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儿童教育文章

儿童教育文章

儿童教育文章

儿童教育文章范文第1篇

关键词:儿童文学;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对策

自推行《语文课程标准》后,小学语文教学和儿童文学这两个话题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新课程改革在长期的推广过程中也取得了满意的成效[1]。但就我国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状况来看,仍存在很大的不足,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还有很大的不足。本研究从儿童文学在语文课堂教学、小学教师教学现状两个方面进行探究,总结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教学,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1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

1.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没有把握儿童文学的基本特点

1.1.1没有把握儿童文学的文体特点

儿童文学作品包括多种不同的题材,而小学语文教师对儿童文体基础知识的了解度不够,经常出现应用固定教学模式对不同题材的文章进行讲解的问题。例如:对童话体裁的课文进行讲解时,只认识到虚构、夸张及叙事等文体特点,但缺乏对文体知识内涵的分析;在童话题材文章中应用的修辞方式只是做了简单的阐述,学生不能从其中认识到夸张、幻想手法都是写作表现方式,彼此相互映衬才能凸显童话题材课文的涵义[2]。教师不能站在整体角度进行全局性分析,就会影响童话体裁文章的虚幻色彩,使之更加真实化,对学生思维的发散和想象力的培养有极大的阻碍。

1.1.2没有把握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同其他文学作品存在很大的差异,儿童文学作品具有其独特的美学品格,如果教师儿童文学素养不高,就无法感受儿童文学作品的艺术个性,从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忽视儿童文学课文的美学特质。具体体现为:(1)使儿童文学课文教学过分成人化。教师以成人的角度看待儿童文学课文,通过成人的思考方式、心理理解课文的主旨,必然会搀杂着一些利益、世俗的思想,过分成人化会丧失儿童文学作品本身的价值;(2)儿童文学作品教学只重视工具性。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儿童文学作品时,没有将其看待成儿童文学课文,应用传统的教学手段,硬性要求学生理解文章中字、句、段的含义,机械式总结文章主旨和线索,单方面重视工具性,这不仅会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失去了儿童文学应有的美学特质,导致教学过程枯燥乏味。

1.2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不高

小学语文课是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更承担着艰巨的任务,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拥有较高的儿童文学素养。然而我国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缺失问题在新教材的实施后日益严重,提高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一项工作[3]。由于大多数教师在上岗前并没有对儿童文学进行学习,加上工作后也并未意识到儿童文学对自身教育发展的重要性,自主学习性不强,且缺乏专业、系统的儿童文学培训,导致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普遍不高。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缺失体现为:(1)对儿童文学基础理论、知识不够了解。教师没有掌握儿童文学基本知识中的美学特质、文体特点、功能价值和体裁等基础知识;(2)尚未形成现代化的儿童文学观及儿童文学理念。一些教师对儿童文学内涵存在错误的理解,教师的儿童文学观相当落后;(3)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量少,知识面较窄。教师没有对儿童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研究,很少阅读相关作品,从而导致教师的审美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较差。

2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对策

2.1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和文体特点

2.1.1把握儿童文学的文体特点

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中要把握儿童文学的文体特点,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正确地了解儿童文学文体分类及构成要素,因为面对的是儿童群体,其文体形式同其他文学形式存在明显的不同,包括多种不同的体裁形式,例如:散文、故事、童话、儿歌等,语文教师应了解文章的文体形式分类、因素和特征;

(2)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以儿童文学的特点为依据,合理的采用教学手段,结合不同体裁的文章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灵活的运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在对儿诗、儿歌等具有押韵特征的韵文体进行讲解时,应严格把握该类文章的特点,通过诵读法的教学途径帮助学生深入的体会文章所蕴含的音乐美[4]。但是这两种形式的儿童文学又存在一定的差别,还需要加以区别,合理的应用播放音乐、游戏和颂唱相结合等多种方式来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想象力;

(3)将同儿童文学区别开来,准确的抓住不同文体间的差别和特征,儿童文学具有其特殊的语言和风格,同体存在显著的差异,风格特异,即使在同种文体形势下,儿童文学及也各不相同。此外,儿童歌曲、诗歌等文体在语言运用风格及写作目的方面的侧重点也不同,发挥着不同的教育作用,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才能更好地利用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功能。

2.1.2把握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儿童文学艺术品性、审美特点即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主要表现为儿童情趣,因为儿童时期的思想极为单纯,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思考问题的方式比较独特,而儿童文学所蕴含的儿童情趣能够对儿童产生积极的影响,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审美和感受能力,提高儿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保证儿童的身心健康。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专业的教学能力,可以主动对儿童问题作品中的儿童情趣进行发现和探索,并将这种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5]。教师可以从儿童生活、儿童行为动作、抒发儿童纯真情感或儿童心理等角度进行研究,把其中的儿童情绪放大,跟儿童站在同一个层面上思考问题,感受儿童内心的想法。但这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成的,需要教师不断锻炼,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经验,培养睿智的眼光。儿童文学中的儿童情趣都渗透在作品中,在对这些作品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深入的进行分析,从而抓住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教师在把握儿童美学特质的基础上还要善于利用,从儿童情绪入手,根据作品中的儿童情绪的表达方式制定教学计划,让儿童深刻的感受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童心童趣,巧用童心,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

2.2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

2.2.1扩大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量,提升教师的审美想象力和感受力

儿童文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大量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教师应加大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量,经常翻阅中外优秀文章,尝试理解不同作者对儿童文学的观点和看法,了解儿童的内心的特点,拓宽自己的视野,站在全新的角度看待儿童文学文章,从理性认识上升为感性认识,从而提高审美想象能力[6]。

2.2.2培养现代儿童文学观和正确的儿童文学理念

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的关键就要从根本上转变思想观念,使教师能够自主意识到儿童文学作品对儿童成长的重要作用,深刻理解儿童文学作品的精神,培养新型的儿童观及现代幼儿教育观、发展观,树立正确的儿童文学理念。教师必须要明确以下概念:

(1)儿童是儿童文学作品主要面对的对象,儿童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能够作为单独的精神个体来看待,儿童文学作品正是面向未成年儿童而形成的,满足了儿童阶段的审美和精神需要,集教育、认知和审美等功能于一体[7];

(2)文学系统涵盖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儿童文学只是其中之一,其符合基本文学形式,是作者为了抒发人生感悟及思想感情的语言艺术;

(3)同其他文学作品不同,儿童心理活动是创作儿童文学的基础,作品能充分的迎合儿童的各方面需要,受广大儿童的青睐。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是发挥儿童文学在语文教育中教育作用的基础,只有积累了大量的阅读经验,形成形象思维,了解儿童文学基础理论和知识,形成现代儿童文学观、儿童文学理念,才能提高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儿童文学文章的教学质量。

3结语

综上所述,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极大的比重,拥有良好的儿童文学素养的教师能够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针对我国当前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中存在的,没有抓住儿童文学的基本特点和教师儿童文学素质的缺失问题,教师应提高对自身儿童文学素养的培养,从根本上把握儿童文学课文的文体特点及美学特质,培养现代儿童文学观和正确的儿童文学理念,拓宽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范围,扩展视野,提升教师的感受力、审美想象力,深入的理解不同题材的儿童文学作品的内涵及所表达的精神,并以此为切入点进行课堂教学,逐步提升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发挥儿童文学作品的审美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朱立芳.儿童文学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利用[J].教学与管理,2006(33)

[2]王泉根.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学科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2)

[3]孙建国.儿童文学视野下小学语文中的儿童哲学教育[J].教育导刊,2011(03)

[4]朱自强.高等师范院校加强儿童文学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J].娄底师专学报,2003(01)

[5]赵静.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20世纪初期的历史透视[J].教育科学,2003(02)

[6]李惠芳.实现儿童文学的小学语文教育价值实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

儿童教育文章范文第2篇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的管理,促进少年儿童校外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所称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以下简称“校外教育机构”)是指少年宫、少年之家(站)、儿童少年活动中心、农村儿童文化园、儿童乐园、少年儿童图书馆(室)、少年科技馆、少年儿童艺术馆、少年儿童业余艺术、少年儿童野外营地、少年儿童劳动基地、和以少年儿童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青少年科技中心(馆、站)、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中少年儿童活动部分等。

第三条校外教育机构基本任务是通过多种形式向少年儿童进行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思想品德教育;普及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卫生、劳动技术等方面知识;培养他们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动手动脑、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促进少年儿童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第四条校外教育机构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面向全体少年儿童,面向学校,面向少先队,实行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

(二)德、智、体诸方面的教育应相互渗透,有机结合;

(三)遵循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符合少年儿童的特点,寓教育性、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活动之中;

(四)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在重视和提高普及性教育活动的同时,对有特长的少年儿童加强培训和训练,使其健康发展。

第五条地方各级政府要对校外教育机构的工作进行宏观协调和指导。各级各类校外教育机构的业务工作,应接受当地各主管部门的指导。

第六条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法举办各种形式、内容和层次的校外教育机构或捐助校外教育事业。

第二章机构

第七条设立校外教育机构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具有符合少年儿童活动需要的活动场地和设施。

(二)具有合格的专职管理人员和专(兼)职辅导教师队伍。

(三)具有卫生、美观的活动环境、活动室采光条件;场馆内有防火、防毒、防盗、安全用电等防护措施。

第八条设立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应报当地主管行政部门批准。当地主管行政部门应报上一级主管行政部门备案。

独立设置的校外教育机构符合法人条件的,自批准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

第九条校外教育机构一般应由行政领导、后勤供应、群众文化、教育活动、专业培训及少先队工作指导(限少年宫)等部门组成,以满足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工作的需要。

第十条校外教育机构实行主任(馆、校、园长)负责制。主任(馆、校、园长)在主管部门领导下,依据本规程负责领导本单位的全面工作。

机构内部可设立管理委员会,管委会由辅导员、教练员、管理、后勤等人员代表组成,主任(馆长、校长)任管理委员会主任。

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工作计划、人员奖惩、重要财务开支,规章制度建立以及其他重要问题。

不设管理委员会的单位,上述事项由全体教职工会议议定。

第十一条校外教育机构应加强内部的科学管理和民主管理。按机构规模及工作性质建立岗位责任制以及财务管理、考勤考绩检查评估、总结评比、表彰奖励等规章制度。

第三章活动

第十二条校外教育机构开展各项活动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不得以少年儿童表演为手段,进行经营性展览、演出等活动。

第十三条校外教育机构的活动应当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一)思想品德教育,应结合国内外大事、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古今中外名人故事、新时期各行各业英雄模范先进人物的事迹对少年儿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近代史、现代史教育和国情教育、良好意志品格、遵纪守法和文明、有礼貌的行为习惯教育。

(二)科学技术知识普及教育,应通过组织开展科普知识传授、发明创造、科技制作、科学实验等活动,向少年儿童传递科学技术的新信息。引导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培养创新、献身、求实、协作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增强他们的科技意识和培养良好的科学素质。

(三)体育运动,应通过田径、球类、游泳、体操、武术、模型、无线电、棋艺和多种多样的军事体育运动的知识和技能技巧,培养他们勇敢、坚强、活泼的性格和健康的体魄。

(四)文化艺术教育,应通过课外读物、影视音乐、舞蹈、戏剧、绘画、书法、工艺制作以及集邮、摄影等活动培养少年儿童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提高文化艺术素养。

(五)游戏娱乐,应因地制宜地开展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多种多样的活动,并要努力创造条件,建立多种游艺设施,让少年儿童愉快地玩乐。

(六)劳动与社会实践活动,凡有劳动实践基地的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应按国家教委颁发的劳动教育纲要提出的各项要求,组织开展各种劳动实践活动。向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劳动成果和不怕苦、不怕赃、不怕累的教育,培养自立、自强品格,促进少年儿童全面发展。

第十四条校外教育机构的活动可采取以下形式:

(一)开展群众性教育活动是面向广大少年儿童开展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应根据少年儿童的特点,选择鲜明的主题,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如:举办展览、讲座、组织联欢、演出、开展各项比赛、夏(冬)令营以及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

(二)开放适合少年儿童的各种活动场所。通过参加活动,开发智力,培养少年儿童的各种兴趣,使他们身心健康成长。

(三)组织专业兴趣小组。通过对少年儿童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和技能技巧的培训,使他们初步掌握一门科技、文艺、体育、社会服务等技能。

第十五条社会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应向少年儿童开放,安排内容丰富、健康向上的活动项目,并按有关规定对少年儿童实行减、免收费及其他优惠。

第十六条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工人文化宫、艺术馆、文化馆(站)、体育场(馆)、科技馆、影剧院、园林、遗址、烈士陵园以及社会单位办的宫、馆、家、站等,可参照本规程规定的有关内容组织少年儿童活动。

第四章人员

第十七条校外教育机构工作人员应当拥护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校外教育事业,热爱少年儿童,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努力钻研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专业文化水平,身体健康。

第十八条校外教育机构按照编制标准设主任(馆、校、园长)、副主任(副馆、校、园长)、辅导员(教师、教练员)和其他工作人员。

第十九条校外教育机构主任(馆、校、园长)除应符合本规程第十七条的要求外,还应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和实际工作经验,其学历要求可按当地具体聘任文件执行。

校外教育机构主任(馆、校、园长)由主管部门任命或聘任。

第二十条校外教育机构主任(馆、校、园长)负责本单位的全面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规定。

(二)负责本机构的行政管理工作。

(三)负责组织制定并执行本单位各种规章制度。

(四)负责聘任、调配工作人员,指导教师、教练员、辅导员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工作。

(五)加强全员的思想政治工作,组织政治、业务学习,并为他们的政治、文化、业务进修创造条件。

(六)管理和规划机构内各项设施、经费的合理利用。

第二十一条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教师应依照《教师法》的规定取得教师资格。校外教育机构教师实行聘任制或任命制。

第二十二条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教师应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做到:

(一)关心、爱护少年儿童,尊重他们的人格,促进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二)制止有害于少年儿童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少年儿童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现象。

(三)对本单位工作提出建议。

第二十三条校外教育机构其他工作人员的资格和职责,参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校外教育机构应重视工作人员的职前培训并为在职培训创造条件。

第二十五条校外教育机构要主动争取各级各类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协会)中的老干部、老专家、老文艺工作者、老科技工作者、老教师、老工人、老党员、老模范等老同志的支持,定期和不定期的聘请他们做少年儿童校外教育专、兼职辅导员。

第五章条件保障

第二十六条校外教育机构建设应纳入城乡建设发展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形成地、市、区(县)到街道(乡、镇)的校外教育网络。

第二十七条校外教育机构的经费应列入各主管部门财政专项开支,随着当地经济建设和校外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增加。

第二十八条校外教育机构的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职称评定等,要按《教师法》及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属于教育事业编制、成建制的校外教育机构中的教师依照《教师法》规定执行。

第二十九条校外教育机构在不影响正常教育活动下,不削弱骨干力量、不占用主要活动场地,并经当地主管部门批准,可适当开展社会服务,其收入应全部用于补充活动经费。

第六章奖励与处罚

第三十条对滋扰校外教育机构工作秩序,破坏校外教育活动设施的,有关部门应予制止,并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追究当事人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校外教育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当地主管行政部门给予警告,限期改正、整顿,以至停办等处罚:

(一)未经批准,擅自设立校外教育机构的;

(二)校外教育机构开展的活动内容不健康,损害儿童身心健康的;

(三)校外教育机构开展活动以营利为目的的。

对主要责任人员,由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行政部门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对开展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活动成绩突出的校外教育机构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对关心、支持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工作,贡献较大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七章附则

儿童教育文章范文第3篇

(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北唐山 063700)摘 要:在教育游戏的强而有力的推动下,学前儿童的多元思维能力是能够得以培养的。文章从教育游戏所产生的学前儿童多元思维能力有益影响的论述开始,对教育游戏作为学前儿童思维培养的关键性基础加以了深入阐述。以此为基础,文章提出:教育游戏可以显著开发学前儿童智力。就当今的学前儿童教育游戏,文章进行了所存在主要问题的论述。文章指出:在现如今的幼儿教育游戏方面,未能够做到对于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渗透。更为严重的问题是游戏和知识的融合程度非常低。因此,文章将教育游戏推动下的学前儿童多元思维能力培养方面相关的策略提了出来:一是教育游戏和日常教学要予以有机地结合;二是要根据教师的专业水平对游戏教学加以准确地把握;三是把握好“适合性”的问题。

儿童教育文章范文第4篇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关键,有效的教师是高质量教育教学的保证,这是全世界教育领域的共识。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教师是有效教师?有效教师具备哪些特征?教师应该如何成为有效教师?《有准备的教师》一书围绕着这些问题,对“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幼儿为中心”的论点进行了详细分析,并通过科学分析五大领域的独特内容及儿童发展特点,探讨如何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最佳方式引导幼儿发展。本书由美国高宽教育(编者注:高宽课程即高瞻课程)研究基金会课程开发部高级主管安·S·爱泼斯坦博士所著,北京师范大学李敏谊博士等译,2012年2月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全书共有八章,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分析了有准备的教学的含义。第一章是对有准备的的教师和有准备的教学进行概念界定。本章首先对有准备的教师这一概念进行了分析,指出有准备的教师应该认识到儿童主导的学习经验和教师主导的学习经验同等重要,二者的整合是促进儿童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最佳方式。有准备的教师会思考两种学习经验分别对某一领域的哪些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最为有效,并且考虑如何提供进一步优化儿童学习的教学策略。此外,本章对本书中的一些关键术语如“有准备的”“教学”和“内容”等进行了界定并阐明如何将它们结合在一起。第二章有准备的教学的最佳实践,讨论了教师的最佳实践和有准备的教学之间的相互作用。本章主要论述了有准备的教师如何在课程中实施最佳实践,用最佳实践来支持有准备的教学。有准备的教师将最佳实践原则运用到其职责内有六个关键领域:设计课程、构建学习的物理环境、安排一日活动流程、与儿童互动与家长建立联系、评估儿童的发展。

第二部分包括第三章至第七章,就具体课程内容讨论有准备的教学问题。每一章就一个领域探讨了有准备的教师如何推动儿童的学习,第三章是语言和读写,第四章是数学和科学探究,第五章是社交能力和理解能力,第六章是身体运动,第七章是视觉艺术。每一章首先都是内容领域的总体介绍,然后指出哪些知识和技能儿童可以通过自己主导的学习经验获得,哪些知识和技能需要通过教师主导的学习经验获得。以语言和读写领域为例,作者把这个领域的学习内容分为了语言(包括听和说)、阅读和书写三方面,在每一具体方面不同的教学方法会有不同的适宜性和游戏性。比如在语言领域关键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中,儿童主导的学习更适宜于儿童对声音的意识以及发声和会话技能的获得。而教师主导的学习对儿童语言意识、词汇、叙述和理解能力的获得更为重要。在阅读领域关键知识和技能获得中,儿童主导的学习经验对于视觉区分能力、文字意识以及与文字互动的动机等尤为重要,教师主导的学习经验对儿童理解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以及获取有关字母的知识方面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书写领域关键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中,儿童主导的学习对儿童获得良好的精细动作技能、认识到书写的目的和功能特别重要,教师主导的学习似乎对儿童掌握字母知识、单词拼写规则、语法等有重要意义。在每种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上,作者都提出了具有实践价值的具体策略,有助于教师在早期读写教学中教什么和怎么教。

最后一部分就是本书的最后一章,是作者对于有准备的教学的反思。作者首先提出了有准备教学的一些普遍性原则,帮助教师在各个领域和各种情况下运用这些理念。随后,作者与读者分享了在写作过程中形成的一些想法和信念。

本书所提供的策略案例,有助于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冷静看待各个学科领域的独特性,增强课程实施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发展适宜性。

儿童教育文章范文第5篇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引起农村很大比例的青壮年农民外出离家打工,他们的子女只能被迫留在家里,导致农村出现了这样一批特殊群体。这些留守儿童不能与自己的父母朝夕相伴,长期缺少家庭教育,缺少良好的家庭成长的环境,他们的情感教育是无论如何无法弥补的。不但教育缺失,这些留守儿童还容易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例如叛逆心理、孤独自闭等等。这样一来很不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为将来身心发展埋下严重的隐患,还有可能逐渐变成社会性问题。由上述的情况我们可以发现,留守儿童缺少家庭教育对个人情感的培养,这一方面的缺失需要从学校教育中得到补充。儿童时期是个人情感的养成的关键阶段,学校要尤其注重对留守儿童的情感教育。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能够与感恩教育有效契合,体现了语文教育中对留守儿童情感方面培养的有效性,同时也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有意识的将教材中丰富的案例与儿童感恩教育的目的紧密结合,培养留守儿童的感恩意识和个人情感的健全,让留守儿童能够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二、感恩教育对留守儿童的影响

感恩教育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之一,对留守儿童而言感恩教育的重要性更加不言而喻。感恩教育涉及到了方面十分广泛,最基本的方面有对父母、自然、社会、祖国恩情的感受等。所以,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从课堂教学出发,切入感恩教育的内容,抓住一切时机渗透进入感恩教育,让每个留守儿童的心灵在课堂学习中无形的接受感恩教育的熏陶。让他们从小就培养起学会感恩,懂得回报的情感意识,这也是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一个重要使命。小学语文课本里面包括的“感恩”是丰富和多样的,不一样的感恩之情,一样的是对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而长远的影响。自然哺育了一切,《特殊的葬礼》教会学生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只有一个地球》教会学生地球是整个人类的母亲。让留守儿童懂得感恩自然,学会以感恩的心态对待大自然的一切。感恩父母,是每一个留守儿童最应当学习的必修课,他们的父母为了一家生计离家别字外出打工,他们所受的一切的苦难动力都来自于自己的子女。作为留守儿童的他们虽然不能与自己的父母朝夕相伴,但是他们不能忘了父母对自己的恩情。感恩教育让他们心怀感恩的心态对待自己的父母。感恩祖国与感恩社会,学会感受祖国的包容和伟大,学会感受社会的博爱和温暖,让这些留守儿童对祖国和对社会的眼光是柔和而温暖的,成长路上怀着感恩的心,相信能让他们走的更远更踏实。

三、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留守儿童渗透感恩教育

小学语文课本内容选材大多文质兼美,同时包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怀。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的选入“乌鸦反哺”之类的寓言,感恩主题的名人名言,名作篇章,指导留守儿童在学习中细细品读,老师再同时加以讲解,组织学生积极讨论,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感恩,感恩的重要性等等,让他们懂得情感培养的重要。另外老师也可以在课本学习的基础上,适当的拓展学习,引入相关的学习内容,例如讲些富有现实意义的、短小精美的感恩故事,或者是当前社会反面事例,吸引学生们的关注,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其中,谈谈自己的看法,并且说出理由,老师再加以总结评述,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让留守儿童在课堂教学中有感情的朗读优美的文字,可以唤醒和激发留守儿童情感的积极方面的有效途径。小学语文每篇文字都展现出了世界上某一个美好的时刻。作者通过优美的文字和语言表达自己内心丰富的情感,这些都是有利于留守儿童情感培养的。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们认真的阅读,仔细的品味这些文字,感受其中的情感表达,深刻体会作者情感产生的源泉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进而达到从情感到理性的迁移。留守儿童的一大问题是因为父母长期在外而缺乏亲情,他们不明白什么是关爱别人,如何关爱别人。《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中通过生活中的小事情表现出伟大无私的母爱,文章中有很多的具有感染力的句子,老师在教学中应该抓住这些点激发学生们的情感,积极引导学生们读懂文章,鼓励留守儿童能有自己的思考,从而由自身体会到母爱的力量,亲情的伟大,懂得感恩父母。感恩教育的目的其实就是通过对留守儿童的情感方面的教育,切入学生个体的内心,激发他们的心灵共鸣,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强化他们的感恩心理,促使他们能有更加深刻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道德情操,发展和升华他们道德情感。感恩教育如果缺乏情感体验就是肤浅的。小学语文教师要通过情感的真实体验,让留守儿童对感恩教育增加深刻的理解和记忆。从教材入手,让学生懂得知恩、感恩,同时抓住时机做好适当的课外拓展,让学生通过表达自己的心声,把情感升华到报恩的层面上来。

四、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