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学经典手抄报

国学经典手抄报

国学经典手抄报

国学经典手抄报范文第1篇

古典诗词作为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语言精炼而形象性强,要求高度集中地概括和反映社会生活,饱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想象。《毛诗・大序》载:“诗者,志之所在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在高中学习阶段,学生普遍反映古代诗歌晦涩难懂,考试中诗歌鉴赏题得分不高,学习古诗兴趣不浓。然而高二第一学期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前三个单元都是诗歌,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会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呢?初中时期学生们学过以画解诗,吟诵解诗等等。怎样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诗歌、了解诗歌相关知识中?笔者想到了一种既可以激发学诗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的方式――手抄报。手抄报是一种可传阅、可观赏、也可张贴的报纸的另一种形式。手抄报是模仿报纸的,或用钢笔书写的,可传阅、也可张贴的小报。在学校,手抄报是第二课堂的一种很好的活动形式,具有相当强的可塑性和自由性。和黑板报一样,手抄报也是一种群众性的宣传工具,同时还为学生们提供展示文字、书写、美术才华的舞台,让他们从单一的课堂模式解脱出来,并投入到更广阔的自由发展天地。

一、小小手抄报,变“单一的课堂呈现”为“活跃的第二课堂”

传统的诗歌教学只是单一的课堂呈现,教师讲学生听,至于学生接受了多少,消化了多少,不得而知。采用结合手抄报的形式,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余自由的时间,各尽其能,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相关知识;各取所需,根据自己的兴趣从网络、书本典籍中查找合适的资料。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结合色彩、绘图、书法等艺术手段,呈现古典诗歌的相关知识,弥补了文字的单调,给人以生动形象、优美和谐的美感和启迪,同时还变课堂的被动灌输为主动探究释疑。

以前的课堂教师反复讲述各类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要点,学生被动接受;现在以手抄报为载体,辅以教师的适时适当的引导,小组成员之间会自主活跃地交流沟通,主动去解决疑惑,获取诗歌的相关知识。以前教师讲学生问得少,现在学生自己问问题的就多起来了,不仅生生互动频繁,师生的互动也更融洽。这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启发学生多思考、多质疑,学活知识,化难为易,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效果截然不同。

二、小小手抄报,变“一言堂”为“合作探究、百花齐放”

以往三个单元的古代歌,我们往往会按内容来分类: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喻诗等,然后安排教学内容讲解,介绍代表作者、时代背景、风格特点、意象意境、思想情感等等。看上去很美,条理清晰,教学内容环环相扣,但学生并不一定能跟着你的步骤思路进入诗歌殿堂。然而,手抄报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分组设计主题内容,查找相关背景知识,代表作品,答题步骤和方法,总结意象和寓意,甚至挖掘到各类诗歌的形式标志、特有的艺术手法、写作结构及鉴赏要点……经过一两周时间的协调和准备,全班六个小组,分别设计了六张精彩纷呈的手抄报:“魏晋南北朝诗”、“梦回边塞”、“咏诗怀古”、“羁旅思乡”、“山水田园”、“诗说古今之讽喻哲理诗”。内容丰富,不仅有遒劲有力的书法,还有报头、题花、插图、花边、尾花和色彩运用等。在准备的过程中,组与组之间暗自较量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仅收获了知识,也收获了快乐和友谊。随后,各组的学习成果通过张贴的形式展览,组与组之间相互学习。最后是评比打分环节,班主任也参与进来,评出一、二、三等奖,并给予操行加分奖励,学生的成果得到老师的肯定,更进一步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这样把知识、能力和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素质教育也能落到实处。实现了师生之间、师师之间、生生之间互相研究,共同探讨,互帮互学,和谐民主的班级学习氛围就在潜移默化中产生了。

三、变“茫然无措”为“有迹可寻”

高中生读诗歌,不仅要能鉴赏,还要会做诗歌阅读题。以下以边塞诗为例,谈谈练习中手抄报活动实践的效果。如:一次周测中的诗歌题是宋词陆游的《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设题为:请概括诗中的人物形象和分析这首词中典型的艺术手法。学生在手抄报“梦回边塞”中有过这样的积累:边塞诗的常见意象,分类整理了自然意象(秋月、雪山、大漠、孤城、长云、雨雪、风沙等),战事意象(金鼓、旌旗、铁骑、烽火、羽书、角弓、胡马、征衣、铁衣、戍楼、戈矛剑戟、斧钺刀铩等),边塞地名(碛西、轮台、龟兹、夜郎、楼兰、玉门、凉州、天山、渔阳等),边塞民族及乐曲(胡、羌、羯、夷、羌笛、胡笳、琵琶、画角、梅花落、关山月、雨雪曲、杨柳曲、出(入)塞曲等)。那么学生初读诗歌就可以很快找出“匹马”、“梁州”、“关河”、“貂裘”、“胡”、“天山”、“沧州”这些极具特色的名词,并迅速定位此诗为边塞诗,再细读诗词,从“当年”、“梦断”及下阙“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的字眼中可以明确诗歌描写了一个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的抗金英雄形象。作者想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另外,学生们在手抄报中有边塞诗表现手法的总结积累:融情入景、以景衬情;对比(揭示矛盾、突出强调内心的情感);虚实结合;善用典故,还有比喻、夸张、渲染、烘托等等。有了这样的积累,就不难看出这首词最大的特色是运用强烈的对比手法,以抒发作者心中的满腔的幽愤和无言的抗议。学生们有了手抄报的活动做铺垫,阅读诗歌时就不会再茫然不知所措,而是会在曾经有趣的活动中、合作自制的手抄报中寻找总结积累过的知识点,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库,进而读品诗(词),理解内容,分析情感。当然有机整合答案,准确表述语言这些步骤还需后期不断强化练习。

国学经典手抄报范文第2篇

关键词:史官;书手;起源;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识码:A

“书手”一词,典籍所载,始见于唐,概指从事文字抄写之吏员。“手”,《说文解字・聿部》作“拳也”。谓之象形。《汉书・郊祀志》记:“天子识其手。”颜师古注:“手,谓所书手迹。”在某种语境下,“手”作为“人”的代称,成为构词语素,用在名词、动词后,构成复音节名词,表示“擅长某种专业活动或从事某种活动的人”,所谓书手盖指古代官府里从事文字抄写之大小官吏,具体负责誊录公文、缮写典籍、抄写经文等事务。据史载唐代诸省府寺皆有书手、楷书手之属。然职此业者,唐前已有之,唯其身份、称谓不同也。其特点有二:一是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其抄写内容是以文字为载体的,因此识字晓文是其成为书手的首要条件;二是具备相当的书法水平,这是其入选书手的重要因素。

书手以抄写文字为业,因此文字的产生是书手出现的前提条件。文字是记录史事的工具,最早拥有文字学习权、使用权以及文献典册抄写编纂权的就是史官。因此,追溯书手源流应从史官开始,史官权利使职的逐步分化最终导致书手的出现。《汉书・艺文志》说:“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纪言,右史纪事。”夏朝已有掌管“图法”的“太史令”。《尚书・甘誓》、《尚书・禹贡》,是学术界比较认可的基本上有真实的夏代原始材料为依据的夏代文书档案。文书档案的编辑、录写都是由史官承担。商朝是我国神权政治的最盛时期。“巫史”、“史巫”是神权的代言者或传达者,代天传达其意志,代王向天有所请求,是人神之间的媒介。因此,商代王命大政由其决策,记载、下达、掌管。他们是商代文化的代表者和垄断者,运用自己垄断的文化知识记载“王命文书”。商代甲骨卜辞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系统的官府文书。据董作宾考证,甲骨卜辞中的“贞人”就是史官,另“大史”、“小史”、“作册”、“巫史”、“史巫”等名称,也是商代史官。从现存不同时期不同贞人史官所刻的甲骨文看,虽然仍处于非自觉的书法状态下,但在笔法、字法、章法上,亦呈现出不同的个人风貌。西周的官制较夏商已有很大完善,太史寮是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记载国家大事,保管国家典籍以及天文、历法、祭祀、教育等事务。史官归属于太史寮,随着文字纪事职能的日益繁杂,史官逐步有了分化及分工。据《周礼・春官宗伯》记载,史官名目繁多,职位最高者称为太史,此外还有小史、内史、外史、御史等职。“太史掌建邦之六典”,“小史掌邦国之志”,“内史掌书王命”,“外史掌书外令”,可见其职任首先是保管典籍,还负责记录统治者的言论和事迹,我国历史上的史官记注制度即奠定于西周。他们既掌典本朝文字记注,亦掌前朝典章文物,故典章、占卜、天文、历象无不通晓,成为周王的重要顾问,参与国家大政。与殷代史官相比,地位有所下降,对国家所起作用都较商朝史官逊色。史官下设大夫、士、府、史、胥、徒等。在《格白簋》铭文中,有“书史缥洹蔽“铸宝簋,用典格白田”一辞,其铭文中所谓“书史”,似系当时一种史官的称谓。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史释》里认为府、史、胥、徒即“庶人在官供书役者,今之所谓书吏是也”。书吏的出现,标志史官职能的分化。自此史官领持大概,把握全局;府史胥徒则职造薄书,办理具体杂务,其名称虽然各不相同,实为后世所谓之官府书手。

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度的瓦解、世卿制度的破坏是史官职任变化的重要社会原因。在原有世卿制度下,主管行政、财政、军事、司法等事务的政务官、军事官、事务官上升到首要地位,史官失势,位尊爵显的地位完全消失,逐步脱离对国家事务参谋顾问的高级管理工作,退居为次要官职,职能日趋单一,成为记注政事、典守档案的专职官吏。秦定六国后,中央机构设少府,领有尚书四人,主制绍文书,掌管档案。地方则实行郡县制,具体处理文书档案的官吏有主纪室、令史、掾史、主吏、仓吏等。经王国维考证他们都是“主文书”的官吏,负责文书的起草、誊录、签发等程序。而书手一职也是在秦代始设。湖南龙山里耶秦简的出土为其提供明确的史料依据。里耶秦简中出现数处“某手”的字样。如:

J1(16)6正面:

(一)廿七年二月丙子朔庚寅,洞庭守礼谓县啬夫、卒史嘉、(假)卒史谷、属尉:令曰:“传送委,

(二)必先悉行城旦舂、隶臣妾、居赀赎责(债),急事不可留,乃兴(徭)。”今洞庭兵输内史及巴……

J1(16)6反面:

(三)三月庚戌,迁陵守丞敦狐敢告尉:告乡司空、仓主,听书从事;尉别书都

(四)乡司空,[司空]传仓;都乡别启陵、贰春,皆勿留脱。它如律令。@手。庚戌,水下六

(五)刻,走褶行尉。

(六)三月戊午,迁陵丞欧敢言之:写上,敢言之。@手。己未旦,令史犯行。

(七)口月戊申夕,士五(伍)巫下里闻令以来。庆手。

@手

简J1(16)6正面是始皇二十七年洞庭守礼的发文,背面是关于收到正面文书的记录包括迁陵守丞敦狐的处理意见、迁陵守丞给洞庭守的汇报及收文时间和持送者、抄送者。由其内容可看出简牍的正反两面是誊录于一份简牍上的往返文书。J1(16)6反面所见之“别书”,即另抄送文书之意。

“知手”、“庆手”、“如手”,是名为“知”、“庆”、“如”的书手的署名。关于[某手]署名,李学勤先生考证“某手”即某人签署或抄写的人。签署和抄写是不同的行政程序。签署意味负责署名的文件;抄写则只是写录,仅仅承担誊录的错漏。那么“某手”的身分是抄写文书的书手还是经办文书的负责人亦或是身兼数职?这种正反往复文书背面左下角最后的某手笔迹,往往和其正背面抄写笔迹基本一致,此件文书背面左下角属的是“如手”,假若两面文书笔迹可以确认为出自“如”一人之手,那可以肯定此件文书属于非公文原件。即经过二次书写成为副本用以存档典藏。制作这类副本,仅有誊录一事,迳由书手负责即可完成。“如手”则必为书手之署名。诚然,“某手”身份有待于里耶秦简的进一步研究来确认,但可以肯定的是秦代已有书手一职的设置。“某手”可以认为是官府书手的原形。

两汉时期,官制进一步细化,且官与吏已有明确区分。《汉书・百官公卿表》将官吏分为主官、长吏、少吏三大类。

吏即指位职低微的下级官吏。汉代负责文书档案、图书典籍的官吏同样分化为三个层次。最高层为主官,如御史中丞在殿中兰台,掌管图籍秘书。中间层为书吏,是一般的处理具体事务的人员,如太史令、令史、主簿。最低层为众色书手,仅负责抄录。湖北荆州高台18号墓所出的汉初木牍文书[告地书]编号35-乙中也有“亭手”“产手”字样。如下:

35-乙 正面

七年十月丙子朔[庚子]中乡起敢言之新安大

女燕自言与大奴甲乙[大]婢妨徙安都谒告安都

受[名]数书到为报敢言之

十月庚子江陵龙氏丞敬移安都丞/亭手

35-乙 反面

产手

这是一份陪葬的文件,不是真正地方行政机构的公文,正反面笔迹一致,成于一人之手。从里耶秦简公文可以证明亭、产都是公文的抄手,或同时也是经办人。产依例署名于牍背左下角。

国学经典手抄报范文第3篇

小学生元宵节手抄报的图片欣赏小学生元宵节手抄报的图片1

小学生元宵节手抄报的图片2

小学生元宵节手抄报的图片3

国学经典手抄报范文第4篇

小学五年级读书手抄报的图片欣赏

小学五年级读书手抄报图片1

小学五年级读书手抄报图片2

小学五年级读书手抄报图片3

小学五年级读书手抄报图片4

小学五年级读书手抄报图片5

小学五年级读书手抄报的内容:读书伴我成长

我一直都生活在书的海洋里,我是从一本本书中得到了知识;我是从字里行间的字中了解了大自然;我是踏着一本本书的阶梯走向了未来。

我在幼年时,是沉浸在四大名著中的一株幼苗。通过《西游记》我知道了正直一定会打败邪恶;《红楼梦》让我多方面了解了这个社会;在《水浒传》中,我曾一次次被那些英雄好汉的百折不挠所感动,而且从中我也更加知道了孝敬父母是一个儿女的职责;《三国演义》更是体现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刘备的才智过人、韩信的领兵打仗之才能……

在这些书的灌溉下,我这株幼苗渐渐长大、长粗、长高,这也激发了我对书本的向往。

我渐渐接触了《古诗词》、《名人名言》、《十万个为什么》、《百科全书》、《窗边的小豆豆》、《童年·大学》等各类书籍……在阳台上,我曾读着一句句朗朗上口的唐诗宋词,在清新宜人的草坪上,我默看着《青铜葵花》,我发自内心地感叹:世界上还有书这样一个收藏天地精华的宝典。我手上捧着书,我似乎就有无穷的力量;翻开书,我似乎就沉迷于书的世界;细细品读,你会感觉到人生的酸甜苦辣。

是书赋予了我力量,是它让我懂得了世间的道理。在这条铺满了书的路上,我拾起一本本书,一路欢声笑语,走向美好的未来!

小学五年级读书手抄报的资料:阅读让我成长

读一本书,其实就是用心灵去感悟:星空的灿烂、落英的缤纷、月的朦胧。读书,就是一种享受。

无聊时,有空时,我都会在书架上挑剔的选书。每当我开启书的扉页,仿佛有一股微风抚摸着我,让我感受到了温暖。

夜晚,坐在窗边,望着空中的繁星围绕在皎洁的月当中,我总会想起——书!因此,我便会迫不及待地拿起一本让人感到温馨的书。静静地,探索其中奥秘,思考着一个又一个问题。直到月亮已经升到屋后,我才发觉,自己已经不知不觉地看了很久,我揉了揉惺忪的双眼,合上书,恋恋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在读书的过程当中,我在和李白、杜甫、等诗人吟诗作对;和鲁迅、巴金一起谈论文章;和高尔基一起谈天说地;与雨果共谈人间冷暖;与牛顿、哥白尼、伽利略探索宇宙与大自然的奥秘。

白天,坐在草地上,看着蚂蚁忙碌奔波,我会想:是什么让它们如此勤快?看着故事书中的人物,我不为感到惊叹:恶毒的人,我会与书中的人一起唾骂他;善良的人,我会赞叹他;顽强的人,我会不由自主地佩服他,看着看着,又着魔了!

自从书来到我的世界,我的世界变得五彩缤纷:美丽的流星雨流过我的心胸;奇异的昆虫王国在不断变化;可爱的动物在草地上奔跑,在天空中翱翔,在水中游来游去;植物们在微风中微微点头,向我们招手!

书,你是如此神奇!我相信,你会一直伴我成长,永远、永远……

推荐其他主题的手抄报资料和图片作为参考:

1.小学五年级读书手抄报图片大全

2.五年级读书手抄报图片简单又漂亮

3.简单漂亮的五年级读书手抄报图片大全

国学经典手抄报范文第5篇

五年级关于母亲节的手抄报的图片欣赏五年级关于母亲节的手抄报的图片1

五年级关于母亲节的手抄报的图片2

五年级关于母亲节的手抄报的图片3

五年级关于母亲节的手抄报的资料:母亲节来历母亲节起源于美国。1920xx年5月9日,美国费城的安娜·贾薇丝的母亲不幸去世,她悲痛万分。在次年母亲逝世周年忌日,安娜小姐组织了追思母亲的活动,并鼓励他人也以类似方式来表达对各自慈母的感激之情。此后,她到处游说并向社会各界呼吁,号召设立母亲节。她的呼吁获得热烈响应。1920xx年5月10 日,美国参众两院通过决议案,由威尔逊总统签署公告,决定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这一举措引起世界各国纷纷仿效,至1948年安娜谢世时,已有 43个国家设立了母亲节。

母亲节在我国最早是港澳台地区有此节日。改革开放后,母亲节也为内地所接受。广东省于1988年开始,杭州等城市于1989年开始,都由各级妇联组织母亲节的庆祝活动,并把评选"好母亲"作为节日的内容之一。

在母亲节许多人将康乃馨赠给母亲,这是源于1934年5月美国首次发行母亲节纪念邮票。邮票上一位慈祥的母亲,双手放在膝上,欣喜地看着前面的花瓶中一束鲜艳美丽的康乃馨。随着邮票的传播,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把母亲节与康乃馨联系起来,康乃馨便成了象征母爱之花,受到人们的敬重。康乃馨与母亲节便联系在一起了。人们把思念母亲、孝敬母亲的感情,寄托于康乃馨上,康乃馨也成为了赠送母亲不可缺少的珍贵礼品。

五年级关于母亲节的手抄报的资料:母亲节故事古母亲节起源于希腊,古希腊人在这一天向希腊神话中的众神之母赫拉致敬。在17世纪中叶,母亲节流传到英国,英国人把封斋期的第四个星期天作为母亲节。在这一天里,出门在外的年青人将回到家中,给他们的母亲带上一些小礼物。

现代意义上的母亲节起源于美国,由Amanm、Jarvis(1864-1948)发起,她终身未婚,一直陪伴在她母亲身边,在母亲于1920xx年世纪,Amanm 悲痛欲绝,两年后(1920xx年),Amanm 和她的朋友开始写信给有影响的部长、商人、议员来寻求支持,以便让母亲节成为一个法定的节日。Amanm 认为子女经常忽视了对母亲的感情,她希望母亲节能够让人多想一想母亲为家庭所付出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