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与动物作文

人与动物作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人与动物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人与动物作文

人与动物作文范文第1篇

今天,森林之王老虎召开了一次大型的国际动物大会,与会的有老鼠、蟑螂、蝗虫、海狗、秃鹰等来自世界各地的动物代表。

老虎大吼一声后,发表了动物界有史以来最牛的宣言:“各位来自五湖四海的动物朋友们,感谢大家今天来参加动物界的第一次世界会议。既然我们走到了这一步,相信大家都是为了同一个目的而来的,那就是消灭人类。没错,我们动物已经受过了人类的折磨,我们的森林、大海、河流、大气全都受到了人类不同程度的破坏,我们的体内,全都残存有人类发明的各种农药、杀虫剂以及各类化工原料。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个同胞死在这些东西手上,就连我的小虎崽也难逃毒手……”老虎落泪了,“但这一切都将在不久的将来得到改变,各位幸存到现在的朋友,我们已经拥有对抗人类那些生化武器的能力了,是时候为我们死去的弟兄报仇了。麻烦各位兄弟回去后告诉你们的同类和朋友,我们将在7月7日傍晚对全人类发动袭击,目标是各个国家的高大建筑,我们要让人类在这个星球上彻底消失!”

言毕,台下掌声如雷。

场景2地点:美国国防部时间:2012年12月30日傍晚

警报声嗡嗡作响,国防部内一片通红。人们迈着急促的步伐在走廊里来回穿梭。指挥室里,电脑工程师们正熟练地敲打着键盘,找寻一切的能威胁到总部安全的目标。

“报告,未发现可疑目标,总部内一切正常。”

“不可能的,再找,一定要把破坏总部的就出来。”

说完,指挥员朝着身前的桌子猛拍一下,哗啦一声,桌子散成了灰,一缕缕轻烟飘然而起。

“啊!”指挥官瘫坐在地上,一大群白蚁正从桌子散架的地方一步步爬到他的身上。

大约过了一个小时,国防部大厦就倒塌了。从废墟中爬出来的,竟是数量惊人的蚂蚁。

场景3地点:某商贸大厦的楼下时间:2012年12月31日早晨

今天,原本繁荣的商业大街一下子平静了许多,过往的人都聚集在那个不大不小的液晶屏前观看今天的新闻报告“据本台记者报道,昨晚世界各地的许多大型建筑都遭到动物的袭击,美国国防大厦也于昨天晚上倒塌。联合国确认这是动物对人类的报复行为并通过了《消灭所有动物协议》。一场新的世界大战即将开始。”

场景4地点:某国的太平洋军事基地时间:2012年12月31日中午

“报告上校,据雷达显示,我军基地上方出现大量蝗虫。”

“使用炮弹和火箭炮将他们轰走。“

“报告,蝗虫数量太多,炮弹根本没用。还有,袭击我军基地的不只蝗虫,还有大量的鸟类、爬行动物、鱼类,我军已出动军队对其进行消灭。”

“使用最新的生化武器,不惜一切代价消灭它们。”

过了一个多小时。

“报告上校,动物数量太多,我军伤亡惨重,我军基地的水下地基已被鱼群毁坏,基地内部也出现大量老鼠和蟑螂,大部分电线都被破坏,整个基地的电脑系统处于瘫痪状态。”

上校狠狠砸了一下桌子,“命令全军撤退,启动基地自爆系统。”

又过了半个小时,一朵红色的蘑菇云腾空而起。从蘑菇云中出来的,竟是大量动物……

场景5地点:我家时间:2012年12月31日傍晚

“据本台记者报道,动物与人类的交战已持续10天,这10天里,人类以其高深的技术和先进的设备把大部分动物都消灭掉了。现在,人类正在极力追杀残余的动物,相信不出10日,人类就将取得全面胜利。但是本次大战世界上的粮食和各种食用品都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饿死的人群成万上亿,可以说,大家都是输家。而我们人类,是否也会在不久的将来走向灭亡?”

坐在沙发上,惊异地看着这则新闻,这不是我N年前写的作文吗,怎么成了现实了?

人与动物作文范文第2篇

实验小学东校区 匡胜楠 五(3)班

不久前,我们家隔壁新搬来了一个我认识的一位叔叔。他刚搬完家,有一些叔叔阿姨们就送去了好几盆花和几株树。我大胆的进去看了看,门口、客厅里、房间里和阳台上都摆上了盆景。我对叔叔说:“叔叔,你们家都有成植物园了,摆那么多的植物干嘛?”叔叔笑着说:“植物能制造气氛,净化空气,人和动物谁都离不开它们,离开了它们都有不能生存。”人或动物离开植物后不能生存?为什么人或动物离开植物后不能生存?我将信将疑。决定做几个小实验来证明这个问题。

星期天,我从车库里抓来两只老鼠。这两只可怜的小老鼠即将成为我的实验品。它们不停地挣扎着,圆溜溜的一次性薄膜桌布小眼睛瞪着我。我把第一只小巧玲珑老鼠放在一个大鱼缸里,用把玻璃瓶封得严严实实的,生怕瓶里的空气与外界的空气相通。我仔细地观察着,只见小老鼠沿缸着壁,绕着缸底快速地向前窜。咦,小老鼠不是活得好好的吗?难道叔叔说的不是真的?可是,没过几分钟,只见小老鼠绕圈的速度越来越慢,直到停滞不前,奄奄一息的样子。顿时,我把一次性薄膜桌布轻轻拿开,捉出第一保小老鼠,放进第二只小老鼠,又搬入了四盆枝繁叶茂的植物。然后轻轻盖上一次性薄膜桌布。我不停地拍打鱼缸,只见小老鼠惊慌地乱窜。过了好久也没要咽气的样子。这个实验证明了植物可以输送动物所需要的氧气。

为了进一步证明人类和动物对植物的依赖性。我来到我们老家附近一个饲料加工厂。那儿的空气里到处弥漫着一股哝哝的灰尘味,熏得我直咳嗽。我感到十分难受。然后,我又跑向我们家屋后的一片竹林里,那是一个空气新鲜的地方,我感觉极为清爽。这个实验证明植物可以净化空气。使人呼吸顺畅。

人与动物作文范文第3篇

朋友把它从地上抱起,向我讲起了它离奇的身世。

小区附近有一只野猫,朋友曾好几次见到它在阴暗的角落里出没。野猫也有爱情,爱情的结晶是七只猫仔。野猫妈妈无力抚养这么多后代,它自己过的也是饥一顿饱一顿 的生活。小猫断奶之后,它把小猫衔起来,放到小区住户的门口,然后在暗处躲起来等待,一直等到这户人家发现了小猫。

即使小猫被高高兴兴地抱进家里,野猫妈妈也并不立即离去,它要在外面多耽一会儿,直到确认小猫已被这个家庭收纳,才回窝里去衔下一只。听说有几户抱回小猫的是小孩子,不到五分钟后小猫就被家里的大人扔了出来,这时野猫妈妈会衔起它到另外一家去碰运气。

最后有只小黑猫始终无人接纳,也许它颜色不够吉祥,也许是小区的宠物已趋饱和,总之是野猫妈妈自己抚养了它。

朋友点点怀里猫咪的鼻子说:“还记得你妈妈吗?你妈妈不要你了。你想妈妈不?”猫咪“喵呜”地叫了一声作为回答。

朋友说,这只小猫自从抱回来就再也没有出过家门一步,它对大门有着根深蒂固的恐惧,大概是曾被别人家扔出来过吧。如果朋友偶尔把它抱到门口附近的区域,它会发出凄惨的叫声并极力挣脱,它怕极了被再次遗弃。也因此,它从小就乖得出奇,未经人指导就知道在地漏处大小便,也不象一般的小猫,把沙发和床单作为自己习武的场地而抓得四处开线。它与主人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与默契,体现出猫类少有的对人的依恋。朋友早晨七点出门上班,它每天早上六点准时把主人舔醒,为此朋友从来不用上闹表。每天下班时,小猫都会趴在阳台上了望,期待主人身影的出现。

朋友讲完了小猫的故事,我陷入良久的沉思。

野猫从来都为人所憎恶,它们在夜色中出没,身上沾满污秽,犹如撒旦的使徒。我曾耳闻目睹许多人类迫害野猫的事件,其中不乏令人发指的残忍。反过来,在野猫眼中,人类也当是它们的头号天敌,你很难接近一只野猫五米之内,它们闻到人声会立即远遁。

那为什么野猫妈妈甘冒大险,将自己的亲生骨肉交到人类手里呢?

我想,这只野猫妈妈一定是家猫出身,它也曾享受过家庭的温暖,主人的爱怜,它了解人类,深知幼小的猫咪对大多数人都有一种强烈的诱惑。

人与动物作文范文第4篇

一个阳光灿烂的早上,一只母鸭带领一群憨态可掬的小鸭在温哥华街头漫步,路旁的车都停下来为小鸭让道,整条街都充满了和平。几只小鸭子由于没见过大世面,在东张西望着,一不小心失足落入下水道。在这危急时刻,鸭妈妈沉着冷静,让小鸭子先实行自救。但由于水流太急,小鸭子只能扑着翅膀猛游着,根本无效。鸭妈妈见此情形,就先让旁边的几只小鸭子想想办法,自己便向路旁正在看报纸的巡警求助,巡警一开始只是见小鸭子嘎嘎叫,以为在和他玩着,所以没有太留意,继续专心地看报纸。突然,鸭妈妈慌了,便边去咬他的皮鞋,便用翅膀扇向出事地点,巡警见它慌了,好像也意识到了发生了什么事情,便随着它,来到出事地点。

鸭子的妈妈将巡警带到下水道旁,巡警往下望,发现有几只小鸭子在下水道里嘎嘎叫,巡警便在树下找了一片大树叶,伸到小鸭子面前。小鸭子见有个东西在阻挡着它,它便游向周围,继续嘎嘎叫。但鸭妈妈和旁边的几只小鸭子却在旁边对着下水道里的小鸭子嘎嘎叫,小鸭子像是恍然大悟了一样,便游上了那片大树叶,剩下的几只小鸭子也学着它,游了上去,让巡警将它们打捞了上来。终于,小鸭子被救了上来。

鸭妈妈和小鸭子对巡警感激万分,它们为了对巡警表示感谢,一边嘎嘎叫一边做了个敬礼的手势,巡警见它们很好玩,也回了个礼,并且目送着它们摇摇摆摆地上路了。

多动人的一幕啊!让我感受到了人与动物是多么的和谐和美好啊!并且这位鸭妈妈把人类当成了朋友,在需要时向它们帮助,说明了她是一位具有母爱并且聪明的鸭妈妈。

人与动物作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动物农场;生态视角;和谐

一、引言

《动物农场》是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代表作之一,自问世以来,就引起了极大的关注。这部作品以隐喻的形式描写革命的发生、革命的背叛和革命的残酷:一个农场的动物不堪主人的压迫,在猪的带领下群起反抗,赶走了农场主;它们建立起一个自己管理自己的家园,奉行“所有动物一律平等”的原则;然而,动物领袖,那些聪明的猪们最终却篡夺了革命的果实,成为比人类更加独裁和极权的统治者。细心的读者自可看出,此书不属于人们所熟悉的那种蕴含教训的传统寓言,而是对现代政治生活的一种寓言式解构。《动物农场》被公认为最杰出的政治寓言,已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在全世界流传。

二、生态文学

生态文学是以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为最高价值的文学,而不是以人类中心主义为理论基础、以人类的利益为价值判断之终极尺度的文学。生态文学以生态整体主义或生态整体观作为指导考察自然与人的关系,它对人类所有与自然有关的思想、态度和行为的判断标准是:是否有利于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即生态系统和谐、稳定和持续地自然存在。

梭罗的《瓦尔登湖》将生态思想植入中国文坛的土壤。这是关乎中国生态文学影响源的重要事件。上世纪70年代,世界生态文学里程碑一般的杰作《寂静的春天》中译本问世,震撼了并一直震撼着一些中国作家的心。80年代,罗马俱乐部的思想被译介引入,为刚刚兴起的我国生态文学提供了另一重要的思想资源。21世纪初,欧美生态文学、生态哲学的成就被系统介绍进来,为我国生态文学走向深入提供了重要参照。格伦・洛夫(Glen Love)在《重估自然:走向一种生态批评》中阐述道,“今天文学最重要的功能就是重新指引人的意识去充分认识在一个受到威胁的自然世界中自然的地位。”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生态文学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感悟自然、展现危机和反思根源几个方面。但中国生态文学远未成熟,甚至,在生态问题日益引起各界的重视下,文学对生态还显得较为冷漠。

生态批评作为一种文学和文化批评的文学理论范式,出现在这个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时代,具有积极意义。首次提出“生态批评”这一术语的是鲁克尔特,在《文学与生态:生态批评的一个试验》中,他将生态概念与文学批评正式结合起来。我国生态学者王诺给生态批评进行界定:生态批评是在生态主义,特别是生态整体主义思想指导下探讨文学与自然关系的文学批评。它要揭示文学作品所反映出来的生态危机之思想文化根源,同时也要探索文学的生态审美及其艺术表现。

三、生态角度下的动物农场

1、尊敬生命

人类与动物应该和谐相处。在自然界人与动物中有着各自的生态圈,共同生存着。虽然人们对动物进行着狩猎、屠宰或驯养,但这些行为都是生物圈正常运行允许范围之内。而如今,尤其是20世纪后半叶以来,人类为了追逐自身的既得利益,肆意砍伐树木,捕杀动物,致使环境恶化,生态链断裂、物种濒临灭绝,生态失衡。人类究竟以何种态度对待动物?这是所有人都值得思考的问题,是肆意杀害,还是蓄养起来用于人的生活中,人与动物的关系也日益密切,比如说宠物狗,动物不仅仅是提供食物,也可以慰藉人们的感情。随着人与动物关系讨论的深入,文学界也对此越来越关注。英国伟大的人道主义作家乔治奥威尔笔下的《动物农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动物群像画,具有鲜明的讽刺主题,是他最优秀的作品之一。虽然小说政治寓意凸显,通过动物的口吻阐述了对自主的向往,但如果从动物权利、情感及与人类关系等方面入手,赋之以生态意义,从生态视角看开来,可以进行分析。

生态批评作为一种文学和文化批评的文学理论范式,出现在这个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时代,具有积极意义。当今社会物种灭绝、资源枯竭、大气污染、森林火灾等现象已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人们开始对文学作品进行反思,很多作家在作品中多少都会有对自然的描写,有景物有动物,对于人与动物来说,我们都是自然中的一员,都应对自然生态负起责任。而现实中的状况则是,人与动物及整个自然关系恶化,纷争四起。《动物农场》从“老少校”(一只猪)的梦说起,宣扬动物造反。在英格兰,动物是没有自由的。动物的一生只有受苦受难受奴役的份儿。所有生灵中唯有人是光消费不生产的,然而人却是所有动物的主子。统治着所有的动物,直到“老少校”死后,在聪明的猪的带领下,动物们赶走农场主琼斯先生,造反成功,成为了农场的新主人。本来动物们都认为自己可以过上平等公平的生活,然而,在农场里,动物与动物之间也产生了矛盾。在生态危机肆意泛滥的今天,人们也越来越承认动物是有道德地位或权利的。格雷格认为动物确实拥有道德地位。以狗为例,从他的立场看,狗的福利因其自身的缘故而受到重视;它具有道德上的重要性,这种重要性与狗的福利的改善如何有助于人类的利益无关。

动物也是拥有各种情感,有智慧的。可见,动物具有特定意义上的道德地位、权利,是有情感的。现在大家都在呼吁要保护濒危动物,动物保护协会,提倡要与动物和谐相处,动物也有生存的权利,包括反对一些用动物进行试验的动物保护者,在《动物农庄》这本书里面作者就用诙谐幽默的语气赋予动物说话,工作等能力,表示动物也该拥有这些权利。这也引起了人们的反思,因为人们从来不会去站在动物的立场进行考虑,认为动物就是提供食物,或者制作成衣服等的作用,而这本作品让人们反思,的确动物也拥有生存的权利,在生态危机面前,人们更应该同动物和谐相处,这就为人类如何对待自然中的动物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2、和谐相处

在现实生活中,人类过着闲逸的文明生活,随着城市化脚步的不断迈进,与动物尤其是野生动物争夺土地,变为草场和耕地,而动物们的乐园却日益减少。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所面对的永恒的问题。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已经历了三个阶段依存、开发和掠夺。动物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为人类所侵占、掠夺,野生动物成了人类的盘中餐,这种对利益的追逐致使丧失家园的动物们。小说中,“造反”后的动物农场里,动物们还制订了《七诫》,其中规定“凡动物一律平等”。在这农场法则的约束下,动物们像人类一样开始自己管理农场,不辞劳苦地工作,自己建设家园,甚至与人类展开了几场不小的战役,保卫家园。动物们的做法影射着人类社会的文化,实质上,人和动物及自然的关系也的确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地是一切生物生存之本,所有生物都栖息在这片土地上,相互依存。对土地的想往与追寻,从来都是无可非议的。人和动物都以土地为依据,争夺话语权,欲成为土地的主宰者。人类从自身利益出发,极尽功利主义之势,不断掠夺包括土地在内的各种财产。共同生活在同一片大地中的动物们的反抗与家园的守护实则发出了对人类未来的警告。

随着工业文明的不断发展,人类似乎陷入了一个怪圈之中,不停地追求物质享受,消费文化日渐盛行。人们的生存方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耕作的土地让位于高楼大厦,生活在土地上的生灵成了牺牲品。农场里所有动物都平等的法则失去了效用。对于大地的想往,权利的平等诉求使农场中的动物们造反乃至自治,土地是一切生灵生存之本。但在小说中,无论是人类,还是实现自治的动物们,在耕耘劳作的同时,却也为土地所役使,衣食无忧,本应感恩,但随之而来的是更疯狂的贪恋。在他们的自治过程中又矛盾丛生:牛奶和苹果被猪霸占,平等的戒律毫无作用。猪的利益至高无上,在农场中耀武扬威,农场又不得安宁。为了履行向人类出售鸡蛋的合同,上缴全部鸡蛋;为了既得利益,甚至屠杀同类。人的物质崇拜,征服理念使人与自然的关系进一步恶化。人的物质生活得以最优化,物质生活空前繁盛,对物质的追求因而日渐膨胀。消费者,可以肆意虐待甚至杀戮动物,把自己置于动物物种之上,无视自然的价值,结果势必造成人类自我毁灭的悲剧。

四、结语

人与自然要和谐共处,在强调与肯定人类生存能力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处理好人类自身与自然的关系,绝对不能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肆意破坏自然界的和谐同时,人类也应该珍惜生态体系中其他成员的内在价值,尊重他们的情感与尊严,尊重他们神圣的平等的生存权,亦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找寻人类在自然界中的正确位置,帮助人们建立与自然的真正和谐健康的关系在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日益受到严重威胁的今天,重新解读奥威尔的作品,探究生态思想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虽奥威尔这里另有隐喻,但设想整个农场就是一个生态圈,是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大地,我们的确希望现实文明发展的远景中,人与动物及自然能够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Love,Glen A. Revaluing Nature: Toward an EcologicalCriticism The Ecocritical Reader : Landmarks in L iterary Ecology [C]. In Cheryll Glotfelty and Harold Fromm. Athens : U of Georgia, 1996

[2]王诺.生态批评:界定与任务[J].文学评论,2009

[3]德格拉齐亚.动物权利[M].杨通进,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4]乔治奥威尔.动物农场[M].荣如德,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