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戏导学案

社戏导学案

社戏导学案范文第1篇

>> 论严肃游戏资源在社区职业教育中的共享与应用 IT职业教育中引入标准技术的思考 游戏化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论新媒体严肃游戏设计中的和谐理念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引入“成功素质”教育的探究 职业教育中引入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思考 职业教育引入精益思想的探析 浅谈职业教育的教学引入模式 面向职业教育翻转课堂的教育游戏设计原则与策略研究 浅论职业教育中的教学设计 案例分析:严肃游戏与医疗培训的结合 反思职业教育中的"职业教育" 小议职业教育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项目案例教学在职业教育人材培养中的应用 试论案例教学法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中等职业教育德育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几点体会 案例教学法在卫生职业教育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职业教育中的情景案例教学法探讨 严肃游戏在职业技能发展中的应用与挑战 浅谈英语教学游戏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09/05/04.

[4]Archive for the ‘Serious Game’ Category. http:///category/serious-game/2009/04/20.

[5][日] 小林文人,[日]末本诚, (中) 吴遵民著 .当代社区教育新视野:社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国际比较[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社戏导学案范文第2篇

一、游戏中的作品取样

(一)何为作品取样

作品取样是一种真实性表现评价,目的在于协助教师通过活动与作品记录评价儿童的技巧、知识和行为,主要记录评价孩子的学习历程与结果。有系统地记录与评价每一个孩子的学习历程与结果,对于教师来说有一定难度。

(二)作品取样的内容

作品取样的内容主要是记录幼儿期初、期中、期末不同阶段在游戏中的表现、作品、创意行为等,有规划、有系统、有目的地收集资料,根据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对幼儿动作、行为等方面进行记录和分析。

(三)作品取样的作用

1.作品取样对于教师关注幼儿游戏中的细节问题,特别是幼儿创造能力方面的问题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2.虽然作品取样特别是照片留样工作繁琐细致,但对于观察幼儿游戏水平,日后有针对性地进一步指导幼儿游戏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3.对于每一次游戏结束后教师讲评及深入挖掘游戏内涵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4.帮助老师纵向掌握幼儿的发展动态,有依据地进行作品分析,进行幼儿行为的剖析等。

(四)作品取样的要点

1.在每次游戏中,建议教师和幼儿一起收集作品,让幼儿自己挑选作品。

2.教师要为幼儿作品做批注、整理作品,关注孩子的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作出综合评价。

3.使用作品取样系统,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增加领域、分析内容。

4.与班级合作者共同研讨实施的计划、进度、困惑、实施技巧及案例分析。

5.本着“实践―检核―调整―再实践”的原则,有耐心、信心,用持续性发展的眼光进行操作与分析。

二、游戏中的个案记录

(一)何为个案记录

游戏中的个案记录是指教师对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产生的个体事件及情况,以文字方式记载下来,并进行分析的文本资料。

(二)个案记录的内容

个案记录内容包括幼儿语言、交往、性格、能力、知识、情感等方面内容,可涵盖的内容较多。如:幼儿自身不同的游戏能力表现有哪些;不同性格幼儿的有哪些不同的游戏表现;游戏对幼儿认知、情绪、社会性的作用;影响幼儿游戏行为的因素(生活经验、游戏氛围);如何促进幼儿的游戏能力发展;如何在游戏中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等等。

(三)个案记录的作用

1.通过记录后的仔细分析,从中得到很多以往在幼儿身上看不到的东西,从而对幼儿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形成正确的儿童观。

2.有利于教师追踪观察个别幼儿,从而直观了解该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社会性发展与能力发展。

3.便于老师及时给予幼儿正确的引导与指导,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更多。

4.为游戏中的幼儿提供有效帮助,利于因材施教。

5.为自主性游戏理论的发展提供特殊例证,丰富研究内容。

(四)个案记录的要点

1.明确研究对象和研究问题,在游戏中选择具有典型特征的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并确定对幼儿游戏中的哪些方面进行研究。

2.围绕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广泛收集与研究对象相关的详尽资料,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细致有效的整理加工。

3.收集到个案资料之后,对产生现状的原因进行推测,形成初步假设,探索导致个案问题产生的症结所在。

4.对个案问题做出明确的诊断和假设后,接下来需要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指导性意见。

5.搜集多方面的信息检验研究假设,并对个案的表现进行讨论和评估。

6.提出建议,得出结论,撰写研究论文或者研究报告。

三、游戏中的档案袋记录

(一)何为档案袋记录

成长袋记录是对幼儿成长过程的记录,目的在于通过对幼儿作品、照片及相关资料的有意收集,反映幼儿的兴趣、态度及在特定活动中的表现与表达。因此幼儿成长档案不仅是幼儿成长的轨迹,而且反映幼儿的发展水平。

(二)档案袋记录的内容

档案袋记录的内容大部分都是用照片形式记录幼儿在游戏活动时表现出的行为、动作、交往的精彩瞬间。

(三)档案袋记录的作用

1.档案袋记录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便于教师连贯性、系统性地观察幼儿的游戏情况,有利于捕捉幼儿游戏活动的第一手资料。

2.档案袋记录结合班级幼儿的主题活动进行制作,捕捉幼儿在新的主题活动中在区域投放的新的材料进行记录,从而及时了解新提供的材料是否符合幼儿的兴趣及幼儿的参与情况如何。

(四)档案袋记录的要点

1.在《幼儿档案袋》记录的评价方式中,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用照片记录的方法比较方便,可及时捕捉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状态。

2.通过照片进行回忆可以及时给予分析,这种形式便于教师分析幼儿的游戏活动状态,同时能够为幼儿积累丰富的游戏活动资料,充实幼儿的游戏活动档案袋。

3.针对照片用文字描述游戏的情况。

社戏导学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教学;实例;创造;游戏

问题的提出:创造游戏作为想象与现实生活的独特结合,受到幼儿的欢迎。创游之所以有此之称,就是要让孩子在这种游戏中大胆地创造、想象,从而让幼儿有效学习。也许有的老师会问:“创造游戏为何还要有效教学?有效教学在教学活动中重点体现不就可以了吗?”其实并不如此。对于幼儿热爱的创游,这正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时机。教师可以利用一些资源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并更好地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达到创造教育、有效教学。那么如何在创游中做到创造教育?如何在创游中引导幼儿有效学习?如何更好的体现创造游戏中的“创造”一词?下面我就教师在创游前、中、后的预设、指导、评价谈谈自己的拙见。

一、预设情境、充分准备--环境与材料、要求与经验

(一)充分、有用的物质准备--环境与材料。wwW.133229.cOm

物质是基础——充分、有用物质准备是有效开展创造游戏的基础。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提供适宜的游戏材料对幼儿的成长非常重要。幼儿在自由、轻松的空间环境里很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兴趣的带动下能充分调动幼儿的自主性,激发幼儿主动学习。

1.以幼儿为主体,创设轻松、愉快、开放性的游戏环境。

教师需要引导幼儿共同参与游戏环境的创设,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游戏,让幼儿在自主性游戏中学习,在自主性游戏中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同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游戏的需要,适当启发幼儿游戏的动机,帮助幼儿学会确立主题,从而创设相应的主题游戏环境。

案例:我班在主题活动《可爱的动物》中,与幼儿一起创设了一个《快乐的农场》游戏。环境中的一些材料——奶牛、食槽、大公鸡等等都是幼儿与老师一起制作完成的。并且,师幼共同布置游戏环境。有了幼儿自己的参与,她们更是喜欢这一游戏,更能大胆的想象,创造出了更多情境。同时,由此延伸出了其它一些列的游戏——动物服装秀(各种动物的服装,幼儿自己创造设计,进行表演)、动物妙妙屋(幼儿通过折纸、绘画、捏贴等方式制作各种小动物)、动物创想曲(幼儿跟随音乐大胆创造、想象做出各种小动物的不同姿态)……

这些创造游戏的建立来源于幼儿的需要,符合幼儿意愿。开放性游戏环境的布置更是加入了幼儿的参与。他们在游戏时,变得更加投入,更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2.以适宜为原则,提供有意、有效、可操作的游戏材料。

以往我们提供游戏材料,总认为投放越多、越真实、越漂亮,孩子们就越喜欢。其实实践告诉我并不如此。

案例:刚开始,创设游戏《豆豆超市》时,里面的物品全是我精心收集来的各种食物的包装纸盒、饮料罐、生活用品的纸盒等。游戏就这样进行了两周。通过观察发现,刚开始幼儿对于超市游戏还是比较喜欢的,可是时间一长孩子们就失去了兴趣。由于材料的单一,

幼儿的游戏兴趣便很难维持。我们辛辛苦苦准备的材料,孩子们欣赏几天就不再理它了。于是我们就尝试减少游戏材料,然而材料一下子从多到少又不能满足幼儿需求。我们便在超市中提供了许多半成品,引导幼儿用橡皮泥加工出了饼干,慢慢的结合各种节日出现了月饼、粽子等物品,孩子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

从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出半成品和废旧材料更有利于幼儿在游戏中以物代物。半成品材料会使幼儿玩时任意组合、加工和变形,自己变出多种玩法,让幼儿创造的游戏。通过这样的以物代物,既丰富了幼儿游戏材料,又发展了幼儿想象力,同时能调动幼儿游戏的兴趣性和积极性。真正让材料变得有效,让幼儿与材料相互作用,感受游戏带来的快乐和学习彼此的经验,促进幼儿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

(二)明确、丰富的心理准备--要求与经验。

在创造游戏开展之前,除了物质的准备,幼儿的心理准备更是必不可少。首先,幼儿必须明确各个游戏的要求与规则、了解游戏材料的玩法、正确感知游戏环境。其次就是幼儿关于游戏的经验准备。幼儿在掌握一定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知识越多,生活内容越丰富,游戏的主题和内容也就越新颖、越充实,幼儿在游戏中的创造学习就会更有效。

案例:结合主题活动《多彩的秋天》,我们创设了一系列创造游戏——秋日diy、秋日美食、树叶贴画等。为了能更好的引导幼儿游戏,在游戏前,先让幼儿了解游戏的方法与要求。例如:秋日diy。游戏前,老师带领幼儿去公园、社区等地方“找”过秋天,引导幼儿观察秋天中的情景,做好充分的经验准备。游戏时,幼儿与老师一起布置游戏环境——各种颜料、秋叶、画笔、彩纸等。幼儿通过这些材料大胆想象、创造地表象自己喜爱的秋天。孩子们在创游中很兴奋。真实、丰富的经验准备;充实、有效的游戏材料,让幼儿能更好的创造性地进行游戏。 二、选择时机、适时指导--观察与介入、讨论与探索

准备是有效开展创游的“基石”,而游戏中教师的观察、指导则是幼儿创造性游戏的“台阶”,有了这“台阶”幼儿才能登上创游的山峰,才能腾飞在创游的天地中。

(一)仔细观察、择时介入。

1.教师在游戏中要注意观察,观察是正确引导的前提。

教师要观察幼儿的游戏情绪;观察环境材料与幼儿间的互动;发现幼儿活动的兴趣点;观察他们在游戏中语言与动作;观察幼儿活动的水平及不同幼儿在活动中的个体差异……如此之多的观察点,如果要老师面面俱到、各个方面都观察仔细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需要根据幼儿发展水平选择适当的观察点,有详略地观察幼儿。同时,我们需要选择适合的时机才介入幼儿游戏中,不是一发现问题就马上阻止或是帮助。

案例:有一次,在建筑区,孩子们在搭建马路边的建筑物,刚开始还是很有秩序的,过了一会就传来了小陈的哭声:“你为什么总把我搭的房子弄坏!”“我不是故意的。……”于是,我悄悄地走了过去,观察了一会儿,并没有马上阻止他们。原来,建构区里的空间稍小了一点,他们去箱子里拿积木走过的时候 会不小心碰倒建筑物;另一个原因就是在这个区域的幼儿太多了,使得小小的建构区更加地拥挤。了解清楚事情原由后,我也介入到游戏中,让经理对员工分早班和晚班进行轮流搭建,减少区域中的人员,这样孩子拿积木的时候就不拥挤了。经过教师适时的介入引导,建筑区恢复了安静,孩子们搭建得很有秩序,还能合作将大家的建筑连在一起,在拿积木的时候也会观察一下身边有没有搭好的房子,倒塌的现象也不会出现了。

(二)组织讨论、引导探索。

教师对于幼儿游戏的指导是幼儿游戏提升的一种重要途径。教师要鼓励幼儿遇到问题相互讨论、自由探索,让幼儿探索尝试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干涉,“帮助”解决,要善于等待。教师要经常加入幼儿的探索过程,成为幼儿探索、发现过程的目击者和共同参与者。因此,教师对幼儿要抱有具有弹性的可变的期望,教师不是一个教导者而是一个促进者。教师不要生硬地去抢幼儿的“球”,只在幼儿把“球”抛向自己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去接,并以适当方式把球抛回给幼儿。在接抛的过程中不露痕迹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起到介入的目的。

案例:一次,在创造游戏——我show我自己中,小演员们兴高采烈地戴好了的装扮——新疆帽、太阳镜、漂亮的头箍等等。可是当音乐响起时,他们却不知道应该干什么。除了佳艺、肖睿这两个小朋友听到音乐后会自己稍微动动外,其他幼儿只知道找有什么装扮自己的东西,不知道打扮好了该表演了!他们只是呆呆的站在舞台上。这时,我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以导演的身份介入到游戏中进行指导,组织小演员们相互讨论,应该怎样安排我们的节目。经过探讨,我们一致决定:第一个节目是唱歌、第二个节目是舞蹈,由贾肖睿等演员来表演的……我通过一些语言提示去引导幼儿集体讨论、探索游戏方式。“思想的撞击才有火花”,经过幼儿一个个小主意的碰撞之后,“大火花”让这个游戏更加有趣。幼儿在游戏中也在不断提升。

三、整理游戏、科学评价——整齐与快速、尊重与提升

(一)创想新法、学习

游戏后的整理环境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幼儿游戏的发展水平。在整理游戏材料时,教师需要很好的激发幼儿想象、创造,想出更好的方法又快又好的整理游戏材料。

案例:一次创造游戏结束后,我弹了收玩具的钢琴曲。我特意观察了一下平时整理玩具都不是很快的“小舞台”。孩子们都在认真的可是他们的整理就是把自己身上的东西拿下来,塞进小柜子里,柜子里便是一塌糊涂。我看到后,便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让幼儿讨论应该如何整理小舞台的玩具。在一旁收拾娃娃家的文文竟冒出这样一个好办法:可以在小柜子上贴上各种物品的贴纸呀,这样不就能分辨得出各种玩具的家了嘛?经过大家的讨论,一致赞同文文的方法。从那以后,小舞台的游戏整理变得更快更好了。

(二)尊重幼儿、科学评价。

创造游戏后的评价,是整个游戏的一个收尾部分,这个“尾巴”收的好不好,有没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没有让幼儿的游戏的经验得到提升,就要看此环节中教师的引导了。要做到尊重幼儿、科学评价,老师首先要明确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发展,引导幼儿开展讲述、讨论、分析,帮助幼儿整理获得的零散经验,引导幼儿修正错误的经验,让幼儿分享成功的快乐,也为下一次的活动提出新要求。

案例:一次娃娃家游戏后,结合幼儿发展水平、经验基础,我先组织了幼儿进行集体评价,让幼儿多说,尽可能把他们想说的说出来,表达他的各种想法,表现自我,让幼儿介绍在活动中是怎样玩的?出现了哪些问题?是怎么解决的?这样可以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和自我评价能力。之后个别的过程评价,我根据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进行不同的适当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站在幼儿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从而做到有效评价,这样不仅能够真正反映活动的实际水平,能使教师及时地发现活动的质量,更能促进幼儿的游戏水平的提高。

在一次次的实践中,我体会到了创造游戏的重要性。同时,也感受到创造游戏对于幼儿的重要影响。陶行知先生曾这样说过: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现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都非常注重幼儿的创造学习。对于创造游戏,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该重视,抓住每一次机会,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创造,在游戏的环境中提高幼儿各方面的能力;更好地做到创造教育;更好地引导幼儿有效学习;让创造游戏的“创造”一词得到更好的体现;让幼儿在创游的天地中真正展翅高飞!

参考文献:

【1】刘道玉.《创造教育概述》.[m].武汉大学出版社.

【2】《陶行知教育文选》.[m]. 教育科学出版社.

【3】徐卓娅 张晖. 《幼儿园课程与实践》.[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社戏导学案范文第4篇

拼图游戏思维能力肢体运动训练方法拼图(Jigsaw Puzzle),是对一种益智类游戏的通称。游戏内容可称作拼图游戏,其道具称拼图玩具。此类游戏是指将印有局部图案的扁平零片进行拼组,把全部零片拼接起来构成一幅几何平面,平面上最终将展现出完整的图案。智障儿童可以通过拼图游戏,让他们充分锻炼手部运动的能力以及思考的能力,此项游戏的训练,会对他们的身心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一、智障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由于受某些先天或后天因素的影响,智障儿童可能在身体、心理、智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存在缺陷。

1.肢体活动不协调

智障儿童大多数因为智力上的疾病,从小被父母和家人过度保护,从而导致有些孩子穿衣服、系鞋带、上楼下楼这些简单的活动都无法独立完成。有些孩子因为从小很少进行肢体活动的训练,很难独立完成生活中的任务,信心的缺乏,可能会导致他们对简单的活动产生抗拒心理。

2.学习能力较差

智障儿童因为记忆力较差,注意力极易分散所以很难达到一定的学习效果,有时一些简单的知识都必须通过老师和家长一遍遍的重复才能学会;另外,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对于新学到的知识或经验没有办法做到举一反三,所以很难将其运用到社会生活中。

二、拼图游戏对于智障儿童的意义

1.生理上

在拼图游戏中,智障儿童的运动器官会得到极大地发展,其中手上动作以及手眼协调的训练会促进大脑机能的改善,从而达到康复的目的。大多数智障儿童都有肢体动作不协调的问题,在拼图过程中,儿童通过不断选取拼图零件可以很好地起到促进智力发育的功能,并且动作过程的反复也会加深他们动作技能的提高。

短期记忆(Short-term memory)是记忆的一种类型。短期记忆是长期记忆的基础,必须通过不断地复述才能完成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的转化,而对于智障儿童来说,他们短期记忆的能力较为薄弱,因此导致他们记忆能力较差。在老师和家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一件事物的学习可能要经过上百甚至上万次的重复才能完成。一些孩子酷爱拼图游戏,可能会不断地将某一张拼图打乱、拼好、再打乱、再拼好,在他们不断重复这些动作的过程中,完成拼图的时间会缩短,孩子们对于整张拼图的记忆程度也会更深刻。通过拼图游戏,孩子们要经过许多次的辨认、回想、选择、判断,才能完成各零件的整合,这一过程也正训练了他们的短期记忆能力。

2.心理上

拼图过程是一个分析思考的过程,当智障儿童拿到被打乱的拼图时,他们必须通过思考和观察将一堆凌乱的、不规则的零件整合成一幅完整的图案。大多数智障儿童由于缺乏全局思考的能力,没办法把一件事完全统整,因为他们感知事物或者解决问题都是分步完成的,并且每个部分皆独立。通过拼图游戏,智障儿童会在脑海中不断勾勒出整幅图画的面貌,从而在寻找零件,拼凑零件的过程中达到训练全局意识的能力。

在拼图游戏的练习中,智障儿童通过观察各拼图块图案间的联系,找出关键的图案线索从而将一块块拼图拼成整幅图片,如找出色彩范围相似的图块、图案。在经过多次后的练习,他们可以掌握从个体到整体的学习方法,找出事物之间的关键性线索,以达到提高学习能力的效果。

三、如何通过拼图游戏的训练促进弱智儿童的心智发展

1.选择适合的拼图

在选择拼图内容上,家长和老师应针对不同孩子的心智发展阶段进行适当内容的选择。拼图图案应该是较为简单或者孩子们较为熟知的拼图,如印有熊出没、喜羊羊与灰太狼等动画片中常出现的卡通人物的图案。这样,孩子们在拼图过程中极易在大脑中形成整幅图片的印象,有利于孩子们对拼图整体性的把握。

2.加大拼图难度

拼图难度可以通过拼图块数而逐渐加大。先给孩子们提供块数较少的拼图,让他们适应拼图的玩法,掌握规律。然后,再选择块数较多的拼图,这一类的拼图对于孩子们的手部运动和记忆能力就有了一定要求,通过提高块数,加大难度逐渐提高孩子们的适应能力和动手能力。

当孩子们对于平面上的拼图有了一定的了解后,也可以适当让他们进行立体拼图的练习。立体拼图,对他们来说又是一种新的考验,因为智障儿童对抽象概念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很难真正把握,他们往往是靠机械记忆学习的,想象力不丰富。如果把他们认识的东西换了方向、位置就很难辨认。因此,通过立体拼图,他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某一类事物,这对于他们空间感的把握以及分析事物的能力,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多多给予鼓励

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结论,在生活中,人们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往往受制于个体的效能判断。孩子们往往会根据自己先前的经验而选择自己有信心完成的任务,对于那些超出能力的任务他们则会选择规避。如果一些孩子认定自己无法完成加大难度的拼图任务时,家长和老师应该鼓励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不断尝试拼图。在经过多次失败之后,有些孩子选择了放弃任务,家长和老师应在这时激励他们不要气馁,鼓起勇气继续尝试。

四、结语

因为智障儿童自身的特殊性,他们对于外界的学习与思考多来自于他们感兴趣的游戏。通过游戏的训练,可以使他们在认知、注意、记忆、想象和思维等方面的学习获得极大的提升。在拼图的过程中,孩子们要通过不断翻看拼图的图案、形象,颜色再尝试拼接各零件,他们常常会经过多次选择与比较,才能得到正确答案。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观察能力、问题分析能力以及思考能力,肯定会得到大幅度提升。希望家长及教师们能对此项游戏给予重视度,用游戏提高智障儿童的学习能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游戏中提升自我。

参考文献:

[1]王振宏,李彩娜.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刘全礼.特殊教育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张兰香.智障儿童自我效能感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09,(S3).

社戏导学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混龄角色游戏 社会性发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在教育建议中也指出“幼儿园应多为幼儿提供自由交往和游戏的机会,鼓励他们自主选择、自由结伴开展活动。”“可以经常打破班级的界限,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参加不同群体的活动"。”

基于对混龄教育和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初步认识,以及对通过开展混龄角色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预期,我园利用二楼、三楼的公共角色游戏区域开展了混龄的角色游戏。首先,我们调整优化了幼儿游戏的时间,创设了适宜的角色游戏区域,投放了适宜的材料,保障了幼儿游戏的时间与空间。其次,从混班到混龄,分层次梯度开展,保障了混龄角色游戏的有效实施。再次,开展了教师观察与指导行为研究,提高教师观察指导能力,成为幼儿游戏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不断的实践、反思、调整、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中,我园混龄角色游戏开展的有声有色。通过混龄角色游戏的开展,我们发现,它有效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一、混龄角色游戏促进幼儿社会认知的发展

幼儿社会认知的发展主要包括社会知觉能力、判断能力的发展。社会认知的基础是对自我、他人、各种人际关系的知觉。 开展混龄角色游戏对幼儿认知发展的作用是建立在认知冲突的基础上。幼儿接触不同年龄、经验、个性和发展水平的同伴时,会发生认知冲突。由于互动双方年龄差距相对较小,认知冲突往往发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因此这种冲突能够促进互动双方认知的发展。

【案例1】要做榜样的图图

图图是中一班的一个小男孩,在与孩子相处了一年多以来,我了解到这个孩子是一个富有想象力,比较有主见,总是尝试能打破“常规“的孩子。他明确地知道一些行为的准则,但是总是试图去”打破“它,自我控制能力较差。

今天,又是开展“大带小“混龄角色游戏的时间了。这次,有一个小班的弟弟主动地走到了图图身边想和他一起游戏,图图也非常高兴地接受了。刚开始他这个小哥哥还有模有样,给弟弟介绍小吃店角色游戏区中投放的新美食”烧烤金针菇“。可是一会,图图就拿起游戏区的各种食材随意摆弄了起来,扔的货架上乱糟糟的。弟弟也好奇地跟着他一起扔。我看见了,就对图图说:”图图,你看看弟弟在做什么呢?他为什么这么做?“图图立马停下了手里的”工作“,还带领弟弟一起把食材收拾摆放好了。可比我平时说教管用多了。

案例中的图图无疑在游戏中意识到了他所做的一切都正在被他的小弟弟观察和模仿,并在通过自己的推测与判断感受到了自己的言行对于小弟弟的行为有着巨大的影响。于是,他就在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朝着更加积极、正面的方向努力。而小家伙呢?他也在游戏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向同伴学习。

蒙台梭利提出:混龄编班模式有利于幼儿社会交往与开展合作。在角色游戏这一自由、自主的游戏情境中向同伴学习比向成人学习更加自然有效,并且不会感到压抑。

除此之外,影响幼儿同伴关系的主要因素是社会行为和社会认知。在与同伴开展游戏的过程中幼儿能逐渐认识、了解到他人的特点及自己在同伴心目中的形象与地位,能学会与同伴发生冲突与矛盾时如何表达自己的正确观点或放弃自己的想法达成妥协,从而提高其社会性技能。

二、混龄角色游戏促进幼儿社会行为的发展

混龄角色游戏的开展有效促进了幼儿社会行为的发展,突出体现在对幼儿个性及交往能力发展的影响上。

幼儿个性发展存在着差异,在游戏中矛盾会随处产生,选择角色问题、分工问题、遵守规则问题等等,因此在游戏过程中要学会协商、让步与合作等亲社会行为。幼儿通过扮演角色承担各种社会职责,体验与角色相适应的社会情感,遵守社会所要求的规则,进而学习各种社会规范、行为准则。在游戏进行中,实现了与别人的沟通,并通过

认知他人的观点来调整自己的行为,逐渐把社会所要求的行为规则内化为自己自觉的行动,并迁移到现实的生活中。

社会交往能力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面,它影响着幼儿的自我认识与社会认知,社会交往能够丰富幼儿的情绪与社会情感体验,还有助于幼儿逐步掌握社会道德规范,形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与同龄交往相比,混龄交往活动减少了角色竞争带给心理、情感的冲击,有利于幼儿认识自身的客观条件,能够促进其角色定位能力的发展,也有利于帮助、合作、分享、谦让、对他人负责等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案例3】你先当100分钟,我再当

一次混龄角色游戏中,中三班的尘尘和涵涵因为都想当医生而起了争执。尘尘:“是我先拿到医生的服装的,我要当医生。”涵涵:“我先拿到了帽子,应该是我当。”俩人争执不下,尘尘:“我当医生,你来给我当护士吧,我们一起来给病人看病。”涵涵犹豫了一会还是拒绝了,他俩一人拿衣服、一人拿帽子,互相拉扯。尘尘:“那你先当医生,当100分钟,然后你下班,我来当。”涵涵答应了。

尘尘在解决与涵涵的争执中,先是提出了要互相合作,被拒绝之后又想到了轮流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在其中表现出了能够谦让以及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而这些能力的获得,均是在游戏的自然情境中孩子自然而然地想到的,可见游戏是促进孩子社会行为发展、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

但是,老师需要帮助尘尘逐渐建立时间概念,或者采取其他合适的方法让尘尘在稍事等待后也能够当一次医生,避免孩子在无效的等待中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进而弱化他积极的社会行为。

随着混龄角色游戏的开展,我们也逐步认识到了混龄角色游戏对于促进幼儿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发展的巨大作用。并通过自己的研究实践,理清了只有教师做到创设合理的游戏空间,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正确语言引导,适时介入游戏;能在混龄角色游戏中做到尊重不同年龄段幼儿发展特点,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经验基础,并能够在此基础上观察与指导,鼓励幼儿学习交往的策略,才能够以混龄角色游戏为载体,有效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幸福新童年编写组编.《3 ― 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 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相关期刊更多

信息化建设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工业和信息化部;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高校社科信息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北省高校社科信息研究中心 ;河北省老教授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