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

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

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

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范文第1篇

第一章 项目总论

第二章 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第三章 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

第四章 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

第五章 工厂技术方案

第六章 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

第七章 企业组织和劳动定员

第八章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第九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第十章 财务效益、经济与社会效益评价

第十一章 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一章 项目总论

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章,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章节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总论章可根据项目的具体条件,参照下列内容编写。

§1.1 项目背景

§1.1.1 项目名称

企业或工程的全称,应和项目建议书所列的名称一致。

§1.1.2 项目承办单位

承办单位系指负责项目筹建工作的单位(或称建设单位),应注明单位的全称和总负责人。

§1.1.3 项目主管部门

注明项目所属的主管部门。或所属集团、公司的名称。中外合资项目应注明投资各方所属部门。集团或公司的名称、地址及法人代表的姓名、国籍。

§1.1.4 项目拟建地区、地点

§1.1.5 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和法人代表

如由若干单位协作承担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应注明各单位的名称及其负责的工程名称、总负责单位和负责人。如与国外咨询机构合作进行可行性研究的项目,则应将承担研究工作的中外各方的单位名称、法人代表以及所承担的工程、分工和协作关系等,分别说明。

§1.1.6 研究工作依据

在可行性研究中作为依据的法规、文件、资料、要列出名称、来源、日期。并将其中必要的部分全文附后,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附件,这些法规、文件、资料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

(1)项目主管部门对项目的建设要求所下达的指令性文件;对项目承办单位或可行性研究单位的请示报告的批复文件。

(2)可行性研究开始前已经形成的工作成果及文件。

(3)国家和拟建地区的工业建设政策、法令和法规。

(4)根据项目需要进行调查和收集的设计基础资料。

§1.1.7研究工作概况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简要说明项目在行业中的地位,该项目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生产力布局要求;项目拟建的理由与重要性。

(2)项目发展及可行性研究工作概念。叙述项目的提出及可行性研究工作的进展概况,其中包括技术方案的优选原则、厂址选择原则及成果、环境影响报告的撰写情况、涉外工作的准备及进展情况等等,要求逐一简要说明。

§1.2 可行性研究结论

在可行性研究中,对项目的产品销售、原料供应、生产规模、厂址技术方案、资金总额及筹措、项目的财务效益与国民经济、社会效益等重大问题,都应得出明确的结论,本节需将对有关章节的研究结论作简要叙述,并提出最终结论。

§1.2.1 市场预测和项目规模

(1)市场需求量简要分析。

(2)计划销售量、销售方向。

(3)产品定价及销售收入预测。

(4)项目拟建规模(包括分期建设规模)。

(5)主要产品及副产品品种和产量。

§1.2.2 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供应

(1)项目投产后需用的主要原料、燃料、主要辅助材料以及动力数量、规格、质量和来源。

(2)需用的主要工业产品和半成品的名称、规格、需用量及来源等。

(3)进口原料、工业品的名称、规格、年用量、来源及必要性。

§1.2.3 厂址

地理位置、占地面积及必要性

水源及取水条件。

废水、废渣排放堆置条件。

§1.2.4 项目工程技术方案

(1)项目范围,即主要的生产设施、辅助设施、公用工程、生活设施内容。

(2)采用的生产方法、工艺技术。

(3)主要设备的来源,如需向国外引进,则简要说明引进的国别、技术特点、型号等。

§1.2.5 环境保护

排放污染物的种类 、数量,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主要治理设施及投资。

§1.2.6 工厂组织及劳动定员

工厂组织形式和劳动制度。

全厂总定员及各类人员需要量。

劳动力来源。

§1.2.7 项目建设进度

§1.2.8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项目所需总投资额。分别说明项目所需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包括投资方向调节税、建设期利息)、流动资金总额,并按人民币、外币分别列出。

(2)资金来源。贷款额、贷款利率、偿还条件。合资项目要分别列出中、外各方投资额、投资方式和投资方向。

§1.2.9 项目财务和经济评论

(1)项目总成本、单位成本。

(2)项目总收入,包括销售收入和其它收入。

(3)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投资回收期、贷款偿还期、盈亏平衡点等指标计算结果。

(4)经济内部收益率,经济净现值、经济换汇(节汇)成本等指标计算结果。

§1.2.10项目综合评价结论

§1.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在总论章中,可将研究报告各章节中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使审批和决策者对项目全貌有一个综合了解。

主要技术指标表根据项目有所不同,一般包括:生产规模、全年生产数、全厂总定员,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年用量及消耗定额、全厂综合能耗及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全厂占地面积、全员劳动生产率,年总成本、单位产品成本、年总产值、年利税总额、财务内部收益率,借款偿还期,经济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等。

§1.4 存在问题及建议

对可行性研究中提出的项目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并提出解决的建议。

第二章 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这一部分主要应说明项目的发起过程、提出的理由、前期工作的发展过程、投资者的意向、投资的必要性等可行性研究的工作基础。为此,需将项目的提出背景与发展概况作系统地叙述。说明项目提出的背景、投资理由、在可行性研究前已经进行的工作情况及其成果、重要问题的决策和决策过程等情况。在叙述项目发展概况的同时,应能清楚地提示出本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点和问题。

§2.1 项目提出的背景

§2.1.1 国家或行业发展规划

说明国家有关的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分析项目是否符合这些宏观经济要求。

§2.1.2 项目发起人和发起缘由

(1)写明项目发起单位或发起人的全称。如为中外合资项目,则要分别列出各方法人代表、注册国家、地址等详细情况。

(2)提出项目的理由及投资意向,如资源丰富、产品市场前景好、出口换汇、该类产品可取得的优惠政策、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等。

§2.2 项目发展概况

项目发展开矿指项目在可行性研究前所进行的工作情况。如:调查研究、试制试验、项目建议书(初步可行性研究)的撰写与审批过程、厂址初选工作以及筹办工作中的其他重要事项。

§2.2.1 已进行的调查研究项目及其成果

1、资源调查,包括原料、水资源、能源和二次能源的调查。

2、市场调查,包括全国性和地区性市场情况调查;出口产品国际市场供需趋势调查。

3、社会公用设施调查,包括运输条件、公用动力供应、生活福利设施等的调查。

4、拟建地区环境现状资料的调查,包括拟建地区各种主要污染源以及其排放状况,大气、水体、土壤等目前环境质量状况等。说明环境现状资料的取得途径、提供单位、以及当地环保管理部门的意见和要求,取得的环境现状资料及文件名称。

§2.2.2 试验试制工作(项目)情况

已完成及正在进行的试验试制工作(项目)的名称、内容及试验结果。这些实验包括建筑材料的试验、拟采用的新工艺技术的试验。对采用的新工艺技术必须有国家有关部门的认可证明。

§2.2.3 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1)各个可供选择的建设地区及厂址位置的初勘、测量、比选等工作情况。

(2)初步选择意见和资料。

(3)遗留问题。

§2.2.4 项目建议书(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撰写、提出及审批过程

(1)项目建议书(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撰写、提出及审批过程。

(2)项目建议书所附资料名称。

(3)审批文件文号及其要点。

§2.3 投资的必要性

一般从企业本身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及项目对宏观经济、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两方面来说明投资的必要性。包括下面这些内容。

(1)企业获得的利润情况。

(2)企业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市场竞争力。

(3)扩大生产能力,改变产品结构。

(4)采用新工艺,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劳动生产率。

(5)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优越条件和竞争力。

(6)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包括增加税收、提高就业率、提高科技水平等。

第三章 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

市场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在于,任何一个项目,其生产规模的确定、技术的选择、投资估算甚至厂址的选择,都必须在市场需求情况有了充分了解之后才能解决,而且市场分析的结果,还可以决定产品的价格、销售收入,最终影响的项目的盈利性和可行性。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详细阐述市场需求预测、价格分析,并确定建设规模。

§3.1 市场调查

§3.1.1 拟建项目产出物用途调查

本产品的主要用途,可否有替代其他产品的用途,如果产品是工业基本原料,应分别说明本项目产品在主要使用行业的用途及单位消耗量。

产品经济寿命期论述。调查本产品目前处于经济寿命周期的哪一个阶段,更新换代的可能时间。

§3.1.2 产品现有生产能力调查

(1)本项目产品国内现有生产能力总量,现有生产能力开工率;主要生产厂家生产能力利用率。

(2)国内现有生活能力总量在本地区的分布数量与比例。

(3)本产品目前在建项目的生产能力及其在地区间的分布、数量与比例。

(4)已批拟开工建设项目的生产能力,预计投产年月。

在建设项目和已批待开工建设项目,目前虽然没有形成综合生产能力,但却是生产能力的组成部分。

§3.1.3 产品产量及销售量调查

(1)全国或地区目前的产量总数。

(2)本产品一段时期以来的产量变化情况。

(3)本产品国内保有量与国外有关国家保有量的分析比较,以了解国内保有量是多还是少,说明本产品市场需求满足程度。

(4)本产品一段时期以来的进口量及进口来源,主要来自哪些国家或地区;占国内生产量或销售量的比例;进口产品的价格等。

(5)本产品一段时期以来的出口量及出口去向,占国内生产量的比例;主要向哪些国家或地区出口,出口产品的价格。

§3.1.4 替代产品调查

(1)可替代本产品的产品性能、质量与本产品相比的优缺点。

(2)可替代产品的国内生产能力、产量;可作替代用途的比例;价格分析。

(3)可替代产品进口可能性及价格。

§3.1.5 产品价格调查

(1)产品的定价管理办法,是由国家控制价格,还是由市场定价。

(2)产品销售价格,价格变动趋势,最高价格和最低价格出现的时间、原因。

§3.1.6 国外市场调查

(1)产品国外的主要生产国家和地区。

(2)国外主要生产厂的生产技术、生产能力、销售量。

(3)产品国际市场销售价格及其变动趋势

(4)我国进 口该种产品的主要进口国的生产能力及变化趋势。

§3.2 市场预测

市场预测是市场调查在时间和空间商的延续,是利用市场调查所得到的信息资料,根据市场信息资料分析报告的结论,对本项目产品未来市场需求量及相关因素所进行的定量与定性的判断与分析。在可行性研究工作中,市场预测的结论是制订产品方案、确定项目建设规模所必须的依据。

§3.2.1 国内市场需求预测

可行性研究工作中,应对下述各项与市场预测有关的因素加以说明:

(1)本产品的消耗对象。

(2)本产品的消费条件。消费条件因产品特点性能而异,如汽车的消费需要具备相应的道路交通条件;电视机、电冰箱的消费需要有电等等。预测某一种产品的市场需求量时,应将哪些不具备消费条件的消费领域从消费对象总量中剔除掉。

(3)本产品更新周期的特点,说明本产品有效经济寿命的长短。

(4)可能出现的替代产品,即代用品。

(5)本产品使用中可能产生的新用途。产品所用途的出现,意味着扩大了本产品的消费领域,扩大了市场需求容量。

根据以上分析,提出预测的本产品国内需求量及与现有生产能力的差距。

§3.2.2 产品出口或进口替代分析

(1)替代进口分析。将本产品与目前进口产品从性能、重量、价格、配件、维修等方面进行比较,说明本产品的优势和有利条件。

(2)出口可行性分析。如果拟建项目的产品在质量和技术等方面,具备在国际市场上进行竞争的能力,则应考虑国外市场对本产品的需求。

分析国家对该种产品的出口有何限制条件或鼓励措施,该产品进口国的贸易政策,该产品出口流向,出口价格是否有利。

通过以上分析,预测本项目产品可能的替代进口量或出口量。

§3.2.3 价格预测

进行产品价格预测,要考虑产品产量、质量、同类产品目前价格水平,还要分析国际、国内市场价格变化趋势,国家的物价政策变化、产品全社会供需变化等因素;产品降低生产成本的措施和可能性;为扩大市场需采用的价格策略等,综合以上因素,预测产品可能的销售价格。

对拟增加出口的产品或替代进口产品,还要参照国际市场价格及变化趋势定价,如产品外销,应附有有关方面承诺外销的意向书。

§3.3 市场推销战略

在商品经济环境中,企业不可能仍然依靠国家统购包销完成销售额。企业要根据市场情况,制定合适的销售战略,争取扩大市场份额,稳定销售价格,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因此,在可行性研究中,要对市场推销战略进行相应研究。

§3.3.1 推销方式

(1)投资者分成。

(2)企业自销。

(3)国家部分收购。

(4)经销人代销及代销人情况分析。

§3.3.2 推销措施

(1)销售和经销机构的建立。

(2)销售网点规划。

(3)广告及宣传计划。

(4)咨询服务和售后维修措施。

§3.3.3 促销价格制度

促销价格制定可根据市场销售预测情况确定,一般用于产品投产初期,以较低价格、同等质量、优良的售后服务扩大市场占有份额。

投产初期产品以较低价格出售,会对销售收入产生影响,因此价格制定要合理,并应采取相应的成本控制措施。在一定时期后,可根据产品销售情况逐渐将产品价格提高到一定水平。

§3.3.4 产品销售费用预测

产品销售费用包括建立销售机构、销售网点、培训销售人员、产品广告宣传、咨询及售后维修服务费用,在可行性研究中,应根据制定的产品销售计划,分别估算产品销售费用。对某些产品,销售费用在成本中占很大比例的,不可忽略不计。

§3.4 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3.4.1 产品方案

(1)列出产品名称。有多种产品时,应逐一列出主产品和主要副产品名称。

(2)产品规格标准。说明产品规格、标准选择依据。

§3.4.2 建设规模

建设规模又叫设计生产能力,是指项目生产一定质量标准的产品的最大能力。一般用实物单位或标准实物单位来计量。

(1)建设总规模。说明主要产品年产量,主要副产品年产量,主要设备装置。

(2)主要生产车间的生产能力,生产线数量。

(3)说明项目经济规模,不同规模下项目效益与费用的比较分析,说明本项目确定的建设规模的合理性。

(4)如果项目采用分期建设方法,应说明项目总规模、分期建设规模并说明分期建设的起止时期、各期建设的主要内容。

§3.5 产品销售收入预测

根据确定的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及预测的产品价格,可以估算产品销售收入。

产品销售收入可以分别计算主要产品和副产品的年销售总收入,并计算销售收入和计算期内销售总收入,销售收入一般列表表示。

第四章 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

根据前面部门中关于产品方案与建设规模的论证和建议,在这一部分中按建议的产品方案和规模来研究资源、原料、燃料、动力等的需求和供应的可靠性;并对可供选择的厂址作进一步技术与经济比较,确定新厂址方案。

§4.1 资源和原材料

§4.1.1 资源评述

资源系指项目需要利用的自然资源,如矿藏、森林、生物、土壤、地面或地下水资源等。项目所需资源的来源、数量、运输方式、供应条件以及今后发展和开发趋势等,均是项目建设的前提条件。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项目在有效期间所需资源及其来源的可靠性,应作深入调查和科学论证,并就下列内容进行说明分析:

(1)项目需用的资源名称、经全国储量委员会正式批准的储量、品位、成分、产地或供应点。

(2)资源品位、成分与需用要求的适应性。

(3)资源开采方式。要说明自行开采、计划供应、市场供应或合资开发等不同方式。

(4)本项目年最大需用量、资源的可能供应量及今后生产发展所需资源扩大供应的可能性。

(5)在已有资源不能满足拟建项目生产规模需求时,提出相应的措施,如增加进口(说明国别、资源品位),调整建设规模或分期建设等。

§4.1.2 原材料及主要辅助材料供应

(1)原材料、主要辅助材料需用量及供应。

按项目的生产要求,分别叙述所需的原材料及主要辅助材料的名称、品种、规格、成分、质量以及年需用量(包括年耗用量、储运损耗量),并分别撰写:

① 原材料及主要辅助材料需用量表。

② 有害有毒、易燃易爆材料、物料需用量表。

③ 需进口的原材料表。

说明进口原材料的理由和一旦来源有变化时的应变措施,分析预测原材料国产化前景及分年度国产化的提高幅度。

对季节性生产的原料,如农、林、水产品等,需说明短期进货数量。

(2)燃料动力及其它公用设施的供应。燃料、动力及其它公用设施是指生产需用的煤、电、水、汽、气、油等,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需说明生产所需燃料、动力及公用设施的数量和需由项目自建的种类和规模以及可以利用的现有的燃料、动力数量。

① 燃料品种的选择,应说明其依据,如执行国家能源政策、适应地区条件、满足生产特殊要求等。分别列出燃料需用量、来源、运输方式,进行燃料成分分析。

② 电力最大需用负荷、供电来源及其稳定性、需要自建电力设施和投资估算。

③ 最大需水量、水源及其供应可能性。是否需增加供水设施。

④ 热源及供热要求。

⑤ 其它设施,如油、气、汽需用量、供应量及需要增加设施的情况。

(3)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费用估算。

将主要原材料、零配件和外购燃料动力分别计算费用,其它材料可合并估算。

§4.1.3 需要作生产试验的原料

生产特定产品的某些原料因尚无生产实践经验;或使用指定的原料而尚无成熟的生产和工艺;或使用缘由的生产方法生产新产品还缺乏必要的生产数据等各种原因,需要对原料进行生产(中小型)试验,以确定技术参数和消耗指标,测定产品质量,取得主要设备选型的各项数据。在可行性研究中需说明:

(1)需要试验的原料名称、试验目的和要求。

(2)试验或试生产方法(试验室、中型或小型生产试验)。

§4.2 建设地区的选择

选择建厂地区,除须符合行业布局、国土开发整治规划外,还应考虑资源、区域地质、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等四要素。其原则是:

自然条件适合与项目的特定生产需要和排放要求;合理地靠近原料和市场;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公共政策;运输条件优越;有可供利用的社会基础设施和协作条件;土地使用有优惠条件,可不占或少占良田,地质条件符合要求。在作方案比选时,应着重论证所选地区在行业政策上的正确性、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

§4.2.1 自然条件

(1)拟建厂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基本情况和区域地质、地震、防洪等历史数据。

(2)水源和水文地质条件调查分析。包括地面水或地下水量和水质的分析、在枯水期的可能供应量及水质变化、地区今后水源开发和可利用水量增长情况。

(3)气象条件。收集分析地区气温、湿度、降水量、日照、风等资料,对需要增设防风沙、抗高温、改善光照等设施的地区,需进行费用估算。

§4.2.2 基础设施

叙述拟建地区与项目直接有关的公用事业及基础设施的情况和可供利用的条件,从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中选取最有利的地区。

(1)供电、电源情况;近远期可能的供电量及电压;费用及计费方式;供电部门的要求。

(2)供水、水源情况;近远期可能的供水量及水质;费用及计算方式;供水部门的要求。

(3)运输。地区内各种运输线路的分布;站库码头的位置和地形;运输费用;运输能力及其发展规划等。

(4)排水。排水条件;容污水能力;当地环保部门对污水排放的要求等。

(5)电讯、供热、供气等公用设施及可利用的种类、容量、技术特征等。

(6)施工条件包括建筑材料及制品的供应条件;施工劳动力来源;施工运输条件;施工用动力(水、电)来源等。

(7)市政建设及生活设施。包括当地的卫生、邮电、文化教育。

§4.2.3 社会经济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主要指地区的工农业生产水平及近远期发展规划、与本项目有关的现有企业、技术工人来源等在项目建成后所需社会协作的条件。

§4.2.4 其它应考虑的因素

项目选择建厂地区还应考虑其它特殊的要求。在选择下列地区建厂时应特别慎重,要取得有关部门和群众的认可。

(1)风景区、名胜古迹、自然保护区。

(2)水土保持禁垦区。

(3)矿山作业等爆破危险区。

(4)有放射污染或有害气体污染严重的地区及传染病、地方病流行或常发区。

(5)军事设防区。

(6)生活饮用水源的卫生防护地带。

(7)民族宗教风俗有特殊要求的地区。

§4.3 厂址选择

在实际工作中,具体厂址的选择不一定要与建设地区的选择分开,往往是厂址选择与建厂地区的选择合并进行。两者通常是相辅相成、相互牵扯地交叉进行的。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如果需要,可以分别叙述。

选择厂址通常是随基本建设程序的各个工作阶段逐步深入的。项目建议书(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需提出厂址初选意见;进行可行性研究时,应提出具体厂址的推荐建议;进图初步设计阶段时,对厂址的各种条件需作详细勘查和落实,最终确认厂址,标定四周界址。

§4.3.1 厂址多方案比较

建设地区选定以后,就在这个地区内选择若干个可供建厂的地段,作具体分析比较,从中选取一个比较理想的厂址。并编写厂址选择报告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附件,研究报告中仅需叙述选择要点和厂址的主要优缺点。有关选厂所需的调查资料、勘察和测量资料、取舍理由、论证等均应编写入选厂报告内。确定厂址,须作多方案比较,一般可按下列内容进行。

(1)地形、地貌、地质的比较。

① 工厂输出、入交通线、供电、取水、排污等与外界产生直接关系的方位、地形。

② 平整土地、防水、防洪、废渣堆置、四邻地物。

(2)占地土地情况的比较。比较占用耕地、林地、荒地、山坡等面积的比例,以尽可能少占耕地、林地为原则,作出占地用地情况的评价。

(3)拆迁情况的比较。包括原有地面建筑物需拆除的数量、原有居民需迁移的人数及拆迁安排等条件和难度的比较。

(4)各项费用的比较。由于各个可供选择地段条件不同,在费用上会产生较大差别,需作多方案比较。

①土地费用。如土地购置、拆迁、场地整治、青苗赔偿以及土方处理等费用比较。

②交通运输整治费。如需要建设或整治的运输线路,转运场站等费用比较。

③基础处理费。如不同工程地质需用不同地基和基础处理的费用比较。

④取水、防洪、排污设施所需费用比较。

⑤抗震所需费用比较。

⑥环境保护、生活设施等费用的比较。

§4.3.2 厂址推荐方案

(1)绘制推荐厂址的位置图。在有等高线的地形图上标明厂址四周界址、厂址内生产区、生活区、厂外工程、取水点、排污点、堆场、运输线等位置及四邻居民点和主要生产企业的相互位置。说明对生产要求的适应性和合理性。

(2)叙述厂址地貌、地理、地形的优缺点和推荐理由。说明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符合建厂要求的理由。

(3)环境条件的分析。

(4)占用土地种类分析:

① 占用耕地面积占总占地量的比例;

② 占用林地面积占总占地量的比例;

③ 利用荒地面积占总占地量的比例;

④ 利用山坡面积占总占地量的比例;

⑤ 需要拆迁的面积和估计所需的费用;

⑥ 推荐厂址的主要技术经济数据。

第五章 工厂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是可行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研究项目应采用的生产方法、工艺和工艺流程、重要设备及其相应的总平面布置、主要车间组成及建筑物结构型式等技术方案。并在此基础上,估算土建工程量和其它工程量。在这一部分中,除文字叙述外,还应将一些重要数据和指标列表说明,并绘制总平面布置图、工艺流程示意图等。

§5.1 项目组成

凡由本项目投资的厂内、外所有单项工程、配套工程包括生产设施、生产后勤、运输、生活福利设施等,均属项目组成的范围。

各单项工程和配套工程需按其性质加以分类,一般可分为:生产车间或工段;辅助生产车间或配套工程;厂外工程;生产后勤车间或设施;生活福利设施;其它单项工程。

如有自成体系需单独撰写分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配套工程,如自备热电厂、水厂、铁路、专用线等,应列出工程的名称、分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的编号。并将工程的投资列入项目总投资内,分项研究报告列为附件。

§5.2 生产技术方案

生产技术方案系指产品生产所采用的工艺技术(包括专利或专有技术)、生产方法、主要设备、测量自控装备等技术方案。选择技术方案必须考虑:技术是否是先进成熟的;是否适合所用的原料特性;是否符合产品所定的质量标准;能否适应拟建地区现有工业水平;在维修、操作、人员培训等方面是否有不能克服的障碍;所需投入物的规格和质量能否满足生产要求,并与地区的技术吸收能力、劳动力来源相适应等。

§5.2.1 产品标准

叙述本项目主要产品和副产品的质量标准。如国家一级标准、行业标准等。并将选定的标准与国家标准、国际常用标准作比较说明。

§5.2.2 生产方法

使用同一种原料生产同一种产品,如有不同的生产方法时,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要作方案性选择,根据产品用途、质量和成本等因素择优确定。对选定的方法需要说明生产方法的名称及主要特征、选用的理由以及与其它生产方法比较的利弊。

在选用专有技术、专利技术时,应说明取得技术来源、专利号、技术特征,还需说明专利和技术转让费的金额及支付方式。

§5.2.3 技术参数和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系指投入物(原料或半制品)经有次序的生产加工成为产出物(产品或加工品)的过程。在生产过程中规定的各种技术条件和数据,统称为技术参数。工艺流程和主要技术参数,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要结合产品质量、生产成本、各种消耗等要求,选取最佳方案。

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只叙述若干主要车间的工艺流程,一般车间可从略。

§5.2.4 主要工艺设备选择

主要工艺设备系指工艺流程中的重要设备(包括专用设备和通用设备),应按车间、工段分别叙述所选取设备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和来源。需要从国外引进的设备,则应详细论述引进的必要性,引进的必要性,引进方向和选择方案比较。主要设备选型是生产的技术水平和经济合理性的具体表现,必须作多方案比较后,确定主要设备的规格型号与来源。

(1)按车间、工段编列主要工艺设备(包括计算机集中控制站室的装备)一览表。需要引进的设备(包括备品备件)应单独列表。引进设备还要说明引进必要性、备品备件的来源、国内分交方案,引进设备外汇来源及引进计划。

(2)一般设备(除已列入表内的设备以外的其它设备)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一般不作详细选择,但需按车间(工段)参照现有同类型、同规模生产厂所用的一般设备估算本项目应予装备的设备数量,或采/!/用行业中惯用的比例指标推算出本项目,本车间所需一般设备的数量。

(3)全厂计量设施的配置原则和要求。

(4)设备费用估算。主要设备可根据询价、协议意向书中价格等分别估算,一段设备可综合估算。

§5.2.5 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

单位产品所用材料、燃料、动力等的消耗指标选取的来源有:

(1)现有生产厂的消耗定额高低值的平均数;

(2)同型号设备的实际运转时的消耗值;

(3)通过生产试验测定及分析推算;

(4)设备出厂时的说明或订货合同规定值。可行性研究中,可结合本项目技术方案特征,确定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值;

(5)撰写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表。消耗指标不同于前面所列的原材料、燃料及动力需用量,消耗指标纯属生产过程中需要的或消耗的数量,不包括其它因素如:运输、储存的损耗。消耗指标与所用生产技术的先进程度有关;同一种设备不同型号的,又同生产管理和操作水平直接有关,因此常被用作企业间衡量经营管理水平的指标。

§5.2.6 主要生产车间布置方案

在工艺流程、技术参数和主要设备选择确定以后,应就设备的外形、前后位置、上下位差以及各种物料的输入和流向、操作要求等作通盘的研究,选择车间布置方案。车间布置方案要求达到物料流向最经济、操作控制最有利、检测维修最方便。

主要生产车间布置方案要求提出车间布置简图、主要标准尺寸和技术说明。

非主要车间布置方案要求提出建筑面积、平面尺寸、层高等估算和建筑物特征。

§5.3 总平面布置和运输

§5.3.1 总平面布置原则

总平面布置应根据项目各单项工程、工艺流程、物料投入与产出、废弃物排出以及原材料储存、厂内外交通运输等情况,按厂地的自然条件、生产要求与功能以及行业、专业的设计规范进行安排。达到工艺流程(生产程序)顺畅、原材料与各种物料的流送线路最短、货流人流分道、生产调度方便,并考虑用地少、施工费用节约等要求。总平面布置还应考虑到企业今后发展的方向、与外界的交通联系线路等外部因素的合理安排。在确定了总平面布置原则并绘制总平面布置后,需估算厂区场地平整、建、构筑物基础、管沟、路槽地下工程等全厂土石方量,并说明余缺量的走向与来源。

§5.3.2 厂内外运输方案

根据工厂的投入物、产出物与废弃物的总量,按其不同种类、不同运输方式与运输工具分类说明,从运量、运距、运输成本、运输负荷变化以及投资与经常费用等方面加以分析。确定和推荐经济、实用的运输方案。运输方案的确定要包括全厂运输量分析、运输设备选择和厂外、厂内运输方案的说明,其中厂内运输方案要求作到与生产有机配合。

§5.3.3 仓储方案

论述原材料、燃料、主要辅助生产物料主副产品的年周转次数;储存期(可供生产需要的天数);储存方式(散堆、包垛、罐储);装卸及搬运方式等方案设想和要求,对用量较大的大宗货物以及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仓储方案,应专题叙述。

§5.3.4 占地面积及分析

建设项目用地,应遵循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的方针,尽量少占耕地,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估算占用土地数量,并分别估算生产区、生活区、原料基地占地面积,计算土地利用系数、生产区场地利用系数、全厂绿化系数、占地用地面积等指标。

在占用土地分析中,还需同时说明需要拆迁的原有建筑物、构筑物的数量、面积、建筑类型;可利用的原有建构筑物的面积,拆迁后原有人员及设施的去向,项目需要支付的赔偿费用。并对可能的不同拆迁方案进行拆迁费用及征地费用的比较。

§5.4 土建工程

土建工程是指工厂所有建筑物、构筑物的建筑与结构设计。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仅需对主要生产厂房、重要构筑物以及特殊基础工程作原则性的叙述和方案选择建议,如采取的建筑形式和标准、结构造型、基础类型和需要采用的重要技术措施等。对一般建(构)筑物只作综合说明、估算工程量、选取单位造价指标等即可。对全厂所有建(构)筑物的工程量,造价以及三材用量。视单项工程的大小,可采用不同方式进行估算。

§5.4.1 主要建、构筑物的建筑特征与结构设计

按生产流程顺次列出主要建(构)筑物名称、建筑面积;建筑形式和标准、建筑材料的选用要求;特殊要求(防腐、防爆、防火、隔音、隔热等);消防及报警设施选用标准和要求,应遵守的设计规范名称。

对一般建筑物可以列出工程量、建筑面积作综合性说明。

结构设计的依据,主要是建构筑物的结构造型、地基处理方案、建构筑物基础造型及对施工的特殊要求。

对需要进行抗震设计的,要有地震烈度确定依据、地震设防标准及设防方案的选择及说明。

§5.4.2 特殊基础工程的设计

遇有不良地质条件的项目或重要建构筑物与大型工艺设备的基础工程,应进行特殊基础工程设计,提出设计方案的选择建议。

对需要防震动,防腐蚀及其他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以及对基础沉降有严格要求的工艺设备的基础工程,需作专题研究,提出设计方案的选择建议。

§5.4.3 建筑材料

分析拟建地区可以提供的建筑材料名称、规格、运输条件、预制构件的最近供应点和可提供的最大构件规格及制作能力。需由外地供应的应说明主要建筑材料名称及供应点。对项目施工时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要单独说明,如需说明特殊工程的施工组织与机具、大型或大宗预制构件的来源等。

进行三材用量估算,撰写建筑材料用量估算表。

第六章 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

在项目建设中,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法规、法律,对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近期和远期影响,对影响劳动者健康和安全的因素,都要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分析,提出防治措施,并对其进行评价,推荐技术可行、经济、布局合理、对环境的有害影响较小的最佳方案。按照国家现行规定,凡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都必须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制度。同时,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要有专门论述。

§6.1 建设地区的环境现状

(1)项目的地理位置(附平面图);

(2)地形、地貌、土壤和地质情况;江、河、湖、海、水库的水文情况;气象情况;

(3)矿藏、森林、草原、水产和野生动物、野生植物、农作物等情况;

(4)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温泉、疗养区以及重要政治文化设施情况;

(5)现有工矿企业分布情况;

(6)生活居住区分布情况和人口密度、健康状况、地方病等情况;

(7)大气、地下水、地面水的环境质量状况;

(8)交通运输情况;

(9)其他社会经济活动污染、破坏现状资料。

§6.2 项目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6.2.1 主要污染源

分车间叙述产生污染物的装置、设备、生产线及其投入物、产出品和排出物的品种、数量、排出方式,产生震动和噪声、粉尘、恶臭、有毒气体的装置和车间;易燃、易爆、剧毒物料的运输线路(指厂内外自运)、储存库站位置;放射性物料及放射性废弃物的运输线路、储存和使用场所及其位置。

分析污染物的性质、成分、数量、危害程度。

§6.2.2 主要污染物

(1)主要污染物向厂(场)外排放的性质可分为:烟尘、粉尘、废气、恶臭气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废液、废渣、噪声、放射性物质、振动、电磁波辐射等。

(2)主要污染物所含有害物质分析,列举污染物所含主要有害有毒物质。

(3)排放量。污染物经处理后最终排入周围环境的含有有害物质的混合物的数量,注明混合物中所含有害物质的含量或浓度,并列出国家或地区允许的排放标准。

§6.3 项目拟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

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是指国家及项目所在地区环保部门颁发的标准,如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噪声卫生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及有关法规、规定等。如地区规定严于国家规定时应执行地区规定;地区没有特定要求的;执行国家规定。个别目前国家和地方尚未制定标准的由可行性研究单位与当地环保部门协商确定。

§6.4 治理环境的方案

(1)项目对周围地区的地质、水文、气象可能产生的影响,如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等。防范和减少影响的措施。

(2)项目对周围地区自然资源可能产生的影响。如森林和植被破坏影响野生物、植物繁殖和生存等,防范和减少这种影响的措施。

(3)项目对周围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疗养区等可能产生的影响,如土壤污染、水源枯竭等,防范和减少这种影响的措施。

(4)各种污染物最终排放量对周围大气、水、土壤的破坏程度及对居民生活区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污水、废气、废渣、粉尘、及其它污染物的治理措施和综合利用方案。

(5)噪声、震动、电磁波等对周围居民生活区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消声、防震的措施。

(6)绿化措施,包括防护地带的防护林和建设区域的绿化。

§6.5 环境监测制度的建议

监测布点原则;

监测机构的设置和设备选择;

监测手段和监测目标。

§6.6 环境保护投资估算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简要分析。对可以量化的环境影响,可将其计算并列入经济评价中现金流量表内进行分析。

§6.7 环境影响评论结论

§6.8 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建设项目必须确保投产后符合职业安全卫生要求,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分析和评价。

§6.8.1 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的分析

(1)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的分析;

(2)生产过程中的高温、高压、易燃、易爆、辐射、振动、噪声等操作者健康影响的分析;

(3)生产过程中危害因素较大的设备、分布点及其危险程度。

(4)可能受到职业危害的人数及受害程度。

§6.8.2 职业安全卫生主要设施

(1)危险系数较大的生产点、拟采取的防护方案及安全检测设施;

(2)生产过程中的自动报警、紧急事故处理等安全设施的初步选择方案;

(3)对高温、高噪声、高振动工作环境拟采用的防护、检测和检验设施。

§6.8.3 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机构

(1)机构设计及人员;

(2)保健人员和保健制度;

(3)日常监测检验人员。

§6.8.4 消防措施和设施方案建议

第七章 企业组织和劳动定员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根据项目规模;项目组成和工艺流程,研究提出相应的企业组织机构、劳动定员总数及劳动力来源及相应的人员培训计划。

§7.1 企业组织

企业组织机构包括生产系统、管理系统和生活服务系统的划分,其设置主要取决于项目设计方案和企业生产规模(产品范围和产量、车间多少、职工人数等)。

企业组织机构设置要符合现代化大生产管理的要求,保证多个部门、多个环节以及全体成员之间能协调一致地配合,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

§7.1.1 企业组织形式

部门、行业不同,生产规模不同,企业组织机构可采用不同的形式。最通用的形式是采用金字塔式(企业董事会或管理委员会)、中层经营管理 (部门和科、处)和基层现场管理(车间和设施)等三个层次。一般来说,企业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成反比关系,幅度越大,层次越少。中小型项目可采用两级管理(厂和科室、车间);大型项目可采用三级管理(公司或总厂、厂或分厂、车间)。

§7.1.2 企业工作制度

根据各车间和设施的工艺特点和生产需要,可分别采用连续工作制或间断工作制。个别项目采用季节性生产,每年可分为生产期和停产期。

§7.2 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7.2.1 劳动定员

一般来说,企业所需人员按其工作岗位和劳动分工不同,可分为四类人员:

(1)工人:是指在基本车间和辅助车间(或附属辅助生产单位)中直接从事工业性生产的工人及厂外运输与厂房建构筑物大修理的工人;

(2)工程技术人员?是指担负工程技术工作并具有工程技术能力的人员;

(3)管理与经营人员:是指在企业各职能机构及在各基本车间与辅助车间(或附属辅助生产单位)从事行政、生产管理、产品销售的人员;

(4)服务人员:是指服务于职工生活或间接服务于生产的人员;

在可行性研究中,分别估算各类人员需用量,并说明其来源,撰写劳动定员汇总表。

企业所需人员,有一部分必须参与建设过程、设备安装、调试,对这部分人员的来源及进厂时间要单独说明。

§7.2.2 年总工资和职工年平均工资估算

分人员类别估算年工资总额,并计算职工年平均工资。

§7.2.3 人员培训及费用估算

(1)人员来源分析,需培训的人员总数。

(2)培训方式:① 派往类似厂矿的生产现场和设备制造现场,通过实习培训生产、维修和管理人员,部分生产维修人员可参加本项目施工现场的施工、设备安装、调试、运转。引进国外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必要时派往国外生产现场和设备供应厂实习。② 在厂区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按照生产和业务工作的具体内容,分专业、分工种进行培训。

(3)培训计划。国内培训人员数量、专业、时间、方式和国外培训人员数量、国别、专业、方式、时间及国外培训的必要性。

(4)培训费用。国外培训的,要单独说明外汇来源。

第八章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项目实施时期的进度安排也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项目实施时期可称为投资时期,是指从正式确定建设项目(批准可行性研究报告)到项目达到正常生产这段时间,这一时期包括项目实施准备、资金筹集安排、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施工准备、施工和生产准备、试运转直到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等各个工作阶段。这些阶段的各项投资活动和各个工作环节,有些是相互影响,前后紧密衔接的;也有些是同时开展、相互交叉进行的。因此,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将项目实施时期各个阶段的各个工作环节进行统一规划、综合平衡,作出合理而又切实可行的安排。

§8.1 项目实施的各阶段

§8.1.1 建立项目实施管理机构

根据项目不同,新项目可以由业主指定项目实施管理机构;改扩建和技改项目可在老企业内专门成立筹建小组,筹建小组的任务是办理勘察设计和施工的委托手续及签订相应的合同和协议(一般是通过招标、投标和评标来确定的);参加厂址选择;提供设计必需的基础资料;申请或订购设备和材料;负责设备的检验和运输;承担各项生产准备工作。

§8.1.2 资金筹集安排

项目资金的落实包括总投资费用(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的估算基本符合要求和资金来源有充分的保证。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要撰写投资估算,并在考虑了各种可行性的资金渠道的情况下,提出适宜的资金筹措规划方案。在正式确定建设项目和明确了总投资费用及其分年度使用计划之后,即可立即着手筹集资金。

§8.1.3 技术获得与转让

技术获得和转让是实施时期的一个关键要素,选择的技术将涉及到法律、经济、财务和技术等许多方面。当从国外引进专有技术时,与国外供应商的谈判有时需要长的时间,有时还要解决法律问题,例如专利权的限制或者技术转让的限制等。如果技术供应商标的合同责任中含培训,那就应该包括在培训计划中,可行性研究中应包含与项目选择有关的技术获得与转让有关的计划时间和费用。分配给项目详细工程设计的计划时间,将取决于技术种类及其复杂性。

§8.1.4 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

在设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委托进行必要的现场勘测工作。要提出设备、材料订货清单和非标准设备制造图纸。勘测精度要与设计阶段相适应,设计阶段的划分可根据不同项目区别对待。大中型项目一般采用两阶段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技术复杂或行业有特殊要求的项目或其中某些采用新工艺技术的车间,可能在施工图设计之前,再增加一个技术设计阶段。

安排大型建设项目的设计进度要充分考虑设备问价和大型设备的预订货时间以及取得设备资料的时间。

订购设备要考虑设备到达时间和安排顺序。当引进国外设备时,还要考虑到向国外有关公司进行询价、谈判(技术谈判和商务谈判),比选和签订合同所需要的时间,以及办理各种审批手续所需的时间。

§8.1.5 施工准备

项目初步设计话总概算一旦批准之后,即可着手进行施工准备,施工准备包括的主要工作内容有:选定施工单位话签订施工合同。

一般时通过投标确定施工单位。此外,还需进行如弟征购和拆迁安排;组织设备和材料订货(前面已经述及);完成施工用水、用电和道路等工程;进行临时设施建设和代替临时工程的住宅建设以及报批开工报告等。

§8.1.6 施工和生产准备

(1)施工。施工阶段时项目实施时期的主要阶段。安装大型复杂项目,施工单位要根据施工图撰写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根据工厂生产系统投产次序安排车间和设施的施工顺序,主体车间及其相应的辅助公用设施的配套要完整。土建施工和设备的验收、发运、运输以及设备的安装都要作出适当的安排,保证合理交叉进行。

(2)生产准备:

①建立管理机构,企业管理方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逐步形成、扩大和健全。

②招收和培训职工。对职工的调集、招聘和必要的培训要做出适当的时间安排,使其和生产经营需要相衔接。

③组织收集生产技术资料,制订必要的管理制度和各种操作规程。

④组织生产物资供应。落实原材料、燃料、协作产品、水、电、汽和其他配合条件,签订有关协议。

⑤组织工具、器具、模具、备品、备件等的计划、制造和订货。

⑥生产前推销。投产前后应制订具体的销售计划,并进行销售市场的准备工作,包括广告宣传、培训销售人员和推销人员等。

§8.1.7 竣工验收

这个阶段通常包括以下各项活动:

(1)生产前检查;

(2)试运转(单机试车或联动试车);

(3)负荷试运转(负荷试车);

(4)竣工验收、交付使用。

建设项目按批准的设计文件规定的内容建完,并经生产前检查、试运转、带负荷试运转合格后,形成生产能力,能正常生产合格产品时,应及时验收。这时,生产人员进驻现场,由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办理移交固定资产手续,交付使用。

国外引进成套设备项目和大型联合企业可安排试生产阶段,试生产时间一般不应超过三个 月(成套引进项目合同中有专门规定除外)。

建设项目验收前,建设单位应组织设计、施工等单位进行初步验收,提出竣工验收报告和竣工决算,系统整理技术资料,提交竣工图。

§8.2 项目实施进度表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根据分别确定的项目实施各阶段所需时间,撰写实施进度表,项目实施进度表有多种表示方法。在我国,多年来一直采用的方法是横道图。近年来,网络图在一些行业中也开始应用。

简单项目的实施进度可用横道图,复杂项目的实施进度可用网络图(关键路线法或项目评审技术)。为避免项目实施工程中费用和时间的浪费以及各项作业活动能前后左右的协调配合,利用网络图可以模拟实施项目的各种不同方案进行筛选。

§8.2.1 横道图

横道图是一种最简单的方法。它可适用于各种项目,这种图表可以表示建设项目的计划任务、计划进度和实际记录等具体内容。它是把项目实施计划分为若干项(作业活动或工作单元),用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各项作业活动,每项工作用一横道表示,横道两端表示该项作业活动的起、止时间;其长度即是完成该作业活动所需时间。

§8.2.2 网络图

对于包括许多相互关联并连续活动的大型复杂的综合建设项目和对实施进度有图书要求的项目,需要适用网络图。应用统筹方法对项目实施进度作出安排。网络的定义是一组节点(圆圈)用一组带方向弧所连接,关键路线法(CPM)和项目评审技术(PERT)是应用网络图的两种方法,网络图多用于施工阶段的项目规划与控制。目前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一些行业也有所应用。

§8.3 项目实施费用

项目实施费用是指项目从筹建开始直到项目鞠躬投产以前整个实施时期的筹建费用。这部分费用应包括在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估算的第二部分,即其他建设费用中,项目实施费用按以下各项分别估算。

§8.3.1 建设单位管理费

建设单位管理费是指筹建单位为进行项目筹建、建设、联合试运转、验收总结等工作所发生的管理费用,不包括应计入设备、材料预算价格的建设单位采购及保管设备、材料所需的费用。可以“单项工程费用”为基础,乘以按照工程项目的不同规模分别制定的建设单位管理费率计算。

§8.3.2 生产筹备费

生产筹备费是指生产筹备人员费和投产前进厂人员费用。

§8.3.3 生产职工培训费

生产职工培训费用是指项目在竣工验收、交付使用之前拟建企业自行培训或委托其他厂矿培训技术人员、工人和管理人员所支出的费用以及生产单位为参加施工、设备安装、调试、熟悉工艺流程机械性能等需要提前进厂人员所支出的费用。该项费用可根据规划的培训人员数、提前进厂人数、培训方法、时间和职工培训费定额计算。

§8.3.4 办公和生活家具购置费

办公、生活家具购置费是指为保证项目初期正常生产、使用和管理必须购买的办公和生活家具、用具的费用及设计规定必须建设的托儿所、医院、招待所、中小学等的家具、用具费用。该项费用可按有关定额计算。

§8.3.5 勘察设计费

勘察设计费是指:

(1)委托勘察设计单位进行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按规定应支付的费用;

(2)在规定范围内由建设单位进行勘察设计所需的费用。此项费用可按国家颁发的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和有关规定进行撰写。

§8.3.6 其它应支付的费用

第九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建设项目的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分析,是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计算项目所需要的投资总额,分析投资的筹措方式,并制定用款计划。

§9.1 项目总投资估算

建设项目总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流动资金。

§9.1.1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由固定资产投资、投资方向调节税和建设期利息组成,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分别估算,并汇总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1)固定资产投资。根据前述各部分中估算的费用额,估算固定资产投资。

①工程费用。

分为建筑工程、设备购置、安装工程、其他四项费用,可按主要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车间、公用工程、服务及生活福利设施、厂外工程等分别计算,以人民币、外币分别表示。

主要生产车间是指生产主要产品的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车间指为主要生产车间配套的工程项目。

公用工程是指为本项目生产服务的工程,如循环水场、给排水管网、给水泵站及水池、消防设施、三“废”处理、输变电工程、电信工程、供热电汽线路等。

服务及生活福利工程包括办公楼、试验楼、职工宿舍、食堂、学校等。厂外工程主要是指本项目的输水管线、排水系统、高压输变电、物料管线、通讯管线、专用码头、专用公路、铁路专用线、销售仓库、货物转运站等。

②其他费用。

除了将前几章中已估算的费用进行汇总分类外,还应将未估算的费用项目作出详细的估算。

其主要费用项目有:①建设单位管理费;②职工培训费;③办公和生活家具购置费;④土地征用费;⑤外籍技术人员来华费用;⑥出国人员培训考察费;⑦进口设备材料国内检验费;⑧工程保险费;⑨大件运输措施费;⑩大型吊装机具费;①项目前期工作费;②设计费;③其他费;

第二部分费用估算是,应说明各种费用的取费标准、定额,一般按国家和地区有关规定执行。估算中有外汇费用时,以外币表示。

③预备费。

分为基本预备费和涨价预备费两部分。分别计算列出,涨价预备费以年度投资中第一部分费用为基础,按国家计委的费率计算,同时需考虑外汇部分的限价因素。

(2)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按国务院第82号令(1991年4月16日)的有关规定执行。

(3)建设期利息应根据提供的项目实施进度表已研究确定的基本建设投资来源及资金筹措方式、各种贷款的利率及分年度用款计划表计算得出。当项目投资来源为多种渠道时,应分别计算各种贷款资金的建设期利息。

在可行性研究中,建设期利息均按年计息。利息的计算,分为单利和复利,计息方法及年利率视项目实际情况而定。

利息计算中,假定借款发生当年在年中支用,按半年计息,还款当年也在年中偿还,按半年计息,其余各年按全年计息。按国家规定,建设期利息当年付清。

人民币和外币贷款分别计息,汇总于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

以上各项计算完成后,撰写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

§9.1.2 流动资金估算

(1)流动资金的组成。项目流动资金按其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可以分为:

①储备资金。即为保证正常生产需要而用于储备原材料、燃料、备品、备件等的资金。

②生产资金。即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处于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品占用的资金。

③成品资金。即产成品入库后至销售前这段时间中产成品占用的资金。

除此之外,还有应收应付帐款、现金等组成的流动资金。

(2)流动资金估算。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流动资金的估算,按项目具体情况,可采用扩大指标估算法或分项详细估算法。

扩大指标估算法为:参照同类生产企业流动资金占销售收入、经营成本、固定资产投资的比率以及单位产量占用流动资金的比率来确定流动资金。

分项详细估算法为:按项目占用的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分别按年需用额及周转天数估算定额流动资金,按项目占用的应收应付帐款、现金等估算非定额流动资金。

按详细估算法估算流动资金后,可列流动资金估算表。

§9.2 资金筹措

一个建设项目所需要的投资资金,可以从多个来源渠道获得,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资金筹措工作是根据对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估算和流动资金估算的结果,研究落实资金的来源渠道和筹措方式,从中选择条件优惠的资金。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对每一种来源渠道的资金及其筹措方式逐一论述。并附有必要的计算表格和附件。可行性研究中,应对下列内容加以说明。

§9.2.1 资金来源

筹措资金首先必须了解各种可能的资金来源,如果筹集不到资金,投资方案再合理,也不能付诸实施,可能的资金渠道有:

国家预算内拨款;

国内银行贷款:包括拨改贷、固定资产贷款、专项贷款等;

国外资金:包括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国外政府贷款、赠款、商业贷款、出口借贷、补偿贸易等;

自筹资金:包括部门、地方、企业自筹资金;

其它资金来源。

可行性研究中,要分别说明各种可能的资金来源、资金使用条件,利用贷款的,要说明贷款条件、贷款利率、偿还方式、最大偿还时间等。

§9.2.2 项目筹资方案

筹资方案要在对项目资金来源、建设进度进行综合研究后提出。为保证项目有适宜的筹资方案,要对可能的筹资方式进行比选。

可行性研究中,要对各种可能的筹资方式的筹资成本、资金使用条件、利率和汇率风险等进行比较,寻求财务费用最经济的筹资方案。

§9.3 投资使用计划

§9.3.1 投资使用计划

投资使用计划要考虑项目实施进度和筹资方案,使用相互衔接。

撰写投资使用计划表。其中:固定资产投资按不同资金来源分年列出年用数额;流动资金的安排要考虑企业的实际需要,一般从投产第一年开始按生产负荷进行安排,并按全年计算利息。

§9.3.2 借款偿还计划

借款偿还计划是通过对项目各种还款资金来源的估算得出的,借款偿还计划的最长年限可以等于借款资金使用的最长年限,制定借款偿还计划,应对下述内容进行说明。

(1)还款资金来源、计算依据;

(2)各种借款的偿还顺序;

(3)计划还款时间。国外借款(包括国内外币借款)的还本付息,要按借款双方事先商定的还款条件,如借款期、宽限期、还款期、利率、还款方式确定,与国内按借款能力偿还借款不同的是借款期一般是约定的。还本付息的方式有两种:

①等额偿还本金和利息,即每年偿还的本利之和相等,而本金和利息各年不等。偿还的本金部分逐年增多,支付的利息部分逐年减少。

②等额还本,利息照付。即各年偿还的本利之和不等,每年偿还的本金相等。

利息将随本金逐年偿还而减少。

国外借款除支付银行利息外,还要另计管理费和承诺费用等财务费用。为简化计算,也可将利率适当提高进行计算,对此,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加以说明。

第十章 财务与敏感性分析

在建设项目的技术路线确定以后,必须对不同的方案进行财务、经济效益评价,判断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并比选推荐出优秀的建设方案。本章的评价结论是建设方案取舍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对建设项目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本节就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财务、经济与社会效益评价的主要内容做一概要说明。

§10.1 生产成本和销售收入估算

为了确定项目未来的生产经营和盈利情况,对项目的生产成本作出接近实际的预测是可行性研究的重要内容。生产成本是指生产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经常性费用,它包括耗用的原料及主要材料、燃料、动力、工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及大修理费、低值易耗品、推销费用等。

在成本估算时,其精确度要与投资估算的精确度相当。

§10.1.1 生产总成本估算

生产总成本是指项目建成后在一定时期内(财务、经济评价中按年计算)为生产和销售所有产品而花费的全部费用。

(1)生产总成本的构成有:

①外购原材料及辅助材料。根据前面第四节中外购燃料动力的数量和单价计算。

②外购燃料动力。根据第四节中外购燃料动力的数量和单价计算。

③工资及福利基金。工资根据第七节中的工资总额计算,福利基金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

④折旧及推销费。

⑤大修理基金。

⑥其它费用,包括成本中列支的税金以及不属于以上项目的支出等。

⑦流动资金利息,按流动资金贷款额和贷款利率计算。

⑧销售及其它费用,包括教育费附加,计入成本的技术转让费等。

以上各项费用总额构成项目生产总成本。总成本扣除折旧及大修理基金和流动资金利息为经营成本。

(2)列表表示生产总成本。

§10.1.2 单位成本

单位成本是将总成本按不同消耗水平摊给单位产品的费用,它反映同类产品的费用水平。

生产单一产品的项目以总成本除以设计生产能力即是单位产品成本,生产多种产品的项目,也可按项目成本计算单位成本。

列表表示单位成本。

§10.1.3 销售收入估算

根据第三节中预测的产品价格及设计生产能力,逐年计算产品销售收入,当有多种产品时,可分别计算多种产品的年销售收入并汇总计算年总销售收入。

§10.2 财务评价

财务评价是根据国家现行财务和税收制度以及现行价格,分析测算拟建项目未来的效益费用。考察项目建成后的获利能力、债务偿还能力及外汇平衡能力等财务状况,以判断建设项目在财务上的可行性,即从企业角度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财务评价采用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以动态分析为主的办法进行。评价的主要指标有财务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贷款偿还期等。根据项目特点和实际需要,有些项目还可以计算财务净现值、投资利润率指标,以满足项目决策部门的需要。

财务评价指标根据财务评价报表的数据得出,主要财务评价报表有:财务现金流量表(全部投资、国内投资、自有资金)、利润表、财务平衡表、财务外汇平衡表。

用财务评价指标分别和相应的基准参数----财务基准收益率、行业平均投资回收期、平均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相比较,以判别项目在财务上是否可行。

财务评价详细做法见本书另章。

§10.3 国民经济评价

在对建设项目进行经济评价时,除了要从投资者的角度考察项目的盈利状况及借款偿还能力外,还应从国家整体的角度考察项目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和需要国民经济付出的代价,后者称为国民经济评价。它是项目经济评价的核心部 门,是决策部门考虑项目取舍的重要依据。

§10.4 不确定性分析

在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时,所采用的各种数据多数来自预测和估算。由于资料和信息来源的有限性,将来的实际情况可能与此有较大的出入,即评价结果具有不确定性,这对项目的投资决策会带来风险。为了避免或尽可能减少这种风险,要分析不确定性因素对项目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以确定项目的经济上的可靠性。这项工作称为不确定性分析。

根据分析内容和侧重面不同,不确定性分析可分为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风险分析),盈亏平衡分析只用于财务评价,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可同时用于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在可行性研究中,一般都要进行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可视项目情况而定,不确定性分析的具体做法,见本书第九章。

§10.5 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分析

在可行性研究中,除对以上各项经济指标进行计算、分析外,还应对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进行分析。

项目社会分析方法,除可以定量的以外,还应对不能定量的效益影响进行定性描述。内容包括:

(1)项目对国家(或地区)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影响。包括增加就业机会、减少待业人口带来的社会稳定的效益,改善地区经济结构、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

(2)项目与当地科技、文化发展水平的相互适应性;

(3)项目与当地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相互适应性;

(4)项目与当地居民的宗教、民族习惯的相互适应性;

(5)项目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影响;

(6)项目的国防效益或影响;

(7)对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的影响。

可行性研究人员可以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对项目的主要社会效益或影响加以说明,供决策者考虑。

第十一章 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11.1 结论与建议

根据前面各节的研究分析结果,对项目在技术上、经济上进行全面的评价,对建设方案进行总结,提出结论性意见和建议。主要内容有:

(1)对推荐的拟建方案建设条件、产品方案、工艺技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影响的结论性意见。

(2)对主要的对比方案进行说明。

(3)对可行性研究中尚未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建议。

(4)对应修改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提出修改意见。

(5)对不可行的项目,提出不可行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意见。

(6)可行性研究中主要争议问题的结论。

可行性研究报告附件。

凡属于项目可行性研究范围,但在研究报告以外单独成册的文件,均需列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附件,所列附件应注明名称、日期、编号。

§11.2 附件

(1)项目建议书(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

(2)项目立项批文

(3)厂址选择报告书

(4)资源勘探报告

(5)贷款意向书

(6)环境影响报告

(7)需单独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单项或配套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8)重要的市场调查报告

(9)引进技术项目的考察报告

(10)利用外资的各类协议文件

(11)其它主要对比方案说明

(12)其它

§11.3 附图

(1)厂址地形或位置图(没有等高线)

(2)总平面布置方案图(没有标高)

(3)工艺流程图

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范文第2篇

1. 标题

一般由双方合资经营单位名称和文种构成。

2. 前言

一般简要介绍双方合资经营单位的名称和共同经营的企业名称以及确定合资经营的历史背景、依据和经济意义;承担可行性研究的单位、研究方法和简要过程。

3. 正文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可行性因素进行论证。一般包括如下内容:企业名称、地址、双方项目负责人,包括项目负责人、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财务负责人;项目提出的缘由;合资双方实力和经营方针;技术与设备;组织机构及定编人员,包括董事会董事长、副董事长、正副总经理,下设各部、科室及定编;经济概算和来源;经济效益分析。

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范文第3篇

ADI包括八个阶段:① 识别任务和指导问题;② 设计方法并收集数据;③ 分析数据并构建初步论证;④ 论证会议;⑤ 外显的反思讨论;⑥ 写研究报告;⑦ 双盲的小组同行评审;⑧ 报告的修改和提交。近年,ADI研究团队基于以往研究进一步完善了ADI教学模型,并开发教师设计与应用ADI在科学实验活动中的教学资源。现就实验教学中应用ADI的一些资源与设计过程进行阐述。

1 ADI应用书籍

ADI研究人员在NSTA出版了一系列指导教师和学生在科学学科中应用ADI的书籍,教师可直接或修改后使用其实验教学方案。

2 设计工具

教师可以通过修改现有的实验活动或使用工具来设计一个全新的应用ADI的实验教学方案。ADI研究团队开发并制定了相关工具,包括实验讲义模板、同行评审指南、研究方案建议模板。

2.1 实验讲义模板

实验讲义主要引导学生开展ADI实验活动的①~⑥阶段。教师可借助实验讲义模板制定实验讲义,模板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简介”“任务”“材料”“安全措施”“是否需要研究方案建议”“开始”“跨学科概念和科学与科学探究的本质”“初步论证”“论证会议”“研究报告”。① “识别任务和指导问题”阶段,会用到讲义的三部分内容:“简介”,包括该研究的背景信息和用来指导学生收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法则、理论、原理或解释的概述及需要研究的现象;“任务”,明确研究的目标和研究的指导问题;“材料”,可供学生设计研究方案。② 设计方法并收集数据”阶段,讲义注明“安全措施”,用来解释在实施实验时任何会发生的潜在危险及提示避免危险的行为;提出“是否需要研究方案建议”,若学生需要,教师则给学生相应的研究方案建议模板,学生据此设计实验方案;在实施实验“开始”,讲义提示学生明确需要收集的数据类型、收集数据与分析数据的方法;完成实验后,讲义还提示学生思考与研究相关的“跨学科概念和科学与科学探究的本质”。③ “分析数据并构建初步论证”阶段,讲义提示构建在白板上的“初步论证”包括指导问题、主张、证据、理由。④ “证会议”阶段,讲义提示该阶段的任务是分享自己的论证和批判别人的观点,并提示批判的问题。⑤ “外显的反思讨论”阶段,讲义中所有涉及研究的问题都会被讨论。⑥ “写研究报告”阶段,讲义介绍需要写作的三个问题:“你想回答什么问题,为什么?“你研究期间做了什么,为什么用这种方式进行研究?”“你的论证是什么?”

2.2 同行评审指南

同行评审指南可直接或修改后使用。在⑦ “双盲的小组同行评审”阶段,该工具让各小组根据评审标准打出“评审等级”并作出解释,以帮助学生评估报告中具体要素的质量。被评审者在⑧ “报告的修改和提交”阶段中,则需要根据这些评审反馈在该指南上作出对评审者的评价,且注明修改或不改自己研究报告的原因。而“教师评分”这一部分则在学生递交研究报告和同行评审指南后,教师再进行评价。

2.3 研究方案建议模板

研究方案建议模板是在ADI阶段②中使用,用于提示学生完成实验方案及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分为描述性实验方案模板和比较或实验性方案模板。前者主要用于验证某一主张,后者用于判断不同主张的正确性。

3 设计过程

3.1 确定指导问题和任务

教师首先要确定指导问题和任务,问题和任务的设计应该与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核心概念等直接相关;或教师可使用现有实验活动的目的来帮助制定任务和指导问题。将高中生物必修一“影响酶活性的条件”设计为应用ADI的实验,可使用现有实验活动目的来帮助制定任务和指导问题,而本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酶起催化作用一般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故任务为:设计和实施一个实验,探究“温度和pH的变化如何影响酶活性?”。指导问题为:温度和pH的变化如何影响酶活性?

3.2 确定学生需要的材料和信息

教师可以使用现有实验活动的指导材料作为参考,确定学生需要的材料和信息。确定学生需要的信息主要包括实验材料、器材的使用方法、实验方法、实验现象的解释等。

3.3 确定反思讨论内容

基于美国背景,需要确定一或两个跨学科概念及科学本质和科学探究本质的概念在阶段⑤讨论;基于我国教育情况,教师可确定与该研究相关的讨论内容。“影响酶活性的条件”中,需要讨论的内容可为:(1)温度和pH的预处理时机?(2)为保证实验结果的正确性,要仔细分析设计实验方案,正确进行实验操作,避免无关变量的影响。(3)酶的作用条件比较温和的原因是什么?(4)如何探究酶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

3.4 编写实验讲义

按照上述实验讲义模板编写实验讲义,主要需要编写活动最开始的“简介”,再根据之前确定的内容填充讲义模板。对于“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编写的简介可包括三部分内容:酶的概念及本质;酶活性受温度和pH影响的实例介绍;变量、因变量、自变量、无关变量、对照实验的解释。

3.5 准备教学材料

教师给学生准备在课堂中使用的教学材料除了实验材料外,还需要白板或电脑、笔、研究报告纸、实验讲义、同行评审指南、研究建议模板。

3.6 编写实验方案

根据以上信息及ADI的八个阶段内容可编写应用ADI的实验教学方案。

4 总结

论证探究式教学模型是研究成熟的应用于科学实验教学中的科学探究教学模型。将ADI用于科学实验中,学生参与不同种类的论证,让学生真实体会科学知识的产生过程,体验科学家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得到证据从而支持自己主张的过程,体验主张受到批判和评价并给予反驳的过程,体验论证不断修改完善的过程。将ADI应用于科学实验虽是一项不小的挑战,但教师可使用ADI研究团队已开发的书籍、工具等设计实践ADI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 Driver R,Newton P&Osbome J.Establishing the norms of scientific argumentation in classrooms.Science Education,2000,84(3),287-313.

[2] Duschl RA&Osbome J.Supporting and promoting argumentation discourse in science education. Studies in Science education,2002,38,39-72.

[3] Sampson V,Grooms J.Science as Argument-Driven Inquiry:The impact on students’conceptions of NOS.Paper presented at the 2008 Annu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NARST).Baltimore,MD.

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创业板 内部控制 成本

一、引言

随着《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于2010年1月1日在我国上市公司执行,内部控制自我认定报告和审计师评价意见报告将进入强制披露阶段,为实证研究提供了样本数据,本文用内部控制自我认定报告做样本数据来研究内部控制披露质量与成本的关系。创业板市场具有较高的投资风险,投资者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加上信息不对称,使得投资者无法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创业板市场设立目的在于促进自主创新企业及成长型创业企业的发展,然而,创业板证券市场上市条件相对宽松,上市公司质量更难以保证,而且上市公司自身的风险也相对较大,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治理风险也不容小觑,我国创业板市场已经明确提出监管必须以信息披露为本,这就决定了创业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在创业板运行机制中的重要地位,也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所以投资者应充分了解创业板市场的投资风险及本公司所披露的风险因素,审慎作出投资。而决定实施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保护投资者利益。那么内部控制相关制度的实施是否能起到保护投资者利益的作用呢?美国萨班斯法案(SOX)颁布后,针对美国资本市场的研究并未得出一致结论。例如Engel等(2006)、Zhang(2007)认为,SOX法案增加了企业成本与负担,由于这些成本最终将由投资者承担,这意味着SOX法案关于内部控制的条款可能会损害投资者利益,而另一些研究(Ashbaugh-Skaife等,2008;Doyle等,2007)却发现,内部控制的完善可以提高财务报告可靠性,从而可以起到保护投资者利益的作用。最近,我国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律、法规,以推动企业实施与完善内部控制,目的同样是降低成本,以保护投资者利益。但与美国等成熟资本市场的研究不同,特别在创业板市场,我国较少有实证研究从成本的视角分析内部控制问题。基于这种背景,本文利用2009年至2010年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相关财务数据,实证研究内部控制对成本的影响。本文认为,分析我国资本市场内部控制问题,还应充分考察我国资本市场具体的外部制度环境。然而,相关文献却未能理清作为处于成长期的创业板公司来说,一种重要的内部管理机制的内部控制与成本之间的关系。从市场角度看,保护投资者利益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只有保护好其利益才能体现市场的完善发展。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近年来,国内外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与影响因素等方面。Doyle等(2007)认为那些规模小、成立时间短、盈利能力较弱、业务复杂、成长速度快或者正在重组的公司更有可能存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大多数学者认为投资者利益受到侵占有两个主要原因:即Jensen和Mecking(1976)提出的经理人与股东之间的第一类问题;以及La Porta等(1998、2000)提出的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第二类问题,根据Jensen和Mecking(1976)、La Porta等(1998、2000)的研究可以得出,尽管侵占股东或投资者利益的实施主体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可能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其实质都是掌握公司剩余控制权的利益主体以行使剩余控制权的方式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吕长江、肖成民,2008),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保护投资者利益、降低成本就是通过一系列公司外部与内部的制度安排来限制经理人和大股东对剩余控制权的滥用。根据现代公司财务理论,信息不对称和激励不足是冲突的根源。为了对人实施必要的监督和激励、有效协同委托双方的利益,一条重要途径是借助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例如,通过大股东治理 (Jensen and Meckling,1976;Shleifer and Vishny,1986)、董事会治理(Jensen,1993;Cadbury,1992)或者管理层激励(Murphy, 1986;Jensen andMurphy,1990)等手段。财务会计信息作为资本市场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在抑制经理人和大股东对剩余控制权的滥用、抑制成本中具有重要作用。由于信息不对称可能会给投资者带来潜在的损失,要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就要解决两个主要问题:信息问题和问题(Healy和Palepu,2001),财务会计信息通过向投资者和其他信息使用者提供信息,反映大股东和经理人对企业的经营运作状况,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信息问题和问题。然而内部控制制度可以通过两种直接方式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减少经理人或职员随机错报的可部控制能性和减少经理人机会主义会计选择的可能性(魏明海等,2007),故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起到提高盈余质量的作用(Ashbaugh-Skaife等,2008;Doyle等,2007),作为确保财务报告可靠性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内部控制制度可以起到降低成本的作用,这是因为内部控制制度是实现权力制衡的基本措施(杨雄胜,2005),通过确保财务报告可靠性,内部控制可以减少经理人机会主义会计选择的可能性,就限制了经理人或大股东披露虚假信息、操纵会计信息的行为,约束、限制了经理人或大股东利益侵占行为。由此,得出假设:

假设1: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有助于降低成本

负债的增加提高了企业破产和管理者丧失工作的可能性(Safieddine 等,1999),风险的增加会促使管理者减少额外补贴的消费、增进经营效率(Berger 等,1997)。因此,资本结构会影响企业的经营绩效,负债比率越高,成本越小。债务合约将迫使经理遵守承诺未来支付现金流量,从而通过减少经理可以随心所欲的现金流量数目,减少成本(Jensen,1986)。由此假设:

假设2:在财务杠杆较低水平时,资产负债率越高,成本越小

(二)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对象是创业板上市公司,研究区间为2009年至2010年。数据包括关于内部控制评价数据来源于创业板上市公司年报“公司治理”或“重要事项”,或者单独披露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中披露的信息,该评价指标有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检查,以及会计师事务所是否出具评价报告、独立董事和监事会是否发表意见等七项,通过对创业板上市公司2009年至2010年年报的查询,一旦上市公司建立或从事了与某一指标相关的制度或行为,即赋予1分,最后对分值进行加总,即可得该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本文删除了主要变量缺失或者已经退市的公司,得到创业板市场2009年54家上市公司、2010年184家上市公司,共计238家公司为研究样本。数据来自于深交所公开资讯。

(三)变量定义和模型建立 本文设计了如下变量:(1)被解释变量。AC为被解释变量,表示成本,包括两个指标,即反映第一类成本的AC1和反映第二类成本的Tunnel。AC1表示管理费用率,反映股东与经理人员之间的成本,Ang等(2000)认为,可以采用资产周转率、管理费用率、营业费用率和财务费用率等来反映经理人与股东的成本,但我国的营业费用和资产周转率均不能有效反映高管的经营效率。而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企业高管人员的在职消费一般都应当记入管理费用(陈冬华等,2005)。基于以上分析,采用管理费用率衡量经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衡量股东和经理人员间的利益不一致和由此产生的成本,应当是恰当的。Tunnel是其他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重,反映第二类问题的变量。考虑到在我国存在较为普遍的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现象,大股东隧道行为的一种重要表现在于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李增泉等,2005),本文以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作为衡量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所引发的第二类成本。姜国华和岳衡(2005)发现,大股东占款是其他应收款的主要组成部分,故以其他应收款作为衡量大股东占款的指标,反映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第二类成本问题。(2)解释变量。IC为解释变量,它包括IC1和IC2两个指标。IC1为0或1变量,公司披露了审计鉴证意见取1,否则取0。而IC2是内部控制评价指标,IC2指标越大,反映了公司较为充分地披露了有关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信息,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公司内部控制质量。原因是:由于我国针对内部控制的制度尚不完善,有关制度也并未明确规定上市公司不披露或少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所需要承担的责任。而创业板上市条件相对宽松,内部控制风险比较大。当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较高时,上市公司自然愿意披露更多更充分的内部控制信息,以向市场传递利好信息;反之,则会考虑到披露虚假信息、谎称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完善会承担一定的风险,选择不披露或少披露应当是上市公司的最优选择;从审计鉴证报告来看,已有研究(林斌、饶静,2009)发现,内部控制质量越高的公司,越有可能披露审计鉴证报告;如果公司内部人具有很强的动机侵占投资者利益,一个不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将有助于内部人隐瞒其利益侵占行为,公司内部人也有动机不披露关于内部控制的信息。(3)控制变量。本文根据以下原则选择控制变量:如果某些变量可能会对投资者保护产生影响,且这些变量也会影响公司内部控制,即将这些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如果一些变量可能会对投资者保护产生影响,但这些变量不会影响公司内部控制,则不作为控制变量。此时,将这些变量作为模型残差,不会影响模型中参数估计的无偏性(或不一致性)。Doyle等(2007)研究发现,公司规模、财务状况、盈余管理、业务的复杂程度、成长性等因素对公司内部控制产生了显著的影响;Krishnan(2005)、张国清(2008)则发现,审计委员会效率、治理因素也是影响内部控制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选择Size(反映公司规模)、Lever(反映财务状况)、Delist和Delight(反映财务状况和盈余管理)、Grow(反映成长性和业务的复杂程度),以及产权性质、中心化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平方和第二到第十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四者综合反映公司治理)作为控制变量。考虑到创业板上市条件需要连续两年盈利和创业板在证交所建立不到两年等这些因素,就舍弃了公司亏损Loss这一变量。在统计中发现样本公司均有审计委员会,基于多重共线性删除该因素,那么模型中常数的符号就基本上等同于反映了审计委员会因素的影响。在加入年度因素后模型显著性明显增强,因此本文控制了年度因素Year。

本文通过构建以下模型,来检验假设,如果β1显著为负,则假设1通过。如果β8显著为负,则假设2通过。模型中有关变量定义见(表1)。

AC=β0+β1IC+β2NO1+β3NO1S+β4NO2+β5Delist+β6Delight

+β7 Grow+β8Lever+β9Size+β10 State +β11Year+ε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回归模型中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见(表2)。结果发现,我国创业板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可知,样本公司的平均管理费用率为0.0245,最大值高达0.413;其他应收款占总资产比重的均值为0.1.96,最小值仅为0,对比Ang等(2000)的研究可知,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较高的成本和较低的效率。IC1均值为0.3992,这反映了仅有不到2/5的上市公司披露了审计鉴证意见; IC2的均值为6.1681,统计中可知在2010年4月颁布《深圳证券交易创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后,创业板公司对内部控制披露的项目有所增多,但各公司间差异较大(体现在标准差较大)。平均而言,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不高(均值为34.71%),说明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权没有完全掌握在第一大股东的手中。从整体上看,创业板公司财务风险偏小(资产负债率均值为18.53%),且公司间债务融资差异较小。但最大值接近1说明有创业板上市公司近乎为全债公司。在统计分析中,发现样本公司无一例外都设置了审计委员会。审计鉴证报告大部分样本公司两年共披露一次,凡是披露审计鉴证意见的公司,其审计鉴证均认可了董事会的自我评价报告。

(二)回归分析 不同解释变量之间的Pearson 相关系数( 由于篇幅关系,相关系数表略) 均通过0.01 显著性水平的双侧检验。不同解释变量间相关性较低,简单相关系数均小于0.575,避免了后面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时,由多重共线现象所引起的偏差。(表3)给出了模型的回归结果。可以发现,虽然反映内部控制质量的两个指标IC1和IC2的回归系数基本上显著为负,但仅在被解释变量为AC1的IC1回归系数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水平,其余回归分析中,反映内部控制质量的两个指标IC1和IC2回归系数均为不显著的负相关。其中,对于被解释变量为AC1的回归,IC1符号与预期相反。这说明可能由于截面数据较易产生异方差性导致模型可能存在严重的异方差,经过White检验后,发现拒绝原假设,的确存在异方差。本文将对数据进行异方差性的修正。从(表4)看,经过异方差性的修正(运用加权最小二乘法),消除了异方差性后,参数的t检验均十分显著。该模型的四个方程的可决系数都在0.9993以上,都有非常好的拟合度,说明该模型能较好描述成本。内部控制质量越高,越能降低第一类成本。这表现为在被解释变量为AC1的回归中,反映内部控制质量的指标IC1和IC2 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负,并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检测。 在Tunnel的回归中,IC1回归系数很小,说明与成本成微弱不显著的正关系。假设1基本上得到验证。如假设1并没有得到验证,这是由于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大多数为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且上市公司多为“多股同大”,增加了成本。综上说明作为确保财务报告可靠性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内部控制制度从理论上看,无论是经理人侵占股东利益行为,还是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行为,都不可能明目张胆地进行。经理人或大股东为了给其利益侵占行为披上合法的“外衣”,通常需要隐瞒一些信息、或披露虚假信息,或者为其利益侵占行为提供“合理的”解释。否则一方面中小股东必然会采用“以脚投票”的方式表示对上市公司的不满,另一方面监管层也会对上市公司进行相应的处罚。而公司内部控制制度通过确保财务报告可靠性,限制了经理人或大股东披露虚假信息、操纵会计信息的行为,也就约束、限制了经理人或大股东利益侵占行为,降低了成本。信息的不断披露有助于降低未来的不确定性和信息的不对称性程度,可以不断地完善公司治理。财务杠杆Lever分别与Tunnel、AC1两类成本成显著负相关,体现在其模型回归系数均为负值,并且均通过0.01的显著性检测,这说明当创业板公司现阶段的财务杠杆普遍偏小,在公司不断壮大时,内部控制复杂后造成一系列公司治理问题,亟需现在加强对创业板公司内部控制管理,这表明创业板上市公司需要发挥其财务杠杆的治理作用。因此,假设2得到验证。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本文采用系统的方法研究了公司两类成本和内部控制及治理机制的关系,利用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2009年和2010年相关数据,研究发现,创业板市场上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有助于抑制大股东资金占用、降低经理人与股东之间的成本。随着《基本规范》于2010年1月1日在我国上市公司执行,一些相关制度的实施起到了积极作用,实施内部控制达到了降低成本,保护投资者利益的目的。因此,应继续要求创业板上市公司披露更多部控制信息,以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本文研究还发现,成本在创业板市场上存在与公司财务杠杆成显著的负相关,说明在创业板公司财务杠杆较小的情况下,负债越多带来的财务风险越大,所存在的两类成本会明显减少。分析我国创业板市场内部控制和问题,应充分考虑,我国具体的审计环境以及我国成长性企业具有的特点来具体分析。

(二)建议 针对实证研究结果,本文对于我国创业板公司降低成本,完善内部控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统一规范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由于深交所的《内控指引》与财政部等五部委出台的《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建议监管机构依据我国财政部等5部委联合出台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的规定,统一创业板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内容和格式。强化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监管力度。《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出台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提供了详细的框架,有利于完善创业板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但本文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创业板公司的内部控制整体水平还较低,应为进一步促进创业板公司的内部控制建设做好准备,提高风险评估水平。而且还发现,创业板公司在风险评估要素方面的整体水平最为薄弱。现代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提高企业的风险意识,强化风险评估水平不仅是增强企业经营能力的必要手段,更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建议上市公司重视风险评估,不断提升风险评估的水平。充分信息披露为核心,强化市场约束来增加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对于创业板公司尤其是财务披露方面,还要进一步加强监管,此外,要引进“优胜劣汰”的机制,制定更为严格的退市制度,将一些确实具备高成长性、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推上创业板,真正实现创业板资源的优化配置。完善内部控制监督。创业板企业应该明确划分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职责与关系,确保监事会的知情权,完善监事会制度,发挥监事会的作用。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应具备较高的透明度:透明性就表现为一个及时有效的信息披露制度,确保信息披露的可靠性和真实性。综上所述,我国创业板公司的内部控制建设和制度仍然不完善,执行力度较弱,存在较为严重的失效问题。为了使创业板公司更好的地发展,因此,需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的环境建设、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完善控制活动和信息沟通、加大监控力度,是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在以后的内部控制建设中应该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白华、高立:《内部控制缺陷实证研究的最新进展:一个文献综述》,《财会通讯(综合)》2011年第5 期。

[2]伊志宏、姜付秀、秦义虎:《产品市场竞争 公司治理与信息披露质量》,《管理世界》2010第1期。

[3]杨玉凤、王火欣、曹琼:《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与成本相关性研究》,《审计研究》2010第1期。

[4]陈冬华、梁上坤:《在职消费、股权制衡及其经济后果》,《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5]杨德明、林斌、王彦超:《内部控制、审计质量与成本》,《 财经研究》2009年第12期。

[6]林斌、饶静:《 上市公司为什么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 》,《会计研究》2009年第2期。

[7]姜付秀、黄磊、张敏:《产品市场竞争、公司治理与成本》,《世界经济》2009年第10期。

[8]杨德明、春丽、王兵:《内部控制、审计鉴证与审计意见》,《 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158期。

[9]蔡吉甫、谢盛纹:《控制权性质、成本与公司治理机制效率研究》,《 当代经济管理》2007年第5 期。

[10]高雷、李芬香、张杰:《公司治理与成本―来自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财会通讯》(学术版) 2007年第4期。

[11]高雷、宋顺林:《治理环境、治理结构与成本――来自国有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经济评论》2007 年第3期。

[12]蔡吉甫、谢盛纹:《控制权性质、成本与公司治理机制效率研究》,《 当代经济管理》2007年第5 期。

[13]姜国华、岳衡:《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与上市公司股票回报率关系的研究》,《管理世界》2005年第9期。

[14]韩亮亮、宋力:《大股东持股比例对成本的影响》,《 南开管理评论》2005年第1期。

[15]吕长江、张艳秋:《成本的计量及其与现金股利的关系》,《理财者》2002 年第4期。

[16]Flannery M. J. Asymmetric information and risky debt. Journal of Finance,1986.

[17]Ashbaugh-Skaife H,Collins D,Kinney Wet al.. The effect of SOX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and their remediation on accrual quality. The Accounting Review, 2008.

[18]Doyle J,Ge W,McVay S.. Accruals quality and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 The Accounting Review,2007.

[19]Engel E,Hayes R M and Wang X. The Sarbanes-Oxley Act and firms’going-private decision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7.

[20]Healy Paul M, Krishna G Palepu. Information asymmetry, corporate disclosure,and the capital markets: A review of the empirical disclosure literature.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1.

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创业板;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动因分析

股利政策是关于公司是否发放股利。发放多少股利以及股利发放形式等方面的方针和策略。它不仅影响到股东的利益,也会关系到企业日常运营及其未来的发展。由于创业板上市公司是民营企业。实际控制人为自然人。因此。其利润分配行为可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本文选择2010年4月30日前上市的76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其在2010年5月31日前已宣告股利分配的情况进行统计观察。

一、创业板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特征

通过对20lO年4月30日前上市的76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在2010年5月31日前已宣告股利分配情况的统计观察,可以看出创业板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股利支付方式多样性与集中性

上市公司股利支付有三种主要方式:一是以上市公司当年净利润派发现金股利;二是以公司当年净利润派发红股;三是以公司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转增资本。2010年4月30日前上市的76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中,截止2010年5月31日前。已有62家宣告或分配了股利,14家未宣告分配股利。从62家已宣告或分配了股利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中,其中23家公司派现,30家公司派现+转增,3家公司派现+送股+转增,1家公司转增,5家宣告不发放股利。从具体股利支付组合方式来看,有派现、派现+转增、派现+送股+转增、转增四种模式,其中以派现、派现+转增为主,分别占已宣告或已分配股利公司的37.1%和48.39%,两者合计为85.49%。

(二)资本回报率高但行业差异大

如果不考虑2010年5月31日前未宣告发放股利的14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仅以62家已宣告或已分配股利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总体,不考虑送股和转增,2009年每股分红0.27元,狭义股利支付率高达29.53%;考虑到送股。2009年计算出来的广义股利支付率(每股按面值1元折算,但不考虑公积金转增股本)高达30.80%。从行业来看,狭义股利支付率最高的为造纸及纸制品业,最低的为专用设备制造业,分别为58.79%、12.38%。从狭义股利支付率来看。几乎达到证监会规范再融资新规。最近三年以现金或股票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百分之三十的比例。远高于我国主板和中小板市场第一年狭义股利支付率。

以2009年年末总股本为基数计算,

广义股利支付率=(每股现金分红+每股送股数量×1)/每股收益=狭义股利支付率+(每股送股数量×1)/每股收益

留存收益率=1-股利支付率

(三)高比例转增

以2010年4月30日前上市的76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不考虑2010年5月31日前未宣告发放股利的14家创业板上市公司,每股转增0,48股。从个股来看,神州泰岳为最,每10股转增15股,另有18家公司10股转增10股,从62家宣告或分派股利的公司中,有34家公司转增资本。比例达到54.83%。

(四)高比例留存

从另一个角度看,以2010年4月30日前上市的76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不考虑2010年5月31日前未宣告发放股利的14家创业板上市公司,计算出来的2009年净利留存率为70.47%(留存收益率=1-股利支付率=1-29.53%=70.47%)。据德邦证券宏观经济研究所提供的数据。至2008年年报披露完毕,A股市场共有883家公司拟进行分配,其中843家公司拟进行现金分红,拟派现总额为2805.45亿元,占上市公司净利润总额的34.17%,留存收益率为65.83%。由此可见,创业板上市公司首年留存收益率高于股权分置改革后A股市场留存收益率。

二、创业板上市公司现行股利政策的动因分析

(一)公司盈利与股利政策

从2010年5月31日前已宣告发放股利的62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来看,有56家宣告或派发了现金股利,平均每股分红为0.27元,派发率高达90.32%,这在我国主板和中小板上市公司历年股利分配中是从未有过的现象。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是创业板上市公司高速增长带来的丰厚收益,为现金股利的发放提供了保障。从2009年10月30日创业板首次上市,到2010年4月30日期间,共有76家创业板公司上市,这些公司是从我国成千上万家中小企业中挑选出来的,可谓千里挑一、万里挑一。这些公司在上市前有一共同点,就是高成长性,这一点从2009年年报中得到印证,76家公司净资产收益率高达29.84%,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为31.89%,净利润同比增长率50.31%,每股收益0.87元,创业板上市公司优良业绩为2009年现股利发放提供了大量盈余,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一点,已得到国内外学者的认同。国外最早提出股利政策和每股收益有关系的是林特那(Lintner,1956),国内学者也通过大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基本上达成共识,即以每股收益为代表的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是影响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重要因素(吕长江和王克敏,19991杨淑娥、王勇和白革萍,20001满意、张炳才,2006)

(二)股权结构与现金股利

通过对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研究,笔者发现,虽然股权结构进一步分散。绝对控制人较少,但前十大股东流通受限股份仍然占据很高的比率,如乐普医疗为90.33%、探路者为69.81%、汉威电子为60.4%等,基本上在60%以上,比股权分置改革后国有上市公司前十大股东流通受限股份比率普遍还高。基于这种股权结构,大股东短期内难以获得资本利得,寄希望从目前留存收益中获得现金股利,通过现金股利政策,维护公司声誉,稳定股票市价,以便于流通受限股解禁之后,从证券二级市场获取高资本利得。这恰好符合一乌在手理论、成本理论,也符合我国学者理论和实证研究的结论,如伍利娜、高强和彭燕(2003)研究结果表明:公司股本规模越小、受限流通股比例越高、上市年限越短。则越容易发生异常高派现;唐国琼和邹虹(2005)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严重的问题对股利政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非流通股东倾向于派发现金股利。

(三)声誉激励与现金股利

在2009年10月30日创业板28家企业上市仪式上,深圳证券交易所陈东征理事长指出:“创业板上市公司责任非常重大,因为上市以后,企业变成了公众公

司,是资本市场好坏的基石,公司要珍惜股民的信任,千万不要辜负了股民的信任。中国的股民们是非常好的一个群体。你们要拿出真正的、实实在在的成长业绩回报社会、回报股民。”特锐德董事长于德翔在上市仪式上也郑重承诺,要做大做强企业,创造良好的业绩回报社会、回报投资者,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既然变成公众公司,就要维护公众形象,就要得到全体股民的认可,就要拿出成长业绩回报社会、回报股民,尤其是人数之众的中小股东,而派现是回报股民、维护声誉的有效方式。创业板上市公司高派现股利政策符合声誉激励理论。

(四)再融资与现金股利

2008年10月9日证监会关于修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若干规定的决定,将《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第八条第五项“最近三年以现金或股票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百分之二十”修改为:“最近三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百分之三十”,这一新规在目前看来,对创业板上市公司同样有效。创业板上市公司2009年首次狭义股利支付率为29.53%,几乎接近这一比例。由此可见,创业板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也是为迎合再融资这一新规,符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丁萌萌(2008)研究表明:中国上市公司为迎合证监会,对于申请再融资公司现金股利发放情况的关注,往往通过发放现金股利而实现再融资,尤其在再融资监管制度化之后,上市公司出于再融资的动机而发放现金股利。公司为什么以派现作为公司支付股利的主要方式呢?这个难以破解的理论问题被布莱克称之为“股利分配之迷”。围绕“股利分配之迷”,经济学家们做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其中,较有说服力的观点之一是声誉激励理论。该理论认为,由于公司未来的现金流量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为了在将来能够以较为有利的条件在资本市场上融资,公司必须在事先建立起不剥夺股东利益的良好声誉。建立“善待股东”这一良好声誉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派现。

(五)公司规模与股票股利

尽管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属于习惯上而非理论上的利润分配,不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变化,不会引起现金流出企业,但会改变所有者权益结构,降低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降低股票市价。给公司股价带来稳定性,有利于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创业板上市公司高比例转增,究其原因,其一是创业板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大量超标,发行价远超面值,形成大量资本公积,如创业板首批28家上市公司,计划募集资金70.78亿元,但实际募集资金高达154.78亿元,超额募集了84亿元(是计划募集资金的1.19倍)。这种困高额溢价形成的巨额资本公积,存在着转增股本的可能;其二,新上市的创业板公司股本规模小,期望股本扩张,业务具有高成长性,为未来的业绩提升提供了保障。高比例转增的股利政策能传递着公司积极的信号。因此,公司管理层在上市的当年或次年往往存在发放高额股票股利的良好愿望。杨淑娥、王勇、白革萍(2000)研究发现:股票股利主要受总股本大小、流通股比率和可供股东分配的利润三因素影响,其中与总股本呈负相关,与其它两因素呈正相关;有的学者把公司规模看作是影响股利政策的一个因素,如陈国辉,赵春光(2000)研究发现:公司规模越大,现金股利越高,股票股利越低;原红旗(2001)研究发现:不同规模的公司选择股利形式不同,规模小的公司倾向于选择股票股利,而规模较大的公司则倾向于选择现金股利。

三、启示

综上所述,尽管我国学者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在理论和实证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如健全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外部环境。改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股权结构,发展机构投资者,树立中小投资者正确投资意识,加强现金流量管理等。这对我国上市公司制定股利政策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但创业板上市公司有其独特性,不应单从制定股利政策来考虑,而应该从影响创业板上市公司发展因素的角度综合考虑。

(一)上市公司控制人(或管理层)应克服心理膨胀因素

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体制来看,它是民营企业。它的实际控制人为自然人,这些自然人为我国创业者的优秀代表,公司上市以后,个人财富急速增长,心理急剧膨胀,但千万切记创业板开市仪式上深圳交易所陈东征理事长的讲话:“你们尽管过去取得过很多辉煌的成就,在你那一亩三分地里你可能是非常出色的,但是在资本市场这个大舞台上,要从头开始,不要上了市不是向上发展,而是向下发展,不要像有的资本企业是“见钱死”,你们要拿出真正的、实实在在的成长业绩回报社会、回报股民。”这段话可以概括出三层意思:首先不要盲目自大,要克服心理膨胀因素,这是前提;其次是发展,这是核心;再次是回报社会、回报股民,这是结果。这三层意思之间存在逻辑关系,没有前提,就没有结果,就不可能有好的股利政策回报股民。

(二)上市公司应把企业初级阶段发展和股利政策结合起来

创业板的厚积薄发、磅礴而出,意味着国家对中小企业成长的战略重视。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符合新兴产业政策,承担着落实国家自主创新战略任务,属于创业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创业板上市公司应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不断开发和掌握各自领域核心技术。加大市场开发,形成品牌,做强做大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力。创业板上市公司在创业初级阶段。经营风险不确定性高,投入资金大,融资能力弱,从降低财务风险的角度出发,公司应选择转增股本和剩余股利政策。

(三)宏观监管层应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媒体股评行为

很多学者在股利政策上,强调加强市场监管,但未考虑过规范媒体股评行为。目前社会上一些机构投资者和各种媒体(尤其电视媒体)相互勾结,以专家推荐潜力股为幌子,拉拢社会广大个体投资者,和其他利益者组成利益集团,操纵股价,侵害其他个体投资者的利益。干扰证券市场,造成证券二级市场不能平稳健康运行。也使得我国社会投资者不重视现金股利,而重视资本利得,这也符合饶育蕾、赞曦、李湘平(2008)研究结果,即投资者愿意花高的相对价格来购买不发放现金股利的公司股票。这一特征通过投资者传递给管理者后。表现为投资者和上市公司双方都不重视现金股利的分配,实质上也就造成了上市公司少分配或不分配股利的恶性循环。创业板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制定者当然也会受到它的影响。这一新情况应引起证监会高度重视,加快制定法规,严厉打击机构投资者和各种媒体相互勾结,操纵股价的行为,抑制证券市场的过度投机。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刘新华在创业板开始仪式上指出:“创业板市场既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又有较大的风险。没有相对完善的制度规范,就会造成过度的投机和市场的风险。要坚持从严监管的原则,把防范、化解风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力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只有这样,创业板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才能起到促进公司长远健康发展和保护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参考文献]

[1]吕长江,王克敏,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1999(12)

[2]杨淑娥,王勇,白革萍,我国股利分配政策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U],会计研究,2000(2)

[3]满意,张炳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4]伍利娜,高强,彭燕,中国上市公司“异常高派现”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科学,2003(1)

[5]唐国琼,邹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财经科学,2005(2)

[6]丁葫萌,再融资与现金股利分配的动机――基于再融资监管制度化背景下的实证分析[D],中国三星经济研究院2008第三届经济暨工商管理学术论文“精英挑战赛”,2008

[7]陈国辉,赵春光,上市公司选择股利政策动因的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