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儿园教师教学笔记

幼儿园教师教学笔记

幼儿园教师教学笔记

幼儿园教师教学笔记范文第1篇

【关键词】幼儿教师;儿童行为观察;现状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3)05-0023-04

一、问题的提出

对儿童的行为进行观察记录,是幼儿园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早在1996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就提到幼儿教师具有“观察了解幼儿”的主要职责,而在2011年颁发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也多次提及“教师要在教育活动中观察幼儿”“有效运用观察等方式来客观全面地了解和评价儿童”。随着2012年《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出台,为幼儿教师观察和了解儿童提供了导向性的指引,同时也对幼儿教师观察儿童行为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本文拟针对幼儿园一线教师进行儿童行为观察的现状展开研究,探析其在观察记录中存在的问题及困惑,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概念界定

本研究结合华东师范大学张婕老师在一次有关儿童行为观察的讲座中提出的概念,将本文中涉及到的儿童行为观察的定义如下:

儿童行为观察包含了观察、记录、解读三个过程。观察即教师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看、倾听和感受的一种活动,是一种自然情境下对儿童的观察;记录是指用纸笔或者用照相机、摄像机等方式把所观察到的儿童行为记下来,是观察的辅助环节;而解读是指对观察记录下来的材料赋予教育意义的过程。

三、研究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依据研究目的,形成了15条关于“幼儿园教师进行儿童行为观察的现状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及其所在幼儿园基本情况;第二,教师所在幼儿园对观察记录儿童行为的态度、所开展的工作;第三,教师对儿童行为观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第四,教师对儿童行为进行观察记录采用的方法;第五,教师开展儿童行为观察时存在怎样的困惑和难题。

本研究针对4所民办幼儿园和4所公办幼儿园的120名一线幼儿园教师发放问卷,收回问卷115份,剔除无效问卷7份,共有108份有效问卷,其中,男教师1人,女教师107人。教师中以年青教师为主,83%的教师在20岁~40岁之间,大部分教师为幼师中专毕业,部分教师职后进修取得大专或本科学位。

(二)“观察记录材料”文本分析

从4所幼儿园中随机抽取部分老师的观察记录材料,对这些观察记录的材料进行文本分析,寻求这些观察记录材料普遍存在的问题。

四、研究结果

(一)幼儿园对开展儿童行为观察工作重视不够,工作方式单一

在所回收的108份有效问卷中,总共涉及到8所幼儿园。这8所幼儿园开展儿童行为观察的工作,主要是采取要求教师每月上交观察记录材料的方式,上交材料的份数由每月2份至每月5份不等。在对开放式问题“您上交的观察记录材料幼儿园如何处理?有无什么用途”的回答上,76.8%的教师回答了“无用、存档、检查后返还”等内容,仅有23.2%的教师回答了“幼儿园有时/偶尔用来开展教研活动、用来进行优质观察记录评比”,而这些教师主要集中在两所幼儿园内。换言之,8所幼儿园中就有6所幼儿园仅以“完成工作量”的方式来开展儿童行为观察的工作,所观察记录下来的材料在后期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而在“幼儿园是否对如何进行观察记录开展过培训”这一问题上,90%的教师选择了“没有”。由此可见,幼儿园针对“儿童行为观察”这一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工作方式较为单一。

(二)幼儿园教师对儿童行为观察的认识尚不全面

对“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您觉得观察儿童的行为重要吗”一题,98%的教师回答了重要或非常重要,而在多选题“您觉得观察儿童行为的重要性体现在哪儿”上,教师们的回答如表1。

由表1可知,教师们基本上能够认同“观察儿童”的重要性,而且主要集中在认为观察儿童可以帮助他们认识、了解、合理评价儿童,同时还可以确保儿童的安全、及时给予儿童帮助。但是,本研究随后的一个问题“您觉得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重要吗”却显示出了不一样的结果:68%的教师认为不重要或不太重要,15%的教师认为一般,仅有17%的教师认为非常重要或重要。在开放式问题“您觉得记录下所观察的内容为什么重要或不重要时”,大部分教师们给出了如下这样一些答案:我们工作非常繁忙,根本不愿意花费时间做记录,用眼睛观察好了就行了;记录下来的都是为了应付差事,完成工作任务;记录下来的材料没有作用,白白浪费时间;记录下来的材料后面也不会看了;只有几位教师写到“在期末给学生写档案时能找到依据;幼儿园用来做教研材料,效果还不错;在记录解读中能去思考很多问题”。

可见,教师们基本能认同观察的重要性,但是大部分教师对“记录”这一环节尚不认同,不能体会“记录”所起到的作用。

(三)部分幼儿园教师存在着不会记、记不全、不会解读等现象

本研究询问教师们“在观察记录的过程中,您觉得有什么困惑和难题”,教师们给出了如下答案:孩子太多,不知道怎么记;儿童的行为很快就完成了,有时来不及记;不知道要记些什么,总感觉像流水账;记录下来的材料很难解读,有时觉得一点都解读不出来,为了完成任务,只能胡乱写一些。教师们的这些答案非常普遍,说明大部分教师均存在着不会记、记不全、不会解读等困难。

笔者结合对4所幼儿园的“观察记录材料”的文本分析,也发现了如下问题,比如以下案例。

【观察记录】晨晨今天带了一本书,走进教室后,马上看她的书,一会儿,很多小朋友来了,晴晴走到她跟前,准备和她一起看书,谁知道晨晨一把抢过图书:“不行,书是我的,谁也不给看。”

【解读】晨晨具有很强的占有欲,自我中心,自己的物品,别人都不能动,我们应该多与家长配合教育,让她懂得与别人分享玩具、图书,这样才能交到许多朋友。

本研究认为,案例即体现了教师们在观察记录方面的困难。看到此案例时,笔者有着很多的疑问:晨晨带了什么书?一开始自己看时是否非常专注,对书本表现出来的兴趣有多浓厚?晴晴走到她身边,有没有说什么、做什么?晨晨在平时的表现中是否也是如此?而这些内容都应该在观察记录中得以体现,换言之,儿童的行为动机是什么。教师仅在有限的时间里做了间断的观察,就做了“晨晨有很强占有欲、自我中心”的结论,是否显得草率了一些?假设一切如这位教师所言,需与家长配合教育,那么教育的具体手段又是什么?

经文本分析显示,教师关于儿童行为观察的基本方法、类型与步骤的知识是贫乏的,很少采用时间取样和事件取样的方法来观察儿童。而在对观察记录材料进行解读时,也常常存在着根据儿童的某一次表现主观臆断,解读表面化、形式化,所提意见不明确具体、无建设性等现象。不会记、记不全、不会解读的现象普遍存在在教师们的观察记录中,也让教师们对这项工作有了很多的畏惧。

五、讨论与分析

(一)职前幼师培养中应凸显儿童行为观察方面的训练

对儿童行为进行观察记录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在幼师的职前教育中就应该注重观察记录能力的培养。但是在当前G省的幼师培养机构中,无论是本科院校还是大中专院校,都很少将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开设,仅在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中涉及到少许“观察法”的讲解,且教师们多以讲授理论的方式来进行此内容的授课,使得学生们仅能从理论上粗浅地把握观察法的定义、原则。笔者认为,应注重观察法实际运用经验的获得,让幼师学生多次走进幼儿园,真实开展观察记录,并在记录之后以研讨形式解读观察记录的材料,分析整个观察记录流程,反思观察记录的方法。

此外,对儿童行为观察记录材料的解读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在幼师的培养中,《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园课程》《幼儿园游戏》等课程与《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等课程呈现出平行线的状态,互不相交,导致很多学生即使观察到有价值的现象,也不能从理论上给予提升。因而,在幼师的培养中,授课教师们应形成学术共同体,在教学内容上相通、衔接,以助学生在尚未出校门之前就具备儿童行为观察的能力。

(二)幼儿园应创设合理运用教师观察记录材料的平台,帮助教师认识到儿童行为观察的重要性

本研究发现,幼儿园教师们对观察记录工作的认识与幼儿园这项工作的开展方式、重视程度是紧密相关的。当幼儿园仅把对儿童的行为观察记录作为一项工作任务,简化到只是监督管理这一层面时,必然让幼儿园教师们感受到观察记录是虚设的、没有价值的、浪费时间的。因而,幼儿园应创设合理运用教师观察记录材料的平台。那这些观察记录的材料可以如何运用呢?卡洛琳・爱德华兹等的《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和朱家雄等的《纪录,让儿童的学习看得见》两本书可以给予我们较多的启示。

第一,观察记录的材料可以通过教研研讨的形式,帮助教师研究儿童、了解儿童、提升自己的反思能力。意大利瑞吉欧・艾米利亚的幼儿教育实践风靡世界,而其在幼教领域最特别的贡献就是“记录的运用”,在瑞吉欧,教师一直注意观察、收集和记录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实例,教师也经常聚集在一起,对关于儿童学习的记录进行深入的讨论。这时,观察记录的材料不是强制性必须完成的任务,而是教师自发、自愿使用的教研方式,观察记录的材料可以让教师看到幼儿的行为,了解行为背后的动机,是研究儿童的过程。同时,教师在研究儿童的过程中,是对儿童年龄特点、学习方式的再学习,也是反思自身教育对策的关键时刻,正如瑞吉欧的一句名言所说“接过孩子抛来的球”,教师只有反复观察、多次思考,才能准确判断孩子抛球的方法和方向,抓住教育的契机,并找到正确的教育对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准也在不断发展中。

第二,与家长共享观察记录的材料是帮助家长认识孩子、认同幼儿园的方式之一。由于大部分家长未接受过专业的儿童教育方面的学习,在他们与孩子的交往过程中,常常存在着有违儿童天性、违背教育规律的行为,比如,打断正在专注游戏的儿童、包办代替儿童能完成的事情等。如果幼儿园能将观察记录下的材料与家长共享,家长必然能直观地感受到儿童的学习过程,加深对儿童学习方式的理解,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同时,这种共享能让家长对幼儿园的教育方式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有利于家园工作的开展。用马拉古奇的话来说,“记录提供给家长一个知的途径,它可以实质地改变家长的期望,让他们重新审视其家长角色的假设以及对幼儿生活经验的看法,并以―个全新、更具好奇心的方式来看待整个幼儿园的经验,这对于促进家园交流工作的展开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第三,与儿童重温观察记录的材料是促进儿童学习的方式之一。当儿童从观察记录的材料中看到自己有能力完成各种任务、应付各种事件、达到预定目标时,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及自信心也会随之增强,而且重温观察记录材料的过程是再次温习、提升自身经验的过程。与此同时,幼儿能从中感受到教师对他们活动的认真对待,并可以切身感受到他们努力的价值,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今后的活动中去。

可见,观察记录的材料完全可以开放式地用于教研、用于与家长的沟通、用于促进孩子的成长,当幼儿园的教师们深刻感受到观察记录材料的作用后,儿童行为观察这一工作必然得到有价值的推动。

(三)幼儿园内形成学习共同体,以团队学习形式加强对教师观察记录技能层面上的指导

本研究发现,众多幼儿园教师在观察记录技能上存在缺失现象,这与谈心(2009)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似,教师对幼儿进行观察的基本方法、类型与步骤的知识是贫乏的,也不能较为灵活地运用时间取样和事件取样等观察策略对幼儿进行有效观察。而在对观察记录材料进行解读时,也常常存在着根据儿童的某一次表现主观臆断,解读表面化、形式化,所提意见不明确具体、无建设性等现象。除了利用职前幼师培养的途径外,幼儿园也应该有相应措施加强对观察记录技能层面上的指导。笔者认为,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以团队形式开展观察记录工作是较好的方式之一,由此,笔者构建了以下学习模型,如表2。

在步骤一,年龄不同、工龄不同、学历不同的教师形成一个团体,有助于教师之间多元化思想的碰撞和交流。

步骤二及步骤三中,让教师分别记录并呈现出来进行对比,目的在于让教师们感受到教师的不同经验和背景会产生不同偏好和视角,对教师的观察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影响作用,每个教师的记录都有可能是独特的,记录本身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在此基础上,提取几份教师们均认同的相对较好的观察记录,提取这些优秀记录的共同点,好的观察记录材料应关注的是儿童在具体情境中的行为过程,而非行为的结果。

步骤四中,先分别解读,目的同样也在于让教师感受到因为主体的不同,对于同一儿童行为的解读可以是千差万别的,教师们或是从儿童的行为动机、或是从儿童的学习特点,或是从儿童的学习策略、教师的介入方式、师幼互动的时机、材料的适宜性、进一步的教育措施等完全不同的方面加以解读。各自解读之后的合作解读,也让教师们感受到在与他人共同对话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从各自的不同角度去对儿童的行为进行多元的解释,彼此可以互受启发,从而更深入全面地解读儿童的行为。

而步骤五则是对观察记录的材料是否能用于教育途径的再思考和具体实践。

以上五个步骤可以循环往复使用,如果老师们形成这样的学术共同体,以团队的方式多次开展教研,老师们开展儿童行为观察的能力必然会得到较好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美]卡洛琳・爱德华兹等.儿童的一百种语言[M].罗雅芬等,译,朱家雄,校.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6.

幼儿园教师教学笔记范文第2篇

关键词:当代社会;幼儿;良好习惯;培养教育

不难发现,当今社会的很多幼儿园已经开始重视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更有一些行业领先机构开始将幼儿的一日生活分成四大板块,而生活活动就是其中的一大板块。笔者认为,幼儿园及幼儿教师从幼儿一日生活中渗透良好的习惯,能够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笔者在学习教育界同仁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园幼儿的特点进行了创新与探索,认为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方法包括如下几点:

一、构建适宜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环境

环境对幼儿的发展具有特殊价值,充分创设和优化教育环境,能够使幼儿在其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笔者认为,幼儿教师在环境创设上,应当紧紧围绕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习惯这一主题,精心设计、大胆尝试,从色彩上、造型上、内容上,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自然的教育氛围,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养成习惯。而环境又分为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两大类。物质环境的创设如各种物品的投放、摆设等由师幼共同来完成,以增强幼儿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心理环境即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营造师幼温馨、民主、友好、互助的气氛,以爱心、细心、恒心贯穿始终。

从教育环境来讲,心理环境的营造与物质环境相比更加重要,它更注重以情促行、情感挖掘。从幼儿与环境的互动出发,让幼儿在自觉的行动中得到情感上的体验,使行为习惯内化为一种自觉的行动。如在父亲节、母亲节等一些特殊节日给幼儿布置写作或家庭劳动任务,让幼儿在学习、实践、体会、感悟中,培养出一些良好的情感元素。

二、有效运用多种教育方法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笔者认为,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不能仅靠说教,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在活动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能使幼儿在愉快、自主的氛围中轻松地获得相应的经验,形成良好的习惯。

1.儿歌诵读法

发挥儿歌的教育功能,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儿歌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琅琅上口、易读易记,在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过程中,笔者认为,幼儿教师应当充分挖掘儿歌的教育功能,将各种好行为、好习惯的具体要求创编成儿歌,让幼儿在读儿歌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和熏陶。例如,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尝试在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时,创编简单的儿歌或诗词,让幼儿用餐前齐声朗诵,提醒他们按照儿歌或诗词中的行为准则文明用餐。

再如,为了培养幼儿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也可以从现有的一些儿歌着手,引导学生了解儿歌描述的情境,再开始教学生们曲调。

2.游戏法

游戏是幼儿生活中最常见也是最基本的活动,更是最有效的教育途径,游戏本身具有动力性,通过游戏表现出来的幼儿的活动性,对身体和精神的发展就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育。笔者认为,幼儿教师应当在实践中大量运用游戏方法来有效地、自主地引导幼儿愉快的学习和生活。如不同的游戏或者体育游戏形式不仅能帮助幼儿强身健体,更能够在幼儿收获愉悦感觉的同时,在教师引导下了解游戏本身带给幼儿的培养团结互助精神,发展友谊的本质思想。

3.榜样示范法

笔者认为,幼儿教师时时处处都应当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树立正确榜样,在积极的师幼互动中促进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如在礼貌教育中,教师要以身作则,需要幼儿帮助时,真诚地说一个“请”字,得到幼儿关心时,衷心地说一声“谢谢”,使幼儿在平等的氛围中,受到礼貌的熏陶,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

4.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主要是让幼儿通过各种角色的扮演,进行分析、判断、思维转换,最终能够给自己正确定位,并从中引发幼儿如何做、怎样来做、主动积极的良好行为。笔者认为,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例如要求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形象,养成讲卫生的习惯。可进行角色表演《小猪变干净了》等故事,通过扮演角色使幼儿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和知识。

5.教师应经常给予幼儿鼓励性评价

幼儿教师对于幼儿形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及时给予正面的赏识、鼓励、表扬,能够使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得到强化巩固和发展。笔者认为,当幼儿良好行为出现的时候,幼儿教师应当及时地给予恰当、具体地肯定和赞赏,这对孩子调整自己、发展自己尤其重要。在孩子心目中,老师的地位是最高的,老师的话就是正确的,受到老师的表扬鼓励后他的行为就会被强化。如:"你帮助小朋友穿上大衣服,真会关心人!""你把纸屑扔到垃圾筐里,真是讲卫生的好孩子"……这样幼儿在老师积极正确的评价中就会把正确的事情继续做下去,从而形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家园联合推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家庭教育是影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因素。家庭教育的配合,会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否则就会事倍功半。因此,笔者认为,幼儿园应当注重家庭教育的配合,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发放家长调查问卷、及时更换家长宣传栏、遇到问题及时填写家园联系薄,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帮助家长克服“重智轻德”的思想障碍,提高家长对幼儿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重视程度,从而积极主动地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如为了督促幼儿在家庭中继续养成、保持良好生活卫生习惯,幼儿园可以要求家长为孩子设计表格,并做好相应的记录,记录好后带到幼儿园根据具体情况请幼儿分享、评价,并给予奖励。

幼儿园教师教学笔记范文第3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依据,认真贯彻教育局的指示精神,大力学习新课程理论,加强幼儿早期教育研究,让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加强科学管理,不断提高办园水平。

二、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以人为本,做好思想工作

1、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发扬“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敬业奉献,争创一流”的精神。

2、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明确方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创新。

3、坚持以德为首,按照《教师十要十忌》要求自己,改变不适宜不应该的行为,由他律转为自律。

(二)加强教研力度,提高教学质量

1、加强教研活动,改革课堂教学。教研是教育的先导,是提高保教质量的关键,也是幼儿园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本期将继续完善集中教研制度,由教研组长负责,引导教师深挖教材,吃透内容,领会精神,真正实现兴趣教学,开发幼儿智力。

2、重视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创设与幼儿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整合一日活动,让幼儿在快乐的生活中获得发展。

3、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的学习方法,有计划的开展研讨活动。组织教师外出听课、讲课,并进行教学反思,写出心得体会,不断接受新观念,学习新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4、加强教育科研活动,做好课题实验的阶段总结,真正做到以研带教,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三)切实抓好一日活动,加强礼貌卫生教育

1、教师要坚持树立幼儿一日生活即课程的观念,加强对一日生活各环节的研究、评估,本期重点搞好晨间活动及离园前活动的组织。 2、严格执行一日生活作息制度,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户外活动,促进幼儿体能发展。本期将在四月份举行幼儿春季运动会,以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锻炼幼儿的身体素质。

3、注意一日生活中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特别是幼儿礼貌、卫生等方面,要求幼儿会主动问老师好,跟家长说再见,同伴之间友好相处,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

(四)加强基本功训练,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1、坚持说普通话,创设师、幼人人讲普通话的环境,在一日活动中加强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本学将举行教师朗诵比赛,题材为散文、诗歌,时间放在三月份。对孩子普通话的训练,则要求在平时多讲、多说,因此本期规定每周一晨间活动为幼儿谈话时间,说一说双休日的见闻、生活中的趣事,锻炼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每周三固定为幼儿讲故事时间,鼓励幼儿积极参加,轮流讲故事,给予每个幼儿表演的舞台。

2、继续坚持钢笔字、粉笔字训练,粉笔字和日常教学相结合,备课用钢笔字书写,且写有所得。

3、继续坚持为期三年的弹、唱基本功训练。本学期钢琴比赛时间为3月8日。

4、加强业务学习,积极进行教学反思,开展互学互评活动,要求每位教师每期听课不少于15节,教育笔记不少于15篇。青年教师要虚心主动的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提高教学水平。本期将在三月份举行优质课选拔活动,四月份举行青年教师讲课活动。

(五)家园共育,保证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1、深入做好家长工作,本学期将开展家访活动,每周一次,要求有记录,写清楚时间、地点、人物、谈话内容。

幼儿园教师教学笔记范文第4篇

1 可借鉴之处

情境一:在欢快的音乐伴奏下,教师带领幼儿做着“绳子变身了”的游戏――幼儿的身体一会儿变成了细长的绳子,一会儿又变成了粗短的绳子,再一会儿,又变成了围成圈的绳

子……进入活动室。

分析与思考:教师以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方式――游戏为切入点,将“绳子”这一主题巧妙地融入了其中。这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学习热情,有利于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情境二:当教师问“绳子都可以用来做什么”时,A幼儿回答:“绑头发。”

教师拿根绳子在头上边系边微笑着说:“系头发。”经此提示,A幼儿心领神会地说道:“系头发。”

分析与思考:当幼儿用语不规范时,教师没有直接指出其错误,而是通过动作示范来引导幼儿学会规范用语。这既保护了幼儿的自尊心和学习语言的积极主动性,又遵循了幼儿语言是在使用的过程中被学习的规律。

情境三:教师先让幼儿观察细长的绳子像什么,接着让幼儿体验并观察转起来的绳子像什么,最后让幼儿摸一摸、看一看教师准备的线绳、有弹性的绳子等像什么。幼儿看的看,摸得摸……有的说像蛇、有的说像火腿肠、还有的说像弹簧……

分析与思考: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幼儿运用触觉、视觉、感觉等多种感官充分地感知各种状态下的绳子。这不仅促使幼儿调动已有生活经验对绳子进行想象,还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创造力、联想力等思维能力。

情境四:活动即将结束时,教师和幼儿一起又做“绳子变身了”的游戏――变成火车,开出活动室,活动在幼儿的欢声笑语中结束。

分析与思考:活动在高潮中结束,给幼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幼儿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他们个个兴趣盎然,极大地激发了其下次活动的积极性。

2 不足之处

情境一:活动开始时,教师和幼儿一起做“绳子变身了”的游戏,当变成细长的绳子时教师提问:“细长的绳子像什么?”没有幼儿回答。教师说:“像小蛇。”接着,变成粗短的绳子时,教师说:“绳子粗短短,多像面条呀。”而当变成围成圈的绳子时,教师说:“瞧,绳子围成圈了,就像火车。”然后,又从头开始重新做一遍律动。当教师再问“细长的绳子像什么”时,所有幼儿都回答:“像小蛇。”同样,教师再问“绳子粗短短,像什么”时,所有幼儿都回答“像面条”……

分析与思考:在此环节上,有明显的教师权威现象。教师给出的答案限制了幼儿的思维,教师也没有留给幼儿思考其他答案的时间和机会。其实,教师应让幼儿边做边思考,而不能为了按时完成任务赶进度。如:没有幼儿回答“细长的绳子像什么”时,教师应鼓励幼儿观察、想象:“小朋友想想看,我们现在都变成了细长的绳子,在生活中你看到过什么东西和它最像?”从而促使幼儿调动已有生活经验来思考问题。

情境二:教师让幼儿观察细长的绳子、转起来的绳子及摸一摸、看一看教师准备的绳子像什么。在幼儿用语言表达了以后,教师将幼儿分组玩各种不同的绳子。每组都有一张小桌子,桌上都有一个小筐,里面放着各种绳子;每张桌上还有记录笔;另外教师还准备了一个大黑板,上面贴着与幼儿人数相等的纸张。教师告诉幼儿看看自己玩的时候绳子像什么,把结果记录在大黑板的纸上,一个人的结果只能记录在一张记录纸上。幼儿玩后就拿着笔,跑到大黑板前去记录。有的幼儿反复在小桌子和大黑板间跑了好几趟;也有几个幼儿同时都在大黑板前记录,有的在上面的纸上记录,有的在下面的纸上记录,有个小女孩被两名小男孩挤得只好跪在地上在最下面的纸上记录……

分析与思考:在此环节上,教师的组织欠佳,导致场面有些混乱。教师将记录纸贴在大黑板上让幼儿做记录,是为了下一步展示幼儿的记录结果,便于所有幼儿和听课教师观察,但却忽略了作为主体的幼儿。教师不妨在每组的小桌子上放一个盛记录纸的小筐,幼儿记录时直接到小筐里取记录纸即可。如果想展示幼儿的记录结果,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哪位小朋友愿意把他的记录结果与大家分享?好的记录结果会得到奖品哦。”来鼓励幼儿参与展示;而不是教师随意拿出一个幼儿的记录结果问:“这是谁的记录?请给小朋友讲一讲吧。”

总体来看,该活动在设计时能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整合理念为指导,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选取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活动的主题,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在设计、组织活动时能注意到动静交替,以游戏贯穿始终,做到前后照应;活动准备充分,材料丰富,让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感知、认识周围事物;让幼儿在做中学、玩中学。

3 我的思考

幼儿园此类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应树立以下理念:

突出领域,体现整合。《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原则是:体、智、德、美诸方面的教育应互相渗透,有机结合”。 把体育放在首位,是由幼儿时期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的。以体育活动为例,笔者个人认为,可以体育为切入点,在突出体育活动自身特点、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发展的同时,渗透智育(思维的培养与开发)、德育(互相谦让,讲文明,讲礼貌,不推不挤)、美育(用美的语言、非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内心,与他人沟通交流)等。这就要求在目标的制定,活动的组织开展等环节上下功夫,多探索,勤实践。

幼儿园教师教学笔记范文第5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依据,认真贯彻教育局的指示精神,大力学习新课程理论,加强幼儿早期教育研究,让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加强科学管理,不断提高办园水平。

二、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以人为本,做好思想工作

1、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发扬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敬业奉献,争创一流的精神。

2、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明确方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创新。

3、坚持以德为首,按照《教师十要十忌》要求自己,改变不适宜不应该的行为,由他律转为自律。

(二)加强教研力度,提高教学质量

1、加强教研活动,改革课堂教学。教研是教育的先导,是提高保教质量的关键,也是幼儿园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本期将继续完善集中教研制度,由教研组长负责,引导教师深挖教材,吃透内容,领会精神,真正实现兴趣教学,开发幼儿智力。

2、重视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创设与幼儿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整合一日活动,让幼儿在快乐的生活中获得发展。

3、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的学习方法,有计划的开展研讨活动。组织教师外出听课、讲课,并进行教学反思,写出心得体会,不断接受新观念,学习新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4、加强教育科研活动,做好课题实验的阶段总结,真正做到以研带教,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三)切实抓好一日活动,加强礼貌卫生教育

3、注意一日生活中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特别是幼儿礼貌、卫生等方面,要求幼儿会主动问老师好,跟家长说再见,同伴之间友好相处,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

(四)加强基本功训练,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1、坚持说普通话,创设师、幼人人讲普通话的环境,在一日活动中加强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本学将举行教师朗诵比赛,题材为散文、诗歌,时间放在三月份。对孩子普通话的训练,则要求在平时多讲、多说,因此本期规定每周一晨间活动为幼儿谈话时间,说一说双休日的见闻、生活中的趣事,锻炼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每周三固定为幼儿讲故事时间,鼓励幼儿积极参加,轮流讲故事,给予每个幼儿表演的舞台。

2、继续坚持钢笔字、粉笔字训练,粉笔字和日常教学相结合,备课用钢笔字书写,且写有所得。

3、继续坚持为期三年的弹、唱基本功训练。本学期钢琴比赛时间为3月8日。

4、加强业务学习,积极进行教学反思,开展互学互评活动,要求每位教师每期听课不少于15节,教育笔记不少于15篇。青年教师要虚心主动的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提高教学水平。本期将在三月份举行优质课选拔活动,四月份举行青年教师讲课活动。

(五)家园共育,保证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1、深入做好家长工作,本学期将开展家访活动,每周一次,要求有记录,写清楚时间、地点、人物、谈话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