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食堂管理系统

食堂管理系统

食堂管理系统

食堂管理系统范文第1篇

1. 建立管理网络,进行责任分解

总负责(校长)――具体负责(分管领导)――分块负责(司务长、厨师长)――各环节安全卫生责任人:采购――运输――仓库(验收)――粗细加工――半热加工――熟(烹调)加工――餐用具消毒――保洁――就餐环境等。

2. 制定学生营养餐加工工艺流程图

学生营养餐一般根据营养要求,制定1周的食谱重复使用(根据季节和市场、蔬菜的变化及时调整,尽量吃时令菜)。每天的食谱基本不重样,食品有15种左右,基本种类为荤菜、素菜、主食和汤(禁用冷菜),学生营养餐涉及的食品原料包括肉、禽、鱼、豆制品、蛋、蔬菜、米、面、油、调味品等几十种。学生营养餐基本烹调的方法为炒、烧、蒸、炸。鉴于中餐的加工工艺复杂多样,如要制定详细的学生营养餐加工工艺流程图有一定困难。这里笔者粗略地归纳了学校食堂食品的基本加工制作流程图。(图1)。

3. 分析潜在危害,确立防范措施。

以预防食物中毒为中心,我们重点分析营养餐中可能会引起食物中毒的危害因素。根据权威部门关于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资料,学生营养餐中可能存在的致病菌有蜡样芽孢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志贺菌等,可能存在的化学性有害因素、有菜豆中的毒素、猪肝中的盐酸克仑特罗、误加亚硝酸盐、蔬菜中的有机磷农药。

目前,学校食堂常见的食物中毒发生原因为:(1)细菌性食物中毒依次是熟食品存放时间过长、未冷藏、器具污染、加工人员带菌、烹调加热不当;(2)动植物食物中毒主要是烹调加热不当和误食;(3)化学性食物中毒主要是误食有毒物品和养殖家禽家畜时滥用饲料添加剂、种植蔬菜时滥用农药。(4)肇事环节主要是容器洗刷消毒不合格、存放时间过长、加热不彻底、食品来源不安全等。根据学校食堂食品加工流程和以上分析,制定各个步骤的危害分析和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表1。

4. 确定关键控制点,进行控制。

危害分析所确定的关键控制点,即:食品采购、食品粗细加工、食品烹调加热、容器餐盒碗筷洗刷消毒、分餐员、时间间隔、储存与保管、环境等8个。依次来制定每个关键限值、监控程序、纠正措施、文件记录和验证程序表2。

5. 验证结果

5.1 食品原料采购验收情况调查

从表3中可以看出,实施HACCP前后相比索证情况、验收情况、感官合格率差异有显著性。

5.2 餐用具消毒效果调查

根据防疫部门历年检测结果,通过表4分析,实施HACCP前后,餐用具消毒合格率都有明显提高。

5.3 操作人员手消毒及个人卫生情况调查

通过表5可以看出,操作人员手消毒及个人卫生情况有了提高,说明通过实施HACCP,操作人员卫生意识有很大提高,卫生习惯有所改进。

由于学校营养餐的加工过程不同于其他食品工业的加工过程,产品及生产过程经常变化,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产量不断变化、加工时间紧。加工过程非常忙碌,基本上是手工操作,因此建立完整的HACCP系统有一定的难度。但借鉴HACCP食品理念和管理方法,对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控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推行HACCP的管理体系,促使学生食堂卫生管理进一步制度化。HACCP管理体系是全过程、全员化参与实施的科学防止食物中毒的食品卫生管理体系。所以,HACCP的实施,就要对食堂每个环节作出规范性的要求、规范操作,对每一位操作者的行为作出约束。落实食品卫生安全责任制,制定相关的奖惩制度和监管措施,来确保食堂食品加工全过程的安全,从而推动学校食堂管理的进一步制度化。

2. 推行HACCP的管理体系,促使学校食堂卫生管理进一步科学化。在传统的食堂卫生管理中,管理人员多年来从事的是点菜加工的经验,对食品卫生认识,特别是点菜加工过程中容易引发食物中毒事故的潜在危害、关键环节没有深入系统地了解分析。炊事人员同样也是按照自己的经验各行其事,没有统一的标准和科学认识。HACCP管理模式则对点菜加工的每一个环节的潜在危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控制这些危害的关键限值和措施,使食品卫生管理有章可循,有科学的理论指导,用科学的手段操作,从而使食堂卫生管理进一步科学化。

3. 推行HACCP的管理体系,促使学校食堂卫生管理进一步全程化。传统的学校食堂的卫生安全是以卫生检查的形式来管理,卫生检查看到的只是某时某地某一环节的卫生状况,不可能控制到点菜加工的全过程,是一种被动的、事后管理的模式。而HACCP的管理要点是预防为主。对点菜加工的整个生产加工过程实施有效监控,对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及时发现和制止,从而有效地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

4. 推行HACCP的管理体系,促使学校食堂卫生管理进一步全员化。HACCP体系的实施,是基于食堂每一位从业人员,包括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共同参与的。HACCP的实施过程首先是对食堂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的培训、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职业道德的教育过程。所以,HACCP管理体系将食堂卫生管理进一步全员化,有助于提高食堂全体从业人员卫生安全意识和自觉性。

食堂管理系统范文第2篇

【关键词】机关食堂 内部控制 措施

机关食堂内部控制的职能不仅包括对食材的采购、保管、领用以及安全卫生控制方法,同时还有对食堂活动的计划、控制与评价,并制定出与之对应的各项规章制度。所以,机关食堂要将内部控制贯穿于各项管理活动中。因此,机关食堂要正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清其中存在的缺陷,加快构建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从而更好地为机关单位提供服务。

一、加强机关食堂内部控制的意义

(一)有利于机关食堂独立经营

机关食堂属于非营利性组织,其运营以机关补贴资金为主。处于市场化改制的环境下,机关食堂在满足机关人员服务要求后,为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就需要具备独立经营的能力,而内部控制制度就是机关食堂实现市场化经营的前提。机关食堂通过加强内部控制,能够让自身的经营管理的效率与质量得到提升,并逐步提高在市场化经营环境中的效益,保持盈亏平衡。

(二)有利于提高机关单位运作效率

机关食堂是伴随着机关单位存在的,因此为加快机关单位现代化改制速度,提高其运作效率,机关食堂必须做好内部控制,改善服务质量。由于机关食堂是机关单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着十分特殊的作用[1]。机关食堂要认清自身职责,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以市场化运营为目标,这样可以在满足机关单位员工需要的同时,还能提高盈利,有效减轻机关单位负担。

(四)让会计核算更加可靠、准确

管理层在管理机关食堂的过程中,需要了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严格执行相关规章制度,有效控制食堂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在内部控制制度之下,能够让食堂经营管理更加有效,有利于第一时间掌握信息,为会计信息资料的可靠与正确提供保障,让决策的可信度更高。机关食堂通过实行良好内部控制体系,避免资源浪费的情况,防止出现营私舞弊,让机关食堂经营管理效率更高。

二、机关食堂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粗放、漏洞很多

因为机关单位是机关食堂主要服务对象,所以机关食堂经营管理效率一般很低。让机关人员用餐需要得到满足是机关食堂主要目标,并且工作的重点也是食品的安全[2],并且很多时候还负责机关单位的接待工作。然而因为受制于现行制度,机关食堂缺乏商务酒店的高层次与高效性,所以公务接待能力明显不足。并且机关食堂日常管理工作很粗放,经营管理制度并不严格,导致存在较多的漏洞。

(二)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内部控制制度

从大部分机关食堂管理制度来看,目前还处于基本管理制度上,比如在员工就餐制度、采购上报制度、存储管理制度、卫生制度等方面,缺少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就员工就餐制度而言,只是简单的约束了员工就餐的具体程序,其本质是对员工日常行为的管理。而采购上报制度虽然是内控制度的一部分,但是该制度仅仅把食堂财务制度作为机关日常财务管理之一,机关食堂仍然缺乏内部控制制度。

(三)管理模式落后,服务意识淡薄

机关食堂由各机关单位独自经营,不能统一进行规划发展,并且同一单位间的食堂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因为机关食堂有一定特殊性,如果实行落后的经营管理方式,脱离机关补贴后是不能独立经营的[3]。此外,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淡薄。由于机关食堂是机关单位的内部机构,主要服务于本单位的员工,所以市场化意识和服务意识并不强。并且工作人员的一切行为都只能听从领导的指示,每天机械的重复着工作,这样服务很难得到创新与改善。

三、加强机关食堂内部控制的措施

(一)改善内部控制环境

机关单位相关领导要提高重视,充分认识到机关食堂市场运作的重要性。要给予机关市场支持,在其满足本单位人员用餐服务的基础上,为外界提供服务,以此实现独立经营。另外,还要适当下放经营权力,帮助机关食堂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为机关食堂加强内部控制创造良好的环境。另外,还要加强食堂物资采购管理,最大限度做到经济实惠、价廉质优。机关食堂中的粮、油、肉和豆制品等要定点采购、统一配送。要设立专职食品检验员把好食品质量关,严格检查与验收进入食堂的原材料。同时要建立内部制约制度,实行多人采购制度,同时采购人员要定期轮换。

(二)将控制程序系统作为核心

对于内部控制制度来说,主要是借助财务监督的作用,及时将机关食堂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反馈出来,从而实现对问题的监督与控制,并妥善解决问题。机关食堂内部控制系统主要由6部分组成,即问题报告反馈系统、风险控制系统、预算控制系统、财务会计系统、授权批准系统和组织关系系统,通过对风险、预算、财务、授权、组织等工作进行控制,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反馈报告出来。通过各内部控制系统的配合协作,提高机关食堂日常经营管理的有效性。比如,要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机关食堂要坚持“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将财务风险控制到最小。

(三)做好控制系统的监督评价

不论何种制度系统,都是存在一定不足与缺陷的。为更好的发挥出制度的效果,必须在日常工作中将制度落实,同时还要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检验,确保其有利于机关食堂的经营管理。所以,在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完善时,还要建立有效的监督评价机制,这是内部控制制度在机关食堂顺利运行的保障。比如要明确领导责任制,机关食堂实行职工法定代表人负责人,从整体上对机关食堂管理工作负责。要建立第一责任人为组成,领导小组由会计、总厨师长、后勤部长、食堂管理人员组成,全面负责机关食堂的财务收支、安全卫生以及饭菜质量管理工作。

(四)全面提供员工素质

机关食堂要加强对员工沟通能力、职业道德、技术能力、文化素养和团队精神的培养,帮助员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从食堂自身特点出发,加快文化建设,为员工增强舒心的工作环境,培养员工良好的服务理念,统一员工的思想与行为,让员工认清自己的价值,让员工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另外,还要加强对机关食堂人员的管理,对食堂所有工作人员进行量化考核,让其能够爱岗敬业、遵纪守法,从而全心全意做好机关食堂工作。

四、结语

总之,机关食堂要主动改变以为的经营模式,积极拓展供餐范围,在实现盈亏平衡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创造利润,减轻机关单位的经济负担。因此,机关食堂要以实现独立的市场化经营为目标,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将其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机关食堂市场化经营水平,提高经营管理的质量与效率,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机关单位。

参考文献

[1]姚宇娜.关于机关单位食堂成本控制管理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4,12:282-283.

食堂管理系统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 快餐 经营管理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整体提升,高校师生对餐饮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高校的大规模整合和扩招,对餐饮服务的内容和方式也提出许多新的更高要求。高校食堂在扩大规模,改善硬件条件的同时,经营管理方式也必须作出相应变革,才能适应这些新变化。近年来,通过借鉴移植,高校食堂的经营管理引入了许多新元素,其中,快餐化经营模式成为食堂经营管理创新的亮点。

一、食堂快餐化经营的主要做法

1、引入工业化生产方式。工业化生产是快餐经营的本质特征。经过近年来的设备升级改造和管理理念创新,高校食堂在很大程度上已从传统的作坊式生产,逐步走向工业化。一是大力提高厨房设备的机械化程度。无论是新建食堂,还是改造老食堂,引进专业设备,提高厨房机械化程度都是建设者和管理者关注的重点。目前,不少高校食堂都已采用了自动蒸饭机、和面机、揉面机、面点成型机等设备,有的还引进了米饭自动生产线,淘洗、加水、蒸制全程电脑控制,实现了主食生产全自动化。机械化不仅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有效地保证了产品质量,降低了损耗。二是实行菜品制作标准化。一些食堂借鉴快餐制作模式,实行标准化生产。如编制菜品生产的操作规程,明确规定每道菜主料多少、配料多少、佐料多少,乃至蒸、煮、炒、炖所需的时间,使人为因素对菜品质量的影响降到最低,保障了质量和口味的稳定。制定明确的原料、半成品和产品质量和份量标准。三是后堂工作程序化。后堂的每一项工作均遵循一定的工艺流程,采取流水作业的工作方式,明确岗位职能,实行质量控制。

2、实现就餐便利化。一是提供餐具。这是现在的高校食堂与传统食堂的典型区别,也是食堂售卖方式与快餐厅经营模式接轨的典型特征。对需要穿行于不同校区的师生来说,随身携带餐具非常不便,由食堂提供餐具解除了师生的后顾之忧。为方便师生携带,有的食堂还配备了封杯机,并提供打包服务。二是供应时间延长。随着学校规模扩大,课外活动增多,特别是研究生等非日常上课学生人数的增加,使就餐时间难以统一,不少高校食堂都延长了供应时间,特别是晚餐有的营业到午夜,较好地满足了各类师生的就餐需要。三是提供套餐。在提供单菜式售卖的同时,提供荤素搭配的套餐,既丰富了口味,也有助于均衡营养,受到师生的普遍欢迎。有的高校还探索建立开放式自助餐厅,将饭菜盛好后摆出,由师生自取,进一步方便师生就餐。另外,就餐卡的普及应用也提高了就餐的效率和便利。

3、食堂服务迈向规范化。一是强化以服务为导向。高校食堂作为后勤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重要职责,不少高校食堂采取教育和制度约束相结合,努力推动食堂工作人员转变观念、改进服务,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有了根本转变。有的高校食堂还对接待就餐者的程序、语言和态度作出明确规定,以规范、热情的服务迎接师生就餐。二是注重塑造就餐环境。不少高校食堂在装修和设备采购阶段就充分考虑了就餐环境问题,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对色调的选择、标志的设计以及餐桌的选型,借鉴了肯德基、麦当劳等快餐厅的设计理念,力求创造简洁、清新、愉悦的就餐环境。三是强调清洁卫生。对餐厅清理和餐具清洗有明确的步骤要求和严格的量化规定。如洗涤餐具实行“四步法”:一刮、二洗、三清、四消毒,并采用专用的三格池,标注洗涤液用量刻度和用水量刻度,操作人员按照标识规范操作,避免操作随意性。四是售卖采用标准量具。标准量具的广泛应用,保证了饭菜分量标准统一,有的食堂还采用统一的小碗蒸菜,饭用若干规格的碗盛好再卖,进一步提高了菜品标准化水平。

二、提升食堂快餐化经营水平的努力方向

高校食堂快餐化经营提升了保障能力,较好地满足了师生的餐饮需求。未来,应当结合学校餐饮服务的特点,继续吸收借鉴快餐经营的成熟理念和成功经验,并着力在提升管理水平上下功夫。

1、逐步推行连锁化经营。目前,规模较大的高校都有多个食堂,分布在不同校区,有的高校食堂甚至已经走出校门,承揽校外餐饮服务。但是,各食堂是相互独立的经营单元,基本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应当借鉴快餐连锁经营模式,建立原料供应中心厨房配送中心各食堂的运作体系,实行统一管理、统一采购、统一生产、统一配送,把各食堂独立的经营活动组合成整体的规模经营,实现专业化、集约化生产和管理,产生规模效应,并逐步形成品牌。实行食堂连锁化经营,必须抓住中心厨房这个关键,中心厨房又可称为配送中心或配餐工厂,集采购、仓储、半成品或部分成品加工、配送、管理等职能于一体,是连锁经营的枢纽。在起步阶段,中心厨房可与最大的食堂或机械化程度最高的食堂合并设置,进行有限配送,待运作成熟,再另行择址建设,并逐步丰富配送内容、扩大配送范围。同时,强化中心厨房菜品研发功能,引进专业技术人员,针对学生所处年龄阶段、来自地域和消费能力,从营养、卫生、风味等多方面研发菜品,编制操作手册,制订菜谱,指导各食堂进行生产。

2、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在实行机械化和标准化生产以后,食堂生产环节的规范化程度已大为提高,要在不断提高机械化水平和标准化程度的基础上,逐步将管理的重点应转到质量控制上来。一是严把原料关。原料采购关乎食品安全,而且与生产成本密切相关,必须高度重视。由于食品原料种类繁多,季节性强,品质差异大,加上人为因素,原料质量不易控制。应当制定严格的采购标准,如产地、等级、性能、色泽等,并在采购中坚持使用。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同时也为了降低采购价格,对大宗物资应实行招标采购,对零星物资也应实行集中定点采购,选择相对固定的原料供应商统一供货。有条件的,可以建立原料供应基地,与种植、养殖企业建立中长期合作关系。二是加强仓储管理。首先,要按照时令变化,合理计算采购量,既要能保证日常生产需要,又不至于造成库存积压或腐烂变质。其次,各类原料应有固定的储藏位置,经验收入库后应立即存放到位,入库时应标明进货日期,并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发放原料,防止变质损失。应建立严格的入库、领料程序和完整的进货、发货记录,加强对存货的管理。三是建立生产质量管控体系。可借鉴快餐企业的做法,针对原料保存状况、产品制作程序和设备保养状况三个方面,结合开展危害关键控制点分析,研究制定质量检查表,由食堂主管、食堂总经理和专业检验队伍分级对食堂产品品质进行监测,并及时研究解决检验中发现的问题。四是加强服务质量管理。牢固树立服务育人的理念,充分运用学校已有的“伙食委员会”等与师生沟通的渠道,引入快餐经营的客户关系管理概念,细化分析师生对食品和服务的需求,实现与师生的良性互动。同时,要结合高校特点,拓展服务内容,如可以探索实行校内送餐服务,一方面解决师生因做实验等原因无法前往食堂就餐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校内勤工俭学的岗位。

传统食堂经营管理是一种经验式、模糊式的粗放管理模式,比如,菜价的制定都是现场估,原料进出库都是手工记录,带来很多管理上的漏洞,也无法及时作出管理决策。高校食堂应当建立能够快速传递和处理相关信息的业务平台,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同时,也可以让食堂管理层从繁琐的具体业务中解脱出来,便捷、准确地获得各类业务和各层面的管理信息,腾出精力从宏观层面加强食堂管理。高校食堂信息化建设内容应当包含七个方面:采购管理业务系统,包括供货管理、采购计划、采购价格管理、结算管理等;仓储业务管理系统,包括进出库管理、盘存管理等;生产管理系统,包括食谱管理、生产计划管理、质量管理、领料管理、余料登记管理等;销售业务管理系统,包括配送管理、菜品核价、就餐卡管理、订餐服务和顾客评价管理等;财务系统,包括固定资产管理、现金收支管理、成本核算、会计记账业务等;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包括个人信息管理、培训管理等;决策分析系统,包括审批业务办理,日月报表统计和查询等。■

食堂管理系统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食堂厨房;给水系统

中图分类号:TU991.0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4)03-0119-02

1、引言

大学城高校与传统高校有较大的区别,其地理的位置相对偏远,学校规模也更为庞大。大学城高校不断扩招生源,高校后勤配套设施也随之不断兴建和改扩建,食堂则是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其中作为食堂核心重地的厨房,为莘莘学子提供一日三餐,更有着重要作用,加上功能的特殊要求,食堂厨房较一般建筑给水系统更加复杂。如何根据高校食堂厨房用水的特点和需要,对给水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是高校食堂能否正常运转并发挥作用的关键。本文以福州大学城某学院食堂为例对大学城高校食堂厨房给水系统设计进行研究探讨。

2、高校食堂厨房给水系统特点

高校食堂厨房与普通公建厨房及高校内其它建筑相比,给水系统有以下几个特点:

2.1 设计深度要求高

普通公建的公共厨房由于设计内容复杂,水电施工常在二次装修时才实施,因此建筑设计阶段往往仅预留给水管道或简单设置一些用水龙头,而把该部分的详细管道布置及计算完全甩项作为二次设计的内容。也有在后期采用专业厂家设计施工总承包,而在建筑设计阶段不作太多考虑。这种做法实际上非常不合理,因为建筑给水系统是一个整体,厨房这个局部用水单元必须要与整体给水系统设计相结合,尤其是高校食堂与酒店等其它商业建筑不同,其给排水管道施工和厨房设备安装等一般必须由业主采购并一次施工安装到位,不存在二次承包装修,因此在设计初期就要充分考虑有关内容,所有厨房设备及相应给水设备及管道均应一次设计到位。这对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必须明确了解所有厨房设备的给水要求及特点。在有条件时还应有厨房设备厂家专业人员和学校后勤管理人员参与到设计方案制定中,以使厨房给水设计更加实用和完善。

2.2 供水安全性要求高

民以食为天,对于高校的莘莘学子来说也是如此,特别是大学城高校均位于城郊,校园周边配套生活设施较为缺乏,校内食堂在师生伙食供应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旦食堂断水,则学校伙食供应及卫生条件均不可能实现,将对师生生活及学校安全稳定造成极大影响。

与此相应的却是位于城郊的大学城水源单一,管网未成型,导致供水安全性较差。如该校区,从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由于市政管道维护、水厂检修或停电等造成的预先通知停水就达到7次,每次几个小时至2天不等,其它情况造成的突发停水事故尚未计入。

2.3 水质安全要求高

高校内人员密集,生活集中,易造成疾病流行后果严重。食堂是高校食品卫生安全保障的中心,饮食卫生是重中之重,而给水的水质安全则是保证饮食卫生的前提。

2.4 用水管理情况复杂

高校食堂一般由学校后勤系统统一管理,但与宿舍教学楼等其它建筑不同,受到后勤社会化等因素的影响,食堂经营模式复杂,如何针对不同经营模式对用水进行计量就成为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在设计阶段就要需要结合实际的运营方式和区块划分进行管道布置和水量计量。

3、高校食堂厨房给水系统设计注意点

3.1 厨房常用设备及给水要求

由于食堂厨房给水设计需一次到位,为此在设计时应对厨房常用设备尤其是高校食堂的厨房设备用水特点有一定了解。

根据笔者的总结,食堂厨房用水设备根据用途主要可分为洗消设备与烹煮设备两大类。

3.1.1 洗消设备

洗消设备可分为普通洗涤盆(池)和专用洗消设备两种,普通洗涤盆(池)只需根据建筑平面所布置的器具位置和数量配备给水龙头即可。较为复杂的是专用洗涤设备,常见有洗碗机、洗米机、洗菜机等。

洗米机以水的压力使大米旋转而洗净,洗菜机采用水涡动循环原理,被清洗物在水的涡动和冲刷下,在筒内做翻转运动,从而达到洗净的目的。这两种洗涤设备普及率不高且耗水量少,对给水系统设置影响不大,一般就近设置一个DNl5-20的水龙头即可。

洗碗机则是厨房内最主要的洗消设备,这是由于高校食堂已基本实现快餐化运营管理,学生不再自备餐具,餐具清洗成为成为食堂厨房的工作任务,而且是洗涤量最大的一项工作。由于高校食堂均采用统一规格的餐盘和碗筷,也为大型专用洗碗设备的采用奠定条件,这是高校食堂厨房专用洗涤设备中最普遍且用水量最大的一种,这种专用机械洗涤水逐级回流、循环利用,达到清洗方便,尤其是其耗水量远低于传统的漂洗用水量,最大限度地降低使用成本。采用洗碗机之后,厨房洗消间内不再需要考虑过多设置洗涤池和给水龙头,但需要根据洗碗机的规格和用水量设置其专用给水管道。

食堂专用洗碗机有履带式、通道式、隧道式等多种,每小时洗消能力从几百件到上万件大小不等,用水量也各不相同,设计时应根据食堂用餐人数并结合相关厂家产品特点初步选型以确定大致用水量,如该学校食堂根据用餐人数,选用了XYDXH-5000(E)型链传送式洗涤、烘干一体洗碗机,洗消能力4600件(快餐盘)/h,用水量为350-400L/h。

3.1.2 烹煮设备

厨房烹煮设备种类繁多,其中直接涉及用水的有中餐灶、摇锅、蒸饭箱等。

中餐灶是厨房内的主要烹煮设备,附有自由水龙头、排水槽等设备,水龙头数量与灶口配套,口径一般均为DN15。

蒸饭箱可用作蒸饭、蒸馒头或菜肴,有电热和燃气等类型,一般配套自动进水口,口径DN15。

摇锅汤锅是用来煮稀饭或汤的大容量设备,是食堂厨房内重要的烹煮设备,不一定设有固定给水口,但由于锅体容量大,如该食堂内一层设置了3个摇锅,每个容量达500L,由于一次用水量较大,应就近设置取水龙头,为减小加水时间,不宜采用普通配水龙头,其配套给水设计流量不宜小于1.0L/s,口径DN32。

其它烹煮设备,如烤箱、煎锅等需水量较少,可不设置专用取水口,但为设备清洗卫生等工作的方便,也应结合设备布局在操作间内设置洗涤盆及用水龙头。

3.2 供水方式的选用

食堂作为校区内建筑,其供水方式首先应考虑整个校区统一设置,同时更要考虑食堂建筑的特殊需求。

该校区采用分区供水的方式,一二层市政直接供水,二层以上设变频泵加压供水,在校园内设置500m~生活水池。从水量和水压来看,食堂可以与其它建筑采用相同的供水方式。但考虑到厨房供水安全性特别高的要求,本设计将食堂用水分为两个区域,一部分是普通的生活用水,包括用餐区公共卫生间、洗手池及附属办公住宿部分的用水量,另一部分则是厨房餐饮用水,这部分对用水安全性有特别高要求。普通生活用水采用校园供水管网相同的供水方式,而厨房餐饮用水则采用屋面生活水箱供水,水箱供水既有一定有储水量,重力出水又不需要任何动力设备,因此安全性最高。该食堂生活水箱容量考虑在所有外部水源均失效的条件下仍能保证一餐最低限度的餐饮用水量,选用35m3。

水箱供水虽然安全性好,但有可能存在二次污染。为解决这个问题,水箱材质采用的是优质不锈钢,并设于专用水箱间内,考虑到高校内后勤管理机构人员足够,制度较为成熟,因此从管理角度也可以最大程度保证水质安全。

水箱采用重力供水,出水压力不足也是影响水箱供水效果的重要因素。为解决这个问题有抬高水箱和屋面设置变频增压泵两种思路,增压泵的设置与本工程采用水箱供水保证安全性的初衷是背离的,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使用。食堂建筑层高大面积广,屋面机房配置多,因此有条件采用抬高水箱的方法。本工程将水箱设置于电梯机房层面上,水箱底标高为17.2m,食堂厨房最高层(第3层)地面标高9.0m,高差为8.2m,经水力计算,最不利点水压能够保证在5.0m以上满足正常用水要求。但在设计时还应该强调顶层厨房内不宜采用高流出水头的用水设备。

3.3用水量管理对管道布置的影响

随着后勤社会化改革,食堂管理模式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作为食堂运营成本的一部分,要合理准确的计量用水量,就必须结合食堂管理模式在设计阶段对给水管道布置。在各用水点给水支管均设置水表是常用的水表设置方式,但用于厨房给水系统设置灵活性差,水表数量多用水统计不便,从计量的角度说也无此必要性。

以该学院食堂为例,食堂共3层,建筑面积达20000m2。在项目前期,设计人员便与学校后勤管理等部门进行多次深入交流和沟通,对食堂未来的运行管理模式有了深入了解。基本确定该食堂将采用承包制管理,拟按楼层划分为3个区块进行独立承包,各自经营核算。并在建筑平面布置时各楼层主要生产用房及设备均完整配套,即已考虑各自独立经营。经过与业主沟通协调,给水系统也只需分别设置3个楼层的给水总表即可。

根据此要求,管道布置又存在如1~3种方案:

(1)3个楼层串联供水,设置1根给水主立管,在每个楼层各接出1根给水横干管,在横干管上设置各层总水表后沿楼层顶部梁下敷设,于各集中用水处接支立管和横支管至用水点,见图1中的方案1;

(2)从生活水箱引出3根给水主立管,于屋面上在每根给水主立管的始端设分层总水表,每根给水主立管分别接到1~3层给水横干管,干管沿各楼层顶部梁下敷设,至集中用水处接支立管和横支管至用水点,见图1中的方案2;

(3)从生活水箱引出3根给水横干管,于屋面上在每根横干管始端设分层总水表,3根横干管均敷设在屋面上,分别对应下3层给水,在各楼层用水点处分别设置给水立管,接至屋面对应横干管,见图1中的方案3。

方案1所需设置管道最少,但水表分散不便管理,且采用串联供水安全性较差。方案2需要设置3根主立管,成本较大,但水表集中屋面设置便于管理,且采用并联供水安全性优于方案1。方案1和2都需在各楼层顶部敷设给水横干管,为防止管道漏水结露等对厨房正常使用造成影响,前期的管道走向设计和后期的厨房扩展改动都会受到很大限制。方案3管道数量最多造价最高,但水表及主干管均设于屋面上,便于维修和管理;各层顶部梁下无给水横干管,对厨房内部操作及食品安全均无影响,给水系统扩展性较好,便于后期厨房内部用水情况及水量计量管理的调整变化。因此综合权衡考虑,最终本建筑给水管道布置采用方案3。

同时也要注意到方案3管道数量最多而且管路错综复杂,屋面上有3个楼层分区干管,3层的每个集中用水点处均有3根给水立管,在设计时要特别注意屋面干管的合理走向,并通过预留管道井等方式,可以较好解决管道维修和保护的问题。

4、结语

高校食堂厨房给水设计与普通商业建筑厨房有很大区别,但在设计阶段往往被业主及设计师忽视,这给后期施工及食堂运营管理带来很大问题。因此,要求设计师必须在设计阶段就考虑到其给水系统有下列特点和要求:

4.1 设计深度要求高,在建筑施工图阶段就需要在对厨房设备用水特点深入了解的基础上详细准确设计厨房给水点、给水管道并进行水力计算。

食堂管理系统范文第5篇

关键词:标准成本法 机关食堂管理 应用

十以来,笔者所在单位为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积极压缩公务接待费用支出,探索公务接待新模式,成立了后勤食堂。为加强成本控制,食堂实行财务单独核算,并把科学的成本管理理论和方法运用到食堂日常管理过程中,建立了一套科学有效的费用控制方法与机制,切实改进了管理,降低了本单位的公务接待费用支出。

一、背景描述

(一)基本情况

2014年前,本单位用餐管理粗放,用餐有需求得各业务股室向办公室申请,报分管领导批准后,各业务股室凭办公室开具的用餐派餐单,自行到指定的酒店就餐,制度上虽然比较规范,管理比例严格,程序上也遵循了审批制度,但事后审核复核落实不够,追踪不及时。外出用餐是凭办公室的派餐单办理的,一般是签单,不是现金结算,有些酒店长时间不来财务室办理结算手续,财务平时难已掌握单位实际支出,等到年终结算时,有的餐厅才把单位签的单拿到单位结账,这样,年终一结算,公务接待、办公费就出现了超年初部门预算支出。经过仔细分析,为了降低公务接待费用规模,笔者所在单位于2014年设立了机关后勤食堂,基本职能是满足日常公务接待工作餐需要。现有职工餐厅1个,接待餐厅1个,主要提供各种大众菜肴、素食、小炒等。后勤食堂自设立以来始终坚持力行节约的管理理念,持续地为机关及全体工作人员提供专业、高效、优良的饮食服务。食堂设厨师2名,服务员2名。

(二)现状及主要问题

1.成本管控欠缺

机关食堂的支出只占单位运转经费总额支出很少的比重,由于对食堂成本缺少关注,更缺少专门人员进行会计记录与计量,使得机关食堂成本管控能力匮乏。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造成食堂成本管控制度缺失。

2.支出管理欠缺

采购员在菜市场采购相关食材时无法取得正规的票据;供应食材时领用无票据。没有强制性的法规对机关食堂的票据使用进行规范;食材琐碎,品种多样,难以实时记录。

3.采购、验收及领用等环节不规范

采购、验收及领用等环节是食堂成本管控的关键控制c。但是,机关单位食堂的关键控制环节不健全、无规范,从而导致机关食堂成本控制困难。究其原因,第一,人员配备未达标准,机关单位食堂没有专人进行管理,只是兼任或临时起到监督作用;第二,会计记录不规范,食堂的账目不清晰,很难由会计专业的人员进行专业的记录和计量。

(三)选择成本控制的主要原因

机关食堂仅作为提供公务接待就餐,未实行真正的市场化经营,成本管理的实效性直接关系着食堂正常运行。如果食堂成本控制不到位,未实现压缩公务接待费用的目标,或不能较好的完成公务接待工作任务,将导致公务接待新模式的直接破产。如何调动食堂管理人员经营控制成本的积极性,成为业务主管部门需要首要思考的问题。

二、总体设计

(一)应用标准成本法的目标

食堂通过成本控制,制订合理的成本计划,控制采购、加工成本,在保障供给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节约公务接待费用。

(二)应用标准成本法的总体思路

为了标准成本制度的施行,食堂首先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和财务核算制度,在此基础上,制订机关食堂用餐标准成本,并对食堂员工进行有效的绩效考核。

(三)标准成本控制法的内容

标准成本控制制度是制定各种产品的各项成本标准,是企业管理者控制产品成本的一种成本核算方式,它是企业经营者进行产品成本控制及增加企业经营利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标准成本就是每个产品的目标成本,标准成本包含的成本项目有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度费用,其中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组成主要成本和间接费用组成产品成本。

标准成本是否起到有效作用不但取决于标准制定的是否合理,而且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企业所有员工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积极性。员工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热情也受到企业的组织机构、考核制度、奖惩制度的影响。所以,企业在组织实施标准成本控制方法的时候,还要建立和健全考核评价体系,运行科学奖惩办法,尽最大可能调动人的主观积极性,重视人的要素对标准成本贯彻执行的效果的影响,才能使标准成本发挥其更大的功效。

三、应用过程

(一)建立单位食堂的组织体系

单位食堂成本控制的组织体系由成本决策层、成本管理层和成本执行层3个层次组成。

1.成本决策层

成本决策层,它是实施标准成本动态管理的高级阶层,它从单位整体和全局出发,统一指挥和管理标准成本。其主要职能是调查和分析机关食堂的成本控制环境,把标准成本控制作为指导思想,在科学预测成本的前提下,实行各种成本控制的决策。本文中,成本控制决策层机构是会计核算中心,会计核算中心年初根据上级文件要求,结合食堂标准成本控制情况核定年度公务招待费预算。

2.成本管理层

成本管理层是实行标准成本动态管理的最关键的阶层,其职责是承担协调和监督食堂整体成本管控工作。明确成本核算的划分依据,审核和修订各产品成本的定额和计划价格;为决策者提供餐饮成本控制备选方案;制定成本控制目标,并对其进行监督、考核目标完成情况。本文中,由办公室承担此职能,其职责是对公务招待费控制目标完成情况及业务招待满意度进行考核和分析。

3.成本执行层

成本执行层是标准成本管理的具体实施者,其职责为根据管理部门的成本管理文件,完成平时的成本控制工作;采用合适的方法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材料和人工费用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对于出现的各种耗用偏差及时查找原因和妥当解决。本文中,食堂作为标准成本的执行部门,其职责是根据办公室的派餐单指令完成菜肴的加工工作,并负责食材出入库登记保管工作。

(二)应用标准成本法需要的部署要求

1.规范的会计核算体系

国家制定的财经制度,如《会计法》、《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等是食堂开展独立核算必须遵守的,也是制定成本控制制度和各项管理制度的指导思想和依据。

(1)办公室需建立完善的公务接待管理制度。贯彻中央有关要求,做到五个严格把关,在菜品的量和产地上严格把关;落实《接待登记制度》、《接待审批流程制度》、《接待费统计备案制度》等接待工作制度。同时,严格执行《公务接待管理实施细则》,加大纪检监察力度,形成正确的工作导向和严肃的执纪氛围。坚决杜绝超标准接待现象,切实形成接待规范,树立公务接待节俭文明新形象。

(2)会计核算中心需为食堂建立完善的独立核算体系。完善的财务制度包括财务内部牵制制度、原始单据管理制度、仓库盘存制度、日常报销制度等。它们是执行成本控制最基本的规范要求,是进一步提升成本控制水平的重要环节和首要问题。

(3)建立餐饮成本定期报表制度。为随时掌握餐饮成本的状况,应建立餐饮定期报表制度,为管理者进行成本控制工作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定期报表应列示每天所有种类食品的加工数量、原材料的每天购进数量,后厨定期将原材料盘存数量呈报办公室、会计核算中心,为他们提供及时准确的报表信息。

2.运用信息技术建立公务接待费管理系统

首先,运用信息技术建立标准的菜谱系统,把菜品生产制作全过程的每种原材料、辅助材料、调味料品名、数量、成本价格、使用方法、品质标准等建立一套完整的菜谱管理系统。其次,根据菜谱系统提供的信息,办公室便可以快捷的确定当天的接待清单,将加工指令发送给食堂,同时计算出主辅料采购数量和接待费用情况,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引入网络信息操作系统,为成本控制工作提供基本的信息化支持。

3.建立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为了实现对食堂运行效果的考核,可按月对食堂管理人员进行考核。月度考核根据本月所发生的各类费用信息和满意度调查数据予以评定,调查情况详见表1,并以此考核结果作为食堂管理人员绩效工资发放的重要依据。

(三)具体应用流程

1.建立单位产品标准成本卡

餐饮产品品种较多,每种产品生产工艺和加工方法不同,价格差距较大。本单位食堂工作人员因采用固定薪酬制度,为简化核算,食堂工作人员工资成本作为期间费用来计算。餐饮产品的标准成本简化为直接原材料成本组成,具体细化为主料、辅料和调料三大主要成本。

单种主料:主料成本=主料耗费数量×价格标准

多种主料:主料成本=∑(各种主料耗费数量×各种价格标准)

主料标准耗费数量定额应当根据食堂厨师利用科学的统计手段和合理的技术分析手段来确定,其中也包含合理的损耗和一些不可避免的损失。主料的价格标准依据预计购进的全部成本,由买价、运费、合理损耗和挑选整理等费用构成。

辅料标准成本的确定与上述主料采用同样的方法,调料成本因为消耗的品种较多(油、盐、酱、醋等),但数量比较少,成本相对较低,单价较为稳定,一般直接以固定金额表示。菜谱所列菜品标准成本核定后,逐一设计制作“菜品标准成本卡”。具体见表2。

俗汲杀究ㄓ沙师制作,办公室主任复核,最后由主管领导批准。一旦批准该菜品成本在一定时期内不得随意调整,保证标准成本的权威性。

2.计算成本差异

单位菜品的标准成本制订完成后,可以根据标准成本来确定加工量的标准成本总额,并将其与实际总成本进行分析比较。

机关食堂加工特点是可完全按单生产,根据菜单预估加工量,如果某些制品当餐未食用完就要报废处理,所以食堂管理人员需要根据就餐人数准确把握加工数量,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为简化核算,本文以固定时间来计算成本差异,计算公式如下:

已加工菜品标准成本总额=∑(各菜品标准成本×各菜品加工量)

从成本会计核算系统中获取一定时间内耗用的实际原材料成本,把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总额相减后的差额就是当期成本控制的结果,如果差额为正数表明超支,差额为负表明节约。

3.适当的奖励

考核激励制度是保持控制系统长期有效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成本控制执行效果好坏与参与员工有直接利益关系,员工一般会很好地去执行。所以成本超支时要进行适当的经济处罚,成本节约时要进行奖励。

4.提出并执行改进措施

成本差异计算根本目的是寻找形成差异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避免差异的再次出现,以便获得更好的方法来达到控制成本的效果。餐饮主料成本差异可分为数量差异和价格差异,差异计算公式为:

材料数量差异=(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材料价格差异=实际数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

数量差异主要是由于员工操作或主料质量问题导致的出菜率不高,废品、废料增加、投料超标准用料量。材料价格差异一般在材料采购中造成,实际价格脱离标准价格的主要原因有供应商价格变动、市场价格波动、临时性订货等。材料实际价格高于标准价格多是非人为原因,食堂成本控制重点必须放在原材料用量环节,办公室成本控制的重点在采购价格环节。

(四)实施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

1.采购环节

菜品原材料占成本比重较大,一般在75%左右,必须重点管好采购环节,建立和规范物资采购管理标准流程,控制采购成本。

规范采购计划和审批流程。厨师根据米、面、油、调料等库存情况及时确定上报采购量,填制采购单传送至办公室。采购人员根据当天接待计划制订采购计划,报送办公室主任批准后执行。

2.验收环节

食堂在验收环节要严格把好进货关,验收关系到食品原料质量和规格,验收环节检查购进原料的价格、数量与报价和订货是否一致,同时将收到的各种原料及时转运至仓库或厨房。验收控制环节是保证合格原材料进入厨房和仓库的最关键节点,食堂应建立严格的采购验货制度、确立验收责任人、明确验收标准。

3.库存环节

库存环节主要通过降低库存物品数量来控制成本,管理目标是通过科学的库存管理措施,以最低的库存量保证食堂正常运作。库存管理必须建立定期盘存制度,做好收、发货管理,做好原材料保质期管理,实行严格的原材料报损制度。

四、取得成效

食堂成本控制系统是基于信息系统的标准成本控制系统,用于日常管理环节发生的各项成本计量、检查、监督和指导,控制成本支出在满足公务接待活动需要的前提下不超过预定的标准,发生偏差及时查明原因,标准成本制定是食堂成本控制的先决条件,也是成本管控的客观依据。标准成本的实施效果达到了以下几个目标。

1.提高了全体工作人员公务接待费用的管控意识

实施标准成本控制体系后,工作人员对所在岗位职责比较清晰,成本考核奖惩机制调动了食堂工作人员进行成本控制的积极性,无形中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

2.明确了成本控制相关岗位的责任,便于成本管控

标准成本把食堂成本控制工作划分为采购、库存、加工等环节,而加工环节成本采用标准食谱能及时揭示出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根据差异来确认责任归属,同时依照考核评价体系来进行按劳分配和奖励处罚,消除了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大锅饭现象。标准成本的每个菜品都有相对应的单独的价格标准和数量标准。责任明确后,把控制成本的职责分解到食堂成本控制的各个环节,同时,也把成本的标准和成本的指标逐级落实到岗位和每个员工身上,达到了控制原材料成本的目的。

3.避免了原材料的浪费现象