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有关大自然启示的资料

有关大自然启示的资料

有关大自然启示的资料

有关大自然启示的资料范文第1篇

在3月28日上午第一节课,我们班举行了一次“大自然的启示”汇报会,同学们都把自己搜索到的关于“大自然的启示”的资料读给大家分享。

叮玲玲,上课铃响了,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涌进教室,老师也匆匆地走进了教室。老师对我们说:“同学们,这一节语文课我们来谈一谈昨天同学们收集的有关‘大自然启示’的资料,好不好?”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好!”老师宣布:“‘大自然的启示’汇报会现在开始!”同学们迫不及待地举手发言,首先登场的同学叫黄致远,他走上讲台就问:“请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水母耳风暴预测仪’仿照了哪一种水下动物的耳朵的结构和功能呢?”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仿照了水母的耳朵的结构和功能。”黄致远祝贺我们:“恭喜你们答对了!”接下来是李倩瑜上场:“同学们,你们知道人类从哪一种飞行动物身上得到了启示制造了人工冷光吗?”同学们又回答:“是萤火虫!”李倩瑜说:“你们又答对了,就是萤火虫。”一问一答地这样过去了,时间过得飞快,到下课时间了,这一次的汇报会也就结束了。

在这一次的汇报会中,我学到了许多知识,比如说:生物学家通过对蛛丝的研究制造出高级丝线,抵抗断裂降落伞与临时吊桥用的高强度缆索。响尾蛇导弹是科学家模仿蛇的“热眼”功能和其舌上排列着一种似照相机装置的天然红外线感知能力的原理,研制开发出来的现代化武器等可靠的知识。

这次汇报会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我一定爱护大自然,珍惜大自然,向大自然学习,造福人类。

广东中山南头中心小学五年级:徐弘宇

有关大自然启示的资料范文第2篇

关键词:L波段雷达探空仪;高空探测;常见问题;处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 P412 文献标识码:A

1 雷达探空仪操作问题

1.1 天线抖动

雷达开机前如果开机电压不稳或开机速度过快都可导致雷达天线突发抖动现象,长期这样就会造成天线线缆接触不良,一旦发生故障不能快速、准确排除,进而影响探测资料的准确性。为避免这种现象发生,在开机时先打开主机电源,再开机,接着打开示波器等设备电源,开驱动箱电源,这样的开启方式使得驱动电源在启动时能有充分的预热时间间隔,可有效避开先启驱动电源极易引发的其他设备电源打开瞬间发生的电压不稳现象,保障了雷达探测仪各项设备的稳定运行。准备施放气球时,雷达天控处于自动跟踪状态,此时也极易出现天线抖动问题,特别是处在低仰角状态下出现天线抖动会对底层大气数据采集质量造成很大影响,严重时将无法跟踪上探空仪。因此,在开启雷达主电源后、驱动箱电源前,将放球软件界面的天控开关转至自动状态,然后再重新调整为手动状态。

1.2 天线“死位”

雷达天线属于安装,长期使用难免会出现汇流环变脏,造成雷达天线仰角、方位被“锁死”不动,而电机驱动箱仰角和方位绿指示灯不亮、红指示灯和界面报警灯亮,影响观测数据。遇到这种情况出现,要快速重启电机,关闭再重启电机驱动箱开关,通过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问题,减少放球过程中探测资料误差。

1.3 接收机信号状态

放球过程中,接收机增益数值随着气球高度的变化而出现不断变化,因此,必须随时做好增益的观察调节,使接收信号保持良好状态。操作员进行增益调节时,要将天线对准目标物,示波器显示出角度方式,手动增益开关旁边的两个小按钮来调节该接收机增益,当增益指示表头对应的数值最小且示波器4条亮线达到饱和时,即表示增益已调整到适时最适值(30~50dB)。与此同时,还必须实现频率与增益的同步调整方可保证信号达到最佳状态,所以确定好增益数值后,还应进行频率调整,将其开关设置为自动状态,使记录频率指示表头显示的频率数值在1657.0MHz附近,或是打开小发射机,改示波器为距离方式,凹口深度在1/3~2/3处。只有接收机增益和频率都调整为最佳状态时且做好随时观察调节才能使所接收的信号达到最好,探测资料数据正常传输。

2 观测记录问题

2.1 地面瞬间观测

地面瞬间观测是气球施放前后5min内完成的代表施放气球瞬间的气象要素数据,数据的准确性对高空探测资料整理有系统性影响。因此,业务人员应认真正确读取地面标准仪器获取的气压表及其附温、干球温度、湿球温度读数,严格规范输入,杜绝因输入错误造成的整份高空气象探测记录出现系统性差错。

2.2 探空记录资料处理

L波段雷达自动化程度高,有着较高的数据探测精度和采样率,所采集到的整份记录数据密集、量大,导致飞点的机率较大,必须正确处理好温度、湿度、气压3要素的飞点,否则就会影响记录特性层的选择,如果飞点正好出现在规定的等压面或对流层,则对资料数据的正确性造成很大影响。南京属亚热带湿润气候,每年的6月下旬~7月中旬为梅雨季节,雨水多,雨日长,相对湿度大,致使湿度出现飞点的频率更高,遇强对流天气影响更重,甚至难以判断获取的紊乱讯号的变化趋势,值班员必须认真、仔细处理这些杂乱的记录,才能避免出错。

3 测风记录异常

高空气象探测业务人员应全面掌握高空探测规范及操作,熟悉探测系统和软件,以快速准确应对处理探测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果在某一天某一时间点的测风记录上出现了数据突跳问题,必将影响量得风层的计算,进一步影响规定高度和等压面风的计算,进而影响正常发报和报表制作的准确性。业务员在处理这种情况时,可视数据突跳的时间来具体处理,如果该分钟数据异常可将这分钟数据作缺测处理;若是其中1s数据突跳,该分钟数据平均值就采用其余4s数据计算;出现了2s或以上数据突跳时,若为斜距,就考虑以高度代替,通常要代替几分钟的斜距数据,这样计算出的数据差值就不会太大。

4 复杂天气、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高空探测过程中出现的复杂天气主要包括强降水、沙尘暴、大风或台风、雷暴雨等,突发性事件主要有探测设备故障、停电、业务软件瘫痪、通信故障和外界环境突变的干扰等。当遇到复杂天气、突发事件时,如业务人员不能应对,必须在最短时间内通知台站领导,由领导亲自指挥探测工作,并组织作好各项工作的应急处理。

通常,遇强降水、积雨云过境等影响气球正常升速的天气现象时,应适当增加气球氢气充气量,保证气球可正常升空,如果探测过程中500hPa以下出现了气球下沉现象,要迅速根据各方面情况判断气球是否还有上升的可能,做好在规定时间内重放球的准备,避免探测数据缺测等事故发生;台站出现大风(或台风)、沙尘暴、大雾等天气影响气球施放时,必须增加放球辅助人员,保证能顺利放球和对释放后气球的正常跟踪,若出现丢球,致使低空测风记录缺测,则应设法进行补测;当积雨云过境或出现雷暴等均可能影响到探空仪的正常工作,应尽量避开这类天气条件出现时进行施放,气球施放后如果未达到500hPa却出现探空仪被雷击或传感器变性等故障,应立即进行重放球。当地面接收设备发生故障,要立即启用备份探测设备;探测过程中出现业务软件瘫痪等,导致数据采集不能正常进行,可迅速采用最有效的办法进行处理和恢复;如果发生了通信故障,影响报文和探测资料不能正常上传时,要尽快利用其他辅助通信手段,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报文和探测资料的上传;当遭遇其他突发性事件时,要力保500hPa以下探测资料的正确性;若是遇到突然停电,应立即启动自备电源。

参考文献

有关大自然启示的资料范文第3篇

摘 要:在教学实验教改中,启发的地位是很重要的。随着实验的深入,越来越深刻体会到这一点的重要性。那么,什么是启发呢?启发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进一步全面、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为新旧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建立有效的联系,寻求和提供恰当的认识条件。“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得知识,是启发学生思维积极性的教学技巧。”启发是一种技巧,而不仅仅是纯粹的教学手段。那么在教学中,应怎样去激活学生这种内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呢?在教学实验中,主要从几点来尝试着帮助和指导学生启发思考。

关键词:启发;自学提纲;巧设疑问;板书设计

一、充分了解学情,导“启发”

在学生自学中,我深入到学生中,了解学情,以此获得学生中的共性问题,进而有效地与学生一起探讨问题。在上《梨花》一文时,我在提纲中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熟读课文,找出文中运用插叙的段落。设计此题时,由于对学生学情了解不够(有的学生连插叙的定义都不知),因而学生找的段落各不相同,针对此种情况,在宏观指导时,我首先向学生提供了“插叙”定义(见课本附录225页)这一资料,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其次,设置了这样一道过渡性的问题:读课文,回顾上堂课所学的五件事,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请你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这五件事。学生通过自己读插叙的定义,又独立地完成过渡题,再回头解决开头的问题,个个恍然大悟,人人露出舒心的笑容。

在了解到共性问题后,教师一定要要求学生充分利用自己手中已有资料(课本、课堂作业及其他)和工具书,在指示方法时可指出需解决的问题,怎样在资料中寻找,这样学生就能有目的地去翻阅资料,也才能很乐意地自我去解决问题。要不然,学生对问题就束手无策,也就对此题没有兴趣,进而觉得学习无味。

二、精心设计自学提纲,巧设疑问,助“启发”

这一方面包含着两个内容:一是教师设疑应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带着问题去读书,来寻求答案,从而提高自学能力;二是鼓励学生自己|疑,因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寻疑、质疑、解疑的过程,让学生自己提出不同见解,使他们能在质疑中发展智力。如讲《谁是最可爱的人》时,我在课题旁加了两个醒目的标点符号:谁是最可爱的人?!并要求学生带着这两个标点符号细读课文,自己根据标点符号出题,且能够自己解决所提的问题。学生被这个新颖的提问所吸引了,个个津津有味地读课文。通过独学,小组讨论,请教老师,翻阅资料,每个小组的成员都能很好地自问自答,且问题都设得巧,答得妙,扣住了本文的主旨。这一点大大出乎我的意料,那一节课学生学得又轻松又愉快,课后几个小组的同学还用同样的方法对其他课文进行有趣的

探讨。

三、板书设计,激“启发”

好的板书,不仅能准确地提示课文内容,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感受,而且能够突出课文重点、难点,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在指导学生学习时,特别是在作小结时,好的板书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板书要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考虑语文课的学科特点,要保持相对完整,切忌零散。

如我讲《荔枝蜜》一文时,板书如下:

如此阶梯式的板书,所包含的信息何其少?它让学生既了解了本文内容,又知晓了本文线索(重点),还明白了本文突出的写法(难点),通过看板书一目了然,这胜过教师的千言万语。

除此以外,启发还应把握好“火候”,要做到“不到学生想求明白而不得时,不去开导他;不到学生想说出却说不出时,不去启发他”,否则,难以达到开导学生积极思维的目的。启发的方式,也应是灵活多样的,或提示谈话,开拓思路;或带领学生重温有关课文,寻找线索;或通过过渡问题联系旧知,搭桥铺路……

总之,全面提供给学生解决问题的认识条件,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独立地动脑动手,自启自发,以此来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最后去解决新的问题。

有关大自然启示的资料范文第4篇

浩鼎因为乳癌新药2月22日人体试验结果未通过,连着四天跌停作收,股价从718元跌至400多元。由于前年基亚生技公司因肝癌新药解盲失败股价连续20支跌停,业界都担心浩鼎重蹈覆辙时,“总统”当选人蔡英文2月23日拜访浩鼎董事长张念慈,鼓励“你们要加油”,浩鼎得以迅速止血。数日后外界赫然发现,蔡英文的哥哥蔡瀛阳的富钛投资公司为浩鼎的第五大股东,引起社会哗然。

翁启惠不但在人体试验前表示“这件事(乳癌疫苗)不再是梦想”,事后也数度为浩鼎背书,指“我从未看过这么漂亮的数据”云云,外界质疑他有利益输送之嫌,但他以自己未持有浩鼎的股票为由,强调清白。未料《壹周刊》报道翁郁L在2012年就取得润泰集团尹衍梁移转的3000张浩鼎股票,成为浩鼎第十大股东。

此间人士不分蓝绿多认为,翁若未在5月20日前下台,绿营的政商关系必将成为政坛的矛头所在,不利蔡英文施政。但蔡英文被媒体询及此事时不作回应。

翁启惠和张念慈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同学,两人共同成立Optimer Pharmaceuticals公司,翁启惠将自己钻研多年的醣分子自动化合成技术转移Optimer,但因当时醣分子尚无法运用在药物上,Optimer亏损连连,筹资困难。2002年翁启惠返台在“中研院”主持基因体研究中心,张念慈也返台筹资,Optimer在台湾转投资设立子公司浩鼎。

翁郁L持有浩鼎股票之事传出后,张念慈表示,2012年尹衍梁买下Optimer 6000万股后,有意分散股权,曾洽询翁启惠购买300万股,但翁启惠婉拒,尹遂转而洽询翁郁L的意愿。张念慈强调,尹当时转让给翁郁L的价格是每股31元,与浩鼎员工并无不同,且翁持有的股票信息在浩鼎正式挂牌上柜前已有申报。

但外界质疑,以每股31元的价格购买300万股浩鼎,今年39岁的翁郁L当时哪来的上亿元资金?更何况2012年翁启惠当时还称自己的女儿只是一个穷画家。根据公开说明书资料,翁郁L所持有的3000张股票,在2014年浩鼎挂牌时已卖掉1067张,目前仍有1933张。

有关大自然启示的资料范文第5篇

遗憾的是,目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或多或少地存在写作背景介绍模式化、简单化的倾向。有些语文教师,习惯于导入阶段呈现写作背景资料,这样作为一个教学环节单独成块,导入阅读时插入一段背景介绍,往往会打断学生的阅读激情和思路,影响学生阅读文本的流畅性。有些语文教师喜欢过早地把写作背景资料和盘托出,滔滔不绝地讲解,配以目不暇接的投影,这样会给学生阅读文本造成先入为主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学生阅读的真实体验和独立感悟。

其实,写作背景资料只是阅读教学的一种补充资源,对于文本阅读只能起到一些辅助作用,是否选用要因文而定,如何运用则要因地制宜。那么,究竟如何把握写作背景资料呈现与运用的“度”呢?

第一,要坚持写作背景资料选用的原则。

1.关联性。写作背景资料的选择一定要与文本阅读相关联,教学时或做好铺垫,或埋下伏笔;或补充背景,深化理解;或了解作者,探幽发微。

2.实用性。写作背景资料的使用一定要对文本教学有用处。运用资料并非多多益善,讲解背景不需面面俱到,特别要注意有利于文本阅读的推进,有助于文本探究的深入,要注意“为我所用”。

3.启发性。写作背景资料的运用要有利于启发学生思考探究。背景资料的呈现要“该出手时才出手”,提示要点到为止,要巧借背景资料来设疑,旁敲侧击,启发学生研读文本,自主探究,生发顿悟。

4.拓展性。写作背景资料的运用要有助于学生阅读的拓展与提升。文本内涵的多义性,阅读理解的个性化离不开背景资料的依据。因此阅读教学要利用相关资料的链接来实现阅读的拓展与延伸。

第二,要抓住写作背景资料呈现的时机。

1.前置呈现。有些课文写作年代久远,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在引导学生阅读前就可预先呈现写作背景资料。例如《最后一课》的阅读,先要了解普法战争的历史背景;《故乡》的阅读,可先介绍作者的写作缘由。这样以写作背景资料做阅读铺垫,有助于学生切入阅读,进入文本。

2.穿插呈现。有些课文的某个点可能成为阅读的障碍,这就要与时俱进地穿插一些写作背景资料,释疑解惑,各个击破。例如《小石潭记》结尾处有关小石潭的感受较难理解,可穿插柳宗元的被贬经历,引导学生揣摩人物心态、心境,自然就能很好地把握此时此地作者的思想脉搏,同时领悟“一切景语皆情语”的道理。再如《“诺曼底”号遇难记》有关船长与船共存亡的选择,一般学生很难理解到位,往往会引发人生价值观的讨论,可以生成很多精彩的看法。此时,需要穿插写作的时代背景,提示英雄主义思想对作者以及作品人物的影响,学生也就不难理解船长的悲壮选择了。又如《天上的街市》化用传说的写法是一个特点,也是一个难点,更是一个与表情达意密切相关的重点,如何突破这一“点”?不妨链接相关传说的资料、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引导学生体悟“化用传说”的种种妙处。

3.后置呈现。有些作家作品介绍可在阅读课文之后补充一下,以引导学生拓展阅读相关的作品。有些节选作品,可在文本阅读完成之后链接相关资料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例如阅读《社戏》后呈现“最近两次看戏”的情节,让学生比较阅读,深入理解小说主题。再如阅读《范进中举》后补充介绍一下《儒林外史》,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阅读。

第三,要优化写作背景资料运用的方式。

1.可以预习反馈的形式交流相关背景资料。比如,《小石潭记》《桃花源记》等文言散文的写作背景资料,可布置学生自己去查找,然后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反馈交流。

2.可以课件展示的形式呈现相关背景资料。一般来说,需要联系、补充介绍的写作背景资料,借助多媒体手段来辅助展示,效果要好一点。因此,教师备课时,应精选有关写作背景资料,或做成课件在课堂教学中投影展示,或制作成视频穿插播放。通过恰当的视听资料链接,有利于促进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感悟。

3.可以拓展训练的形式链接相关背景资料。有些写作背景资料可以结合课堂练习来呈现,这样既拓展了知识内容,又深化了文本理解。比如,阅读《我的母亲》后,补充链接作者的一些资料,然后要求学生拓展思考问题:就课文来看,你认为邹韬奋成长的家庭环境哪些方面是好的,哪些方面是不可取的?学生立足文本内容,联系作者邹韬奋的成长经历,不难获得正反两方面的启示。

一句话,写作背景资料的运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契合学生的阅读进程,讲究切入、穿插、补充的适时适度,注意自然巧妙地衔接转合。

第四,要突出写作背景资料运用的功用。

写作背景资料的运用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关键要用在刀口上,用出实效来。一般来说,对文本理解作用不大的写作背景资料可由学生自主搜集,作一些常识性的了解即可。而与文本阅读理解关系密切的相关资料就要重点选用,放大功效。具体来说,可借助写作背景资料促进文本的阅读理解、有效探究。

1.借助写作背景资料理解文本主旨。例如,在阅读《蔚蓝的王国》时,学生普遍感觉到梦中景、梦中人、梦中情的美,探究文章主题时,学生则往往停留在表层理解:本文表达自己对美好事物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热爱;赞美美好的青春生活。这似乎缺少深层的理解。此时应及时链接本文的写作背景:“写作本文的时候,屠格涅夫已是晚年。这一时期,他旅居国外,病魔缠身。”启发学生思考:作者写出这样的美文,还流露出怎样的情意?学生合作探究,自然能够领会到:“蔚蓝的王国”是作者梦想中的乐园,理想中的境界。这个王国寄托着作者对美好事物和美好生活的追求与热爱。同时,也表达了岁月易逝的人生慨叹。

2.借助写作背景资料领会作者情感。例如,在阅读《囚绿记》时,读到文章最后一段,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写本文的目的是什么?仅仅是表达一种怀念之情吗?这就要结合写作的时代背景来考察作者的情感、态度了。于是,适时提供作家与作品的一些介绍:①陆蠡其人: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抗日烈士。1935年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1942年4月13日因出版抗日小说而被捕,刑审数日,受尽酷刑,英勇不屈,被日寇秘密杀害,年仅34岁。②陆蠡其文:本文写于1938年,即抗日战争爆发一年后,当时作者留居在已成“孤岛”的上海,被迫与广大文化战士隔离了开来。作者是富有正义感的青年作家,国难当头,不能不愤怒、忧烦,不能不生出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于是他回顾了一年前在北京寓所将窗前的常春藤“囚禁”起来的事,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心声。沉默、内向的性格,使他的行文含而不露,抒情深沉委婉。借助这些背景资料,联系文本深入思考,学生不难感悟:本文除了表达怀念之情,还有一种懊悔、自责之情,更有一颗祈愿之心。作者希望有一天能重见常春藤,其实是在祈愿沦亡的祖国河山早日获得解放。

3.借助写作背景资料品味写作特点。例如,阅读《父母的心》时,以介绍作家作品背景资料导入:“川端康成,日本现、当代小说家。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伊豆的》《雪国》《古都》等。日本评论家认为川端康成是淡紫色的。紫,淡淡的紫,透溢着隐隐的幽谧和淡淡的哀怨。这是他作品的共同风格。这也许和他本身的经历有关。他幼年父母双亡,后来祖父母和姐姐又陆续病故,孤独忧郁伴其一生,反映在作品中就有一种哀怨的情调和伤感的情绪。今天,我们就以《父母的心》为例,来品味一下作品的内涵与风格。”再如,阅读《白杨礼赞》时,把握象征手法的运用是一个重点。依据文本内容,学生大体上能够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但对为什么要用象征手法来写存有疑点。这就需要结合写作的时代背景来体会。通过写作背景资料的补充介绍,学生不难理解象征的写法是被逼出来的: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4.借助写作背景资料突破疑难之处。例如,阅读《天上的街市》时,学生质疑:诗中描写的牛郎织女的生活与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故事结局不同,诗人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改造?此时补充介绍写作背景:本诗写于1921年,当时“五四”运动的高潮已过,中国仍处在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之下。面对当时社会“腥秽如血、冷酷如铁、黑暗如漆”的现实,作者并没有绝望。在这首诗中,作者大胆地想象了天上的美好情境,充满了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追求。通过联系思考,学生不难领悟这样写的妙处。再如,阅读《幽径悲剧》时,引导学生探悲剧之因,设疑:古藤萝被毁灭,这可以说是一起发人深省的冤案,那么制造这个冤案的凶手是谁?我们的校园里都没有损坏花木的现象,而在北大的校园里却有人砍断如此古老而美丽的藤萝,这是怎么回事呢?经过讨论提示,学生能够明白古藤萝被毁于愚氓之手,并能从文本中找到相关依据。此时,再补充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联系作者的情感经历,学生便会进一步理解“幽径悲剧”之“悲”:在十年浩劫期间,毁灭美司空见惯。可是在1992年的春天,十年浩劫已经结束十多年了,在北大校园里,竟然还有不知道欣赏美,甚至毁灭美的“愚氓”,他们还在继续制造毁灭美的悲剧。北大校园尚且如此,其他地方可想而知,这更让作者感到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