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可持续发展文章

可持续发展文章

可持续发展文章

可持续发展文章范文第1篇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时期,作为一个地处西部的民族山区县,如何充分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加快构筑生态经济高地,实现民族经济的跨越式、可持续发展,成为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

一、xxxx发展生态经济具有突出的比较优势

xxxx地处川西南的小凉山区,全县总人口14.7万人,农业人口占75%;面积2400平方公里,有耕地30余万亩,其中25°以上坡耕地有18万亩,森林覆盖率64%。在发展生态经济方面,xxxx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其一,水电资源丰富。xxxx有大渡河及其支流等大小河流42条,且大都流经高山河谷,水流落差大,形成丰富的水能资源。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125万千瓦(不含大渡河),近期可供开发利用的达到50万千瓦。

其二,旅游资源独特。黑竹沟风景区以其原始性、神秘性令中外游客为之神往,被称为“中国的百慕大”。通过近年来的大力宣传,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xxxx是彝族聚居区,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和淳朴的民族风情。这些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遗产,必将对旅游者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其三,畜牧业和林业的发展具有良好基础。由于地处山区,畜牧业从来都是山区农民谋生的主业之一,多年来已形成了千家万户养殖业的传统;林业方面,自98年天然林停伐后,xxxx加强了天然林的管护和退耕还林工作,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64%,已初现青山绿水。

其四,立体气候明显,土地资源充足,农林产品类型多样,成片分布,适于大力发展生态特色农业。立体气候明显适于不同的农作物生长,特别是适于对海拔高度比较依赖的作物如茶叶、野生竹笋、中药材等的生长;农林产品成片分布有利于基地建设,从而实现生态农业的产业化。

其五,国家的政策措施对xxxx十分有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我们指明了奋斗方向,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我们提供了发展的机遇,退耕还林还草和西电东送等政策正适合生态经济的发展。所有这些优势,为xxxx生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做好生态经济文章,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生态经济具有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回报的永续性,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提高生态资源的利用率,发展生态经济,既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能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又可发展地方经济,相得益彰。可以说,做好生态经济文章,对于拥有生态优势但经济发展落后的边远民族地区意义重大,将成为民族地区应对WTO挑战,实现县域经济新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选择和必须途径。如何抓住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做大做强做优生态经济,主要应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开发生态能源,建设水电大县。

水电是清洁能源,没有任何污染,完全符合生态能源的产业政策,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xxxx境内地表径流总量21.9亿立方米,大渡河及其主要支流共42条,集雨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8条,水能理论蕴藏量125万千瓦,近期可供开发利用的达50万千瓦。目前,全县水电装机容量已达22.5万千瓦。水电的开发,带动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国家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西部大开发的深入进行,以及西电东送具体政策的出台,需要xxxx更进一步加快发展。电力是xxxx经济发展的龙头,电力发展规模将直接影响电耗结合、以工促农的县域经济发展格局。为此,xxxx将加快水电大县的建设步伐,重点抓好官料河流域电站梯级开发,加快在建的依乌、两河口、白杨河等电站的建设,启动并建成装机3.8万千瓦的巴溪电站、装机5万千瓦的玉林桥电站、装机7万千瓦的金岩和鹅颈项电站、装机2.2万千瓦的幸福电站等。随着水电站的快速建设,预计5年内将新增水电装机容量27万千瓦,使装机容量达到50万千瓦以上。xxxx将真正成为乐山生态能源基地县,为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发展生态农业,再造秀美山川。

生态农业因其绿色和环保,已成为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主导方向。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权,就必须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一是加快退耕还林步伐,力争五年内使全县所有25°以上坡耕地全部实现退耕还林,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0%以上,让xxxx天更蓝、水更绿、山更青、景更美。二是加快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竹笋、茶叶、山葵、藤椒、中药材等具有xxxx特色的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基地,合理布局,形成规模。三是要大力扶持龙头企业的发展,培育和壮大昌龙公司香辣酱厂、宜坪莲花山食品厂、台青公司等企业的生产和发展,提高辐射和带动能力,做长做宽龙头带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链条,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让生态农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四是大力打造绿色品牌。目前,xxxx已有莲花山泡菜、刘氏香辣酱等四个产品被评为省无公害农产品,还有三个产品即将取得认证证书。要继续实施名牌战略,积极抓好绿色食品品牌尤其是AA级品牌的申报认证,努力在粮油、果品、中药材等品类中争取更多的生态食品、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的标志;要把已经获得的无公害食品发展好、利用好,发挥现有品牌优势,大力整合特色资源,实施跨区域、跨行业的联合与合作,力争做大做强做优;要利用博览会、展销会、产品会和实施网上工程等多种形式,加大对xxxx名优特新产品的宣传推荐力度,提高品牌知名度;要加大对品牌的保护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绿色食品。

(三)狠抓生态畜牧业,建设牛羊大县。

xxxx由于有着丰富的牧草资源和悠久的生态养殖传统,牛羊猪鸡等畜产品均保持了其无污染的生态特质,具有典型的生态特征,在当前崇尚自然,追求绿色环保饮食结构的大趋势下,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此,要在进一步发展千家万户养殖业的基础上,继续推进牛羊品改,大力发展种草养畜,积极推行规模养殖。在种草上,要结合退耕还林,大力发展林下种草,并适度调整土地成片种草。在生态养殖的前提下,要积极推进牛羊品种改良,实现改良品种与生态养殖的有机结合。五年内,全县优质牛存栏要达10万头以上,优质羊存栏35万只以上,使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上升到70%,基本建成牛羊大县。同时,加快畜牧业产业化步伐,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企业,力争实现畜禽产品的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四)力促生态旅游,打造旅游新品牌。

在生态旅游上,xxxx是闻名中外的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黑竹沟风景名胜区所在地,有雄伟秀丽的高山景观,神秘莫测的密林峡谷、怪异神奇的喀斯特地貌、古老典型的冰川遗迹、引人入胜的高山瀑布和森林雪景、多姿多彩的原始森林。这些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以其博大、丰富的内涵,为xxxx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广阔的空间。xxxx要以发展生态旅游为开发的前提并贯穿始终,在保护中合理开发,在开发中有效保护。目前,乐山市已确定了旅游业发展的新框架,即把峨眉山—乐山大佛—xxxx黑竹沟黄金旅游线建成世界旅游精品线路,发展乐山大佛乌尤景区、峨眉山景区、黑竹沟景区。xxxx旅游要把握这一大好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黑竹沟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第一期工程建设,争取2004年下半年初步实现对外开放。要继续加强黑竹沟国家风景名胜区和部级自然保护区的申报工作,力争年内获得国务院的批准。要大力争取国债资金投入,促进黑竹沟基础设施建设和景区开发的进程,为黑竹沟全面开发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发展生态经济需要注意解决的问题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与发达地区相比,干部群众对发展生态经济的认识不足,对其他地方难以企及的生态资源优势缺乏战略性的认识。因此,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确立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增强竞争力的理念。要牢固树立生态意识,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对发展生态经济重大意义的认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经济观,使发展生态经济的观念深入人心,把政府发展生态经济的决策转化为各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增收致富的愿望转化为发展生态经济的主动实践。只有这样,xxxx的经济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xxxx跨越式发展和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才能得以真正实现。

(二)注重产业互动,实现经济相融。

在发展生态经济的进程中,要重视生态产业之间的互动联系,实现产业互动,经济相融。工作中,生态能源要为生态农业服务,生态农业和生态畜牧业要与生态旅游相结合。尤其是在实施名牌战略的过程中,要把打造农副产品品牌与打造旅游品牌相结合,把农产品做成旅游纪念品,旅游宣传中融入农产品的宣传。这样,产业之间有机结合,相互支撑,将加速生态经济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文章范文第2篇

摘 要 本文研究的是社区体育俱乐部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文章从外部因素和自身因素两个方面入手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其中,现阶段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外部因素主要有:政府对社区体育俱乐部的支持力度、社区体育的场地设施状况以及社区民众的体育消费需求状况;而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自身因素则主要有:社区体育俱乐部的运营管理水平、社区体育俱乐部的规章制度体系以及社区体育俱乐部的组织目标。希望能以此来加深对社区体育俱乐部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认识与理解,为我国社区体育俱乐部应有作用的充分发挥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 体育俱乐部 社区体育 可持续发展

社区体育俱乐部指的是城市内部的社区居民,以社区内特定的体育场地设施为依托,以共同的目的和兴趣为出发点而自愿组成的群众性体育组织,也是现阶段我国社区体育非常重要的一种组织形式,其不仅对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幸福有着重要的影响,还在我国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与推进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社区体育俱乐部能否得健康、可持续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而社区体育俱乐部作为社会群体的次群体,其可持续发展不但离不开群众的参与和支持,同时也会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所以,对于社区体育俱乐部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同的研究其着眼点和研究角度也各部相同。本文在探讨社区体育俱乐部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时,主要是从外部因素和自身因素两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的。

一、影响社区体育俱乐部可持续发展的外部因素

概括来说,现阶段影响我国社区体育俱乐部可持续发展的外部因素,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政府对社区体育俱乐部的支持力度。社区体育俱乐部具有非常强的公益性特征,政府的支持力度对于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可持续发展尤为关键。政府的支持力度会在舆论、政策、资金以及主管领导的重视等多个方面得以体现,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如果没有这些因素的积极参与,社区体育俱乐部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则势必会受到影响与限制。

(二)社区体育的场地设施状况。社区体育俱乐部体育活动的开展,必须要以一定的体育场地和设施为载体。而且社区体育的场地设施状况作为带动社区居民体育消费需求的一个重要的刺激动因,对居民体育活动兴趣和积极性有着直接性的影响。因此,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状况是否完善,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社区体育俱乐部可持续发展。

(三)社区民众的体育消费需求状况。社区民众的体育消费需求状况,同样也是影响社区体育俱乐部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通常来说,社区民众的体育消费需求越高,那么就越有利于社区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反之,社区民众的体育消费需求越低,则越不利于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开展社区体育俱乐部的运营管理工作时,一定要注意社区民众体育消费需求的激发。

二、 影响社区体育俱乐部可持续发展的自身因素

影响社区体育俱乐部可持续发展的自身因素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社区体育俱乐部的运营管理水平和经营管理理念。社区体育俱乐部虽然是在政府相关部门的保障和支持下发起的,但是作为一种群众性体育组织,其同时也是一种具备公益性的体育法人组织,是自主开展市场化运作活动的。因此,在自主开展市场化运作活动的过程中,其运营管理水平高低和经营管理理念的科学与否,均会对其可持续发展的顺畅与否产生重要的影响。例如:是否能够根据社区居民的体育锻炼需求,进行科学的市场分析;是否能够积极的开展业务活动进行创收等等,均是社区体育俱乐部运营管理水平和经营管理理念的状况的具体表现,而这些也均会影响到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社区体育俱乐部的规章制度体系。在社区体育俱乐部发展的过程中,是否具有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系,会直接影响到俱乐部活动能否得以顺利正常的开展。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合理的规章制度有助于协调俱乐部成员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的调动成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而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则不但不利于关系的协调,还会反过来影响到俱乐部的工作的正常运转,甚至是造成组织的混乱,而这无疑是对体育俱乐部的可持续发展不利的。

(一)社区体育俱乐部的组织目标。任何组织都要有自己的组织目标,这一点对于社区体育俱乐部来说也不例外。在社区体育俱乐部发展的过程中,要想不断的有所进步和提升,就必须要不断的吸引更多的社区群众参与到俱乐部活动中来,并成为固定的会员,而要实现这一点,其中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俱乐部的组织目标要与绝大多数社区群众的目标保持一致,要对俱乐部会员具有持续的吸引力。因此,要实现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组织目标,并注意根据发展环境和发展阶段的变化,而及时的进行更新和完善。

三、 结语

社区体育俱乐部从本质上来说,是我国体育社会化、产业化的必然选择,其不仅有助于体育运动的开展与普及,而且在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稳定社会等多个方面均有着积极的作用。然而,我国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可持续发展是受外部因素和自身因素等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的,要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注意对其发展影响因素的探索与研究。

参考文献:

[1] 刘剑雪,陈建辉.浅谈社区体育俱乐部社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4.

可持续发展文章范文第3篇

Global Sustainability

2010,416pp

Hardback

ISBN9780521769341

Hans Joachim Schellnhuber等编

21世纪,人类面临许多尖锐复杂的矛盾所带来的挑战,包括气候稳定、能源安全、可持续土地利用及公平发展。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第一次交叉学科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讨论会在德国波茨坦举办,议题是关于全球可持续性发展。各界知名人士共同讨论了人类文明和其生态系统相协调的科学和政策战略,参会人员包括物理、化学、医药、经济及和平领域的诺贝尔奖得主、政府最高领导人、主要的NGO代表和可持续性领域的知名专家。本书是该会议的讨论成果,涵盖了气候变化研究、环境经济学、能源分析、生态系统科学及其他关键领域的最新发现。

本书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重大变化,含第1-5章。1.21世纪的变革;2.评论:综合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化的潜在威胁;3.评论:地球系统分析和对整体进行粗略的审视;4.在国内外取得进展;5.走向一个可持续的未来。第二部分介绍了气候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含第615章。6.气候变化的科学理解和全球协议的结论;7.关于气候变化的全球性协议;8.评论:德国对全球协议的贡献;9.一个公平的气候条约:有效的全球协议的框架;10.评论:碳法律和造林――非洲的视角;11.碳补偿,CDM和可持续发展;12.洞察气候挑战;13.评论:气候变化――从平流层臭氧变化所学到的;14.气候变化,消除贫穷以及可持续发展;15.评论:发展和可持续性――冲突及一致性。第三部分介绍了制度和经济激励,含第16-21章。16.低碳化的强力选择;17.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价格和数量规则;18.评论:在经济上控制气候变化;19.什么是气候变化最优先考虑的?20.可持续性的研究和技术――全球起因;21.评论:为可持续未来过渡的能源研究和技术。第四部分介绍技术创新和能源安全,含第22-27章。22.太阳能和风能占主导地位的世界;23.低成本塑料太阳能电池;24.智能电网,智能负载和能量存储;25.超级智能电网――为完全可再生电力系统铺路;26.从运输用燃料中消除碳;27.技术变革的机遇:从气候变化到气候管理。第五部分是科学和社会间的全球协议,含第28-31章。28.在非洲为可持续性提高科学、技术及创新;29.信息流:可持续参与的基础;30.评论:教育和鼓励全球社会;31.评论:民主和参与。第六部分介绍波茨坦记录,含第32-33章。32.波茨坦记录;33.评论:波茨坦记录,一次重要会议的卓越成果。

本书涵盖范围广,各章内容相互独立,适合对全球可持续发展问题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刘晓红,博士生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电子所)

可持续发展文章范文第4篇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拉开了大规模生态环境保护的序幕。人类从石器时代、铁器时代到机器时代,对自然界的改造越来越深入。三百年的工业文明是人类征服自然的文明,社会生产力超前,人类对自然的索取亦空前,但人们逐渐忘记,自然的生命与人类社会的生命是紧密勾连在一起的。近些年来,我国的生态环境困境、难题、挑战接踵而至,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生态文明意识培养》是2012年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旨在培养学生的生态伦理观,使学生逐步养成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

提高广大高校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树立科学发展观。本书内容共有11个章节:1章总论,主要介绍学习生态文明及科学发展观的目的、意义、研究方法及总体框架。2章主要介绍中国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及其战略。3章主要介绍人类的活动及需人类付出的代价。4章主要介绍消费与地球的未来。5章主要介绍生态破坏事件的警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6章介绍日益凸现的资源瓶颈以及资源利用效率及污染状况。7章主要介绍人类怎样一步步造成今天的环境问题。8章介绍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以及循环经济。9章介绍生态文明的发展方式———低碳经济。10章介绍生态文明的战略选择。11章介绍生态文明与行为养成。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突出生态的重要,强调尊重和保护环境,强调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尊重和爱护自然,而不能随心所欲,盲目蛮干。人类对自然的向往、敬畏在传承中得到反思、纵深。历史更迭不断,强盛的文明从不会因肆意、贪婪而得到延续,唯有依凭规律,顺应造化,才能至于平衡,传承延绵。我们坚信绿水青山的信念,黄沙荒原的毛乌素在民族力量下重现着昔日光芒,绿色奇迹正在大地上演。自然永远不是一个局外人,它始终与我们密切相关。在发展之路上的岔道口,利益在左,生态在右,无论偏颇于哪一方都并不妥当。

唯有开创一条新的道路,生态与利益齐飞,发展共环境一色,方能在社会的建设之路上行稳致远。“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我们欣赏着春有百花秋望月的美景,享受着夏有凉风冬听雪的意境,也应当尽力守护着它们。坚持生态文明建设,青山不改,愿绿水长流。中华文明千年生息,生于流域之滨,养于厚土之上。文明与生态,沿着同一条命脉延伸于历史的沟壑之中。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加强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大学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主力军,知识文化的储备使他们易于接受新事物、先进文化,具有一定的可塑性,高校应以科学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原则为目标,开辟与生态学相关学科的新研究领域,开设与生态文明、环境保护知识相关的选修甚至必修课,并在德育教育课程中引入生态文明意识内容。通过借鉴和引入诸如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信息学、心理学等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从多个角度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

环境保护、生态文明与科学发展、绿色发展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在充分增强生态文明意识的同时应该坚持科学发展、绿色发展理念,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走科学发展的道路,建立生态强国。《生态文明意识培养》一书,以新颖的角度、严谨的逻辑,让读者了解到生态文明意识培养的原因、方案与技巧,论证充分、结构合理,理论联系实际,对于国家、社会、高校都具有较高的理论指导意义,对于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坚持科学发展观、绿色发展观有着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可持续发展文章范文第5篇

本章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地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九章,是对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的呼应,是对中国地理学习的总结,也是中国地理与世界地理的结合点,更为下一步学习乡土地理做好铺垫。

本章内容没有明显的课程标准要求对应点,但为教师灵活把握教材、合理有效的整合课程目标创造了条件。教师要根据当地实际,选取适当的区域为案例,巩固相应的课程标准要求,落实相应的课程目标,做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有机统一,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改变学习地理的方式,突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教学理念。

二、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回忆、梳理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知道我国“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的基本国情;通过对我国一些重点区域和家乡可持续发展的实例,理解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含义;通过对“三北”防护林、南水北调等重点工程的学习,认识加强区域联系的必要性;收集祖国走向世界、世界不断发展的相关信息,进而明确世界的发展趋势和“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基本国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社会调查活动,了解家乡的自然、人文环境特征,学习身边的地理;搜集家乡的或我国正在建设的重点工程资料,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归纳涉及区域的主要地理差异;搜集、分析和对比图文资料,认识走向世界的中国在全球化进程和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中所起的作用,进一步培养学生获取、整理、分析、归纳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关心身边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运用各种资料说明中国在近年来各方面取得的成就,激发爱国情感;通过对走向世界的中国在全球化进程和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中所起的作用,增强民族自豪感,初步树立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教材分析

全章内容由“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和“在世界中求发展”两目组成,以我国“区域差异大”和“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这两大国情为主线,从家乡到国家,再到全世界,明确不同区域的差异,寻求发展的方法,回扣本章“走向世界的中国”的标题。整章内容行文简练,内容简洁,给出的案例具有代表性和灵活性,为教师根据当地实际和学生情况整合拓展教材留足了广阔的空间。

第一框题“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由一段正文、一幅(组)图和两个“活动”组成,突出了我国“区域差异大”的基本国情及“因地制宜、加强区域间合作”的解决途径。其中,对“因地制宜、加强区际联系与合作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的理解是本框题教学的难点。教材首先利用正文简洁地点明我国“区域差异大”的基本国情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措施,接着通过图组9.1的两幅图以图文结合的方式来例证:用东北平原商品粮基地建设的实例说明结合自然和人文区域特点,把握影响农业生产的地理因素,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用“三北”防护林的建设实例说明加强区域联系,治理自然环境,减少自然灾害,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呼应标题。最后,通过两个“活动”,引导学生用身边熟悉的案例及全国典型案例,从家乡到全国,分析探究区域差异、寻找可持续发展之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地理信息、阐释地理事物的基本技能,落实生活地理的理念。

第二框题“在世界中求发展”:包括三段正文、两幅图和一个“活动”,是上一框题在空间上的延伸,是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结合点,突出了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另一基本国情及其在世界中的发展之路。其中,理解我国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意义是本框题教学的难点。教材通过第一段正文点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因而“发展仍然是第一位的”。中国要在世界中求发展,就必须融入经济全球化过程,因此第二段正文介绍了经济全球化及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措施,用“某型飞机生产网络――经济全球化的一个例证”图(图9.2)让学生直观感知理解经济的全球化,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签字仪式”图(图9.3)来证明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其中,图9.2表明某型飞机的生产需要多国合作共同完成,直观表现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模式;另一方面,飞机零部件生产国多是发达国家或发展比较快的发展中国家,这是竞争的结果,说明融入经济全球化,要在竞争中求发展。我国融入全球化,也必须参与解决全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所以教材第三段正文介绍了全球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及我国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活动”的三个问题分别与三段正文相呼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验证三段正文所阐述的观点,落实生活地理的理念。

本节知识网络如图1。

四、图表利用

本章图像系统不多,仅有3幅,但对探究理解我国“区域差异大”和“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的基本国情、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与融入世界求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灵活使用。本章图像系统见表1。

五、活动建议

本节教材共安排了两组活动计3道题目,内容既有涉及对教材知识的复习与巩固,也有对教材知识的延伸与拓展,既重视对教材知识的运用,又重视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落实生活地理的理念。

相关期刊更多

汽齿科技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汽车齿轮总厂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