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钱塘湖春行赏析

钱塘湖春行赏析

钱塘湖春行赏析

钱塘湖春行赏析范文第1篇

诗文赏析:

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显示出一种动感,说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

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

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

钱塘湖春行赏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古典诗词;比较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076-01

读初中时,在学《岳阳楼记》前老师给我们推荐了杜甫和孟浩然的《登岳阳楼》和《临洞庭上张丞相》,并把这两首诗和课文比较,通过比较学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记住了这两首诗。的确,用比较法学习古典诗歌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其法有:

一、同一诗人不同作品的比较

为了对诗歌作品了解得更加深入,我们可以联系诗人的其他作品进行比较学习。如在学清照的《武陵春》时,就可以联系她以前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来学习。

先看看《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小令是李清照青年时期的作品,追叙她一次泛舟流连忘返,酒醉后几乎迷路的情景,反映了她早期无忧无虑的生活和爽朗豪放的性格,洋溢着青春活力。

再看看《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与前相较,这首词有明显的不同:从时间上看,《如梦令》写夏天之景,《武陵春》则写暮春之景;景物特点是上次荷花开得正盛,以至“误入”,这次花是开尽了,只留下“尘香”。这是伤心人的感觉。再看看行动,上次“争渡,争渡”,充满活力,这次却连头都懒得梳了,一个女人不再注意自己的形象,说明诗人已心灰意冷;上次是“兴尽”而归,这次最终没有出游。上次的心情是愉快的,尽兴“沉醉”才归以至于“常记”,这次脸上写满了愁,“欲语泪先流”。我们将李清照两首有关泛舟出游的词进行比较学习,就会清楚地感受到诗人由少女成为,再成为老妇,其情感的变化历程,对诗歌的理解将会更加深刻。

二、同一题材不同作者的作品比较

古典诗歌有许多相同的题材,诸如相思、送别、友情、春景、报国等。学习时将同一题材的作品比较,可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如学习杜甫的《春望》时可以联系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进行比较学习。

春 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乎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比景物。二者都是写春景,都写了花草,都写了鸟儿的活动;但《春望》一诗中“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诗的忧伤之情已显。而《钱塘湖春行》暖树上追逐嬉闹的是“早”莺;西湖边啄泥做窝的是“新”燕;参差凌乱的小花“渐欲”令人目眩心迷;地上的草刚刚长出绿叶,仅能覆盖住马蹄。这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鸟,都是“新”的,“稚嫩”的,刚刚发韧着,显露生机勃勃之态。

比人物。可以从人物神态、行动、心理、情感以及人物形象等方面加以比较。《春望》中诗人因战遭乱思家和因伤时心事重重,头发很快变白变稀了,一个“搔”更让诗人焦急难耐之态立显;《钱塘湖春行》里诗人时而骑马一路穿行,时而漫步在湖东柳荫里,也许他会以为,绚烂的时刻一会儿就到来了呢! “最爱”透露出了诗人抑制不住的喜悦依恋之情。

比意境。二诗同写春天之境,但意境迥然:杜甫笔下春城衰败,满目凄然,怎不令人伤感;在白居易眼里春天万物复苏,气象更新,燕舞莺歌,百花吐馥,无不令人喜爱。

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很快就能把握住诗歌的感情基调,对诗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三、同一情绪不同意象的诗句之比较

诗歌语言具有形象性的特点,如艾青《诗论》所说,能“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使原来感觉不到的东西感觉到,看得见,闻得着,知道它的温度和硬度”。比如“愁”是一种情感,看不见,摸不着,但是诗人有办法将其物质化。学习时可以搜集写“愁”的诗句,比较赏析:

李煜“剪不断,理还乱”将离愁比喻成物—“乱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再将愁变为水。秦观“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愁已经物质化,变为可以放在江中,随水流尽的东西了。李清照又进一步把它搬上了船“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于是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随水而流,并且可以用船来载。到了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上驮也驮不动。”则把愁从船上卸下,驮在马背上。而王实甫杂剧《西厢记》说“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又把愁从马背上卸下,装在车子上。通过对写愁的诗句的比较品味,丰富了知识,加深了理解,提高了自己的鉴赏能力。

四、同一诗句中换用不同词语的比较

钱塘湖春行赏析范文第3篇

浅草才能没马蹄。出自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译文:绕过孤山寺以北漫步贾公亭以西,湖水初涨与岸平齐白云垂得很低。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野花竞相开放就要让人眼花缭乱,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最喜爱湖东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赏析:从孤山北面到现在的平湖秋月、白堤,诗人一路走来一路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湖面春水新生、树上春莺争鸣、空中春燕衔泥、堤岸春花渐开、春草刚绿,诗人敏锐细腻的笔触,让人们从中体会到西湖正在舒展地着上春装。诗人赞美西湖的春*,并且指出他最爱在白沙堤上行走。白堤的两边是水,堤两旁种满了柳树、桃树。春天走在白堤上,澹澹的湖水就在你的脚边,你仿佛走在水面上;初春的柳枝如烟如雾,如丝如缕,飘拂在你的脸上,使你心中涌生无限温柔无限爱,像在梦境、在仙境。当春天走在白堤上时,更能体味到诗人写这首诗时的感觉和心情了。

(来源:文章屋网 )

钱塘湖春行赏析范文第4篇

一、常识

1.《散步》:作者莫怀戚。

2.《秋天的怀念》:作者史铁生。

3.《羚羊木雕》:作者张之路。

4.《金色花》:作者泰戈尔,印度诗人,诺贝尔文学家奖获得者。

5.《荷叶.母亲》:作者冰心。

6.《世说新语》:南朝刘义庆编著。

7.魏巍,散文作家、小说家,代表作有《谁是最可爱的人》。

8.海伦•凯勒,美国盲聋女作家,在十九个月时因一次高烧而导致双目失明,双耳失聪。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9.丘吉尔,英国政治家,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10.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11.《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的散文有《背影》《荷塘月色》等。

12.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作家,北京市政府曾授予他“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13.《观沧海》选自作者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朝代)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14.《次北固山下》作者唐朝诗人王湾。

15.《钱塘湖春行》作者唐朝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16.《天净沙•秋思》作者元朝戏曲作家马致远,“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二、背默

1.《论语》十二章

①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②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③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⑤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⑥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⑦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观沧海》•曹操

①《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宏伟意境,抒发了作者宽广胸怀和豪迈气概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次北固山下》•王湾

①诗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②《次北固山下》中描写长江潮平岸阔,和风吹拂,风帆高悬的诗句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4.《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①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的优美诗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②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的优美诗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5.《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①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诗句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②表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心情(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龟虽寿》•曹操

①最能体现诗人慷慨激昂,壮怀激烈情感的句子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②运用比喻表明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句子是: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7.《过故人庄》•孟浩然

①描写友人家优美的自然环境的诗句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②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8.《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①描绘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意境深邃的诗句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②以动显静,因情生景、含蓄隽永的诗句是: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9.《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借物以抒发自己悲苦哀怨之情的诗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②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0.《夜雨寄北》•李商隐

①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以会晤的欢愉衬托客居的寂寞,把思念深情转化为重聚希冀的名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三、病句

1.看动词

①XX同学数学成绩提高的原因是因为他努力的结果。

②语文老师实现了不仅能使学生语文成绩提高,还能使学生数学、英语成绩提高。

2.看介词(通过、经过、由于、使、让、从、在)

通过紧张的期末复习,使我们的各科成绩都有了提高。

3.看否定

为了避免成绩不退步,他报了补习班。

4.看两面

能否推进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5.看并列(和、且)

①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注视和倾听着这位英雄的报告。

②人们将反腐败成功的希望寄托在健全和建立反腐机制上。

四、名著阅读

《繁星》《春水》

(1)作者简介

冰心,原名为谢婉莹,籍贯福建福州长乐人。

(2)作品简介

《繁星•春水》是冰心早期的两部诗集:

①核心“爱的哲学”;

②主题“母爱”“童真”“自然”;

③内容: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③茅盾称为繁星格与春水体;

④语言轻柔雅丽,韵律浑然天成,意境优美清丽。

(3)作品赏析

1.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赏析:诗人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把母爱之情传达出来,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2.万千的天使,

要起来歌颂小孩子;

小孩子!

他细小的身躯里,

含着伟大的灵魂。

赏析:最美的世界是充满纯真童趣的。

3.造物者

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

只容有一次极乐的应许,

我要至诚地求着:

“我在母亲的怀里,

母亲在小舟里,

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

赏析:这首诗歌集中表达了冰心诗歌主题,把母爱,自然、童真之美融为一体,营造出一个至善至美的世界。感情真挚深沉,语言清新典雅,给人以无穷的回味和启迪。

4.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艳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赏析:不要只惊羡别人的成功,更应该知道别人的成功是艰苦奋斗乃至牺牲的结果,并从中吸取成功的经验。

5.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便小了

赏析:生命之花,总是在谦逊的心境中绚烂开放。一旦陷入孤芳自赏之中,就会枯萎凋谢。是说“墙角的花”如井中之蛙,困囿于狭小的视野,而看不到广阔的天地。

五、文言文阅读

《世说新语》两则

1.字词解释

①內集:家庭聚会。

②儿女:子侄辈。

③讲论文义:讲论,讲解讨论;文义,诗文。

④俄而雪骤,公欣然曰:俄而,不久,一会儿;骤,迅速;欣然,高兴的样子。

⑤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⑥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因,凭借。

⑦期行:期,约定。

⑧期日中:日中,正午时分。

⑨舍去:舍,丢下;去,离开。

⑩尊君在不(fǒu):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否”,没有。

⑪相委而去:相,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委,丢下,舍弃。

⑫家君:对他人称呼自己的父亲。

⑬引:拉。

⑭顾:回头看。

2.句子翻译

①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②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③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在正午。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④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⑤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⑥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3.课文理解

①《咏雪》一文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

营造了一种温暖、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和谐、平等、宽松的家庭气氛对于开发孩子智力有很大的好处。

②《咏雪》中为什么公大笑乐?对于两个比喻,作者更欣赏哪一个?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他为孩子们的聪明智慧感到欣慰、快乐。作者并没有直接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更赞赏道韫的才气。

③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入门不顾”是否失礼?从本文中你在做人方面得到什么启发?

陈元方是一个聪敏,懂礼的孩子。

没有失礼:元方抓住了客人失信、无礼在先,批评对方“无信”“无礼”,维护父亲尊严,令人钦佩,对于年仅七岁的孩子我们不能求全责备。

启发:做人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

《论语》十二章

1.字词解释

(1)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

(2)有朋自远方来:从

(3)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4)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多次反省

(5)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

(6)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7)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

(8)四十不惑:迷惑,疑惑

(9)不逾矩:越过,超过;规矩,规范)

(10)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11)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2)思而不学则殆:有害

(13)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做,当作

(14)人不堪其忧:忍受

(1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代词,……的人;喜欢,爱好

(16)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趣

(17)饭疏食饮水:吃饭;粗粮;冷水)

(18)曲肱而枕之:弯曲胳膊;承接连词

(19)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

(20)于我如浮云:对于

(2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泛指多个,几个;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22)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

(23)子在川上曰:河流上,河边

(24)逝者如斯夫:流逝;这,指河水

(25)不舍昼夜:舍弃

(26)三军可夺帅也:军队的通称

(27)匹夫不可夺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汉

(28)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

钱塘湖春行赏析范文第5篇

      诗词,特别是古代诗词,寥寥数语,浓缩了语言之精华,是价值极高的“营养品”。根据新课程的要求,笔者认为在诗词教学中若能“读”“画”结合学诗词,以诗还画,以画明诗,帮助学生个性化的理解诗词,可以在顺利达到理解诗情诗里的目标,还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对品析语言,揣摩意境,增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读”“画”结合学诗词立足于让学生主动参与有所创新,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听诗揣意说画卷   诗词理解中,“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西施”。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引导学生学会聆听,掌握大意。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想象应该有些什么景物,再说一说为什么会有这些景物?答案不要求唯一,这样,学生有了兴趣才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如《钱塘湖春行》一文学生听完后很容易罗列出下列景物:小山、云、莺、燕、花……这时,学生在自主发现的过程中就大致了解了春意。就此一点,教师加以适时的引导:你认为还有哪一些?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就可以说出许多。再问:为什么作者选取了这些材料?引导学生去揣摩文义,与此,为进一步加深,还可以引用《天净沙·秋思》进行对比阅读,让学生比较,找出其中的景物进行对比,看看有什么不同。在揣摩比较的过程中,就能体会得更有效一些。   二、读诗明意勾轮廓   学生在揣摩比较之后,教师引导作关键词的欣赏,体味用词的精妙,离不开学生的诵读。学生根据听诗的范例进行诵读,在读的过程中完成以下问题:(1)为什么要这样读?(2)为什么这里写这种景物,另一种景物在另一处?(3)你认为文中的哪些词用得好,为什么?学生在自主发现的过程中找到景物安排的理由、“画”的细节及色彩搭配,重点的确立也就迎刃而解。如《钱塘湖春行》中,春意融融,春水涣涣的景物分布等,学生的理解就会呈明显的个性色彩。在作画的过程中,诗中的细节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或增或删。然后在小组共同欣赏评议,学生个人阐述理由,小组成员作出评议,在小组中修改,在讨论中去明晰。   三、品诗析意添细节   教师为启发学生的联想,引发学生以独特的视角发现诗与“画”的绝妙搭配,引举“踏花归去马蹄香”、“野渡无人舟自横”、“深山藏古寺”等一些诗画的绝妙搭配,品诗析画,品画名诗,让学生对诗画有浓厚的兴趣。在看自己的诗画有哪些尚不如人的地方进行分析探究:我这样画来表现诗是最好的吗?还有没有更好的表现方法?为什么呢?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之后,再在细节上下功夫,让学生在独特视角中发现诗的意蕴,明白诗人通过这么一幅画或几幅画想表达什么,诗情也就凸现出来。而且学生自由组合,共同完成真正的画,配上诗句,成功的自豪感自不待言。   四、借画还景品诗情。   诗情画意,画意诗情。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其实也是他们结合自己的体验逐步理解诗情的过程。用绘画的方式学诗词,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模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空洞的评述,放飞他们的思维和想象,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因为学生的体验不一样,所以绘画的内容也有差别,理解也会显出不同的色彩。在品的过程中,由个人创作到集体合作,一品诗,二品合作的快乐。在快乐中加强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精神。

    

相关期刊更多

人民音乐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浙江水利科技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浙江省水利厅

文化交流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浙江省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