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科专业

工科专业

工科专业

工科专业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专业外语;工科;教学;专业知识

作者简介:李嘉(1981-),女,河南信阳人,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讲师。(河南 郑州 450002)张景伟(1979-),男,河南郏县人,郑州市市直机关事务管理局,工程师。(河南 郑州 450007)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3-0235-02

工科专业外语是在完成公共英语的学习后,结合工科专业而开设的一门交叉课程。对于工科生而言,这门课程能够学习到与本专业相关的大量的词汇、习惯表达和语法特点等,为将来读写外文文章、参加国际交流等做了充足的准备。[1]可以说,专业外语课程是工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受客、主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这门课程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地步,许多学生甚至教师认为专业外语是一门边缘课程,教之无味,弃之可惜。笔者结合自身工科专业外语教学实践,对工科专业外语教学作了初步探析。

一、目前工科专业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对专业外语重要性的重视度不够

当前,大学公共英语的学习和四、六级培训很大程度上还是停留在应试教育的范畴,对于学生而言,学习英语的目的大多是为了顺利毕业或为将来找工作增加筹码。而且开设在大三或大四的专业外语多属于专业选修课或限选课的范畴,这个时间段的学生的学习重点放在了专业课的学习或随之到来的考研复习上,在他们眼中,专业外语课程可选可不选,即使选了也只是为了拿到学分而已,因此学生学习主动性差。[2]同时,对于教师而言,也缺乏专业外语教学的热情。

新时期的工科大学生是未来技术发展、科技研究的主力军,随着其工作和学习的不断深入,掌握全世界范围内不断更新的新技术和新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外语(不管是英语、法语还是日语等)作为世界通用的语言,既是后续工作、学习的有力工具,又是其综合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2.教师外语水平差别大,教学方法单一,教材匮乏,考核标准不清晰

目前专业外语教师一般由本专业的教师来担任,虽然也优选有留学背景或者外语底子较好的教师,但是教师对专业外语的规律和教学方法所知有限却是普遍情况,因此教学水平参差不齐。[3]现在的专业外语教学形式基本上是教导学生背专业词汇,然后逐句的解释课文,这种单一的教学仅停留在对文献的阅读和翻译上,而对专业外语相较于普通外语的不同语法特点、翻译技巧及实用特点则较少涉及。

目前专业外语教材的建设落后于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公开出版的教材较少且专业覆盖率广,不具有通用性。另外,专业外语教材的内容相对落后、信息陈旧,没有随着教学大纲适时修订,比如土木工程道桥方向的专业外语教材,文章大多写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信息陈旧,如果单纯的教授课本内容,很难达到教学目的。

由于对专业外语重视度不够、教学方法落后、学习目标不清晰,造成了考核标准模糊,难以形成有效的课程教学系统。

二、提高工科专业外语教学水平的建议

1.外语学习与专业学习有机结合

如前文所述,专业外语的开课时间是大三或者大四,这个时间段是学生学习专业课或考研复习的重要时期。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机的将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或考研的努力与专业外语的学习结合起来。[4]课堂上不单单是讲授外语,而是把重点放在通过外语来了解和学习专业知识上,这样学生就能结合本专业知识增强自己对专业外语的理解,亦可通过专业外语掌握、了解本专业前沿的学术动态,还可通过外语学习和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此外,在考研的第二个环节——复试中,专业外语成绩的比重一般占到复试总成绩的30%。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穿插考研专业外语复试的教学内容:列举复试中常犯的错误、注意要点、复试技巧等,给考研学生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帮助。2012年笔者所教授的专业外语班级,没有因专业外语复试不过关而未被研究生招生单位录取的学生。

2.选取合适的教材,并不断丰富教材内容

专业外语的教学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和应用水平;二是通过外语获取本专业的相关知识,两者缺一不可,互为补充,因此合适的教材尤为重要。教材与参考资料不仅要求内容经典、翔实,而且还要反映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笔者所选的教材,除了土木工程道桥方向专业外语教材外,还摘取了《Pavement Analysis》、《Writing Scientific Paper in English》等经典书的篇章进行讲授,这些书有些是专家从国外带回的珍贵资料,有些是华裔美国教授推荐的写作用书,极具学习价值。此外,还可从网络下载最新的SCI、EI文章让学生传阅,既学习了写作技巧,又丰富了专业知识,开阔了视野。新颖、实用且与本专业紧密结合的教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3.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完善考核机制,提高教学质量

从教学形式上,改革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提倡启发式教学,切实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英语应用能力。[5]在课堂上,紧密结合专业外语的实用性,除了教师传统授课外,还可安排模拟国际学术大会报告、实用写作、学生点评文章及略读和精读等实践内容。其中,模拟国际学术大会报告是根据国际学术交流会议的场景设置,请学生准备关于某个原理和技术的英文PPT,课堂上进行5~10分钟的脱稿英文陈述;实用写作是节选科技论文,请学生部分或全文翻译,让学生掌握或了解论文题目、摘要和全文的翻译过程;学生点评文章可选取已发表的英文文章的原始初稿,请学生进行修改和点评,通过自己当评阅人进行改错这种形式让学生更深层的理解科技英语的写作特点和手法;略读和精读是教师下载本专业最前沿的SCI和EI文章后,首先让学生进行快速略读,了解文章的中心意思,然后再进行精读,查漏补缺,了解文章的细节。经过这种训练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看外文文献的能力。以上教学手段实用、新颖,且与本专业密切结合,经笔者的课堂证实能有效激发学生对专业外语的学习兴趣,效果良好。

专业外语是学生获取本专业动态信息的工具,因此这门课程不仅仅是教授词汇和文章,更培养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外语应用水平。为此,考核方式应该紧紧围绕课堂的教学目的和内容制定,灵活多变。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应该在考核成绩中占到相当的比例,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课下复习,课堂积极讨论。笔者授课中,将平时表现成绩和作业成绩提高到总成绩的40%~50%,从而改善了单调沉闷的课堂氛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效果。期末的考试形式亦可灵活,既可以采取出卷考试的形式,又可以让学生写或者翻译外文文章,巩固教学内容。这种综合的考核形式可引导学生注重日常的课堂积累,从而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

三、结语

本文提出的专业外语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实践教学、多种考核机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笔者通过几年教学实践摸索出来的,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由于专业外语教学的实践性强,教与学的互助对专业外语教学来说更为重要。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要不断沟通,教师要不遗余力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配合教师主动参与课堂及课后的各项活动。另外,可根据教师本身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特点,灵活地组织和安排教学。只有不断地探讨、不断地总结,才能不断地进步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孙伏.工科《专业外语》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技信息,

2008,(16):349-350.

[2]李志芳,谢红梅,何贵青.专业外语教学方法的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2008,(1):86-88.

[3]曲春英.提高专业外语教学质量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31).

[4]李宏燕,续京.浅谈工科专业的专业外语教学[J].石油化工应用,

工科专业范文第2篇

建筑学属于工科。

工科是指如计算机、信息、通信、电子、机械、建筑、水利、汽车等研究应用技术和工艺的学问。工程学或工学即应用科学和技术的原理,来解决问题。工程师通过想象,判断和推理,将科学、技术、数学和实践经验应用到设计、制造、对象或程序的操作中。在学校中,将自然科学原理应用至工业、农业各个生产部门所形成的诸多工程学科也称为工科或工学。一般面对高中录取的也就是理科生。

建筑学的专业课程:

建筑概论、建筑美术、建筑阴影与透视、建筑构成、建筑制图与表达、建筑美术、风景园林建筑、建筑材料、建筑力学、建筑美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专业外语阅读、建筑构造、建筑美术、建筑物理、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建筑结构、城市规划原理、室内设计、建筑设备、、建筑项目管理、环境心理学、地基基础。

(来源:文章屋网 )

工科专业范文第3篇

笔者根据自身产品速写课程的教学经验认为,目前产品速写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学生对于课程的认识不足,缺乏自主学习的兴趣。工科类的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因为是理工科类的统一招生,在此之前没有绘画基础,对于物体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塑造能力、理解能力都要从零开始,往往不知从何入手。而且有些同学对于课程的任务和目的认识不足,过于注重计算机三维辅助设计的表达能力,忽视了对于速写的学习。

2、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模式不能与后续课程衔接以培养造型能力、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为主的产品速写课程是工业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为后续课程打好基础、做好衔接工作的重要课程,在工业设计学科里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一直是作为本学科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的基础课程。但是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衔接脱节,产品速写课不能很好地为工业设计的专业课程提供依托。

二、产品速写课程教改的探索与实践

针对以往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许多工科背景学生,在形态的表达与分析理解能力上难以提高,导致对产品速写课程失去兴趣等,采取以下措施:

1、根据课程目标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调整课程内容,使其更具有针对性。工业设计专业开设产品设计速写课程的目的是训练学生能够观察对象、解构与重组对象以及表现对象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分析产品形态、理解形态内涵,进行造型创新和表达,以往只注重笔法流畅,将目标对象逼真再现,不强调产品形体的表达准确、不重视细节形态部件的立体表达的教学内容已经不符合工业设计专业的培养要求。对于理工类学生而言,我们需强调学生在准确分析形态的基础上清晰表达,避免过度追求速写作品的艺术性。

2、掌握学生特点,应用适应性的学习方式———结合形态分析,强化无临摹对象的速写训练。临摹与写生是设计速写教学普遍使用的基本步骤,但是在以往教学过程中发现,一旦没有写生模型和临摹范本,学生进行创造形态的表现时,往往比较吃力。临摹对象和表现构思形态,虽然从技法上来说有很大的共同点,但是从本质上存在很大差别,其根本区别就在于有没有形态的分析能力,因此,课程应结合形态分析,重视从原有几何形态演变为现有产品形态的练习,同时注重人机与形态的综合表现。

3、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研究。

(1)学生参与:在表达产品结构以及爆炸图的速写过程中,由学生自行选择写生产品,并动手拆装产品,对零部件进行写生。

(2)作品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讲评相结合:学生自评,发现不足;相互评论,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讲评,提出改进意见,鼓励好的表现,提升学生信心,增加学习兴趣。

4、针对工科类工业设计专业学生产品设计速写课程体系进行改革:

(1)以临摹为主,由临摹过渡到实物,进而绘制产品及零件模型、爆炸图。同时,要求学生在临摹对象组成部件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变换对象角度,加深对形态立体关系的理解,强调细节的表现。

(2)摒弃临摹对象,结合形态分析进行构思与再现。此阶段进行形态的分析和演变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各类形态的形式法则、组合原理的认知,并且能够从中了解各种构思创作的途径。

工科专业范文第4篇

关键词:工科专业 毕业生 就业 问题

当前,我国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逐年大幅增加,企业在扩大规模、改进人才队伍结构的过程中,从高校大量招聘工科专业毕业学生,使得工科专业毕业生需求旺盛,就业形势喜人。但是工科专业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也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展开探讨。

1.学校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毕业生动手能力弱、专业面窄、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衡量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适应与否的标准,就是要看学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是否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然而,用人单位的需求与毕业生的知识构成存在较大的差距,分析其中原因,主要是高校在培养学生过程中,没有更好地针对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制定相应的实践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或者是学校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学生没有好的实践教学环境,缺乏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另外,学校在引进教师时不够重视教师的实践能力,高校的部分专业课教师往往是刚毕业的硕士生或是博士生,本身实践动手能力就比较弱,如何培养出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加上教师意识中“重理论、轻实践”偏见的存在,所以培养学生在实践动手方面的能力是可想而知的。

要想改变学生动手能力差的现状,笔者有如下的建议:

1.1改变教师在职称评定过程中重科研、轻实践的衡量标准,引导教师重视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

1.2加大学校对实践教学的资金投入,改善学生的实践学习环境;

1.3加大有工程实践背景教师的引进力度,或者制定相应没有实践经验青年教师到工程单位实践锻炼的规章制度,使学生学有其师;

1.4加强学生重视实践学习意识的教育,加大学生实践成绩考核目标,让学生认识到用人单位不但重视毕业生的理论成绩,更重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2.毕业生选择单位盲目,就业期望值过高

所谓就业期望是指毕业生希望获得的就业岗位、就业地区以及薪水标准等的综合体现。就业期望值是指理想的职位对自己物质、精神需求的满足程度,如工资收入、福利待遇、工作环境和条件,是否能受到同事的尊重和领导的器重,自己的能力和特长能否得以施展等。由此可见,就业期望本身并不存在高或低的问题,过高或过低是相对于就业期望值而言的。每一位毕业生都希望找到待遇好、劳动强度低、工作环境好的满意工作;然而就业期望值过高就会造成就业困难甚至毕业即失业。

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偏高的原因,笔者认为有如下几条:

2.1毕业生过于看重自己的教育成本,对自己的定位过高,认为自己辛辛苦苦上学十几年,毕业后应该找个高薪的工作,对自己及家庭有所回报;

2.2人生价值观的影响[1],很多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单位时受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冲击,过多考虑待遇、地区、行业,抱着“就高不就低,往东不往西”,进大城市不去小城市的思想,缺乏艰苦创业,自主创业,到艰苦行业就业的成才观;

2.3相互攀比,盲目攀比,一些毕业生认为比自己学习差的学生都能找到较“好”的工作,所以认为自己应该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所以盲目攀比,造成就业机会丢失;

针对上述原因,笔者有如下建议:

(一)、向学生畅通、充足的就业信息,及时相关行业、地区工资指导价,及不同专业人才需求信息,使学生对自己有个合理的定位;

(二)、从入学起就对学生进行艰苦创业、自主创业、基层就业、一线就业等观念的教育,使学生做好一线就业,艰苦创业的精神准备;

3.毕业生违约率高、履约率低

近年来,工科专业毕业生相对于文科专业毕业生较好就业,但工科专业毕业生违约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这已成为困扰高校、用人单位和社会的一个难题。采取相应措施,有效降低毕业生违约率,对于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形势有着非同寻常的现实意义。

笔者认为毕业生违约主要有以下原因:

3.1高校缺乏深层次的就业指导,现在高校的就业指导往往局限于就业求职技巧、就业信息的收集与等浅层次的指导;缺乏对学生有针对性的就业心理、职业适应性、职业生涯规划等深层次的指导;很多毕业生对自己的就业方向很茫然,致使盲目签约又盲目违约;

3.2应届毕业生缺乏就业经验,没有客观分析自己的性格、兴趣、特长,单位的客观情况,以及自己适合去什么样的单位就业;往往存在从众心理,认为大家都挤着签约的单位就是“好”单位,只要是薪金高的单位就是“好”单位;

3.3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则是造成毕业生违约的外在因素[2]。由于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加上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个别学生信用意识淡薄,认为可以先签约一个保底儿的单位,等到有更好单位时再违约;

3.4用人单位在向毕业生宣讲时盲目夸大单位状况,介绍的工作环境、工作地点、福利待遇等方面与实际情况不符,致使毕业生被动违约;

针对上述原因,笔者有如下建议:

(一)、建立稳定、专业的就业指导队伍,加大就业指导资金的投入,从学生入学就开始进行专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让学生认识自己的专业前景,认识自己的性格、兴趣、特长;定期向学生社会对相关专业的需求信息,就业前景,薪酬待遇等信息,让学生理性的定位自己;

(二)、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和法制教育;通过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来促进诚信机制的建立,使诚实守信的人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保护,不守信用的人承担相应的后果。

4.学校就业指导队伍不够稳定,不够专业化

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渐转为“大众教育”,招生规模在逐年扩大,毕业生就业形势也在逐年恶化,为了实现毕业生“好就业、就好业”,缓解社会就业压力,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必须跟得上社会的需求。

笔者认为就业指导存在以下不足:

4.1就业指导队伍不够专业化。高校队伍就业指导的主力是各个专业的辅导员,就笔者所在的学校而言,现在学校的辅导员老师很大一部分所学专业多为社会学、哲学、文学等文科性专业;对所带学生的专业了解较少,这样在日常工作中对学生的专业指导就会有所欠缺;

4.2就业指导队伍不够稳定。现行体制下,学校多部门学生工作大都对着辅导员,一根针对着千条线,然而辅导员待遇并不与工作量、工作责任和工作强度成正比,辅导员大多是工作几年之后就转岗到教学岗位或行政岗位,不能形成稳定的就业指导队伍;

4.3就业指导针对性不强。随着高校扩招学生人数的增多,辅导员工作量也在逐年增大,一对一的就业指导很难实现,就业指导往往是大班化的讲授,学生的收获不大。

针对上述不足,笔者有如下建议:

(一)、引进辅导员时要求相关的专业知识背景,这样才能在今后的日常工作中更好地对学生指导与交流。

(二)、适当增加辅导员老师的待遇,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这样才能保证有专职的人才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系统性的就业指导。

综上所述,工科院校通过强化实践教学计划、目标,加大对实践教学的投入;就业指导各个环节的重视,建立专业化稳定的就业指导队伍,通过对学生进行全程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相信工科专业毕业生在好就业的基础上就业质量也会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晓红.高校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的分析[J].理论界,2004(4) .

[2]王贤来,唐文.高校毕业生违约问题的原因与对策[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第22卷 第5期(138-140).

工科专业范文第5篇

Abstract: At present, students' employment of mathematics professional in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limit, employability skills lack, and employment pressure increase.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thematics professional in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problems in employment, aiming at the problems put forward the specific strategies of improving their employability skills,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ir employment.

关键词: 理工科;数学;本科;就业;对策

Key wor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thematics; undergraduate course; employment; strategies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7-0220-02

0引言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进程的加快,国内各个高校在创办综合性大学的道路上都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大力增加在校的本科专业数量。作为创办综合性大学的产物,数学本科专业在全国各理工科院校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但是数学本科专业在理工科院校的受重视程度和发展支持程度远远落后于其它的强势专业,这就导致了在人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理工科数学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变得严峻,就业时往往处于不利地位,成为理工科院校毕业生中就业弱势群体。因此,正确分析新形势下理工科数学本科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并采取有效措施,是理工科院校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1理工科院校数学本科专业现状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的规定(1999年颁布),目前的理工科院校本科数学专业主要设置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两个本科专业,绝大多数院校均将这两个专业定位为非师范专业。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理工科院校本科数学专业毕业生已经很难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传统的就业市场已经渐行渐远,比如说:高校数学教师、高中数学教师等行业已经对理工科数学本科专业毕业生关上的大门,全国各理工科院校数学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已经发生了变化,主要是面向经济金融、计算机软件等方面培养应用性人才,但是由于传统观念、课程设置等方面的问题,数学专业学生又很难与经济金融、计算机专业学生竞争,这就导致了理工科数学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比较困难。

2数学本科专业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

2.1 用人单位对数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认识不足调查发现,理工科院校数学本科专业每年大部分的已就业学生集中在软件行业,结合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专业培养目标以及本科阶段开设的课程内容可以看出,这两个数学本科专业所培养的毕业生完全能够胜任软件工程师的职位要求,但是大部分的软件公司招聘的时候只是写到计算机相关专业,对数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培养目标不了解,误以为数学专业不能够胜任软件行业的工作要求,这就导致招聘现场的专业误解,最终导致数学本科专业学生就业难,金融、证券、保险等行业的现状亦是如此。

2.2 理工科院校对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投入不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高校教育也呈现出了市场特征,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形成了供求关系,即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因此理工科院校根据自身发展,形成了其相对较强的学科领域,学校投入更多人力、物力、财力来发展优势学科,而对数学学科等弱势基础学科投入不足,导致发展滞后,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水平。具体表现如下:

2.2.1 资金投入不足相对于其它工科专业来说,数学本科专业只需要很少的资金投入,但是由于目前高校的资金普遍紧张,很难投入大量的资金建设基础学科,导致数学本科专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缺少资金支持,在实验室建设、就业实习基地建设、校友资源建设等方面发展滞后,直接导致学生就业能力欠缺。

2.2.2 课程安排不成熟学校所开设课程是否适应职业需要,是决定学生就业的关键因素,因此课程建设应随着社会的需求做出适当的调整。依据数学本科专业培养目标,数学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可谓种类繁多,但是多而不精。原本为了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开设了几个大的方向专业选修课,但是因为毕业总学分限制、教师师资水平等方面的原因,偏向计算机、金融、管理类的专业选修课开设较少,或者不能开设质量较高的专业选修课,最终导致课程多而不精,学生学的不扎实,就业过程中屡屡碰壁。

2.3 理工科数学专业本科生自身就业问题突出

2.3.1 “硬”素质缺乏。毕业生能够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一些“硬件”必不可少,即学历、成绩、动手能力等。而目前的现状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理论素养不高,动手能力较弱,缺乏必要的社会实践,尤其是计算机编程方面的实践经验缺失,直接导致笔试面试技能缺失。

2.3.2 “软”素质缺乏。除了所需的“硬件”外,毕业生还需要一些“软件”,比如适应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情绪控制能力、时间管理能力等,这些能力对于工作的获得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数学专业的学生在这方面缺乏相关的专业培养。

2.3.3 毕业生就业观念滞后,存在盲目的乐观或悲观情绪,择业观、价值观、人生观尚存偏差,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校毕业生就业率,同时也使得部分毕业生因此错过了“最佳”的就业时机。

3提高数学本科专业就业率的对策

3.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用人单位对数学专业的认可当前我国经济形势依旧处在经济危机恢复期,面对每年庞大的毕业生人数,就业形势依旧严峻,数学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因此,高校就业工作部门应加大对数学本科专业的宣传力度,促使用人单位对数学本科专业毕业生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

就业工作部门一方面可以通过日常的宣传材料对数学本科专业进行宣传,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寒暑假时间走访软件等相关用人单位,并与用人单位及历届校友座谈,通过座谈访问宣传数学本课专业培养目标及毕业生的基本能力,并在访问座谈中发现专业培养过程种需要改进的地方,以便培养出更适合当今用人单位需求的毕业生,从而提高数学本科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水平。

3.2 准确定位,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美国斯坦福大学前校长肯尼迪曾说:“大学的主要产品是人,然后才是技术”高校毕业生作为高校培养出来的特殊产品,是高校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社会发展总是靠一些品学兼优的高校毕业生来推动的[1],高校应着重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即毕业生就业能力在市场中的表现,它是毕业生质量的集中体现。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在数学专业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准确定位由于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推陈出新,不同学校根据自身特色实行课改,数学专业开设了计算机方面的诸多课程,以促进毕业生就业。学校就必须准确地定位我们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么样培养人才。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正是缺乏对准确定位,十年未得到社会认可。因此,学校每年应作相关方面的调研,不断深化改革,切实提高毕业生质量。②培养人才应逐步由学术专业型转向技术应用型。经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数学专业本科生为了避开当前的就业压力而选择考研是,但是随着高校研究生培养规模的扩大,研究生的就业压力慢慢增加,并且能够从事学术研究的研究生也很少,大部分还是要走向就业市场。因此,学生的培养必须由学术专业型转向技术应用型,在本科阶段就培养出具有很高的技术应用水平的毕业生,提高毕业生就业水平。③实施模块化教学,切实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

3.2.1 知识模块包括基础知识模块、应用知识模块、拓展知识模块[2]。基础知识模块的设定主要是以满足各个专业对数学的基本要求为依据,所涉及的内容是本科数学的最基本的知识,这部分主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思想和思维能力,要做到“精”和“细”;应用知识模块,主要以应用为目的,正对学科特点和教学计划对课程的不同要求确立,体现数学的专业性和应用性,在现有阶段实现数学与计算机的知识交汇;拓展知识模块,根据学生自身特长与爱好的学生而设立。

3.2.2 能力模块包括基本能力、专业能力、综合能力。基本能力,就是通过学习,是学生在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分析解决数学问题能力、数学软件应用能力、数学建模能力等方面获得提升;专业能力,这一方面集中体现数学专业特色,就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专业问题并利用数学知识进行解决;综合能力,主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例如人际交往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等。

3.2.3 素质模块包括基本素质模块、综合素质模块。基本素质主要是指学生的专业素质;综合素质包括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健全的心理素质;这一模块的培养应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进行,包括校园活动,校外实习等。

3.3 建设全方位就业服务网络,为学生就业创造条件理工科院校要把数学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开展,将就业指导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调动一切力量为学生就业服务,建设一个完善的就业服务网络。

3.3.1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就业指导队伍这支队伍应该接受过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的培训,并能在比较成熟的理论指导下开展工作。这支队伍不仅包括“就业指导中心”一个部门的工作人员,还应该包括主管就业的学校领导、院系领导和众多的学生辅导员。这支队伍还必须具有高尚的职业情操,热爱学生,热爱自己的事业,这样才能把就业工作落到实处[3]。

3.3.2 加强就业信息网的建设就业网站的作用就是服务同学,应该内容丰富、形式各异。可以建立完整的毕业生信息数据库,根据学校历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分学院分专业将其信息进行归类整理,便于学生查询。就业网站还应该分类整理汇总用人单位的基本信息,及时向学生,以便学生能够很容易了解到就业的各种信息。

3.3.3 加强企业与学校对接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应该加大与用人单位的联系,积极为数学本科专业毕业生开拓就业渠道,尤其是加强同上海、北京、苏州、合肥、大连等软件行业集中的地区开展专场宣讲等活动,广泛宣传,为毕业生争取更多的就业机会。

参考文献:

[1]朱继欢.关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思考[J].现代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