地面装饰都按设计布置好,从而能直观地或通过相关软件进行检查,不但能快速查找存在的问题,还能为以后的施工提供直观的指导。

对策3(最后的补救措施):建设单位在选择预算编制单位时,应选择口碑好,富责任心的单位,并明确要求协助审图和提出设计不合理的地方。因为预算编制人员在计算工程量前,需彻底理解施工图文件的各项细节,包括与原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的匹配问题,才能正确计算工程量,所以,预算人员有时较监理人员更容易发现设计的不足之处。笔者就曾遇见过很多这样的问题,如窗台离地高度、窗的高度与建筑施工图不一致;建筑施工图明明是幕墙,但装饰施工图当成是普通窗而未设置防护栏杆;螺旋梯底包铝塑板或不锈钢板(锥形结构,施工难度极大)等等。预算人员也要克服“设计怎么画,我就怎么算,反正有错责任也不在我”的思想,如果能自动提供上述服务,无疑可以为自己赢得信誉,也为公司的市场开拓尽一份绵力。

以上对策如能综合运用,无疑能达到更佳的效果。

难点3:施工图设计深度满足要求吗?

从笔者多年的监理和造价工作经验总结出:装饰施工图的设计深度往往在某些方面未能满足要求!遇到比较多的情况可能包括:①、室内干挂石或铝单板天花无钢骨架施工图(或者一句极不负责任的说明:由专业钢构公司深化设计),预算工程量往往是估算。②、室内家具设计只有平、立面外观图,没有柜内构造及用材说明,预算往往按定额材料消耗量计价而未作(或根本无法作)材料消耗量分析。③、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往往只有示意图而非施工图,等等。所有这些,都有可能成为事后施工单位索赔的依据,给造价控制工作留下隐患。

对策1:设计招标文件和设计合同中,加强对设计深度要求的条款描述,明确设计单位的责任。如果业主方自觉无法胜任,那不要犹豫,聘请专业的工程咨询公司去做吧,必要的可控的少量支出,能避免以后不可控的大量支出的出现。

对策2:要求工程预算编制单位敢向设计单位说“不”。通常无法精确计算工程量的地方,就是设计深度不足的体现。事前算清楚,自然可以避免事后索赔的出现。

结语:造价控制工作的重点是事前控制,而决策阶段、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工作,正好是全过程造价控制中的事前控制。做好这两个阶段的造价控制工作,无疑能起到“事半功倍”,“花小钱办大事”的效果。鉴于笔者的水平和经验,本文的深度和广度尚显不足,希望同行能提出批评指正,继续探索和拓展。

参考文献:

1、《2013-2017年中国商业地产行业开发与运营模式分析报告》 前瞻网

2、《中华人民共和国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国家统计局2013年2月22日。

控制与决策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弱点;改进

一、内部控制概述

美国ASB早在1972年就探讨并形成了内部控制的基本定义,即在特定环境中,企业或者单位为了实现其战略管理目标,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企业资源的生产力和创造力以及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在内部贯彻或者执行的所有自我约束、自我评价、自我调整、自我监督等若干方法、措施、程序或者规范。

根据美国COSO组织对于内部控制的解说,内部控制的作用并非一种能力或者智慧,而是约束和督促某一对象或主体履行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接受并完成一些外界强制性要求和分派的任务,一般存在两种形式的内部控制,即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截至2012年,我国事业单位数量多达130万,在岗成员(编外和编内)接近3000万人,其中主要是教育、卫生、文化、科研四类占主要部分。而其中教育事业又是四大类之首,单位数量约为50万个,在岗职工人员基本占全部事业单位职工人数的一般,约为1400万;其次是卫生事业单位,其在岗职工人数与全国事业单位职工人数的比例为15%,约为400万;最后是文化事业单位和科研事业单位,单位数量分别约为8万个、8千个,在岗职工人数与全国事业单位职工人数的比例分别为4%和2.4%。

近几年,事业单位发展迅速,规模不断壮大。它是国策的直接实行和贯彻机构,特殊的非营利性特征决定了收入和支出基本上都是依赖于国家财政资金,因此,经济效益往往被很多的事业单位所忽视而推卸责任或者疏于内部控制的管理,导致部分事业单位、部门工作效率低、效果不明显,当然,国策等指示精神和战略理念的传播和推行也受到了制约,不利于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因此,有必要对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进行探讨和研究,制定和设计一套完整、规范合理的事业单位内控方法和程序。

二、当今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执行力比较薄弱的方面

1.会计内部控制方面的不足

(1)事业单位的行政经费管理控制不到位

“钱”是一个敏感话题,特别是对于事业单位来说,费用、开支基本上都是用的国家的钱,这种说法尽管不太完善,但是不容置疑,公费出差实则旅游、公费招待实则吃喝的现象和案例屡见不鲜。事业单位对于行政经费管理控制不严,开支标准难以制定,比如有些单位的路费福利只设定了一个上限,而不是针对职工实际情况来给以报销,远近一样,容易造成不同地方员工的不平衡心理。另外,报销程序过于简单,对报销的账单内容很少去判断真假,即便是过于偏离实际也不闻不问,审批领导见发票就签字的现象普遍;同时,专项资金被挪用、挤占的情况不少,专项资金管理不够严格。最后,资金、业务票据管控力度不够。事业单位内部的票据相关购置、领用、核销等工作没有设置对应台账,资金、业务票据的审查制度不完善,使得一些部门推迟收入的汇总和上报,容易导致“小金库”现象滋生。

(2)预算制度不完整

不可否认,受部门预算工作的改革深化影响,全面预算在很多部门中得以实行开展,不过,尚有很多不足,比如编制预算依据和方法略显粗糙。部门开展预算依据多来源于历史资料和信息,专业性不强,很多都没有落实到具体的项目,预算计划逐一核定比较难;又比如预算计划执行力度不强,受预算的静态性质影响,预算的调整和更新难度较大,资金使用的预见性较弱,预算的执行力被削弱。

2.管理内部控制方面的不足

(1)单位内部组织结构不完整,职责划分不清晰

事业单位的编内职工名额有一定的限定,导致高学历等专业人才低不就现象,有些事业单位不得不降低就业要求,这是事业单位队伍的一个刚性弱点;此外,某些单位内部组织结构设置不合理,岗位分工不明确,一人数岗、不相容岗位没有分离等情形较常见,比如采购和保管一人同时担任,出纳和复核一人负责等;职责内容不明晰,模糊区域容易出现推诿,管理漏洞明显。

(2)不少单位、部门缺乏行政规范,工作开展滞后

不少单位特别是一些中小型事业单位,比如专升本院校、小学、乡镇卫生所等,因为单位没形成规模,管理理念落后,没有制定统一的行政工作规范,或者规范流于形式。据笔者调查,某省专升本院校,在本科级别决议批复之后,在领会和执行教育部关于本科院校的相关政策时,因为缺乏本科院校管理经验,又不积极探索,仍沿用专科的教育、管理理念,各系部、职能部门等工作松散,工作规范不统一,而在五年一评估即将到来之际,试卷整改、论文整改、教师手册等评估材料重如泰山,各职工不分昼夜、忙前忙后,亡羊补牢。在我国,类似这样的情形相信有不少。

三、完善和改进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的主要措施和办法

1.大力推行内控理念,明确内控管理责任主体

内部控制强调的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是督促职工或者单位完成一些外界强加的任务和要求,很多人会非常疑惑,比如销售人员等会抱怨财务部门审批差旅费或者应酬费等时拖后腿;会议越开越多,流程越设越长,涉及部门越来越多;制度整合了,流程更新,不过执行时觉得比以往更加繁琐,花费时间越多等等。内部控制理念被忽视或者误解,所以要加大内部控制观念的宣传、学习和培训,让单位所有职工积极参与到内部控制工作中来;此外,在日常管理中,一定要明确内控管理责任主体为单位负责人,同时财政部门需要主办一些研讨班,不定期或者定期地对相关主要负责人进行相关知识培训,比如内控功能、内控手段、内控程序等。培养良好的内部意识和内部控制环境。强内控意识,强化单位负责人的会计与内控责任单位负责人在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

2.完善会计系统,强化财务管理和监督职能的发挥

财务、会计工作的好坏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效果的影响非常大,建立规范的财会工作机制,完善会计系统对于优化单位、部门内部控制环境和提高单位、部门的内部控制水准是不可或缺的。同时,在事业单位的运转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和监督职能,规范和促进资金、业务的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反馈,加强对资金的管理,提高单位的工作效率。另外,公平公正的奖惩制度必须完善,试想做的好与做的不好,干得多与干得少如果是得到一样的回报,那么相信有不少人没有强韧的毅力坚持做好一件事吧,所以,绩效考核不是老生常谈,必须要严肃和公正地执行。

3.强调全面预算,规范事业单位的运营机制

事业单位的资金主要来源是财政,但其也有自身的融资渠道和经营范围,所以类似于企业,事业单位会面临各类不同的风险,比如财务风险,政策风险、债务风险等。所以,预算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同样是必不可少的,规范、科学的预算计划能够引导和帮助事业单位增加收入,高效运行。因此,事业单位内部必须制定相应的预算编制制度和预算执行、跟踪等管理程序和方法,并在实践业务中参考预算计划来统筹资金的分配和使用,同时计算实际发生费用和预算的差额,分析产生差额的原因和因素并采取相关的措施来解决,争取达到预算引导实务,实务修缮预算的效果。

4.完善和健全内部控制管理机制,规范内部职工行为

事业单位和企业的本质区别决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适用于前者,因此财政部门组织了专家研究团,探讨并研制了具有事业单位特色的《非盈利组织内部控制指引》理论,对事业单位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对此,财政部门需要支持并主动参与到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比如出资组织相关的机构来支援事业单位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指导或者配合事业单位进行内控制度的探讨;事业单位应该认真学习和提炼该理论体系,总结出适合自身特点和发展的内部控制机制,成为自身独特的规范性工作手册,并在日常管理活动中严格执行。同时,审计部门也要发挥其独立性审计功能,对事业单位的运行和经营承担着客观评价权利和义务,并有及时向相关上级部门反馈的义务。

四、结语

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任重道远,需要单位的所有部门以及国家相关部门联合合作,共同为内部控制出谋划策,优化内部控制环境,提高内部控制理念,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等,不断提高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水准,提高事业单位的风险防控谁追,使事业单位万古长青。

参考文献:

[1]朝凤杰. 行政事业单位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对策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