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化教育研究

电化教育研究

电化教育研究

电化教育研究范文第1篇

[摘要] 教育电子商务化是一种教育消费活动,是一种基于网络的特殊商务运营模式。需要在低成本运营的可能性评估、网络教育学习信誉化制度的建立、短期标准与长期的质量保证体系建立、教育机构与企业的互补联合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构建和尝试。

[关键词] 教育电子商务化信誉化现代教育运作准备

教育电子商务化是一种教育消费活动,它的运行模式,除了包含传统的电子商务所涉及的信息流、物流以及资金流等环节外,更是一种具有自己特色的商务运行模式,它提供的是一种基于学习者心志的特殊服务。在运行模式上不同于传统教育模式和常规电子商务模式,是一个需要建立短期标准和长期规划的综合性教育商务化模式。

教育电子商务化是建立在具有一定成熟度的网络之上的,它已摒除了网络发展初期的浮躁化,开始向健康、高效益、规范化方向发展。教育电子商务化需要在技术、理论、管理等方面与网络上的普通电子商务靠拢。教育电子商务化的商业运作需要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准备。

一、教育电子商务化的低成本运营的可能性评估

教育电子商务的成本问题是需要优先考虑的根本问题。教育电子商务化的成本审核应该包括投资成本审核、中期的应用开发成本审核、版权成本审核和全程的维护服务成本审核的认定。教育的电子商务的发展要求它依托的应该是在教学质量、教学管理、电子教育产品制作等都具有一定经验的高等学校。

对于学习者方面涉及到的客户成本也应该在成本审核之列。同普通电子商务相似,这是一种完全依赖网络的服务,这些费用虽然不列入商务化的运营成本,但最大限度的减少用户开支,也是教育电子商务化被学习者接受并得以发展的必然选择。其中,高校已有的技术、硬件和拥有的人才、人文环境、信誉、社会地位等软环境,将会大大减少投入增加产出,增加相对竞争力。

二、网络教育学习信誉化制度的建立:学习者个人学习信誉与电子商务教育资格审查机制的结合

学习者、电子商务化教育提供机构双层次的信誉问题是需要一定制度保障的。电子商务化教育提供机构需要部级的审核,并走向国际化。而学习者作为行为个体在电子商务教育中的收益需要以认证的形式得到证明。

在权威部门认证管理上,有必要设立严格的资格审查机制,严格把握控制非正规办学单位的申请,注意思想传播的健康化,不给歪理邪说等邪恶、极端言行渗入到教育系统的机会。在交易信息的传输过程中,为参与交易的个人、企业或国家提供可靠的标识。

除了在国家的高度上承认其办学资格,还需要在国际合作上下功夫,也就是说要认识到网络的无国界性,教育电子商务提供的教育服务和教育产品面向的是网络。这就要求教育电子商务交易的虚拟性和实名性并重,也就是说要使用有效的电子签名技术及其立法为教育电子商务安全运行提供有力保障,而电子商务立法还有待时日研究,那么可以考虑暂时性的设立教育电子商务的实名化规则。

三、短期标准与长期的质量保证体系相结合的制度保障:技术支持与监管双管齐下

规矩的设定和遵守应该在教育电子商业化的初期建立起就纳入日程。网络经济初期出现的泡沫经济至今还让人心存余悸。在建设初期可以做出短期标准,也就是说不允许有标准缺失的情况存在。之后在发展中逐步完善和成熟。这种质量标准应该包括教育电子商品质量评估标准、价格水平制定办法、网络交货质量验证体系、相关整体服务水平标准、监管机制的建立等。

这些质量评估标准的来源渠道主要通过广泛听取专家意见;使用者即学习者的需求;参照各级别比赛的成功教育案例及评比标准;调查正在使用中的远程教育系统;专业从业人员的发现的问题和经验总结等。

在评估原则上,强调和注重持续性的对教育的电子商务资格做出鉴定和质量评估。除在开办教育电子商务化资格时进行评定外,还要定时对教育电子商务化机构进行评估,以使教育电子商务化在教学产品制作、售后服务、社会信誉、产品质量等方面保持质量,及时吸收普通教育的先进思路和做法,争取与普通教育同步。这种评估应该包含三种:地区性评估团体、部级评估团体、民间临时性评估团体、专业性评估团体。

四、教育电子商务化需要教育机构与企业的互补联合

从教育电子商务化的面向对象来看,包括面向继续教育、成人教育和残疾人教育(特殊教育),又可以适当融入到义务教育当中去,可以起到平衡师资,提高偏远山区教学质量,解决部分地区师资短缺的问题;同时,教育的电子商务化,还有利于吸引企业界的投资和进行企业的业务培训等;还可以进行休闲教育和社区教育。

电化教育研究范文第2篇

现代竞争日趋于信息化,电化水平作为一种新的工作方式越来越受到研究型单位的强调,近年来研究型单位日趋对电化教育教学感兴趣,各单位不断建立电化教育机房室,随着电化教育机房室数量的增加,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各研究型单位的工作效率条件。然而,电化教育机房室的快速发展也产生了很多配备管理方面的工作量,想使电教机房室配备的正常使用,除了正确使用配备之外,还要做好日常管理和维修的事情。

1 电化教育机房室配备管理

电化机房室主要指以机房室中的电脑系统为核心,配以图像放映机、多媒体控制台以及各种其他配备等组成。电化教育配备的管理主要包括图像放映机、电脑和声音输出配备的管理。

1.1 图像放映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图像放映设备是电化机房室里最贵重的配备,为了保证其正常的使用,除正确按照步骤和要求运行之外还要的是的是防过多的摇晃和室内恒温避免太晒。

1.1.1 不能稳定太高、不能太多水汽是管理图像放映机需要关注的

应用图像放映机在机房中正常工作时,如果天气温度过高则会容易引起图像放映机的毛病。所以,不能稳定太高、不能太多水汽是管理图像放映机需要关注的,必须要关注图像放映机机体的散热情况,避免让任何设施放在图像放映机通风口旁边。

1.1.2 管理图像放映机的灯泡,使其使用更长久

图像放映机灯泡的用度很大,需要资金很多,关注管理好图像放映机灯泡可以大多数时间内加长其使用时间。在使用图像放映机时,灯泡内热量是非常高的,工作人员在图像放映机工作的时候下不要改变图像放映机地点,不然的话会产生灯泡破碎的故障。需要工作人员重点理解的是:因图像放映机工作的时候突然没有电源是引起图片放映机毛病的很常见的现象其中的一个,因此,图像放映机不用时电源不用马上切断,要确保图像放映机的使用结束后过2分钟左右再断掉电源。

1.1.3 卫生方面是需要保证的关键一步

通常图像放映设备主板都由专门的降温设备来进行不工作后的变凉功能,使用图像放映设备的时候的气体流动到相应的纱网的时候有可能含有一些轻小的杂质,主板在运行过程中时受热会很容易把相应的杂质环绕在自己的周围和元器件上面,会对图像放映设备的工作效果的影响很大;图像放映设备的最外面的突出部位上一般含设有用于出入空气的小缝隙,在最外面的缝隙处一定会有纱网和海绵组成的小网,它在图像放映设备工作时过滤细小灰尘。如果不及时清理灰尘,极易引起图像放映机网口出毛病,更容易产生图像放映机故障。所以,应当每天、按时地对图像放映机进行杂质的处理。

1.1.4 不能过分动作幅度很大的撞动图像放映机

在机房中应用到图像放映机的情况下,不能过分动作幅度很大的撞动图像放映机是应当注意的。过分动作幅度很大的撞动会使图像放映机部分元件散落,从而影响使用的图像放映的工作情况。

1.2 电化机房室的管理

大多数时候,电化教育机房室出现各种莫名其妙的故障很可能是由灰尘引起的。这种问题极易容易出现在电脑和图像放映仪上。电化教育配备都是一些比较精密的电子配备,如果在电路板上的灰尘太多,就会腐蚀各配件、芯片的电路板,引起机器内部线路断路,引发故障。因此,应定期对机房配备进行清尘处理,每天晚上把电教配备蒙上。

1.3 电脑的维护

安装杀毒软件。电脑是电化机房室的核心配备。电化机房室的电脑,使用次数多,教师时常带着自己的存储设备向电脑拷贝相应的资料,且电脑一般联网,更容易受到木马等的攻击。系统经常出现各种意外的毛病。为确保计电脑工作正常,要安装正版的杀病毒软件,最好启动相应的查杀功能,使电脑免正常使用。

电化教育研究范文第3篇

[关键词]杜维涛;早期电化教育;经验之塔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1)08-0005-04

杜维涛是我国早期电化教育的第一位专职行政主管与执行者,也是埃德加・戴尔的中国弟子,首介了戴尔“经验之塔”,对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电化教育实践与研究有着重要影响。

一 杜维涛电化教育经历

1 参与筹划并具体负责我国电化教育首个专职行政机构

尽管电化教育于1936年正式定名,但电化教育行政工作一直附属社会教育司负责戏剧和话剧的第二科。1940年5月,在郭有守、潘澄侯、杜维涛等人倡导和推动下,社会教育司增设第三科,专负推行全国电化教育之责,此为教育行政机关设置电化教育行政机构之始。主持该科工作的科长就是杜维涛。作为我国早期化教育的第一位专职行政主管与执行者,杜维涛在电化教育政策法规制订以及走向引导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2 赴美考察学习,并师从埃德加・戴尔

1947年,杜维涛被派往美国进行考察与学习,同时购置电教器材。杜维涛于1947年3月到达美国,1948年4月回国。在美期间,杜维涛主要活动有:

第一,购置电教器材。国民政府教育部拨付30多万美金派杜维涛赴美订购电教器材,有电影放映机一百部、影片一千五百种、电视与雷达各两套、广播机件一套以及摄影机件及自动洗印机等。

第二,参观访问。首先,杜维涛参加了全美影片馆协会第四届年会(埃德加・戴尔任主席)及播音教育协会第七届年会。之后,杜维涛同赵光涛、万超尘参观了柯达公司,罗切斯特大学、哈佛大学等。杜维涛还参观了若干中小学的电影教学和播音教学,并专门到克里夫兰教育委员会进行电台研究。此外,杜维涛还到加拿大参观了加拿大国家展览和国家电影委员会。

第三,跟随戴尔学习。1947年10月,杜维涛跟随俄亥俄州立大学教育研究部主任埃德加・戴尔进行学习,并作为特别研究生,选修了“动片摄影”课程。期间,杜维涛与詹姆斯・芬恩(James Donald Finn)等著名学者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3 首介埃德加・戴尔的“经验之塔”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杜维涛着手翻译埃德加・戴尔的相关理论。杜维涛撰文说:“(戴尔)特别喜欢中国学生,每星期给我讲三次他的著作,并叫我的大师兄Mr.Finn解决我文字上的困难。”1949年5月,杜维涛译著《视听教学法之理论》由中华书局出版,该书详细介绍了戴尔(书中译为“狄尔”)的“经验之塔”(书中译为“经验锥体”),对我国电化教育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图1为杜维涛译“经验锥体”(即经验之塔)

4 孕育、推动了首都电影播音工作者座谈会,积极支持并参与各种电教组织

抗日战争结束后,杜维涛与中国电影制片厂厂长罗静予、金陵大学电影部主任孙明经在非正式会谈中萌发创办首都影音工作者座谈的想法,目的是“促进影音工具之用于教育”、“提高我国影音技术水准”和“将影音二媒介渐铸为一”。1946年,首都电影播音工作者座谈会首始,每两周一次,平均每次40多人,最后参加人数超过百人。参加人员大多来自当时教育部社会教育司、中央文化运动委员会、法国新闻处、美国新闻处、英国文化委员会、教育部中华教育制片厂、国防部新闻局中国电影制片厂、世界摄影社、中央无线电制造公司、中央广播电台、美军广播电台等。首都影音工作者座谈会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末期影响较大,是我国早期电化教育发展过程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此外,杜维涛还参与了中华教育电影制片厂(1942)和中华电化教育学社(1945)的工作,任中华教育电影制片厂指导委员会成员和中华电化教育学社理事。

5 参与电教期刊建设,积极开展理论研究

金陵大学理学院创办的电教刊物《电影与播音》(后改为《影音》)是早期最有影响力的电教期刊。该刊于1942年创办,1946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参与办刊,杜维涛成为该刊编辑委员会成员。他在该刊上先后发表了《电化教育漫谈》、《电化教育的回顾与前瞻》等较有影响力的文章。

同时,杜维涛在《中华教育界》(复刊)上还发表有《抗战十年来中国的电化教育》、《美国通信兵大队摄影厂参观记》等重要文献,同时还编著了《战时技术人员训练》、《高中公民》,为我国早期技术人才培养与教育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二 杜维涛电化教育思想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中国变被动现代化为主动现代化阶段的关键阶段,学术界对中国现代化问题展开了热议。我们从杜维涛的文献中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主动现代化的时代思考。他明确了我国电化教育的国营模式与教育定位,并始终在国际视野与本土创新中探索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之路。

1 电化教育的内涵与作用:对教育现代化与国家现代化的思考

(1)电化教育在教育现代化中的作用:电化教育是“机械化部队”

杜维涛充分认识到电影等新媒介的规模绩效,认为“电影与播音两者,不但是教育的利器,也是宣传上最有力的工具”。他强调电影与播音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因而可以“在各级教学和社会教育机构各方面都可以充分利用”。这与同时代孙明经、舒新城、陈友松的认识是一致的。

不同的是,杜维涛将电化教育比作“机械化部队”,新颖又形象。杜维涛认为,“电化教育是运用近明的电的工具,以实施各种教育。其特点在能以最短的时间,支配最广的空间,以最少的物质,发挥最大的效力。它在教育上的重要性,好比军队中的机械化部队一样。”他进一步强调,“电化教育的理想,应当是把整个教育都电化,一应的用电器材,都使能化用教材教具,而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电化教育“是教育文化上的生力军”。他非常认同孙明经的“活”电化教育观,认为电化教育是利用电影和无线电播音以及其他用电器材来实行“活”的教育。也就是说,电化教育是用“机械化部队”把“整个教育都电化”,从根本上改革教育,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使得教育走向现代化,成为“活”的教育。

作为国民政府主管电化教育的行政官员,杜维涛对电化教育发展有着长远的规划,他不仅认识到电影等新媒介的规模绩效,同时也强调其个体认知绩效。杜维涛强调“今后的电化教育,除在社会教育方面充分发展外,在学校教育方面,亦应充分发展其性能,以促进整个教育之发展。”这是杜维涛对教育现代化分步骤分阶段发展的思考。在之后数十年间,我国电化教育也的确从面向成人的社会教育转向面向学生的学校教育,对整个教育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杜维涛对电影等新媒介有着冷静的思考,强调“在整个教育方法上说,各种教具必须要相辅而行,同时并用,才能获得圆满的效果。电影与播音也不是纯然可以单独使用的。”正是在杜维涛以及舒新城等诸多学者专家的共同努力下,技术万能论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得以有效扼制。

(2)电化教育是“新图书馆”

杜维涛认识到新媒介不仅是教育与宣传的利器,同时具有学术交流与信息资源功能。杜维涛指出,现代媒介技术是学术交流的重要工具,特别是在战争期间,很难获取海外图书,与国外学术交流困难,而教材影片、图书影片及阅览机却源源不断。电化教育是经济有效的“新图书馆”。电化教育的确与图书馆学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是新媒介的信息资源功能使然。

同时代的孙明经与陈友松亦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孙明经提出影音技术不仅是推广民众教育的工具,更是学者治学的工具,并把金陵大学影音部看作是全体师生的图书馆和出版部。陈友松更是把电化教育与图书馆乃至社会教育有机地加以整合,从更广阔的视野研究和经营电化教育。

杜维涛、孙明经、陈友松等人的观点,说明当时我国电化教育界的视野是开阔的,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电化教育的交叉性与生命力。

(3)电化教育在提升国力以及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人们普遍认为电化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和生产技能的宣传工具,是富民救国的有力手段。四十年代中后期,杜维涛明确提出电化教育应担负起辅助建设国家西北边疆的具体使命,将电化教育从教育现代化扩展至整个国家建设与现代化进程。杜维涛提出,电影与播音以及幻灯教育,都需要积极向西北经济建设方面发展。杜维涛同时强调,“电化教育基本政策,应配合国家整个经济、工业、乡村、城市、交通、建设各项政策,谋取协同的发展。”

杜维涛不仅关注电化教育在教育现代化中的作用,更强调电化教育在整个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应发挥积极而重要的作用。这样高远而广博的视野是杜维涛对主动现代化的时代思考与行动体现。

2 电化教育运作模式与定位:“应归国营”,“属于教育”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教育电影走向衰落。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美国教育电影是商业行为,电影商与教育机构、政府之间缺少沟通与协作。换句话说,美国教育电影的衰落与其商业定位和企业营利模式不无关系。杜维涛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确定电化教育政策时明确提出我国早期电化教育的国营模式以及教育定位,为维持我国电化教育的“教育”定位与走向提供了重要的行政支持。

杜维涛认为,“电影与播音教育无论在广义和狭义方面来说,却是一种教育事业,应该由国家政府来管理,不应该把它当作自由企业,商人因其有利要图,所以高唱自由的论调,而不愿政府统制,结果电影与播音内容除迎合低级趣味而外,简直毫无价值,甚至完成是反教育的,我们绝不能使他这样下去。”他明确提出,“我国电影与播音事业应归国营,并把他隶属于教育行政机关,在整个教育政策之下,确定统筹供应与集中管理的原则,利用国家庞大的资力来经营发展,这样才能使电影与播音成为真正的教育工具,而不致落于商人之手,成为一般商品,而趋于下流,这是我国应有的电教基本政策。”

杜维涛制订的电化教育基本政策是在吸取国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而提出的。我国教育电影之肇始商务印书馆教育电影业务的衰败亦是因为“所制各片,难免有与教育本旨稍忤”。杜维涛提出的电化教育国营走向与教育定位是媒介与教育有效耦合、互相促进的契点,不仅符合电化教育发展规律和我国本土国情,也是顺应时展与需求的正确选择。

3 电化教育改名之议:国际视野与本土创新的磨合

“电化教育”于1936年正式定名后,一直存有争议。至1947年,电化教育领域又掀起了一场关于“电化教育”的名称讨论。孙明经[22J主张用“影音教育”,并把期刊《电影与播音》改为《影音》。舒新城“对影音、视听和电化三词都认为应待商榷”。杜维涛以及赵光涛、司徒慧敏、吴纳逊等部分旅美人士的观点是:

第一,对“电化教育既未拥护也未反对”。杜维涛等认为“电化教育未必一定合理,但大家一用惯了,皆明白它的意思”,电化教育“含有历史意义”,且带着教育革命和新文化革命的意味,“自有它存在的价值。”杜维涛专门论述到,“西洋的Audio-visual Education一词,现在几乎是专指电影与播音教育而言,而且这两者的关系非常密切。我们为应用便利计,便也把电影教育与播音教育合并在一起,称它为电化教育。这原是杜撰的,现在既已应用开来,大家都已明了,就不必改弦更张了。”

第二,认为孙明经提出的“影音教育”不妥,有“捕风捉影”和“空谷来音”之嫌。杜维涛认为“这(影音教育)固然是好,但若不加解释,显然听到这个名词还是不易明了,倒不如电化教育这个名词含有革新教育方法的意味,来得更妙。”

第三,认为如果要改名的话,使用“视听教育”较好。杜维涛及部分旅美人士讨论提出了电影播音教育、影音教育、影声教育、视觉教育、视听教育、形声教育、视听教具等十几个名字,并最终通过了杜维涛提出的“视听教育”。

可以看出,杜维涛对“电化教育”的本土历史价值与时代革新价值是充分认可的,同时鉴于其旅美经历与背景,他更主张与国外接轨,便于国际交流。这样的国际驱动力亦是九十年代电化教育改名教育技术的因素之一。我们暂不对此进行正误评判,因为“技术”这个变量是个历史范畴,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理解,所以名称之议其存在本身就是合理的,也是这个领域发展与进步的表现。我们要讨论的是,名称之议反映出国际视野与本土创新的磨合过程,正是因为杜维涛等人坚持的国际视野以及基于本土的不断创新,才使得我国早期电化教育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大跨步前进。

三 杜维涛对我国早期电化教育的贡献

1 作为我国首位专职的电化教育行政领导者与执行者,杜维涛发挥了重要的行政引导作用

正如前文所述,国民政府教育部社会教育司于1940年成立专司电化教育的第三科,杜维涛是首位科长,并具体负责电化教育各项事宜。杜维涛主持或参与制订了电化教育政策、法令以及各项法规,在我国早期电化教育发展中起着重要的行政引导作用。因而,杜维涛对电化教育的认识与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电化教育的发展方向。前文对杜维涛电化教育思想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并得出“教育现代化”、“国营走向”、“教育定位”、“国际视野与本土创新”这些重要关键词。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关键词也可以作为我国早期电化教育发展的关键词,因为它们不仅是杜维涛个人思想的体现,更是我国第一代电教人的思想体现。

2 作为电化教育的研究者,杜维涛首介了戴尔的“经验之塔”,为我国早期电化教育经验体系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

杜维涛不仅是早期电化教育的行政领导者与执行者,也是电化教育理论研究者。他跟随戴尔、芬恩等美国学者学习,

对同时代美国教育技术发展有着比较深入和全面的了解。特别是他把戴尔著名的“经验之塔”引译入我国,对于我国早期电化教育理论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上世纪四十年代,我国早期电化教育研究的经验体系逐渐形成,杜维涛以及陈友松、赵光涛等具有留美背景的学者为早期电化教育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国际视野与理论支持,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3 在中美交流中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杜维涛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美国考察与学习历时一年多,是早期官方组织的最大的电教交流活动。通过这次活动,中国早期电化教育与美国视听教育,特别是与美国视听教育理论研究的泰斗戴尔及其弟子芬恩等著名学者建立了较为密切的联系。杜维涛曾计划邀请戴尔访华,尽管因种种原因没有成行,但是反映出早期电教人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理念。值得注意的是,杜维涛等人在学习引进西方先进理念、紧跟世界前沿的同时,也对自身的特色、优势与定位有着清晰的认识和自信。比如杜维涛在选修俄亥俄州立大学“动片摄影”课后称“并不稀奇,教师所讲我都已知而且做过的了”。

杜维涛对我国早期电化教育有着重要影响,对杜维涛电化教育思想的研究将进一步丰富我国电化教育历史财富,为我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在新世纪中国道路的探索提供历史启迪。

参考文献

[1]国民政府行政院新闻局编,电化教育[z],南京,1947:3

[2]编者,电化国防教育[J]电影与播音,1946,5(6,7):122

[3][4]杜维涛,杜维涛致影音月刊编辑部函[J]影音,1947,6(5,6):68

[5]孙明经,影音与电化教育[J],影音,1947,6(1,2):封二,23,24

[6]杜维涛,战时技术人员训练[M],重庆:独立出版社,1941

[7]杜维涛,章柳泉,陈立夫,高中公民[M]上海:中华书局,1935,

[8][10][14][17]杜维涛,电化教育漫谈[J]电影与播音,1943,2(6):1―3

[9][12][13][18][26][28]杜维涛,抗战十年来中国的电化教育[J]中华教育界复刊,1947,1(1):44-46

[11][20]杜维涛,电化教育的回顾与前瞻[J],电影与播音,1945,4(2):33-35

[15]孙明经,应用影音工具治学[J],影音,1947,6(5,6):封二,

[16]蔡建东,我国电化教育的拓荒者――论陈友松电化教育学术思想[J],现代教育技术,2011,21(3):5-9

电化教育研究范文第4篇

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of corporate culture of electric power and moder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was analyzed and main experience of making corporate culture integrat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was discussed from visual angle of corporate culture in this article.

关键词:企业文化;高等职业教育

Key words: corporate culture;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4-0203-02

0引言

企业文化是企业中为广大员工所遵循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是在企业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企业的精神和灵魂。

1企业文化融入高等职业教育的背景

1.1 企业办学的内在要求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核心和灵魂,不仅决定着整个企业的发展走向,也指引着职业教育的方向。这对于企业办学的高职院校来说尤为重要。电力类高职是由电力企业办学的高等职业院校,企业办学的性质决定了必须融企业文化于学院的各项工作之中,以电力企业文化统领学院的教学模式和管理理念,以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

1.2 企业对人才的客观需要电力类院校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高等职业院校,学院突出专业应用性、实践性的工科背景。学院所开设专业是专门针对电力行业以及与电力行业相关的各岗位进行设置。

1.3 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有效途径要塑造高素质人才,就必须培养学生全面的职业素养。认知企业文化是培养学生全面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人们对职业素养的理解仅局限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现代企业更看重员工的健全人格、诚信道德、团队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质,任何一家企业都将这些基本的职业精神融入到自己的企业文化中。

2企业文化和高职文化的内涵

2.1 企业文化的内涵对于企业文化的界定向来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较为经典的是西方学者希恩于1984年所作的定义,所谓企业文化是指在企业中为广大员工所遵循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是在企业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企业的精神和灵魂。在管理中起到“软约束”的重要作用。

电力行业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多年来形成了以生产为导向,以安全为核心的行业文化特征。电力行业在长期的生产和管理过程中,确定了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电力客户、服务发电企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公司宗旨;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建设国际一流企业的奋斗方向。形成了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核心价值观;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以人为本、忠诚企业、奉献社会的企业理念;发展公司、服务社会、以人为本、共同成长的社会责任观,以及全体员工应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员工守则》。

2.2 高等职业教育文化的内涵所谓高职文化就是以高职校园为地理环境圈,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全体师生员工为主体,以群体价值观念为核心,以职业教育为特色的一种亚文化,它既反映文化的一般性,又有自己的特殊性。高职校园文化的核心是高职院校的内在精神,主要包括高职院校全体师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价值取向、知识结构、实践技能等诸多方面,并通过学校师生的精神面貌、校风、学风等多方面来体现。

高等职业院校的双重特性,决定其校园文化,必然吸纳企业文化。只有融入企业文化,才能形成完整的高职文化;只有企业文化与高职文化水融,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企业与学校所长,共同培养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

3企业文化和高职文化的相互关系及影响

3.1 企业文化和高职文化的相互关系企业文化和高职文化之间有许多相同之处。两者都是围绕“管理”与“氛围”,从而形成特色。如何增强师生或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何更好地为师生或员工服务,则是学校和企业管理的共同任务。企业文化指引着高等职业教育的方向,对高职教育的办学宗旨和理念、思政工作、教学管理、校园文化等诸多方面都有着深远影响。同时,高等职业教育为企业直接培养一线所需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因此,高职文化又为企业提供服务,为企业文化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撑。二者之间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3.2 企业文化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高等职业院校是培养塑造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所在。随着职业教育更进一步贴近企业,企业文化对高职教育影响愈加深远和广泛。首先是对学校、发展目标的影响。企业是高职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为职业教育提供平台。高等职业教育汲取企业文化精华,最大限度的实施职业教育目标。企业文化对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理念、办学定位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其次,对教育教学的影响。企业文化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尤为深远。具体体现在对高职的专业设置、专业建设、教学计划、课程开设、课程改革、教学实施、实训实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计划、教学实施和教学管理中融入行业企业的管理特点;在课程设置和改革方面更加注重应用性,突出与企业生产和管理结合。再次,对学生工作的影响。在校园中大力弘扬 “诚信道德”、“团队合作”、“吃苦耐劳”为核心价值理念的企业文化对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推进学生就业工作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4企业文化融入高等职业教育的具体实施

4.1 企业文化融入学院建设方案企业的发展指引着职业教育的方向。尤其对于行业或企业办学的高职院校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将企业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建设方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企业文化融入高职教育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4.2 企业文化融入教学工作

4.2.1 专业培养方案融入企业文化

①专业培养目标中体现企业文化各专业培养目标上都强调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专业设备操作的基本技能,熟悉所面向行业管理和运行过程,并具有一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胜任所从事工作要求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其中,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体现了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即价值观念和企业精神。在培养目标上,更突出面向企业的特色,培养企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

②职业面向联系企业文化各专业均有各自明确的职业面向。最大程度地体现了企业的需求,彰显了企业的精神风貌、价值观念、团体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在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中点滴渗透着企业文化。

③培养要求中彰显企业文化专业培养要求可分为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素质要求三个递进的层次。学生综合素质则是更高层次的要求,是整个培养方案的核心和灵魂。素质要求中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敬业精神、法律意识、团队意识、精神风貌恰恰涉及企业文化的精神层面,即企业的价值观念,这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在培养方案中重视学生素质培养,本身就是企业文化在高职教育理念中的体现。

④课程设置、课程体系结构、教学计划中渗透企业文化在课程设置当中可以渗透企业文化,在课程系统结构当中可以体现企业文化。在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开设与企业和企业文化联系紧密的课程,譬如设职业技术拓展课程和校外实训课程。又如在职业技术课当中,突出实训环节,尤其是突出现场实训环节,感受企业的现场环境和文化氛围。

4.2.2 实践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中熏陶企业文化实践教学是和生产现场联系最为紧密的教学环节,是熏陶企业文化的最佳方式之一。首先,大力开拓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一批工学交替校外实训基地和校外顶岗实习实训基地。师生直接到现场实训,切身感受生产现场的环境和氛围。使学生对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企业文化有着最直观、最感性的认识。其次,在校内实训中熏陶企业文化。校企合作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在实验实训室内努力营造现场环境,使学生感受企业文化熏陶。如模仿企业现场建设实训室,将实验实训室改造或建成生产车间模式。通过模拟现场的校内实训,学生同样能够强烈地感受到生产企业的文化氛围。最后,学生职业技能鉴定中渗透企业文化。学生职业技能鉴定的工种类别以企业需求为准,职业鉴定的相关知识要求和考核方式、评分准则依照企业标准。在鉴定中不仅严格考核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注重对学生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爱岗敬业等职业素养的考核。通过技能鉴定这种考核方式,也能向学生渗透企业文化,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4.2.3 师资队伍建设中融入企业文化建立和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即专职教师既有相应的学历学位和职称,同时也具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鼓励校内专职教师深入企业提高技能。同时,聘请科研、生产单位的教授和高级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以调整师资队伍结构。兼职教师多有深厚的企业文化背景和底蕴,在教学过程中身体力行地弘扬企业文化。

4.3 企业文化融入学生管理

4.3.1 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中融入企业文化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职业素质教育中融入和灌输企业文化,对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大有裨益。弘扬国家电网公司“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核心价值观;“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尤其是大力弘扬电建企业“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企业文化。培育学生良好职业素养,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标。

4.3.2 在各项学生活动中弘扬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都是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来体现,鼓励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如开展“文明修身”、“诚信”、“考风考纪”等宣传活动;组织文艺表演、书画展等等。通过上述学生活动弘扬了昂扬向上的校园文化,也融入了企业文化的精髓。

5结论

正确理解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关系,将优秀的企业文化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中,同时,在企业文化融入职业教育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其途径和措施,我们就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受企业欢迎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才能不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育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电化教育研究范文第5篇

(1)空间分离对学员学习带来了不利影响。传统教育模式下,师生间可以进行零距离的互动,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一目了然。但在电视教育媒体下,师生之间不可能实现面对面零距离接触,空间上的分离对师生的教学互动造成了影响,教师只能借助电视等媒介根据自己的教学安排单方面向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播,而对学生能否掌握和理解缺乏一定的判断。教学过程的分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师与媒体、学生与媒体之间的矛盾,从而使学生在电视教育媒体学习中产生了不适应感。

(2)多种干扰因素影响电视教学的实际效果。影响电视教育教学的主要因素包括:一是电视媒体音质画面的清晰度,因制作技术、操作等原因造成的音质画面不清楚,影响教学的质量。二是主讲教师的口语发音等方面的干扰,对学生听课效果产生影响。三是电视教育媒体在实际教学中受无线网、广播信号等设施设备的干扰,影响到播放的质量和效果。四是在电教教学中由于组织人员对电教教学设施操作不熟练,放音放像技术差,影响音像效果。

(3)主讲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在电视媒体教育教学中,主讲教师的授课质量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果。主要包括:一是采用的教育教学方法不科学,缺乏灵活性,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照本宣科、灌输式,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教师在语言表达、教学行为和思想感情表达上不直观、不形象,影响教学效果。三是主讲教师教学中不能很好将教具、语言、声音、灯光等综合运用到一起,从而影响到教学的实际效果。

二、电视教育教学的主要特点

(1)电视教育教学的开放性。在电视教育教学形式下,学员可以不受地域、时间、年龄、性别、职业、学历、身份等各种限制,根据学员自身的意愿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教育,打破了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下受时空地域限制的条件,学员只要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可以申请在线学习。同时,学员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学习课程、学科专业、学习地点时间、学习进度计划等进行自主安排,这种学习形式上的灵活性充分体现了电视教育媒体的开放性。

(2)电视教育教学的共享性。在电视教育媒体下,教学资源不仅丰富海量,而且具有优质性。电视教学的教材和课件一般均是由全国重点大学的知名专家学者精心编制而成,学员随时可以登录进行在线学习。同时,电视教育教学还实现了全国不同地区、不同重点高校的优质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和共享,满足不同学员的学习需求,逐步缩小地区间不同教育教学水平的差距,减少不必要的教学资源的浪费,提高了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3)电视教育教学的终身性和社会性。终身学习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电视教育媒体的出线和发展很好地适应了人们的这种需求。受教育者真正实现了不受空间地域的限制,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充电的需要,根据自身的工作生活实际,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安排好学习时间,因而受到广大学习者的欢迎,并逐渐被社会接收和认可。

三、新形势下提高电教化教学水平的对策及建议

(1)强化电视教育教学的地位作用。一是确立电视教育在远距离教育及成人教育中的主导地位。电视教育教学是一种视听相结合的自我学习,是自学和当面辅导的中心环节,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和方式。二是明确电视教育主讲教师和面授教师的辅助地位,辅助教师要围绕主讲的教学扮演好助教角色。三是确立电视教学在学员心目中的良师益友形象,学员要尊重教师的劳动和付出,把主讲教师看作自身的良师益友。

(2)抓好电视教学主讲教师的授课环节。主讲教师授课质量直接关系着学员学习的质量。一是应挑选那些素质较高、学识渊博、幽默风趣、语言表达准确形象的教师作为主讲教师。二是主讲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教学内容设置上要结合电视教学的特点来来实施,使学生有一种如同在教师学习的身临其境的感觉。三是主讲教师不要随意走动,走出课堂教学的模式限制,不仅讲授课本理论知识,还要多讲一些课本里学不到的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3)抓好面授教师的教学工作,提高电教教学水平。面授教师作为主讲教师的助教,要在课前及时与电教主讲教师做好沟通交流,对主讲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录像等及时进行观看和分析,更好地了解主讲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安排,及时准确的回到学员的提问,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只有辅助教师充分重视电视教学,认真扮演好自身角色,才能学员才能重视电视课,电视教育教学才能真正发挥出自身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