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赞美春天的优美句子

赞美春天的优美句子

赞美春天的优美句子

赞美春天的优美句子范文第1篇

2、冬爷爷刚走,春姑娘就提着百花篮,伴着春风,带着春雨,悄悄地来到了人间。顿时,大地万物复苏,鸟语花香,呈现出一派生气。

3、春天来了,山上的冰雪融化了,花儿苏醒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漫山遍野的野花笑了,春姑娘从春天的王国里翩翩走来。

4、春雨过后,太阳出来了,一片晴朗。整个世界像刚洗过似的,特别清爽,空气十分新鲜,呼吸一口,甜丝丝的,像喝了蜜一样。

5、春天的颜色真是五彩缤纷,太阳是红灿灿的,天空是湛蓝的,树梢是嫩绿的,迎春花是娇黄的……难怪诗人爱吟咏春天,画家爱描绘春天,因为春天是世界一切美的融合,一切色彩的融汇。

6、成群结队的蜜蜂,呼扇着黄色的翅膀,嗡嗡地忙着采蜜;那五颜六色的彩蝶,也成双成对地翩翩起舞。

7、杉树枝头的芽簇已经颇为肥壮,嫩嫩的,映着天色闪闪发亮,你说春天还会远吗?

8、春季,一片生机勃勃,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瞧,随着“春姑娘”的到来,可爱的小动物们都蹦蹦跳跳地跑出来了,孩子们也笑着奔跑出来了,与风筝一同享受春的乐趣。

9、在风的吹拂下,满山满坡的野花睁开了眼,一朵两朵,一丛两丛……连成片,汇成海。人们面对这气势磅礴的色彩的海洋,烦恼没有了,萎靡没有了。感谢春天的色彩给我们带来向上的力量和信心。

赞美春天的优美句子范文第2篇

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朱自清的散文《春》以诗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蓬勃向上、生机盎然的春之图。像一曲动人的歌,如一幅雅致的画。今天,就让我们追寻着作者的笔触,一起走进春天里……

资料助读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原籍浙江省绍兴市,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极富真情实感。主要作品有《背影》、《欧游杂记》、《踪迹》等。

自清由来

朱自清这个名是1917年改的。1916年他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按照正常学历,他需要读两年预科,升入本科后还要读4年,南于家境的渐近窘迫,他已经不能按部就班地学满这漫长的6年时光,便在上预科的第二年就跳级报考本科,并且被录取。为了激励自己,他取《楚辞》语“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严”中“自清”二字为名,表明自己甘于清贫;他字佩弦,也有典故,《韩非子》中言:“西门豹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弦,绷紧,性刚劲。朱自清取字佩弦,以自警策。

小节与大节

朱自清在吃的方面从来不拘“小节”,他有一个不良习惯,就是过量进食,因而导致了他晚年有严重的胃病。然而,当吴晗请朱自清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美援面粉》的宣言书上签字,他毅然签了名,说:“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直到弥留之际,他仍告诫妻子不要去买配售的美国面粉。在吃的方面从来是不拘“小节”的朱自清,却宁愿饿死,以生命的代价维护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尊严和大节。

美点赏读

《春》是散文中的经典名篇,作者朱自清精心选择春天有代表性的景物,紧紧抓住它们独有的特征,以写意传情的笔触,把春美好的形象生动地展示在我们面前,抒发了对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阅读本文,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语言美。阅读本文,感悟作品脍炙人口、清新朴实的语言特点,重点要抓住三点:一是注意修辞。文章大量运用比喻、拟人、反复、排比等修辞,如写春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写鸟儿“唱出宛转的曲子”等,不仅抓住事物特点来展现景物,更能激发读者的想像力,生动形象,给人以美感。二是注意品味叠词。文章有20多个叠词,或“AA”式,或“ABAB”式,不仅读来琅琅上口,具有整齐匀称的音乐之美,更能通过舒缓的语气和重叠的韵律来展现喜爱之情。如“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一句,“轻悄悄”、“软绵绵”不仅写出了春草的质地,更写出了春风的轻柔,饱含着的是作者温柔的赞叹和无边的喜爱。三要注意多感觉描写。如写春风一段,文章从触觉、味觉、嗅觉、听觉的角度描绘看不见、摸不着的春风,不仅多角度展现春风的温暖轻柔特征,更能调动读者的想像力,获取身临其境的感受。

二、结构美。把握结构,理解作者行文的线索和思路,是解读散文作品的金钥匙。文章围绕一个“春”字,从盼春、绘春、颂春3个方面展现了对春的喜爱和赞美。作品开篇连用两个“盼望着,盼望着”,采用反复的结构表达出盼望春天到来的急切而又喜悦的心情;接着作者独具慧心,将整个春天用5幅图画来展现,即“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这样既便于集中笔墨展现同一类景物,又能多角度展现春的魅力,层次清晰,脉络分明;最后一部分作者用3个排比段歌颂了春天的美好,由娃娃到青年,点明春天成长过程,赞美了春天不可遏制的生命力。3个部分,一脉相承,结构紧凑完整,浑然一体;另外文章开头以“春天的脚步近了”开始,结尾以“领着我们上前去”结束,从来到去,前后呼应,抒写的是对整个春天的赞美。

三、意境美。王国维有言:“一切景语皆情语”,阅读本文,还要注意作者精心营造的意境美。情由景生,景中生情。文章展现春的景致,情景交融,处处饱含着作者深深的赞美和喜爱之情。如写春草,“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和“钻”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有力量,有活力,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这样写就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似乎也有了意识,有了情感,充满灵性;写春雨,作者选取“黄晕的光”、“慢慢走着的人”和“静默的房屋”等景物,不仅为我们描绘了细雨朦胧、空灵悠远的春雨景致,更通过动静结合和舒缓的语调,把我们带入一个和平安宁的世界,淡远安详,富有美感。

知识把握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酝酿()撑伞()发酵()应和()抖擞()

2 本文围绕“春?写了哪些内容?重点写了什么?

3 为什么第一段要连用两个“盼望着”?

4 文章中最后3个句子有什么作用?能不能调换顺序?

5 品味下列甸子的妙处。

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②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类文阅读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天,因为旧貌换新颜给人带来希望;春天,因为万物皆复苏而充满活力。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为春天留下了美丽的诗篇。读罢朱自清的《春》,我们再走进龙章辉的春天里,看他笔下,春天又有着怎样的景致趣味――

草叶上,一阵风踮起脚尖

龙章辉

静静的河滩上。忽然冒出一阵风,调皮地站在草叶嫩嫩的肩膀上,踮起脚尖,伸长脖子朝河的对岸望去――一道缀满新绿的坡岸挡住了它的视线。

青草柔柔地弯下身来。一阵风细细的脚尖踩得它们肩膀发痒,想笑,却强忍着。它们害怕自己一笑,苞里的花儿就会尖叫着,一朵接一朵地提前跳出来,在河滩上四处乱跑。

一阵风撩起长裙,踮起脚尖,歪歪扭扭地跑到河水前,它急着过河上坡。去看那边的景致了。一跳,一跳,再一跳……快要跳过河时,它却因为重心不稳,栽到河水里去了。许多浪花随即跳起来。排成排,串成串,大笑着浮游而去。

走上坡岸,眼前敞开了一片平展的田野。正是春耕时节,田野里新翻的泥土在阳光下散发出湿腥的味道。农民们挽起裤脚、露出手臂,挥锄引灌、扬鞭吆牛,一派繁忙。对于一阵风的到来毫无察觉。

一阵风不甘寂寞,它走到田野边的一棵歪脖子树前,摇摇树叶,扯扯树梢,试图弄出些声音,引起人们注意。可它的目的似乎没有达到。人们仍旧沉浸在劳作中,专注而沉迷。

这时,它看见一个戴草帽、扛锄头的人朝这边走来。

有了!一阵风喜上眉梢。它一飘一忽地荡过去,将那个人戴在头上的草帽蓦地揭开――哈,居然是个秃头!

那个人愣了好一会儿,才发现头上的草帽在空中飘飞。他丢下锄头,在纵横交错的田埂上迂回折转,跳跃着伸手去抓草帽。一阵风在旁边窃窃地笑了,一阵风是多么顽皮啊!

“当当当――当当当――”田野的另一端,乡村小学的钟声骤然敲响了。

一阵风被这清脆的钟声吸引了。它在牛背上站起来,踮起脚尖,看见学校紧闭的教室一间间地敞开了,孩子们一下子涌出来,像一条条清澈的溪水,在宽阔的操场上回漩。

一阵风迅即跳下来,轻轻盈盈地跑过去,它的长裙在田野上飘飞。

“当当当――当当当――”等一阵风快要跑到时,铃声又响了,这次是上课铃。刚才的喧闹骤然平息,孩子们列队进入教室,一扇扇敞开的门又关上了。

一阵风跑到一间教室前,趴在窗户边往里看。它看见孩子们已经全部坐到自己的座位上,等待老师开口说话。这时,教室里有人喊:“起立!”孩子们齐刷刷地站了起来。老师摆摆手说:“请坐下。”孩子们又齐刷刷地坐下来。教室里很快响起了琅琅书声。

“起立――请坐下――”一阵风在心里反复模仿。“起立――请坐下――”说着说着,不觉就说出口来了。一阵风惊异地发现,自己能开口说话了!

一阵风大喜,它转过身来,对着田野大喊一声:“起立!”

地平线上,齐刷刷地站起黄、绿、蓝3个方阵。

一阵风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它万万没有想到,自己随口一喊,就喊出了这么多色彩。它接着喊下一句:“请坐下。”然而,那么多色彩就像一群不听话的孩子愣愣地站在那儿,一动不动,谁也不肯先坐下来。一阵风傻了,它无法判断自己做的这件事是好还是坏。它紧张地在草叶上踮起脚尖,伸长脖子四处探望,目力所及,春光无边无际!

一阵风大惊失色。它不再说话,赶紧跑回了山林。它原本就是大山的孩子,旷野的精灵。

一阵风完全没有预料到,因为它的喊叫,这场春天已经变得如火如荼了。

(摘自《青年文摘》)

读后一思

优秀的文章,从来都是以缱绻的文字,氤氲着醉人心扉的清香,展示心中优美的意蕴。龙章辉的《草叶上,一阵风踮起脚尖》一文借助于春风的视角,展现对春的讴歌,表达出对春的旺盛生命力的由衷赞美,别开生面,充满情趣。读罢这两篇文章,在写作上你又有怎样的认识体会?谈谈你的理解和建议。

考题回放

一、从文后括号中选择恰当词语填人空白处的横线上。(2009年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题)

1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_______的喉咙,唱出_________的曲子,跟清风流水___________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__________地响着。

(嘹亮 宛转 清脆 应和)

二、阅读第5段,回答问题。(2003年湖北省仙桃市潜江市题)

1 选段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感觉的角度,把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

2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采用引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风___________的特点。我们所学过的古诗(词、曲)中有许多扣住季节特点写风的佳句,请默写一句并指明季节。

诗句:______________

季节: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知识把握

1.niang;cheng;jiao;he;sou。

2.3.见美点赏读二。4.不能,因为3个句子点明春天的成长过程,赞美了春天不可遏制的生命力,表达了对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5.①见美点赏读一;②采用比喻、排比手法,准确写出春雨细密轻盈的特点,富有表现力。

类文阅读

示例如:选择机智的角度,抓住景物的特点,融入细腻的感情或采用优美的语言等。考题回放

一、1.清脆;宛转;应和;嘹亮。

赞美春天的优美句子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审美情趣;情境;美读;想象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要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情趣体现了一个人的价值取向以及人格修养。可见审美情趣在学生成长中具有重要意义。审美情趣是语文素养的主要构成之一,是学生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表现的主观爱好和倾向,是感受美、欣赏美、理解美和评价美的高雅情感活动。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文本的审美因素,尊重审美主体的独特性,通过创设情境、反复美读、放飞想象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发现欣赏美

情境是对话的场景,是师生交流、学习的环境,是丰富文本内涵、并使之形象具体感人的重要手段。没有一定的情境,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就无法形成真正的交流。文本的合理内核就无法走进学生的心中。因此,情境的创设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被一线语文教学所认可。从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得以广泛运用。

在教学《春》之前,教师设计了一段导语:同学们,大自然是美丽的,每个季节都有她独特的魅力,不少的作家用他们那颗敏锐的心灵记录下了他们心中的四季美景,今天我就要带同学们一起走进朱自清先生心中的春天。看到《春》,我们会想到那些词语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春回地暖,万物复苏。雨润百花,姹紫嫣红;风剪杨柳,迭绿凝翠。”教师抒情:春天是多情的季节,春天是浪漫的季节,春天是令人心醉神迷的季节,春天是让人奋发有为的季节。古往今来,人们赏春、咏春、赞春,唱出了多少脍炙人口的诗句,写出了多少情文并茂的篇章……”如果再配以优雅舒缓的音乐和表现春景的图片,很快就会将学生带进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情境之中。学生会有身临其境之感,对文中所描绘的春景之美会有很深刻的理解。

文本是一个召唤,是对读者的认知、情感、审美的无限召唤。文本的意义在读者的回应中不断丰富、不断生成。文本的召唤需要一定的情境的营造。适合学生情绪生成的导语,营造了和谐的情境。能引领学生穿越文字的隧道不断逼近文本背后丰富的意蕴,去领略大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从而为学生步入审美的殿堂架设通衢。

二、反复美读,引领学生自主探究美

文章有温度,词句知冷暖。作者的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通过文字有层次地表达出来的。字、词、句、段、篇章是教师阅读教学时关注的重要载体。不同的文章有不同风格。有的文章善于抒情,有的文章长于描写,有的文章妙在说理,有的文章工于叙事。有的微言大义,有的纵横捭阖,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含蓄隐晦,有的独抒性灵,有的谈古论今。不同的文体会选择不同风格的言语形式。通过反复美读,我们咬文嚼字,含英咀华,从字面意思到深层意蕴,从画面之美到意境之妙,从思想情感到审美意趣,只有深入研读、多向探究,才能咀嚼、品味、赏析出作者精心构筑的语言背后无限的美。

我们可以抓住牵一发动全身的关键词句进行教学,抓住精彩语段反复美读来进行赏析,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文中所写景物之美,意境之美,情感之美,构思之美。

我们以杨朔先生的《茶花赋》为例,可以首先抓住一个“醉”字引发学生探究诸问题。即“一脚踏进昆明,心都醉了”中的“醉”字。然后从“醉”字引发主问题:1、作者在描写茶花的同时,为什么还写了梅花、白玉兰等其他几种花?2、为什么说“用最浓最艳的朱红,画一朵含露乍开的童子面茶花”可以“象征着祖国的面貌”?3、描写茶花的同时,为什么花大量笔墨写普之仁这位能工巧匠?4、说说“如果用最浓最艳的朱红,画一朵含露乍开的童子面茶花,岂不正可以象征着祖国的面貌?”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学生通过自学、交流,探究文本如何通过文字来表达对祖国的赞美和热爱的情感。从而理解反衬手法、借景抒情、象征手法、托物言志、首尾呼应、欲扬先抑等散文写作方法和形散神聚的特点。作者的审美倾向通过散而有神的文字营造的意象在学生思考、探究的过程中逐渐得到了诠释。

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中的反问句式也很值得推敲。这四个反问句式层层递进地亮出了观点:对北方的农民、守卫家乡的哨兵、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的礼赞。层层递进的句式正是课文中闪现的思想之美。作者对北方军民美好品质的赞美是通过层层递进的言语方式有层次的表达出来的。那么,文字和句式承载的思想只有通过学生的朗读感悟才能被学生理解、接受。而这样的言语方式也正是作者抒情的有效方式。因此,文字的背后隐藏的深意只有在教师的引领下逐渐挖掘,学生才能感悟言语形式的意味。

三、放飞想象,引领学生理解感悟美

想象是审美情趣实现的关键,是人类长期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一种高级思维能力。艺术家在现实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想象,创造生动、感人、形象的文本。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要通过对文本的还原,进行再创造,文本的意义才会通过学生积极的心理活动变得更加丰富、深厚、具体、感人。学生的思想才会自由地飞翔。

赞美春天的优美句子范文第4篇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那么,作为蕴涵着丰富中华文化传统的古诗在教学中该从哪些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呢?下面浅谈四点:

一、 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

爱国主义情感维系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民族团结和经久不衰,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为浓郁,最为强烈的部分。爱国主义情感教育一直是学校德育的主旋律。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应做好以下几点:

1、热爱祖国的教育。“位卑不敢忘忧国”是南宋诗人陆游一生爱国忧民的真实写照,他在《示儿》一诗中写道:“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人临死之前,仍念念不忘祖国的和平统一,其爱国之心,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王昌龄的《出塞》、李清照的《夏日绝句》都抒写出了他们的爱国之情。教学时,我们要让学生在理解诗句意思和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教育学生学习古人热爱自己的祖国,长大后做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自己的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2、热爱家乡的教育。古人言:“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足见对家乡的热爱。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静夜思》中写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久别故乡的深深思念。宋代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一诗也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表现自己对家乡的恋恋不舍。教学时,我们可抓住这些千古吟唱的佳句,教育学生从小热爱自己的家乡。

3、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包括了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说过:“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可见人民群众在历史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他们身上闪烁着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光芒。热爱劳动人民是学生所应具有的道德品质。唐代李绅在《锄禾》一诗中写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教学时,我们应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教育他们热爱劳动人民,热爱他们的劳动成果,做一个爱人民的好孩子。

二、 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谊教育。

1、亲情教育。亲情是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亲情教育是传统伦理道德教育的一个重点。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道“每逢佳节倍思亲”,手足之情溢于言表,使人感动至极。孟郊的《游子吟》歌颂了伟大的母爱。魏朝曹植的《七步诗》则从反面教育我们亲人之间不可互相迫害,应和睦相处。教学时,要启发学生感受亲人对自己的关爱。努力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高尚品质,帮助学生维持良好的亲情关系,使学生有一个和谐的亲情网。

2、友情教育。孔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对学生来说,与朋友的交往是他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朋友的学生,不仅会孤陋寡闻,而且心理是不健康的。因而友情教育是不容忽视的。古人一向重视朋友的间交情,如李白的《赠汪伦》,表现了诗人和汪伦之间纯朴而深厚的感情。高适的《别董大》、王昌龄的《芙蓉楼送别辛渐》、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等诗都是为朋友而作,表达了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深入感知,领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育他们要珍惜朋友之间的感情。

三、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观的教育。

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严峻课题。在注意环境保护的同时,我们可结合古诗教学,着重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1、热爱水资源的教育。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教育学生节约用水十分必要。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中写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幅壮丽的瀑布图,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赞叹之余,我们不禁要反思:假如没有了水,还会有瀑布吗?大自然的许多与水相连的神奇景观还会存在吗?

2、热爱鸟类等动物的教育。鸟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是自然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动物的生存,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协调。在古诗中,涉及写鸟的比比皆是。如孟浩然在《春晓》中写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处处鸟语,使春天显得有了气息。杜甫在《绝句》中也写道:“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鹂的鸣唱和白鹭的飞翔,充满了一派生机,从侧面反映出自然环境的美好。此外,骆宾王的《咏鹅》,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等诗都是环境教育的良好素材。如果恣意破坏鸟类等动物的生存环境,那么绝不会有“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诗)的动人美景。

3、热爱花草树木等植物的教育。叶绍翁在《游园不值》中写道:“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以出墙来的一枝红杏赞美了满园春色。杨万里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写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以荷花的美来衬托西湖的美。白居易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仅描写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而且表达了自己对小草的深切赞美。贺知章在《咏柳》中写道:“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两句将柳树、柳条描写得非常美,既写出动人的形态,又写了碧绿逗人的色彩。杜牧的《山行》、《江南春》、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等诗均有相关的描写。这些用来教育学生热爱花草树木等植物,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具体直观,具有很强的教育性。

4、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苏轼在《题西林壁》中描绘了庐山雄伟壮观的景象,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赞美了西湖美丽宜人的风景。李白的《望天门山》写出了天门山的巍峨险峻;刘禹锡的《望洞庭》写出了秋夜月色下的洞庭美景;张继的《枫桥夜泊》则描绘了枫桥一带的夜景……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与神奇,强调了以自然为友,以山水为师。是向学生介绍祖国壮丽山河的生动、凝练的语言。它们不仅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而且能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观。

四、 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赞美春天的优美句子范文第5篇

由于婆媳之间的年龄悬殊比较大,所处的环境不一样,生活习惯也有很大的差别,彼此之间很容易产生矛盾,这就需要掌握一定的处事技巧。很多人总是喜欢挑婆婆的毛病,什么小心眼,什么蛮横霸道,什么封建迷信,什么抠门儿老土等,仿佛在婆婆的身上找不到一丝的优点。而事实上,只要你用心发现,除却那些不如意的方面,其实婆婆也有很多可爱的地方。

在与婆婆相处时,我喜欢念叨婆婆的好,更喜欢放大婆婆的优点,让她时时感受到自己崇高的地位。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吃上赞美婆婆。婆婆当了几十年的家庭主妇,大多都有一手好的厨艺,对于婆婆做的美食,你不能鸡蛋里挑骨头,要学会欣赏和赞美。比如,当婆婆一大早为你熬了一锅营养粥,你不能看也不看一眼就去上班了,那样会很伤婆婆的心,你最好能喝上一碗,并真诚地对婆婆说一句:“妈,这粥真香!黏黏的,还有点甜,温度也正合适,我非常喜欢。”婆婆听后一定十分高兴,觉得自己的辛苦没有白费,同时对你也会更加有亲切感。

二、在穿着打扮上赞美婆婆。女人天生爱美,尽管婆婆年龄稍大,但她同样是女人,同样喜欢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当婆婆买了一件新衣服时,你不妨对她说:“妈,您真有眼光,这件衣服太适合您了,您看起来起码年轻了十岁。”你的赞美会让婆婆更加自信,也会让婆婆觉得你是她的知音。

三、在日常生活中赞美婆婆。老一辈人的身上都有许多优秀的品质以及丰富的人生经验、工作经验,你可以经常向婆婆取经,向她询问一些为人处世之道,或者工作方法,她一定会十分乐意为你服务。当然,事后你最好追加一句:“妈,您说的方法真管用,我遇到的难题一下子就解决了。”就这样一句简简单单的话语,你与婆婆之间的距离就会拉近许多,不仅婆婆会认为你是一个有上进心的孩子,还会认为你懂得尊老和敬老。

四、借别人的嘴赞美婆婆。从别人嘴里说出的话,往往比直接说更有效果。比如,当你碰到与婆婆要好的大妈时,你不妨和她拉几句家常,并想方设法地夸赞婆婆几句。用不了多久,你说的这些话就会原原本本地传到婆婆的耳朵里,因为老人之间最爱唠叨家事。当婆婆从大妈那里听到你对她良好的评价,心里的感受肯定会更胜一筹,从而对你另眼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