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普通教师岗位提高培训

普通教师岗位提高培训

普通教师岗位提高培训

普通教师岗位提高培训范文第1篇

一、招聘计划确定二、招聘基本条件

(一)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热爱幼儿,品行端正,遵纪守法。在校期间无违纪处分及违法记录。

(二)具有与履行招聘岗位相适应的职业道德素质、专业知识水平、教育教学能力、相关专业技能和心理素质。

(三)学历要求:达到全日制普通高校专科及以上。

(四)身心健康,体检合格。参照教师资格认定体检标准。

(五)具备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所要求的其他条件。详见各县(市)、区教育、人事部门网站招聘公告。

三、招聘基本范围(符合下列范围之一)

(一)宁波市生源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

(二)在甬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

(三)宁波市生源未就业的20xx年、20xx年全日制普通高校师范类或学前教育类毕业生((凭未就业登记证或其他能证明本人未就业的相关材料)。

(四)全日制普通高校师范类或学前教育类专业毕业,具有幼儿教师资格证书,年龄在28周岁以下(1981年7月1日以后出生)的宁波市在职非事业编制教师,研究生放宽至30周岁以下(1979年7月1日以后出生)。限报任教幼儿园所在县(市)、区的应聘岗位。

(五)专业对口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硕士毕业生,全日制普通高校师范类或学前教育类专业应届毕业的省级优秀毕业生,教育部所属师范院校全日制师范类或学前教育类专业毕业的应届优秀毕业生。

四、招聘原则及办法

(一)本次招聘由宁波市教育局统一组织实施。

(二)招聘工作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择优录用的原则,同时对部分应聘人员给予政策倾斜。

1、宁波市生源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师范类应届毕业生附加3分;

2、宁波市生源未就业的20xx年、20xx年全日制普通高校师范类毕业生(凭未就业登记证或其他能证明本人未就业的相关材料)附加3分;

3、宁波市生源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及在甬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附加2分;

4、家境贫困的宁波大市生源户籍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附加4分(凭总工会发放的特困职工家庭证书,或民政部门出具的城乡低保家庭证书,或劳动部门出示的零就业家庭证明)。

以上各项加分不能累计。

(三)应聘人员必须参加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业务考试。业务考试形式分为笔试、面试,均采用百分制。

1、笔试:

笔试由宁波市教育局会同宁波市人事局组织实施。笔试内容主要包括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理论、学前教材教法、专业综合知识等,由宁波市教育局统一命题,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当地人事部门同时组织进行。笔试成绩按卷面得分的40%计算。2、面试

面试工作由各县(市)、区教育局会同当地人事部门制订方案并组织实施。面试包括上课或试讲,幼教专业技能测试和综合素质考察。面试占总成绩60%。面试实际成绩低于60分的直接予以淘汰。

3、面试结束后,根据考生总分即笔试成绩(含附加分)+面试成绩,按招聘岗位数1:1的比例,确定参加体检人员名单,因应聘人员体检不合格,按同一岗位进入面试的其他应聘人员的综合成绩,确定替补人员。根据体检结果确定参加培训人员名单。

五、上岗培训及考核录用

(一)拟录用人员须参加为期半年的上岗前培训。培训工作由市幼儿教师培训中心统筹组织,市、县两级教师培训机构和相关幼儿园具体落实。

(二)上岗前培训分集中理论培训和见习培训两部分。师范类、学前教育类毕业生及其他已获得幼儿教师资格证书的人员,集中理论培训1个月,到幼儿园见习培训5个月。非师范类、非学前教育类毕业生及其他未获得幼儿教师资格证书的人员,集中理论培训3个月,到幼儿园见习培训3个月。

(三)达到规定的培训时间后,由相关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必要的业务考核,考核合格并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证书后,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同意,报当地人事局核准,可办理事业编制录用手续,由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派遣到各种办学体制的幼儿园工作并至少服务

5年。

(四)考核合格但未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证书的人员,可先到提供岗位的幼儿园上岗并签订劳动合同,允许其在上岗后一年内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证书,再办理事业编制录用手续。届时未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证书的人员,提供岗位的幼儿园有权解除其劳动合同。

(五)参加培训人员在培训期间享受每人每月500元生活补贴费。生活补贴费及培训费由拟招聘学校所在县(市)、区财政承担。

六、报名、考试时间安排

(一)本次招聘报名以县(市)、区为单位进行,采取属地报名形式。每一位应聘人员只能报某个县(市)、区的1个岗位。

1、报名时间:6月4日—6月6日,上午8:30—16:00。逾期不再受理。

2、报名地点:各县(市)、区(具体地点和联系方式见附件3)。

符合招聘范围和条件的应聘人员可从宁波教科网或各县市区教育网上下载《20xx年宁波市定向招聘幼儿园事业编制教师报名登记表》(见附件2),如实填写个人信息,携带相关材料(见附件1)到各报名点报名。在外地(宁波大市以外)的符合招聘范围和条件的应聘人员可委托家人及他人报名(材料要求同上)。

3、资格审查

各县(市)、区教育局对报名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凡不符合报名条件的不予受理。对提供虚假材料的,一经发现,取消报名资格。

4、考试收费标准按照省物价局、省财政厅《关于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考试收费的复函》(浙财综字〔20xx〕12号)规定,收取笔试考务费40元,家庭贫困考生凭证明免收考务费。

(二)应聘人员报名时需按要求提供有效证件和相关材料,并如实填写相关表格。详见附件1。

(三)领取笔试准考证时间和方式

准考证于6月12日到各县(市)、区的报名地点领取。

(四)笔试时间:6月14日,各县市区考场考点(详见准考证)。笔试时必须携带准考证和身份证

(五)笔试成绩和面试人员名单查询时间及方式

应聘人员可于6月20日起在宁波教科网、宁波教育人事网及各县(市)教育网查看笔试成绩和参加面试人员名单。

(六)面试时间:在公布面试人员名单时告知面试时间

七、其他事项

(一)应聘人员所提供的材料必须真实,如有作假,一经查实,取消参加考试、培训资格及录用资格。

(二)培训考核不合格,公示有异议并经核实的,不予录用。

(三)被录用人员试用期一年,试用期满并经考核不合格的,不再继续聘用。

宁波市教育局

宁波市人事局

二九年五月三十一日

附件1:2、身份证、宁波生源提供户口簿或户籍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3、学历、学位证书,教师资格证书、荣誉证书等原件及复印件,应届毕业生须提供就业推荐表、就业协议书;

普通教师岗位提高培训范文第2篇

课题批准号:201101329

摘 要:顶岗实习――脱职培训模式是强化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习实践能力和提升农村幼儿教师素质的“共赢”工程。本论文从河北师范大学和唐山师范学院顶岗实习和脱职培训的实践模式出发,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法对参与顶岗实习的100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和参与脱职培训的60名幼儿教师进行调研,从实习生、高师院校、实习接收幼儿园和受训教师的角度分析该模式运转的优势、面临的问题与困难,尝试提出科学客观的解决措施,并在一定范围内推广这种“共赢”模式。

关键词:顶岗实习 脱职培训 高师生 农村幼儿园

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是我国未来十年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学前教育的普及必须兼顾质量的提高,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既是普及的重难点,也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基础。但目前农村学前教育现状不容乐观,调查显示农村幼儿园数量严重不足,大多数农村幼儿教师没有编制,待遇没保障,流动性大,学历偏低,专业素质与能力普遍不足。农村幼儿园网络信息资源落后,图书资源匮乏,幼儿教师学习资源有限,再加上没有继续教育经费来源,农村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难以实现,这严重影响农村教师的再学习与再提高。可见,探索加快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路已迫在眉睫。最新兴起的高师生顶岗实习,教师脱职培训模式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让农村学前教育走出困境,但现阶段看,的确产生了“共赢”的实效。

一、顶岗实习――脱职培训模式的产生

顶岗实习――脱职培训模式的产生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首先,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提升是成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顶岗实习是提高实践经验的有效方式。其次,农村幼儿园现有在职幼儿教师继续教育或在岗培训无法兑现。最后,高师院校教育实习“老大难”问题。长期以来高师教育实习安排,主要不是依靠机制和政策保障,而是高校与地方的“友情”和“关系”。实习时间、实习指导、实习内容的广度与深度等难以保障。鉴于此“顶岗实习”“脱职培训”的理念和模式应运而生。

二、顶岗实习――脱职培训模式在我国实践应用

顶岗实习是在高师院校和农村教育薄弱地区之间双向开展、由高师生顶上因各种原因而缺乏教师的岗位,旨在推动农村薄弱地区教育发展的实习模式。

顶岗实习“置换培养”模式即脱职培训。实习生去农村学校顶替某教师担任相应科目的教学工作,被顶替教师到高师院校参与学习和再教育。

顶岗实习――脱职培训模式就是组织师范类高年级学生在学完骨干课程,经过有针对性地系统培训后,到农村基层学校进行半年的“全职”教师岗位锻炼,考核鉴定合格者记入学分。同时利用高校教育教学资源对被顶岗教师开展校本研修和脱产集中学习相结合的培训。

三、顶岗实习――脱职培训模式的优势

为了全面科学客观了解该模式的优势,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法对河北师范大学和唐山师范学院参与顶岗实习的100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和参与脱职培训的60名幼儿教师进行调研,了解学生的顶岗实习效果和教师的脱职培训现状。结论是:顶岗实习与脱职培训模式是高师院校、实习生、农村幼儿园、受训教师多方配合、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共赢”方式。

首先,有助于提高学生从教能力。学生在实习学校是全职教师,全面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从而得到全方位的实践锻炼。第二,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和感恩心态。顶岗实习深入农村幼儿园教学第一线,在艰苦的农村或远郊的乡镇,条件艰苦,基层师生的生活状态给学生震撼的生命体验。第三,与农村幼儿教师双向交流加深对教师职业价值的认同。

顶岗实习对高师院校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无疑是新尝试和探索。第一,促使高校构建“3.5+0.5”人才培养模式并将顶岗实习纳入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实施“通识教育+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的培养模式。第二,利于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顶岗实习遵循教师教育规律,促使高校及时调整教师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第三,利于深化教学研究。服务基础教育是高校的根本任务,通过顶岗实习培养优秀师资的同时发挥科研优势,引领基础教育健康发展。

实现职前培养和职后教育有效结合。顶岗实习――脱职培训实践模式采用与以往不同的置换方式,即师范生顶替农村教师上课,该教师到高校进行专业学习和再教育。幼儿教师在充实和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时又能与高校教师及参与培训的广大教师交流探讨,实现教学经验共享。这一举措在同一时间内实现高师生的职前实践锻炼和农村教师的职后再教育。

四、顶岗实习――脱职培训模式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对实习生而言,存在实习准备不足的现实情况。首先,专业知识准备欠缺。学前教育专业要求“五大领域”样样精通,通过调研发现,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生由于平时缺乏实践经验,课堂教学普遍缺乏创新,尤其是幼儿英语和艺术课程的驾驭能力偏低。其次,心理准备不足。由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这种反差使多数实习生不适应。第三,课后缺乏反思与交流。

对高师院校而言,实习生岗前培训力度有待加强,学校指导教师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对实习生指导出现时间和投入上的矛盾。调查显示有42%的学生反馈没有得到学校教师有效帮助。以上两所学校顶岗实习时间普遍在两个月或三个月左右,其中,前两周安排实习生听课,最后一周进行总结,实际授课时间有限。

对农村幼儿园而言,顶岗实习落实不到位。顶岗实习顾名思义是顶替某教师的岗位进行实习。访谈得知有部分实习生竟然无岗可顶,幼儿园没有按照事先通知为实习生安排岗位。幼儿园指导教师跟进指导不充分,有59%的实习生对实习单位指导教师持不满意态度,甚至有19%的学生没有明确的指导教师。

五、顶岗实习――脱职培训模式有效实施的建议

顶岗实习与脱职培训要经过多方合作,多方交流才能产生良好效果。要切实保障顶岗实习政策长久有效地发展下去,就要凸现教育主管部门、高师院校、实习生、农村幼儿园、受训教师的密切配合。

首先,在不耽误本岗位工作的同时完成农村幼儿教师轮训,教育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共赢”性,高度重视工作部署和实施环节的督导。其次,高师院校调整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做好实习前的集中培训,将顶岗实习准备工作具体化。适当延长实习时间,实习生也能充分得到锻炼。完善指导教师包实习点制度,与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密切配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第三,实习生着力提高从教能力,加强自身师德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确保不发生幼儿安全事故。第四,农村幼儿园做好实习生的接纳指导工作,保证实习生有岗可顶。为实习生配备全程指导教师。第五,脱职培训的幼儿教师克服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珍惜难得的培训机会,认真学习,主动吸收,将更新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育方法带回幼儿园“传经送宝”。

总之,顶岗实习与脱职培训是高师院校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广大农村幼儿园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手段,一旦试运行良好,可以尝试作为制度固定下来,并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建强,实践的教师教育――河北师范大学顶岗实习支教工作初探,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5):75―77

[2]赖华强,顶岗教育实习问题初探,韶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0,1

[3]索淑艳,张丽艳,我国顶岗支教研究综述,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3

普通教师岗位提高培训范文第3篇

【关键词】幼儿园;转岗教师;现状;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3)03-0035-05

一、调查背景

近年来,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社会对幼儿教师数量和质量的要求显著提高,但是受我国学前教育现有发展水平限制的影响,各地在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还很不完善。对此,国务院在《关于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中小学富余教师经培训合格后可转入学前教育。”为尽快改变幼儿园师资严重匮乏的现状,一些地区已有相一部分中小学教师已经或者正在转入学前教育,在中西部地区以及广大农村地区更是如此。

教师转岗到幼儿园工作是前我国面对基础教育基本形势作出的一种有效应对策略――部分中小学由于生源减少,教师开始超编,出现一定的闲置中小学教师,将超编教师转移到师资不足的幼儿园,既避免了闲置,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前我国幼儿园教师缺乏的现状,但与此同时,转岗教师也面临着众多挑战。我们认为切实了解转岗政策的实施状况,分析转岗教师转岗的原因、面临的挑战以及解决对策,能促进转岗教师更好地发展,促进学前教育体制与机制的完善。

二、调查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地调查江苏省南京市和镇江市的转岗教师状况,透视江苏省转岗教师的政策实施状况、转岗教师的生存状态、专业状态、转岗条件、培训状态、面临的挑战及内心的需求,发现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向相关部门提出建议,为转岗教师更好地适应幼儿教师岗位提供必要的政策建议和制度保障。

三、调查方法

(一)问卷调查

通过前期问卷调查了解转岗教师的转岗背景、原因、转岗前后的培训状况以及面临的挑战等,了解在转岗这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初步分析原因。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50份(其中镇江28份,南京22份),回收有效问卷41份。

(二)个案研究

对个别转岗教师的深度解读和剖析,可以发现鲜活的转岗教师形象,同时与面上展开的问卷调查研究形成点、面两个维度的研究,使调查结果更具科学性。通过询问、聊天、听课、访谈、自行观察等形式深入调查研究教师的转岗背景、转岗原因、生存状态、培训状态、职业认同、面临的挑战等。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转岗教师基本情况

通过表1可以了解到,转岗教师基本年龄层次都在40岁以下。有68.3%的转岗教师拥有六年以上的中小学教学经验,有70.7%的转岗教师的学历为本科,可以看出转岗教师在文化程度和教学经验方面具有相的优势。只有26.8%的转岗教师接受过学前教育专业的学习,而且63.4%的转岗教师幼儿园的教龄在2年以下,转岗准入条件在实际操作中并未得到落实。

(二)转岗教师生存状况

从调查结果(见表2)可以发现,转岗教师对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满意度并不高,有24.4%的教师表示不满意或者不太满意,58.5%的教师表示基本满意,高达72.2%的转岗教师有较大或很大的工作压力。转岗教师想要参加进修学习,大多数的情况是得不到支持的。在培训方式上,他们更希望能到示范园实践学习,或者听专家的讲座。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转岗教师这一群体的生存状态并不乐观,他们一方面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另一方面自身学习发展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相关教育行政单位、机构没有给予他们足够的重视和帮助。

(三)转岗教师转岗原因

从调查中发现,南京市和镇江市中小学教师转岗到幼儿园工作的原因,有以下三种情况:1.部分在中小学有编制的转岗教师,被政府优惠补偿政策所吸引,主动申请转岗到幼儿园工作。例如,丹阳市政府承诺为申请转岗的教师提供一年的免费培训,并且可以将工作档案调到城里,拥有到城里工作的机会。转岗教师考虑到进城工作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而且城里学校的教学质量比较高,对自己孩子的发展有好处,于是主动申请转岗。2.部分转岗教师,由于在中小学任教时没有编制,对自己的工作现状不满意,希望通过转岗到幼儿园后能争取得到编制的机会,有更好的发展。3.其余的转岗教师则是由于原任教学校教师富余,服从上级调动到幼儿园工作。

(四)转岗培训状况

南京市的转岗教师正在接受和已经接受的培训时间和次数存在较大的差异。有的转岗教师在没有接受过培训的情况下就直接到幼儿园工作,有的则长期在接受教师培训。虽然转岗教师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但是他们普遍对教师培训存在很高的热情,渴望更多的学习。

2010年,镇江市被批准为江苏省13个大市中唯一一个国家学前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区。镇江市政府为落实“关于做好国家学前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的文件精神,镇江市教育局在各小学超编教师中遴选出28人作为首批学员,从2011年10月开始,进行为期一年的脱产转岗培训。培训采取集中培训两周,到幼儿园跟岗实习一周的模式,非常强调实践性。培训的出发点是为了使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实现“现学现用”。同时,培训期间还邀请外聘教师开展一系列的讲座,通过解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开展教育活动、学习科研方法和幼儿园管理等拓展转岗教师的素质。转岗教师普遍对培训课程和培训教师较满意,但对培训质量的提高也有很多期待。从镇江市的转岗培训教学计划表(见表3)中,我们可以看出,培训非常重视转岗教师基本素质中技能方面的学习,音乐、琴法、美术、手工、形体及玩具制作与环境创设的课时加起来占总课时的55%,而理论的学习却只开设了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保育三门课,只占总课时的20%。

对于此次培训,转岗教师反映:普通话课程多余,转岗教师在中小学时已经拿到一乙或二甲的普通话资格证书,没有必要再进行普通话的学习;练琴条件较为艰辛,学校没有琴房,只在统一大教室里放有若干木板钢琴,希望在硬件设施上有所改善;培训都是总的课程理论的培训,例如儿童心理学、儿童卫生学等,而没有专门的分科教学法的学习,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等,建议这方面可以改善;希望培训中可以增加转岗心理调整的课程,尤其是关于以前所学专业的再利用和自我价值感方面的辅导;部分以“正式上岗”身份参加培训的教师,在幼儿园和培训学校之间不停的奔波,面临学习和工作的双重压力,任务繁重而且身心俱疲,她们希望能够改变这种“正式上岗”的身份,在培训完了之后再正式上岗,或者以实习生的身份进入幼儿园。

五、存在的问题

(一)转岗准入条件未落实

依据江苏省下达的文件,申请转岗的教师必须接受过幼儿教育方面的学习,而调查中却发现,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严格的遵照文件的转岗要求,很多教师并没学习过幼儿教育也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一般在编的小学教师主动申请转岗到幼儿园工作都会被接受。不同地区对转岗教师的年龄限制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没有统一的标准。

(二)转岗培训模式质量待提高

培训采取每上两周课去幼儿园见习一周的模式,不过转岗教师们反映,实习都是靠自己观察,指导教师并没有加以指导,而且上交的见习报告指导教师不会看,也没有后续反馈。培训模式所希望的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的初衷并没有实现,也没有考虑到个体差异,没有满足转岗教师的培训需求。对于培训课程设置,在理论学习与技能学习所占比重的科学性以及课程内容选择的合理性方面也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三)转岗培训压力大

多数转岗教师脱离学习多年,接受转岗教师的培训对他们来说相于重新担任学生的角色,这对很大部分人来说存在困难,尤其是年纪较大者。一方面,培训课程容量大、时间紧,转岗教师受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的注意力、记忆力、适应能力等自身因素的影响,学习效率降低,学习压力大;另一方面,家庭经济负担、社会舆论等外界因素增加转岗教师参加培训的身心压力。

(四)教育理念未转变

在部分转岗教师的观念中,小学教师用专业知识上课,做的是脑力活;而幼儿教师需要付出很多的体力,包括制作教具、环境布置等,做的是体力活。更有甚者,错误地认为幼儿教师就是哄着孩子,实行各种“坑蒙拐骗”,没有清楚地认识到从事幼儿教育需要正确的理念和科学的方法。就保育和教育的关系,转岗教师存在严重的重“保”轻“教”的错误认识。调查中发现,多数转岗教师过分关注幼儿的保育和安全问题,身心承受巨大的压力,甚至会产生极端的想法,认为幼儿教师的工作就是做好幼儿的保育工作,而忽略幼儿在园的教学活动和其他活动。转岗教师内心的这种焦虑和由此产生的不正确的教育观念,会严重阻碍转岗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幼儿的健康成长。

(五)身份认同迷失

对于培训中没有相关幼教背景的转岗教师来说,抛弃原有的专业去从事一个陌生的工作是非常大的挑战。原有专业知识的荒废,这在一方面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也会让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不安和挫败感,无法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转岗教师认为自己在中小学的工作时是教师队伍中的佼佼者,备受家长和学生的尊敬和爱戴,而在幼儿园却得不到重视,也没有相应的工作考核标准,无法评估工作的质量。这些都会使他们的工作价值感下降,产生自我身份认同的迷失。

(六)职前情绪低落

调查发现,经过一年的培训,一些转岗教师却由一开始对幼儿教育工作充满期待和憧憬,转变为对未来感到迷茫和失望,甚至抵触到幼儿园工作。接受完幼儿教育理念方面的培训,以及到幼儿园实习的实践活动并没有使转岗教师树立信心,热爱幼教事业。相反,这些准幼儿教师非常厌烦幼教工作的繁琐,惧怕与家长和同事的相处,过分焦虑承担安全责任。

六、解决的对策

(一)严守转岗准入条件

在转岗工作的具体操作过程中,教育行政部门应周全考虑和充分认识到学前教育的特殊性和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长期性,严格遵照文件的转岗要求。要依据年龄和幼儿教育背景两个标准进行筛选,只有切实符合年龄要求和拥有学前教育背景的教师才能申请参加培训并到幼儿园工作。调查中发现,部分转岗的中小学教师在中专或大专学习过学前教育,毕业后直接到中小学工作,有关部门在进行人员筛选时,应该考虑优先鼓励和接收这部分教师转岗到幼儿园工作。他们曾经接受过专业系统的学习,在教育理念和专业技能方面更有优势,也更容易适应幼儿园的工作。

(二)提高转岗培训质量

转岗培训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在硬件条件方面,要完善硬件设施的配置,保障转岗教师有充足的学习资源。一方面,要为转岗教师提供专业知识方面的教材和期刊等阅读资料,让他们接受正确教育理念的学习。另一方面,要为他们的技能训练提供足够的材料、场地、乐器等,硬件设施的完善是提高转岗培训有效性的基本要求。

在师资方面,应该为转岗教师配备优质的培训教师队伍。培训教师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首先,培训教师应该让转岗教师了解幼儿园教育和中小学教育的巨大差别、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在入职前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和心理准备。其次,在转岗教师到幼儿园的实习时应给予专业指导,让学员利用好时机领悟其中蕴含的教育理念,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对于转岗教师的培训总结和心得,指导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并及时给予反馈,切实做到对学员负责。最后,培训教师要经常与转岗教师交流,及时了解转岗教师的想法,加强心理调节和心理管理方面的辅导。

在培训模式方面,各地在培训中应该充分考虑到个体差异和个人需要,采取不同方式和内容的培训模式。例如,对于专业基础较差、经验匮乏的转岗教师,他们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适应幼儿教育工作,应该把培训重点放在教育观念的转变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以及增加入园见习和实习的机会;而对于专业基础扎实,教育经验丰富的转岗教师,他们对专业成长有更高的追求,可以把培训的重点放在科研和幼儿园管理方面的学习。

(三)优化转岗教师资源分配

在进行转岗教师的工作分配时,一方面,针对转岗教师存在较大的年龄差异的问题,建议教育管理部门可以依据年龄合理分流,为他们建立专门的人才档案。基于年轻教师和老教师在教学经验、学习能力、工作精力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实行老教师与年轻教师一起搭班的模式,实现资源的优化。另一方面,还应该考虑转岗教师原有的专业背景,充分发挥转岗教师的专业优势。鼓励并支持转岗教师将原有专业知识与幼儿教育内容相结合,开创有特色的教学的同时,专业知识的再利用也可以使转岗教师树立信心,提升自我价值感,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从而发挥最大效益。

普通教师岗位提高培训范文第4篇

一、胶州市职业技术教育的现存问题

(一)生源不足,质量较差

家长送子女读职业学校是为了争取一个分配工作指标,让子女早日抱上个“铁饭碗”,因此,历年来职业教育学校的生源十分充足。招生就业制度改革后,原来的"铁饭碗"被打破,加上大学生毕业生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一些用人单位普遍追求使用高学历人才的"拔高"政策,使得处于较低学历的中职生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而,职业教育学校的吸引力大大减弱。另外,社会力量办学的增多对职业教育冲击很大,这些原因都造成普通职业教育学校生源不足的问题。尽管现在初中毕业生较多,但由于家长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对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偏见,以及中国人旧有的面子问题,许多家长宁愿让孩子复读,也不愿意将孩子送往中等职业技术院校进行教育,这就造成了普通高中的生源供大于需,而中等职业技术学院的生源则需大于供。现在的职业教育学校招收的都是普高的淘汰者,生源总体素质大大下降。由于这部分学生学习成绩较差,不能够接受所谓的正规的高中教育,甚至于即使复读也很难上普通高中,同时由于中等职业技术学院提供的中专——大专——本科的受教育方式,使得许多家长抱有侥幸心理,将自己的孩子送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进行教育。这样,在成绩优异的学生上普通高中,成绩中等的学生复读上普通高中,成绩差的同学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模式下,越来越多的成绩差的同学被输送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这也给学校组织教学和管理都增加了困难。

(二)经费不足,发展困难

尽管近年来胶州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投入,但目前胶州市职业教育中心总体投入仍然偏低,投入的资金还不够用于学校基础建设,对于学校教学所需的设备和实习材料基本没有财政资金投入,全靠教育自筹。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办学条件改善步伐缓慢,突出表现在实验器材、实训设备配备率低,与现代职场要求差距很大。

(三)师资问题较为突出,尤其是高质量的专业教师不足

1、高质量专业教师缺乏。由于胶州市职业学校大都是由普通高中改制而来的,因此目前职教师资队伍中,文化课教师多,专业课教师少。《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规定:专业课教师数应不低于本校专任教师数的50%,而理论水平高、动手能力强的专业教师更少。

2、教师补充困难。在师资补充问题上,由于面临职校教师福利待遇普遍低于普高,教书无成就感的窘境,以致于不仅无法吸引外来优秀教师外,还造成了部分有能力的骨干教师流向重点普高等问题。同时,专业教师的聘任也比较困难。目前高职师范本科毕业生较少,市场前景看好的专业学科教师十分缺编,普通师范生又难以胜任。

3、教师培训机制滞后。由于培训经费严重不足,加之专业教师的教学任务很重,学校对专业教师的培训陷入两难境地。不培训则教师的专业水平不适应教学需求;外出培训人员“过多”的话,经费怎样解决、专业教学怎样安排?现在虽然部分教师可以通过参加青岛市及其以上级培训,或者到企业实践锻炼等途径来提高自己,但这部分教师所占专业教师的比例较小,大部分专业教师得不到良好的培训机会,导致知识结构的更新、专业技能的提高、综合素质的优化都受到很大影响,不能较好适应教学和市场要求。

(四)职教与外部关系协调机制不够健全

职业教育与经济部门和劳动就业关系的直接性,决定了职业教育涉及部门多、受制约的因素多等特点,远比普通教育复杂,它需要与社会之间,与各类教育之间,特别是与行业、企业之间紧密联系,构成有机整体,才能充分发挥效益,保持其健康发展。目前,胶州市职业教育协调外部关系的机制不够健全,没有成立一个相关组织进行指导和协调,导致相关部门和行业、企业与职业教育的合作不够深入。现在学校与企业的联合办学所依靠的是以前建立起的良好用人关系和个别企业的热心,缺乏机制保障,难以在所有专业实施,更难以长期合作。

二、胶州市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方法

职业教育以培养“现代技能型人才”为重点,服从社会大局,服务经济发展,大力加强基础能力建设,进一步深化改革,强化管理,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为我市率先抢占“拥湾发展”制高点,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一)以布局调整为重点,推进“中心校”建设

按照全国职业教育关于“规模调大、结构调优、专业调强、特色调明”的精神及青岛市教育局关于“加大投入,并点合校,面向区域,服务市郊,强化技能,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目标,市委、市政府确定了“五校合一”(职业中专、职工中专、职业高中、电大和成人中专)、建设“胶州市职业教育中心校”的蓝图,提前完成职业教育布局调整规划。新校建设已列入我市2009年重点工程,计划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并努力争创国家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示范校建设项目。

(二)深化办学模式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继续推行“校企合作、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办学模式。全面实施“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同担,互利双赢”的做法,推进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职业学校坚持“三个零距离”的办学方针:即学校与社会零距离,专业与企业零距离,技能与岗位零距离。强化为行业、企业服务的意识,切实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和为企业服务的水平。建立企业接收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制度,职业学校学生最后一年要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并由企业为顶岗实习的学生支付合理报酬。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学水平

努力建设一支以专职为主体、兼职为补充的职业学校教师队伍。职业学校的骨干、长线专业教师,主要从应届毕业生中选聘;对非骨干、非长线专业所需专业课教师,从社会上聘任兼职教师。设立专项经费,用于教师接受校本培训、到大学深造、下企业顶岗锻炼、出国进修等多种形式的培训。建立专业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实践锻炼制度,使专业教师每年安排2周以上的时间到企事业单位参加实践,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普通教师岗位提高培训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报关专业;课程体系

自2004年经教育部在《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正式收录报关及国际货运专业以来,全国各高等院校如雨后春笋纷纷开设该专业。但报关专业作为一门较新的专业,和传统国贸类专业相比,各高校普遍缺乏深厚的专业沉淀,专业课程结构不合理,为实用型报关人才培养带来了很大的障碍。从目前来看,报关专业课程体系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现有报关专业课程体系的不足

(一)专业培养方案偏国贸化

对多所院校的报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院校对报关专业培养方案的并没有凸显专业特色,培养方案与国贸专业并没有太大的不同。两个专业的课程设置大部分都是一样的,如《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国际商法》等等。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很多院校的国贸专业和报关专业同时开设,两个专业同属外向型专业,业务范围有一定重合,这样设置培养方案可以节约教学成本;另一方面,由于报关专业教师多数由国贸专业教师兼任,这些教师在本科院校并没有接受过报关专业教育(本科无报关专业),因此很多教师对报关类课程非常陌生,更习惯于讲授国贸类课程。报关专业的业务核心偏重与海关监管和进出口贸易管制,其内容与国贸专业有很大的不同。

(二)专业课程设置偏理论化

许多院校报关专业课程的设置,从授课方式和内容上来看,过于理论化,实训课程严重不足。除国贸类课程外,开设的只有《国际货代实务》、《报关实务》等课程,名为实务课,多为在普通教室上课,授课方式也为老师通过PPT讲解为主。教材方面,以《报关实务》课程为例,多数教师使用的教材是《报关员全国资格考试材》的精编版,有的院校本身使用的就是该本教材。从行业人士的角度来看,该教材可算是一种海关制度汇编,理论性仍然很强。报关业务的核心技能项目,如:商品归类、税费核算、加工贸易业务等内容基本上在《报关实务》课程中一带而过。

(三)实训课程没有构成体系

目前,很多院校的报关实训课程体系比较零散,常见的实训课包括外贸流程实训,国际商务单证实训,国际结算实训等等。少数院校仅开设了一门报关业务实训,很多实训项目从国贸专业沿袭而来,没有构成有机的报关实训体系。实训项目与报关岗位的工作任务结合的并不紧密。

(四)校外实训基地严重不足

报关实训项目的开展要解决传统教学中职业技能训练的缺失、职业知识学习积极性的削弱、实训教学效率的低下等问题,必须认识到校外实训基地在实践教学中的重要性。一些院

校报关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往往开设在国贸公司、物流公司,该类公司的主营业务跟报关业务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还有一些院校虽然跟报关企业、货代公司等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挂牌设立了校外实训基地,但合作事项仍停留在纸面上,并没有深度的开展顶岗实训,校外学习等活动。

二、根据报关专业目前的现状,报关专业课程体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构建:

(一)强调真实岗位职业技能

报关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首先应直接来源于报关实际岗位及岗位群的典型工作,或是从报关岗位或岗位群工作要求和市场需求中提炼而来。在设置培养方案和开展教学时,可采用目前实施较多的项目驱动教学法,将“教、学、做”融合为一体,以报关企业的真实报关业务为蓝本,根据职业需要设计选取课程。

项目驱动教学法中项目的设置和选取是核心。根据报关业务的工作重点,将报关系列课程设置为进出口商品归类,进出口税费核算、海关法律法规、加工贸易实务、报关注册登记管理、报关业务综合实训等课程。在授课时,学生分组以团队(分为报关经理、报关员、助理报关员等角色)的形式,带着任务对该课程内容进行实践、讨论,阐述设计思想,撰写报关作业流程方案,完成关键项目的报关业务流程。

(二)实施报关类实训课程细分

根据报关岗位业务特点,设置偏向专业核心技能的实训课程。实训项目包括:

1.进出口商品归类实训

商品归类是海关的“三大技术”之一,是海关进行征税、统计、查缉走私的基础,也是国家实施对外贸易管制的依据。同时商品归类也是报关员考试的重点和报关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商品归类是具有一定专业难度的技能。在历届报关员考试中,商品归类试题部分是得分率较低的题型。海关目前采用的《协调制度》商品编码,将所有进出口商品分为21类,97章,又有类注释、章注释、品目注释等内容。开设该项实训课程,采购进出口商品归类软件(仿HDV3.0 商品归类系统设计),通过大量货品的归类训练,提高学生对于商品归类规则的掌握程度和对于编码结构的熟练程度。

2.进出口税费核算实训

征税是海关的四大工作任务之一,也是报关企业应尽的义务。进出口税费主要包括关税、消费税、增值税等。通过提供企业原始单据(或仿真单据)和税单等业务资料、辅助以进出口税则、报关实用手册等工具书,让学生操练报关工作岗位需要的税费核算技能,培养学生对进出口税则的掌握程度,并熟练完成进出口商品完税价格审定、税率适用及税费核算。

3.报关业务基础实训

实训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对报关业务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主要实训内容包括:海关管理、报关单位和报关员管理制度,对外贸易管制、国际货代、海关法律法规、国际贸易等方面报关员应知应会业务基础知识,实训操作题型可以采用报关员考试题型,结合综合案例题进行实训操作。

4.报关业务综合实训

报关业务综合实训可引入全国职业院校报关技能大赛竞赛内容,采用分层递进的训练体系,逐步提高学生报关业务综合操作技能。实训案例采用来自全国报关企业真实业务案例,采用企业真实的工作情境,指导学生设计通关服务作业流程,开展项目化综合技能训练,全面提高学生对于报关业务的整体把握水平,引导学生对于未来职业发展的思路。

(三)做实校外顶岗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