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会计设计控制

会计设计控制

摘要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高校后勤服务公司管理科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针对高校后勤服务公司内部会计控制设计的内容和难点,提出了具体设计的操作建议。

关键词高校后勤服务公司会计控制设计

高校后勤实体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产物,它们大多组建为由学校控股或独资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称高校后勤服务公司)。在改革实践中,高校后勤服务公司因其经营范围广、资产存量增量大而成为新生的中型国有企业,日益受人注目。同时高校后勤服务公司又不同一般企业,为确保高校的改革、稳定与发展,高校后勤服务公司需要稳健经营,并担负以现有后勤存量资产为基础新建后勤服务新设施的重任,并在此基础上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因此,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高校后勤服务公司管理科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正确合理地构造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目标,特别是按照公司治理结构中权责关系及内部会计控制目标的内容进行分层设计,是实现高校后勤服务公司内部会计控制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1高校后勤服务公司内部会计控制设计的难点

一般来说,一项好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该达到以下标准:其一,控制触角涉及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不留下控制死角。也就是说高校后勤服务公司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均应纳入内部控制范围;其二,事权划分明确具体,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也就是说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作为一种制度要能真正成为企业管理者的行为规范,操作方便;其三,控制程序规范,过程控制受到特别重视。也就是说内部控制要形成科学的机制,尤其是把对经营管理过程的控制放在突出的地位,通过控制,能防患于未然;其四,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内部控制的功能得到有效发挥。而从目前高校后勤服务公司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实践操作来看,要达到上述标准,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必须研究和解决以下3个难点:

(1)如何提高被控对象的受控度。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对高校后勤服务公司经营的所有环节和从事经营管理活动的所有个人实施全方位控制。这里就存在一个控制与反控制的问题。现在不少高校后勤服务公司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形同虚设,舞弊行为时有发生,提高被控对象的受控度显然成为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实施中的难点。

(2)如何提升规范控制程度。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高校后勤服务公司经营服务管理的所有方面和所有环节。对于这样一个复杂系统工程的控制,不能靠人治,也不能靠简单的出纳控制、财务管理来实现目的,而是靠一套科学规范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用制度来规范管理的行为,让管理者在从事经营服务管理活动中,知道干什么、怎么干,按照规定的程序来完成工作任务、接受规定的控制管理。这里的重点是高校后勤服务公司的管理人员针对企业不同的经营服务管理活动制定出具体的标准,而要完成这个任务,就要有丰富的知识、超前的意识、广阔的视野和扎实的作风,这无疑又是一个难点。

(3)如何提高控制人员的熟练程度。高校后勤服务公司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中心是财务会计控制,承担内部控制职责的主要是财会人员。因此,财会人员要能真正担当起内部控制的重任,更新知识、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就显得刻不容缓。培养大批“全才”,对现有的高校后勤服务公司来说需要很长的过程。

2建立与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主要内容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指在一个单位内部为了保证其正常经营活动的高效、有序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防范或及时发现并纠正错漏,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而制定并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它是通过单位内部部门和人员在明确责任分工的基础上进行的相互联系、相互协助、相互监督和相互制衡的行为规范,是单位内部管理工作走上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基础,是对国家制定实施的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细化与补充,是国家法律规范与单位内部科学管理需求的有机结合。结合目前国内高校的实际情况,一般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内部会计人员控制。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必须首先建立与完善内部会计人员控制制度,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内部会计人员人事管理制度。国内各地在试点的基础上形成了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模式,财务总监派出制、会计主管委派制、会计人员委派制和设立会计中心等;二是内部会计人员回避制度。就是与学校领导或主管监察部门有亲属关系的人员不能担任会计工作岗位,具有亲属关系的人不能在同一会计机构中任职,都应该回避;三是内部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就是在符合会计制度的前提下,根据高校会计工作需要设置岗位、制定各岗位的职责、权限,要充分体现各岗位之间的互相牵制和互相监督,并要实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岗位轮流,对会计主要负责人还要实行在职审计和离任审计;四是内部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考核制度。随着高校财务关系和经济活动的复杂化,以及会计核算方法和手段的改进,应当根据有利于内部科学管理的需要,对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提出要求,并制定一系列的考核、奖惩制度或办法来加以促进。

(2)内部会计组织体系控制。组织体系是一个单位进行计划、协调和控制经营活动而必须建立的整体架构及职责分工的框架。在高校内部建立一套完整的、能相互制约、相互牵制的会计组织体系也是解决会计信息失真,提高财务管理监督力度的关键。其主要内容有:一是建立重大会计事项报告制度。根据(会计法)的规定,单位负责人要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既然要负责,就要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事项的处理知情,所以高校的财务机构负责人在遇到重大会计事项时,必须按照一定程序向学校负责人报告;二是建立或完善总会计师制度。有条件并需要设置总会计师的应当依法设置总会计师,并明确总会计师的职责与权限;三是依法设置会计机构。需要或适合设置会计机构的各级单位必须依法设置会计机构,依法配备所需的会计人员并明确其相应职责;四是确定会计单位的核算级别及权限;也就是明确单位内部的会计核算组织体系;五是建立内部会计监督系统。这里所说的内部会计监督系统,是指狭义上的,主要是指在高校内部建立包括资产管理制度、财务审计制度、财务机构与学校内部其他机构相互合作和相互牵制的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方法等。

(3)内部会计核算的控制。其主要内容有:一是建立依法建账、记账制度。按照规定需要设置会计账薄的单位必须依法建账,严禁搞“两本账”或“账外账”,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进行会计报销,对已经发生的会计事项必须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地进行财务核算,严禁弄虚作假,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二是建立“收支两条线”及财务开支审批制度。各项收入应该及时、足额、完整入账,严防不记、少记、晚记、转移或者截留,更不能以收抵支,严格按照国家和人民银行的有关现金开支范围报销。另外还需依法建立财务开支审批制度,各级领导人的财务开支审批权限进行严格规定,对一些大额的开支项目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审批,否则不能开支;三是建立财务审查小组或委员会制度。对一些重大的或涉及职工利益的举措,比如投资、引资、职工工资的变动、资产的处置等等,都必须经由职工选出的财务审查小组或委员会同意方可执行,并严格执行公示和公开制度;四是建立财务会计分析和财务风险预警制度。建立定期财务会计分析制度和财务风险预警制度,检查财务会计指标的落实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避免财务风险,降低会计行为出错率,提高会计信息真实性、有用性;五是建立会计核算权限制度。就是依法设置会计岗位,严格会计业务处理等级权限。

(4)其他一些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各高校还应根据自身管理的需要和实际情况,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进行不断地补充和完善,如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稽核制度、收费管理制度、定额管理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产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等一系列的有利于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措施和制度。

3高校后勤服务公司内部会计控制设计的具体操作

按照企业治理结构原理,高校后勤服务公司内部会计控制目标,还应具体划分为股东、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财会部经理、内部审计等若干层次来具体实施内部会计控制目标。股东作为企业资本的出资者和股份的持有人享有所有权和股东权,在内部会计控制上拥有审查财务账簿和表决股东大会决议以及监督公司经营管理的权利;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法定权利机关,享有决议权、听取报告权和查核权,股东大会可以查核董事会所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查核监事会对这些财务会计报告及账册审核后所提出的报告。可见,股东及股东会实施内部会计控制的主要目的是要求企业管理者提供真实、完整、有用的会计报告及其他会计信息,监督企业管理者的经营管理行为,做出正确的投资及管理决策。董事及董事会实施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主要是保证计划、投资方案、财务预决算方案、利润分配方案等的科学公平合理、公司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合理、制定高效可行的公司基本管理制度等。企业管理者———经理人员的内部会计控制目标主要是建立和完善符合现代经营管理要求的内部经营管理组织机构;建立经营风险控制系统;堵塞漏洞、消除隐患、保护企业财产安全完整;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及时提供会计信息;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监事会是对董事会、董事和经理人员等管理人员行使监督职能的机关,其主要职权是对公司普通业务的监察和财务会计监察。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内容和方式。内部审计的主要目标是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单位内部的各项规定的落实和执行情况,了解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促进单位领导及时改进工作,完善制度。

参考文献

1郭朝东.总会计师制度的建立与高校后勤实体财务目标的实现[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4(2)

2苏艳琳.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4(2)

3张桂秀,赵树先.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加大高校财务管理力度[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